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為學一首示子侄》,收錄於《白鶴堂文集》,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僅其祖父直系就達69人之眾,但當時連一個文舉人都沒有,作者見狀,甚為憂心,急而訓之,所以才寫出這篇文章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為學》讀後感

《為學》讀後感篇一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國慶節,爸爸送了《論語》一書給我做為國慶禮物。我很喜歡這個節日禮物,讀了幾頁想和大家一起談談我的感想。

在《論語》一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為學》這一章。

你看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說”同“悅”,就是愉快、高興的意思,這句話就是講到了“學習又經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我上學期期末考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就是因為我在考前做足了功夫。當老師講完本學期課程後,我回家又把書本上的知識溫習了一遍,將有疑問的題請教了爸爸、媽媽,直到所有的題目弄懂為止。考試的時候,才取得了好成績。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好朋友從遠方來訪,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坐校車,排隊吃飯,一起做遊戲我們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當我上國小的時候,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學校,他回老家湖北去上學了,不能一起上學我傷心了好一陣子。在今年暑假的一天,突然他回深圳來了,還打電話到我家裡約我一起去“世界之窗”玩,我們一同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上週,我們一家出去玩,走到馬路邊,這時一輛汽車向我們衝過來,我們向後退了一步,突然又一輛汽車向我們站的地方駛來,我們又往後退一步,恰好一位阿姨騎自行車從我媽媽的身後經過,碰到了我的媽媽,這位阿姨扭過頭來罵了我們一句,當時,我媽媽的臉被氣紅了,我知道媽媽一定很生氣,我拖著媽媽的手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媽媽覺得我很懂事,擰了擰我的小鼻子笑了。

通過自學“為學”這一章,我懂得了許多處事的道理。

《為學》讀後感篇二

讀了《為學》一文,給了我很大鼓舞。此文短小精悍,文中寓有深刻的道理。

文中講:“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的確,天下事有難易之分。但為何不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題有難易,只要去做,去鑽研,難道還怕不能攻破;事有難易,為何別人做起來能輕輕鬆鬆?別人做得到的我們難道就做不到嗎?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窮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啊,難道我們就比不上一個窮和尚?和尚立志南海一遊,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那我們也能。你立下志,去實現自己的願望,認認真真去上學,踏踏實實去做事,還怕學不到,做不到,實現不了的嗎?回顧一下,愛迪生當初不也是靠揀破爛兒度日嗎?童第周不是被認為“低能兒”的嗎?那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偉大的發明家?還有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引力發現者牛頓……,他們做為一代科學家,為何能創一代佳績?難道他們高智慧嗎?那童第周呢?他們就是靠著這種刻苦鑽研,吃苦耐勞,勇於拼搏的精神去創造去爭取的。他們為何能人窮志不窮?他們為何能踏踏實實去實踐?我們為何不能呢?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難道我們不及他們嗎?不,上天賜於我們的是平等的,只要我們自己去開拓,去奮鬥,就能取得輝煌。

話雖如此,但實際生活中有多少人這樣踏踏實實去做?又有多少好高騖遠之徒去盲目追求?人不能沒有志向,但立志也不能只說不做,譬如我自己吧,我曾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也曾立過志,寫過規章制度,

也曾為自己立過行為規範。但寫歸寫,說歸說,做起來真是千難萬苦。唉,放棄吧,反正有下一次。我想許多朋友也曾有像我一樣的思想歷程吧,其實這是我們自己在給自己做偽裝,在偽裝我們那一顆虛偽的心,在盡力挽回我們所謂的“面子”。讓我們真實面對現實吧,事在人為。

有句詩說“莫問辛勞有多少,耕耘自得新收穫”。是啊,何必去管那些付出。讓我說,事還是在人為,讓我們這些得過且的朋友摘下這虛榮心所拼湊成的面具,丟掉我們我們所謂的“面子”,去樹立自己的理想,去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吧!

《為學》讀後感篇三

我很榮幸讀到彭端淑的作品《為學》。故事裡講了富僧對貧僧的嘲笑,我們大家只會對他批評,然而大家都忽視了他的慚色。當貧僧從南海回來對富僧說到過南海的事,他有慚色,這說明了他有悔改之意,這是該讚揚的。

《為學》,我一看便像磁鐵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後,我深受教育。愧為立志之始,志為行動之先。因未實現理想,於慚愧之際立志奮發,而獲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論當代還是現代,都舉不勝舉。讓我們談談當代吧!當代保爾,張海迪,她躺在病床上,別的病人拿了瓶藥遞到她眼前,問她瓶紙上的英文講什麼,可她搖了搖頭,覺得很慚愧。從此,她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激發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更努力學習。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海迪學會了多種外國語言。

每個人以及每個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缺陷或失敗的。有些人失敗了一兩次,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垂頭喪氣。“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對一些有自信的人來說,這樣的一兩次失敗,是他們對成功的'補充,給他們多了一次成功的經驗,這樣的失敗,使人們對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失敗了,有慚愧之意是可貴的,這樣使思索、奮鬥努力的力量包圍著全身,激發信心,變壓力為動力,繼續前進,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們,做錯了事,可貴的是爬起來,有悔改之意,重新改正錯誤;可怕的是不會改,不肯改,越陷越深,甚至跌進萬丈深淵!我們有錯就改,難道不能做到嗎?我們是新世紀的接班人,讓我們用科學技術建設新中國吧!

知錯而愧,以愧促行,能如此,何事不成焉?

學了《為學》,真是發人深思,使我受益匪淺!

《為學》讀後感篇四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也;不為,則易者亦難也……”今天學習了《為學》這篇課文,頗有感觸。作者的話實在太對了,天底下的事情是有什麼難易之分,主要就在於你肯不肯去做。只要做了,再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反而如果你不做呢?那麼再容易的事情就會變很難。所以,我們遇事要肯下手,不要“想”,那樣才會有收穫。

這篇課文裡作者還列舉了貧富兩個和尚去南海這件事。貧和尚“憑一瓶一缽”就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富和尚呢?“多年來欲買舟而下”,但到後來還是一場空白。這難道不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嗎?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在一起寫作業,忽然看見書上有一道難題。我皺了皺眉頭,心想反正老師又沒叫做,就甭管它。可是我同學卻兩眼發光,就像看到寶貝似的,二話沒說立刻在草稿紙上算了起來。沒過多久,就做出來了。我頓時覺得十分慚愧……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做數學方程組吧。有些方程組看起來很長一串,數字也復裡複雜的。多數同學要麼就把它們丟到一邊,要麼就亂做。可是隻要你認真地去思考,善於發現規律,這些方程其實都很簡單。

“想”和“做”,就只有一步之遙,輕輕一躍就可以實現。但為什麼人們卻老愛空想呢?難道“人之立志”真的不如“蜀鄙之僧哉”?不,不是的,而是因為“懶惰”這個壞東西在作怪。它催使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盡情享受。這是很舒服,但到後來你肯定會一事無成。所以,我呼籲人們一定要戰勝自己的惰性,用你的雙手,開拓未來,不斷創新。成功永遠屬於勤勞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