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4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

本節是繼細菌之後的一節內容,本節聯絡生活也較緊密本節的難點是如何真正的讓學生認識真菌的結構,通過自己的觀察讓學生自己說出真菌的結構,自己推測去真菌的營養方式。

因為前面學過細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對比教學更有利於學生觀察和掌握真菌的結構並推測營養方式。比如老師可以出示細菌的模式圖在螢幕上,讓學生找和真菌細胞結構的共同結構和最大的不同,學生容易注意到細胞核的有無上來,我試驗過不對比教學的班級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細胞核,只是機械的記憶了細胞的基本結構,腦海中無法留下痕跡。

為了能讓學生了解孢子的的具體形態,一定要提前一週給學生準備好發黴的橘子皮和饅頭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青黴和麴黴的顏色和孢子排列方式。通過觀察,學生對青黴和麴黴的顏色的區別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麴黴,發黴的饅頭片顏色多種多樣,有黑色、黃色、紅色、綠色等。

本節的孢子和上節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師能放在一起進一步的對比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2

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角度出發,創設情境、融入經驗、注重時事。

例一、在講“蒸騰作用”時,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大樹底下為什麼好乘涼?植物的葉片為什麼不會被灼傷而萎蔫?等,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了一個又一個謎團,從而誘發學好生物學的強烈願望。

例二、為了學生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收集有關時事報道。如講單細胞生物時,摘錄了20xx年10月23日《江城日報》的報道,日本發現奇特微生物,這種微生物長約30微米,是單細胞鞭毛蟲的一種,一半是“植物型”,另一半則是“動物型”,所以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食。這種“半植半獸”微生物的發現,可能揭示了海洋單細胞生物向植物進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同學的探究活動總結出鳥類適於飛行生活的特點。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我首先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相關的觀察計劃,然後通過展示出不同鳥類的圖片,引導學生探究鳥類的體形、翼、肌肉、骨骼特點等方面是如何與其飛翔生活相適應的,培養了學生探究合作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認為在教學方法方面的成功之處是,以《飛得更高》這首歌曲匯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觀察與思考”這部分內容時,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獨立去完成探究活動,並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這節課的不足就是沒有通過練習題及時鞏固已學知識,沒能達到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認為課堂上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思考,大膽質疑,不要害怕控制不了局面,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必須適時地啟發引導,讓整個課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4

我從事國中生物教學已經有二十個年頭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得進行教學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國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筆者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匯入:

1、什麼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

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撥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麼不同?

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二、技能性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採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麼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後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

四、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定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從考試情況來看,成績不算理想。認真回顧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做如下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國中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針對情況,我準備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意學,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在每節課上,每次作業都要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與能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能力以及工整的書寫。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能力,防止馬虎出錯。

第二、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第四、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第五、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第六、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第七、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6

單細胞生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到,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能親眼看到真實的單細胞生物,本節課首先讓學生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草履蟲,我曾嘗試不給學生任何提示,讓學生直接觀察,學生在觀察實驗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視野中沒有草履蟲,或草履蟲在水中是旋轉前進的,但由於草履蟲身體旋轉過快,學生看不清等情況,遇到這些問題時,學生就會通過問老師或小組之間互助等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真實的體驗會讓學生印象極其深刻,但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後面的內容就難以完成。要完成後面的內容,前面的觀察就必須要縮短時間。

考慮這節課的重點是學生通過對幾種單細胞生物的認識,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因此我決定壓縮前面的觀察時間,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出示在大螢幕上,這樣學生就會少走彎路,順利的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及它的運動等,這樣後面就有時間瞭解草履蟲、眼蟲、變形蟲是如何利用一個細胞的身體來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從而總結出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運動、呼吸、營養、排洩等生命活動。接著,讓學生了解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包括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最後對照學習目標,檢驗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7

做開發課程資源的有心人

我認為這節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課程開始時播放的一段錄影。對於真菌的結構,學生們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菌絲"的概念。由於菌絲和我們熟悉的動植物的器官、組織相差很遠,在缺乏感性認識的情況下,就很難產生深刻的理解。另一位老師為我提供的這段錄影,非常生動形象,極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點。讓我感嘆:如果能有適宜的教學資源,學生的收穫會更多,教師講起課也更省時省力。

收集課程資源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這段錄影的獲得是一個很偶然的機緣,但也是由於我每時每刻都注意收集才能將它很好地儲存下來。曾經聽到一個故事:"有人向一位剛上完一節出色的公開課的特級教師提問:’您準備這節課用了多少時間?’這位教師回答:’要說時間短,我準備了十五分鐘,要說時間長,我準備了一輩子。’"我覺得每一位有志於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老師都應當如此。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8

本節課內容是對單元學習活動的一個小結,在充分感知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分析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包括對人類的意義,對生物與生物之間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關係。讓學生從衣、食、住、行幾方面說說一天生活中,都要和哪些動植物發生聯絡。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學生明顯體會到多種多樣的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人與動物的關係”汽泡圖,就更為簡便了。交流“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結合學生的討論,結合課文中資料的閱讀,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張“人與植物的關係”汽泡圖,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此項活動能較為順利開展。在充分討論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基礎上,設想:如果缺少了生物多樣性,人類生活會怎樣?引導學生從“生態平衡”“生物間的食物聯絡”等角度進行考慮,意識到:雖然地球生物種類多樣,但如果部分缺少,會引起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平衡,從而最終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生存,為後面講解“保護生樣多樣性”作下鋪墊。

“生物多樣性與其他生物”教學環節,並不是從生物的食物聯絡角度來分析,而是從相互依存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內容,要充分展示學生集體的思維結晶,一兩個學生是舉不出太多例子的,而在全班共同的思考、討論下,學生能講出很多例項,如:蒼耳有鉤,藉助有毛皮的動物來傳播種子;鱷魚靠牙籤鳥剔除牙縫裡的殘渣;犀牛靠犀鳥來預警等等。“保護生物多樣性”。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自然明白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也自然懂得應該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該如何保護?這是本課的最終要求?讓學生通過網路等渠道瞭解家長生物多樣性的情況,聯絡生活,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破壞、傷害動植物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倡議,尤其要強調“人類是生物家族中平等的一員,不可任意主宰其他生物的生存與否”這一思想。課後要求學生結合本課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說說自己的感想。我想,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應該更有話說吧!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9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在上這一課時,學生找到了課文中的原文來闡釋了“生物入侵者”的含義。我也認同了這種說法。可是,在隨後的教學探討中,我發現對於文中的這句話,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否則,會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錯誤。

“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方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要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作者如是說。但這樣說有失偏頗。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後來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比如,原產於西域的黃瓜,在西漢時引種到中國後,並未見其對某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並沒有給人類社會造成經濟損失,反倒是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餚的品種。像黃瓜這樣的“移民”,生活中可謂多多。如西紅柿、胡蘿蔔等這樣帶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國外引進,或是由少數民族地區引種。它們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但,是有益的。

當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幾十年前我國從國外引進了一種植物——水葫蘆,曾一度用它淨化汙水。後來,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後,水質汙染導致它瘋長,幾乎覆蓋了整個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幾乎絕跡,每年國家要花巨資打撈。類似的還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濱海大道北側的紅樹林區,由80000多平方米銳減至不到20xx平方米。紫莖澤蘭也在四川涼山上惟我獨尊。

這樣看來,對於生物“移民”,我們不能如作者那樣,一概稱之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變。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許多有益於自然和人類的物種。它們也會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民展,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福祉。但是,對於“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的物種,我們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讓它們無節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勇於質疑,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不然,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0

本節內容較抽象、難理解,不易處理。曾經,我也嘗試過給資料讓學生分析,自主建構,可學生仍不顯主動。如何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讓學生充滿收穫,我自認為本節課有幾個可取之處:

1、如何評價學生,評價表的推動作用不可低估。佈置探究任務時發放課堂過程評價表,保證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知識的內化,能力、情感的發展起到催化作用。

2、學習問題源自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解決自己最關注的問題,學生們竭盡全力,查閱資料,討教父母,尋找直觀材料(好幾個學生帶來了有典型病症的CT片),很好地挖掘了閱覽室、網路、學生個人潛能及家庭資源。

3、活動精加工,深挖掘。本節以學生活動貫穿首尾。活動一“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看你的臉”,從語言設計上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解剖、觀察大腦後及時組織總結,使大腦的形態結構特點深深地烙在學生腦海中。學生彙報各主題研討學習時,課堂氣氛民主,允許學生隨時提問,給時間讓學生交流,激起思維碰撞,將活動成果感悟、內化,保證了學生知識、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所以上完本節內容後,學生都可以底氣十足地回答“我學到了什麼”。

上完此課,我又再次感到學生值得驕傲。為解決自己關注的疑問,課內、課外,學生們盡情地享受著群體的智慧與合作愉悅。為查資料,學生們上市圖書館、回家取寶、上網查詢,自己整理、剪接,自己製作展示課件,他們的知識涉獵、他們的資訊收集整理能力和辦事效率讓我咋舌!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他們時常就是我的老師!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我都與學生們一同成長。

課後,學生們意猶未盡,探討在延續著。我驚喜地發現生物課是我和學生們成長的天堂!相信也是你與你所愛著的學生們共同成長的天堂!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1

本節反思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閃光的.地方有:

1、在新課的引入上:我採用了典故匯入法:講一段歷史,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逐步引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2、對課標的把握準確:備課前我深入研究了課標中有關本課的教學要求,在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研討中,我更加明確了本科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準確的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在備課中將課標要求逐項落到了實處,將“學為主體”作為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到位:本課有一個探究活動——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個活動在新課標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鳥適於飛行的特點較多,而且探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備課時,結合本組老師的意見,我將“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設計成“小組PK”的形式,在課堂讓各小組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開展探究前提出明確要求,指導學生展開探究。

在學生探究時,及時瞭解各小組學生的探究進度及探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幫助探究有困難的小組完成探究活動。之後組織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後師生共同合作,互動交流,概括總結,得出結論。

4、情感教育落實到位:在教學中採用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及二次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意識,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探討,讓學生進一步強化了“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將情感教育落實到了課堂教學中去。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2

病毒是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手摸不著的生物,學生比較陌生。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氣氛,首先從同學們經歷的“流感”入手,集中學生注意力,進而提出問題,你知道哪些病毒的名稱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或課前收集資料,嘗試回答出肝炎、禽流感、手足口等人畜患病的疾病名稱。在總結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丟擲課題——病毒。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就課文內容提問。學習小組內同學相互合作共同提出問題,各小組選派發言人,彙報本組提出的問題。

1、什麼叫做病毒?

2、病毒有多大?

4、病毒有幾種型別?

5、病毒由怎樣的結構?

6、病毒是誰最先發現的?

7、病毒是怎樣侵害人體的?

8、病毒主要分幾大類?

9、病毒離開了活細胞還能繼續生活嗎?

10、病毒是怎樣生活的?是獨立生活的嗎?

11、怎樣預防病毒性疾病?

12、怎樣看待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這些問題來源教材,只要認真閱讀,再配合老師展示的課件,都能解決,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快樂中學習。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3

儘管課前備課反思很多,但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還是有猶豫的地方。

一、螞蟻覓食行為的探究如何匯入“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這部分的教學,總覺得有不妥之處。課件設計的是“螞蟻拖食進入蟻洞”,老師設問“這是螞蟻的什麼行為?”“覓食行為。”“螞蟻有覓食行為嗎?”,這種設計是為了避免課堂學生的猜測過多、老師解答過程過長,從而避免課堂時間過長、沖淡主題。但這樣設問,我總是覺得好像和教材設計者的設計意圖不一致。課後細細想想,覺得教材設計者的意圖可能是通過探究螞蟻喜歡取食哪種食物,得出螞蟻有覓食行為這個結論的。其實,在探究出螞蟻愛吃哪種食物的過程中,只要稍加引導,就能推論出“螞蟻有尋找愛吃的食物的行為,這種尋找愛吃食物的行為就是一種覓食行為”而匯出重點部分的教學。還有當時覺得這部分的教學設計有問題,所以想換種匯入方法,就是將螞蟻聚集在米飯粒周圍的畫面換下螞蟻搬菜粉蝶的視訊,這樣就可以直接探究飢餓的螞蟻聚集在米飯粒周圍是否是覓食行為,從而匯入“在複雜的環境中,動物的行為複雜多樣”,順利進行列舉多種行為型別重點教學了。這樣既可以避免生硬的轉問“螞蟻有覓食行為嗎”這個問題,還可以節約時間進行重點部分的學習。也不知為什麼,在設計這部分教學時,怎麼也走不出思維怪圈,終究是按照一開始的設計思路教學了,真是件莫名其妙的事。可能當時覺得這種教學思路也能達到教學目的吧,但現在細想起來,終究覺得有不妥之處。

二、列舉動物行為型別部分的教學列舉動物行為型別是本節課的重點。關於這部分的教學,課前有兩種思路,一是老師先列舉一種型別的動物行為多種表現,然後歸納出該動物行為的概念,再請同學們拓展舉例;二是按照教材大致安排,先引導學生知道螞蟻有覓食行為、圖片展示多種動物的不同覓食行為、概括出覓食行為的概念、請同學們列舉常見的動物的不同的覓食行為,然後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常見的動物的其他行為、說出判斷行為型別的依據、老師概括動物行為的概念及評價、其他小組再舉例補充。考慮到給學生充分參與並多思維,所以選擇了第二種教學思路。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給予恰當地指導。但遺憾的是,教學中課堂時間太緊,又因為是借班上課、不能將設計的內容留待下一節課進行。因此,在課堂上,只是請一小組就某一動物行為型別如防禦行為等列舉了兩例、在誘導他們說出規類的依據後,就沒讓該組繼續說完他們交流的結果,而是把機會給予了其他小組繼續說其他某一動物行為的型別的例子了。雖然,在後面的“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例子嗎?”補充回答中可以彌補部分遺憾,但還是不能讓全班各組都有發言的機會,就是發言的小組,也不能將本組的交流結果全部呈現,可能影響了部分同學積極交流的情緒。課堂結束時,如果讓學生們把交流的結果交給他們自己的老師評價可能會有所彌補,但當時卻沒有考慮完善,這就讓我對這節課的處理,留下了很大的遺憾。

三、課堂教學中,語速有時過快。教學內容熟悉程度不夠,語速過快,就凸顯了課堂思維的停頓,使語言表達表現出不夠流暢,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語速的調節上,我要注意加強調節。

四、準備不夠細緻由於是借班教學,教學裝置可能不一致。我雖想到可以早點到達現場進行除錯,但是沒想到現場已經有人在上課,因此無法進行。結果,上課時,果然該班的裝置和我們準備的不完全相同,操作上出現誤差、配合教學的視訊畫面調動困難,影響教學思路和效果。這是我過度自信自己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造成的失誤,其實我是可以前一天或者更早一點趁別人未上課時就到達教學現場進行除錯的。所以無論如何,要保證一堂課的高效率,哪怕是一個微細方面都要考慮周全。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課題包括的範圍比較大,知識比較零散,如何把握本節目標和突出重難點很關鍵。另外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並體驗運動的產生和運動的意義至關重要。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主要從這兩方面為突破口,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

在課前熱身環節,播放視訊歌曲《健身歌》,學生可以跟著唱或做動作。這首歌歡快活潑,學生都十分熟悉,而且喜聞樂見,都會唱,跳也可以很隨意,所以不但能吸引學生注意,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又和運動直接相關,不但可以使學生輕鬆進入課堂,也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緊接著播放動物運動時優美姿態的視訊,讓學生欣賞,這樣就由近及遠,帶給學生無限遐想,再聯絡生活實際,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及運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出關於運動的話題。給學生以美的視聽享受。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以話題的形式展開,這對我來說是個突破。因為我覺得關於運動學生知道的較多,他們會很有話說。因此我跳出了常規的教學思維,設定了三個話題,在三個話題進行中適時請出嘉賓,出示圖片,給學生更多的感性認識,再通過交流和體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下感受新知,比常規的教學要更吸引學生注意,這樣更能接近師生的距離,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教學的重難點迎刃而解。

在話題一進行中通過現場嘉賓的助演,給本節課增添了亮點,也是對身邊教學資源的一種開發,再請出“神祕嘉賓”(四個人體骨骼標本)使學生對運動系統的組成一目瞭然,印象更深刻。在分析關節特點時,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更易理解。在設計時此處並不是本節的重點,只需要讓學生通過一些感性認識瞭解運動系統的組成就可以了,知道各部分在運動中的作用即可,不必佔用更多的時間。

關鍵是話題二運動的機理,主要通過各種體驗活動來實現的。體驗過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並且採用記時的形式,讓學生堅持用力屈肘30秒,再談感受,這樣就輕而易舉的將難點選破了。

而對動物運動意義的話題採用先給學生觀看視訊,與學生交流動物運動的意義,近而再說出人們生活中的運動的意義,由學生的生活入手,再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也符合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最後以這樣的語言來結束本節課“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運動的話題!希望運動伴隨我們的一生,讓運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活力!更加精彩!”以這樣富有激情的話語結束本課,我覺得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關於運動的話題不是一節課就能說完的,這樣就可以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到生活中去盡情體會,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

通過上這節課,使我更深的體會到生物課特有的魅力!因為它的教學資源實在是豐富,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可以靈活的進行整合,許多資源就在身邊。另外,在教學形式上,教育者應多創造一些和諧自然的氛圍,記得一位教育家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教育者能隨意帶動求知者,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獲取知識。”,我們都應追求這種狀態。

本節課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老師們思考,就是知識的完整性更重要還是體驗運動的機理、意義更重要!我覺得,一節課時間把運動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運動機理、運動的意義都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而且也不符合新課標的理念,看起來內容很豐富,可實際上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我認為本節課必須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是運動的機理和運動的意義,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去觀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受!給學生更大的想象空間,這樣才能真正體驗到運動對生命的意義!因此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更重要!必須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動畫等形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運動的機理,感受運動的快樂,才能使本節課的情感得以昇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覺得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課前的熱身,還沒有達到最佳效果,如果教師能和學生一起唱起來、跳起來會更好,結尾也以師生共同運動來結束就更好了!新時期的教師就應該是演員一樣,需要動起來時就應該動起來,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和學生在有效的時間裡達成共鳴。

在探討話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像一個主持人一樣,做到收放自如,輕鬆自然,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尤其是語言的高潮迭起,會使課堂大放異彩,感覺自己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準備得還不夠充分,對語言沒有精心琢磨,尤其是對課件操作的熟練程度還不夠,因此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總之,在本節課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經驗源於實踐。我想我在本節課中的得失將使我終生難忘,這些經驗將串連成許多“快樂的音符”伴隨我在未來的路途中一路歡歌!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15

本節課對課本內容進行大量擴充,增加了介紹研究的動物行為學的科學家故事以及嘗試研究自己學習行為的探究實驗,突出主體性,促進學生在活動學習,在快樂的氣氛中更加嚮往生物學研究。

  1.活動引入,一箭三雕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其中也蘊含著許多動物行為學的素材。本節課的引課環節採用活動法,“看圖片,猜古詩,說行為”。猜謎遊戲使學生興趣高漲,全體參與到課堂;優美的古詩詞使學生陶醉在如畫的意境中,心情愉悅感悟課堂;說行為活動又使學生了解到動物行為多樣性,好奇求知嚮往課堂。

  2.突出主體性

本節課的重點是區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同時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採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不同意見,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的積極性,很好的突破了難點。課堂上突出主體參與性,通過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才能實現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協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