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16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用書信的形式給孩子敘述自身的歷經並來教她們人生道理。儘管一封家書是無音的,但卻滿滿的承重者爸爸媽媽對小朋友們濃濃情意。

這一封封蘊含著愛的書信,有許多關鍵點得以讓我感動,讓我的心暖。在其中最使我獲益匪淺的是傅雷在孩子傅聰精神實質低落時送過來的激勵:“人一輩子都會高潮迭起,——低谷中沉浮,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日常生活才如濁水一般。”是的,人的生命似水災在奔流,未遇著海島和暗流,無法激發漂亮的海浪。艱難困苦的確能使我們的人生道路越來越圓潤,可是假如碰到小小的挫敗就一蹶不振的人,便會低落而越跌越低。不難看出,敢於面對困境,認清實際是十分關鍵的。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國較大的'零售集團公司——八佰伴的首席總裁,殊不知他在72歲時。忽然遭受了致命性是嚴厲打擊——他苦心經營的集團公司破產倒閉了。一夜之間,他從一個國際性著名的實業家變為一文不名的窮人。很多人認為他將此後一蹶不振,落魄一切眾生,但出乎意料的,他迅速心態調整,又和好多個年青人一起挑戰以往從沒觸碰過的新的領域,開辦一家赫赫有名的網路客服企業。敢於認清實際,面對困境使他再度修真驟起!

一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一直碰到各式各樣的挫敗。曾經的我在考試中,排行一落千丈。爸爸媽媽的斥責,同學們的諷笑使我越來越膽怯。我數次要想躲避它,想把它從記憶裡裡抹除,可是迅速我也發覺如何做都無法把它抹除。這時候我便想到傅雷老先生的這話與和田一夫的小故事,我剛開始試著認清它,並想辦法處理它。汲取前車可鑑,心態調整,在隨後的考試中我再度排到了前30。慢慢地我學會用峰創的心態祥和看待各種各樣挫敗。艱難困苦,挫敗使一個以前膽怯,經不住嚴厲打擊的自身銳變為頑強的自身。我感謝挫敗,相信要是認清實際,或許挫敗不但是一場艱難困苦,也是人生道路的醒格和提升!

“人一輩子都會高潮迭起——低谷中沉浮,唯有庸庸碌碌的人日常生活才如濁水一般。”多麼的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句話吶。它像暗谷裡的指道路路燈,協助我通往光輝,讓我明白了:人生道路本便是一曲起起伏伏的歌曲,這種高潮迭起和低谷組成了精彩紛呈的人生道路,接受現實,才可以真實幸福快樂!

傅雷家書讀後感2

讀完這本書後,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種感覺,那便是父愛的溫暖。——題記

父愛,沒有母愛的溫馨與嬌縱;沒有友愛的直接與熱情;卻擁有了一種明智與深沉。

《傅雷家書》中,那一封封書信,字裡行間,都表現著傅雷對兒子的濃濃的愛。當我在閱讀時,腦海裡不由地閃現出一個伏案寫作的背影。看啊,他在為孩子的成就而驕傲微笑;看啊,他在為孩子的受挫而眼含憂慮;看啊,他在為孩子的驕傲而不滿……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為了他的孩子。

總的來說,《傅雷家書》主要寫了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上疑問的解答。在生活方面來說,傅雷並不是拉家常,噓寒問暖,而是與兒子談怎樣做人,修養,戀愛,甚至於兒子因長期在國外偶爾寫錯的漢字。諸多方面,都寫得讓人心悅誠服,入情入理。這也表現了傅雷淵博的學識,而更重要的,一個多年與兒子分離的人,竟能一提筆便寫出兒子的心聲,驅除兒子的煩惱,並在生活當中的處處細節中給以指導,不能不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而我們在儲存僅少的傅聰家信中,看見了他的成長,,從一名上臺表演忐忑不安、情緒化的鋼琴家,晉升為初露鋒芒的音樂家,轉變為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最後成為了一個活得有價值的人。這一過程,我們見證並感悟著,正如傅聰父母教育他的信條一般;“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無數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嗎?這些也是傅雷所希望的。

父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傅雷家書》,凸顯了傅雷苦心孤詣的教子之道。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曾教育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沒錯,無論做什麼,首先都得把自我修養完善。讀《傅雷家書》,父愛的純真、質樸,教育的嚴苛、負責,都一一地展現了出來,沁人心脾。

父愛是教育的最好養料,有了大海般深沉而寬廣的父愛,循循善誘,教育定能出彩。

一簾疏雨,盡風流,花依舊。因為父愛,父子更加親近。

落日餘暉,映著父愛。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教育孩子的信條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有一次,達芬奇用“女妖頭”來嚇父親,但父親並沒有責怪他,兩人也就越來越親近,達芬奇最後成為了有名的'畫家。因為有父親的理解和關愛,達芬奇也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同時父子間也更加親近。

傅雷和傅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小,傅雷便鼓勵傅聰。在傅聰留學時,兩人不僅是生活上的朋友,更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的教育,讓多年父子成兄弟。

父愛不是溺愛,雖沒有母愛的柔情,但無言中折射萬道彩虹。

江水澄澄,隔江聽,玉箏飛。因為教育,父子更加馳名。

迎著微風,傾聽教育。麥克斯韋的父親很早就發現兒子對數學的敏感,並培養他的數學才能,最終使他成為了數學家;梁啟超教導兒女意育、智育、情育,並且絲毫不掩飾對兒女的愛,造出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可見,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但是,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應當首先教他做人。傅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像那樣細緻,嚴格,富有原則性的父親並不多,他教導兒子應具備六點:一、赤子之心;二、愛國精神;三、獨立思考;四、淡泊名利;五、自我批評;六、取法要高。每一點都是人生的錦囊妙計,所以父為大翻譯家,兒為大音樂家,父子揚名天下。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若用父愛來輔助,定會使兒女勇往直前。

父愛是教育的最好養料。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的父親,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瞭解自己,但父親,什麼都知道。苦心孤詣,教子成人,為父更剛。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每個人都經歷過父母的善良和教導。當我讀到這本家書時,我感覺到了另一種教導,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父母的兒子,這是大多數孩子無法理解的。家書就像珍貴的談話,縮短了我們的距離。

讀完《傅雷家書》後,傅雷先生對生活如此認真,對孩子如此關心,真的很感動。家書大到事業生活藝術,小到吃穿花錢,一切都細緻,一切都在乎。父母可以從中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學習藝術,尤其是鋼琴,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能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__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從當事人傅磊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刻薄自己的品味。傅雷讓兒子樹立了三個原則:不要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要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要進入其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真實、最自然、最誠實的文字。是的,因為寫下來的所有文字都是立刻想到的,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更重要的是,他敢於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從自己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的家書,我們應該讀傅雷本人。傅雷在孩子的教育中也因材施教。在傅聰的音樂教育中,他最初強調技巧,然後反覆要求他真正理解作品本身,這就是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一切,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孩子。傅雷和他的妻子一生都在努力培養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家庭的.感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示。

讀完傅雷的書後,我學到了很多。我更瞭解我的父母。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能拉近父母和孩子的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傅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孩子。傅雷和他的妻子一生都在努力培養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家庭的感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示。

傅雷家書讀後感5

一看到書名《傅雷家書》,我就被牢牢地吸引了。因為我也姓傅,按土話來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我來讀讀前輩給我的信,頓時平添了許多親切感。我翻開了《傅雷家書》,開始傾聽一位翻譯巨匠與他兒了的來信。在書信中,我知道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是個博學正直的學者。《傅雷家書》是他和夫人在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傅聰是著名鋼琴大師,傅敏是英語特級教師

才剛讀了幾封信,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一個不心痛自己的兒女,傅雷先生也一樣。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愛子之情溢於言表。他用寫信這種方式,告訴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從藝。點點滴滴,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自己在讀“家書”。

我十分喜歡傅雷先生說的這一句話: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入股;“通”才能露頭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就有坐井觀天的危險。“通”就是“懂”,只有懂了,才能學得機靈,只有懂了,才能培養自己心胸寬廣。而“坐井觀天的危險”則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也。這一句話雖短,但講得可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箴言。“通”無疑為我的學習之路點上了指明燈。

這本書雖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語,但寄託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放下書本,眼前彷彿浮現出父母忙碌地身影,媽媽為了給我做一個的好榜樣,穿梭於兩個城市間來回奔波,讓我知道對待自己的事業要“不怕辛苦”;爸爸為了給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放下自己苦心經營的事業,陪我在杭州求學。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寫了一封厚厚的家書。想到這裡,淚水已漫上心頭。是呀,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孩子,藏在他們的羽翼下。既害怕我經歷風雨,又擔心我無法搏擊海浪;擋在我身前怕礙我長大,跟在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受的傷害;期待我永不知這世界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哦,親愛的爸媽,請別為我優心,你的兒子已在懵懂中明瞭是非,已在蹣跚中學會走自己的路。看了《傅雷家書》讓我讀懂了你們的愛,我會長大,不會讓你們等得太久。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讓我悟懂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開始了新的思考……

傅雷家書讀後感6

讀了《傅雷家書》一書,我對藝術家傅雷在藝術方面的高深的造詣感觸頗深。

回過來說:寫實可學,浪漫底克不可學; 放杜可學,李不可學;國人談詩的尊灶的多於尊李的,也是這個緣故”,如此,和兒子傅聯在信中探討李白、社甫的分別,都能體現傅雷的藝術造諧極為深厚。說他是著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這是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隨著更深入的閱讀,我腦海中就蹦出了這樣的句子。“百多件近作,雖然色調濃黑,但渾厚深沉得很,而且好些作品遠看很細效,近看則筆頭仍很粗”和“蘇聯鋼琴專家的個人演奏從頭至尾呆板,詩意極少,沒有細膩柔婉之美,沒有光芒四射的華彩,也沒有大刀闊閱斧的豪氣”是傅雷對繪畫,音樂的研究,不難看出他有很深的探索。因此,在這些書信中所透露的,不僅僅是傅雷高深的藝術造詣,而是一顆更崇高的充滿父愛的心靈,和一位學有所成的藝術家,將他所受的陶冶和教養都毫無保留地傳給後代。

傅聰回信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演奏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傅聯在異國求學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讓他不斷地完善自我,更加刻苦地練琴。戰勝各種磨難,走上更高的音稱殿堂。

數百封的書信中傅雷對傅聰的教育是高度負責的。那一絲各抒己見的話語,那一些充滿哲理的看法,都是傅雷對兒子的精神灌溉,傅聰才有勇氣去挑戰一切,傅雷對藝術、對愛情的.教養,恰是春天,給予傅聰這朵花最好的肥料。

書信是紐帶,使傅聰與親人間、也與國家緊緊聯絡在一起。傅聰深受父親的影響,讓我震撼。

這讓我想到宗璞的《三鬆堂斷憶》,她的父親,愛中國、愛哲學,對哲學有著極深的造詣。他最後關於哲學的話是:“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他的生命就是不斷地思素,頑強地,永不放棄地,這也給宗璞的思想帶來不小的影響。

我的父親很固執,但他的文筆極好,時常和我一起探討文章的寫作之道。我的寫作也常受他的影響,道理成篇。

但在現實生活中像傅要一樣給予孩子最好養料的家長越來越少,家長需要以身作則,他(她)自己的思想、行為會深刻影響到下一代,好的是養料是春光,孩子這朵花能健康成長,壞的則是毛毛蟲,蛀穿孩子的心靈。靜待花開,沒有養料,何以開花?

讀完《傅雷家書》,讓青年一代在春光下,盡情綻放!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儲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裡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第4篇: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

傅雷家書讀後感8

什麼叫愛?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當你翻開《傅雷家書》,聽著書頁翻過的刷刷聲,聽著窗外的鳥叫蟲鳴,你就會從字裡行間發現什麼是真正的愛。

文章從不斷的書信中講述著傅聰的海外留學的成長之路,父母通過書信告誡傅聰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論獲得了多大的榮譽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謙卑,在傅聰失戀時,傅雷鼓勵傅聰應該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於面對,並且吸取教訓,而在傅聰得獎時從信中表達出了一種激動與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了傅聰如何理財,把全身心投入藝術,正因有了這位嚴厲與溫和的父親理解他,教導他,他才能在國外取得成功,在藝術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聰失戀時,借太陽過於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過猛,也會淹死莊稼,告誡他要愛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憶而痛苦,

借這種心態才能茁壯成長,在不為人知的塵世中才能變得堅強,又在信後告訴他倘若認為這些話是正確的,有作用,當再次遇到痛苦與困難時,拿出信來讀幾遍,每當寫信之時,傅雷都苦心孤詣地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只為兒子能夠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愛父母,理解父母的愛,將父母的愛傳達到心靈深處,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他們的教誨,同時在傅聰獲獎後,傅雷與的母親都為此十分激動,但是誰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為傅雷不斷地教育他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心懷祖國,因為祖國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正因為心懷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聰在外國不斷奮鬥之餘依然想著祖國,在他寄給父親信中,他總向父親訴說他十分喜愛讀詩,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詩,這些短短小詩隨無多大用處但是這正能體現傅聰熱愛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著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是否有真正理解愛呢?如今的人們只是懂得情侶之間的一種愛,卻很少有過真正的對祖國,父母,民族文化的愛,似乎他們也不曾理解愛,正因此所以在中國的樂壇中沒有再出現任何名人,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就是行屍走肉,在肉體上沒有靈魂。

用愛來溫暖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與靈魂變得更加充實,用自己的溫暖傳達愛,溫暖這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在家節中,傅雷幾乎每次都全和兒子交流音樂的演奏,有時甚至因為一首曲子的色彩、情感發生爭執。有一次,二人因為曲子的演奏發生爭吵,父親甚至斥責兒子”才看了多少書就敢這麼說話!”可以看出,父親的嚴苛甚至不近人情。

但在這之後,父親也及時發現了自己的謬誤,與兒子交談中明顯地多了幾分包容。

除此之外,他還對兒子的禮領日常有要求,例如一次,他對兒子寫道:”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不符合西洋人的標準。”在專業之外,父親還會糾正兒子在生活中的細節,有時令人暖心。

傅雷是一個稜角分明的形象,眼裡容不得沙子,誓必將兒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完美”。儘管方式方法難以苟同,但他心中為兒子的好,在我的眼中歷歷在目。每當我看到他對孩子噓寒問暖的瞬間,我的眼前總會浮現一輪太陽:有時毒辣,有時的溫暖卻直擊人心。

朱梅馥:潤物無聲,思念如雨

在國外的生活中,傅聰無人照顧,卻又忙於學業、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平日的正常衛生、生活。這時母親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次寫信最多的問題是“最近身體怎麼樣?”“過得不要緊吧?”

又一次,為了方便兒子的日常起居,託朋友給兒子帶去了手提箱、手錶以及作曲的用具,甚至還囑咐兒子要更換琴絃。如此的細緻,就如同春雨滋潤了兒子繁忙枯燥的生活。

當然,朱女士也是父子之間的潤滑劑,沒有一段親情是風調雨順的。傅雷一家更是如此,父子之間的矛盾比比皆是。以此,兒子離家出走,更是讓所有人雞飛狗跳,兒子不回,父親不請,只有母親在乾著急,最後還是母親的兒子接回,維繫了一家人的秩序。

母親的形象是一片雲,是一場雨,潤物無聲,一家人的幸福由她締造,被她精心調和。每當讀到她那濃情的書信時,我的心中,就好像下起了溫暖清新的春雨……

方式之差,父母之愛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傅雷夫婦是中國傳統父母的典範:一個稜角分明,一個溫婉如玉。但是,兩人對傅聰的愛卻形影不離。父親的深沉,母親的溫暖;一個是對兒子未來的鑄就,一個是對兒子心靈的慰藉。這樣明暗交織的親情,讓我深深感動。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自己的處境,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為什麼?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七年級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醒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用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他說的“做人”是那種意思,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那樣的人,是在最高意義上做一個精神上有所昇華的人。

——《家書》不過是用文字概括了我從小在父親身邊所感受到的一切。

從古至今,家書都是連通家人的情感橋樑,它有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也有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種種典故。《傅雷家書》始於1954年,傅聰——傅雷的長子出國留學波蘭,學習鋼琴演奏。父子倆情深意切的交談,貫穿在一封封家書中。而傅雷的家書中,卻不僅是親人的思念,我讀這本書,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感悟,對祖國的熱愛……

每個人心中,都暗藏著一個心靈的歸屬,可以在此,發自肺腑的與親人暢談。而從無聲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僅僅有傅雷與兒子的深厚溫情,還有一種若有若無的.熟悉。

這是一位嚴謹的父親對兒子耐心的指導。幾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倆對於鋼琴藝術的感悟。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練琴的生活,還不斷強調各種曲調的情感,比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樸實的語句中更體現的是父親對於兒子的關懷,對於藝術的追求。

這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傅雷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囑咐他堅定立場,待人謙虛,禮儀得體,心懷愛國之情。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含情脈脈的文字後,是遠隔兩岸的深厚情義。文字本無情,卻承載了愛的溫情,似細水長流,滋潤乾涸的草地。在一個時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堅決地告訴兒子,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做鬥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準則。”

傅雷對兒子的關心更多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沒有分離,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於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我感恩,細緻,對學習,對生活……家書記錄得,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於珍惜。

我誕生在了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缺少了書信的交談,但那份來自父母細緻的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裡,無論何時,無論愛的表達有什麼不同,從傅雷的家書中,我更看清了這份愛,我會在淡淡的清歡中感受愛,感恩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世界這麼大,陌生人總是無法忽視的存在。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兩個陌生人僅有的,也是最好的默契,便是修養。

《傅雷家書》很久以前便有耳聞,母親也是近乎狂熱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將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編纂而成,在文壇中也是轟動一時並且暢銷不衰,擁有極高的地位。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不堪凌辱,雙雙自盡。十二年間通訊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從出國留學、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這些家書並沒有華麗的辭藻或是絕妙的文筆。它們很樸素,不經脂粉釵環的妝扮,卻飽含著一種種鮮明而真實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傷。傅雷作為一位父親的複雜心理在寥寥數筆中浮現——他身為人父,需要在兒子面前樹立威嚴。但威嚴就勢必會減弱父親對兒子的慈愛,他會去打、去罵,可他又想好好去愛、去呵護。

但最讓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對兒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裡不僅有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著其個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經驗,可能你活完這一輩子也領會不到。

家教好壞的最集中體現在修養上。一個人的修養能完美折射出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境遇、交際圈,乃至人生。

在中國,日本好像並不受人待見。也的`確,他們在戰爭中的暴行確實令人髮指。但無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國民修養絕對是要比我們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從我們中國傳過去的,但區別在於我們把大部分都拋棄了,他們卻傳承了下來,並演變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在稱呼彼此的名字後加上敬語”君”;”謝謝”二字更是不離口;初次見面會想對方鞠躬,並說上一句”請多關照”。或許有些形式主義,但修養也正體現在這裡。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說:”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區間,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這種心照不宣地為對方考慮,是善意,是默契,是修養。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養是最好的名片。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兩封簡簡單單的書信被入選中學語文課本,被視為家庭教育的成功範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它有什麼獨特之處呢?這些家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從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過書信往來,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線,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讀完《傅雷家書》,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第一,“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而現在,人類已經進入“資訊時代”,通訊、網路、媒體高度發達,但是眾多的為人子、為人女者,卻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聽不進父母意見。喜歡特立獨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實,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條件,更何況是與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做等待什麼禮物一般地等著。”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唐朝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物質生活貧乏,書信作為交流思想、傳遞資訊的主要工具,被視為至寶。今天書信的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逐漸減弱,有了更為方便的聯絡媒介——電話、網路。可是有些遠離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平時很少給家長報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電話的時候,就是囊中羞澀、伸手向父母要錢之時,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三,“眾多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能做到“勝不驕”,面對鮮花和掌聲,而保持清醒的頭腦,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人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取得過驕人業績,就是因為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擁抱和讚美,而功敗垂成,讓世人感嘆!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後,自立為王,只顧享受、不思進取而遭遇失敗,即是明證。在現代化建設時期,許多為國家、為人民,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高階幹部,醉心於燈紅酒綠的環境中,忘乎所以,最終走向反面、悔恨終生!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形象地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良好的傳統:孟母三遷,成就儒學大家;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今天,在一個條件如此之好的環境中,父母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在快樂寬鬆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我們也許有些心聲不便講/因此簡略說/我很忙/有時你花半天煎一碗藥湯/這麼守候我/到天光/一天天過去/一天天老去”一首家書緩緩而深沉的傳入耳裡,,緩緩合上手中的《傅雷家書》,那份厚重的愛以及這份愛帶來的震撼在心中久久縈繞不去。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個警鐘,無論在做人當面還是其他方面。”微黃的紙上,筆尖輕擦,一位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真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濃濃的愛意力透紙背,父與子,母與子是那麼的平等,和諧地親密聯絡著……

多麼歆羨那麼一份和諧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多麼喜歡這麼一份車馬和郵件都慢的時光,讓感情可以緩慢而有期待的流淌。回首現今,不禁有些許悲傷與惆悵。資訊科技快速更新,人們腳步匆匆,很忙,似乎在父母面前駐足花費時間是奢侈浪費的,更不必談在陽光正好的午後,執筆,給父母,給兒女一封信了。然而,更讓我悲傷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充滿了功利和急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父母也沒了和孩子這麼緩慢而溫馨地交流了。您且看,那些“虎媽”“狼爸”,與孩子間除了嚴厲的呵責,無盡的要求,粗暴的棍棒,還剩下些什麼呢?本屬父母與孩子的那份自然相隨的'溫情蕩然無存。當然,也不乏一些如我般因父母奔波生活而被“放養”的“野孩子”。在看書中的一封封家書,一份份深情,心中的歆慕是如此的強烈。

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的不僅是對孩子滿含愛意的父母,更有對父母滿滿愛意的孩子。在遠離家國的異鄉,能收到家書,能受到父母的諄諄教導,是陪伴他克服異國他鄉的寂寞與困難的動力,這是幸運的。但我們更要明白這份愛意的傳遞是傅聰,傅敏願意和父母交流,這是讓愛傳導的很重要的條件。而今的我們,有多少次在父母想要與與我們交流是粗暴地打斷,讓父母欲言又止?多少次,在父母來電想起的時候是一腔煩躁,粗暴摁斷的?所以,我們在羨慕傅雷家書中孩子與父母的溫情時,也要明白,只有我們主動一點,與父母之間的故事才會更精彩。

真心感謝那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真心感謝那個時候的驛路郵差,讓《傅雷家書》在這個陽光靜好的午後,給我一份脈脈溫情,給我一個反思與父母關係的時刻。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讀著這一封封意味深長的家書,感受著這一份份夾雜在字裡行間的愛子心切,我不禁想到那些被我們漠視的愛。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那186篇家書,包含著父親對孩子事業上的引導,母親對孩子生活上的'叮囑……那平凡樸素的言語一次次地讓我感動。分別後父母充滿思念的徹夜難眠、傅聰回家後父母充滿喜悅的淚流滿面、因長久沒有收到兒子的信而擔心憂鬱、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個錯別字的糾正……這無不體現父母對兒子深沉的愛。

正是這種深沉的愛,讓我聯想到我的父母。

自從我升上國中以來,學習任務越來越多,空閒時間越來越少。我不得不整日繁忙於學業之中,從而缺少時間陪伴父母。於是,我和父母漸漸疏遠了。我開始漠視他們的愛,不知不覺地,我們之間出現了一道隔閡。

就在我陷入深淵,不知所措的時候,我遇到了《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的每一句叮囑,每一次教誨,每一番談心,無不體現傅雷夫婦的愛子情深。這也喚醒了我那顆日漸遲鈍的心。我開始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開始重視他們的愛。趁著春節來臨之際,我放下手中的筆,踏出心靈的門檻,與父母共度佳節。我開始體會父母那每一句叮嚀,開始感受父母的每一個舉動,從思想上,行動上深深地感激他們。漸漸地,我們之間的隔閡消失了,又恢復到之前的融洽關係。

是的,那些最容易被我們漠視的愛,就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這種愛散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溫暖我們的心靈。一句叮囑,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關心,都飽含著深深地愛意……只是因為這些細節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漸漸地,我們就會習以為常,漠視它,忽略它,甚至開始厭倦它,排斥它……等到我們真正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時,才會發覺這種愛的珍貴與來之不易。而那時,也許只剩下遺憾和惋惜了。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面對父母的愛,我們不應該因為它的平常而漠視它,也不應該因為它的細碎而排斥它。讓我們敞開心扉,積極行動起來,感激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