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裝置經濟效益審計實施與結果分析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2W

摘要:隨著醫改制度的不斷推進,實行藥品零加成銷售,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等都會對醫院現有盈利模式產生重大影響。按照相關要求大型醫療裝置檢查費有不同程度的下調,這必然會涉及到現有裝置的經濟效益,主動應對新醫改對醫院造成的盈利損失是醫院的一項重點工作,通過大型醫療裝置經濟效益審計,把控裝置購置節點,樹立精細化成本核算觀念,開源節流,是醫院應對醫改,平穩過渡,安全運營的關鍵環節。

醫療裝置經濟效益審計實施與結果分析論文

關鍵詞:大型醫療裝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審計

一、審計現狀

根據《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醫院內部審計部門的常態化審計工作涉及財務收支審計、工程基建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科研等專項經費審計、固定資產購置和使用等專項審計。目前,開展的審計內容多為上級部門要求,自主性較差,審計缺乏深度。積極探索大型醫療裝置經濟效益審計,評價裝置執行效益,為領導層決策和裝置管理科提供有力的審計參考依據是拓展審計深度的目標之一。

二、審計範圍

將醫院購置超過50萬元的裝置納入日常考核範圍內,選取裝置集中在檢查裝置和治療裝置,涉及相關科室18個,裝置臺數116臺。鑑於部分三甲要求常規儀器裝置,因收費不高或不能單獨收費,故不列入裝置審計範圍。

三、審計實施過程

(一)審前準備,瞭解概況對院內大型醫療裝置分佈科室、裝置型號名稱、產地、金額、啟用日期等進行細緻統計,同時瞭解該類大型裝置佔全部裝置的比例。瞭解裝置情況及特點,進而確定審計重點。該部分資料可以從裝置管理科獲取,對不清楚的地方再到相關使用科室確認。

(二)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資訊彙總包括裝置購置、裝置管理維護等規章制度,審批、招標、合同簽訂等購置情況,職責分工、使用率等使用基本情況,收益情況,支出情況。其中裝置收益不僅有使用裝置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還包括了由此帶來的間接效益。但由於間接效益很難量化,即使通過轉換測算得出資料,成本較大,有悖成本效益原則,因此本文研究只針對大型醫療裝置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收益資料可以從醫院財務收費系統調取。

支出情況,計算與裝置相關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裝置折舊費、房屋折舊費、運維費、利息支出;變動成本包括人員工資、耗材費、水電氣費。這些資料要從器械科、財務科、使用科室、總務科交叉獲取。

(三)效益綜合分析評價收集資料資訊彙總後,下一步對裝置的成本效益進行計算分析,進而評價裝置的效益情況。經濟效益評價方法種類繁多,側重不同,既有靜態分析法又有動態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包括單位邊際貢獻、保本人次、投資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指標等。動態分析法包括淨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等評價方法。鑑於靜態分析法資料獲取相對容易,計算簡便,通俗易懂,在經濟效益評價中使用較為廣泛。

四、審計結果分析

審計部門對大型醫療裝置審計是常態化工作,以季度為一個週期,秉承重要性、典型性原則選取A、B、C、D四臺大型裝置進行季度經濟效益審計。本文選取單位邊際貢獻、保本人次、投資收益率、投資回收期四個評價指標評價上述四臺裝置的效益情況。

A裝置選自於CT室,2015年9月啟用,購置金額1662.10萬元,折舊年限6年。A裝置第一季度收入170.48萬元,檢查人次6931人。第一季度固定成本70.73萬,其中裝置折舊費69.25萬,房屋折舊費0.93萬,因還處於質保期,不產生運維費,運維費支出為零,利息支出0.55萬;變動成本54.98萬,其中人員工資18.2萬,耗材費36.46萬,水電氣費分攤金額為0.32萬。

單位邊際貢獻=(收入-變動成本)/檢查人次=(170.48-54.98)/6931 =0.0167

保本人次=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70.73/0.0167=4235

安全邊際量=檢查人次-保本人次=6931-4235 =2696

投資收益率=淨利潤/原始投資額=安全邊際量×單位邊際貢獻/原始投資額=2696×0.0167/1662.10=2.71%

投資回收期=原始投資額/現金淨流量=1662.10/114.27=14.55

經計算A裝置每季度檢查4235人次即可保本,實際檢查人數為6931,超過保本人次2696人,裝置利用率較高;通過投資回收期得出執行14.55期(季)即可收回投資成本,而裝置折舊年限為6年(24期),能在法定折舊年限內儘快收回投資成本;季度投資收益率為2.71%,投資效益符合預期目標。同樣的方法分別計算出B、C、D裝置的上述評價指標,結果顯示B裝置有超高的利用率,且以較快速度,低於折舊年限收回成本,投資收益率佳;C裝置利用率尚可且呈明顯上升趨勢,能低於折舊年限收回投資成本,投資收益率尚可;D裝置利用率偏低,預期折舊年限內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不大,投資收益率欠佳。

五、審計發現及建議

第一,加強科室間互通協調,資源共享。通過本次選取的.大型醫療裝置經濟效益審計,可見大型裝置總體執行效益良好。由於患者較多,有些檢查治療裝置甚至超負荷運轉,這時就需要醫院內部科室之間的協調。比如,門診部檢查病人較多排不上號時,而如果是下午,一般體檢中心是不做體檢專案,這樣可以把一部分患者從門診部分流到體檢中心。通過科室間這種統籌調劑,提高消化共享能力,既不流失患者又增加了醫院的收益。

第二,瞭解政策,把握時代脈搏,預見性加大醫療裝置的投入。對於政策的解讀深度影響了醫院的發展速度,比如二胎政策落地,醫院的領導層就要不失時機的抓住。一方面扶持生殖醫學科的發展,投入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勢在必行;另一方面產科也會迎來一個小高峰,怎麼應對,資金如何合理投入,都是醫院要考慮的問題。購置前做好充分論證,保證既滿足臨床需要又不浪費醫療資源。

第三,成本核算精細化,開源節流。醫改不斷深入,檢查類大型醫療裝置的費用要求下降。要想保持原有的盈利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是相對可控因素,建立健全醫療裝置管理制度,規範購置前的論證程式,選擇適合醫院實際的產品,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越需要越好。對於大型醫療裝置後期的維修保養費用較大,要加強裝置操作人員和維護保養人員的專業培訓,減少裝置故障率,進而降低裝置的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李成蕾。對大型醫療裝置經濟效益影響因素的分析及探討[J].現代經濟資訊,201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