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教師的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8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教師的隨筆

教師的隨筆1

用愛心為後進生撐起一片天空。我們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陽,那麼後進生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的呵護、理解與尊重、循循善誘……“要留意的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了一點,卻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不可疏忽大意,作為一名,我們有職責也有義務教育好這些後進生,是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在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第一學期裡,我的班級裡xx和xx,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愛做家庭作業,導致他們兩個的學習成績很差,幾次找家長談話,效果也不是很好,課堂上,我仔細的觀察他們兩個,課下,我找他們兩個談話,發現,他們並不是那種學習成績較差、無可救藥的學生。看來是思想問題,我開始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沒過幾天,病又犯了,我很生氣,同時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們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下了他們,那麼他們也許就會越來越放鬆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真是動腦筋了,一有空就把他兩個叫到辦公室一邊陪他們做作業,一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幾天之後,我發現已經能夠自己按時完成作業了,於是,我及時對x行表揚,,沒過幾天另一個也開始自己完成作業了。當時我雖然很高興,但是真的很害怕他們堅持不了幾天又不能堅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興奮的是,他倆不但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很高,批改他們的家庭作業,不忘加上一句批語,有時是:你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真高興;有時是:你可要堅持哦!並且一向堅持到此刻,xx的單元自測每次都是考“優”。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因為,我沒有放下他們。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於後進生,要想讓他們有所提高,老師必須要抓住他們的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溫暖,給予他們的信心,給予他們的關懷,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提高的辦法,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是很好的,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為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教師的隨筆2

我是一個工作沒幾年的年輕教師,一直以“愛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為座右銘。

澤澤是個大班的男孩子,父親是海員,經常不在家,母親對他的管教較為嚴厲。記得那天是星期一,幼兒園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活動,我早早地來到幼兒園,將活動室整理得整整齊齊,希望自己班能在這次活動中脫穎而出。那天,澤澤也來得特別早,看他在區角里玩,我輕輕地提醒他:“玩完遊戲要把材料放回原處,等會有客人老師來班上,小朋友要表現好哦!”澤澤向我笑了笑,繼續玩著。不一會兒,有個孩子來到我身邊,說:“老師,澤澤把美工坊的玩具都用剪刀剪碎了。”我剛想過去看看怎麼回事,就聽見“轟”的一聲,玩具櫃被澤澤推倒了,玩具撒了一地,孩子們一哄而上去撿玩具,活動室裡頓時亂作一團,而澤澤卻高興地叫著、跳著。我生氣地對他說:“今天,我要找你媽媽。”澤澤頓時不叫也不跳了,低著頭,偷偷地看著我,小聲地對我說:“老師,不要告訴我媽媽。”在氣頭上的我並沒有理他。下午離園時,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澤澤媽媽,澤澤媽媽生氣地對澤澤說:“你太調皮了,媽媽不要你了。”說完轉身就走。澤澤哭喊著追了上去。看著澤澤母子倆離去的背影,我有點難受。

第二天,澤澤來幼兒園時跟平時不太一樣,沒有了爽朗的笑聲,只見他輕輕地來到我面前,低聲對我說:“老師,對不起,我以後聽你的話了,媽媽說如果不聽話,讓老師打電話給她,媽媽就不要我了。”我便說:“那好吧,老師原諒你昨天的錯誤了,接下來就看你的表現了!”那天的主菜是糖醋排骨,我知道澤澤不愛吃,便悄悄地觀察他。澤澤一直吮著筷子,眼巴巴地看著我,說:“老師,我能不吃肉嗎?”我淡淡地回了一句:“不可以。”只見澤澤用筷子在肉上戳洞,肉由大塊變成了小塊,我以為他能吃掉小塊的肉,心裡還暗暗高興。沒想到,趁我不注意時,澤澤將肉全丟在地上,還用腳踩。當我回頭看他的時候,他身邊的那塊地已經髒得不能看了,保育老師把地板打掃乾淨,重新給澤澤盛了飯菜,結果澤澤又把肉丟到了垃圾桶,甚至在水池裡也有澤澤丟棄的食物。我強忍著火氣對澤澤說:“媽媽說過了,澤澤表現不好就不要他了。那老師把澤澤帶回家吧。老師會做大塊的肉給澤澤吃,幫助澤澤改掉不吃肉的習慣。”澤澤看了看我,說:“媽媽不知道我今天表現不好,一會兒會來接我的。”還壞壞地對我笑。見狀,我拿出手機,假裝打電話。澤澤的笑容瞬間僵硬了,他呆呆地看著我。我故意說:“澤澤媽媽嗎?我是澤澤老師,今天澤澤在幼兒園裡浪費糧食了,怎麼辦啊?什麼?你不來接他了,我把澤澤帶回家吧,等他改掉了壞習慣你再來接他……”我一邊說一邊看澤澤的表情。只見他嘴角動了一下,眼淚悄悄地流了下來。等我把手機收起來的時候,他“哇”的一下大哭了起來,然後開始大口大口地吃飯,吃完了對我說:“老師,讓媽媽來接我好嗎?”我說:“你已經把飯菜都吃完了,我會叫媽媽來接你。”之後,每到吃不愛吃的食物時,澤澤總是看著我,自覺地說:“老師,我今天一定把它吃完,不要打電話給媽媽。”

之前我還沾沾自喜地認為我幫助孩子改掉了挑食的習慣,可是澤澤每次吃飯時害怕、無助的表情讓我揪心,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錯了。我自認為是一個愛孩子的老師,希望孩子吃好、喝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卻忽略了他們的心理感受。因為我採用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增加了心理負擔,使孩子感到恐懼和焦慮。後來我努力彌補自己的過失,澤澤的心理狀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件事時刻提醒我要換位思考,高度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教師的隨筆3

“嘩啦——”一聲巨響後,只聽喬喬氣呼呼地大叫:“你幹什麼!”我循聲看去,只見康康憋紅著臉,手裡抓著一輛玩具大吊車,蹲在喬喬和彬彬等幾個孩子中間。在同伴的質問下,比較內向的康康快要哭出來了。喬喬發覺我正在注視他們,立刻轉向我:“老師,康康把我們的立交橋撞壞了。”可不是嗎,我剛剛看見他們幾個合作搭建的立交橋足有兩米多長,還是雙層的,周圍用薯片桶、雪花片製作了花壇,還拼插了噴泉、路燈和小樹,足見孩子們的用心。精心搭建的立交橋被撞壞了,孩子們當然心疼。

這時,康康臉上滿是內疚、不安,他小聲地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喬喬不依不饒:“我親眼看見康康用車來撞我們的橋。”“就是康康把我們的橋撞壞的。”……彬彬、鼕鼕幾個孩子跟著責怪起康康來。康康沒說話,滿臉通紅,不敢抬頭看大家。想到平時康康是個瞳事的孩子,應該不會故意破壞別人的作品,我便輕聲地問康康:“是你把橋撞壞的嗎?”“嗯。”康康小聲回答。既然他承認了,我也不好多說什麼。於是,我對大家說:“橋已經倒了,康康也誠懇地道歉了,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做什麼呢?”“我們一起把橋重新搭起來。”喬喬搶著回答。我提議:“既然是康康把橋撞倒了,現在讓他和你們一起把橋修好,怎麼樣?”孩子們欣然同意。

伶牙俐齒的喬喬拉著康康,向他講解他們的設計,康康非常順從喬喬的安排,麻利地搭建著。看著孩子們友好相處的這一幕,我真的很感動。很快立交橋就建好了,康康如釋重負。這時,只見康康又拿起他最喜歡玩的大吊車獨自玩了起來。可當他把“大吊車”開到“立交橋”邊上時,他忽然停了下來。我發覺有點不對勁,便走過去想探個究竟。經過目測,我發現“立交橋”和“大吊車”幾乎一樣高,“吊車”如果要通過“立交橋”很有可能會碰到橋體。康康一定是怕再次把“立交橋”撞倒,所以不敢往前開。看來,剛才康康真的不是故意把橋撞倒的。只因他比較內向,面對眾多小夥伴的指責,他難以為自己辯解。他承認的是事實,而大家忽略的是事情背後的原因。

這時,我把彬彬他們召喚到“立交橋”旁,又把康康的“大吊車”擺到橋邊上,說:“你們仔細看看,如果康康的‘大吊車’要通過‘立交橋’,會發生什麼情況?"孩子們恍然大悟:“吊車太大了,會把橋碰倒的!”“那剛才康康真的不是故意來撞立交橋的。”“我們鍇怪了康康。”“對不起,康康!”“以後我們會問清楚情況,不會再錯怪你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康康的臉紅撲撲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但他的眼睛亮亮的,充滿了被同伴理解的快樂。這時,喬喬大聲號召小夥伴:“我們搭的立交橋太低了,我們再把橋搭高一點吧。”我拍手贊同:“這個主意真不錯,建立交橋是為了方便行車,它要堅固、美觀,更要能讓車通過才行啊。”孩子們快樂地迎接挑戰,大家一起商量著,又忙碌起來了。我驚喜地發現康康也加入了重建立交橋的隊伍。

康康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容易被別人誤解,有時他只能將委屈埋在心底,但這樣容易積聚負面情緒,對他的發展不利。幸好我基於對康康的瞭解而繼續觀察,以尋找事情的真相。當我通過觀察向大家揭開事實真相的時候,我不僅消除了大家對康康的誤會,使他愉快地參與到遊戲中,還讓大家認識到,有時候看到的並不是事實的全部,要問清楚情況,才不會錯怪同伴。與此同時,我還讓大家發現了原先搭建的立交橋不夠完善,從而推動幼兒進一步探究,促使遊戲更深入地發展。

教師的隨筆4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觸到第七冊,從使用過的這七本教材來看,每冊的編排結構都是相同的,內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個方面的內容: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在每冊書中,每項內容都化整為零地編排在不同的章節,同樣每冊包括總複習都有八個單元,這八個單元是大小單元(通常我習慣把課時多的稱大單元,課時少的稱小單元)分開編排,大單元大多數與計算有關,其中包含一部分解決問題,小單元大多數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冊教材來說吧,有這樣幾個內容:大數的認識(11課時)、角的度量(4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統計(3課時)、數學廣角(4課時),課時多一些的只有三個單元,其餘幾個單元課時相對都比較少,前幾冊教材的情況基本相同。

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多的課時用不了,少的課時又不夠的情況。比如:正在教學的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參上教學時間的安排是6課時,可實際上教學這一內容我已經用9課時了,教材上最少還有一課時的練習沒有完成,如果要加上覆習及測試的課時,本單元最少要13課時,這樣一來,真正的教學時間相當於規定課時的兩倍。在這一冊裡,不此這一內容,《角的度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實際教學時間是規定時間的兩倍。但有些內容如《統計》、《數學廣角》雖然還沒有教學至此,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兩個內容在規定的時間裡完全能完成教學內容(不包括複習和單元測試)。可有些大的單元,如《大數的認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規定的時間裡不僅能完成教學內容,就連複習檢測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說時間用的多,每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比較少,學生學得肯定不錯,教師教的也會比較輕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往往大單元的知識點就集中在某兩、三節課上,只要學生能掌握這些重點內容,這一單元也就沒有什麼難點,學生學得也不錯,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在重點部分稍加輔導,單元基礎知識也能過關。而小單元的教學可就困難的多,我似乎感到每節課都在跟學生在戰鬥,往往弄得兩敗俱傷,怎麼會這樣呢?在小單元裡,內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節課都有不同的重點,一節一個新內容,優生沒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為了這部分同學,只能多花時間,原本規定一節課的內容,只好進行分解,變成兩課時或更多的課時,還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學生,他們還得留在課後單獨輔導,並且輔導的難度特別大,又費時,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不戰而退。

面對這些內容,每學期末,辦公室的老師經常開玩笑說:碰到這些內容就噁心。但卻不得不面對,為了能讓學生掌握好一些小單元的內容,我自創了一種“冷處理”的方法,所謂“冷處理”,說白了就是“炒冷飯”,方法是:先在規定的時間內,適當增加一點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剩下的什麼也不做,等新課結束後,將複習的重點放在這些小單元上,每天一個知識點,不斷的反覆、輔導,採取個個依次過關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學生,促使其掌握這些“小”而難的內容,這種方法實用性是不錯,但總得不是什麼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裡總不是滋味。

請看一筆流水帳:第七冊練習十二有這樣一些題目:動手剪(第3題)、判斷(第七題)、探索四邊形內角和(第八、九兩題),這三題我整整用了兩節課(前兩項一節課)。第七題中有兩道判斷題: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學中我將這兩個題目與第3題整合在一起,先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不斷地拼,發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好能解決判斷題中的兩個題目。這樣一來,連同生成性的一些內容,一節課就結束了,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也一樣,因為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所以量的角比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難度也比較大,一節課下來,還有些學生沒有量出正確結果來。

教師的隨筆5

假期是快樂的,是放鬆的,孩子們非常喜歡假期,但是對老師來說,假期過後,有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讓整個假期散漫慣了的孩子,重新學會遵守紀律,認真聽老師說的話。這次放假回來後,在集體活動開始時,我用語言提示孩子們安靜下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立刻坐直了身體,注視著我,等待著活動的開始。將近三分之二的孩子有處於放空狀態的、有和旁邊的孩子講空話的、甚至有歪坐在椅子上做著各種奇怪動作的,儼然一副活動與我無關的狀態。我想可能是放假過後的後遺症吧!於是在吳老師的一次集體活動時,我有意識地坐在教室後面進行觀察。

同樣在吳老師的語言提示後,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孩子安靜了下來,其餘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當提示若干次無效後,吳老師也按捺不住情緒,用高八度的嗓音開始了大聲的“提示”。就這樣,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已被佔去了三分之一,而那三分之一坐好的幼兒就這樣消極等待了三分之一的時間。

沒有傾聽意識、習慣和能力,對幼兒的成長會帶來多少阻礙,這裡先暫且不去深入剖析,但顯而易見的是,傾聽良好的幼兒和傾聽不佳的幼兒在同樣的成長道路上呈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成長路程。

我們班的予予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安安是一個調皮好動的男孩,他們表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層次。予予只要聽到老師的聲音她就會立刻停止自己的一切活動,開始認真地傾聽,甚至連眼神都是極其專注,總會緊緊盯著教師的身影。因此她無論是活動還是遊戲時,她自信、快樂,積極投入,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同伴群中有著很高的人氣。而安安的表現則截然相反。無論什麼活動,對於教師的聲音他似乎從來都是充耳不聞,即便你看他是非常認真地坐在那裡,但他的思想是遊離的。於是在和吳老師交流中也會聽到他每天在園期間總是無所事事,注意不集中,小腦袋不知道在想什麼。所以安安呈現的發展狀態就是不太愛表達也不善於表達,活動中也缺乏積極性。

所以說養成良好地傾聽習慣要從小班開始。從進入小班開始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發展傾聽能力,在園內活動中利用多種方式,如傾聽小遊戲,閱讀活動,對話交流等方式,讓每個孩子學會認真傾聽。一個會傾聽的人必定是尊重他人的人,更是一個會思考,會表達,會不斷成長的人。讓傾聽成為孩子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吧!

教師的隨筆6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

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

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教師的隨筆7

你會對別人的一個哈欠充滿好奇嗎?你會為一隻小蟾蜍興奮不已嗎?你會為了一朵小紅花拼命努力嗎?你輕笑:怎麼可能?

是啊,這些事都太小了,我們都長大了,再也不屑去做了,但是這些卻是幼兒園裡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幼兒園裡,有哭有笑,笑容是真的,眼淚也是真的。人生漫長,世界廣闊,多少悲歡離合,世事艱辛,而所有複雜故事的最初卻都是從這個簡單的世界裡開始的。

還記得那些現在想來過於幼稚當初卻想得認真的事嗎?還記得那些帶領我們走進這個世界的老師嗎?

——題記

1、《老師,咱們睡覺吧》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傢伙們彷彿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由於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晨晨看見了,好奇的看著我,問:“老師,你怎麼哭了?”“我沒哭。”“沒哭怎麼眼裡都是眼淚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裡怎麼會有淚呢?”晨晨撓撓頭:“是因為我不願意午睡嗎……對了,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對!晨晨真棒!觀察的可真仔細。那你知不知道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晨晨低下頭想了一會,說:“老師,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我們睡覺吧。”

2、《老師,是青蛙嗎》

今天早上剛上班,中一班傳來一陣喊叫聲,“是什麼呀?”“是小青蛙嗎?”。我過去一看,原來他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小小的蟾蜍,他們班的劉老師想把它請出去,這個小東西卻氣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條腿伸的直直的。“老師,讓它和我們玩兒一會兒吧?”李嘉怡小聲的說,“好吧,但是別用手去碰它。”劉老師停止驅趕,蹲下來和孩子們一起認真而仔細的打量著這個小傢伙,“瞧瞧,這到底是一隻小青蛙還是小癩蛤蟆呢?”劉老師也不敢確定了。“應該是一隻小蟾蜍吧!”我說“我也不敢確定,乾脆上網查查吧。”上網查了查,哈哈,還真是蟾蜍,這小傢伙也是一種益蟲,會吃蚊子等害蟲,有利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及人類的健康,它還會分泌毒液,它的毒液還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們長見識了,謝謝這只不速之客——蟾蜍。

3、《午餐鹹菜的效應》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著他吃飯,希望他可以多吃點菜。我說:“今天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魏金昊不情願地說:“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魏金昊有點心動了,學著我的樣子夾起一點青菜,可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我十分擔心,不吃菜感冒怎麼能快點好呢?我對他說:“只要你吃一點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魏金昊十分高興,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諾給了他一小塊鹹菜。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每次午餐我都給魏金昊“加餐”,有時也會給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

4、《小蜻蜓是“英雄”》

今天孩子們出去喝水時,突然飛進來一隻蜻蜓,那是一隻漂亮的紅蜻蜓,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翅膀,飛上飛下的直惹得孩子們爭相追逐它。現在想讓場面安靜下來是不可能了。

於是,我大聲說:“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種什麼昆蟲?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是專門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嗎?老師,蚊子可壞了,它都叮了我好幾個皰。”“對呀,它還能傳播疾病呢。”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我補充說:“蜻蜓的寶寶也吃蚊子的寶寶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說它是一種益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它多吃壞蚊子。”噢,我們懂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利用身邊發生的小插曲,同樣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5、《“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可以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應該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提供的支援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6、《弄髒的蔬菜印章畫》

王藝睿小朋友白白的面板、大大的眼睛,長得白白胖胖。自從入園第一天起,老師們都非常喜歡她。作為她的班主任,每當看到她聰明可愛又調皮的樣子,我也會特別喜歡這個小丫頭。

每次區域活動時,她都積極參加,今天也不例外。

在益智區中,孩子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用各種蔬菜做蔬菜印章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小花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一座小房子。正在我聚精會神的欣賞孩子們的印章畫時,聽到了告狀聲:“老師,王藝睿把我的印章畫弄髒了、王藝睿把顏料瓶打翻了、王藝睿把顏料弄到我身上了。”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她,而是給了她一個會意的微笑,同時又摸摸她的頭,對她說,老師相信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你只是想要幫助他們把印章畫印的更好、更漂亮,是不是啊?這時,我把他的印章畫給小朋友們展示了,並且對她的畫進行了表揚,她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別的孩子也都不怪她了。

這種間接地教育方式,我發現她特別容易接受。也使我在日常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從中受益匪淺!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篇3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高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擁有愛讀書的習慣,為孩子多訂一些報刊雜誌,父母可以陪著孩子進行讀書,可以探討書中某一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樣為孩子營造了一種閱讀的氛圍。

培養孩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愛每一科老師,喜歡老師,才能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相反牴觸老師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課堂上積極認真的態度及搞好課堂學習的關鍵。要利用各種感官讓孩子的聽、說、看、思、議、想相結合,積極投入全部情感,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經常鼓勵孩子敢於張課堂上大膽發言,面對當今就業應聘中面試帶來的壓力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鍛鍊自我的重要性,應放手大膽地展示自我,這樣不但鍛鍊了膽量,也使孩子的思維越來越敏捷。還要鼓勵孩子張課堂上敢於和善於提問的習慣。學問才能學好,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讓孩子在課堂上多一些思考才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是導致孩子課堂學習效率低的頭號因素,要向課堂要質量,讓孩子明白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才能贏得成功。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及時進行疏通、引導,舉一些名人成功,讓孩子確定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端正學習態度,逐步克服上課易走神的不良習慣。家長配合老師加強學習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教會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讓孩子學會方法,才是最關鍵,亦如古人所說,養成複習的習慣,分類整合,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督促孩子養成整理回顧和學習資料和筆記的習慣。

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習慣。作為父母應千方百計地促使孩子養成積極上進的心態和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信的習慣,自信是成功者的特質,只要擁有自信,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記得我兒子8歲時參加全縣書畫賽時,開始練累,他想放棄失去信心,我及時給予鼓勵幫助,使他重新找到自信,才得以順利參賽並獲獎,至到現在我時常鼓動他,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勇於面對所遇到困難,堅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險峰,可以使人從亂石堆中找出寶石,一定要磨鍊孩子意志堅強的習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要教育孩子敢於面對,放手挑戰,多動腦筋,想辦法,最終讓他會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從而讓孩子在挑戰中找到自信。

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和良好作息習慣。一個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個人和勤奮努力,更離不開老師的關愛,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援幫助,希望我們做家長的今後要著眼於孩子的進步,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還要正視孩子存在的問題,給予他們有力的扶持,多與老師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監護,這是我們至今的責任,責任重於泰山。

教師的隨筆8

遊戲時間到了,孩子們都快樂地活動起來。我穿梭在各個遊戲區域,觀察孩子們的遊戲情況。當我走到語言區時,發現書架下散落著幾個小指偶。我觀察了一會兒,發現沒有一個孩子去把它們撿起來,有的孩子看見了還故意繞過去。見此情景,我忍不住說了:“你們看見地上的指偶了嗎?怎麼沒人去撿?這是誰掉的?”沒想到,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不是我們掉的,是凡凡掉的,他走掉了,到別的地方去玩了!”“難道別人掉的東西你們就不可以撿嗎?”我繼續說道。文文看了看地上的指偶,又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走過去撿起了指偶放回筐裡。其餘的幼兒則怯怯地看著我。

那天,我發現語言區裡又有兩個指偶躺在書架下了,這次我先沒有吱聲,想看看有沒有孩子會主動撿起它們來。但過了很長時間,指偶依舊靜靜地躺在那裡。於是,我故意指著地上的指偶大聲地說:“哎呀!這裡怎麼有指偶躺在地上呀!真是可憐!會不會被人踩到啊,不知道有哪個好心的小朋友願意把它們送回家?”說話的時候我有意用眼神掃視語言區的幾位小朋友。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幾位小朋友就站了起來,說:“我去!我去!”……

兩次相同的情景,兩番不同的話語,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第一次,孩子在老師的要求下極不情願地撿起了地上的指偶,心裡是不甘的,也許他們想的是:這個指偶又不是我掉的,老師為什麼要讓我來撿。雖說我是想讓孩子明白,不論是誰掉的,玩具掉在地上我們都應該把它撿起來。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老師在強求他們。而第二次我用遊戲性的語言激發孩子的同情心,又以徵詢意見、請求幫助的口吻,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於是,孩子們便樂意並爭著去撿地上的指偶了。這一對比性事件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我們能循循善誘、“動之以情”,孩子們的很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教師的隨筆9

新學期開學了,班裡來了個可愛的小胖子——暢暢,個頭比同齡孩子高出大半頭,身材比同齡孩子大了一圈,白白胖胖,煞是可愛。

家長離開時,有的孩子哇哇大哭,而他只是默默流眼淚,看上去格外讓人心疼。我走過去想抱抱他,沒想到他開始拳打腳踢,不讓我接近,嘴裡還發出好像武打片裡奇怪的聲音。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也不明白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該如何幫助他儘快度過焦慮期?

放學時我和玲玲老師忙著照看孩子們,也沒顧上和暢暢的家長交流。放學後我按照報名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家,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家訪。

暢暢的奶奶告訴我,暢暢出生一個月他的爸爸媽媽就遠走他鄉打工去了,一年也只有春節回來幾天。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種地、養羊,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顧不上管他,也不敢放他跑出去玩,怕不安全。暢暢從小就和電視機為伴。奶奶怕孩子影響自己幹活,就買來成堆的零食放在暢暢身邊,讓暢暢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就這樣暢暢吃成了小胖墩。奶奶還挺高興,覺得把暢暢養得胖乎乎的,兒子媳婦也高興。

而且因為沒有人跟他交流,暢暢只有學說動畫片裡的話,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不讓別人碰,不與他人交流。

瞭解了暢暢的家庭教育背景後,我制定了個別兒童教育計劃。希望通過個別教育讓暢暢儘快融入集體,健康快樂地成長。

吃點心

通過家訪和觀察,我發現暢暢對吃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想就以吃為切入點走近暢暢。

第一次發點心時,我每發給一個小朋友點心就會有意識地摸摸小朋友的腦袋,以示親切。在發點心時我悄悄觀察暢暢小朋友,他的小眼睛一直圍著我手裡的點心轉。走到他的面前,我笑眯眯地把點心發給他,並摸了摸他的腦袋。或許是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點心上,這次他沒有像上次那樣有強烈的牴觸情緒。我想這應該是可喜的開始,我有信心讓暢暢融入集體,向快樂出發。

再次發點心時,我除了用肢體語言與孩子交流,開始讓孩子們學說“謝謝老師”。大部分孩子都能學著說,走到暢暢面前時,他怎麼也不肯開口。我就說:“老師給你發點心,你給老師笑一個吧。”暢暢接過點心真的給了我一個燦爛的笑容。不管是點心的魅力還是我的魅力,暢暢的笑讓我覺得很溫暖很開心。

玩積木

開學一個星期,孩子們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再哭鬧了。晨間活動時,大家各自玩著積木,構建著自己的宮殿。突然暢暢走過來拉住我的手,哇啦哇啦說著什麼。這可是他第一次主動來找我,儘管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可我知道他一定有事情要告訴我,我就跟他一起走過去了解情況。原來是他來得比較早,拿了一堆積木在玩,來晚的小朋友從他那堆裡拿了幾塊自己玩,他覺得別人拿了自己的玩具,來找老師告狀。遇到問題能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對他來說真是天大的進步。我對他伸出大拇指,說:“你很棒,遇到問題知道找老師。”並告訴他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的,要大家一起玩才更開心。我接著問兩個孩子,願不願意和老師一起三個人玩?孩子們點點頭,我和他們一起用積木建高樓。高樓建好了,兩個小朋友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暢暢已慢慢敞開了心扉。

變化

為了讓暢暢儘快融入班集體,我抓住一切機會和他交流。晨間接待時面帶微笑和暢暢打招呼,晨間活動時在照顧到全班孩子情緒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給暢暢一點時間陪他玩耍,和他聊天。暢暢有了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我和暢暢的爸媽取得聯絡,建議他們每週都和暢暢視訊聊天一到兩次,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個月過去了,暢暢的行為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來園、離園能主動跟老師打招呼了,也能跟小朋友正常玩耍了,不再動不動就出拳出招了。看到暢暢的變化,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反覆說:“老師,真是感謝你啊!”

一個學期過去了,暢暢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現在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意願,能與他人正常交流了;行為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能主動幫助老師收拾玩具,排隊喝水入廁時,還會像小隊長一樣指揮著大家,小朋友也都願意聽他的,讓我省了不少心。

寒假裡,暢暢的父母帶著他找到我,他像小鳥一樣飛奔進我懷裡,揚起小臉說:“老師,我想你了。”暢暢的家長說:“老師,謝謝你,讓我的暢暢這麼快樂。”

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我想這就是幼兒教師的幸福。

教師的隨筆10

以前在培訓學習期間總是聽各位大師談及教師幸福感的話題,因為當時的自己從未真正地走上教學一線,所以對這個話題感悟甚淺,當我在教學一線帶領著一年級的孩子們幾個月之後,經歷過自己生病,將近十多天請假,當我再次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對“教師幸福感”真正地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進入校園,孩子們也像往常一樣給我打招呼,只是眼神中又增加了一份驚喜,一份歡喜,當時的自己心中就燃燒起了一股驕傲的小火焰,開心極了。綜合科的老師一般情況下在上午前兩節是沒課的,那天來到學校我就趁著前兩節沒課的時候忙了一些自己在請假期間拉下的工作,在大課間休息的時候,聽著門口有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一直在嘀咕,好奇的我就推門出去看看,卻沒想到收穫的是巨大幸福與感動。小朋友們那麼多天沒有上英語課,也沒有見我,那天看到我回來了,個個都撲到我的懷裡求抱抱,圍的是裡三層外三層,差點把我撲倒,拉著我去教室,給我講最近班裡發生的事件,送給我暖心的小賀卡,一張張歪歪扭扭的字傳遞給了我巨大的愛,不禁感嘆被孩子們喜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教師,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職業,在我看來又是一個極其“富有”的職業,載著這份愛與關心,更好地投身於教育事業中!

教師的隨筆11

畫烏龜

今天的美術課是畫烏龜,再認識了烏龜的特點以後,我在黑板上畫了個背面及側面,兩種不同角度烏龜,然後再鼓勵幼兒們在造型基本準確的基礎上自由的.組織畫面並塗色。

我看到有不少幼兒們在造型能力上有所進步,感到十分的欣慰。但同時也發現有些幼兒在組織的畫面與我的畫面十分接近,缺乏個人特色,正當我暗自搖頭感到遺憾的時候,正好看到曉曉的畫。我發現他的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園上畫滿了各色的紋樣,構圖十分飽滿,色彩的運用也十分大膽。我便感興趣的問曉曉,你能告訴我你畫的是什麼嗎?烏龜呀!烏龜腦袋呢?腦袋縮排去了。一句不以為然的話震驚了我,找到了,這就是我一直找的與眾不同。孩子的思維創作性,正是通過曉曉的畫面體現出來的,作為老師的我一直在講如何表現烏龜X部造型,如何體現身體上的花紋,卻忽視了烏龜能夠伸縮的特點。

於是我就表揚了曉曉並啟發幼兒在從不同角度上開啟思路,展開想象。

接下來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有的幼兒表現著烏龜媽媽揹著烏龜寶寶戲水的情景。

孩子們的畫就是這樣妙趣橫生。但願他們活潑的天性無邊無際的想象,在五彩的筆下自由的舒展和延伸,不會被我們的條條框框所限制住。

教師的隨筆12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裡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型別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齲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

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的隨筆13

我把自己的記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關於自己生活成長的記憶,一部分是關於看到的書聽到的音樂,以及看到的風景刺激神經所留下的記憶感觸。前者是自己認知的世界,而後者是從別人的世界裡認知世界的。

無論是哪種記憶,都將是寫作的必要存取庫。

而記憶恰巧又是如此神祕和不受控制的現象。我們走過一段路,看到什麼風景,與什麼人接觸打交道,又會和什麼人相愛相恨,以及所遭受的種。種事件,或許在當時是很清晰明瞭的。但到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回憶的模糊,記憶開始變得詭異無常起來。甚至到了不可思議與模稜兩可的地步。仿若在空中去尋找什麼東西,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心靈的確看到了些什麼,伸手去抓,卻是什麼都不能觸及。一無所有似的,而寫作會讓這種記憶豐盈充實起來,把那種琢磨不透的感覺描繪出來。未必會成功,但到底是一條路,通不通,唯有每次不懈的努力和試探才會知曉。

也有些記憶是清晰的,不可更改的。通過文字記錄下來,此時再去看彼時的心情,會有所不同。一些憂傷的開始淡去,真正的悲痛會削減,而可能曾經的情義,現在卻變得更深了,更加難以忘懷了。

其實,後知後覺的人,總有一種差一兩秒就趕上公交車的遺憾,只能被動地等下一班,而那下一班,早已背離了自己心意的軌道。再發生什麼,早已是面目全非追悔晚矣。

我們習慣不斷去追憶錯過的那班車,覺得只有那般車才可以到達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等不及似的,一切都太匆匆了。記憶這個時候被迫停留,不斷放映當時的情景。錯過,來不及,等不及,難受,後悔,無法重來,如果……不斷被倒回的片子,一遍遍,越來越快,終於,記憶卡住了,只留下漫無邊際的窒息的感覺延伸,漫延,記憶的水流越來越急,忽然之間就像電臺節目突然花屏了,發出絲絲的聲音,留著你獨自面對它,毫無辦法,癱瘓在地,說不出一句話來,而腦海亦是空白一片。

記憶有時候就像一片雜草叢生,需要你一根一根去理清楚,思維,紋理,路線,主線索,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有時候,像夢一樣不符合邏輯常規,而寫作是需要一條清晰的主線,需要明確的主題的,即便是散文也有中心思想,而日記也是散亂的生活記錄。記憶似乎很調皮,也很頑皮,也許你認為最該記住的卻沒有記住,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卻瞭然於心。比如我的記憶裡,會有一些花的影像,十幾年前的花盛開的樣子,與我現在看到的花自然有些不同,記憶中的花帶著笑臉,或者低垂著頭,可以推算出自己的心情,花低垂著,一定是自己也低頭哭泣著。那時候,懂得我的人,會說出全部祕密的物件也許只有花兒,它不會洩露我的祕密,而且它會安慰我,它好看的姿勢,妖媚的樣子,陽光燦爛的笑臉,會讓我的心變得柔軟輕飄起來。於是相關的記憶情景浮現在眼前,我遭遇了什麼會如此沮喪,為什麼沒有人安慰我,以至於自己長期以來養成一種習慣,和自己的記憶對話,和生活中莫須有的人物對話,譬如魔鬼,詞語,命運,妖鬼,神仙,花仙子。是人類自己賦予事物和動植物一些特有的靈魂。就像一個人與自己下棋,佈局,破局,廝殺,防守,進攻,抵禦,寫作常常就是這樣與自己對峙,跟著書中人物命運哭泣悲傷憂鬱舉棋不定……這與人格分裂不同,與精神分裂也不同。這是一種自我的選擇,寫作不單單從記憶中索取,更要不斷地填充,不斷地往記憶深處挖掘。

記憶是靈魂的一個小袋子,裡面裝得的是素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潛意識這張小口袋,也安放在靈魂裡,我們需要憑藉記憶的聯想和力量,來發掘自己的潛意識。打碎相關的記憶碎片,拼湊,組合,排列,就像化學與物理反應一樣,讓這些記憶碎片之間發生反應,來達到我們需要的情感和寫作的意境。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活,並且是未知的、不可預測、神祕的、個人的。一如寫作的樂趣。

有一種像流水一樣自由流淌的寫作思維被稱作是意識流。因為自由,而自己又不是所謂冠名的作家寫手,充其量也就一熱愛文字的普通人。林白曾幻想自己是“詞語隱祕的女兒,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與詞語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親和力,詞語像雲一樣在我的頭頂懸浮著,它能準確地掉落在我的面前,落到我的紙上。”我覺得自己是詞語的繼女,只能憑藉自己的乖巧與勤奮來獲得她的喜愛,從而分得一點點愛給我。而我有這麼一點點愛就足以打造我的世界王國。對於一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任何一個女人一點的母愛便可以喚醒他內心的沉睡,她願意回報這份愛,用自己所有的本事和本領。

話說回來,意識流寫作並非真的想寫什麼寫什麼,完全不搭嘠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或許會產生出其不意的喜劇效果,但那絕對不是寫作人的初衷。何況意識流的寫作,是跟隨記憶與幻想的雙重的思路一路行走,看似無邊無際,實際上,記憶有記憶的河床,幻想有幻想的河床,都離不開本人的思想的角度和深度。

個人的記憶是無法避免和不可選擇的,但另外一部分對世界和現實的認識,我們卻可以通過閱讀和聆聽來獲得。閱讀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就我個人而已,記住了很多我不曾經歷也不曾知曉的事件和場景。它們或有趣或恐懼或生疑或快活,都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在背後支配,而我便是那個獲得者,從而進一步植入到我的記憶深處,有時恐怕連我自己都忘記了。但是有一天,忽然地,一根細細的絲會把它們從記憶深處拉扯出來,那時我的一定無比驚訝,好奇,感嘆世界是如此奇妙和不可思議。

記憶使得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沒有記憶,我們又是誰,過去發生過什麼,從何處而來,又帶有怎樣的情感牽絆?這一切都無從知曉,而有了記憶,我們知道是誰,是真真正正存在的個體,我們回首過去,並非真的要回去,只是時間給記憶蒙上一層面紗,使得過去變得神祕起來。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現在的我們正是將來的回憶,我喜歡放眼望去這個成語,站在記憶的路上,現在的我放眼望去從前;而現在的我,亦可以站在時光的路口,放眼望去自己的現在,我站在未來,而現在在我腳下,我回望過去,記憶在我文字裡。

把別人的文字情景揉碎,打亂,攪拌,合著我個人的記憶,再一次蒸煮,烹飪,燒出自己的酸甜苦辣鹹。

也許永遠走不出一條自己的路,但這條路上,日子卻得以閃光耀眼,而生活的滋味卻得以豐富多彩起來;現實與生活不斷侵蝕著夢想,而寫作超越了現實,讓我在這個世界裡以文字的形式安放和安葬自己。

教師的隨筆14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在今天,一個五歲的孩子給我這個二十八歲的老師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使我深刻體會到了它的深刻意義。

今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濤濤非常沮喪地走到我面前,低著頭,不說話,手使勁地擰著衣服,我用手摸他的衣服,果然溼了,全部都溼了。我輕輕地問他:“衣服為什麼溼了?是不是灑水了?是不是開水龍頭的時候,用力過大,把水濺得滿身都是?”他一直低著頭,紅著臉,支支吾吾不說話。我接著問他:“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濤濤還是不說話……百問不答的小朋友,真是讓老師煩躁死了。於是我便想當然地認為,責任在他自己,不然為什麼不說話?不然為什麼不告訴我原因?這個時候我真想發火,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快放學的時候,他居然全身溼透,他的家人會怎麼認為?是我在一天中沒有照顧好孩子?如果孩子因此感冒怎麼辦?一整天,我很辛苦,可是這一整天的辛苦,都會因為孩子的衣服溼透了而被否定。

這個時候,我正要發火,但看著他噘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給他一個思考的時間,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於是我用我的衣服給他換下溼了的衣服,告訴他:“先穿老師的吧,等你的幹了再換下來。”接著,我開始攬著他,耐心地等。一分鐘過去了,濤濤終於抬起頭,說話了,他說:“老師,我剛才大便了,水衝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衝的,不小心,盆裡的水就灑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衝下去了。”

我瞬間凝噎。

濤濤接著說:“這樣就不臭了。”

我緊緊地抱著濤濤,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個時候,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差點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傷了孩子的心。

濤濤也緊緊地抱著我,向來,孩子抱我總是緊緊的,讓我喘不過氣來。

我們總是因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當然,並且把這個想當然當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傷過孩子多少次心。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吧,也許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有關幼兒教師的教學隨筆三教師的隨筆15

那一年,我剛參加工作。第一次家訪讓我記憶猶新。那天去的是童童家,當時我真的特別緊張,連進門都是跟在主班老師後面的。進去後我不敢看家長也不好意思看孩子,只是保持著僵硬的笑容埋頭做筆記。倒是童童特別有意思,也許她看出了我的緊張,便悄悄跑到我身邊輕輕地喊了聲:“老師好!”然後笑盈盈地看著我。我報以微笑:“你好,童童!”她湊近我,睜大眼睛好奇地問:“咦,你怎麼知道我叫童童?”“我當然知道了,我還知道你是屬羊的,對吧?”“對啊,老師你怎麼什麼都知道啊!”……就這樣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聊了起來,童童還大方地拿出了她的繪畫作品給我們看,氣氛變得輕鬆而融洽。那天真要感謝童童,她的那句“老師好”是我聽過的最動聽的一句話,瞬間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後來的工作中,我總是在第一時間真摯地伸出手去認識孩子,也讓孩子認識我。慢慢地,我成了孩子們的大朋友,師幼關係日益融洽。

“老師,他踢我。”“老師,我這邊癢。”“老師,我想媽媽了。”……瞬間活動室裡就沸騰了,這是我第一次組織集體活動時發生的一幕。“不要發出聲音!”我提高分貝嚴肅地說,活動室裡的嘈雜聲小了一點,可還是有幾個“頑固分子”開心地鬧著笑著。硬的不行我就來軟的:“小朋友們,我們……”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活動室裡的嘈雜聲又響起來。後來我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討教,他們告訴我,要吸引孩子的注意讓他們安靜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激發他們的興趣。以後我又觀摩了一些老教師組織的活動,認識到當個“孩子王”可真不容易,不能光憑一腔熱情。於是在領導和前輩們的幫助下,我將在學校裡獲得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努力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組織活動,在探索中求進步。

以前我不太自信,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也沒有出眾的才華。但是,現在我擁有了一群鐵桿粉絲,他們經常用特別真誠的目光看著我,用特別好聽的聲音對我說:“老師,你對我笑的時候真好看!”“老師,我覺得你彈鋼琴的時候特別美!”“老師,我最喜歡聽你講故事了。”“老師,你扎的辮子真好看,我以後也要這樣扎。”……孩子們經常會趁我不注意摸摸我的褲子,拉拉我的衣角,碰碰我的指尖,聞聞我的髮梢……讓我感到很溫暖、很親切。在幼兒園,愛就是陽光,孩子就是鏡子,只要你願意將愛毫不吝嗇地投灑出去,你就會得到同樣的愛,甚至是更多的愛。這種愛讓我找到了自信的源泉,感悟到美的真諦,也讓我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