歷史人物故事(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1K

歷史人物故事1

宋義——遭到項羽發動兵變為其斬殺

歷史人物故事(精選15篇)

料樑必敗

宋義原為楚國令尹,秦末大起義,六國復辟,宋義投到楚將項梁麾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項梁東阿擊敗了章邯的軍隊,就領兵西進,等到達定陶時,再度打垮秦軍。項羽、劉邦又在雍丘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斬殺了三川郡守李由。項梁於是更加輕視秦軍,顯露出驕傲的神色。宋義便規勸道:“打了勝仗後,如若將領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現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卻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擔心啊!”但項梁不聽從勸告,竟又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途中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問他道:“您將要去會見武信君嗎?”顯回答說:“是啊。”宋義道:“我論定武信君必會失敗。您慢點去當可免遭一死,快步趕去就將遭受禍殃。”這時秦二世調動全部軍隊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卿子冠軍

章邯已經擊垮了項梁的部隊,便認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憂慮,就渡過黃河,向北攻打趙,大敗趙軍,而後率軍抵達邯鄲,將城中百姓全部遷徙到河內,剷平了邯鄲的城郭。張耳與趙王歇逃入鉅鹿城,秦將王離領兵將鉅鹿團團圍住。陳餘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獲得幾萬人,駐紮在鉅鹿北面,章邯駐軍鉅鹿南面的棘原。趙於是幾次向楚請求救援。

這時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就進見楚懷王說:“宋義推論武信君的軍隊必敗,過了不幾天,項軍果然失敗。軍隊尚未開戰就預見到了敗亡的徵兆,這可以說是頗懂得兵法了!”楚懷王即召宋義前來商議事情,十分喜歡他,因此便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兵去援救趙國。各路部隊的將領也都歸宋義統領,號稱他為“卿子冠軍”。

歷史人物故事2

項籍在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歷史人物故事3

展望歷史,有多少英雄人物和往事。開啟我的歷史人物手冊,我又看到了我最喜歡的那一位歷史人物……

時光倒流幾千年,話說在三國鼎立時期,各國紛紛招兵買馬,擴充套件領工。它們分別是魏、蜀、吳。

其中以曹操建立的魏國最為強大,吳國居中;以劉備建立的蜀國最弱。

由此引發出了一個廣為流傳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這一天,劉備走在街上,忽見一人外表斯文,正在與人對對子,在幾個回合中,這個人一直佔上風,於是劉備便很想與此人交為好友。而那個人卻說要到他的房舍去,他才肯與劉備結為好友,並願意憑己之學輔助劉備。劉備一聽很是高興,於是第二天便與關羽、張飛來到茅廬前,可來看了二次卻得到了同樣的回答:“先生不在家中。”直到第三天,劉備才得知先生正在午睡,於是他們便在外面等候,等了好長時間可還不見先生起床,張飛有點不耐煩了,準備一把火燒了這房子讓先生起來,正在這時,先生起來了,問清一切後,他以後便在劉備身邊進行輔助。

而這次聰明的先生就是諸葛亮,他字孔明,從小飽讀詩書,兵書,富於謀略、善斷大事,是劉備成功的奠基者,為君主輔助直到一生終了,真可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故事4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在繼位之初:1558年,年僅25歲的伊麗莎白在一場宮廷血腥的權力內訌中僥倖活命,同年繼位。當時英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天主教和新教對立和紛爭,英國隨時都面臨著國家分裂和混亂的危險,同時還受到西班牙、法國等國家的.威脅。

宗教改革:伊麗莎白將英國的天主教和新教融合在一起,徹底解決國內宗教紛爭,從此徹底斷絕宗教內戰的可能。這是伊麗莎白一世至今仍被英國人念念不忘的政績之一。伊麗莎白及之後的英國王室們因此擁有其它歐洲君主無法企及的地位和高度。

發展經濟:伊麗莎白一世認為民心最重要。她沒有向自己的百姓橫徵暴斂,而是打造軍艦船隻,鼓勵有勇氣的人去海外聚斂財富。從此以後英國的國庫迅速充盈。英國民間擺脫了苛捐雜稅,開始安居樂業。經濟從此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海軍力量:伊麗莎白鼓勵海上擴張,擁有了一支經歷過實戰演練的熟練海軍兵源,從而為她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洗雪國家前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1588年,她派人率英國艦隊擊潰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確立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曾說過一句至今令人震驚的話——“我只可能有一個丈夫,那就是英格蘭。” 她的這句話,在英國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對於英國人來說,她就是都鐸玫瑰的化身。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曆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歷史人物故事5

錢鍾書在《圍城》中有這麼一段妙語:汪處厚雖然做官,骨子裡只是個文人,文人最喜歡有人死,可以有題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殯儀館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會向一年、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陳死人身上生髮。“週年逝世紀念”和“三百年祭”,一樣的好題目。死掉太太——或者死掉丈夫,因為有女作家——這題目尤其好;旁人儘管有文才,太太或丈夫只是你的,這是註冊專利的題目。汪處厚在新喪裡做“亡妻事略”和“悼亡”詩的時候,早想到古人的好句:“眼前新婦新兒女,已是人生第二回,”只恨一時用不上……

曾國藩就有汪處厚這樣的癖好,他也寫了不少“只恨一時用不上”的輓聯,併為此而開罪了好友湯鵬。

曾國藩在做京官時,居官問學之餘,喜歡創作對聯,尤其喜作輓聯。輓聯頗有蓋棺論定的意思,數十個字的篇幅,既要總結生平,又要表達情感,兼要發表評論,還要有一定的高度,不下苦功夫實在寫不好。只是,可作輓聯的人多為新近死去的親朋故舊,哪裡會有那麼多蓋棺定論的死者等著他“敬輓”呢?此公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稍作變通,進行“生挽”——即給身邊熟悉的活人預寫輓聯,以資練習。這種做法當然不厚道。但對提高水平,據說倒是助益顯著。當然,這事兒得偷偷地幹,決不敢讓被挽者知道。

道光年間的一個春節,曾國藩正利用春節閒暇在書房中創作輓聯,比他大10歲的好朋友湯鵬適時前來拜年。二人關係素來密切,湯鵬也就不待通報徑直到書房來找國藩。說來也巧,國藩這時正寫到“海秋(湯鵬字)夫子千古”,陡然見到被挽者現身,趕緊手忙腳亂地藏掖條幅。湯鵬以為他在寫春聯,只是好奇為啥用白紙不用紅紙,便要看看寫了什麼。國藩死死捂住,湯鵬秉性霸蠻,兼好奇心重,乃不管不顧一把扯過來看個究竟。不看則已,一看差點暈倒:好朋友竟在這新春吉日給自己寫輓聯!這還了得,湯鵬對曾國藩重重吐了口唾沫,拂袖而去。

不用說,這都是輓聯惹的禍。湯鵬是湖南益陽人,字秋海,曾國藩的老鄉,兩人又都是重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一起做京官,過從甚密。輓聯風波後,怒不可遏的`湯鵬反目,與曾國藩割袍斷義。

湯鵬聰慧過人,他22歲中舉,23歲連捷進士及第,被譽為“凌轢百代之才”,“意氣蹈厲,謂天下事無不可為者”,認為“徒為詞章士無當也”。其人性情儻易,不中繩墨,喜歡放言高論,目無餘子,甚至連司馬遷、韓愈都不放在眼裡。湯鵬雖科甲順利,官場卻很不得志,“禮曹十年不放一府道,八年不一御史”,長年待職閒曹,終不為朝廷重用。後來更因事遷謫,“恃才傲物,謗口繁多”。

湯鵬的死也很是離奇。一天酷熱,幾個朋友聚在湯鵬家閒聊。有人偶然說到大黃藥性峻烈,不可隨便服用。湯鵬漫不經心地說:“那有什麼?我經常服用它。”大家感到愕然,半信半疑。湯鵬大怒,立刻命僕人去藥鋪買了幾兩回來,馬上煎服。喝了一半,朋友們擔心出事,攘肩捉背,群起制止。但湯鵬堅決不聽,堅持將一罐大黃全部服下,結果當天暴卒。好奇倔強到不惜生命的地步,實屬奇人奇事。曾國藩在祭文中沉痛地說:“一呷之藥,椓我天民”,即指此事。

對於兩人絕交的真正原因,曾國藩自然也不會承認,因為承認了將有損他的道德文章形象。他在給湯鵬的寫的祭文中,將兩人斷交的原因歸結於湯鵬對曾國藩批評其著作《浮邱子》不滿:“一語不能,君乃狂罵。我實無辜,詎敢相下?”

湯鵬的死,曾國藩為其送上的輓聯是:

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

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隨之。

至於這是曾國藩當時即興寫就,還是“生挽”的成稿,自然只有他自己清楚了。曾國藩後來的輓聯創作日漸爐火純青,他的全集中,收有其創作的輓聯七十七副。近代古文家、詩人吳恭亨曾說:“曾文正聯語雄奇突兀,如華嶽之拔地,長江之匯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對曾氏之聯語評價不可謂不高。

歷史人物故事6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范仲淹)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范仲淹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陳藩,對陳藩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班超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班超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班超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假如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班超,班超說:“小子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幹,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颳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讚。

原文:

宗愨字元幹,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祖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諮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x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去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x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假如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好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原文:

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歷史人物故事7

明朝永樂年間,南海人周新任監察御史。他正直廉潔,對於官場中的流弊,敢直言披露,行為不軌的貴戚們都很怕他,視之為'"冷麵寒鐵"。後來,周新改任浙江按察使,當地含冤負屈的老百姓聽到這個訊息以後,紛紛奔走相告;"我們得救了。"周新到任後,果然澄清了許多積年冤案,懲處於-德育名人小故事

貪贓枉法的官吏。很快,就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為了感謝他,經常有人給他送禮品、財物。周新恪守自己的'誓言:份禮不受,分文不取。一次次當面退還了禮品、財物。一次,有人趁周新不在家,給他送去一隻烤鵝。周新的管家推辭不掉,就留下了。周新回家後知道了這件事,為了杜絕人們再來送禮,他便把那隻烤鵝高掛在家裡很顯眼的地方。以後有人再來送禮,他就指著那烤鵝說:"你要是不拿走,照掛不誤!"從此,再沒人敢給他送禮了。

歷史人物故事8

“溫侯神社世間稀,曽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虎筋弦響公開處,雕習翎飛劍到時。豹於尾搖穿畫戟,雄兵百萬脫征衣。”多麼霸氣的一位飛將軍——呂布。提到《三國》,人們一定會想到那為救後主而在曹軍中殺個七進七出的趙雲,足智多謀、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孔明,深謀遠慮的一世梟雄曹操,而對這勇猛世人呂奉先,因其“三姓家奴,”留下了不忠不義的千古罵名。

其實呂布只是少計謀,缺少像曹操、劉備等人的深謀遠慮,才被誤會不忠不義,當初若不是呂布為劉備解圍,轅門射戟,劉備那會有實力割劇蜀國,三分天下!而劉備不但不知感恩,還和曹家聯盟,一起攻打呂布,恩將仇報,試問,這不義之名究竟是誰背?我喜歡呂布,因為他的勇猛過人,臨危不亂。呂布從小就聰慧好學,任何事物一點就通。其實他懂得的知識並不比那些謀士們少,只是缺少心計,呂布自小就力大過人,七歲時便能將重於自己幾倍的小馬駒舉過頭頂玩耍,呂布曾經在虎牢關獨自面對十八路諸侯挑戰而末被戰倒。曾獨戰營六將而毫髮無傷。

我敬佩呂布,呂布是歷史長河中閃亮的一顆星於,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勇將,是一個不愧於天地的真好漢!

歷史人物故事9

羌瘣——俘趙王遷,滅趙國

羌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猛將。公元前229年(秦王政18年),羌瘣伐趙。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隨王翦攻趙國,在東陽俘獲趙王遷,滅趙。攻燕國時駐屯中山。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趙國大旱,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國在穩定佔領區形勢,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羌瘣伐趙。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秦國在趙地設定邯鄲郡。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佔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

史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楊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歷史人物故事10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楚國的烽煙瀰漫在汨羅江的周圍,不能為國效勞的憂傷緊鎖在你的眉頭。你那赤子之心被掩埋在汨羅江滾滾波浪禮,你的靈魂在水面上,漂游著。你叫屈原,我喜歡你的剛直。

月光下,你乘一葉扁舟,夜遊小河,你舉杯邀明月,睜著天真的眼睛遙望著你的`月亮,此時,你想起了美麗的故鄉與親愛的家人,心中不免有些思念之情。於是,你詩興大發,高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叫李白,我喜歡你的詩意。

你忍辱負重,在敵人的遊船上,,你堅定地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為報祖國,投筆從戒,本想以身殉國,卻被金人俘虜,你在零丁洋裡,與海進行最後一次燦爛的邂逅。你叫文天祥,我喜歡你的堅定。

你溫文爾雅,在你的門下,你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弟子,仁愛是你的專有名詞,你打造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學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你獨特的交友方式;“溫故而知新”是你良好的學習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你謙虛的品德。你叫孔子,我喜歡你的學問。古人其實不遠,只需你去品讀歷史,就能與古人相識,邂逅古人。

歷史人物故事11

“我國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我國的歷史人物令人敬佩;如諸葛亮,花木蘭,荊軻;今天,就讓我們聽聽歷史人物的事蹟;”主持人宣佈“歷史人物故事會”開始,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本次活動拉開了帷幕。

同學們的故事豐富多彩,有講《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有講《匡衡鑿壁借光》的、有講《荊軻刺秦王》的等等。同學們在臺上大顯身手,有的激情滿滿、神采飛揚,有的聲情並茂、滔滔不絕……教室裡氣氛熱烈而緊張,雷鳴般的`掌聲此起彼伏。通過評委公開公正評分、複評,最終,郝天欣同學的《唐玄宗開元之治》獲得了一等獎,吳博同學的《詩仙李白》和徐元方同學的《紙上談兵》獲得了二等獎。臺下同學們紛紛點評,說幾位獲獎同學講故事時姿態大方、故事完整、感情飽滿。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暢談本次活動的收穫和總結,這不僅使同學們看到別人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還使大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從策劃、組織到點評、採訪,都是同學們自己完成的,這樣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也鍛鍊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同學們的合作、交流、組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歷史人物故事12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陳藩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陳藩,對陳藩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陳藩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歷史人物故事13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裡很窮。因為無名無勢,儘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麼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小偷聽了,轉身就溜。鄭板橋又唸了兩句詩送行:

出戶休驚黃尾犬,越牆莫礙綠花盆。

小偷慌忙越牆逃走,不小心把幾塊牆磚碰落地上,鄭板橋家的'黃狗直叫著追住小偷就咬。鄭板橋披衣出門,喝住黃狗,還把跌倒的小偷扶起來,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個揖,又吟送了兩句詩:夜深費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歷史人物故事14

重讀三國演義,覺得司馬懿應該是三國裡最沒有人格魅力的人了吧。

在演義裡,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論勇猛膽識,論氣度謀略,論輔國治兵,似乎都有人選可以碾壓他。自己的主君懷疑他,試探他,自己的對手羞辱他,嘲弄他,甚至自己的屬下將士也對他不怎麼聽從。

所以,儘管歷史上他屢有奇謀,不乏勝績,甚至結束了群星閃耀的三國時代,大一統了中國,但仍抵不過那個小說裡虛構的空城計為他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的成功怎麼可能歸於沒有特點?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司馬懿。

後世很多人對司馬懿多少都心存恨意。這些都是因為他在後期篡取了曹魏的天下,唯結果論。但豈能料到,他在青年時就已經展現出了非同齡人能及的政治智慧。

在他的青年時代,曹操正如日中天,權傾朝野,連皇帝都要對其言聽計從。然而當曹操聽人說司馬懿有才華,讓他去做官時,他卻裝病不去。

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此舉或是心懷漢室,不屑於做奸雄的臣下,或是包藏著十足的心機,是為了觀察曹操能否在中原站穩腳跟。但我以為都不是,因為他的父親司馬防,兄長司馬朗,都早已在曹操手下做事,即便曹操沒站穩腳跟,敗給了袁紹,他豈能拋下家族獨善其身。

真相應該如此,漢代的官員選拔是徵辟制,就是通過在朝廷中有名望的人推薦做官,曹操年輕時入仕,就是被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推薦的。然而這其中大有學問,如果你的舉薦人勢力很大,你成為他的門生,仕途自然比較好。但如果你的舉薦人不受朝廷重用,你作為門生也只能靠邊站。

第一次舉薦司馬懿的人叫魏種,是兗州人,關於他的史料不多,但有一條說他曾是河內太守,曾經叛逃過,曹操大怒,把他捉了回來,又覺得他挺有才氣,繼續讓他當官。可想而知,這個罪臣並不會有太強大的.勢力。

再加上曹操擔任兗州牧時,曾殺了當時的兗州名士邊讓,一大波兗州士族怒斥,更直接導致了自己的好友陳宮和張邈反目。所以兗州系的官員在朝廷裡並不多。

而此時呢,曹魏的文官集團中最強盛的勢力,則是以荀彧郭嘉為首的潁川士族,司馬懿當然不願意自己被劃分到兗州一系。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再度進行大批官員選拔,這次他是被潁川的首席代表人物荀彧舉薦,司馬懿這才從容上任。

一個高的政治起點,足以讓自己少奮鬥十年,擁有這樣政治頭腦的人已經難能可貴,而更可怕的是,拒絕魏種舉薦時的司馬懿不過二十二歲。

在差不多的年紀,曹操正因為得罪權貴被免去官職在家賦閒,劉備也剛鞭打完瞧不起他的督郵棄官逃亡,至於諸葛亮,還在隆中臥龍崗快樂地和小夥伴吟詩作對。他們都有著肆意妄為的青春,但司馬懿沒有。

司馬懿的家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歷史的望族,據說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司馬懿的父親對子女管教極嚴,問而不答就要捱揍,讓你站著絕不可坐,他的處世風格穩妥而謹慎,也從側面影響了司馬懿。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你可以清楚察覺到,這是一個幾乎沒有明顯缺陷的人。他行事詭譎,城府極深,難以揣摩。你說他善於隱忍,不等到時機成熟不會出山,他偏偏又無比果決,魏將孟達本欲向蜀國投降,他一邊寫信寬慰,一邊率部隊火速登程,只八日就兵臨城下,平定叛軍。

寫過劇本的人都知道,在角色的創作上,完人很難出彩,有缺陷的人物才是好人物。讀小說,我也最喜歡讀有缺點的角色。孤僻也好,驕傲也罷,懶惰不差,無情最好。三國演義裡,最有人格魅力的往往都是缺陷最為明顯的,孫策的激進,關羽的自負,曹操的多疑,諸葛亮的理想主義等等。

為了給司馬懿這個大反派安排一個缺陷,羅貫中用空城計和五丈原兩場戰役,將司馬懿的謹慎突出到了極致。然而歷史上並沒有空城計,而五丈原一役所流傳的“死諸葛嚇退活仲達”,也並非司馬懿在戰略上有差池。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是諸葛亮最擅長的不是奇謀,而是整治部隊和百姓。諸葛亮治下的部隊,制度分明,進退不亂,這種部隊最適合防守反擊。這樣一看,司馬懿算不到諸葛亮的死期,為了防止敵人打防守反擊,謹慎點也是應該的。

公平地講,司馬懿的形象大幅度黑化,是在明代小說演義盛行之後才開始的。他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相當之高,即使毋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

前段時間在微博聊到三國,有讀者問我要不要去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我這才知道原來又出現了一部三國新劇,對於三國題材的影視正劇,都是我必看的。

從劇名看,顯然是以司馬懿為主角的作品,不知道在吳秀波演繹下的司馬懿,會以怎樣的面貌出現,是否能展現出傳聞中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之相呢,有點期待。京劇臉譜中,司馬懿被塑造為白臉、勾圓眼,這說明自古以來他公認的形象就是:智謀廣大,但奸不外露。扮演他,將會十足考驗演員表演功力,以及對人物的理解是否做到滿分。

當然,在當今顏控佔據熒屏的浮躁年代,又如何能有一個廣受歡迎又形神兼備的演員,能夠圓滿表演出他的時而忠厚,時而畏縮,時而滿腹城府——但當我看到主演是吳秀波的時候,我放心了。一個能夠在十一年前就深愛上司馬懿,並花了數年時間鑽營劇本的人,由他來演,如何能不期待?

我非常喜歡三國這段歷史,因為它是少數的寒族理想主義的縮影。曹操、劉備、孫權其實都屬寒族子弟,比起名門望族、士族門閥的世襲傳承,他們擁有一種決絕而璀璨的魅力,猶如煙花漫天。在他們的倡導下,寒門中的奇才、猛士,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形成群星璀璨的盛況。

而三國歸晉,則是一種必然,亂世結束之後,國家恢復正常運制,文官集團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而那些門吏遍天下的士族門閥,此時便發揮出他們真正的底蘊,司馬家族和潁川士族逐漸掌握了權力,短短數年就侵吞了曹魏的天下。

這不是司馬懿一個人的成功,而是士族門閥在權力爭奪中的勝利,亂世英雄的結局最後仍然要步入清平正軌,這不禁令人唏噓,但也正因此,才讓我們瞭解到寒族政權短暫而悲壯的美,看到那些一閃而逝的群雄絕唱。

歷史人物故事15

不拘小節懂幽默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裡稱他為“紀菸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

人蔘養生好處多

而北宋的蘇東坡對人蔘喜愛有加,詩曰:“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倘若服用人蔘不靈驗,無效果,蘇軾也絕不會危言聳聽,故作驚人之語的。乾隆帝喜食參眾所周知,幾乎每日進補,病後更是每日必喝人蔘湯。其在位60年,繁衍兒女27人,延年益壽89歲,被傳為佳話。

世界人蔘產業經過數百年發展,如今,韓國的`高麗蔘的品質享譽世界。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服用韓國高麗紅參來保健養生愈來愈流行,環翠樓高麗紅參,憑藉其良好的功效贏得市場的認可和眾多消費者的好評。

白衣送酒

東晉文人陶淵明,嗜酒好飲,然而家中貧窮,不能常得。

一日,他家裡沒有酒了,便坐在野地裡靜靜思索……忽然!他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走來,原來是官府小吏,他代表江州刺史王弘來給陶淵明送酒。

陶淵明當即大喜,就地喝了個痛快。後來人們便用“白衣送酒”來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不拜將軍

三國時代有個人叫鍾會,和他哥哥鍾毓聯手偷喝酒,但兩兄弟卻不知往裡添水,以掩蓋作案痕跡,父親看到罈子裡的酒不喝自消,起了疑心。

一天,他假裝酣睡,看見兩個兒子開啟酒罈,故伎重演。

不過鍾毓喝酒之前,對天長拜,而鍾會飲而不拜。

於是他問兩個兒子為何拜/為何不拜,鍾毓說,喝酒是有禮數的事,所以我要拜。鍾會說,偷酒喝是非禮之事,所以我不拜。

長大以後,鍾會出息了,在魏國作了官,直至當上了鎮西將軍,成了司馬昭的`心腹。並且因為有小時候那段事,鍾會得了一個雅號“不拜將軍”。後來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稱不拜將軍。

酒池肉林

商紂王與妲己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據傳有一天,商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看到女媧娘娘神像貌美,心癢如撓,夜不能寐。於是在全國選美,找到一個叫妲己的美人。為了討好妲己,他下令以酒為池,以肉為林。

這個酒池有多大?據說大可行舟,酒夠三千人同飲,釀酒剩下的酒糟就堆積成了一個小山。結果,朝政混亂,民不聊生,諸侯叛亂。商朝從此滅亡。而這酒池肉林,也留下了以酒誤國,以酒殺身的.歷史之鑑。

以茶代酒

這個成語源自三國時代東吳的末代國王孫皓。

傳說孫皓是一個好酒之徒,經常擺設酒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個規矩:每個人以七升為限,一升酒大約有二斤,七斤就是十四斤……

群臣中有一個人叫韋曜,是孫皓父親的老師,他的'酒量只有二升。孫皓是個怎麼樣的人:暴君,說一不二,動輒殺人,但是對韋曜卻格外照顧,看著他喝不動了,就告訴人悄悄給他換上茶,韋曜心領神會,故意高舉酒杯:“幹了幹了!”。之後便留下了這麼一個“以茶代酒”的典故。

誰說帝王皆冷酷,孫皓不就有一顆體諒人的心嘛!

孔子酒醉棗子集

春秋時期,百家學派蜂擁而起,學術爭鳴十分激烈,門戶之間的攻訐時有發生。然而,儒學的創史人孔子卻沒有門戶之嫌,老子雖然是與儒學鼎足而立的道派代表,但由於孔子十分仰慕老子的名聲和才學,依然和學生子路一道千里迢迢、風塵僕僕地由曲阜學園前往苦縣。(今鹿邑縣,老子的故里)拜見老子。

這天,孔子師徒驅車來到苦縣。則一進入縣境,便有異香頻頻飄來,孔子大為驚詫,認為一定有上等美酒釀於老子的家鄉。疑惑間已經到了棗集村,孔子師徒眼看天色將晚,便在村東的一家客棧寄宿。

夜裡,月色空明,晚風習習,棗集村的.酒香陣陣襲來,芳香沁人心脾。於是,孔子師徒酒興大發,心情亢奮不已,輾轉不能入寐,孔子隨命子路前往打酒。稍頃,子路從棗集村打酒而歸,師徒二人如獲到寶,便開懷暢飲。因為棗集村的酒酒香宜人,甜美非同一般,師徒二人的酒興便一發而不可止,直喝到夜闌更深,月沉西天,以致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日高三杆時,師徒二人仍然神態朦朧,醉意猶存,但身心卻感到異乎尋常的愉快,似乎經過了神明的超度而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為此大為感嘆:“美哉!然惟酒無量不及亂。”就連同一向言謹行慎、唯禮是從的孔聖人也沒有經得起棗子集美酒的誘惑。孔子酒醉棗子集一事,成為千古佳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