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5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5篇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

論文摘要:新課程下,高中資訊科技課旨在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資訊素養;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要達到這個要求,作為高中資訊科技課教師,更應根據當前中學生的基礎與學情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積極組織學生交流與合作,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化為新型、適應新課程要求、更適合高中學生要求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新課改 資訊科技 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新課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學必須要真正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教師要徹底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完成課堂教學中自身角色的轉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與思考,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教材、不同學生、不同內容設計符合需要的教學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礎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筆者從事資訊科技課教學9年,對如何上好課、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做了一些思考。特別是近來,在學習與推進“昌樂教學模式”後,對高中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與做法,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

適用範圍:資訊科技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如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一章《資訊與資訊科技》、第三章《資訊的程式設計加工和智慧化加工》。

實施理由:基礎知識理論課對每一學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讓學生有興趣聽,又要能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科目當中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資訊科技課,許多理論知識與術語,學生平常接觸的多,但是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更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出適合我校高中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具體方法:教師利用語言、圖片、實物、音樂以及社會時事和教學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情緒,把學知識接受的過程變成自然而又享受的過程。

實際案例:在預備講授第三章第三節《資訊的智慧化加工》的課程內容之前,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做了兩件準備工作,一是剪輯電影《我的機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課開始時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人工智慧的概念。

2.設定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

適用範圍: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獲取資訊、加工和表達資訊的教學。如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二、四、五章。

實施理由:這三個章節的內容涉及相關軟體的使用與具體的操作較多,而每一個軟體的操作與使用過程都是非常煩瑣的,講解起來有時顯得較為囉嗦:但另一方面,在視窗作業系統中,大部分軟體操作有許多的一致性,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體的規律,就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再結合資訊科技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通過若干有目的、分層次的題目的設定,讓學生自己帶著疑問去學習、去摸索,這樣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又能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收穫成功的喜悅。

具體方法: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為線索,由教師設定分支任務,把教學內容融入實際主題任務中,讓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經過自主探索和教師的點撥,自主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得到了培養。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如何去應用資訊科技手段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學案例:設定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

可有四個步驟:根據內容設定主題任務——學生自主或協作完成主題任務——學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師合理而又充滿激情地評價。

2.1 整拿社會熱點,設定主題任務

設定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知識主題任務的必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的愛好,產生完成主題的動機。例如,筆者在講授《資訊的獲取》、《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與《多媒體資訊加工》這些章節時,以“最美家鄉——武安”為主題,要求每位學生製作一個旨在宣傳武安這座美麗城市的電子文稿(格式不限)。

2.2 完成主題任務

完成任務是“設定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小步驟:

學生應當先掌握獲取資訊的方法與手段。當運用以往的方法與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資訊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及時完成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並適時提供一些課外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既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又能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在獲取資訊後,要利用或嘗試使用合適的方法對得到的各種資訊進行鑑別、評價、分析、儲存,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

接著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收集到的各方面資訊來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學習與使用恰當的工具軟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與第五章內容的學習,邊學習邊製作,逐步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

2.3 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學生的作品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的,特別是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師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以保證學生對作品的交流與展示,讓學生有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才能讓他們保持這份學習熱情,繼續完成後面的教學內容。

2.4 教師鼓勵性評價

教師精心審閱學生的作品並給出合理的評價。學生的作品可能會有較大的差別,但教師需要儘量發現亮點,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還可選出特別優秀的作品推薦給其他班的學。

3.不拘一格——混合教學模式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混合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習“昌樂教學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學習其精神與宗旨。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率。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學生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我們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10

[2]顧建軍,李藝,董玉琦,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2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閱讀教學裡麵包含了大量的詞彙以及語法應用,對於提高我們的英語寫作能力,詞彙積累能力以及語法使用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一般情況下是聽錄音,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一個十分死板的學習過程,無法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的情況。伴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將資訊科技應用到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極大程度的豐富了課堂形式,培養了學生對於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方式不科學

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是在傳統教學方式下進行的學習,老師通過統一的佈置,將所有同學一視同仁,忽視學生的個體特點,只是簡單進行統一方式的教學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這種情況下,極大部分的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英語閱讀,每個同學自身狀況不同,基礎不同,如果沒有一個合適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閱讀習慣,高效率的閱讀學習根本不會出現。

2.閱讀過於目的化

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多數學習都是為了考一個好的成績,很少存在因為喜歡,因為興趣所以學習這種情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也一樣,很多人去閱讀,不是因為興趣愛好,而是因為必須要完成認為,想要有好成績,強迫自己進行閱讀學習。這樣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實際上根本沒有十分好的學習效果。

3.閱讀材料本身趣味性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英語的閱讀材料來源十分有限,除了書本的閱讀多數就是一些歷年測試題、試卷的閱讀,內容十分枯燥,學生根本沒有耐心進行閱讀學習,極其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甚至還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惡情緒。

4.高中學習負擔重,沒有時間閱讀

英語閱讀分為課堂閱讀與課下閱讀,但是由於我國普通高中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考上大學,學校在十分緊湊的教學設計之下,還安排了許多課下作業,導致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課下閱讀學習。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過多的英語閱讀學習,而課下學生也沒有實踐,就導致了學生閱讀量十分低的情況。

二、資訊科技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優勢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資訊科技帶來的是豐富的教學模式和資源,在資訊科技環境下,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動畫、視訊短片等各種形式的資源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讓英語的閱讀教學過程變的更具趣味性,將枯燥的書本內容,通過資訊科技進行場景環境的再現,讓學生在更加形象化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高中英語的閱讀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之後,就會影響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己在網路上搜尋一些英語閱讀材料進行學習,網路上的閱讀材料十分豐富,有利於學生豐富自身閱讀內容,開拓視野。

2.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單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因為枯燥無味,導致教學質量極低,學生閱讀的動力就是考試考個好成績,或者必須完成認為。利用資訊科技,將整個閱讀課堂單一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不再是簡單的聽和學,而是通過老師進行相關資訊資源的整理,做出課件,在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相關閱讀知識的同時,將課堂板書等時間節約出來讓學生進行相互的閱讀交流,或者通過一些課堂小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之後,對一些有對話的閱讀材料進行現場模仿,來增加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學習慾望,提高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創設資訊化技術環境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措施

1.收集類別豐富的閱讀材料

類別豐富的閱讀材料高中學生學習英語來說是一定意義上的放鬆,而單一的閱讀材料則是為了學習。在資訊科技條件下,收集類別豐富的閱讀材料對於學生自身興趣的培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關注和愛好的東西,例如藉助資訊科技將日常生活整理成相關的英語閱讀材料,或者藉助一些外國的搞笑雜誌等。通過資訊科技來進行這些閱讀材料多樣性的展示,有助於在各個學生的身心特點下培養其對英語閱讀的興趣,當興趣培養起來的時候,高中英語閱讀學習就不再是簡單的目的性極強的為了高分而進行。總之,利用資訊科技,收集多樣化的閱讀材料有助於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轉變其錯誤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過資訊科技,進行鍼對性的英語閱讀指導

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靈活性比較強,而高中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詞彙量積累,但是在課下閱讀學習過程中,往往還是會遇見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沒有資訊科技條件情況下,有些學生會將問題列出來拿到學校問老師,大部分的學生會直接跳過,不進行深入思考研究,時間久了,不會的問題就越來越多,也就會導致英語閱讀能力出現問題。在現如今資訊科技環境下,老師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和學生在課下進行交流輔導,老師要主動的和每個同學進行溝通,切實的瞭解其閱讀現狀,及時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在這種十分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下,學生會逐漸的提升英語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3

隨著近年來我國現代資訊科技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工作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先進的技術引進課堂,並且也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此種背景下人們也對現代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有了全新的認識。在當前社會發展中,資訊科技不僅能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同時對教學帶來的積極作用也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本文就將以高中的歷史教學展開研究,進一步探討怎樣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優化,希望對廣大教學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現代資訊科技對歷史教學的作用

(一)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歷史學科的教育往往是藉助課本和黑板,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種背景下將現代資訊科技結合到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就十分必要。資訊科技可以對當前的教學現狀進行轉變,也就是在課堂中有效的藉助多媒體等先進的資訊科技,幫助學生更直觀和準確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充分記憶所學的歷史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藉助視訊或是圖片等多媒體裝置,將歷史情境進行再現,讓學生在瞭解歷史事實的過程中還能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畫面,還原歷史。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將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對歷史教學中的難點進行突破。在對一般歷史現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歷史事件中的內容和意義對學生們來說不僅僅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對現代資訊進行應用也能方便教師對歷史事件中的要點環節進行展示,從而讓學生產生更為直觀的記憶。之後教師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對相關知識要點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這對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二、對現代資訊科技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優化的對策

隨著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傳統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資訊科技作為當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產物,不僅應該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還應該被合理地應用在教學環節中,因此將這項技術合理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中也顯得十分必要。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裝置。在歷史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加強對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比如多媒體技術,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出積極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也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利用,放映一些和課程知識相關的影片或是資料,從而藉助其直觀性對學生的視覺和感覺進行衝擊。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更真實地感受歷史,對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比如教師在對“戊戌變法”這一環節進行講述的過程中,為了更真實地感受改革派與頑固派之間的對立,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對兩種對立思想進行表達,模擬當時的歷史場景,並在課堂中播放關於戊戌變法的資料和視訊,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有效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刻理解。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轉變傳統教學方式。隨著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這一理念在高中教學上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體現。在高中的歷史教學環節中,對傳統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制定更符合當前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和社會發展趨勢有著很強的一致性。現代資訊科技是科學技術和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重要產物,所以將其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對實現歷史課程改革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現代資訊科技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廣大高中歷史教師對其理念有著準確地掌握,確保現代資訊科技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此外,廣大教師還需要對現代資訊科技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準確掌握,通過這種方式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更有效的豐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念,全面提升其歷史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現代資訊科技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是當前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需要對這一理念和技術有著更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對歷史能力進行提升。高中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中最為關鍵的組成環節,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部分。因此這也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在教學中進行探索與創新,不斷髮展和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指導方法,從而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歷史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長華,李會祥.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52(1):5-6.

[2]李霜霜.如何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5,74(4):371.

[3]練紹舉.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才智,2015,59(3):196.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4

資訊科技是指能夠支援資訊的獲取、傳遞、加工、儲存和呈現的一類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最優化。下面,筆者談談資訊科技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

1資訊科技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1.1運用資訊科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慾

資訊科技能突破學習資訊表現單一化的侷限,圖文並茂,形聲並舉,便於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具有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慾。如在講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一節時,可將當地近期的天氣預報進行剪輯,引入到課件中,形象地展示近期的天氣變化(由熱變冷),學生自然會有疑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然後展示衛星雲圖的冷鋒過境實時畫面,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冷鋒和天氣”,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顯然從身邊的現象入手製作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比起死的課本插圖更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

1.2運用資訊科技可突出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和某些特殊的地理現象往往是地理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如必修一《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等,它們本身是具有動態的知識點。教材中作為重點或難點,對於這些知識點單純的利用傳統教學手段中的板書、板畫、掛圖、模型是很難完成的。因此將資訊科技與傳統教學手段整合(如可運用動畫演示其運動、發展和變化),可以彌補傳統地理教學手段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把圖、文、聲、像等多種資訊集中在一起,利用Flash、幻燈片展示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或發展變化,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不僅增強了教學效果,易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講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一節時,學生對冷鋒影響下的天氣變化不易理解,運用flash動畫演示,先是晴好的天氣;然後冷鋒逐漸向東移動,所到地區天氣出現變化:大風呼呼刮,樹葉隨風下,垃圾滿天飛,行人抱頭歸;冷鋒過後,天氣轉晴,氣溫下降(行人添了衣)。這種用flash動畫演示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對冷鋒影響下的天氣變化這一難點的理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不僅增強了教學效果,易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3運用資訊科技可增加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多舉例說明,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分析方法。如在講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流域的綜合開發》,教材講了美國的田納西河的梯級開發,又“閱讀”了我國紅水河的梯級開發,容易讓學生誤解為所有流域的開發均為梯級開發(修水電站)。為消除誤解可在教學中引入了“怒江要不要開發”,通過背景展示,支援和反對意見的辯論,最終得出結論:怒江應以保護為主!在這個過程中資訊科技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大量的資料展示,幫助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學會了分析方法,又樹立了科學地、辯證地、實事求是地看問題的思想。

2資訊科技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方式

2.1地理教學資源的獲取、加工與管理,資訊科技既是工具,又是載體

地理資訊化教學資源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媒體素材(文字、圖形影象、音訊、視訊和動畫),常見問題解答,還有反映地理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成果的資源,如衛星航空照片﹑計算機三維電子地圖等。這些資源的獲取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從網際網路獲取。教學資源的加工也需要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文字、圖片的編輯,音訊、視訊的插入和動畫的製作。同時對所收集到的資源進行管理———建立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資源庫。建立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資源庫著重在地理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入庫﹑管理﹑檢索系統上,要求地理教師必須完成製作課件﹑教案﹑試題以及研究型課題﹑教學實踐﹑學習評價等全套內容。地理資訊資源庫作為巨大資訊庫應儘可能通過多種資訊渠道收集各種各樣地理資源,以保證資源覆蓋的廣泛性﹑有效性﹑深度性和代表性。

2.2在傳統的教授式教學中,資訊科技作為講解、演示的工具

在教師向學生傳授系統性的地理知識,如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常見的天氣系統,氣候型別,地殼運動等內容時應用資訊科技,比如運用課件(動畫)演示,而且講授演示相結合進行,能使地理學中許多概念﹑事物﹑現象﹑規律﹑本質以及它們由靜態到動態﹑無聲到有聲﹑抽象到具體﹑複雜到簡單﹑理念到實際﹑遙遠到咫尺等方面得以呈現,再現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及規律,從而更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利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2.3在自主探究式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式學習法,資訊科技作為支援學生解決課堂任務,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

在進行主題性的地理知識,如人類認識的宇宙、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大氣環境保護、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陸地自然資源、氣象地質災害及其防禦、地質災害及其防禦、資源跨區域調配等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呈現教學資源並提出任務,讓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或自己查詢資訊,自主探究,也可團結協作,即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進行觀察和輔導;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

2.4利用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資訊科技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探究工具

研究性學習是確立具有一定意義的研究學習方向和課題,再以網路為基礎,通過對地理資訊資源庫﹑上網、各種媒體的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建立課題的模型﹑實現課題的目標﹑形成研究成果。並在網路上發表研究成果,吸引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形成互動探討,不斷接近地理事物的本質。如我校依據當地特色確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等課題,再以網路為基礎,查閱各種媒體,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大量的實地調查,並對相關資訊進行分析處理﹑撰寫出課題報告。這種形式讓學生走進了社會生活﹑走進了大自然,進行大量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還培養了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提高了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也把資訊科技的應用與實際結合了起來。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5

摘 要: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綜合型人才已然成為了國家在國際中競爭的關鍵力量。因此實施資訊科技教育,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必要手段。在新課程下,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目前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學方法上面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學中引入迴歸生活理

關鍵詞:幼兒教育論文發表-發表學前教育教學論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投稿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綜合型人才已然成為了國家在國際中競爭的關鍵力量。因此實施資訊科技教育,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必要手段。在新課程下,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目前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學方法上面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學中引入迴歸生活理念,就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資訊科技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高中資訊科技新課程的要求

資訊科技教育在我國已經實施了二十多年,從計算機教學轉變為資訊科技課程。高中資訊科技新課程的實施,促使資訊科技教育產生了變革,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方法,都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目前,資訊科技已經變成了獨立的學科,由此可見新課程非常重視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構成了技術課程的一部分,證明資訊科技與其他技術具有一定的區別。新課程要求資訊科技教學應當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此外,資訊科技還可以其他學科相結合,由此探索出最具特色的資訊科技課程。

二、迴歸生活理念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運用

資訊科技教學要求教學回歸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同時,就需要滲透迴歸生活理念教學,將其作為主要的指導思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當考慮到課程與學生生活間的聯絡,改變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迴歸生活理論來源與斯賓塞的“生活預備說”,即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以人的需求為主,引導人們為今後的生活做準備。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也提出,整個教育過程就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過程,也可被看做生活。由此可見,教育與生活的聯絡是密不可分的,而回歸生活理念則對資訊科技教學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1)控制教學難度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運用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由於資訊科技教學中涉及到了一些資料與程式設計等較為困難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懼感。在教學中,學生是課程的主體,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合理的調整教學難度,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素材,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到資訊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捷之處。例如在學習《演算法程式與設計》時,教師就應當從一些較為簡單的結構出發,先幫助學生認識到知識點之間的練習,隨後使學生將學習過的知識應用與生活中。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充分的發掘學生的潛能,對知識進行擴充套件,為學生提供較為自由發揮的平臺。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學校與教師應當認識到資訊科技課程的重要性,由此帶領學生體會資訊科技給社會帶來的便捷性,為今後社會資訊科技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分解重點與難點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分解成不同的部分,由此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資訊資源管理》時,主要的教學內容由資訊資源的管理、利用資料管理資訊以及個人數字資訊管理等。按照教材的內容,教師可將教學重點分解為一下幾個部分,例如首先學習資料管理技術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檔案以及資料庫的管理等;其次學習資料庫的知識,例如管理員與相應的資料庫系統等;最後學習資料庫的運用,主要內容為從顯示世界到資訊世界的軸向等,使學生能夠規範的使用資料。上述內容一般較為抽象,僅從理論方面來講解,學生很難體會資料庫的便捷性,因此教師可充分的利用迴歸生活的理念進行教學。明確理念教學的優勢,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將這些較為抽象的知識系統化,聯絡生活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充分的運用資料庫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習《資訊資源管理》前,學生已經瞭解過資訊世界以及獲取資訊的方法等基礎理論,在此基礎上進行《資訊資源管理》就不會太過於複雜。針對高中生喜愛有趣事物的特點,教師就可將實際資訊資源管理與生活連線起來,例如在學習資料管理技術時,就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例如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教材以及習題冊等進行管理,或者運用資料庫對自己各個季節的衣服進行管理,還可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手機或者家裡的電腦檔案進行管理等。這些資料管理的實踐都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資料庫的重要性以及資料庫的管理形式。經過實踐後,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自己歸納出資料庫運用的關鍵知識,使課堂成為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的橋樑,從理論過渡到實踐,最後進行總結操作技術的要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輕鬆的環境下展開學習。

(3)設計綜合活動

由於資訊科技教材內的知識點有些零散,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在每個章節學習完畢後,都應當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一些有趣的綜合活動,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實踐中,在生活實踐中體會資訊科技的重要性,運用創造性思維設計綜合活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融入迴歸生活理念,能夠幫助教師調整教學難度,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知識點,在設計綜合活動的過程中運用資訊科技知識,由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6

摘要:“學案導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切實做到了從學生實際出發,也就是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來位學生設定學習方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主動構建,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發揮師生合作的巨大效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載體,需要恰當的運用學案導學方法來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習慣和態度,發揮學案導學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學案導學;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應用

“學案導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學案導學”教學法分為五步,即教師設計、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精講釋疑和鞏固練習。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瞭解教材內容,然後,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滿足了高中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滿足高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需要,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科學設計教學學案

要想將學案導學更好的應用於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推動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效的提高,教師就必須把握學案導學的關鍵之處,即科學地設計以及編制導學案。在學案的設計編寫時,首先,高中資訊科技教師應全方位地對課程標準和資訊教育改革的要求進行研究,以便將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學案當中,推動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其次,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也就是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學習目標、學習需要等,這樣才能確保設計的學案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符合,以保障教學的效果。最後,教師設計的學案必須堅持循序漸進和逐步深入的原則,以提高學案設計的層次性,引導學生逐步的感知和深入的探究教材內容。學案的設計和編寫工作對教師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學校應採用教師分工合作的方法來做到集思廣益,使備課組的集體力量得到最大化的發揮,以提高學案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在學案設計編寫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課時化。資訊科技課程的學案設計編寫需要採用“選單式”來劃分課時,做好每節課程的劃分工作,避免將多個專題進行混亂的課題安排,否則學生將無法根據學案來明確學習方向和重點的學習內容。

第二,問題化。在學案設計編寫當中,教師應將新課程改革當中的一些知識和技巧,滲透和融合到學案當中,並且將其變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究的問題,用問題來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和解決,這樣學生不單單可以出色的掌握資訊科技知識,還可以鍛鍊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

第三,參與化。學案導學強調的是師生互動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並引導學生在合作當中總結學習策略與技巧。

第四,層次化。富有層次的學案設計和編寫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因此,學案編寫要把握難易程度,選用階梯式的設計技巧。

二、創新學案導學過程

導學案的設計編寫對於學案導學法的應用效果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學案導學能否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當中成功地應用和發揮最大化的功能,則與學案導學的應用過程密不可分,所以教師需要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恰當地把握重點教育環節。下面筆者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一課為例,對學案導學的過程安排進行說明。

第一,提出問題。在上課之前可以將學案發給學生,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初步的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學當中對其進行同步應用。這一環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是讓學生根據學案當中設計的問題來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也就是讓學生不瞭解將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培養預習習慣。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多媒體技術是什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範圍?現實生活當中有關於多媒體應用的例項有哪些?

第二,交流討論。學生根據導學案當中的問題在進行了預習和初步的思考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學的收穫以及在自學當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進行交流。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通過學生的疑難反饋來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還可以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難點,以便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精講,對於能力提高問題進行適當的啟發和點撥。教師在這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並給予學生激勵,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得到增強。

第三,練習鞏固。為了讓學生鞏固課上學習的有關於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內容,並讓學生真正做到知識遷移,教師需要在學案導學實踐當中為學生設計難易適當並且突出重點的練習題。針對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讓學生恰當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藝術節海報,並通過學生等作品來了解學生的優勢和不足,以便進行教學的歸納總結。在資訊化時代的大背景下,資訊科技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凸顯,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作為資訊科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更要承擔起教育的重大責任,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資訊綜合素養的提高。學案導學在資訊教學應用當中有著突出的應用價值,能夠極大的拓寬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的構建知識和完善學習策略。高中資訊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科學設計導學案,注重優化學案導學的教學過程。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7

一、高中資訊科技存在的問題

1.資訊科技教學在傳統的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低下。

雖然我國現在的很多普通高中都設立了資訊科技教學,但是實際上,對於學校、學生家長、教師甚至學生本身來說,他們對資訊科技新教學很難產生興趣乃至不重視這門課程,導致了資訊科技新教學在傳統的高中教育中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地位很地下,使得資訊科技的主旨“旨在教育學生來提高他們對生活、學習、以後的工作中無所不在的資訊科技的適應能力,”但是由於學校、學生家長、教師以及學生自身對資訊科技這門新教學的不關心甚至漠視態度,使得資訊科技新教學在我國普通高中中很難發揮其作用。

2.教授資訊科技的教師力量和實力不夠強大。

新教學標準在資訊科技教學這門新教學上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新概念和新教學內容。對於教授資訊科技教學的老師而言,大多數並不能理解和貫徹這一新概念和新內容,這也就造成了資訊科技新教學在普通高中的展開有了很大的阻礙。對於教師本身而言,教授這門資訊科技教學要求他們首先要自己理解和貫徹新教學中的新概念與新教學內容,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且還要求他們將新教學的理念與內容與他們的日常教學工作相結合。所以,教授資訊科技新教學的教師力量和實力不夠強大也是高中資訊科技存在的問題。

3.學校規模和能力的欠缺造成有關資訊科技裝置不齊全。

雖然我國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很多普通高中已經配上電教裝置以及資訊科技室,但是仍然有很多高中學校缺少必要的裝置,尤其在我國的雲貴、川渝地區有很多高中學校沒有相關方面的裝置,甚至有的連一臺電腦都沒有。這些地區經濟的落後造成教育的落後,所以對於資訊科技新課程的進行,也是一個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解決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應該針對當前資訊科技在普通高中中的地位低下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工作努力,可以通過對資訊科技的大力宣傳,讓學生、學校以及家長們能夠更好的認識資訊科技這門課程,能夠認識到資訊科技在當今的社會中起到的作用,以此讓他們能夠重視資訊科技,並且能夠使得學生有興趣的主動學習,而不是逼迫性的學習。只有學生、學校以及學生家長重視這門新興課程,才能推動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學發展。

2.通過上面的分析,發現教師在資訊科技新教學中佔據的地位,所以對於教師的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具體措施是,一方面在不影響正常教學質量的同時,集中對教授資訊科技新教學的老師進行先行培訓,努力讓教師在一定時間內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理念,只有教師理解和貫徹了資訊科技教學的理念,才能進一步地教授、指導學生學習有關知識;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重自己上課方法,可以說資訊科技教學是一門興趣知識教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對這門教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性、全面的教學評價。只要學生在資訊科技中的某一部分有所進步,教師就一定要認為他的學習是值得肯定的,是成功的。教師要統籌全域性,不能孤立了某一學生,要全方位地關注每個學生,給予他們關心,在上課的教授過程中,可以通過有趣的話題、圖片、視訊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學會合作,鼓勵學生團結合作。

3.對於校資力量強大的學校,要求這些學校能夠開通校園網,並形成以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為主的校園網主幹路線,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的管理教學環境;而對於那些貧困地區的學校,則需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尋求社會、政府以及往屆校友等的幫助,建設基本的資訊科技教學的裝置,做到學生能夠基本瞭解資訊科技和運用基本技術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三、結語

文章通過對當前我國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旨在實現高中資訊科技這門教學的學科價值,希望可以為以後的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提供幫助,進而可以推動我國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良好發展,最後希望可以為未來的高中教育奠定更好的基礎。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8

1資訊科技讓教師在音樂教學上游刃有餘

1.1資訊科技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

資訊科技與高中音樂教學相結合,教師通過現代資訊科技課前備案,優化了教學結構,將高中音樂教學引入一個全新的模式當中,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教師的創新教學思維和理念得到不斷地提升,通過掌握最先進的資訊科技推動了音樂教學的進步,培養了學生在音樂上發現美、感悟美的能力。

1.2資訊科技讓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

高中音樂教師要想通過資訊科技完成音樂教學,首先要對資訊科技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基礎知識要能夠熟練地掌握,能夠熟練使用一些音樂教學軟體,這樣才能將資訊科技與高中音樂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資訊科技不但影響著學生,也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因為資訊科技的力量無窮無盡,我們所掌握的只是鳳毛麟角,因此,教師在運用資訊科技時要有創新精神,緊跟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才能不斷完善教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2資訊科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特色應用

多媒體作為資訊科技的一個產物,在高中音樂教學的應用,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而且多媒體教學讓教師獲取知識更加簡單,內容更加豐富,同時也節省了時間。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讓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1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必要性

通過多媒體技術製作出的多媒體音樂教學軟體,運用視訊放映、模擬分析、情景再現的方法,將動畫、圖片、音樂符號、聲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且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讓學生投入其中,讓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憑藉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電腦上的豐富的網路資源,讓音樂教學的資訊量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在接受音樂課的基礎知識的同時,擴充套件了學生賞析音樂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多媒體教學讓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不斷地創新和簡化,使高中音樂教學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習效率。

2.1.1多媒體對高中音樂教學的輔助作用成為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的捷徑無論學習什麼,興趣是最重要的,高中音樂學科在所有學科中是不佔主要地位的,高中生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了文化課的學習當中,這讓高中音樂學科在高中教學課程中成為了一種擺設,沒有了實際意義,這是教學的缺陷。讓高中生成為了學習的工具,這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讓高中生能夠全面的發展。資訊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多媒體資訊科技在高中音樂教學的作用讓我們切實地感覺到資訊科技能夠幫助我們完成這一目標,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擺脫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成為高中音樂教師的輔助工具,不再是隻有教師呆板講解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對著黑板寫寫畫畫,取而代之的是聲情並茂的音樂課堂,使很難理解的音樂知識更加的直觀,那麼,高中生對於音樂課的學習就會變的積極,學習音樂的熱情自然就會高漲。

2.1.2多媒體成為教師或許更多音樂知識的工具

對於目前的教學情況和音樂知識的普及,各個學校所做的工作都是不足的,就高中學校圖書館內音樂書籍、音樂家、歌曲作品的資料都是非常匱乏的。當資訊科技與高中音樂教學相結合的時候,這些問題都已經被解決,現在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更好地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多媒體可以欣賞到世界各地著名音樂家的作品,通過網路下載使得許多的音樂課件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解決了技術難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高中音樂教師則可以拿出更多的時間去鑽研和研究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教學,高中學生能夠聽到更準確發音的歌曲,不用老師經常自己去表演,減輕了教師的壓力,有利於學生更好的進步。資訊科技的普及,高中學生也可以自己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更多的音樂資訊,加深所學的知識。

2.1.3多媒體資訊科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多媒體資訊科技建立資訊資源庫,學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對於他們所需要的材料可以有選擇地去檢視,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自主地掌握了音樂形象的各個特徵,並且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讓學生拓展了音樂方面的知識,為音樂作品的賞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賞析音樂作品不會一味地固定在教師設定的語言和圖畫上的,高中生對於音樂作品是被動的,但是讓他們去想象,去賞析,又是主動、自由的,高中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媒體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聽音樂,然後通過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音樂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四維空間,以便可以對音樂作品做出更正確的客觀評價。另外,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反饋的內容隨時改變自己的教學內容、改進學習方法,這樣的學習更加顯示了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2.2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資訊科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好處是相當多的,但是肯定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讓資訊科技能夠更加完美的與高中音樂教學融合,我們必須要知道它在音樂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只有把問題和不足解決,才能夠讓資訊科技為我們所用,發揮資訊科技的更大優勢。首先,資訊科技對於高中音樂教學來說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完全地依賴於多媒體,如果這樣,教師就會被閒置出來,只是運用多媒體去教學而忽視了老師與學生之間最基本的語言交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多媒體情境中。教師如果是為了方便而去使用多媒體,形成依賴心理而沒有了特色的音樂教學。第二個方面,資訊科技的發展將音樂教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育的時間、空間的束縛,讓教師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充分地調動起來,但是在多媒體運用到音樂教育當中,是為了輔助教育,而不是完全由它掌控,還需要教師做主體地位,不能夠把多媒體教學看成是萬能的,音樂教育實際上是以情動人的情感教育,音樂教師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情緒表達對於學生有著引導、啟發的作用。明白這兩點就能夠將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充分地展現出來,從而將資訊科技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3結語

資訊科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特色應用,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資訊科技通過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的輔助作用,打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資訊科技已成為現代教育模式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在音樂教學中的特色運用,是音樂教學課堂上的一次現代化革命。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9

一、高中教學中資訊科技教學的特徵分析

1.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具有時代性特徵。

資訊科技本身是在現代社會經濟以及生產技術等的發展推動下,出現在現代社會中的一種技術形式,尤其是在當今的資訊社會中,資訊科技的應用頻次更加突出。在現代教育中,對於高中階段的教學開展以及學生知識能力培養來講,進行高中生資訊知識與能力素養的培養提升,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民族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求,現階段,在世界性的教育開展中,一些發達國家與地區進行資訊科技教育開展中,也都將學生資訊檢索能力的培養以及創造能力的提升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與目的,因此,在我國的資訊科技教育開展中,也應注意結合時代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重視對於學生資訊檢索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提升,在實現資訊科技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社會與時代發展需求人才的培養滿足。

2.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具有開放性特徵。

資訊科技學科本身具有比較突出的實踐性以及發展性、綜合性特徵,在資訊科技教學開展中,為了順應資訊科技學科本身的這些特徵,實現對於學生資訊科技知識與能力素養的培養提升,同時還需要資訊科技教學具有開放性,以實現資訊科技融合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發展性教學。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開放性特徵,不僅體現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開放性以及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學形式的開放性等方面,而且在資訊科技教學開展過程中,參與資訊科技教學的師生之間也同樣具有比較明顯和突出的開放性關係特徵,總之,資訊科技教學的本身就是師生主動進行課程資源開發以及創新資訊科技課程內容的過程,因此,資訊科技教學具有比較突出的開放性特徵。

3.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設施條件。

資訊科技是社會經濟與資訊資源發展推動下形成的一門技術形式,它的形成出現需要社會經濟以及資訊資源作為重要支撐條件,同樣一旦資訊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夠,也就不會出現資訊科技。因此,對於資訊科技教學來講也是如此,在現代資訊科技與資源的充分發展與應用實現下,推動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形成構建,而要想實現資訊科技教學的開展,同樣也需要具備相應的硬體裝置以及課程資源、教學環境等,這些都是資訊科技教學開展所需要具備的條件。概括起來講,對於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來講,需要為學生每人配備一臺計算機,以在教學過程中供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應用,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校園網,以具備充分的資訊科技教育資源。

4.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自我反饋與調節特徵。

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開展中,還具有較為突出的學生自我反饋與調節的特徵。現代教學開展中,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自我監控以及自我反饋、自我條件適應。資訊科技作為一門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現代教育學科,其教學開展中同樣對於學生的自我反饋以及自我監控、自我調節比較重視,從而就突出了資訊科技教學中注重學生自我反饋與調節的特徵。

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分析

結合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在當前資訊科技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創造性培養為主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模式。

在現代教學實踐中,隨著教學改革與教學發展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對於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效能力、創新精神等的培養實現,而高中資訊科技教育作為一門以學生資訊檢索能力與創造能力等培養為主的學科,教學中也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性與創造性的培養,而已創造性培養為主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與目的下提出的。資訊科技教學多是在多媒體教室或者是環境下開展的,對於具有較大學習壓力的高中生來講,其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等本身就具有較大的新鮮性與吸引力,因此,進行資訊科技教育開展中,教師應注意利用資訊科技教學的這一特徵,通過輕鬆、活潑以及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來實現對於學生創造效能力與精神的培養。比如,在進行photoshop等內容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下進行一些具有創造性並且優秀的圖片作品的展示,並對於作品作者情況進行介紹,以吸引學生對於作品以及作者的好奇心與關注程度,以此實現對於學生自身創造性的激發培養。

2.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模式。

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模式,也是當前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教育來源於生活,教學活動也應當迴歸與生活,因此,在進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開展中,也應當注意將資訊科技的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相聯絡,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例項,並將學習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實施生活化的資訊科技教學。在進行資訊科技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將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儘量與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生活實際等相互貼近,通過有效教學話題的設計,進行生活化的教學任務安排,以實現生活與教學的充分聯絡、結合與運用,推進資訊教學生活化,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3.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資訊科技教學模式。

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常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多是通過體系化教學知識與理論的構建,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實現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應用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進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開展時,要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在教學實踐中克服傳統的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的教學方式與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學與課堂的主體,主動的進行資訊科技教學內容的學習,完成資訊加工與開發,通過教學活動實現對於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與開發等能力的培養提升,完成資訊科技教學目標與任務;而對於教學活動中的另一組成部分老師,則要在進行資訊科技教學開展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教學向幫助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教學上轉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種教學模式與方法,實現學生對於資訊科技知識與素質能力的有效學習提升,改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與學習中的應用,主要體現為探究式學習以及討論式學習、協作式學習三種學習方式。首先,學生在應用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學習過程中,進行資訊科技課程教學的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與裝置,在校園網站上進行與資訊科技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的釋出,同時在問題釋出過程中進行與所釋出問題有關的資源提供,以使學生通過對於與問題有關資源的學習瞭解或者是利用網路資源與優勢在相關的探索與找尋收集後,自己進行問題的解決。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一旦遇到新的困難,老師可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以此來實現對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培養,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資訊科技學習中去。而討論式學習與協作式學習的方式,則是通過學生與學生或者是學生與老師等之間的討論、協作進行問題解決,同時進行學習習慣與興趣培養激發的一種方式,同樣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和意義。總之,教學模式是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元素,對於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影響,進行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分析,有利於促進資訊科技教學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0

【摘要】高中數學與資訊科技的相互促進與緊密結合,使得教師更加關注如何進行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有機整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通過資訊科技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作用與探索,力求對數學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目標。

【關鍵詞】資訊科技;數學教學;整合;研究;探索

當今以數字化、多媒體、智慧化、網路化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正在改變人們傳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教育資訊化以成為社會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發展的趨勢是不言而喻的。當前,以計算機技術為主體的資訊科技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世界,也深刻地衝擊和改變了整個數學世界。資訊科技使當今數學變得更加現實,使數學模型思想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資訊科技的支援下,數學家把頭腦中的“數學實驗”變成現實,對精深的數學概念、過程進行模擬。

一道很難的計算題、一個很難想象的函式圖象、一道複雜的方程,甚至是一個我們很難作出的幾何圖形等,只要給出起演算法,就能通過資訊科技得到完美的解決。由此可見,資訊科技使得數學思想容易表達了,數學方法容易實現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絡更加緊密了。對於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的我們,利用多媒體資訊組合演示,即以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為主的多媒體演示型教學模式。也是目前運用最早、最為得心應手的主流形態。利用資訊科技呈現以往教學手段難以呈現的內容這是最應該呈現的,能變抽象為形象直觀,動態展示影象變換,讓幾何體動起來,就像我們習慣用的幾何畫板就有這樣的功能。其實,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能優化課程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最重要的目的。用powerpiont或是幾何畫板在螢幕上工整地展示出來,既清楚又快捷,還可以配上圖片和動畫,問題的背景一目瞭然。小結課學生自主學習、練習講評課分層教學,這樣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照顧到學生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

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情景、化靜為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利用資訊科技,通過做數學實驗綜合訓練思維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是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維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做“數學實驗”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實現三種思維的結合,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培養方法。利用資訊科技,化靜為動,進行課堂演示,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從而降低教學難度。在資訊科技環境發展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合作學習,以問題共同解決、培養能力為中心並且強調終身學習的思想將深入人心。例如,在《概率》的教學中,有一個探究活動:“用模擬方法估計圓周率π的近似值”,用計算模擬:向一個正方形內畫一個內切圓,然後向其中撒芝麻,由落在圓內的芝麻數目和正方形內的芝麻數目比來探求π的近似值,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的“做數學”的環境,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它來做“數學實驗”,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真正的數學經驗,而不僅僅是一些抽象的數學結論。

總之,數學課程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倡導和探索資訊科技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發展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高峰 單位:梅河口市第五中學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1

摘 要: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方式,可以為學生資訊科技素質的培養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發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強化。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應抓好以趣味作為問題導學的開展基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論文發表,發表資訊科技教育教學論文,資訊科技教學方法論文投稿

問題導學模式的引入為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增加了活力。高中階段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以及實踐創新精神。但是,由於資訊科技課的特質對於邏輯性教學要求較高。而實踐操作中的嚴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在資訊科技課堂引入問題導學法,則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踐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導向,重新認識資訊知識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從而實現資訊課堂的有效互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為“問題導學”的基礎

在傳統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過分強調該學科的嚴肅性,造成學生在理論上死記硬背,在實踐操作中按部就班,資訊科技教學嚴重缺乏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受到了抑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加以改進,適時採用問題導學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將被高度吸引,而教學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識點也將轉化為學習興趣點。

例如在“資訊保安”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下列問題:世界公認的第一個私人電腦傳播病毒是什麼?利用網路查詢並記錄“蠕蟲”的歷史;你瞭解特洛伊木馬嗎?這些問題的設定,有的是學生有所瞭解的,例如木馬病毒等,有的是學生需要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答案,例如第一個問題中的C-Brain病毒。通過對這些常識的瞭解,學生們對於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認識,同時對於網路安全的防範意識也更加完善。由於這些問題都涉及一定的科學歷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層面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從而對資訊保安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以問題設定匯入學習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堂氣氛也將更加自由活潑。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消除了對教學難點的恐懼感和排斥感,樹立起學習信心,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實踐”作為“問題導學”的方式

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捷徑,曾經有教育學家指出:“聽到的知識會在三天內忘記,看到的知識會在七天內忘記,而實踐過的知識則會長期留在記憶中。”這句話雖然具有一定的誇張性,但是卻形象地描繪出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在實踐學習中引入問題導學方式,則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平衡。

例如在“資訊利用”教學中,教師針對“20xx年3月8日馬航失聯”事件提出如下問題: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後,你是如何得到資訊的?當時相關資訊的來源有哪些?這些資訊具有哪些特點?由於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係密切,不少學生踴躍作答,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答案進行梳理,總結出了主要的資訊來源:電視、廣播、網路。在資訊特點的提煉上,學生們一致認為網路資訊的傳播效率最高,但是從資訊真實性進行評價,網路資訊又遜色於電視、廣播等媒體。通過實踐對比,學生對於資訊的來源、傳播途徑、資訊特點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而且對資訊的辨識和利用更加客觀。

三、以“互動”作為“問題導學”的動力

經常可以在資訊科技課堂上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整體掌控教學電腦,在進行理論講解的同時,聽講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要進行實踐操作。但是,教師還沉浸在理論教學的氛圍中,學生卻急於實踐,雙方由於缺乏必要的互動而“不在一個頻道”,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師一味地灌輸理論,那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大打折扣。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互動性,在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尤其是在微機教學的實踐操作中,更要結合教材特點,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實現從理論教學到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效轉化。

問題導學方式的引入,能夠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軟體做圖過程中,教師相繼提出如下問題:第一,怎樣利用圖形工具繪製橢圓形?第二,怎樣在橢圓形中畫出正方形選區?第三,選區顏色填充中,前景色與背景色的快捷鍵是什麼?設定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帶領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於實踐操作中出現問題,學生會積極想辦法進行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報告老師”,等老師幫助解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使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強化,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教材知識,並能熟練地進行上機實踐。

四、以“創新”作為“問題導學”的目標

資訊科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同時發掘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同時利用問題導學模式,制訂出全面的教學方案。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往往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夠”,有的學生“不夠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設定個性化導學內容,同時分出教學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這些分層任務進行自由選擇。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教學中,教師一改原有找課本進行預習的方式,而是提前進行了問題預設,由此切入問題導學模式,教師根據教案內容提出如下問題:多媒體技術的概念以及發展趨勢?生活中看到的多媒體工具有哪些?在多媒體技術中,其多樣性和非線性特點是如何表現的?這些問題的提出分別有不同的難度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回答,從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出問題導學的教學彈性。由於問題設定難度不一,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會受到打擊,反而 可以從一個臺階邁向更高臺階,這就是問題導學循序漸進的優越性。

五、以“漸進”作為“問題導學”的途徑

學生的資訊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過大量實踐實現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學生投入思考,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學生還要對自己的操作進行隨時調整。學生資訊能力的培養,正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操作步驟以及完成過程。教師在掌握全程教學設計的同時,還要對學生實踐操作步驟加以觀察,在資訊的收集、傳輸、應用、釋出過程中不斷創新突破。

高中階段學生資訊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在資訊道德建設上,教師也有一份社會責任。網路資訊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學生分辨出資訊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備的資訊道德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問題導學主動設定問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不良資訊的散播目的是什麼?你遭遇過資訊詐騙嗎?你身邊的人呢?面對不良資訊你應該怎麼做?……這些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資訊道德意識,但是這種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以“漸進”的方式不斷積累,不斷豐富。

未來社會將呈現出資訊爆炸趨勢,高中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間力量,承載著資訊環境建設的社會責任。高中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資訊科技,能夠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適應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多重需求。而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方式,為學生資訊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問題導學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穩步提升,發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得到強化。更為重要的是,在問題導學教學條件中,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這一教學氛圍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資訊科技教學質量也會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秦雪麗.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0).

[2]吳桂成.如何讓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更有效[J].新課程導學,20xx(20).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2

伴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資訊科技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中。雖然教材、實物、模型等傳統教學手段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本文主要闡述了資訊科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鑑。

論文關鍵詞:資訊科技;高中化學;應用

化學是高中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對擴充套件學生對化學現象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科學的應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結合資訊科技的化學教學可以使學生更為紮實的掌握化學知識,更為直觀地瞭解化學現象,對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益處。

一、理由實物投影儀實時展現實驗過程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化學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對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比較直觀的瞭解各式各樣化學反應的變化過程,比如物質的狀態變化、溶液的顏色變化等,學生通過對多媒體資料的觀看可以更紮實的掌握知識點。

以往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做化學實驗時,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觀察清楚試驗的過程和變化結果,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教師無法讓每個學生都近距離觀察實驗。實物投影儀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講解到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時,當石灰水接觸到二氧化碳,石灰水會變渾濁並且產生沉澱。當教師在課堂中做這個化學實驗時,由於燒杯和試管較小。如果通過實物投影儀實時展示試驗的過程,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大螢幕清楚的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即使是教師最後一排的學生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實驗過程,實物投影儀可以很好的促進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

化學是研究分子級別微粒運動的科學,因為微觀分子的的運動是人眼所不能觀察到的,所以通常會藉助模型的掛圖來講解,教師通過講解模型和圖片來解釋相關化學變化,但是這種方法無法生動展現微粒的運動變化過程。比如,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氫氣還原氧化銅等實驗的化學變化,以學生單純的想象無法全部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如果通過多媒體模擬動畫來展現分子分開和結合過程,就可以清晰而直觀的展現化學反應的實質,即分子的重新組合。

三、利用動畫課件講解化學原理

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有效的解釋抽象的化學原理。比如在“質量守恆定律”這節課程中,教師採用探究實驗的方式授課,1、3組做“氯化鐵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測定”的實驗,2、4組做“硫酸銅溶液和鐵的反應前後的質量測定”的實驗,試驗結束後讓每個小組的代表總結宣讀自己小組的實驗資料。科技論文如此以來,學生通過親身測定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質量的關係,證明了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質量總和不變的議題。這時學生只是在巨集觀上理解了這一理論,教師在從實驗角度引出定律後,可以及時的通過教學課件來分析理論的實質,利用動畫來演示水分子怎樣電解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如何進一步構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學生可以在動畫中直觀的看到,分子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並沒有再分,而是又組成了新的分子。這種演示可以圓滿的解釋質量守恆定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而且很容易看懂了質量守恆的原因。

四、利用CAI課件演示有害、有毒、危險的實驗

在化學實驗演示中,必須要保障安全性,安全是化學教學實驗的一個必要前提。高中化學實驗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中毒、爆炸強腐蝕和燃燒等。並且隨著我國對環保事業的重視,化學試驗中所洩漏的廢氣、廢渣和廢液也被視作實驗的危險因素。其對學生和教師產生的健康危害是持久而廣泛的。使用CAI課件來播放這些試驗的視訊,既可以讓學生理解爆炸的形成原理,也能解決無法進行此類實驗的難題。

五、利用資訊科技演示錯誤操作

在化學實驗中合理的引入資訊科技可以使學生深化知識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於一些無法演示的錯誤操作,比如製氧試驗,在加熱固體藥品時應保持試管口向下傾斜,操作結束後應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如果採取的錯誤的操作,會出現什麼後果呢?通常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冷凝水會迴流,從而導致試管爆炸。 如果教師只是反覆強調錯誤操作的嚴重後果,學生的印象肯定不夠深刻。如果運用計算機軟體模仿以上的實驗學生就可以親身感受到錯誤操作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在以後的實驗中便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六、結語

化學是理論和實踐並重的一門學科,對推行素質教育起著重大的意義。資訊科技和高中化學教學的整合發展,將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帶入了教學領域,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了新的契機和開創性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有效應用多媒體資訊科技的同時,也應注意化學教學和資訊科技的整合並不成熟,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我們相信資訊科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將大有作為。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3

摘要: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應用翻轉課堂,可以實現測驗、討論、反饋等多種教學互動。基於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模組化特點,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優勢。文章結合實際情況,就翻轉課堂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翻轉課堂;應用;高中;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中學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理念的需求。翻轉課堂是將知識傳授和知識的內化過程進行了必要的調整,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設定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為學生加強自我學習提供了便利的途徑,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在高中資訊科技課上積極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順序會發生改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會發生互換,從而改善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被引進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1]。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需要教師課前錄製好相應的教學視訊並投放在網上,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能上網、有電腦裝置,就能通過視訊實現自主學習。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主要基於事先錄製好的視訊開展就學,並實現師生面對面互動交流,從而高效地完成相應作業。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內化;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應用資訊科技手段,將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過程轉移到課前進行,而將知識內化的過程轉移到課堂上。隨著教學形式發生變化,整個教學活動的內容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應用翻轉課堂開展資訊科技教學,真正將課堂變成了學生接收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重要場所,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了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在課堂上能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從而達到熟練應用知識的目的,提高了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翻轉課堂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翻轉課堂開展自主學習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正式開始前,學生利用該門課程的網路客戶端自主進行相關課程的預習、複習等環節[2]。而要想保證學生達成自主學習的目標,教師需要利用相應的平臺明確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通過錄制小視訊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際網路蒐集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和材料,從而保證學生更好地瞭解課程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全面瞭解課程內容,並利用相關裝置和軟體進行相應的操作訓練,最終掌握本節課的基本內容。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主要解決學生的疑難點,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節省教學時間,同時提高教學質量[3]。

(二)利用翻轉課堂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鍛鍊學生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合作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針對所學知識進行的一種交流[4]。具體做法是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再次觀看相關視訊,引導學生對細節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和整理,然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操作,並針對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疑難點,以及自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看法進行全面討論,通過相互溝通的方式解決小組成員之間的疑惑。利用翻轉課堂開展合作學習,可以保證學生在相互交流過程中更好地吸收其他小組成員的不同看法和獨到的見解,這對於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範圍有很大的幫助。

(三)利用翻轉課堂開展延伸拓展學習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與高中階段的其他文化課程最大的區別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動手操作性。資訊科技課程中教授的知識直接指向資訊科技的應用活動,因此,當學生學好理論知識並完成相應的基本操作訓練之後,就需要教師針對實際問題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應保證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實實在在地應用到實踐過程中,用具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並通過翻轉課堂引導學生思考資訊科技的具體應用[5]。

三、結語

教師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積極應用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程度開展自主學習,並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環境中解決自己的疑問,從而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翟愛章.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資訊化建設,20xx(2):68-69.

[2]王華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的應用[J].中國小電教(下半月),20xx(12):16.

[3]夏吉潔,朱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資訊科技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xx(26):125-126.

[4]王克勝.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有效嘗試[J].中國小電教,20xx(6):38-40.

[5]畢慧敏.活用微視訊成就高效課堂:對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課程(中學),20xx(9):50-51.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4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當中,為了在高中普及資訊科技知識,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掌握水平,資訊科技已成為高中單獨開設的一門必修學科。本文從新課程標準入手,結合教學工作實踐,分析了高中資訊科技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如何完善資訊科技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教學模式;反思

1資訊科技教學的產生與發展

當今社會的發展實際上是資訊科技水平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資訊科技教育日益重要,開設課目順理成章,培養熟練掌握新興科技能力的人才是當前資訊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資訊科技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尚未形成成熟固定的教學體系,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無章可循,仍然處於探索階段。此間利弊眾說紛紜,雖然課程教授不必循規蹈矩,但是在未知道路摸索前進難免會出現偏差。關鍵是教師如何把握,優勢作用發揮得當,就會使高中的資訊科技教學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新課改中明確提出高中資訊科技教育的目的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資訊素養,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高中資訊科技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程,成為會考學科。但資訊科技的實際教學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為教師教學設立了重重難關,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資訊科技教學是否能學以致用的關鍵。

2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資訊科技教育有別於其他早已成型的傳統學科,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學科,是處於發展中的學科。尤其在我國,資訊科技學科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一樣光芒內斂,需要精心雕琢才能光芒萬丈。

2.1教學體系不完善:在我國,由於資訊科技課程開設時間不長,這一新興學科在教研方面明顯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尚未能形成適合本學科特點的完整教學體系。這一學科的師資力量也過於單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套用其它學科教學模式的現象十分普遍。舊有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要求,也無法適應其過快的發展速度,種種矛盾嚴重影響了該學科教學質量和發展速度。目前高中資訊科技教育模式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2.2學生知識水平存在差異:資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高新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過於頻繁,這使得資訊科技教材不斷更換,但始終不可能與資訊科技的發展同步,導致學生獲得得教學資訊相對滯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人民生活水平水漲船高,家中有電腦,兜中有手機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當代的高中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多年的科技產品,但由於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接觸,沒有正規的理念和系統的學習,學生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有的學生早已經熟練掌握,一些學生又從未接觸過,面對這樣的現狀,資訊科技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現狀,準確地把握各階段教學內容,把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3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學生認知的時間短、普及快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特點,高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最快,剛一接觸這門學科,興趣油然而增。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卻會令老師大失所望,大部分學生對電腦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娛樂上,真正去學習系統的資訊知識和規範化操作時,新鮮感過後便興趣大減。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會考科目,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厚,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教師教研,提高教學水平

3.1教師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數高中的資訊科技課程都是由師範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擔任教師,儘管他們受過系統的資訊科技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但幾乎都是教學經驗很少的年輕教師,且沒有固定成型的教學模式供他們借鑑,所以他們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感悟,其難度可想而知。新課程培訓在新課改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此,各級教育部門應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活動。教師應藉此機會借鑑其他學科成功的教學模式,探索適合自己學科的模式。學校方面應採用以老帶新的方式,條件許可的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編寫校本課程、組織優質課等多種教研方式,努力探索適合各校資訊科技課教學的模式。

3.2聯絡理論知識,重視生活實踐:資訊科技教學的出現和發展衝擊著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工具的單向的、灌輸式的課程教學模式。資訊科技課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輔相成的工具課程。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應強調研究性、自主性和協作性。課程的目的不止是要教會學生學習一門技術,而且要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利用這門技術。

資訊科技教學具有形象、直觀、趣味、多樣等許多特點,對沿襲多年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轉變教育思想,嘗試創新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多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5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先進科學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地理資訊科技也在逐漸升級和更新,其主要內容包括全球定位系統、地理資訊系統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等,現階段在我國各級教育機構的地理學科教育教學中應用廣泛,已逐漸成為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輔助性工具,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等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從當前環境下地理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出發進行分析,研究並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該資訊科技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具體應用對策。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地理資訊科技應用

當前形勢下,已有多項教研資料指出,目前我國許多高中學校的地理學科教學中,儘管學校與大多數任課教師均已清楚意識到地理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在積極探索二者之間的融合策略,其中尤以輔助地理課堂教學更為明顯;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常常會遇到地理資訊科技軟體複雜、操作難以及缺乏實驗素材等問題,教學效果不樂觀。故現階段,學校與任課教師需積極尋找和探索新型教學手段,實現地理資訊科技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其課堂輔助作用,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利用地理資訊科技輔助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學校師資力量

對於高中地理教學來講,任課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至關重要,要想在地理資訊科技輔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實現高效課堂,需先配備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所以當前環境下,學校需在遵循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重視並加強對地理教師的教育培訓,具體實施策略主要表現為:首先,將地理資訊科技的相關知識納入到地理教師的學校培訓工作中,增強其對地理資訊科技的認識,提高其地理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水平,培養優秀骨幹教師,使其掌握最新的地理資訊科技知識。其次,學校可充分藉助計算機與網路環境,對地理教師進行遠端的網上培訓,並於網路中搜集和整理全面的教學資源,提高對教師自身素質與教學能力的要求,以便在最短時間內培養出高質教師,為地理學科的高效課堂教學增添助力。再次,學校為了增強教師對地理資訊科技的認識,使其能夠將該資訊科技合理運用於實踐課堂教學中,可採用“同一內容,不同呈現方式”的對比式教學,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的課堂培訓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地理資訊科技分別展現“地球全貌”與“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態”等兩種不同的畫面,以加深教師腦海中對教學內容的印象,輔助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學校師資力量。

二、利用地理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是高中地理學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媒介和知識載體,對促進教師帶領班級學生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增強教學導向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現行的大多數地理教材中的知識結構均比較複雜,涉及面較廣,若採用以往傳統的“授-受”式教學方法,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課堂知識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教學效果不佳。對於以上這種情況,筆者建議任課教師在高中地理實踐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地理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增添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殼運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本節課教學內容藉助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為學生呈現出“地殼運動”的動畫視訊,使學生在學習教材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清楚的觀察到幾近真實的地殼運動過程,增強其直觀感受。通過此種抽象知識直觀化教學,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三、打造資訊化教學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真實性

現階段,各高中學校與教師要想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地理資訊科技,需先配備一定的硬體設施。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高中學校中均已配備了專業的網路教室以及相關教學裝置,目前只需將先進的地理資訊科技植入到計算機系統中,便可輔助該學科課堂教學。當前環境下,學校可為該學科教學建立一個專業的地理實驗室,並保證實驗室內所配備的實驗裝置均符合教學內容與課堂實驗活動標準,以增強新課標下地理資訊科技輔助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且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學生可直觀地觀察和了解地理資訊系統技術,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與該技術應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無需向學生詳細講解“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合理性”內容,可充分利用此種有效的地理實驗室環境,藉助GIS軟體,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並對比不同的城市結構,開發思維,鼓勵其思考和探索其不合理之處,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自主性,提高教學真實性與有效性。總之,目前在我國許多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筆者建議各高中學校需科學利用地理資訊科技輔助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學校師資力量,並藉助地理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該學科教學打造資訊化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森林.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文理導航旬刊.20xx,(10):82.

[2]王碩.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新校園旬刊.20xx,(02):238.

[3]席慧.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xx,(05):125-12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