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資訊科技的應用更加廣泛;然而,高中語文教師所關注的不僅是怎樣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而是關注如何更好的將各種資訊科技手段有機地融合到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而優化和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近年來,許多一線的語文教師在這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但是如何選準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最佳結合點,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如何將資訊科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達到極致等都是有待我們去處理和解決的問題。

資訊科技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網路”和“多媒體”兩個方面,二者可以看作是驅動高中語文教學資訊化、電教化高速發展的“雙輪”。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樹立“雙輪”同時驅動的觀念。

一、要重視網路這一嶄新載體的作用

當前,高中語文教師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豐富語文教學資源,拓展語文教學空間的目的。網路的廣泛應用使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師生互動是教學活動的本質特徵之一。但這種互動,長期以來基本上是通過教師在同步條件下對學生“耳提面命”來實現的。過多的耳提面命,會使語文教學失去活力,學生沒有興趣。因為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並非一門自身有著嚴密知識體系的知識課。幾十年來的實踐早已證明,嚴格按照文體、語法、寫作、文學史等知識體系進行語文教學,不僅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高效率,甚至適得其反。因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母語能力,它需要以“能力”立意,需要在讀寫聽說等各方面切實從學生母語實際水平出發來著意培養訓練。說它是“能力課”,更能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倘若是傳授知識,“耳提面命”自然有其優勢。但若要提高母語的能力,高質量的讀、寫、聽、說等母語的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讀、自學、討論、研究等做法,在語文教學中一再被提倡、被強調,但效果一直不顯著。時至今日,“講”風不息仍是語文教學中難以革除的一大弊端。

在一週幾個“45分鐘”的語文課上,師生“互動”的侷限性的確很大。一位語文老師一學期如果能夠找班上每位同學談心一次,就很不容易。但如果藉助網路,這些問題會大為改觀。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十分容易、方便、快捷,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非同步的。不僅師生之間如此,“生生”之間亦如此。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和興趣,這兩年很多教師積極探索憑藉網路除弊興利、改進語文教學的方法,效果明顯。

二、要提升對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關注度

在網路還未普及的時候,多媒體教學主要是以“課件”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通常被稱為“演示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當出現關鍵詞、句或一段重要文字時可以用多媒體顯示出來,達到視聽結合的強化效果,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可見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是簡單的直觀演示,課堂上恰當的使用文字顯現、模擬動畫或表演的片段,有利於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看看科技工作者拍攝的極光照片,看看追蹤極光出現過程的實況錄象;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導言》,操作一下模擬貝格爾號巡洋艦環球航行的動畫,讓學生自行選擇達爾文日記中幾處記述,瀏覽一下那些地方的風光;將連環畫穿插在長篇名著中,這有利於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原著,證明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較大的作用和發展空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資訊科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高中語文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不斷深化,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也悄然地發生了變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呈現出由區域性使用到全部使用,由為教師講授服務到為學生學習服務,從單純使用到多媒體與網路相結合的趨勢。在語文課件的觀摩交流中,不少教師意識到,語文課件不應僅僅為教師授課提供背景,更不應僅僅是對某種結論起說明作用的多媒體“板書”,而應當是體現資源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綜合優化的平臺。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開發開放性強的課件,以保證師生互動和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基於這樣的理念,產生了用網頁製作、便於教學中隨機選擇的“素材積成”型課件,產生了微型網站型課件,也產生了供學生自學的“學件”型課件。課件型別的多樣化,說明“課件”最初的概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仍探索“區域性使用課件”,有的潛心於探索貫穿全課的多媒體教案設計。在極富啟發的“講授討論”中,結合重難點插入製作精美的課件,這種做法確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有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學課文的體會作成課件,上課要求學生結合自制課件討論交流,學生也很感興趣。有的實驗是在網路教室進行,探索讓學生當堂提交作業、當堂交流、當堂評改的規律;有的實驗則選定一定範圍,廣泛整合有關資源,打通課內課外,探索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總而言之,語文多媒體教學所呈現的以上走勢,反映了語文學科在應用多媒體方面的長足進步,也反映了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方面的深入思考。語文學科在重視網路應用的同時,對多媒體教學同樣應給以高度重視。區域性使用課件也可以完成一節高質量的高中語文課的教學;使用資訊科技的先進與否並不是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更何況目前各地各校軟硬體條件差別很大。語文教師掌握資訊科技必須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在語文多媒體教學方面,應當不拘一格;對於課件,應看重所反映的教學思想是否正確;對於課件的使用,要在體現語文教學規律上下工夫。至於那種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的做法,則斷不可取。

將資訊科技合理運用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能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人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鬆、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2

摘要】自科技教學技術發展之後,資訊科技教學就成為我國高中教育體系中的一大新特點,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與高中生物教學的關係也日益密切。本文將以資訊科技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切實有效地提供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物;資訊科技

一、高中生物教學與資訊科技結合的意義

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資訊科技手段已經普遍應用於我國的課堂教學之中。無論是多媒體教學還是線上視訊教學都承擔著極為重要的教學輔助角色,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重要媒介。將資訊科技運用於高中生物課堂,可以使其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有助於實現高中生物知識的難點突破,擺脫落後傳統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效率。在資訊科技背景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網路資源共享的情況下,學生不必再過分依賴於教師,有助於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物知識的要點,利用共享的網路資源化繁為簡,讓生物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慾望,有利於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成長。

二、資訊科技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教學水準不高

以多媒體投影教學為例,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都會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製作PPT,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觀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僅僅相當於將黑板板書變成了彩色板書而已,學生們依然是針對考試來埋頭苦背知識點,忽略了創新性的思考。生物課堂上正確的資訊科技應用,應當能夠通過高水準的PPT製作引發學生對於知識點學習的興趣,將其與生物實驗結合在一起,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

(二)高中生物教學內容與課時不匹配

在傳統的高中教育體系中,生物並不是一門受重視的課程,且在大學聯考中所佔的比例較小,因此每個學期能夠分到的課時都較少,由此也導致學生對於生物課程的不重視。在新課標改革之後,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高中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務。但是由於課時的不足,以及學生對於生物學的不重視,讓整個高中生物教學中都存在極大的溝通和學習障礙,對於資訊科技的的應用也就同樣忽視了。希望高中教育體系以後可以適當增加生物教學課時,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時間。

(三)部分教師缺乏系統的資訊科技教學培訓

對於新一代的年輕教師來說,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是一件較為輕鬆的事情,而對於一些年紀在四五十歲的教師而言,資訊科技的應用(比如製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頭疼的事情。這極大減少了他們對於資訊科技教學的熱情。而年紀大的教師往往具有極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學校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源。如果學校能夠有組織地為這批教師進行專業的資訊科技教學培訓,那麼相信學校生物的教學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個層次。

三、資訊科技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運用資訊科技的優勢優化生物教學情境

與單純的文字相比,圖片、視訊無疑是更令人容易產生興趣的表現形式。生物教師可以通過資訊科技將生物課堂中的教學知識點,以學生更為感興趣的圖片、視訊等形式呈現,構建豐富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就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生物知識的興趣,呼喚他們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與教學情境的共鳴,通過想象力和記憶能力共同記憶知識點。比如在“遺傳與進化”這一章節中,課本內容知識點的最佳呈現方式,就是通過圖片、動畫、文字等形式相互結合,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瞭解到細胞分裂的詳細過程,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遺傳的奇妙性,還有基因突變與重組的神奇之處。這樣充分的應用資訊科技,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達成一個十分突出的優化效果,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憑藉資訊科技優勢,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感情的互動,課堂氛圍也較為嚴肅。通過資訊科技教學的加入,教師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學動畫以及視訊,引起學生們注意力,然後由淺入深的為學生們講解一些較為難懂的知識點。比如在高一的“分子與細胞”中,可以尋找一些動態細胞的動畫,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清楚自己的身體正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細胞組成。而在“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中,生物教師可以以圖片或者動畫的形式,一步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瞭解到細胞所要經歷的生命週期,明白我們所有人的體內每日都會有細胞的產生以及死亡。

(三)藉助資訊科技應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資訊科技教學的應用除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學會通過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當將資訊科技的學習條件給予學生,為其創造自主探究學習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通過網路搜尋生物知識。當前許多學校都擁有站,教師可以定期將課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學輔助材料,上傳到學校的資源網站上,讓學生有機會可以自己下載學習,進而達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目的。總之,在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的當下,資訊科技與高中生物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這是高中教育體系發展的整體趨勢。今後,生物教師應當注重在資訊科技教學方面的素質提升,樹立全面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通過資訊科技教學,進行有效的生物學習,全方位提升教學效率。同時,資訊科技教學也有利於探究式教學課堂的建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

參考文獻:

[1]陳友軍.資訊科技視點下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整合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21):115-116.

[2]劉正.資訊科技環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xx.

[3]曹佳.資訊科技環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xx(11):164.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3

摘 要: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方式,可以為學生資訊科技素質的培養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發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強化。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應抓好以趣味作為問題導學的開展基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論文發表,發表資訊科技教育教學論文,資訊科技教學方法論文投稿

問題導學模式的引入為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增加了活力。高中階段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以及實踐創新精神。但是,由於資訊科技課的特質對於邏輯性教學要求較高。而實踐操作中的嚴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在資訊科技課堂引入問題導學法,則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踐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導向,重新認識資訊知識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從而實現資訊課堂的有效互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為“問題導學”的基礎

在傳統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過分強調該學科的嚴肅性,造成學生在理論上死記硬背,在實踐操作中按部就班,資訊科技教學嚴重缺乏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受到了抑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加以改進,適時採用問題導學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將被高度吸引,而教學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識點也將轉化為學習興趣點。

例如在“資訊保安”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下列問題:世界公認的第一個私人電腦傳播病毒是什麼?利用網路查詢並記錄“蠕蟲”的歷史;你瞭解特洛伊木馬嗎?這些問題的設定,有的是學生有所瞭解的,例如木馬病毒等,有的是學生需要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答案,例如第一個問題中的C-Brain病毒。通過對這些常識的瞭解,學生們對於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認識,同時對於網路安全的防範意識也更加完善。由於這些問題都涉及一定的科學歷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層面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從而對資訊保安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以問題設定匯入學習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堂氣氛也將更加自由活潑。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消除了對教學難點的恐懼感和排斥感,樹立起學習信心,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實踐”作為“問題導學”的方式

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捷徑,曾經有教育學家指出:“聽到的知識會在三天內忘記,看到的知識會在七天內忘記,而實踐過的知識則會長期留在記憶中。”這句話雖然具有一定的誇張性,但是卻形象地描繪出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在實踐學習中引入問題導學方式,則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平衡。

例如在“資訊利用”教學中,教師針對“20xx年3月8日馬航失聯”事件提出如下問題: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後,你是如何得到資訊的?當時相關資訊的來源有哪些?這些資訊具有哪些特點?由於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係密切,不少學生踴躍作答,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答案進行梳理,總結出了主要的資訊來源:電視、廣播、網路。在資訊特點的提煉上,學生們一致認為網路資訊的傳播效率最高,但是從資訊真實性進行評價,網路資訊又遜色於電視、廣播等媒體。通過實踐對比,學生對於資訊的來源、傳播途徑、資訊特點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而且對資訊的辨識和利用更加客觀。

三、以“互動”作為“問題導學”的動力

經常可以在資訊科技課堂上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整體掌控教學電腦,在進行理論講解的同時,聽講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要進行實踐操作。但是,教師還沉浸在理論教學的氛圍中,學生卻急於實踐,雙方由於缺乏必要的互動而“不在一個頻道”,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師一味地灌輸理論,那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大打折扣。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互動性,在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尤其是在微機教學的實踐操作中,更要結合教材特點,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實現從理論教學到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效轉化。

問題導學方式的引入,能夠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軟體做圖過程中,教師相繼提出如下問題:第一,怎樣利用圖形工具繪製橢圓形?第二,怎樣在橢圓形中畫出正方形選區?第三,選區顏色填充中,前景色與背景色的快捷鍵是什麼?設定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帶領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於實踐操作中出現問題,學生會積極想辦法進行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報告老師”,等老師幫助解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使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強化,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教材知識,並能熟練地進行上機實踐。

四、以“創新”作為“問題導學”的目標

資訊科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同時發掘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同時利用問題導學模式,制訂出全面的教學方案。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往往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夠”,有的學生“不夠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設定個性化導學內容,同時分出教學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這些分層任務進行自由選擇。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教學中,教師一改原有找課本進行預習的方式,而是提前進行了問題預設,由此切入問題導學模式,教師根據教案內容提出如下問題:多媒體技術的概念以及發展趨勢?生活中看到的多媒體工具有哪些?在多媒體技術中,其多樣性和非線性特點是如何表現的?這些問題的提出分別有不同的難度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回答,從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出問題導學的教學彈性。由於問題設定難度不一,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會受到打擊,反而 可以從一個臺階邁向更高臺階,這就是問題導學循序漸進的優越性。

五、以“漸進”作為“問題導學”的途徑

學生的資訊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過大量實踐實現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學生投入思考,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學生還要對自己的操作進行隨時調整。學生資訊能力的培養,正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操作步驟以及完成過程。教師在掌握全程教學設計的同時,還要對學生實踐操作步驟加以觀察,在資訊的收集、傳輸、應用、釋出過程中不斷創新突破。

高中階段學生資訊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在資訊道德建設上,教師也有一份社會責任。網路資訊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學生分辨出資訊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備的資訊道德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問題導學主動設定問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不良資訊的散播目的是什麼?你遭遇過資訊詐騙嗎?你身邊的人呢?面對不良資訊你應該怎麼做?……這些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資訊道德意識,但是這種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以“漸進”的方式不斷積累,不斷豐富。

未來社會將呈現出資訊爆炸趨勢,高中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間力量,承載著資訊環境建設的社會責任。高中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資訊科技,能夠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適應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多重需求。而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方式,為學生資訊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問題導學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穩步提升,發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得到強化。更為重要的是,在問題導學教學條件中,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這一教學氛圍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資訊科技教學質量也會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秦雪麗.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0).

[2]吳桂成.如何讓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更有效[J].新課程導學,20xx(20).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4

一、創設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

這是一種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系統化的講授,便於學生對概念、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由於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學習效果差,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我們採用的次數較少,只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使用。適用範圍是資訊科技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如中國地圖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一章《認識資訊世界》。基礎知識理論課對每一學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讓學生有興趣聽,又要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科目當中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資訊科技課,許多理論知識與術語,學生平常接觸得多,但是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更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出適合我校高中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利用語言、圖片、實物、音樂及社會時事和教學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情緒,把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自然而又享受的過程。在預備講授第一章第三節《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的課程內容之前,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做好準備工作,一是剪輯電影《泰坦尼克號》等精彩片段,在上課開始時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資訊科技的概念。

二、任務驅動———探究式教學模式

通過任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隨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後學生經過實踐達到最終目標。應用於通過資訊科技手段獲取資訊、加工和表達資訊的教學。如中國地圖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二、三、四章。這三個章節的內容涉及相關軟體的使用與具體的操作較多,而每一個軟體的操作與使用過程都非常煩瑣,講解起來有時顯得較為囉唆;另外,在視窗作業系統中,大部分軟體操作有許多的一致性,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體的規律,就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再結合資訊科技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通過若干有目的、分層次的題目的設定,讓學生自己帶著疑問學習、摸索,這樣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收穫成功的喜悅。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為線索,由教師設定分支任務,把教學內容融入實際主題任務中,讓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經過自主探索和教師點撥,自主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得到培養。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應用資訊科技手段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創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知識主題任務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的愛好,產生完成主題的動機。例如在講授《資訊的獲取》、《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與《製作電子作品》這些章節時,以“最美家鄉———遵化”為主題,要求每位學生製作一個旨在宣傳遵化這座美麗城市的電子作品。學生應當先掌握獲取資訊的方法與手段。當運用以往的方法與技能不能得到所需資訊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及時完成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並適時提供一些課外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既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又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在獲取資訊後,要利用或嘗試使用合適的方法對得到的各種資訊進行鑑別、評價、分析、儲存,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收集到的各方面資訊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學習與使用恰當的工具軟體,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完成教材第四章內容的學習,邊學習邊製作,逐步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

三、學科整合式研究性學習模式

這種教學學習模式,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使各科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融為一體。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對某個問題、某項專題或某一主題的瞭解、認識,其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結論或規律的過程。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利用電腦作品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利於學生資訊素養、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是多姿多彩的,學生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教師要在平時多注意素材的積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論的學習及實踐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總結,才能合理、恰當地選擇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資訊素養、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5

摘要:實現數學教學與現代資訊科技的結合,這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學的重要方向。將現代資訊科技應用於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教學枯燥而低效的教學局面,推進了數學教學改革的步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時間從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學內容的豐富、自學能力與理解水平的提高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改革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深奧的學科,以往教學中採用機械的講解教材知識,並不能激起學生主動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參與、機械地記憶,並沒有深入地理解這些知識點,相反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帶給學生一系列消極厭倦的情緒與心理,最終使得學生更加厭倦數學學科,徹底失去興趣。現代資訊科技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其運用於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的的教學氛圍、機械的灌輸模式,為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更加活躍,自然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將數學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技能與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說,現在資訊科技的加入讓高中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活躍、更加有效。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興趣、情感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說這直接決定了學生智力認知活動的成敗。實現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開展快樂學習,這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教學理念之一。現代資訊科技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與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有著本質的不同,不再是枯燥而單一的資訊輸出,而是以圖文聲像來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將情與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徹底改變了以往沒有情感參與的機械式灌輸,其能夠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衝擊,這對於學生來說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更能為學生營造出愉悅而寬鬆的教學氛圍,帶給學生更多心理上的自由與精神上的放鬆,給學生以全新的體驗與愉悅的感受,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真正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二、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真正實現開放學習

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習不能只侷限於教材有限的資源、封閉的空間,而是要將學習置於生活這個開放的空間之上,實施開放性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現代資訊科技依託於具有海量資源的網際網路,更能突破傳統教學中難以逾越的時間與空間上的種種限制,將這些豐富而多樣的教學素材重新組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身在教室就可以徜徉於寬廣的數學世界。如在學習排列與組合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現代資訊科技的強大優勢改變以往機械的概念講解,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如體彩、福彩的排列,用計算機真實而生動地再現於課堂,這樣既實現了數學的生活化,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現象來引出抽象而深奧的數學概念,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同時更能將學生的學習視野引向更寬廣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係,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三、學習方式更靈活,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形式單一,師生互動空間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自學能力。現代資訊科技具有強烈的人機互動性,可以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真正實現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如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製作成微課,上傳到數學教學資源庫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非課堂教學時間來根據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實際掌握情況自主選擇觀看的內容、觀看的次數以及觀看的速度。這樣的學習不再只是侷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時間,也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同一節奏、統一標準的一刀切式教學,而正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分層教學、個性化學習的具體體現,從而真正實現了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情來展開有目的性與針對性的學習,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實現全體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高。

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

數學具有非常強的抽象性與系統性,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思維能力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但對於一些較為深奧的知識點理解起來仍具有很大的難度,這是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徵。再加上傳統教學以語言的講解為主,並不能讓學生深入本質理解,這也是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好、甚至討厭數學學科的一個主要原因。現代資訊科技不僅具有豐富的數學素材,同時更能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點與直觀具體的場景與事物結合在一起,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這樣的學習就不再是單純機械地來講解知識本身,而是能從知識產生與發展的全過程來幫助學生深入本質去理解,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機械的背誦定理、套用公式,而是能夠可以真正的理解、靈活的運用。如關於影象的平移,我們就可以藉助現代資訊科技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影象的移動過程直觀而動態地展現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而深刻地認識到平移過程影象的形狀與開口方向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橫座標或縱座標,從而理解上下平移橫座標不變,縱座標改變;左右平移縱座標不變,橫座標改變。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影象與函式方程式之間互相轉換,當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自然能夠應對自如。

總之,無數的教學實踐都證明了現在資訊科技的強大優勢。但最終現在資訊科技的優勢能否發揮,發揮到了什麼程度,這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理念與駕馭水平。因此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重視現代資訊科技,加強理論研究,更要樹立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育理念,用於指導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摸索、善於總結,這樣才能使資訊科技成為教師教學致勝的法寶。

參考文獻:

[1]沈曉燕.淺析資訊科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xx(21).

[2]何慶文.現代資訊科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4).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6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和現代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將傳統的“課上”知識傳授,“課下”內化知識的順序進行了互換,使課堂教學觀念、人才培養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物件,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的分析,對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展開研究,為提升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學效果作出努力。

關鍵詞: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

前言: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課程教師利用資訊化環境向學生提供視訊等形式的資源,學生在課前對其自行觀看和學習,在課堂中師生直接結合資源中的問題進行共同探究和交流,以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模式,由於資訊科技課程本身建立在資訊化環境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其教學中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為了解高中生資訊科技課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筆者針對所在城市的三所高中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有效回收594份,調查結果顯示73%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程有較強興趣;35.8%的學生在國小或國中階段接受過系統的資訊科技教育;39.2%學生表示不喜歡當前資訊科技教育模式;52.9%學生不滿意當前單一的教學方式;56.7%學生不理解資訊科技教學內容的設定目標;42.9%學生表示教師提供的資源缺乏;44.3%學生不認同現有資訊科技課程以上機為主的評價方式;52%學生表示自身所具有的資訊科技相關能力在教學前後並未發生明顯變化,這些資料表明資訊科技課程的地位、教師能力、裝置有效率等方面水平較低,傳統教學缺陷、學生差異大等各方面因素決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模式需要發生改變。另外通過調查顯示,近89%的高中生家中具備電腦上網的條件,而高中教學計算機資源可以滿足其餘學生的學習需要,幾乎所有學生掌握收發電子郵件的方法;79%以上學生表示其家長對電腦學習表示支援,82.3%學生表示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較強參與興趣;由此可見現階段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推廣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前的應用

教師方面,應結合資訊科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和歸納,製作出全面、準確表達教學內容的視訊,視訊製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知識點有意識的設定討論問題,例如在傳授“搜尋引擎”知識點時,可提出“你常用的搜尋引擎是什麼?有何特點?”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的前3至5天上傳,通知學生自行下載,並對學生利用網路提出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指導,在課堂授課前一天對學生進行鍼對視訊資源內容的檢測[1]。學生方面,在對教學資源成功下載後,根據個人情況合理的安排時間、進度對資源進行觀看和學習,當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的通過網路與教師或同學進行溝通,在加深個人對知識點的掌握的同時,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系統地把握,學生要結合教師在視訊中提出的問題,在討論區進行交流,達到豐富觀點、自我糾正的效果。

(二)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

教師方面,首先應結合課前利用資訊化環境對學生的檢測結果以及學生在網路平臺所提出的問題的整理資訊和資料,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進行集中解決;其次,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並在每個小組選擇一名組長進行小組管理和小組學習成果彙報,這一方面有利於課堂管理,另一方面對保持課堂討論的高效性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每個小組安排不同的課堂任務,將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充分的挖掘,例如在學習“關鍵字搜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小組設定以“關鍵詞搜尋”為核心的不同任務,例如“設計不同區域的旅遊路線”等,再次,強化課堂交流,完善評價機制,教師應結合課堂任務為學生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使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範圍得到不斷地拓寬,並有意識的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由此調動學生參與翻轉課堂的積極性[2]。學生方面,結合課前學習的情況,充分表達個人的觀點和問題,並及時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積極參與交流、討論等活動,使資訊科技知識的掌握達到教學要求。

(三)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後的應用

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實踐技能,培養資訊科技思維,所以在課後教師應積極利用資訊化環境為學生探究實踐提供機會,但在課後實踐活動安排的過程中要考慮其具體的可行性,例如在學習“關鍵詞搜尋”後,教師可安排學生在百度、360等不同的瀏覽器中進行關鍵詞搜尋,如果刻意安排學生在“知網”“國家數字圖書館”等涉及到一定費用的網站進行實踐,落實效果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3]。

(四)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翻轉教學模式的推廣使用需要高中生逐漸適應和接受,所以教師在資訊科技課堂中具體應用要講究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其次,並不是高中資訊科技所有課程都適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系統地把握、科學的劃分;再次,學生之間的交流程度和表達程度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落實效果的重要衡量標準,教師應注意針對性的引導和管理。

三、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現代資訊科技教學要求,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推廣應用有利於調動高中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等具有顯著的作用,使有限的資訊科技課堂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所以將其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推廣應用效果將非常理想。

參考文獻:

[1]賀玉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的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xx.

[2]劉芳.高中資訊科技翻轉課堂的教學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xx.

[3]趙瑩瑩.“翻轉課堂”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範大學,20xx.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7

一、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對歷史教學作用進行優化

設定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對於歷史教學來說,語言的描述還是略顯枯燥和不足,很難將學生引入真實歷史的回憶當中。例如,在教學《甲午戰爭》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進行播放,例如電影《甲午海戰》和《甲午風雲》,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當時中國的落後、所受的屈辱、將士保家衛國不惜犧牲的壯烈情懷,以此來觸動學生的心靈,加深學生的記憶,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恥辱,以此來激發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高尚情操。

二、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方法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素質教育成為目前我國教育的核心目標。相對來說,歷史考試的內容難度也是越來越大,因此這種發展趨勢使得我國的教學模式不得不發生改變以適應教學的需求。現代資訊科技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將造福於整個社會。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學生的學習量進行最大化,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歷史的質量。

2.有效利用多媒體裝置

對於現代高中歷史教學來說,多媒體裝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師應該對多媒體裝置進行充分的運用,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日常的教學當中。在對課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配合相關的影視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其影象效果和聲音效果,給學生一種最為直觀的感受,使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歷史的興衰榮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已知的歷史內容作為基礎尋找相關的歷史資訊和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範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裝置可以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真實感和存在感,對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健康長久地發展。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教學需求。資訊科技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在當今社會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運用資訊科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調節課堂氣氛,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8

隨著近年來我國現代資訊科技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工作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先進的技術引進課堂,並且也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此種背景下人們也對現代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有了全新的認識。在當前社會發展中,資訊科技不僅能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同時對教學帶來的積極作用也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本文就將以高中的歷史教學展開研究,進一步探討怎樣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優化,希望對廣大教學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現代資訊科技對歷史教學的作用

(一)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歷史學科的教育往往是藉助課本和黑板,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種背景下將現代資訊科技結合到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就十分必要。資訊科技可以對當前的教學現狀進行轉變,也就是在課堂中有效的藉助多媒體等先進的資訊科技,幫助學生更直觀和準確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充分記憶所學的歷史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藉助視訊或是圖片等多媒體裝置,將歷史情境進行再現,讓學生在瞭解歷史事實的過程中還能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畫面,還原歷史。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將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對歷史教學中的難點進行突破。在對一般歷史現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歷史事件中的內容和意義對學生們來說不僅僅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對現代資訊進行應用也能方便教師對歷史事件中的要點環節進行展示,從而讓學生產生更為直觀的記憶。之後教師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對相關知識要點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這對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二、對現代資訊科技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優化的對策

隨著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傳統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資訊科技作為當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產物,不僅應該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還應該被合理地應用在教學環節中,因此將這項技術合理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中也顯得十分必要。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裝置。在歷史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加強對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比如多媒體技術,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出積極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也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利用,放映一些和課程知識相關的影片或是資料,從而藉助其直觀性對學生的視覺和感覺進行衝擊。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更真實地感受歷史,對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比如教師在對“戊戌變法”這一環節進行講述的過程中,為了更真實地感受改革派與頑固派之間的對立,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對兩種對立思想進行表達,模擬當時的歷史場景,並在課堂中播放關於戊戌變法的資料和視訊,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有效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刻理解。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轉變傳統教學方式。隨著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這一理念在高中教學上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體現。在高中的歷史教學環節中,對傳統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制定更符合當前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和社會發展趨勢有著很強的一致性。現代資訊科技是科學技術和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重要產物,所以將其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對實現歷史課程改革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現代資訊科技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廣大高中歷史教師對其理念有著準確地掌握,確保現代資訊科技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此外,廣大教師還需要對現代資訊科技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準確掌握,通過這種方式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更有效的豐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念,全面提升其歷史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現代資訊科技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是當前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需要對這一理念和技術有著更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對歷史能力進行提升。高中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中最為關鍵的組成環節,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部分。因此這也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在教學中進行探索與創新,不斷髮展和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指導方法,從而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歷史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長華,李會祥.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52(1):5-6.

[2]李霜霜.如何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5,74(4):371.

[3]練紹舉.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才智,2015,59(3):196.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9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好資訊科技對於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資訊科技教學也在發生深入的變革,如何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效果,是廣大教師所關心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就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改進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方法;改革策略

當前,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資訊科技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促使了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學好計算機知識,並能夠熟練地運用是每一個人所必須要具備素質。在中學階段設定資訊科技課程也凸顯了該課程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高中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實現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是今後教育的目標和方向。筆者結合多年的資訊科技教學實踐,就如果提高資訊科技教學效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一、轉變教育思想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關鍵

傳統的教育思想將教師放到重要的位置來看待,教師往往是通過課堂講授、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將教學知識傳遞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生經常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則成為了主動的施教者,媒體則成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工具。要想改變這種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必須要樹立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教師由原先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僅僅圍繞學生來開展教學活動,實施探究式、分層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整體性,還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特徵,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上不僅侷限於教材和教室之中,還體現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教師要將學生當作親密無間的朋友,在課堂活動中,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進步,尤其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內容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途徑

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看重教材,過分依賴教材,他們認為只要將資訊科技課程教材上的內容全部交給學生就算真正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新課程改革中,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來適應新課改的方法,也不知道如何用教材來進行教學。筆者認為,要想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效果,必須要學會使用教材。要懂得集眾家之長,對教材進行有效加工和改進,增強教材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及時調整和整合,使教學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服務。資訊科技的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是通過教材來實現的,當然,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也不併不是隨意進行的,要結合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實際需來進行整合,不能一味地進行擴充套件,也不能把教學內容完全侷限在教材內容上。

三、重視學生的上機操作

(一)合理有效安排上機時間

資訊科技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只有學生科學合理地上機實踐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一開始就進行上機操作,上機的課時要佔到資訊科技總課時的90%,並將上機實踐放到理論學習之後,使學生首先對資訊科技課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把握,瞭解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理論進行消化和鞏固。

(二)科學安排上機作業

要提高上機的效率,最合適的方法就是要佈置適當的上機作業。如果教師對學生上機安排的得當,學生一次上機,就會有很大的收穫。相反,如果學生盲目上機,沒有準確的目的,上機以後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學生會感覺上機不是促進理論的掌握,反而覺得理論和實踐是相分離的。理論課堂上能夠聽的懂,但一上機實踐就無從下手。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科學安排上機實踐,避免學生上機實踐的盲目性,這樣會有效提高上機實踐的效果。

四、有效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水平

作為高中資訊科技教師,要想提高教學的水平,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因為一個僅僅只會教書的教師只是一個教書匠,並不會有態度的造詣。新的課程改革強調,教師不僅要懂得教書,還要成為理論的研究者,通過理論來促進實踐教學,在教學中進行引導理論探究,從而促使教學層次的進一步提高。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必須要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做到與時俱進,用最先進的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給學生傳授最先進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資訊科技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同時,教師要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提升教學素養,尤其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這是提高資訊科技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教師熱衷於自己的教學工作,喜歡資訊科技教學,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資訊科技教學中,認真負責地對待教學,勤懇踏實地投入工作,刻苦鑽研業務水平,不斷探究資訊科技知識,認認真真地為學生講授每一堂課,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資訊科技教學的質量。總之,資訊科技教學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好資訊科技課程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高中資訊科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讓資訊科技教學能夠在新課改的引導下實現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賈亞然.淺議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五環節”[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xx(18).

[2]葛志秀.淺析資訊科技與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J].中學時代:理論版,20xx(10).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0

摘要:課堂是對教學活動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將以《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為案例展開研究,結合相關課題,全面分析在高中的政治課堂中,與資訊科技的有效融合。希望通過現代資訊科技和高中的政治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為我國高中的政治課堂的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幫助,為構建新型高中的政治課堂奠定良好基礎,下文將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展開更為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資訊科技;高中的政治課堂;融合

何謂高效的政治課堂教學?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和改革中發現,需要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高中的政治課堂展開研究。在“量”上面,要想實現高效政治課堂教學,就需要在教學中收穫較高的教學效率,也就是教師要做到少教多學,學生要實現在最短時間內收穫最大利益的目標。從“質”上面,高效政治課堂要做到對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就是說,通過教師的實踐教學行為,高效政治課堂要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和能力提升,為實現更大的目標奠定基礎。基於此,本文就將針對資訊科技和高中的政治課堂的深度融合展開詳細研究。

一、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明確知識地位,建立知識儲備

在對量變和質變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這是對事物發展中不同狀態的表現,在高中的政治課堂教學中,該課題的內容也是日常教學和考試中的重點、難點。所以要求廣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課件、視訊等教學資源對教學進行輔助,通過這些輔助教學的應用,讓廣大學生認識到課本中知識的重要性和要求,讓學生能更為準確地對事物進行闡述和應用,掌握各種有效的方式對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課堂知識教學的研究,能幫助學生對知識地位進行充分明確,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有利於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激發,能大大提升高中的政治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對取得良好教學課堂教學效果也將提供十分有效的幫助。

二、利用資訊科技,準確劃分教學重點,理清教學思路

在對學生進行質變和量變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相應地設計“水的三種形態變化”動畫示意圖,也就是在大螢幕上分別為學生顯示固態、液態和氣態的水,通過對兩組概念上相似性的研究,讓學生對知識有著更為形象和直觀的掌握。學生通過對視覺和聽覺上的共同研究,也將更加準確地認識到質變和量變之間的辯證關係,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更多的人生哲學道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學生在對主觀性試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原理和材料相分離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課堂教學中沒有對重點事例進行確立,因此難以在教學中形成正確的教學思路。此外對於一些啟示性教學知識上,教師也可以相應的設計漫畫對教學進行輔助。利用漫畫中的幽默諷刺性,將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課堂中,通過對學生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更多的哲學性道理和生活的相關啟示。

三、對資訊科技教學理念進行貫徹,確保課堂教學的活力

在對教學策略的選擇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地選擇學生更熟悉的生活實際,注重對生活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比如在課件《水的形態變化》中,可以設定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看到水滴卻看不到石穿?”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問,幫助學生得到邏輯性思維發展和提升。此外在對教學策略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材料和問題的設計過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也將使得高中的政治課堂中的學習內容逐漸得到深入。

四、體現資訊科技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實現高效性

在對量變和質變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嘗試情境課堂、活動性課堂的教學方式,從而對社會生活進行更為緊密的聯絡,充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現當前的時代特徵和教育特點。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學內容和形式上的整合,充分賦予高中的政治高效課堂的本質內涵。在對問題和情境的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的體現以學生能力為中心,通過生活和實際教學的案例研究,讓生活和哲學有效體現在學生生活實際中,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效率,為獲取良好教學效果奠定有效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要想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得到更有效的發展和能力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資訊科技在此種背景下也逐漸體現出了其優越性。可以說資訊科技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已經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了影響,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仍然採用傳統的眼光或是教學方式指導教學,必然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只有充分了解時代的發展和建設,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在資訊化時代背景下得到更有效的能力提升,從而在今後社會中獲取更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卉娟.在資訊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談資訊科技在高中的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研究,20xx,39(2):91-92,90.

[2]陳靜.淺談資訊科技在高中的政治課堂的運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62(2):186-186.

[3]陳永明.資訊科技在高中的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6(34):54-55.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1

一、加大多媒體的有效使用,提高輔助教學的效率

我們知道高中資訊科技課程中不僅需要對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學習是理論知識和上機操作的有機統一。作為資訊科技教師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對於資訊科技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來說,確實是顯得比較抽象,學生學習也比較枯燥。僅靠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何使抽象理論內容形象有趣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更加利於接受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想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改變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必然的選擇。我們資訊科技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兩種不同的方式:

1.使用課件組織資訊科技的教學活動

多媒體課件使用聲、光、電等多種技術,為學生呈現圖片、視訊、聲音等在多個方面給與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點有效理解。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將教學所需的資料、文字、影象、聲音有機的融為一體,製作成相應的課件後,既可以重複使用還可以按照教學的需要隨時調整課件各部分的組合。一個設計合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難的知識簡單化、把複雜的知識步驟化,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2.在機房利用教學軟體指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

在機房裡上課主要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可以把教學步驟展示在大螢幕上,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教師在教師機上的操作過程通過軟體同步顯示在學生機上,每個學生都可以仔細觀察教師的操作。當教師演示操作完成後,學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師的操作過程,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這種手把手的教師模式,可以降低學生操作的難度。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可操作性。所以,這種方式是目前資訊科技學科的主要教學方式,其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進行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及上機操作這一優勢。並注重配合其它學科的教學,提高課程整合的質量。使學生掌握好資訊科技這種終生受用的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培養他們良好的資訊素養,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二、把上機操作實現任務化、情境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資訊科技教學來說,除了讓學生獲得必要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實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動手操作是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通過上機操作,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馬上付諸實踐,手腦並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的興趣,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上機操作的實際效果直接關係到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成果。如何組織有效的上機操作訓練,就成為資訊科技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如果教師組織上機操作不成功,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的效果。如何組織有效的上機操作呢?下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1.教師要教育學生明確上機任務,明確上機目的

有目標的教學和有目標的學習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果。不僅如此,明確的上機目的還能夠有效地為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為了防止學生在資訊科技課程上開小差的情況的出現,我們在機房上機操作之前,要通過多媒體螢幕明確上機的任務和目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確自己的任務是什麼。除此之外,還要把這次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通過廣播通知,口頭提示,幫助檔案等方式提醒學生。

2.營造教育教學情境,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操作任務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幫助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所以,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生的任務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

三、總結

總之,要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實效,我們必須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做好學生的引導和組織工作。同時,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2

一、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較為落後

由於大學聯考並未涉及資訊科技課程,對於學生選擇大學院校沒有影響,因此多數學校都不重視資訊科技課程,將這門課程當做次要的學科,沒有配備專業的教師來展開教學,多數教師都是身兼數職,無法為學生深入的講解資訊科技課程的知識。由於學校不重視,這門課程排課時間較少,教師的獎金比起其他主課來說較低,因此多數教師並不願意主動帶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即便是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解了相關知識,但並未聯絡實際,教學觀念較為落後,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還浪費了大量的教學資源。

(二)教學方法過於單一

目前,高中教育雖然得到了相應的完善,但就資訊科技而言,還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資訊科技課程受到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單純的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資訊科技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意,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一些實踐操作省略,導致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術中無法提起興趣學習,長此以往,就會逐漸放棄學習。

(三)教學實踐活動較少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省略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多數教師還是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論方面,沒有注意結合實踐,學生雖然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不知道如何操作,這與資訊科技教學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改革策略

(一)改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的主要目標改革教育形式,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提出學生需要全面瞭解與掌握知識,並學習一定的技能,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就是將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優勢,更加符合瀆職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善課堂氛圍,重視資訊科技教學,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改變教學方式,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反饋,實現雙向教學。在資訊課堂中,教師可向學生講解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意義,使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學習資訊科技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此提升教學效率。

(二)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在開展新課程前,可通過隨堂測試或者提問等形式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隨後可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Flash動畫製作》時,教師就可為資訊科技水平較高的學生安排一些難度較高的學習任務,例如可讓學生自己製作一些具有觀賞性的小短片;為資訊科技水平中等的學生安排一些略為簡單的任務,例如可讓學生自己製作一些動畫表情;而對於資訊科技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教師可安排學生製作一些較為簡單的動畫卡片等,由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都能夠得到實踐的機會。此種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改善課堂氛圍,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使學生慢慢得到提升,獲得成就感。

(三)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內容

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教師可按照學生的興趣與需求等開設一些教學實踐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例如可以聖誕節為主題,讓學生運用Flash自己設計一些小動畫或者動態和卡等,最後在班級內評選出最佳作品,並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藉助課後練習來為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活動,例如了按照學生運用Excel表格來統計全班同學的平均成績,或者運用一些較為簡單的軟體為自己做第一張名片。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出了教師組織實踐活動外,學校也可組織一些較為有趣的實踐活動,例如可在校內開設網頁設計大賽或者動畫設計大賽,由教師成立評選組,選出最佳的作品,並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還可在校園網上釋出學生的作品。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資訊科技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特長,由此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資訊科技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不僅是一門課程,還關係到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學校應當重視資訊科技課程,充分掌握資訊科技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提出解決方案。此外,學校還可按照自身的情況引進一些硬體設施,為資訊科技教學提供一定的保障。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法,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3

進入新世紀以來,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在衝擊傳統媒體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媒體。它就像當年的班級授課制一樣,必將引發教育界的一場深刻革命,會帶來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的變革。教育現代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和當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集知識性、政策性、時效性於一體和鮮明的思想性、社會性、實踐性的特點。理論性過強會導致照本宣科,學生沒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和新穎的教學設計來讓學生明白課本的觀點、原理、道德行為規範,從而使思想政治這門學科放射出征服人們心靈的魅力。利用多媒體及網路的資源共享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資源、資訊,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的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同時可在網上便捷的獲取資訊,為備課提供最新的素材,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學,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各門學科的知識,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和延伸。

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大家對資訊科技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的理解和運用還處在初級階段。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經常性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組織課堂教學的教師並不多;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偏差:沒有選擇好合適的媒體來輔助教學內容的實施,過分依賴電教媒體,多種媒體之間配合不協調,課堂教學僅是一個“空架子”,課堂效率不高。資訊科技手段只是機械的計算機操作,螢幕的演示,而且其程式的事先編排性,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距離感,缺乏傳統手段的親切感和人情味,不利於師生情感交流的充分進行,不利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情商。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資訊容量的加大,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必將促使學生思維的高度緊張,思維活動受螢幕內容的抑制,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影響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益。

在山東省全面實行新課改和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以及山東省規範辦學行為以後,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增加,教師講課時間相對減少,如何指導學生有計劃的科學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將課堂學習與自主支配時間有機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學科學習延伸、拓展、深化,讓學生課餘生活從自由走向自主,從自主走向自覺,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形勢下,制約普通高中教育持續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是課時減少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依靠現有的正課時間,如果不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就難以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基於此,我們積極推進資訊科技與政治學科的整合,探索了“BCA”教學模式。

“BCA”教學模式將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課堂”,鋪設出一條素質教育的高速公路。

(一)資訊科技和思想政治的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物件與需要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之所以對於一個物件發生興趣是由於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資訊科技的視、聽、動結合的教學方法,依託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情景設計,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這對於發揮學生參與性,並最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大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一味依靠教師講解而導致學生機械被動接受知識,並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乏味而產生厭學情緒。在強烈的求知慾望的推動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上來。

(二)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協作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在多媒體環境下,由於呈現了大量的資訊,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學到不同的內容,對同一個主題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組織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包括教師和學生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協商學習,通過多種方式創造性地組織和交流資訊,共同完成一個主題。

1.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協作學習。即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作學習。當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獨立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如在自學課文對話時,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或老師請教。這樣,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藉助別人的幫助,利用有效的學習資料,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

2.小組間的協作學習。即小組和小組,小組和教師之間的協作學習。在時政連結的操練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2至4人組成的小組,大家共同來完成一個主題。比如,根據多媒體軟體創設的情景,每個小組成員扮演一個或兩個角色,互相幫助,最後通過小組的協同合作完成探究問題,共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化枯燥為神奇,加強教學直觀性

採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教學,能做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把思想政治課最能剖析、破解教學重點、難點的古今中外的各種社會現象、人物基本事實、趣聞和例證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多媒體的深刻感染和刺激,加深了對教材基本理論的理解,在輕鬆的氣氛中掌握了比較抽象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通過聯絡自我實際,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所學原理。

總之,我們希望能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和政治學科教學的整合來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教育中尊重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合作性,把政治課上成真正培養“人”的課程。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4

實驗教學對於高中化學教學而言非常重要.在實驗過程中,不僅能將學生學過的理論知識融入其中,而且為學生對於化學問題的探究提供了平臺,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與感受化學原理.要想提升實驗教學的整體成效,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融入資訊科技.這不僅能讓實驗教學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並且能為實際教學過程帶來有價值的輔助,提升學生對於實驗教學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從實驗教學過程中得到有益的收穫.

一、捕捉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資訊科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使用方式,能夠發揮的效用也有各種不同的體現.利用資訊科技,能夠幫助學生捕捉到一些用常規方法難以捕捉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對於化學反應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有很好的把握.這有利於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與認知.學生對於實驗的整體把握是建立在學生對於實驗現象的觀察與捕捉之上的,然而很多實驗現象卻不容易清晰地呈現出來,這些流失的實驗現象往往會成為學生實驗學習中的缺失.而利用資訊科技,這一問題能夠得到完善.有些常規狀態下不容易操作或者演示的實驗,可以透過資訊科技清晰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於實驗現象有更加清晰的觀察,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例如,在做“電解飽和食鹽水”實驗時,通過實物投影可以呈現傳統演示實驗中學生不易觀察到的現象,陰陽兩極產生的小氣泡可以清晰地得到呈現,陽極產生的淡淡的黃綠色氣體,學生通過對比就可以得出結論,陽極有氯氣生成;實驗結束後在陰極附近滴入兩滴酚酞溶液,陰極區域溶液顏色變紅色,學生容易得到結論,陰極附近有鹼性物質生成,從而使學生對電解飽和食鹽水實驗有直觀的瞭解與感受.實物投影在實驗現象不容易捕捉的實驗教學中能夠發揮促進作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獲知這些實驗現象,而且能夠讓學生推匯出相應的結論.

二、對於視訊影像的靈活使用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視訊影像可以發揮輔助效果.不是所有的化學實驗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演示.有些危險的實驗,不僅不能讓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不具備實驗演示的教學條件.然而,有的實驗非常重要,有必要讓學生對於實驗過程有較好的觀察與瞭解,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於實驗原理的理解與認知.對於這樣的實驗教學內容,可以發揮視訊影像的輔助作用,教師通過將實驗操作流程製作成相應的視訊影像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瞭解實驗流程工藝,進而深化對於相關實驗原理的理解與體會.例如,“硫酸亞鐵銨的製備”實驗操作步驟和所涉及的實驗儀器較多,課堂教學中一般難以演示.為了彌補這一教學缺憾,教師可以把相應的實驗過程製作成視訊,剪輯後在課上播放.這樣,既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和相關實驗儀器的使用,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實驗工作者的艱辛,從而讓學生了解整個實驗的操作方式與工藝流程.又如,在講“石油的煉製”時,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去煉油生產企業進行現場參觀,而學生又想象不出石油化工工業生產的情境.通過視訊,讓學生觀看石油化工生產的裝置和工藝流程,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這個實驗過程,也能領會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學原理.

三、發揮動畫模擬技術的輔助效果

動畫模擬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使用比較有限.教師如果善於靈活利用這一技術,就能使化學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在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中,有機化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部分知識由於較為抽象,給學生的理解過程帶來一定障礙.有些化學物質的結構、構成等,教師可以採用動畫模擬技術製作一些相應的課件,讓學生在觀看這些生動直觀的動畫片段的過程中有效瞭解相關物質的構成特徵.這樣,不僅讓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而且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在講“乙酸乙酯的製備”實驗時,教師可以運用動畫軟體把乙酸與乙醇反應的斷鍵部位及新鍵的形成機理形象地展示出來.學生清楚地從螢幕中看到乙酸分子中的羥基和乙醇分子羥基上的氫原子從原分子上斷開後“手拉手”形成了水,剩餘部分結合成新的物質乙酸乙酯.這樣,不僅讓化學物質的反應過程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讓學生對反應的機理有一個清晰認識.總之,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資訊科技的有效使用能夠為知識教學帶來促進作用.利用資訊科技,能夠幫助學生捕捉到一些用常規方法難以捕捉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對於化學反應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有很好的把握.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論文15

論文摘要:新課程下,高中資訊科技課旨在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資訊素養;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要達到這個要求,作為高中資訊科技課教師,更應根據當前中學生的基礎與學情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積極組織學生交流與合作,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化為新型、適應新課程要求、更適合高中學生要求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新課改 資訊科技 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新課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學必須要真正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教師要徹底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完成課堂教學中自身角色的轉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與思考,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教材、不同學生、不同內容設計符合需要的教學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礎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筆者從事資訊科技課教學9年,對如何上好課、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做了一些思考。特別是近來,在學習與推進“昌樂教學模式”後,對高中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與做法,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

適用範圍:資訊科技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如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一章《資訊與資訊科技》、第三章《資訊的程式設計加工和智慧化加工》。

實施理由:基礎知識理論課對每一學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讓學生有興趣聽,又要能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科目當中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資訊科技課,許多理論知識與術語,學生平常接觸的多,但是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更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出適合我校高中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具體方法:教師利用語言、圖片、實物、音樂以及社會時事和教學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情緒,把學知識接受的過程變成自然而又享受的過程。

實際案例:在預備講授第三章第三節《資訊的智慧化加工》的課程內容之前,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做了兩件準備工作,一是剪輯電影《我的機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課開始時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人工智慧的概念。

2.設定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

適用範圍: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獲取資訊、加工和表達資訊的教學。如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二、四、五章。

實施理由:這三個章節的內容涉及相關軟體的使用與具體的操作較多,而每一個軟體的操作與使用過程都是非常煩瑣的,講解起來有時顯得較為囉嗦:但另一方面,在視窗作業系統中,大部分軟體操作有許多的一致性,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體的規律,就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再結合資訊科技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通過若干有目的、分層次的題目的設定,讓學生自己帶著疑問去學習、去摸索,這樣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又能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收穫成功的喜悅。

具體方法: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為線索,由教師設定分支任務,把教學內容融入實際主題任務中,讓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經過自主探索和教師的點撥,自主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得到了培養。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如何去應用資訊科技手段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學案例:設定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

可有四個步驟:根據內容設定主題任務——學生自主或協作完成主題任務——學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師合理而又充滿激情地評價。

2.1 整拿社會熱點,設定主題任務

設定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知識主題任務的必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的愛好,產生完成主題的動機。例如,筆者在講授《資訊的獲取》、《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與《多媒體資訊加工》這些章節時,以“最美家鄉——武安”為主題,要求每位學生製作一個旨在宣傳武安這座美麗城市的電子文稿(格式不限)。

2.2 完成主題任務

完成任務是“設定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小步驟:

學生應當先掌握獲取資訊的方法與手段。當運用以往的方法與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資訊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及時完成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並適時提供一些課外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既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又能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在獲取資訊後,要利用或嘗試使用合適的方法對得到的各種資訊進行鑑別、評價、分析、儲存,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

接著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收集到的各方面資訊來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學習與使用恰當的工具軟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與第五章內容的學習,邊學習邊製作,逐步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

2.3 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學生的作品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的,特別是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師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以保證學生對作品的交流與展示,讓學生有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才能讓他們保持這份學習熱情,繼續完成後面的教學內容。

2.4 教師鼓勵性評價

教師精心審閱學生的作品並給出合理的評價。學生的作品可能會有較大的差別,但教師需要儘量發現亮點,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還可選出特別優秀的作品推薦給其他班的學。

3.不拘一格——混合教學模式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混合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習“昌樂教學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學習其精神與宗旨。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率。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學生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我們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10

[2]顧建軍,李藝,董玉琦,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