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端午節日記彙編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端午節日記彙編六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快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兒歌,來歷和風俗嗎?如果還不知道,那我就向你們介紹一下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有:“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端午節的兩個主要活動,那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節日記 篇2

端午節快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我家當然也不例外了。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準備了糯米、蜜棗和繩子,還採來了新鮮的蘆葉作粽葉。奶奶把粽葉放進水裡煮透,據說煮透的粽葉包起來更柔軟。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四片粽葉搭在一起,然後用手指熟練地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並往裡添上糯米、蜜棗,再放一些米蓋住,最後把翹起來的粽葉按下,並用繩子紮緊。就這樣,一隻小巧的粽子在奶奶的手裡輕輕鬆鬆地誕生了。

原來包粽子這麼簡單,我有點躍躍欲試了。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包了起來。真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僅是卷一個圓錐形就費了我好大的勁。放糯米和蜜棗也不簡單,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似的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接二連三地蹦出來。我一著急,手一鬆,糯米撒了一地。奶奶見了,有點不耐煩了,讓我一邊玩去。一向不服輸的我哪肯低頭,掃好米粒後接著包。終於在奶奶的指點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包成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一回生,二回熟,後來我又成功地包了幾個粽子。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水中煮,一小時後,整個屋子都瀰漫著粽葉的清香,真讓人垂涎三尺。終於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甜甜的蜜棗,吃入口中不僅有嚼勁,而且回味無窮。

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學一樣本領,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有這樣一個傳說。在楚秦爭奪天下的時候,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很能幹的大臣。有些將軍和大臣都非常嫉妒他,便對楚王說屈原的壞話。楚王聽了以後,免掉了屈原的官職,並把他流放到汨羅江。屈原很悲憤,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一天,屈原來到汨羅江邊,他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都紛紛趕來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拿來了包好的粽子投進汨羅江。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人們都到江上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樣來紀念屈原。

今天,因為天公不作美,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我沒法去現場看賽龍舟,所以我便在電視上看了一場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的激烈的賽龍舟—中華龍舟大賽。槍聲一響所有的龍舟猶如一支支離弦的箭一樣,爭先恐後的向前劃去。划槳的隊員用足了渾身的力氣,搖著槳,動作整齊劃一。擊鼓的人掄圓臂膀,雙槌齊下,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龍舟勇往直前,你追我趕。岸上觀眾們歡呼聲、吶喊聲,響徹天空。這場龍舟賽真是激烈,真是精彩!

午飯的時候,媽媽端上了粽子,有燒肉的、有豆沙的、還有傳統梘粽。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過端午。

xxx

x年x月x日

端午節日記 篇4

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有種暮然回首的感覺。昨天突然的看見了一人家門口的`許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沒怎麼去想,就覺得是端午節過了許久了。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飢餓,發現床頭有一個粽子,於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後才發現粽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粽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粽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裡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鹹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著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會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後,而母親也在會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轉眼便又要到端午節了,如果口袋能帶上幾塊錢,手裡撐著一把雨傘,拿著幾個奶奶做的包子,心裡會有多高興。真想再去故地重遊,看上一場龍舟,淋個落湯雞也好。

端午節日記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又是包粽子的時候了。

其實在我的家鄉茂名,端午節包粽子的人不多,記憶中家裡也從未粽子,市面上也很少箬葉買,因此我也是無從學起,直到在江門生活後才學會包粽子。在江門,端午節吃粽子幾乎是遍及每家每戶 ,因為江門的市民一般都在家裡設有神位,每到五月七年級八年級和初五,都要拜神,所以很多市民都會分兩次包粽子,這段時間包粽子就成了江門市民最關注的話題,見面都會問:“包粽了嗎?”我家也 入鄉隨俗,包起了粽子。

江門包粽子的材料很多,我家主要是按傳統的材料去包:糯米,豬肉,綠豆,花生。鹹蛋黃本來也是當地人不可缺少的,但比較貴,還要浪費那些蛋白,所以精打細算的公公就把它排除在計劃之外啦!

婆婆不會包,拿著粽葉在那比劃來比劃去,包出來的粽子——哈哈!不可說,不可說也!經我的一再示範,還是學不會,平時要強的她自嘲“是世上最傻的人,學不會的了,做後勤去”;公公包 粽嘛,感覺就象在編織籮筐,很認真很帶勁,那粽子綁得很結實,只是弄斷了不少繩子,包的粽子一頭大一頭小,夠特別!他說他包的自已吃,包了一半就累得停工啦;沒辦法,我這個懶媳婦這回可當 了回巧媳婦——靠我啦!近二十多斤的材料啊,我坐不住了,乾脆站起來包,只見材料在我手中翻飛,我包得越來越快,只用幾十秒就包好一個,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包出來的粽子模樣自我感覺非 常不錯! 想想以後若沒工做了我就包粽子賣去,應該不愁兩餐,哈哈!

端午節日記 篇6

沉浸在梔子花香中的端午

“梔子花開,端午到。”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到了,街頭飄滿了粽子的香味,人們拎著各種各樣的綠豆糕,粽子,選購得不亦樂乎,我也在人群中忙著挑選,心中湧動著一種充實的感覺……

“過端午,品粽子,賽龍舟。”那端午的由來呢?記得小時,大人告訴我: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的。屈原?那篇《離騷》的作者?那位楚國的大夫?那位向楚王告誡,遭奸人陷害的文學者?那位含冤投江的屈原?他的屍體一定不會被魚吃了,難道老百姓們丟粽子。賽龍舟不都是為了驅趕魚兒嗎?

這沉浸在梔子花香中的端午喲,待明年梔子樹上開滿梔子花,街頭飄滿粽子香時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