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7.98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的隨筆

中秋的隨筆1

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推銷月餅,他是某知名月餅品牌代理商,他說,中秋節快到了,你要些吧,中秋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走親串友還是離不了它。我說,月餅前景不是很好,現在三高病人這麼多,月餅能量這麼大,還有誰吃它呢?他笑說,現在市場的確萎縮不少,但月餅時下花色豐富,品種繁多,有低糖的、無糖的,低脂的,幾十個單品,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口味,如果團購,價格還可以優惠。我給你推薦的這種月餅,你有時間品嚐一下,絕對是一流的品質,老百姓的價格。

我也莞爾一笑,說,你推銷的這種月餅,我三十年前就嘗過,那時它風靡我省,味道頂呱呱。問題是,我現在啥零食啥月餅都不吃,為了減肥,我平時只吃饃和蔬菜,吃饃能量少,上膘慢。

朋友露出一臉無奈,聳聳肩,說,現在吃月餅的就是不多,生意太難做了。我們這代人總算都知道“食谷者生”的道理,不勸你買了,你還是吃你的五穀雜糧吧。

其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零食少,每天飲食清湯寡水嘞,能有月餅吃,那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記得兒時,家裡徒然四壁,連糖果、紅糖都很難吃上,嘴裡整天淡而無味,我百無聊賴時,曾拿廚房鹽罐子裡豆子大的鹽粒子放在口中悠然服用。那種粗鹽粒子四四方方,晶瑩剔透,可玩可食,一粒在掌,愛不釋手,褻玩之後,意猶未盡,索性就丟在嘴裡在舌頭上反覆攪拌,細細品味。鹽粒與牙齒不時相碰,發出清脆悅耳的撞擊聲,宛如服著甜絲絲的糖果一般。只是這東西吃多了嘴裡齁鹹,所幸家裡新打了手壓井可解決後顧之憂。

八十年代後期,全國經濟條件好轉,我喜食的原來可望不可及各種月餅:五仁餡、豆沙餡、棗泥餡,大肉餡,統統被我一一征服攻陷。那時,每到八月十五前後,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爺三大叔,一輪輪親戚朋友走下來,家裡總會囤積下一大堆風味各異的月餅,那年代激情歲月青春年少過得逍遙自在,任意率性,也沒有健康飲食意識,家人嫌油膩難嚥的月餅,基本上都叫我一個人慢慢一個個耗盡,我如同寄生於糧倉裡的碩鼠,小日子過得甜甜美美,結果,夯實了肥碩的身材。

那時,中秋節那晚,爸爸會親自下廚,做上滿滿一桌子豐盛的菜餚。

爸爸解放前是一位民兵連長,曾為保衛陝甘寧邊區打游擊,每日冒著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直到新中國全面奪取政權。後來,他復員到農業部,1959年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人民大會堂聆聽敬愛的周總理殷切囑託後,他義無反顧拋下首都繁華錦繡之地,隨中直機關萬名下放支援地方幹部,從原單位農業部抽調來虞城縣貫徹中央人民公社60條精神,從此在虞城落地生根。

算起來,爸爸也是虞城縣紀委的一位元老級幹部,縣紀委剛成立時,包括爸爸在內僅有四位工作人員,記得那時正趕上撥亂反正,因為爸爸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又德高望重,組織上交給爸爸一項重要且繁瑣的工作任務,為全縣冤假錯案平反。前後五六年,爸爸沒日沒夜,走基層,寫材料,在單位甚至在家接待申述人聲淚俱下、涕泗橫流的冤情陳述,而爸爸卻從不要哪怕是人家隨手遞上來的一根菸。

爸爸先後為一千多名飽受摧殘、虐待的老幹部平反昭雪,卻不曾因此索賄受賄,中飽私囊,他為人處事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靠自己菲薄的薪水安然養家度日,多次受到了上級組織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爸爸也常常教育我們子女,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做人一定要為國盡忠,為人盡孝。

在廚房裡忙碌了一大晌的爸爸,下廚之後,往往滿臉是汗,這時節,月上柳梢頭,溫柔明亮的月光從深邃的夜空中肆無忌憚地傾瀉下來,灑滿熱熱鬧鬧的小院,爸爸在臉盆邊彎腰呼呼啦啦大把撈水匆匆抹洗一下頭臉,然後,端坐在院子中早已被我們擺好的桌子上首,爸爸一聲喝令,我們五個姊妹筷子金雞點頭般凌空齊下。

月光無痕,綠窗朱門年年繞,那最後一道菜餚——拼在盤子裡,被爸爸祭月用的、切成八掰的月餅,如今在中秋節的家宴上再也不見了。現在,爸爸老到不能自理,可是,每到中秋的那天晚上,他仍然要求我攙扶他出來,自己一個人安詳地端坐於走廊下的藤椅上,靜靜地仰望那一輪皎潔的圓月,不知他能否看到他衷心愛戴的毛主席詩詞裡的“吳剛捧來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的美好畫面,也不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豁達情懷是否能慰籍他為了翻身鬧革命而少小離家,一生漂泊異鄉的惆悵、孤寂,而我和我的孩子們嚐遍了家鄉的美味美食,也都不再吃油膩濃肥的月餅。

中秋的隨筆2

又是一年中秋時,中秋背後的深意,背後的故事,就似夜裡的圓月溫暖人心。

夏夜的風,捲走了白日的浮躁,留下一片安寧。我伴著父母倚在竹凳上,看那明月幾般動人。月撒下幾瓣溫柔,浮在心海。它像身著銀紗的女子,身居群星之中,眼裡流轉著幾分溫婉;它巧笑倩兮,溫柔地俯視塵世中談笑風生的人們;它似一聲呼喊,催促著歸家人的腳步;又似一盞明燈,溫暖著幾經坎坷的人們。明麗卻並不豔麗,純潔卻並不無情。月像位不諳世事,卻心地純良的小孩,為人們的團圓而歡欣。

涼風,習習吹來,爸爸與媽媽笑語相談。爸爸刻板嚴肅的臉,露出了久違的笑,眼中的疲倦與無奈似乎被清風吹散了,只留下一汪安寧的光亮在閃爍。媽媽蠟黃的臉上紅潤了幾分,有著不輸於青春少女的風華,看起來顯得更加精神,更加美麗

爸爸突然心血來潮,提議去附近的一個山坡看看,我與媽媽欣然接受。走在路上,我身上的包袱減輕了,疲憊與苦惱像汗一樣,滴落在地上。我們踏踏實實地走,爸爸走在前面,我和媽媽走在後面。走著走著,爸爸漸漸放慢了步伐,媽媽偏頭看了他一眼,流露出一絲心領神會的微笑。父母臉上的笑容照亮了我的世界,媽媽不再抱怨煩惱,反而開始講起了我小時候的囧事,不時逗得爸爸與我開懷大笑。笑聲,灑落在每一個月光瀰漫的角落。

登上山坡,眼前的繁華不由讓我張大了嘴巴。原來,在這片樹叢遮蔽的後面,居然有這樣一個奇妙的世界:月懸在遠處的定山湖上,波光粼粼,月的倒影被模糊,似一條白色絲巾飄在湖上。周圍的萬家燈火,映入湖中,映在我們眼中是月光融融、是光影幢幢、是美麗繁榮。媽媽的眼中有了幾分異彩,在慈祥的面容上,有著不同的韻味。父親微張雙脣,臉因為散步而有了緋紅的色彩。眼中映著月,映著萬家燈火,也映著滿溢的幸福。

中秋,本是因嫦娥奔月而生,卻撮合了多少未曾團圓的人們。湖中,月舞著她的婆娑,也平息了心中的孤寂。這個中秋讓我感動,讓我心醉。

中秋的隨筆3

1995年9月22日,睛,農曆8月15日,聽爺爺奶奶說今天是中秋節。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中秋節’一詞,但是,爺爺奶奶說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的圓。吃過晚飯,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姐姐都出來了,坐在屋外的草坪上靜靜等待那圓圓的月亮。‘爺爺,爺爺月亮怎麼還不出來呀?它是不是害羞啦!’我忍不住問爺爺。爺爺笑著對我說:‘月亮沒有害羞,它是在梳裝打扮呢。’過了一會兒,月亮終於出來了,我偎依在奶奶懷裡,月亮是那麼的圓!

夜,靜靜的;夢甜甜的。

三年後,1998年9月13日,睛,農曆8月15日中秋節到了,現在,我明白了什麼是中秋節,它就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可惜此時的中秋佳節已不是三年前,爺爺走了,他再也不會回來。雖然是一家人團圓了,但心裡總免不了覺得缺少什麼。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又如期來到了屋外的草坪上,靜靜地等待那盼望已久的月亮。一會兒,月亮出來了,她還是那樣圓。沒有爺爺的影子,但現在我知道該怎麼稱呼她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夜靜靜的;心暖暖的。

又過了兩年20xx年9月20日,睛轉陰,農曆8月15日又到了中秋節。今天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只是團圓的只是我母親和奶奶,父親已為我而奔走異鄉打工去了,昨天在電話裡,他還祝我們節日快樂哩!晚上,我們依舊早早地來到了,屋前那片草坪裡。草坪裡的劃卻不如從前茂盛,怕不也是由於缺少了父親和爺爺的緣幫吧?今夜月亮特別的圓,但卻十分暗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他鄉的父親,望你早日回家——團圓。

夜靜靜的,月孤單單的。

20xx年9月18日,陰轉小雨農曆8月15日,緊張的九年級生活讓這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中秋佳節,全然無一絲喜慶的氣氛。奶奶日漸蒼老了,姐姐參加工作了,爸媽為我而忙碌得更晚了。今夜,我獨看一人,面對冷冷的房間,心裡冰涼。晚上回家的路上,月光是那樣的慘淡、蒼白、無力深夜,我獨自蜷縮在床角,我聽到——

窗外呼呼的風聲,接著雨就來了,越下越大;暴風雨來了,越下越猛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和家團圓的中秋節。

夜,靜靜的;心沉沉的。

中秋的隨筆4

中秋節又叫月餅節。在中秋節時,一家人團圓、吃月餅。今年,我的中秋節過得很不一樣,因為我是在帳篷裡度過的。

天色漸漸暗下來,洗完澡後,我衝向帳篷,拉開拉鍊。我像一隻笨拙的小熊滾進帳篷裡。在帳篷裡,我格外興奮,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住帳篷。我在床上左滾滾、右滾滾。就是睡不著。明天就是中秋了,忽然,我思念起了我的親人。帳蓬外,是小朋友們歡快的嘈雜聲。樹上,偶爾幾隻鳥寂寞的叫聲在我耳邊閃過。幾隻邪惡的“吸血鬼”夜蚊子,像戰鬥機似得從帳篷頂上飛過。雖然今天沒有月亮,但帳篷頂上掛著的手電筒照射的光芒就像一輪明月。我抱著早上給媽媽做的月餅慢慢的進入夢鄉。

第二天早上,我們將要拆帳篷回家。我望著心愛的帳篷,淚珠不禁在眼眶打架。拆完帳篷,幸好還有最後的一個專案---做蓮花燈。老師先給我們講了蓮花仙子的故事,再教我們做蓮花燈,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了蓮花燈。點燃蓮花燈裡面的蠟燭,我小心翼翼地把蓮花燈放入水中,然後輕輕地拍打著水面,讓它帶著我的夢想,願望以及中秋節我對親人的思念慢慢的飄向遠方。

雖然,今年的中秋節沒有明月,沒有可口的月餅,但今年的中秋卻是是我最難忘的。

中秋的隨筆5

那月,不是秦時月,不從關山來。就是那麼滿,像是描畫出來的一剪悽豔,是一圈優美的弧。

從南京到安徽其實並不遠,卻又很遠。我克服了從小就暈車的習慣,匍匐到安徽這個有時都叫不出名字的小鎮(可能是城市)來,只因一個“圓”。

這裡我很熟悉,小時候就住在這兒,這裡的大街小巷,我都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好像見到了久別重逢的友人,朝它們揮揮手,甚至還能看見小時候在路邊牆上刻下的雜亂無章的痕跡。

月色更濃了,卻沒有要沉睡的意思,鞭炮的響聲和花燈,把世界打扮的熱鬧極了。月亮卻不食人間煙火,獨自清雅去了。

家人喚我,我只好回去。

家裡的人很多,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他們都愛笑,互相聊著,好像很投緣,一笑起來就叮叮咚咚的。媽媽把我的瓷碗裡填滿了米飯,熱騰騰的,聞起來很香,是“圓”的味道。

餐桌上,高腳杯碰在一起,和家人的笑聲融在一起,很“圓”。

我卻起了身,來到庭院,外面依舊是萬家燈火,花街燈如晝。

滿月卻是寂寞的,橫貫中天。

一半天上,一般人間。

它是蒼白的,是柳永酒醒西湖,乘著小舟,從二十四橋趕來的明月。千年的跨越,人們說它“圓”滿,送給它華麗的詩詞霓裳,在人世歡慶。殊不知,它早已後悔偷了靈藥,努力地蛻為一個“滿”圓,好像在自嘲,還是聽慣了嘲諷,而無所謂的輕佻一“圓”?

我突然同情起月亮來。

院子裡有桂,卻不是十里飄香,細細一聞,才有桂花蒼白的香。

月,原來不圓。

凡世如此平常,幸福。而天宮是冰冷的,明月不知,獨守夜色。

家人喚我的小名,叫我回去,聲音圓潤好聽。

世人怎會體會到明月的“缺”呢。我在庭院裡用指尖畫了一個“圓”,送給月亮。

中秋,就在“圓”和“缺”裡度過。

中秋的隨筆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了,正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刻,我捧著手裡的月餅,呆呆的發愣,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在這團圓的時候,母親,你在天國可好?

又想起了我的童年、少年時節的事情,那是我們弟兄多,家裡經濟收入也低,父母二人靠地裡的收成維持著全家的生計,母親一邊忙著操持家務,一邊忙著地裡的收成。特別是秋季,等來了收穫的時候,更是忙得要命,不分早晚的忙碌著,我們有時也跟著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因此現在我們回家也能幹些體力活。農村的活很多,要割穀子、掰玉米、收豆子,還要摘蘋果、摘花椒、打核桃等等,一項一項都很累的體力活,每一項都不能落下,否則會丟失的。幹一天下來渾身痠痛,就想坐下來好好休息。可是母親忙完了地裡的活,回家還要做飯,還要餵豬、餵雞等,從來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在她身上體現的勤勞、堅韌的性格。秋天是全家高興的時候,父母會賣些花椒、核桃等農產品,給我交學費,買些新衣服等。當然中秋節會給我們買上月餅,讓我們高高興興的過中秋節。為此,我們提前就盼望著中秋節的來臨,好吃到月餅,那種急切的心情現在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的。中秋節的晚上,母親會分給我們一人一個月餅,我們也讓她吃,她說不喜歡吃,當時我們也傻傻的相信了。看著我們吃的那種饞相,母親的笑容已浮現在臉上,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月餅也出現在市場上,買的月餅也多了,可母親已看不到,也吃不到,令人遺憾。

那時候,我們吃的主食就是母親親手攤的煎餅。攤煎餅是一項程式複雜的體力活。那是吃的最多的是玉米煎餅,首先將玉米粒挑選乾淨後,用石碾壓成玉米糝子,然後將糝子用水泡好,大約需要一天的時間。等糝子泡好後,就要用石磨磨成糊狀。家中有一盤石磨,母親常常是利用晚上的時間推磨,磨好的糊狀液體在圓石磨的四周流下來,這是攤煎餅的原料了。母親是纏腳之後又放開的腳,嚴重變形的腳,但是就是靠著雙腳為家裡的生計勞碌著。推碾、推磨都是體力活,並且圍著圓圈轉了一遭又一遭,不光流汗還有時伴著發暈、嘔吐,母親幹了很多,卻從來不說累,腳疼更不用說了。我們在家的時候,也幫著推幾次,可是幹不了多久就暈了、累了,偷懶的玩去了。母親自己一推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保證全家的供應。推完之後,將磨好的糊狀液體放到盆子裡,然後在鏊子上攤呈圓形,熟了之後再疊成方形的。那時全部用柴草燒的火,煙很大火很熱,煙熏火燎的,渾身都是汗,母親就坐在那裡一干就是半天。這種堅強的性格一直在薰陶著我。我最愛吃的就是剛剛攤熟的煎餅,熱熱的,還帶著一股清香味,我一次就可以吃七八個。可惜現在再也吃不到母親攤的熱煎餅了。

母親為了家庭,為了孩子,自己在吃穿上,留給自己的很少,好吃的、好穿的留給了孩子,靠自己單薄的身體支撐著一個家庭;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的罪,但從來就沒有喊苦叫累,即使她有病住院期間,人瘦了很多,但是還是樂觀堅強著,不讓孩子擔心。

如今,我捧著月餅,思念著母親,心情難以平復。擺上月餅,對著月亮,遙祭遠在天堂的母親,有來生的話我還做你的兒子,絕不讓你再受苦。

中秋的隨筆7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總在丹桂飄香的季節悄然而至。今年的中秋和國慶連在了一起,更增添了一份節日的喜慶。可我們家今年的節日,卻包含了一絲淡淡的憂傷。以往,我們都會在中秋節去長沙外婆家和外婆一起過節,今年我們卻無法和外婆團圓了,因為外婆已離開了我們。每逢佳節倍思親,隨著節日的到來, 在心底埋藏了許久的對外婆的思念也如影隨形。

我特別喜歡在中秋節和家人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的美好時光。記得每次回到外婆家,外婆都早早地在小區門口遠遠地等著我們,一看到我,就開心地跑過來把我一把抱起,又抱又親,開心爽朗的笑聲彷彿就在耳邊。晚上吃過外婆做的可口的團圓飯後,外婆總會拿出精心準備的月餅,切成一塊塊地和大家一起吃,我們總是勸她少吃,因為外婆有糖尿病,不能吃太甜的東西。可外婆說,不要緊,一年一次,我高興!然後開心地大笑,拉著我們去陽臺上看月亮。那時的月亮總是特別地明亮、寧靜和多情。它像一個潔白的大玉盤懸掛在空中,將皎潔的月光毫不吝嗇地灑向人間大地和人們的心間,藏匿著節日的喜悅、團圓的歡樂和思鄉的離愁。我們也會被外婆的快樂感染,一家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良宵美景,世間最美好的事也不過如此吧。

今年中秋夜,下起了小雨,我望著窗外,綿綿的小雨像一根根思念的弦,淅淅瀝瀝地低吟著思念的歌。月亮彷彿也體會到了我們心中的惆悵和孤寂,悄悄地躲了起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想起外婆慈祥的面龐,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多想和外婆一起度過這美好佳節啊!我親愛的外婆是否也在天上思念著我們呢?雨一直未停,今晚見不到圓月了。雖然有些遺憾,可是我心中的月亮依然很亮,很圓,很美。我相信今晚外婆如果還在,她也會這麼認為的吧。

我喜歡中秋節,它蘊藏著詩情畫意、蘊藏著亙古不變的親情、團圓和思念。

中秋的隨筆8

中秋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在外的父母都能夠回來和家裡人團聚。許多人都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一起吃月餅賞月。一家人團團圓圓、開開心心。

因為我家開超市爸爸媽媽不出去工作,但是這天的到來,爸爸媽媽就會忙的不可開交。我則在觀察爸爸媽媽這一天他們是不是開心。

凌晨3點整爸爸就出去進貨了,媽媽也沒閒著在家裡收拾著家裡的一切,等爸爸進貨回來。爸爸回來了,我們忙著卸貨,忙了一會兒,貨都卸下來了。媽媽在那兒放菜,今天早上爸爸媽媽忙的都沒有吃早飯。不一會兒,就來了許多顧客來買東西。姐姐這天也回來幫忙了。忙碌到了中午,這才鬆了一口氣。媽媽和姐姐去廚房做飯了,爸爸則在賣東西。過了好一會兒,媽媽和姐姐午飯終於做好了。我去把菜端到桌子上,今天中午的菜特別豐富,這就是我喜歡中秋節的一點。

到了下午媽媽再那兒包糖餅,包糖餅是中華民族5000年留傳下來的傳統。美味香甜,我最喜歡媽媽包的糖餅了。我跟姐姐、弟弟都搶著吃。過了一會兒,媽媽包好了糖餅。爸爸說:“媽媽包的糖餅太好吃了”。媽媽特別高興。

到了晚上,我們把桌子搬到外面。桌子擺滿了好多水果和月餅,爸爸媽媽一邊吃著月餅和水果,一邊賞月。我問爸爸:“你們今天開心嗎?“爸爸笑著說:“很開心。”我又說:“為什麼你們今天這麼忙還很開心呢?”媽媽笑著說:“雖然我們今天十分的忙,但是我們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吃頓團圓飯這就足夠了。”月亮好像害羞似的,一會兒躲進烏雲裡,一會兒又蹦出來。

這一天爸爸媽媽雖然很忙碌,但是我們一家人很開心,我們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我們的爸爸媽媽。

中秋的隨筆9

落葉飄滿天,憂愁繞心絃。中秋團圓日,無人伴身邊。俯首拭淚眼,畫面腦中鑽。父母坐門前,時望又時嘆。

下班路上,天色已經昏暗,風雖輕卻很堅韌地吹拂著地面,道路兩旁的樹葉隨風飄落,在眼前飛舞著,落在車窗,又飄向遠方,看著眼前這般景象,憂愁竟悄悄地潛入了我的心絃。

中秋佳節,全家團圓的日子。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桌前,閒話家常,一邊品嚐各式月餅,一邊觀賞窗外明月,屋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然而此番美好的景象於我而言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自從高中住校之後就再也沒能陪父母過過中秋了。一想到,今年的中秋依然不能回家看望年歲已高的父母,不覺眼眶竟溼潤起來。誰曾想到,三十歲的年紀,竟有如此的無奈。

我靜靜地低下頭擦擦眼淚,腦海中卻依稀浮現出家裡的畫面。此刻,或許父母也在同樣思念著遠方的兒女,他們就坐在門前的小板凳上,望著遠處的小路,雖知道兒女應該不會回來,卻還是期盼著能有一絲驚喜。就這樣等啊等啊,旁邊的家家戶戶都已燈火通明,時不時傳來推杯換盞的聲音,偶爾還有孩子銅鈴般的笑聲,然而那熟悉的門前卻只凝結著失望的嘆氣聲。

世間不知有多少年邁的父母,又不知有多少年少的孩子,每天都在期盼著,感嘆著,燦爛的笑容或許只會停留在家人團聚的那一刻。

中秋的隨筆10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節日的喜悅漸漸淡去。若非要記著送禮,我根本就不記得什麼時候是中秋。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誰還有心思去記哪天是什麼節日呢!

不像小時候,總是盼望著過節、盼望著放假、盼望著圓圓的、大大的、香噴噴的月光餅。好不容易等到了中秋的那天晚上,父母晒好月光。我們兄妹幾個就趕緊搬出凳子,端出大大的月光餅,接著再端出盛滿清水的臉盒,把一面鏡子放下去,然後我們幾個就擠在臉盒旁爭著看水裡的月光。這樣的方式美其名曰:晒月光。是我們孩子中秋節最喜歡的節目。當然,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節目,而是節目後那香噴噴的、又大又圓的月光餅。據說,吃了晒過月光的月光餅後,就能看到月亮上的嫦娥與吳剛了。

於是我們邊吃月餅,邊盯著頭頂圓圓亮亮的月亮,期盼著嫦娥美麗的身影還有吳剛不停砍大樹的樣子。可是看了半天,卻連他們的影子都看不到。於是挨著母親坐下,一個勁的問:媽媽,嫦娥真在月亮上嗎?吳剛真的一直在砍樹嗎?為什麼我看不到呢?

中秋節,就在一家人的其樂融融中度過。那時年紀小,不知愁滋味,只知道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那便是開心。記憶中,那天的父母也是開心。而現在想想,其實,那時的父母該是有些心事的吧,一年到頭忙忙碌碌都賺不了幾個錢,在過節那天,為了孩子們,又不得不破費。只是看著孩子們那股高興勁,他們又該是欣慰的吧!(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一次體會這句詩的思親情懷,是在國小五年級的時候。

那時只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政府還沒有實施免費政策。我們兄妹三人高額的學費壓的父母喘不過氣來,無奈之下,只能遠赴他鄉打工。

哥哥寄宿學校,家裡只餘我與妹妹兩人相互照應。那一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思念的滋味,那是一種父母在家時不會有的思念。除了上學,回到家面對空空的房子,面對冷清的廚房,面對睡時黑暗的害怕……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日復一日中,逐漸加深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那年的中秋,是第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節日。看著別家熱熱鬧鬧的晒月光,我們卻冷冷清清的吃著我們自己去買來的簡單的月餅及食物,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黯然傷神,月圓了,人卻不圓。嫦娥與后羿大約也是如此思念著對方的吧,只是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凡間。

此時此刻,遠在他鄉的父母,是否也正在與我們同看一輪明月,是否也正在思念著他們遙遠的孩子們?可是,他們的傷感,他們的思念,他們的愁滋味,月亮又怎麼會懂呢!

後來,偶爾聽母親與人談起那段歲月,我留意到母親的眼洭微微泛紅。她說,只留兩個孩子在家,身在遠方的她,每每想起,總會自責愧疚不已!我可敬又可憐的母親啊,在我亦為人母的時候,我才深深的體會到您當時的那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痛。

中秋,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它承載著人們最美好的心願:月圓,人團圓。

每個在外漂泊的遊子,一到中秋,思鄉情更濃。於他們來說,與家人一起吃月餅、一起話家常、一起共賞明月,都是一件極美好又奢侈的事情。

還記得我在外工作的第一個中秋節,工作因素,回不了家。那天晚上,與同事們一起,舉杯邀明月,對酒當歌,氣氛熱鬧非凡,可是我內心卻隱隱有一絲落寞。那一絲落寞,是美食美酒及朋友無法填滿的,因為那是父親的期盼、母親呼喚,那是一張桌子、幾個月餅、一些水果的溫馨……然而,那麼簡單的事情,對於我來說,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許是上天的眷顧。如今的生活,雖不甚富裕,卻已安定,家人都在身邊。再也不用“每逢佳節倍思親”了,生活平淡、歲月靜好!

如今,中秋佳節在即,我卻再也沒有幼時那種純粹的快樂與期盼,也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親情懷。只剩一種淡泊的心增,感覺中秋與別的日子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

只是現在的商家,為了賺取大量的利益,早早就開始搞活動了。比如月餅一倏街之類的,在大型的商場,一個月前就開始了。所有的麵包店,也早早打出了訂月餅的招牌廣告。就連幼兒園,也老早就開始準備慶中秋活動了……

這一系列的活動,時刻提醒著人們,中秋快到了。為了配合這節日的喜慶,也為了這過好這個節日,我不得不在月餅一倏街裡徘徊,不得不做了我生平第一個燈籠。只為寶寶說,中秋活動每個同學都要上交一個家長與自己共同完成的燈籠!

寶寶拿著燈籠,興奮到手舞足蹈。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她,輕輕地哼起了兒歌:“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恍惚中,似乎看到了幼時的自己,把頭枕在母親膝蓋上,聽她一遍一遍的哼著:八月十五月兒明……

中秋的隨筆11

屈指算來,這已是離家孤獨中度過的第四個中秋節了。

夜空墨藍。那一輪冰輪似如約而至的情人當空懸著,親切而又陌生。美景當下,大家都爭著群而觀之。都說,今晚的月兒很美,很圓。我卻獨自坐在屋裡,對於那樣圓的月兒,從小到大,不知見了幾多回,早已失去了“爭著起而觀之”的激情。

記得幼年時,腦海中刻著的中秋節是在家鄉用磚頭鋪就的打麥場上,村裡人們團圓飯後搬張靠背椅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或拉家常或擺龍門陣,聲音低低的,偶爾從某一處的人群裡爆發一兩聲歡笑,但很快就消失了,生怕破壞了這月夜的寧靜。打麥場略呈月牙形環繞著一個小池塘,月夜下的池塘裡蛙鳴陣陣,夾雜著此起彼伏的蛐蛐叫聲。波平如鏡,那一輪圓月就靜靜地躺在平靜的水中,兒時的我和小夥伴們繞著池塘瘋跑著,那輪月兒彷彿也跟著我們的腳步也在水裡跑起來,無論我們跑到哪一個角落,月兒總會跟著到那一個角落,直到跑得頭暈,卻總也跑不過月兒。於是,那輪圓圓的月兒露出圓圓的笑臉,靜靜地望著我們笑。這時大人們就會慈愛地說:別亂跑,小心掉進池塘裡。

成長後的中秋節夜裡,全家人圍坐在露天的陽臺上,月兒的清輝灑在身上,也灑在周圍的景物上,白日裡的喧囂都消失在這鋪天蓋地的銀輝裡,安詳而神祕,熟悉的蛙鳴聲陣陣不絕於耳,我抱著心愛的六絃琴下月下輕拂琴絃,琴聲悠揚地從手指間流淌出來,飄散在夜風中,合在家人會心的輕聲笑語裡。圓圓的銀月照著團圓的夜,把愛寫在心上。

然而,同樣的中秋月今夜我不忍看,雖然大夥兒都說很美,我卻固執地放棄了與之見面的機會,只是孤坐在電視機前盯著央視那幾張老面孔在中秋晚會上發出吵鬧的聲響。

不,不是面對碧空滿月美景下我的冷漠,實在是不忍觸景生情,中秋月太多完美的故事映照著今夜悽清孤影下我的傷心。

心愛的人兒啊,實在是對不起,本應在這樣圓滿的月夜裡和你們共賞秋華,離別卻讓今夜這樣一片明月照著兩處期盼團圓的心,說不清有多少歉疚在心中。

期盼下一個月圓的時候我背上滿滿的思念的行囊,踏在回家的路上,那時,月雖似今夜清冷,心已過千山萬水相逢。

中秋的隨筆12

盼著盼著,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家家團圓,其樂融融。我和媽媽,還有阿姨和表哥,去外婆家過中秋了,我非常興奮,因為能吃到外婆、媽媽和阿姨親手包的油炸餈,那個味道令人回味無窮。這個可是我們每年中秋必做的美食,無論是豬肉菜餡,還是芝麻餡,都是我的最愛。

早晨,我們從超市買了禮品,早早地趕去外婆家,一進門,就看見外婆已經把糯米飯煮好了,並且連菜餡也準備好了。媽媽和阿姨洗完手便開工了。她們先手上沾了一些麵粉,然後把糯米反覆地揉,揉好了再搓成長條,一個一個地拿下來,再搓成圓形。再弄成碗狀,往裡面放入豬肉菜餡的,或芝麻,再包好並搓圓,用手輕輕地壓一下就行了。這樣,一個“油炸餈寶寶出生了!”由於阿姨不會包,所以她就負責幫忙搓圓糯米和油炸。過了一會兒,媽媽她們包了許多。“該放進鍋裡炸一些了。”外婆對我們說道。阿姨便把一個個油炸餈放進篩子裡去廚房炸了,我便好奇地跟了過去,只見她往鍋裡放了許多油,等油燒熱後,把油炸餈放進了裡面,這時,我趕緊往旁邊去了一點。阿姨她過一會就把油炸餈翻了個身,不停地翻。過了幾分鐘就好了。“終於好吃了!”我高興地喊。只見沒炸之前是白白的,可是現在可以說是金光閃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豬肉菜餡的,媽媽關心地對我說:“小心燙。”一咬,脆脆的,非常好吃,再吃裡面的餡,不淡不鹹,剛剛好,真想一直停留再這幸福的時刻!”

油炸餈是江蘇溧陽人民中秋必備的小食。它製作精細,色金黃,外香內糯,營養豐富,冷熱食用,風格各異,是過去江南的土特產。它還代表著中秋夜晚天上那圓圓的月亮,象徵著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中秋的隨筆13

十月小陽春,太陽的力量已稍稍減退,早晚也日見清爽,溪山間蘆花白得似雪,點綴著幾棵紅柿子樹,頓覺淡泊而有遠致。畢竟是中秋佳節,葛靜早早就來預約:“吃完飯去湖邊坐坐,今天是五十年一遇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也許是對圓滿的祝福,中秋自然離不開賞月和吃月餅,如果在桂花樹下,一家人圍坐一起觀賞月色,便是現時的美好。宋人詞雲:“花下吹笙,滿地淡黃月。”這裡的花想必不是桂花,桂花太小,難摹花影的妙處。說到吃月餅則眾說紛紜,我倒寧願相信劉伯溫把“八月十五夜起事”的字條藏在餅裡,分傳給各地的義軍,這樣世俗的傳說,便見得現實而有喜樂。

我小時候吃的都是蘇式月餅,圓圓的一筒筒用紙包著,印上大紅的吉祥文字,卻很少見到廣式等精貴之物,玫瑰、百果、椒鹽、豆沙、火腿豬油、鮮肉、蝦仁,麵皮清晰,扁鼓飽滿,鬆、脆、香、酥,層層相疊,甜鹹適口,重油而不膩,待日落時分,月上柳梢頭之際移一張桌子在窗前的明亮之處。

中秋也是吃螃蟹的好日子,雖說時日尚暖,沒經過寒侵霜逼,運氣好的話也能買到個黃肥膏腴的,細細剝去,佐以加飯花雕,再配上各色菜餚,一家人團團一桌,真是歲月與人事皆好。至於供月的水果,必離不開石榴柿子,五月榴花紅,濃豔豔,到了八月石榴就該上市了,和柿子擺在一起圓潤潤的,煞是可愛。

都說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然小說戲劇上看到讀到的卻都是月圓不圓的哀傷,或象黃仲則這樣的孤影寒衫,卻不知為誰長夜風露而立中宵,這些年奶奶過世,妹妹遠嫁四川,岳母又長病入院,總沒團圓時,思想起來只是悵然。

我們約的是南山路西湖新天地,除了葛靜還有靖飛、子琪,安頓好女兒後就偕妻駕車前往。“星巴克”咖啡館人真多,坐在外面也不錯。風送花香,湖中游船皆張著燈綵,堤岸上人流如織,他們拍照留影手執燈籠戴著各種電子燈飾,黯黯疏林襯著點點星火,飄著悠悠的笛音,抬頭看,只見好大的月色,有人燃起了煙花爆竹,繽紛祥瑞,散入千門萬戶。靖飛說這兒人太多,說剛才在龍塢聚餐,那才叫賞月:“如果不是第二天上班我就住那裡。”靖飛喜歡安靜,怕鬧。我倒覺得中秋是個世俗的節日,鬧一點才有氣氛,雖然這裡的蚊子真的很猖獗。

聽妻子說去年“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被香港媒體評為天下賞月最佳前兩名,深有所感,返家後即填詞《雨霖鈴》一闕,題名《中秋》:

菡蓞香消,桂子初染,酷暑稍歇。自古錢塘秋色,留戀處,一輪明月。天涯勝蹟無數,唯此地清嘉。登高望,千里澄澈,吳山點點楚水闊。 痴情只恐累嬋娟,竟不忍回首話團圓。今宵閒愁幾許,都付了,往事疇昔。玉露霜滿,便勝卻那萬種風韻。似這般良辰美景,知與誰人說?

中秋的隨筆14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佳節。我們吃好豐盛的團圓飯,迫不及待地拿了一袋月餅直奔陽臺去賞月。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美味的月餅,一邊仰望天空,等待明月的到來。終於,月亮姐姐像一個潔白無瑕的大玉盤,踏著輕快的步伐漫步走到了天空中,她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移動著步子,向我們展示她那傾國傾城的美貌臉龐和慈祥溫和的一面。我靜靜地望著月亮,似乎她離我很近,僅僅只有一步之遙,彷彿我一伸手便可以觸控到她那溫柔的臉龐,她就像一個孤獨人似的要靠近我,搭訕我,和我聊天。這時,幾片薄薄的,小小的雲霧縈繞在了明月旁,猶如美麗動人的七彩仙女在天空中揮舞著一條條五花八門的綵帶。皎潔的月姐姐如同披上了一條銀色的紗裙,將月光撒到了大地上。月光降臨在花朵上,花朵更加嬌豔芬芳了;月光灑在了房頂上,就像給屋子披上了一件銀色的大衣;月光照在馬路上,使行人變的神祕莫測;月光又照進我們正在觀月的陽臺上,把周圍的人們也披上了銀色的外套;月光還跑進了我的小房間,在我的床頭上睡覺,這讓我想起了李白的千古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呀!真好聽。不知從哪裡傳來婉轉動聽的歌聲,我側耳傾聽陶醉在美妙悠揚的旋律之中。我睜開沉浸在音樂之中雙眼,彷彿見到了美麗的嫦娥姐姐抱著玉兔在廣寒宮裡,獨自一人跳著優美的舞蹈;又好像看見吳剛拎著大斧頭,在使著全身的之力,拼命地砍著樹;又似乎看到了后羿十分眷戀嫦娥的憔悴神情……

我沉浸在無限的遐想之中,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我走進自己的小房間,把窗簾拉開來,月光在大玉盤似的月亮的發射下,又調皮的來到了我的房間。我坐在床上念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漸漸地,我睡著了……

中秋的隨筆15

人說中秋,大概是美好的,中秋月夜總是寄託著美好的夢想。

20xx年的中秋對我來說,是不平靜的,看著銀月,回想心中之事,靜思良久。

總是記得兒時的中秋節,和玩伴一起在夜空的草地上嘻戲,或圍坐在長輩的身邊聽我最愛聽的故事,那千百年來總是砍不到的桂花樹,讓我百思不解。那後翌射日的長弓,和奔月的常娥,讓兒時的我羨慕不已。望著那皎潔的月和那浩瀚的夜空,想往不已。

不覺這麼多年過去,又是中秋,又見那明月,感慨萬分。坐在床前,望著那被月洗白了的亭院,久久不能入睡,起身披衣,出門來到月光中的小道上。

小道是那麼的醒目,象一條銀色的絲帶鑲嵌在墨綠色的草地上,而柳樹則在微風中隨意的扭動著她那細長的腰枝,那些不知名的大樹在房屋的月影下陰沉著他們的面孔,不時的還擺動幾下,發洩他們的不滿。路燈隱藏在密密的樹葉裡透出點點淡淡的白光,而路燈本身象一顆顆珍珠點綴在亭院的各處和小道的兩旁。而彎彎曲曲的小溪則不時的泛起點點銀白的星光,寂靜的夜中不時的能聽到一二聲蛙鳴,久久的在耳邊迴盪。

一個人就這樣靜靜的走著,曲曲折折的,心性漸平。這院子好象自成一世界,好象我心在其中,但身被生生的排在其外,轉彎跨過小溪的踏腳石,柳林的前面是一段暗暗的迴廊,像猛獸的口,好象要擇物而食,深邃的見不到底,又好象傳說中的少女,朦朧的總是讓人看不透,迴廊邊和周圍的枝葉,默默的,墨墨的像一幅濃濃的水墨畫。一陣風過去,廊中發出“沙沙”的聲音。

站在廊口良久,終入其中,放眼望去,墨色的廊柱像一個個偉男子,直直的挺立,而嫋嫋娜娜的長春藤環繞其上,像不停跳躍的夜精靈,不停的舞動,又像那多情的妻子,死死的纏繞,片刻也不願放鬆。月兒的光一點兒也透不進來,只能在廊外無奈的撒下一些斑駁的小點。一隻夜鳥無聲的從頭上滑過,漸漸的溶入夜色中,消失不見。

穿過迴廊,月光重撒身上,不覺回到家門,抬頭忘去,月夜中只有家窗中透出的那燈光,進屋,聽見女兒的夢語,妻以睡熟多時,走到陽臺,坐在躺椅上,點上一支菸,心靜如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