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中秋的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8.44K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中秋的隨筆

中秋的隨筆1

人說中秋,大概是美好的,中秋月夜總是寄託著美好的夢想。

20xx年的中秋對我來說,是不平靜的,看著銀月,回想心中之事,靜思良久。

總是記得兒時的中秋節,和玩伴一起在夜空的草地上嘻戲,或圍坐在長輩的身邊聽我最愛聽的故事,那千百年來總是砍不到的桂花樹,讓我百思不解。那後翌射日的長弓,和奔月的常娥,讓兒時的我羨慕不已。望著那皎潔的月和那浩瀚的夜空,想往不已。

不覺這麼多年過去,又是中秋,又見那明月,感慨萬分。坐在床前,望著那被月洗白了的亭院,久久不能入睡,起身披衣,出門來到月光中的小道上。

小道是那麼的醒目,象一條銀色的絲帶鑲嵌在墨綠色的草地上,而柳樹則在微風中隨意的扭動著她那細長的腰枝,那些不知名的大樹在房屋的月影下陰沉著他們的面孔,不時的還擺動幾下,發洩他們的不滿。路燈隱藏在密密的樹葉裡透出點點淡淡的白光,而路燈本身象一顆顆珍珠點綴在亭院的各處和小道的兩旁。而彎彎曲曲的小溪則不時的泛起點點銀白的星光,寂靜的夜中不時的能聽到一二聲蛙鳴,久久的在耳邊迴盪。

一個人就這樣靜靜的走著,曲曲折折的,心性漸平。這院子好象自成一世界,好象我心在其中,但身被生生的排在其外,轉彎跨過小溪的踏腳石,柳林的前面是一段暗暗的迴廊,像猛獸的口,好象要擇物而食,深邃的見不到底,又好象傳說中的少女,朦朧的總是讓人看不透,迴廊邊和周圍的枝葉,默默的,墨墨的像一幅濃濃的水墨畫。一陣風過去,廊中發出“沙沙”的聲音。

站在廊口良久,終入其中,放眼望去,墨色的廊柱像一個個偉男子,直直的挺立,而嫋嫋娜娜的長春藤環繞其上,像不停跳躍的夜精靈,不停的舞動,又像那多情的妻子,死死的纏繞,片刻也不願放鬆。月兒的光一點兒也透不進來,只能在廊外無奈的撒下一些斑駁的小點。一隻夜鳥無聲的從頭上滑過,漸漸的溶入夜色中,消失不見。

穿過迴廊,月光重撒身上,不覺回到家門,抬頭忘去,月夜中只有家窗中透出的那燈光,進屋,聽見女兒的夢語,妻以睡熟多時,走到陽臺,坐在躺椅上,點上一支菸,心靜如水。

中秋的隨筆2

又是一年中秋節。樹上石榴橙紅飽滿,桂子花開芳香馥郁。秋高氣爽,禾秀果熟。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是耕耘者企盼的季節。在付出了春天的播種,伏天的辛勤耕作之後,收穫的日子如期而至。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處洋溢著收穫的喜悅。喜悅飽含在笑聲裡,喜悅流露在眉宇間。對於常年辛勤的耕耘者來說,豐碩的收穫是最好的回報。

收穫是對耕耘者的回報,正是他們的心血和汗水,澆灌了根鬚,滋潤了綠葉,飽滿了果實;收穫更是對廣袤大地的回報!正是大地那寬胸厚土哺育了億萬生靈,造就了神奇自然。

老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未必盡然!

追朔農耕時代。先農們畢其一生把自己桎梏在土地裡,披星戴月,悽風苦雨,耕耘何其艱辛!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乏力漸艱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耕耘的艱辛;“足踏署土地,揹負炎日光。力盡不知歇,但惜夏日長”,是收穫的艱辛。縱有如此之多的艱辛,又能有幾多收穫,抑或能否填飽肚子呢?

詩曰:“五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官倉勝於猛虎,再有朱門大戶,一年辛勤的收穫被無情的吞噬。其結果,必然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景象年復一年的上演。

反觀今日。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耕耘不再艱辛。人們不再僅以收縮肌肉的力量辛苦耕耘。全面的機械化操作,使人們投入較少勞動,得到較大收穫的夙願得以實現;使人們把投入在土地上耕耘的時間,精力,大量的解放出來,去耕耘更廣闊的領域,去獲得更豐厚的收穫;促使人們有了休閒娛樂,甚至觀光旅遊的條件和情趣。

月光溶溶。一家人與鄰居們相隨著去散步,一撥又一撥三三兩兩的人群,或者相互打打招呼,或者自顧說說笑笑,心情都是那樣的坦然,那樣的悠閒。

沐浴著十五的月光,聆聽著秋蟲的吟唱,我的思緒飛進了茫茫夜空,飛到了雲天之外············

中秋的隨筆3

早上,我起床的時候,外面正下著很大的雨,我想,今天可是中秋節,這樣的天氣,中秋節怎麼賞月呢?

吃過晚飯,雨終於停了,我和爸爸媽媽把賞月的東西拿到天台上,這時,月亮露出來了,今年的月亮很亮很亮,是不是經過雨水的沖洗才這樣?我望著月亮,月亮上好像有一棵樹,樹很大,好像在月亮中間,很像柳樹,在樹的下面還像蹲著玉兔呢!

我望著月亮正入迷,這時,一串煙花飛快地向上飛躍,在天空出現了五個字:“中秋節快樂”,陸續又爆出了許多煙花,有心型、花型、紅的、綠的。五彩繽紛,光彩奪目,在天空中,一個接著一個爆開來,漂亮極了。

我們一邊賞月一邊燒烤,奶奶和哥哥早就在烤東西吃了,我也烤了起來,我先用油擦一下雞翅,放在上面烤,媽媽拿起小刀在雞翅上割了兩下,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說:“可以快點熟。”雞翅不一會兒熟了,我放了點調味料,就吃了起來。

月亮漸漸上升,終於可以中秋賞月了,想必是聽見我們的笑聲更亮更美了。

中秋的隨筆4

屈指算來,這已是離家孤獨中度過的第四個中秋節了。

夜空墨藍。那一輪冰輪似如約而至的情人當空懸著,親切而又陌生。美景當下,大家都爭著群而觀之。都說,今晚的月兒很美,很圓。我卻獨自坐在屋裡,對於那樣圓的月兒,從小到大,不知見了幾多回,早已失去了“爭著起而觀之”的激情。

記得幼年時,腦海中刻著的中秋節是在家鄉用磚頭鋪就的打麥場上,村裡人們團圓飯後搬張靠背椅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或拉家常或擺龍門陣,聲音低低的,偶爾從某一處的人群裡爆發一兩聲歡笑,但很快就消失了,生怕破壞了這月夜的寧靜。打麥場略呈月牙形環繞著一個小池塘,月夜下的池塘裡蛙鳴陣陣,夾雜著此起彼伏的蛐蛐叫聲。波平如鏡,那一輪圓月就靜靜地躺在平靜的水中,兒時的我和小夥伴們繞著池塘瘋跑著,那輪月兒彷彿也跟著我們的腳步也在水裡跑起來,無論我們跑到哪一個角落,月兒總會跟著到那一個角落,直到跑得頭暈,卻總也跑不過月兒。於是,那輪圓圓的月兒露出圓圓的笑臉,靜靜地望著我們笑。這時大人們就會慈愛地說:別亂跑,小心掉進池塘裡。

成長後的中秋節夜裡,全家人圍坐在露天的陽臺上,月兒的清輝灑在身上,也灑在周圍的景物上,白日裡的喧囂都消失在這鋪天蓋地的銀輝裡,安詳而神祕,熟悉的蛙鳴聲陣陣不絕於耳,我抱著心愛的六絃琴下月下輕拂琴絃,琴聲悠揚地從手指間流淌出來,飄散在夜風中,合在家人會心的輕聲笑語裡。圓圓的銀月照著團圓的夜,把愛寫在心上。

然而,同樣的中秋月今夜我不忍看,雖然大夥兒都說很美,我卻固執地放棄了與之見面的機會,只是孤坐在電視機前盯著央視那幾張老面孔在中秋晚會上發出吵鬧的聲響。

不,不是面對碧空滿月美景下我的冷漠,實在是不忍觸景生情,中秋月太多完美的故事映照著今夜悽清孤影下我的傷心。

心愛的人兒啊,實在是對不起,本應在這樣圓滿的月夜裡和你們共賞秋華,離別卻讓今夜這樣一片明月照著兩處期盼團圓的心,說不清有多少歉疚在心中。

期盼下一個月圓的時候我背上滿滿的思念的行囊,踏在回家的路上,那時,月雖似今夜清冷,心已過千山萬水相逢。

中秋的隨筆5

中秋節快要到了,對於這個即將到來的傳統節日,我總是心有所感,不知道為什麼, 總好像有很多話想對這個節日說,所以我就隨意的寫了幾筆。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節,中秋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思念,我也思念…。。”人們在思念什麼呢?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家人團聚。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為‘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大家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的菜各式各樣,我夾起一塊熱騰騰的雞肉慢慢咀嚼著,味道鮮美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過這麼美味的飯菜了。大家越吃越起勁,相互乾杯、祝福。古人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晚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面前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像今天和自己家人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時的確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圍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八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過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的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了一句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聚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輪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中秋的隨筆6

中秋到了,又是一年了。曾經的我們長大了成熟好多,不再像兒時那麼快樂,悠閒了。走著走著,才發現我們老了。

還記得嗎?小時候吃的香香甜甜的月餅,聽著爺爺講著古老的神話,思緒飄向那璀璨 的夜空中,讓我們幼小的記憶有了遙遠的夢....

年到三十,不再浪漫,人到中年,看淡了好多。人生之秋,多事之季,眼睛裡不再有曾經的甜美,曾經的`執著,愛也遠去,情也漂泊,一度的心啊走出了浪漫的世界。

月到中秋,日子如瘋草滋長著寂寞。月到中秋,思念也遠去了,不再為一個人風風火火,不再為一個人分分合合,看清了心的空間,才發覺曾經的和現在的我站不到一條路上了,走出了曾經的世界。自己在新路上漂泊........

心中有個世界,眼中有個世界,說不清那一個在心中最多.......

歲月把我們推向中年,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花草樹木,學會善待他人,才會心安。如果說中秋是中年的收穫,那麼我們應該感恩冬的孕育,春的澆灌,夏的火熱。走在秋日,心不在迷茫,因為我們長大了,學會這樣感恩生活。愛在中秋。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一度的中秋又要來臨了,提到中秋節,每個人都會想到團圓,想到思念,可對於已習慣身處異鄉的我來說,依舊在外忙碌中度過,只是徒增憂傷,不能和家人一起過個團圓中秋,但室友的話讓我打開了記憶中的洪閘,父親的身影在回憶中逐浙清晰。

想起家鄉,你不可能無動於衷,你不可能心如止水,是否有想奔赴回家的衝動,有拿起電話的慾望。我也許算是一個故土情節尤其嚴重的人,每年這個時候,總對家鄉有著濃烈思念。從小到大在老家那些激動、感動的往事和回憶一一湧上心頭。感謝父親的教誨、母親的寬容,姐姐的幫扶,這一切塑造了我堅強誠實的個性。恍然之間,離開故土已經20個年頭,父親已經從記憶中的嚴厲、健康的中年人變成了一個滿臉滄桑、略有彎腰的老者,只是再也不是那麼嚴厲了,突然如此的溫情溫暖隨和;慈母的寬容和善良影響我尤為深遠,如今,這些讓我難以忘懷。

家鄉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棉花地裡已經開出大量的棉花,繁星點點,一層一層的梯田是水稻飄香,小河邊是老人、小孩子在垂釣的身影,如果天氣好,你還能聽見鐵路上火車的油笛聲,站在海拔約100多米的房子背後的小山上,這一切盡收眼底。月明星稀的夜晚,站在高崗上,吹奏一曲長笛,悠揚的笛聲據說隔了幾個村子也能聽見,分外婉轉,分外悠揚。家鄉的秋天,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就是喜悅,家鄉的秋天,有一副美麗的影象,基調也是喜悅。只是我這個遠離故鄉的孩子,只有在回憶和思念裡,感懷中秋。祈願這天邊的明月,捎去我的問候,願家人安康,願家鄉富足安寧。

中秋的隨筆7

秋夜降臨,窗外的天色,陰沉鬱悶,孤身,獨坐鬥在室裡。此刻的心境,很像是受天氣的引誘,更加鬱悶,憂心忡忡……

屋角的蘋果、葡萄、蜜猴桃,還有包裝精美的中秋月餅,傳遞著中秩節日的資訊,同時也釋放著誘人的香氣。然而,此刻的我卻無慾、無味……望著窗外陰鬱的天色,再看昏暗的路燈下,稀疏的路人,想必都在和親人們團聚著吧?再回讀自己若大的一個華屋,只有自身弄出的響動,並無節日的歡悅。

一個人的中秋,孤寂和悽然像兩種鑽入腦海的毛毛蟲,在橫行四擄、折騰著我。倘若在紛繁浮躁的平常日子裡,每個人,都有渴望獨處、清靜的欲求,這只是在平素,煩躁不安的時候。可在這月圓親聚的時節,全世界的華夏子孫,都在假日裡奔走投親、團聚賞月。唯有我鬱悶、煩躁,孤獨噬心。此刻,成器的兒子,在地球的另一端,還生活在異國的八月十四日。妻子也在,兒媳工作的京城,侍奉著嗷嗷待哺的嬌孫。獨剩我固守陳倉家中。漿洗灑掃、煮飯刷鍋皆須親歷親手。

父母二十年前已去適遙遠的天國相聚,可是,今夜的陰沉,就連中秋的月亮,也躲藏在烏雲的背後。唐朝的詩聖李白,舉杯有月影做伴,而今的我,只好和電視裡的影子為伍了……

過往的經年,國人的傳統是,父母在哪裡,家和根就在那裡。每每逢節遇事,任憑奔途曲折都會亡命般地歸家,就為一聲溫馨的問候和會心的笑臉。鄉愁在一封封書信中傳遞,溫暖在一方方包裹中表達……濃濃的中國國人之情意,升手可觸,放眼可視。

二十一世紀,時代的飛速變遷,地球的兩個端點,一日可及。海陸空的交通工具,把人類載入了時速隧道。國人,幾千年傳承的,家的觀念,遭遇到前無借鑑的衝擊。發達的通訊和視訊系通,在有網際網路加,讓古老的鴻雁傳情、驛馬送音下崗了。帶給世人的方便,是塵世更為紛繁、人情卻愈加疏遠。讓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子。可是,電話和視訊傳輸的只是遙不可及的音訊,缺憾了當面的人味和耳濡目染的溫暖。便潔的交通工具,雖然縮短了地域之間的距離,同時,卻在無形之中,拉長了人與人之間,心靈勾通的距離。

人,本來,就是有情有欲,有個性行為的動物。千百年來,無論是親情、友情和人愛之情,都是靠相識相敬、相棲相行,相互感觸來傳情達意的。久別和遠居,自然就成了情變的禍首和根源。正因為如此,五千年華夏大地的豪傑、先聖,途經遙遠悠長歲月的洗歷,留於後世的,四事八節、年頭關尾,當均以團結親情、維繫仁愛、穩定人心為終極目的才設立的吧。

當今中國,暢導的復興之夢,絕不能等同於復辟舊夢。不忘初心,是對中華文化初衷的全釋。記不清“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是哪個偉人的名言……

時夜,已到子時。古陳倉的蒼穹,今夜,無中秋之月!

中秋的隨筆8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節日的喜悅漸漸淡去。若非要記著送禮,我根本就不記得什麼時候是中秋。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誰還有心思去記哪天是什麼節日呢!

不像小時候,總是盼望著過節、盼望著放假、盼望著圓圓的、大大的、香噴噴的月光餅。好不容易等到了中秋的那天晚上,父母晒好月光。我們兄妹幾個就趕緊搬出凳子,端出大大的月光餅,接著再端出盛滿清水的臉盒,把一面鏡子放下去,然後我們幾個就擠在臉盒旁爭著看水裡的月光。這樣的方式美其名曰:晒月光。是我們孩子中秋節最喜歡的節目。當然,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節目,而是節目後那香噴噴的、又大又圓的月光餅。據說,吃了晒過月光的月光餅後,就能看到月亮上的嫦娥與吳剛了。

於是我們邊吃月餅,邊盯著頭頂圓圓亮亮的月亮,期盼著嫦娥美麗的身影還有吳剛不停砍大樹的樣子。可是看了半天,卻連他們的影子都看不到。於是挨著母親坐下,一個勁的問:媽媽,嫦娥真在月亮上嗎?吳剛真的一直在砍樹嗎?為什麼我看不到呢?

中秋節,就在一家人的其樂融融中度過。那時年紀小,不知愁滋味,只知道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那便是開心。記憶中,那天的父母也是開心。而現在想想,其實,那時的父母該是有些心事的吧,一年到頭忙忙碌碌都賺不了幾個錢,在過節那天,為了孩子們,又不得不破費。只是看著孩子們那股高興勁,他們又該是欣慰的吧!(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一次體會這句詩的思親情懷,是在國小五年級的時候。

那時只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政府還沒有實施免費政策。我們兄妹三人高額的學費壓的父母喘不過氣來,無奈之下,只能遠赴他鄉打工。

哥哥寄宿學校,家裡只餘我與妹妹兩人相互照應。那一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思念的滋味,那是一種父母在家時不會有的思念。除了上學,回到家面對空空的房子,面對冷清的廚房,面對睡時黑暗的害怕……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日復一日中,逐漸加深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那年的中秋,是第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節日。看著別家熱熱鬧鬧的晒月光,我們卻冷冷清清的吃著我們自己去買來的簡單的月餅及食物,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黯然傷神,月圓了,人卻不圓。嫦娥與后羿大約也是如此思念著對方的吧,只是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凡間。

此時此刻,遠在他鄉的父母,是否也正在與我們同看一輪明月,是否也正在思念著他們遙遠的孩子們?可是,他們的傷感,他們的思念,他們的愁滋味,月亮又怎麼會懂呢!

後來,偶爾聽母親與人談起那段歲月,我留意到母親的眼洭微微泛紅。她說,只留兩個孩子在家,身在遠方的她,每每想起,總會自責愧疚不已!我可敬又可憐的母親啊,在我亦為人母的時候,我才深深的體會到您當時的那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痛。

中秋,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它承載著人們最美好的心願:月圓,人團圓。

每個在外漂泊的遊子,一到中秋,思鄉情更濃。於他們來說,與家人一起吃月餅、一起話家常、一起共賞明月,都是一件極美好又奢侈的事情。

還記得我在外工作的第一個中秋節,工作因素,回不了家。那天晚上,與同事們一起,舉杯邀明月,對酒當歌,氣氛熱鬧非凡,可是我內心卻隱隱有一絲落寞。那一絲落寞,是美食美酒及朋友無法填滿的,因為那是父親的期盼、母親呼喚,那是一張桌子、幾個月餅、一些水果的溫馨……然而,那麼簡單的事情,對於我來說,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許是上天的眷顧。如今的生活,雖不甚富裕,卻已安定,家人都在身邊。再也不用“每逢佳節倍思親”了,生活平淡、歲月靜好!

如今,中秋佳節在即,我卻再也沒有幼時那種純粹的快樂與期盼,也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親情懷。只剩一種淡泊的心增,感覺中秋與別的日子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

只是現在的商家,為了賺取大量的利益,早早就開始搞活動了。比如月餅一倏街之類的,在大型的商場,一個月前就開始了。所有的麵包店,也早早打出了訂月餅的招牌廣告。就連幼兒園,也老早就開始準備慶中秋活動了……

這一系列的活動,時刻提醒著人們,中秋快到了。為了配合這節日的喜慶,也為了這過好這個節日,我不得不在月餅一倏街裡徘徊,不得不做了我生平第一個燈籠。只為寶寶說,中秋活動每個同學都要上交一個家長與自己共同完成的燈籠!

寶寶拿著燈籠,興奮到手舞足蹈。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她,輕輕地哼起了兒歌:“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恍惚中,似乎看到了幼時的自己,把頭枕在母親膝蓋上,聽她一遍一遍的哼著:八月十五月兒明……

中秋的隨筆9

我最喜歡過中秋節了。因為每當這時,在外地的親人也會趕回來團圓。全家人圍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的月餅,別提多開心了!

這不,今年又到了農曆八月十五,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又到了。早上五點多鐘我便興奮得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一大早,人們也為節日忙活起來了。

在我們家鄉,中秋節的重點節目是晚上的祭月活動。雖然今年天氣不太好,但是人們祭月的心情仍然沒有改變。剛到傍晚,家家戶戶就響起了噼哩啪啦的鞭炮聲。許多人家還放起了焰火,它們升上天空,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晚上,祭月活動開始了,家家戶戶都擺上了豐盛的供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請出斗香點燃,還把桌子搬到走廊上。我幫媽媽把月餅、西瓜、蓮藕、菱角、石榴、蘋果等供品放到桌子上。看著各種美食,我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我問奶奶能不能先拿兩個吃吃,奶奶一本正經地說“不行,那是給月亮婆婆的”,還擋回了我那準備去拈東西吃的手。一切準備好以後,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吃團圓飯,媽媽還給我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啊,原來那些供品是為嫦娥準備的。

夜深了,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窗前。我早已進入夢鄉,我要去飛上月亮,請求嫦娥婆婆,多留點好吃的給我……

中秋的隨筆10

中秋的前一天,我一大早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直奔奶奶家,因為我們一家人都在。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哇,哥哥姐姐都來了,姑姑叔叔……我突然卡住了,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我遲到了!阿姨帶我去吃飯,叔叔刁難我。我太高興了,嚇得魂不附體。我不得不讓步。餐桌上什麼都有,像泉水一樣。紅燒肉,我的最愛——紅燒魚,魚子醬面,嬰兒米飯,珍珠玉米……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

“開始!”奶奶下的命令,我趕時間。就像我最喜歡的攻擊一樣,一盤紅燒魚很快被一掃而空。當我回頭一看,“哇,我的家人已經吃完了美味的食物,只剩下魚子醬麵條和珍珠玉米...

很快就進入了夜晚,天空不再是單調的藍色,而是五彩繽紛。一聲雷鳴般的鞭炮聲首先進入天空,接著是各種各樣的鞭炮。“太陽花”一朵接一朵直上雲霄,“流星雨”一朵接一朵落在天空。當然,最耀眼的還是藍天上飛舞的“蓮花”。

鞭炮聲,在天空中綻放!新年鐘聲敲響了!

中秋的隨筆11

一開始,以為愛情是一切,以為自己瞭解一起,以為擁有就是永恆,不明白失去是什麼滋味;

後來明白,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愛情並不一定會白頭偕老,慢慢的從感性走向成熟;

在後來,在一起是緣分,走多久也是緣分,所以相愛時用心就好,分開了祝福就好;

一段感情,總是開始得很幸福,中間走的很坎坷,結束卻又很悽然;我們曾經為了彼此,想要多瞭解一點,自己不斷接觸對方的愛好、朋友,但總是慾望越來越多,很可能有一天,我們忘了曾經的幸福,只為此時的一個小誤會,所以,修煉愛情的境界,能達到一種平淡卻不厭倦,又談何容易!

淡然於心,需要的是我們的勇氣,寬容還有包容,幸福的就存於心間,不愉快的就讓它隨風吧!

值此中秋,只願,大家都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無論漂泊,在家,單身,已婚,都願忘卻過去的不如意,來臨的將是一天天如愛情般開始的動心、美麗、永恆的日子!

中秋的隨筆12

據說這一天的月亮是近年來最大最圓的一次。深圳的天氣非常的好,夜幕降臨的時候,在村道上隨意張望就可找到月亮那張美麗而害羞的臉龐。已經記不清這是多少個在外渡過的中秋節了,好像從上大學開始,我就沒有在家裡陪父母過過中秋節。今年同樣也是如此,父母遠在家鄉小城忙碌,姐姐在回深的火車上,而我站在這裡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希望她能帶去我對家人的深深的思念和祝福。跟爸媽打了電話,爸爸說和媽媽剛從武漢回來,在出租車上,說那邊正在下著小雨,天氣很舒適,但是看不到月亮。也跟姐姐發了簡訊,賓士的火車上,是沒有機會看到月亮的。看來,今年我是家裡最幸運的一個人了,只有我一個人看到了她的芳容,並偷偷許下了心願。

表哥要被派到西安出差了,計劃10號就走。本來是打算中秋跟表哥送行的,誰知他老人家竟然走了桃花運,有小妹妹約他共渡佳節。表哥的終身大事當然比送行要重要,所以我原訂的一切計劃都取消了。原本有好幾位朋友都有約我中秋同賞美月,但是因替表哥送行一事都推託掉了。有好朋友打電話問我晚上的節目,我也是一臉的茫然。跟老鄉打了電話,還好他在家裡,而且他表妹正好從廣州過來深圳看他,於是我和老鄉及老鄉夫人,還有他的表妹一起,四個人渡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夜,讓我不至於一個人感到孤獨。因老鄉夫人是潮州人,潮州人大都有中秋品茶賞月,祭拜月神的習俗。我們這三個湖北人也跟著入鄉隨俗,做了一回潮州人,品著工夫茶,吃著月餅,時不時跑到陽臺看看月亮,不亦樂乎。

中秋之夜除了我打電話向親人送祝福外,也有不少的朋友親人打電話關心我。那兩個表示喜歡我的男生都打了電話給我問候我,我知道他們兩人都希望能和我單獨過中秋節,可是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沒什麼感覺,我想可能是我太過敏感,總是害怕付出得不到回報的原因吧。表弟打了電話向我彙報了近期的思想和工作狀況,兩個人的電話粥煲了半個鐘頭。接電話的期間,我一直在小區散步,好多可愛的小孩子提著燈籠,舞著熒光棒,在遊樂場嬉戲,歡聲笑語。遠遠的,還能聽到華僑城那邊傳來放煙火的聲音,天空也是映得泛紅,和身邊在暈暗中一閃一閃的熒光相互輝映,更是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據說11點45分的月亮是最圓的,堅持到了那一刻,月光已經能透過窗簾輕柔的撒滿整個房間。躺到床上,在皎潔的月光中靜靜迎來新的一天。多麼美好的一刻,這就是現在和未來的樣子。

中秋的隨筆1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了,正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刻,我捧著手裡的月餅,呆呆的發愣,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在這團圓的時候,母親,你在天國可好?

又想起了我的童年、少年時節的事情,那是我們弟兄多,家裡經濟收入也低,父母二人靠地裡的收成維持著全家的生計,母親一邊忙著操持家務,一邊忙著地裡的收成。特別是秋季,等來了收穫的時候,更是忙得要命,不分早晚的忙碌著,我們有時也跟著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因此現在我們回家也能幹些體力活。農村的活很多,要割穀子、掰玉米、收豆子,還要摘蘋果、摘花椒、打核桃等等,一項一項都很累的體力活,每一項都不能落下,否則會丟失的。幹一天下來渾身痠痛,就想坐下來好好休息。可是母親忙完了地裡的活,回家還要做飯,還要餵豬、餵雞等,從來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在她身上體現的勤勞、堅韌的性格。秋天是全家高興的時候,父母會賣些花椒、核桃等農產品,給我交學費,買些新衣服等。當然中秋節會給我們買上月餅,讓我們高高興興的過中秋節。為此,我們提前就盼望著中秋節的來臨,好吃到月餅,那種急切的心情現在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的。中秋節的晚上,母親會分給我們一人一個月餅,我們也讓她吃,她說不喜歡吃,當時我們也傻傻的相信了。看著我們吃的那種饞相,母親的笑容已浮現在臉上,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月餅也出現在市場上,買的月餅也多了,可母親已看不到,也吃不到,令人遺憾。

那時候,我們吃的主食就是母親親手攤的煎餅。攤煎餅是一項程式複雜的體力活。那是吃的最多的是玉米煎餅,首先將玉米粒挑選乾淨後,用石碾壓成玉米糝子,然後將糝子用水泡好,大約需要一天的時間。等糝子泡好後,就要用石磨磨成糊狀。家中有一盤石磨,母親常常是利用晚上的時間推磨,磨好的糊狀液體在圓石磨的四周流下來,這是攤煎餅的原料了。母親是纏腳之後又放開的腳,嚴重變形的腳,但是就是靠著雙腳為家裡的生計勞碌著。推碾、推磨都是體力活,並且圍著圓圈轉了一遭又一遭,不光流汗還有時伴著發暈、嘔吐,母親幹了很多,卻從來不說累,腳疼更不用說了。我們在家的時候,也幫著推幾次,可是幹不了多久就暈了、累了,偷懶的玩去了。母親自己一推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保證全家的供應。推完之後,將磨好的糊狀液體放到盆子裡,然後在鏊子上攤呈圓形,熟了之後再疊成方形的。那時全部用柴草燒的火,煙很大火很熱,煙熏火燎的,渾身都是汗,母親就坐在那裡一干就是半天。這種堅強的性格一直在薰陶著我。我最愛吃的就是剛剛攤熟的煎餅,熱熱的,還帶著一股清香味,我一次就可以吃七八個。可惜現在再也吃不到母親攤的熱煎餅了。

母親為了家庭,為了孩子,自己在吃穿上,留給自己的很少,好吃的、好穿的留給了孩子,靠自己單薄的身體支撐著一個家庭;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的罪,但從來就沒有喊苦叫累,即使她有病住院期間,人瘦了很多,但是還是樂觀堅強著,不讓孩子擔心。

如今,我捧著月餅,思念著母親,心情難以平復。擺上月餅,對著月亮,遙祭遠在天堂的母親,有來生的話我還做你的兒子,絕不讓你再受苦。

中秋的隨筆14

葉落秋涼,又是一度中秋節。

靜靜聆聽著葉落的聲音,收到了你的祝福簡訊:“落葉知秋,情意如酒,風漸涼時有喜無憂,一聲問候醇綿依舊…… 惦記,無聲,卻很甘甜,問候,平常,卻很溫暖 ... 中秋快樂!”溫暖甜蜜。

溫暖的感覺,溫暖的心動,溫暖,真好。總是讓人的心情陽光明媚,無論風吹雨打,無論陰霾施虐;溫暖,就像盛開在塵世間最美的花朵,流光溢彩,繽紛絢麗。

想念著兒時皎潔的月光,想念著兒時香甜的月餅,想念著爸爸,想念著那些逝去的曾經… 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無慮的遊戲;在父母的嘮叨中體會著成長的煩惱;在初為人妻的幸福中品味著生活的多彩;在初為人母的喜悅中咀嚼著愛的芬芳 …… 點點,滴滴 ;想念著你,還好嗎?…… 溫暖甜蜜。

歲月,時光,無聲,無息。 歲歲年年月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光陰在慢慢的流,留下我在原地想念,想念。那麼多,那麼多,就這樣在流走的光陰中,在想念中盛開了一簇簇溫暖的花,為平淡的生活增色添彩。喜歡這樣的時光,喜歡這樣的溫暖,喜歡就這樣,在原地靜靜的, 想念那許許多多的溫暖 …

中秋的隨筆15

中秋在即,眼下學校要放假。據說今年的中秋節和教師節緊挨著。很多人都在規劃著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對於一個經常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這次的家是必須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為團圓節。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回哪個家。按照往年的慣例,先是回我家,因為我家離單位比較近。學生一離校,我們隨後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親訪友,歷來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節回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隨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馬虎。除了月餅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相傳元末時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朱元璋欲聯合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劉伯溫於是命王昭光製造餅子,餅子裡藏入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這才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東北地區至今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究竟月餅是否源於那個時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對家鄉的思念,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可見中秋節作為一種傳統佳節已經深入民間,紮根於人們的心中,而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更是一種絕美的人間享受。那麼,為何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呢?或者說,為何八月十五要賞月呢?據說八月十五成為固定節日始於唐初,“八月十五中秋節”(《唐書太宗記》)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事實上,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難怪中秋節要賞月。從季節這個角度講,七、八、九月為秋季,八月是中間月,而十五又處於八月的中間,故八月十五就稱之為中秋節。從農業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秋天顯然是收穫的季節,收穫之後,那些東西總不能束之高閣,還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於是就擬定這樣一個節日,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後的收穫。該吃吃,該喝喝,不亦樂乎?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過了中秋節,這一年也算是過了一大半。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時光如電,說的一點不差。月圓之時,渴望一家人聚一聚,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願。就藉著這個傳統節日,把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那份牽掛和思念一併寄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真的是這樣。不信,你去異鄉住上一兩年,舉目無親,你就知道什麼是思鄉之情,什麼叫想家,何謂鄉愁。

記得上大學那會,八月十五是不讓回家的。學校給發月餅。五仁的,棗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應有盡有。吃著他鄉的月餅,就是吃不出家鄉月餅的那種味道來。我後來才明白,那些月餅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誰吃。你那時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想到了家裡邊的親人,就跟鬧鐘定了時一樣,不自覺的。月餅,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種氛圍。

他鄉的月亮不能說不夠圓,也不能說不明,可就是缺了家鄉月的那種親切、可愛——你覺得它離我們是那樣的接近——你可以說,那就是你一個人的月亮。你想要擁有就能擁有,因為那是你獨有的感覺,可在外面就不一樣,實在沒有那種感覺。任何人都可以說,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歸根結底,那不是你我的家鄉。難怪說,月是故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鄉,故連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鄉。多麼美的語言,多麼悅耳的詞彙!

也許在外面住慣了的人已經沒有這種內心的撕扯,而是習以為常了。若不是因為紮根在外多時,恐怕就是一種麻木。這顯然是很可怕的。家鄉之所以稱之為家鄉,就是因為你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個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那裡的衚衕,人家,對你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不會在心裡捨棄它們,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腦海裡。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話音乃至血液裡,都有它的存在。那裡顯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家的那份親切感慢慢就會淡化,剛開始可能沒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覺。如果中間一下子沒有了,這對於一個人來說就等於切斷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謂的根。久而久之,內心的那種惶恐和寂寥就會席捲而來,頓時感覺一切都跟空了一樣,連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飄在水上,沒有了著落。即使該有的都有了,心裡也會隱隱覺得缺了點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沒有了根,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不管是誰,不管在哪,都是一樣。並且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家鄉的,所謂葉落歸根。

鑑於以上種種,我極力鼓動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當時應允了。可最後竟說,那也得看家裡的意思。天哪!這叫那檔子事啊!回家還得經由老家人的同意,說好聽點,家裡邀請我們,我們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話裡的意思——近鄉情怯。我想也是。這麼長時間沒回去過了,都不知道家裡的具體情況。好在,他信奉一句話:沒有訊息,就是好訊息。老公的心裡是有家的,只不過被現實的表象掩蓋住了,或者說是他自己故意這麼做,為的是不讓別人覺察出他的兒女情長來,免得被人說成是脆弱。久而久之,連他自己也感覺不出自己有回家尋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給騙了。這就是所謂的慣性,越是這樣的人,越是需要有人從旁提醒,否則會看不清真實的內心,無異於失去自我,豈不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中秋節,我們要回家。帶上月餅,帶上祝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