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材的延伸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2W

一、延伸課外文章,錦上添花

國小語文教材的延伸論文

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面對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應與時俱進,不能僅僅侷限於語文課本的知識,而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把握語文課本資源的基礎上,適當適時地向課外延伸。1.在整冊文字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篇目,達到鞏固、補充語文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為例,課本共有32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12篇,選讀課文6篇。每個單元都有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訓練點,並且這些訓練點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經過對這些訓練點的研究和分析,教師可在教學時增補一些相關內容,如《沁園春雪》、《論語述而》、《閣夜》、《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智子疑鄰》、《精衛填海》、《荷塘月色》、《背影》、《海的女兒》、《醜小鴨》、《天方夜譚》、《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魯濱孫漂流記》等。2.把同類的文字有效結合,組合成一個大單元。這種歸類遵循的原則不是單一的,可以是內容同類,可以是寫作方法同類,也可以是表達的情感同類,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更深層次、更大範圍地理解文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匆匆》一文時,把本冊的《長歌行》併入一塊學習,還可引入一些有關惜時的名篇,如《時光老人的禮物》、《明日歌》等,組合成一個關於珍惜時間的名家名篇的大單元,讓學生充分閱讀,並佈置學生蒐集大量惜時名言,營造很好的氛圍,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時間的寶貴和浪費時間的可恥。

二、豐富故事的情節,延伸文字

課堂閱讀教學應該把學生帶向古代文化,帶向現代文化,帶向中華文化,帶向世界文化。

三、抓住“空白”,放飛想象

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編者或作者當然會使用含蓄的藝術手法,獲取“言猶盡而意無窮”的境界。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激發學生用想象填補這些空白,想象文中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想象故事情節中的細節和結局等,進行適度的拓展,就能放飛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擺脫思維的僵化和呆滯,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春筍》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教學時,我便引導學生想象:雷公公會怎樣喚醒春筍呢?學生紛紛喊起來:“春筍,快醒醒,春天來了。”“小燕子已經來了,正在給他們唱歌呢!”“快出來吧,春筍,大家都在迎著春風使勁生長呢!”接著,我說:“這樣一喊,春筍們便迫不及待、爭先恐後地從泥土裡冒出來了。這時它們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又會做些什麼呢?”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將靜態的語言文字啟用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圖畫,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說,在入情入境中演,在聲情並茂中讀,有效理解文章的意境,品味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加強學科知識滲透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關注書本,忽視人本,強調獨立,缺乏合作,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處處留心皆語文,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絡,成了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入點。例如在四年級《錢塘江大潮》一課中,可以介紹錢塘江大潮的`相關知識,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湧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湧潮。餘亞飛詩云:“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等知識延伸課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國小語文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是,“教材無非是例子”,我們應該緊扣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拓寬學生的視野,為了開啟學生思維的通道,必要時、必要處都要善於結合教材進行適當的聯絡和拓寬,讓教材成為一個個最佳的資源生長點。語文教學要完成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形成開放的教學態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