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57K

歷史人物故事 篇1

諱疾忌醫

歷史人物故事13篇

【釋義】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語出】宋代周敦頤《周子通書 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勸);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人物】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面板裡,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裡,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睬他。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面板裡,肌肉裡,腸胃裡,不論鍼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是到了骨髓裡,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桓侯不久病逝了。

歷史人物故事 篇2

據考證,東平王張巡,唐代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卒於唐肅宗至德二載。開元末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後回京。當時, 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執掌朝政,權勢顯赫,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這時有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被他拒絕了。因不願阿附權貴,儘管政績突出他也未能遷升高官。不久,他調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很多,他們勾結官府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橫行鄉里,其中以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張巡到真源之前對華南金惡行早有耳聞,上任伊始,他即將華南金關押起來,然後

依法懲殺。之後,赦其黨羽,威恩並施,從此人人向善,莫敢違法。張巡為政簡約,人民安居樂業。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史思明興兵叛亂。張巡與許遠合兵守睢陽,堅守數日,援絕糧盡,城陷被殺。唐玄宗封張巡為東平威烈昭濟顯莊靈佑王,立廟祭祀。百姓圖簡約方便,故呼為“東平王”。後來南方各有廟祀,進而遍及全國。

人們何以對張、許二人如此敬仰,主要是被他們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按《舊唐書·張巡傳》:巡紳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勢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正是由於張巡有“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之語,所以民間都以張巡為驅鬼闢疫之神,其形象則赤發青面,吻出四牙,狀其獰惡。

趣聞:

道教中有個說法,張巡和岳飛都是張飛轉世投胎的,一取其姓一取其名,宗教轉世投胎之說這裡不論,單從這種說法可以看出,古代人認為張巡和岳飛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馮夢龍《喻世明言·遊酆都胡毋迪吟詩》載:“岳飛系三國張飛轉生,忠心正氣,千古不磨。一次託生為張巡 ,改名不改姓;二次託生為岳飛 ,改姓不改名。”

另外,《說岳全傳》中寫岳飛是大鵬金翅鳥轉世。

歷史人物故事 篇3

扁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讚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術高明,四鄉馳名。他發現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願意跟我學醫,就到南山採藥去吧,一年之後再來見我。”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採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採挖的規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症。當他完成任務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溼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溼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經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採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現在,我可以放心了。”說到這裡,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術提高得更快了。

歷史人物故事 篇4

一、姜維

長城之戰:

時值壽春諸葛誕叛亂,於是姜維乘虛進軍沈嶺,直逼長城。鄧艾聞訊來援,與姜維戰於長城下。姜維伏兵左右,又引得鄧艾前來鬥陣。鄧艾鬥陣不能勝,部將破陣被捕,本已現敗績,姜維此時又命伏兵盡出,鄧艾軍望而披靡,無計可當,大敗,這也是姜維打敗鄧艾的為數不多的一場經典之戰。

二、趙雲

長阪坡之戰:

羅貫中讓長阪坡成了趙雲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實上並沒有那麼誇張。演義上,趙雲闖83萬軍陣,斬殺敵將53員,七進七出,救出劉阿斗,使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保住了性命。而事實上,趙雲是闖入曹操先鋒3000人的陣裡,三進三出,就出劉禪的'。

漢水之戰:

這是趙雲真正成為三國武將第一人的戰役。爭奪漢中時,曹操運米於北山下,黃忠前去劫米,與趙雲約好時辰,但逾期未還。趙雲率輕騎直入曹軍,迎回黃忠並其部將張著。而後大開營門,曹軍追至而不敢入。此戰趙雲以十餘騎闖入曹軍大隊,而且是歷史上確有的事,武力之高令人生畏。

三、張遼

千里破蹋頓:

公元207年,曹操攻破南皮,袁紹之子袁熙、袁尚逃至北匈奴。曹操率軍追擊,聽郭嘉語,追擊千里,至柳城而戰。曹操以士兵疲憊,想先勢休息,然後再戰。張遼觀蹋頓兵雖勇而少紀,弩雖勁而陣散,於是建議曹操率軍突擊,大獲全勝。而若稍事休息,讓蹋頓有準備而戰,後果可能完全不同。是可見張遼大將之度。

四、周瑜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確切說是207年12月)曹操佔領江陵後,發動赤壁之戰。在周瑜,魯肅,諸葛亮(這裡之所以把諸葛亮排在最後是因為在三人中他對孫權的推動作用最小)的作用下,孫權以周瑜喂都督,督軍三萬(加上劉備的2萬水軍就是5萬),迎擊曹操83萬人馬。

五、劉備

三讓徐州:

漢獻帝初平四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採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又邀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雲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就帶著關、張來救,初戰就打敗曹操緩解了徐州危機。陶謙便想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推辭再三。隨後劉備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走圍困徐州之兵。由於呂布威脅曹操後方,曹操便給了劉備順水人情,退兵而去。這是第一讓。曹軍退後,陶謙再讓徐州,劉備認為他只是應朋友之義才來,拒不接受但答應駐守徐州附近,這是第二讓。劉備在陶謙的再三挽留下兵駐徐州沛縣。後來陶謙病重,再次請劉備執掌徐州,劉備又辭,陶謙死不瞑目,這是第三讓。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掌州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擔任了徐州牧。。

歷史人物故事 篇5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受一位摯友之託,寫了一篇題為《晝錦堂記》的x。歐陽修字斟句酌,反覆推敲,把x寫好後,便命一差官騎馬給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歐陽修突然想起了什麼,馬上命令一個僕人道:“你趕快騎快馬去追那送x的差官,讓他把x帶回來!”

“老爺,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現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僕人說道。

“無論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x已經送到,也得設法取回來!”

看見主人態度如此堅決,僕人就急忙騎上馬,走捷徑,抄小道,拼命追趕,最後總算追上差官,把x帶了回來。

歐陽修為何一定要把x追回呢?原來是為了添上兩個“而”字。

《晝錦堂記》開頭有這樣兩句:“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原稿中沒有這兩個“而”字,歐陽修將x追回,就是為了把它添上去。

為了添兩個字,竟如此勞神費力,是小題大作嗎?不是。雖然不添這兩個字,x開頭也並無語病,但添上後,x的語氣便與原文大有區別,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緩,表現出歐陽修x曲折舒緩的藝術風格。

歐陽修嚴謹的創作態度堪稱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學家尚能如此,作為國小生,我們更要從小養成認真修改作文的好習慣,努力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境。

歷史人物故事 篇6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管夷吾字仲,相貌魁梧,博古通今,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是他年輕的時候很窮,和鮑叔牙一起下海做生意,賺了錢的話,他就偷偷多分給自己一倍。老鮑明知這些,但是並不在意,他欽佩的是小管的才能。

齊襄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糾,魯女所生;次子名小白,莒女所生。二人成人後,襄公要請家教輔佐他們。管仲對鮑叔牙說:“咱們個輔一人,將來不論誰上了臺,我們都可以互相推薦。”於是,管仲做了太傅,輔大公子糾;鮑叔牙做了少傅,輔少公子小白。

後來,小白惹怒了襄公,和鮑叔牙一起出奔莒國;管仲則在齊公無知篡奪了王位後,和糾一起投奔了魯國。那個無知也是倒黴,只當了一個月的候爵就被襄公昔日手下的眾臣砍了頭。這下輪到襄公的兩個兒子來爭奪王位了。管仲對魯侯說:“小白在莒,近水樓臺,我願領一支人馬去截擊他。”魯侯給了他三十乘兵車,星夜直奔莒國。小白呢,他向莒國借了一百乘兵車,這會兒正急匆匆地趕往齊國。管仲在即墨這個地方攔住他,勸他讓大哥來主持喪事。鮑叔牙上前來呵斥,要催兵前進,管仲突發冷箭,射中小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栽到車上。管仲見偷襲得手,便勒轉兵車,如飛遁去。管仲回報魯侯,小白已經一命嗚呼,魯侯放下心來,一路飲宴,和公子糾緩緩前行。半路上卻有訊息傳來,說小白在齊即位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小白衣帶的`王鉤上,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頭裝死,連鮑叔牙都給蒙過去了。老鮑見小白沒事,便讓他換上便服,抄小路直達臨淄。齊國的大臣見小白到了,就立他為君,這就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齊桓公。接下來,齊魯兩軍幹了一仗,結果齊軍大勝,魯侯衡量得失後,殺了公子糾,又把管仲押送齊國,好讓齊桓公報一箭之仇。沒成想鮑叔牙在齊桓公跟前力薦管仲,齊桓公自己也深愛管仲的治國之才,拜他為國務院總理,統管齊國內政外交,官比鮑叔牙還大呢。

魯侯放虎歸山,做了件大蠢事,真是懊鬧不已。

歷史人物故事 篇7

羌瘣——俘趙王遷,滅趙國

羌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猛將。公元前229年(秦王政18年),羌瘣伐趙。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隨王翦攻趙國,在東陽俘獲趙王遷,滅趙。攻燕國時駐屯中山。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趙國大旱,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國在穩定佔領區形勢,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羌瘣伐趙。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秦國在趙地設定邯鄲郡。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佔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

史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楊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歷史人物故事 篇8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從皇帝的官員)、尚方令(負責朝政的官員)蔡倫奏請東漢和帝准予將他的造紙術向民間推廣,他還挑選出挺括良好的紙,進獻給漢和帝。漢和帝試用以後,非常滿意,當場讚揚了蔡倫的這一創造發明,同時立刻下令把這個造紙技術推廣開去。

從此,中國的造紙技術進入了先進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漢字刻在龜甲獸骨上,但是甲骨的xxxx很有限,而且不便攜帶、儲存,所以人們後來把漢字刻在簡牘上。簡和牘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狹長的稱“簡”,略寬的稱“牘”。由於一片簡只能刻幾個字,因此寫一篇x就要用許多簡,寫完之後人們再用繩子把簡串起來,成為“冊”。雖然做簡牘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們也太笨重了,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用簡牘寫的奏摺重達一石(約五十斤左右)。後來人們用絲帛作為書寫材料,它柔軟輕便,易於書寫,可惜量少價高,這一致命弱點使它難於推廣使用。

在京城洛陽的皇宮裡當官的蔡倫,當時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非常聰明,很會動腦子,經常和工匠們一起研究製作工藝。蔡倫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閱堆成小山般的簡牘,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著要製作出一種輕便易用的書寫材料,來取代笨重的簡牘。

對於新的書寫材料,蔡倫的第一個要求是輕便。因此用竹、木製成的簡牘首先被排除在外,而絲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於是,蔡倫仔細觀察了絲帛的`生產過程,從分析絲帛的結構入手,發現它是由纖細的短纖維互相粘成的。

於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結構與絲帛相似、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從此時時處處留意著、尋覓著這種新材料。

有一天,蔡倫和幾個小太監來到城外遊玩。這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山谷,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溪邊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監們一路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獨蔡倫心事重重,東張西望。忽然,他兩眼一亮,快步走到溪邊,蹲著不動了。

小太監們覺得非常奇怪,都圍攏過來。只見蔡倫手裡捧著溼溼的、破破爛爛的、像棉絮一樣薄薄的東西發呆。

一個小太監忍不住說:“我還以為是什麼好東西呢,原來是這破玩意兒!快扔了吧!”

蔡倫卻彷彿什麼也沒聽見,仍然痴痴地捧著。

那個小太監一個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樣的東西就要往水裡扔。

蔡倫突然醒過來似的,緊緊抓著不放,嘴裡喃喃地說:“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監們都糊塗了,這蔡倫莫不是瘋了、傻了,怎麼把這破爛玩意兒當寶貝似的?

蔡倫雙手捧著,三步並作兩步,問河邊的農夫:“老人家,這東西是怎麼形成的?”

農夫笑著回答說:“這個呀,是漂在河裡的樹皮、爛麻、破漁網什麼的,它們被水衝呀、泡呀,又被太陽晒,時間長了就成了這模樣,到處都是呢!”

蔡倫抬頭看著滿山遍野的綠樹,不由眉開眼笑。

回到宮裡後,蔡倫馬上投入了緊張的試驗和製作中,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蔡倫帶著工匠們反覆試驗,最後終於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xxxx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人們為了紀念蔡倫,就把用這種造紙工藝造出來的紙稱為“蔡侯紙”。

歷史人物故事 篇9

石勒不計前嫌

後趙王石勒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麼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於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隨後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原 文】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相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拜參軍都尉。

歷史人物故事 篇10

曹操命劉備伐袁術,劉備臨行時為由誰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這時,張飛請求留守徐州。劉備卻說:你一是愛喝酒、耍威風、鞭打士兵,二是辦事草率不聽人勸。讓你留守,放心不下。

張飛願改過並再三請求,劉備答應張飛,並派陳登協助。一日,張飛請留守各將赴宴,說:我大哥臨走時不讓我喝酒,怕酒後誤事,今天請你們來一醉方休,從明天起全都戒酒,幫我守好城池。

說罷便輪番敬酒,當二次到曹豹面前勸酒時,遭曹豹拒絕。這時張飛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後,曹豹懷恨在心,便連夜派人送信給呂布,讓他今夜乘張飛大醉偷襲徐州。

呂布當夜領五百輕騎取得徐州。吶喊聲震醒張飛,知徐州已失,顧不得劉備的家眷,邊戰邊逃。後張飛見到劉備,悔恨萬分,欲抽劍自刎,被劉備死死攔住。

歷史人物故事 篇11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漢武帝的太子劉據被奸臣江充害死,使漢武帝的後嗣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漢武帝已是垂暮之年,長子衛太子出事,次子齊懷王劉劇六歲夭折,三兒子燕刺王劉旦和四兒子廣陵厲王劉胥又不爭氣,不斷犯有過失,很難為太子。只有寵姬鉤弋夫人趙婕妤生的小兒子劉弗陵聰明伶俐,因此,漢武帝從內心裡想讓弗陵繼承帝業。但是,當時弗陵才三歲,漢武帝又不放心,他死後弗陵能否保住江山,漢武帝便打算在大臣中找一位值得信賴、可以託孤的人。選擇誰呢?又用什麼樣的方式託付幼子呢?

漢武帝想來想去,覺得只有霍光堪當重任,能夠輔佐兒子支撐劉氏社稷。霍光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的父親叫霍仲儒,他當年在河東郡平陽縣縣衙裡做小官時,曾被派到平陽侯家裡臨時當差,與平陽侯家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霍仲儒在平陽侯家裡服役期滿回家後,娶妻生下霍光,便和衛少兒斷絕來往,不通音信了。過了很久,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得到漢武帝寵愛,被立為皇后。霍去病因為是皇后姐姐的兒子,也很受漢武帝寵愛。霍去病成年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霍仲儒。霍去病還沒有來得及去尋訪探問,正巧就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出征匈奴,路過河東郡。河東太守親自到郡界迎接,替霍去病揹著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陽後,霍去病便派屬官去接霍仲儒。霍去病為父親購置了許多田產、房屋及奴婢,然後就離去了。霍去病出徵匈奴回來,又從平陽經過,就帶了弟弟霍光到長安。霍光這時才十幾歲,漢武帝任命他為郎官,後慢慢地升為侍中,負責掌管尚書下設各部的事務。霍去病去世後,霍光做了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漢武帝出行的時候侍奉車輦,回宮後就在身邊侍奉,出入宮廷二十多年,小心謹慎,從無差錯,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選定霍光後,就命令畫師畫了一幅周公揹著成王接受諸侯朝見的畫,把它賜給霍光。後元二年(前87年)春天,漢武帝到五柞宮遊玩,病情突然加重,霍光流著眼淚問:“陛下如有不測,誰應是帝位繼承人呢?”漢武帝說道:“你沒有明白我前次送你那幅畫的用意嗎?立我的小兒子,你就像周公那樣輔助幼主。”於是,漢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第二天,漢武帝去世。隨後,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昭皇帝。漢昭帝這時年僅八歲,國家大事一概由霍光決定。

霍光為人忠厚信實,辦事沉著精細,嚴謹不苟,每次進出殿門,停和走都有一定的方位。郎僕射暗中記下,每次都不差寸分。霍光不負漢武帝之託,盡忠盡責地輔助漢昭帝。剛輔佐漢昭帝時,一切政令都由霍光親自頒發。

霍光和左將軍上官桀是兒女親家,關係親近。霍光的大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生了一個女兒,和漢昭帝年紀相近,上官桀就託漢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把自己的孫女納入後宮為婕妤,幾個月後就立為皇后。上官桀因此做了驃騎將軍,封為桑樂侯。每逢霍光休假出宮,上官桀就代他處理政事。上官桀父子得到高官厚爵,很感激鄂邑公主恩德。公主的.私生活不檢點,寵愛丁外人,併為其求取封爵,希望按照娶公主為妻者封為列侯的國家舊例,也封丁外人為列侯,霍光不同意。公主又請求任命丁外人為光祿大夫,想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召見,霍光又沒有允許。鄂邑公主因此對霍光非常不滿。上官桀父子也因一再為丁外人求封不成而感到臉上無光。

本來在漢武帝時,上官桀已經做到九卿的要職,地位比霍光高。到後來,父子兩人都做了將軍,宮中又有皇后可以借重——皇后是上官桀的親孫女、上官安的親女兒,霍光只不過是她的外祖父,反而獨攬了朝政。因此上官桀心裡很不服氣,便與霍光開始爭權。燕王劉旦自以為是漢昭帝的哥哥,卻未能繼承皇位,常常心懷怨恨。還有御史大夫桑弘羊因為創立了酒類專賣、鹽鐵國營的制度,為國家開闢了財源,誇耀自己有功,想為子弟謀求官職沒能如願,也怨恨霍光。

於是,鄂邑公主、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與燕王劉旦串通,就以燕王的名義給漢昭帝上一奏章,說:“霍光出外總領郎官演習,沿途超越本分地下令戒 嚴,並預先派皇上的膳食官到目的地為他準備飲食。”還說:“霍光持權營私,把自己府上沒有什麼功勞的人都封了官,最近又擅自選調增加大將軍府的校尉。他專斷朝政,為所欲為,必有陰謀。我劉旦願意交還封國的玉璽,回京到宮中做侍衛,以監視奸臣的行跡。”上官桀等到霍光出宮休假的日子,就把奏章呈奏上去,並打算趁機將奏章發給主管的官員審理。那時,桑弘羊則同其他大臣把這作為把柄,想以此迫使霍光辭職。不料奏章呈上後,漢昭帝不批。這使他們沒有了主意。

第二天,霍光知道了此事,就停留在西閣畫室裡不去上殿。漢昭帝問:“大將軍在哪裡?”左將軍上官桀回答道:“因為燕王告發了他的罪行,所以他不敢上殿了!”漢昭帝心知肚明。於是下詔宣霍光上殿。霍光進來,脫下帽子叩頭謝罪。漢昭帝說:“請大將軍戴上帽子,我知道,這封奏書是假的,漢將軍沒有罪。”霍光問:“陛下怎知是假?”漢昭帝說:“將軍去廣明總領郎官演習,是最近的事,我知道。至於選調校尉一事,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因為即使將軍要作亂,也不需要增加校尉啊!”當時漢昭帝才十四歲,在場的尚書和左右朝臣都敬佩他見英明。

後來上官桀的同黨又有進言毀謗霍光的,漢昭帝就發怒說:“大將軍是忠臣,是先帝特意囑託輔佐我的人。他忠心耿耿,天地可鑑。再有敢說大將軍壞話的就治罪。”從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說什麼,就謀劃讓鄂邑公主出面宴請霍光,埋下伏兵殺他,想就此廢掉昭帝,迎接燕王回京為帝。不料這個陰謀被發覺,霍光在漢昭帝的支援下殺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燕王劉旦、鄂邑公主也都自殺了。

霍光忠心耿耿輔佐漢昭帝,漢昭帝始終將政事委託給霍光,直到去世,共十三年。這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富裕,四方外族都歸附漢朝,俯首稱臣。

誠信是君主用人的首要條件,霍光出入宮廷二十多年,小心謹慎,從無差錯,贏得了漢武帝的信任,因而贈圖託孤。漢昭帝不聽讒言,充分信任霍光;霍光不負武帝之託,盡忠盡責地輔助昭帝。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君臣之間的誠信,才有了霍光理政期間西漢的民富國強。

歷史人物故事 篇12

殺妻救將(吳起)

吳起者,衛人也,〔1〕好用兵。嘗學於曾子,〔2〕事魯君。〔3〕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據漢代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五》記載,戰國時代,魏國人吳起(前?-前378年)曾先後在魯、魏、楚三國做官。他在魯國時,齊國人來攻打魯國。魯國因為吳起有一定的將才想要任命他做將軍,率兵與齊軍作戰。但由於吳起娶了齊國女子為妻,魯國懷疑他與齊國的關係,對任命他做將軍一事遲疑不決。在這種情況下,吳起想成就自己的功名,就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了,以表明他與齊國沒有什麼關係。魯國最終任命吳起為將軍。吳起做將軍後,率兵攻打齊軍,把齊國打得大敗。這個故事說明,吳起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忍心殺害自己的妻子,這種做法是不足取的`。後因以“殺妻求將”比喻忍心害理以追求功名利祿的行為。

76、前倨後恭(蘇秦)

[釋義] 先前態度傲慢;後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後態度截然不同。

[語出] 明?吳承恩《西遊記》:“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後恭;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

[正音] 倨;不能讀作“jū”。

[辨形] 倨;不能寫作“居”。

[近義] 前倨後卑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於諷刺。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這個售貨員剛才對我大聲喝斥;現在卻熱情有禮;~;令我大惑不解;仔細一看;原來是檢查工作的領導來了。

[成語故事]

蘇秦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家鄉洛陽。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做飯,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經過一年的苦心揣摩,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在周遊列國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對此景,蘇秦對嫂子說了這句話“嫂子為什麼之前那麼傲慢,而現在又那麼恭敬呢?”

歷史人物故事 篇13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攻打宋國,宋王便派人去偵察齊軍到了什麼地方。派出去的人回來說:“齊國的離我們已經很近了,我國的國民都驚恐不安。”

左右近臣都對宋王說:“這就是所謂的‘肉腐爛了自然就會招惹蟲害’啊。現在憑著宋國的強大,齊軍的弱小,是不可能到達這種地步的。”

宋王於是大怒,把派去的人屈殺了。接著又派人去察看齊軍的情況,派去的人的報告同前面那個人的一樣,宋王又大怒,把第二個人也屈殺了。

就這樣,宋王一共派了三個人前去,三個人都被殺害了。接著,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前去檢視。這次被派去的人遇見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問他:“國家已經非常危險了,你還要到哪裡去?”

派去的人說:“是國君派我來察看齊軍的情況的。原來齊軍已離我們這麼近了,國民已經如此恐懼。現在我擔心的是先前察看齊軍情況的人都因為報告齊軍迫近而被國王處死了。如今我要是如實報告的話,也難逃一死。如果不如實報告,恐怕也是一死。我該怎麼辦呢?”

他的哥哥說:“如果報告實情,你又將先於死者死,先於亡者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