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錦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錦四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最近我看了一篇小說《鋼琴班的友誼》,它讓我明白了友誼是可以修補的。

故事講了四個女孩在上課外班的時候認識,上了國小後在同一個班,大家相處得很好。但是,一天汐然和暮裳買了一個十分貴、十分美麗的水晶球,靜芸和絮絨接來觀看時不小心摔碎了,四個女孩一下子絕交。從此以後,汐然和暮裳就沒有再和靜芸、絮絨玩了。

一天課堂上,老師問:“什麼是友誼”?汐然站起來說,友誼就像水晶球一樣,一但破碎就沒法復原了。靜芸、絮絨都明白這是在針對她們。靜芸、絮絨她們也明白汐然和暮裳,這時老師站在講臺上說:友誼能復原,就看你有沒有寬容的`心和行動。直到後來,汐然和暮裳意識到自己錯了,買了兩個水晶球送給靜芸、絮絨。雨過天晴,出現彩虹,破碎的友誼重新完好。

我認為友誼對於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友誼能讓你在失落和時候給予安慰,讓你破碎的心復原。一但失去友誼,在某個方面,你就會失去心理安慰,就會顯得非常孤單。象故事中汐然和暮裳做得就不對,友誼並不是那麼難復原的,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的失,就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破碎的友誼複合,大家重歸於好。友情是珍貴的,所以對待朋友一定要將心比心,大家一起互相扶持,這一定能友誼長久。

雨停了,天空開始放晴,她們的友誼又何嘗不是這樣,雖然經歷傷心的與決裂的雨天,最終還是迎來了各好如初的晴天。

友誼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珍貴,用諒解的心原諒對方過失,而不是一味地指責,雙方互相不理解,就一定能雨過天睛,破鏡重圓,友誼長久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會飛的教室》這本書裡有膽小怕事的鄔理.身體強健而且有一個“大胃王”綽號的馬提斯.才華橫溢的戴馬亭.多愁善感的姚尼.和藹可親的“禁菸”老師······印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的.是一位善良的船長。

姚尼小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姚尼的父親因為工作太忙就讓姚尼去姚尼奶奶那裡住。姚尼父親在姚尼身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請把我的兒子送去漢堡市。在船上船長在船上講了許多冒險的故事,姚尼在船上津津有味的聽著船長講故事。到了漢堡市,姚尼在碼頭等了一天也沒有等到姚尼的奶奶過來接自己。原來姚尼的奶奶一年前就去世了。之後,船長看姚尼舉目無親收留了姚尼。把姚尼當親兒子一樣愛護。過了許多年,船長看姚尼也不小了,船長把姚尼送進了學校學習知識。

看完這一篇故事讓我聯想到我們五年級上冊學到的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裡面有一位父親為了救兒子不辭辛苦,挖了三十六個小時,終於找到了兒子和兒子的其他同學。

那一位船長就連不認識的人都照顧的體貼入微,那一位父親為救兒子不辭辛苦而且,挖了三十六個小時。那一位船長和那一位父親一樣偉大。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享譽國內外的《肖申克的救贖》是斯蒂芬。金大師的一部很出色的勵志作品。之前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先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看後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但是感覺還是意猶未盡,於是就找到了同名小說想通過細細品味書中的每個細節,每個場景和每個故事再次感受主人公安迪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輝。

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是通過第一人稱的“我”-瑞德來描述肖申克監獄中所發生的一切及他眼中的主人公安迪。安迪原本是一個事業有成的銀行家,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有了外遇。當他知道自己深愛的妻子背叛了自己的時候非常難過,痛苦於是就喝了很多酒,在他醉的不醒人事的時候更加不幸事又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他被誣告謀殺了自己的妻子和他的情人,被判到肖申克監獄終身監禁。面對著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早就已經對未來失去希望了,但是安迪面對這一切他表現的很冷靜,他對自由仍懷抱這美好的希望,而正是“希望”二字讓他在肖申克監獄裡表現出他的不同之處。

小說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個情節就是安迪和瑞德還有幾個人有幸獲得去監獄外的工廠去翻修屋頂的機會。當他聽到監獄長有一大筆財產要繼承而又苦於政府的重稅後,他告訴監獄長自己具備銀行家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長合法的省去一大筆繼承稅,從而幫助獄友贏得了在一個清晨自由自在和冰啤酒的一刻。正是由於安迪儘管身陷牢獄之中但他對未來仍舊滿懷希望,他仍舊渴望自由,所以他才能有勇氣,有動力有如此舉動。也許他正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他的獄友,儘管他們自己現在成為了“籠中之鳥”,但是這些“鳥兒”仍然有追求自由的權利,自由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奢侈品,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獲得最後的自由。正是這種對自由的渴望,對希望的執著讓安迪在獄中可以面對同性戀的一次次屈辱之後還能冷靜自若,堅強不屈;讓他肖申克這種令人絕望的鬼地方建起了一個正規的監獄圖書館。

小說中貫穿全文的一個故事情節就是安迪用自己磨的石英小錘在美女海報後面鑿了整整20年,最後憑藉著他的勇氣和堅持不懈,成功地越過500米的糞池,在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一天與老朋友瑞德在獄外重逢,擁抱久違的自由,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當然他在獄中也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用自己的執著,用自己最自由的希望實現了對整個肖申克的救贖。書中說到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我認為這恰恰是這個小說的點睛之筆,正是因為有希望,並且為了這個希望堅持不懈才有了小說最後這個安迪重獲自由的完美結局。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講的是安迪對自己和對肖申克的救贖,而讀完之後我開始深思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生活中我應該如何實現對自己的救贖呢?在遭遇人生不如意時,在受到打擊和挫折後,我還要在為此消沉,一蹶不振嗎?我的回答是不,我要向安迪學習。我要對未來始終充滿希望,我要相信一切最終都是會好起來的。作為一名研究生,未來的研究之路或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畢竟科學研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我不會被一個個攔路虎給嚇到,我要始終充滿希望,並且我要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不拋棄,不放棄。今後,我要將安迪作為自己的榜樣,在生活中實現對自己的救贖。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看完了《遲到的間隔年》,多看上買的電子書,斷斷續續看了一個星期,其實靜下心來看的話可能一天就能看完了,內容不多,讀著也輕鬆。看完了需要寫寫讀後感,但我仍在糾結於一個讀後感視角的問題。我寫讀後感寫來寫去還是寫自己的筆墨最多,基本上真的是“感”,通過書中闡述的道理來對照自己,感悟自己應該如何如何。這種視角我姑且稱之為對照視角。還有一類視角是上帝視角,上帝眼中當然事件的一切都是圖樣圖森破了。採取上帝視角的話可以盡情的剖析作者的身世背景,寫作意圖,架構手法和侷限等等,常為文學評論家所採用。我認為自己寫這樣的東西閱歷和知識積累還是不足的,雖然已經以這樣的手法寫過很多次了,寫完之後看看總是覺得漏洞百出不值一駁。還有一種視角就是代入的視角,採用這個視角來寫讀後感的時候你彷彿就是書中的主人翁,但你又是現世界中的一個人,所以兩個身份的結合使你可以用不同的風格和架構將書中的內容再複述一遍。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一本書的話,三種視角的讀後感都採取一下,而且順序應該是3——1——2、只是對於我這種筆墨貧乏的人來說,倒完全可以將三種類型的讀後感合在一篇裡面。

作者孫東純從性情根子上來說就是屬於那種雲遊四方的人,工作後他總是和一些五湖四海的揹包客們混在一起,而且總是會問自己生命的意義。這種人就是屬於楊絳所說的那種想得太多而讀書不多的人吧。孫東純對於工作並不是特別地上心,當發現自己有兩萬多塊錢存款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可以走了。也就是說,可以實現自己的間隔年夢想了,雖然他一開始計劃的間隔年時間只有三個月,並且由於老闆的.信任和理解,還答應他給他保留工作職位三個月,等到他三個月回來後可以繼續工作。孫東純本來也是這麼打算的,只是他的間隔年旅遊快到三個月的時候他意識到三個月的時間只夠他從正常人的那種工作生活中走出來,並且真正意義上的間隔年才剛開始。他在間隔年剛開始的三個月裡基本都待在東南亞,作者本來的打算是途徑東南亞諸國走馬觀花,然後到印度去做義工的,根本沒計劃在東南亞滯留那麼長時間。所謂義工就是志願者之類,去幫忙照顧生老病死的人。後來作者在西藏也以此為目標,但是中國人的西藏找不到提供這類志願者勞動的場所。後來他去了尼泊爾才找到的。我其實比較難理解義工的價值在哪裡,跑那麼老遠的路去照顧幾個快死的外國人,愛心氾濫了還是豬油蒙了眼?如果從為社會貢獻愛心的角度去理解顯然不成立,這和跑到山東去品嚐正宗的上海本幫菜差不多一個調調。但是這卻顯然可以成為一個遠行的理由,人做事情要是沒什麼目的的話就會覺得難受。而且這個目的得有價值,在作者看來,這份義工的價值就是教會了他“愛”的意義。我承認這可能是真的,幫小區裡的老頭老太們義務洗衣遛狗,中間會夾雜很多複雜的社會成分,可能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而且語言上太相通了也不好,很多感悟和思想還沒來得及在自己的腦海裡醞釀成型便已經在和周圍人或主動或被動的交流中變形了。

作者在東南亞那些悶熱的國家裡歷經了各種磨難艱辛,見識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旅行者。這些旅行者和他的共同特徵就是窮遊,絕不是僅為了旅遊而來,更多的是行走、經歷和感受,所以錢多錢少是個比較次要的問題。作者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館,控制每天的吃喝花銷,兩萬塊錢居然讓他撐了13個月。作者英語並不好,不過到旅行到6、7個月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語和各個國家的人交流了。以上兩點足以讓我敬佩。生活並不缺乏精彩,但是我們卻常常缺乏勇氣。缺乏勇氣所以才做過多的準備,準備是無止境的,越是準備越是覺得準備不足,等到發現自己其實不用準備那麼多的時候也同時發現自己已經老了,或者心境已經變了。作者在旅途中結識的很多人都屬於那種follow·heart型別,想走就走,想到了就去做,似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有些他旅途中碰到的人連英語都不會說,卻已經周遊世界了;有些人洗個臉的功夫就消失去遠方了,然後忽然又覺得揹包太重不想走了。換言之,都是一幫不靠譜青年。也幸虧這是在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要是擱100年前,這樣做的後果很可能有生命危險。

從整本書的文字看來作者孫東純是個比較真誠的人,他忠實的記錄了自己的行程,沒有過多記錄自己的感想,也沒有怎麼渲染自己的經歷,甚至和日*女人沙彌香的戀情筆墨也不多,這可比那些旅遊泡妞的精子過剩男強多了。他在旅遊途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兩個月)是和一個叫家寶的東北女人在一起的,睡一個帳篷,在一塊吃飯、逛街,一起遊歷和傾吐心事。不過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這很難想象。雖然作者沒有在書中放上家寶的照片,但我想八成的原因是那個叫家寶的長得不好看。或者是發生了什麼,但是作者沒寫出來,畢竟揹著沙彌香和其他女人搞一塊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間隔年的意義作者到最後也沒說明白。或許間隔年這種經歷也不用去追尋什麼意義,至少用不著在間隔年結束的時候去得出意義。秦始皇那書同文車同軌的意義也是經歷了兩千年才為大家所意識到的,一個人年輕時的經歷和決定的意義要在人生餘下的日子裡才能彰顯出來。所以,任何經歷的意義我認為不是一種照耀人生餘下日子的綱領,而是一種和人生剩下的經歷混合發酵後的總結提煉。

總體來講這本書不錯,講了一個好故事,起碼可以使讀者見識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我們經常需要改變,因為單調的生活會扼殺一個人的生命。也許這種改變並非一定得需要通過間隔年這種極端方式來實現。再者大多數人都是有妻兒老小的,需要養家餬口,脫離職場一年兩年不太現實。但是生活負擔卻不應該成為一種拒絕改變的理由,因為沒那麼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