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端午節日記合集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4W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日記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端午節日記合集六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節日,家裡的老人們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記憶裡,我沒有過過這個節日,就是,這一天,和平常一樣,或許,不一樣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沒有時間去做飯……

不管是從小長大的孃家,還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沒有把端午節這天當成節日去過,更別說包粽子,連買都沒有時間去買,是的,也沒有閒錢去買,所以,在家裡,我沒有吃過粽子。

吃上粽子,是這幾年在北京,老闆們都在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給我送好多,兒子不太愛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飯,我幾乎一天三頓當飯吃,算是彌補了以前沒吃過粽子的虧欠吧。

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配料,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太一樣,但是,我承認,這確實是一種美食,吃著粽子,我心裡卻不是滋味,因為家裡的老人們是吃不上的,不是沒有錢買,而是如今正是麥收大忙季節,從拔蒜薹開始,接著挖蒜,剛把大蒜收拾好,金黃的麥穗就要倒頭,人們顧不上歇口氣,就又投入更緊張的麥收中。現在有條件利用機械,人們不用再軋場,打場,但也要搶時間,不能讓熟好的小麥遭受雨淋。而這同時,大蒜地裡套栽的棉花苗澆過一遍水後,在沒有了蒜棵的遮擋下,如拔苗助長一樣,嗖嗖的往上躥個頭,待小麥收進家,玉米播進地裡,棉花苗們已經長勢喜人,伸展著一圈圈的胳膊,在等著主人來收拾,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入冬,人們的時間大都耗在這些棉花棵上了。

端午節,屈原在汨羅江上仰天長嘯之時,可是看到了終日辛苦的農人每年都是“今年盼著明年好,明年還是那件破棉襖”的境況,而那些飽食終日的寄生蟲們卻是錦衣玉食,欺壓百姓,故而才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願與糜爛的政界共處……。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

端午節日記 篇2

20xx年x月x日星期x晴

每到此時家裡都會從外買現成的來吃,雖說各式各樣,有三角,有五角,有枕頭樣的;也都很好吃,有肉餡的,有蛋黃餡的,但還是沒自己包的吃的爽。今年,我再也不想錯過這個大好時機,商量好下午跑到有包粽子習慣的鄰居家去學包粽子。

一到鄰居家,受到熱情款待,吃吃這個嚐嚐那個,小半時間都過了。“辦正事,包粽子”他們便拿來粽葉,肉,米等一系列工具,開始包粽子。鄰居家奶奶先把洗乾淨的粽葉疊成一個“蛋筒”形狀,上面露出一片“大葉子”,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後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實,最後,把粽子折成一個狗頭形狀,用繩子把它捆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完成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動手,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她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飛快的飛出粽葉,還好我反應算快,及時捧住,減輕傷亡,但還是給鄰居添了不少麻煩。幸好兩家交情很深 ,要不然·····

“不要緊,繼續學,殘局我來收拾” 聽了鄰居家爺爺的話,寬慰了很多。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幾個包完後,我想給粽子換換照形。我用心地包著,一個比一個有趣。粽子下鍋後,我沒嚐到我親自包的粽子,我也不知道我最愛的蛋黃餡的粽子怎樣包,但是我從包粽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了,已經習慣了在早上看新聞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啟電視,今天新聞節目上的互動話題就是端午節,主持人也是微笑著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里過端午節時候的事情.

說到端午節,其實自己並不怎麼熟悉,而且我總覺得北方對這種節日好象並不象中秋節那樣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較重視一些,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麼說來,這個節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懷舊的色彩,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中,好象端午節是唯一的一個紀念古人的節日?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對古人很是尊重,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吧.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

是做成四稜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稜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裡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

端午節日記 篇4

濃濃的

20xx年 5月30日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裡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幹什麼 我心裡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嚐嚐."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裡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希翼.

端午節日記 篇5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許多習俗。比如:划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懸掛艾葉與菖蒲。

端午不僅有許多風俗,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關於端午節來源的傳說故事裡,最為有名的莫過於屈原投江的故事了。相傳,在春秋時期,秦國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心如刀絞。於農歷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之作《懷沙》,然後抱石跳入汨羅江中,以死報國。後來,人們就用吃粽子和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關於端午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了。包粽子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包粽子的第一步是卷粽葉,要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卷緊,不然米會漏出來。第二步是裝糯米。第三步是把餡裝進去,再在餡上放一層糯米。最後就是把留在上面的粽葉繼續包好,用繩子綁牢,放到鍋裡煮了。當煮得差不多的時候,那濃濃的粽香就從廚房裡飄了出來,直鑽到我鼻子裡。粽子出鍋了,把粽葉開啟,咬上一大口,哇!美味極了!

端午,我最愛吃的是粽子,最愛看的是賽龍舟。它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中華文化。也是這兩大習俗編織成了這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就要來了。提起過端午,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今年的端午,我要跟著奶奶學包粽子。

吃過午飯,我便開始跟著奶奶學。奶奶讓我先拿一張煮過的粽葉對疊在一起,握成漏斗形,對我說“要握的緊一點,這樣才不漏米。”然後再在粽葉裡放一半糯米,在糯米的上面放一顆又紅又甜的紅棗,最後在它的上面再放一將糯米蓋住、包住。再用線捆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看著奶奶包的粽子那麼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幾片粽葉包起來。可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得很呀。我連包了幾個也沒包好,不是露了,就是鬆了皮,要不就是四個角的我包成了三個角。

可奶奶說:“你這已經包的不錯了,哪有一學就會的!”我費了一翻周折才包出了一個既不漏米有像粽子的醜八怪。粽子和端午是一對好朋友,晚飯時,我聞著粽香,吃著我親手包的粽子,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我想:這是我的童年裡最難忘的一件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