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9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以問題導學、幫學促成效學生自主學習時,基本上是依託《同步與探究》,但是大部分學生僅僅是按照同步上的填空在課本上畫畫,對於知識點缺乏系統性的總結與整合。甚至有些學生不清楚知識點所考查的問題。於是本週我改變了策略,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我把知識點整合成問題呈獻給學生,同時要求所有同學必須把這些問題弄明白,並加強“將”對“兵”的監督、幫扶作用,並要求展示時首先由C類學生展示。這樣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向著目標進軍,徘徊在學生間我看到“將”對其“兵”詢問著解答情況,指點著做標記,依然記得王彥偉對孫清華說“鄭成功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這就是對鄭成功的評價,你在課本上畫下來,在一邊寫上評價二字。”指點的多麼到位,我甚是欣喜。這節課自主學習的時間長了些,以至於預設的任務沒完成。但是以問題導學、幫學讓我深深感到本節課的自主學習很有實效。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對於學生的預學我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今天課堂上的一件事還是讓我想到許多——

平時在學生的預習中,我都設了一個環節——預學導航,內容就是讓學生結合“同步”上的內容標準及探究過程進行預習,結束後我總是問各組中有沒有疑問,往往學生都說沒有。我也就進行一個簡單的預學檢測,然後針對重點、難點出2-3個題目,學生合作交流就完成了。但是今天在預學導航中我加了重點、難點,於是房建亮那組就發現了疑難:“我國科技發展的原因?”這正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於是我在想:我們往往會說學生挖不了教材,是學生的原因還是老師的原因?不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導航,學生怎麼能把握方向呢?所以,預學中讓學生讓學生明確目標的同時,還要抓重點、難點,讓學生會學、會思、會想。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閱讀的最重要的環節。閱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鑽研。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準備多媒體,或上課後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讓學生閱讀時心裡裝著問題,目標明確。採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

注重習慣培養

在最近聽課中,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窗子的一點點響動,立刻會有學生東張西望,在學生展示中,有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審題→析題→答題習慣,一切都以規範為出發點和歸宿。習慣的培養講究的是持之以恆,好習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

當然,說和做,相去甚遠,只有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每每讓學生感到這事馬上要做,才會有細緻周到的考慮,才會有到位的指導。要讓指導、設計與想法在現實中著陸,只有一個辦法,帶著學生去“做”。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歲月如斯,時光流逝,一個學期又準備過去了。在第16周學校舉行了第二次綜合測試,現改卷、評卷工作已完成,學習成績總的來說不夠理想,為了在期考時能取得較好成績,對前一學段的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況

段考時我所教的八年級五個班差距不是很大,其會考得最好的A班和考得較差的D班差15個百分點。第二次綜合測試時,我所教的班級人數為241人,總分為16756,平均分為69、53,極格人數為190人,及格率為78、84%,優秀人數為78,優秀率為32、27,三合率為180、74。五個班成績參差不齊,成績最好的班級和未位的班級差了35個百分點。B班得第一主要是不及格人數少,剛有6個不及格,加上班級人數最少;而D班是全年級尖子生最多的一個班,但尾巴特長,從我接手以來,任何一次考試都不及格的學生,固定有10個,嚴重影響他們班的整體排名。

二、得的方面

1、認真備課。雖然從教十幾年了,仍覺得備課難度大,畢竟教材經常更換,學生也不一樣,因此,在上每一節課前,我都能按照教學目標認真備好課,既備教材,也備學生。在授課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能及時記下來,以累積經驗。

2、能經常找學生談心。在每次考試,測驗及授課過程中發現問題能及時找學生談心,無論是尖子生或學困生。如C班的陸大有同學,本學期以來,上課總是心不在焉,又喜歡與鄰桌的同學講話,屢次被我點名。學習成績除了歷史每科考得均好,我意識到他可能對我有意見,找他談過兩次後,收斂了好多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A班的陸朝明同學,人很好動,愛搞小動作,上課不聽,又說話,不做練習,學習成績差,他媽媽天天來我們學校送牛奶,我用她媽媽例子教育他,他改了不少,收效較大。

3、儘量多用多媒體上課。歷史述說的是過去的故事,與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理論性較強,在教室上和去多媒體教室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本學期上的第17課是文化課,課本蜻蜓點水,我精心製作了課件,播放了視訊畫面: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形狀,神舟五、六、七號發射過程,阿波羅成功登月等,學生很感興趣,又得以掌握課本內容。

4、能多聽同組老師的課。到目前為止,我聽課節數為18節,其中有一大半是聽歷史課。新課、複習課都聽,在聽課過程中受益非淺,如要注重學生的課堂筆記,生不做的要督促他們做;上課要有連貫性,整體性;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參以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不是老師唱獨角戲;要多鼓勵學生,課堂秩序活而不亂等。

三、失的方面

1、對教材挖掘不深。備課時對每篇課文的三維理解浮於表面,上

時只是知識簡單羅列,想講深一些題目,學生又不喜歡。我也就不講,事實上該講的還是要講的,學生以後會慢慢習慣。

2、對學生輔導工作不到位

(1)對尖子生

每個老師都喜歡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對他們的關注不夠,某班的某個尖子生成績下降,沒得及時找他們談心,分析成績降的原因,幫助其樹立信心,沒能找時間對他們做難題的解題思路指導。上課時有個別尖子生不聽課也不提醒,任他們放任自流,導致成績下降。對他們提的意見不能夠充分採納,以致他們個別對科任有看法。

(2)對學困生

每個班都有厭學的學生,特別是男同學,每個班都有七、八個,上課紋絲不動,每篇課文都是白白的。他們就是每次考試不及格的物件。偶爾能鼓勵他們,偶爾能找他們談話,偶爾授課時能督促他們做課堂筆記,但多數時候是對他們忽略,有時心情不好還說了一些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話,使他們對歷史更煩感。

3、教法呆板。95%的課是在教室上的,

很少用多媒體上。歷史課內容豐富多彩,用多媒體上,效果多好,學生對與課文有關的影片、視訊、歷史圖片很感興趣,但我在教室上,僅對課文作了一些補充,不能耗夠吸引學生,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導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難提高,考試時難題易丟分。

4、沒能更多的向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如莫老師上課時內容的過渡做得?浜茫?坊廢囁郟???目問且恢鍾淇斕南硎埽獲?鮮κ誑問焙蘢邢福?芽撾哪諶莘岣渙私隙嗄諍???諮??撓κ閱芰Φ奶岣擼環嚼鮮ψ⒅賾胙??墓低ǎ?匝??淖災餮?埃?獻餮?暗鬧傅冀系轎弧K?塹目撾姨?媒隙啵??蓯遣荒芄緩芎玫哪諢??/p>

5、佈置的練習量少。每兩週才改一次作業,不是每個單元都能測驗,無法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每次作業都有不少學生不交作業,我也不理,讓他們形成不交作業這個不良習慣,導致一些學生考試老是不及格。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注重重答題技巧的指導。

2、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4、加強尖子生的培養、差生的轉化工作力度。

5、多用多媒體上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歷史學科的特點確定了歷史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學法指導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授之於魚,不如教之於漁”的教學古訓,激勵了許多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為此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供我們借鑑。

但教學的時代性特徵,決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們只能在繼承和發展上下功夫。

筆者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把學法指導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紹。

一、課前備課兼顧學法

備課就是對教學各環節的策劃,也是教學中的起始環節,它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為使學法指導既具針對性,又具實效性,必須在備課中兼顧學法指導,並對此作精心設計,這是搞好學法指導的先決條件。

  (一)揭示知識體系

布魯納說:務必教給學生以基本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必須對教材的知識點加以組織或重組,使歷史知識結構化,並最大限度地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這樣就可以把龐雜、散亂的歷史現象變得簡化、序化、網路化,使之構成一個基本的歷史知識體系。這是學生巨集觀上把握歷史規律及時代特徵的前提條件。

  (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歷史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會學生掌握探求歷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層次地認識歷史現象,解決歷史問題,從而為提高歷史認識創造前提條件。

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根據典型材料改進教學設計,加強學習和研究方法的指導,這是學好歷史的基礎之一。例如,《鴉片戰爭》的備課中,傳統的教學設計是:

1.戰爭前中西方社會的對比。

2.鴉片的輸入及危害。

3.中國的禁菸運動。

4.第一次鴉片戰爭。

5.中國戰敗的'原因分析。這樣的組織雖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能使學生掌握歷史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就是不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

如果改為這樣的設計:

中國落後於西方的根源是什麼?體現了什麼樣的哲學原理?(傳授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

2.林則徐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為何稱之為民族英雄?(傳授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理論。)

3.當時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人民群眾為何會支援林則徐的禁菸鬥爭和以後的抗英鬥爭?

(傳授階級矛盾服從於民族矛盾的原理。)

4.是否可以認為沒有禁菸運動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傳授偶然性與必然性辯證關係的觀點。)

5.是否認同“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是必然的”觀點?(傳授現象與本質辯證關係的觀點。)

6.“落後應該捱打”、“落後必然捱打”的觀點中,你贊同哪一種?為什麼?(引導學生理解歷史定論。)通過這樣的“政史結合”,既加強了方法的指導和理論的傳授,又為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對教中的非重點內容當然也不能忽視,因為隨著問題分析角度的轉換,重點與非重點也將隨之發生變換,備課中要加強知識點的概括、歸納、綜合等,以理順知識線索,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注重學法指導的整體性和形式的多樣化歷史教學的內容包羅永珍,因而學法指導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節、不同的內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導。學法指導必須滲透於每一節課堂教學之中,從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強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學習,這就是所謂的整體性。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也不是隻有一種途徑,這就需要在學法指導中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如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選輯典型史料以供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提供歷史定論要求學生整理歷史知識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定能使學生的歷史觀得以加強,使歷史學習的方法得以掌握和應用。

(四)以典型材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動力是能否學好歷史的根本問題,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有關材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學科在這方面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備課中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具體可以從四方面著手:1.利用直觀手段(如實地參觀、影象資料等),以生動傳神的課堂描述、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絡、合適的鄉土材料等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情感教育。2.利用著名歷史人物的優秀業績、高貴品質、治學態度等----進行意志品格教育。3.史論結合,傳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進行方法論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養學生正確而高尚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學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現出崇高的責任感,學習知識、鑽研學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覺性。

  二、課堂教學滲透學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諸多環節的中心環節,它是師生之間進行資訊傳遞與反愧情感交流和行為相互作用的主陣地,備課中的教學設計需要通

  三、課外輔導點撥、強化學法

一方面課外輔導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學生對課堂教學中教授的學法,去實踐或自我探求學法一般也要在課外進行,因此,課外輔導中點撥和強化學法是學法指導中的又一重要步驟和手段。

(一)提供實踐材料

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中傳授的有關學法,向學生提供有關預習複習的內容或提綱,提供精選的歷史材料或有關學法指導的參考書籍等。

(二)教師設疑與學生質疑相統一

教師的設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關鍵部分提煉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適合學生實際水準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鼓勵學生去爭論,同時向學生示範切入問題的角度。學生的質疑是指鼓勵並指導學生多問“為什麼”,並要求做到質疑要注重前提,解決要注重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做到“學思結合”。

(三)細緻地做好解題指導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僅需要知識、理論,同樣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訓練和指導。

首先是審題能力的指導。通過指導來提高學生對與習慣表達不一致的已知條件的等效轉換能力,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無效資訊,提煉有效資訊的揚棄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題意的指導。通過指導使學生對問題外露的能分清題型、要求、限制等,對問題內藏的能找準切入角度、分析層次及所用的知識點、理論或歷史規律等。

再次是指導學生養成反思答題過程的習慣。主要是反思答題是否正確、全面,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辯證性和創造性。

當然,學法指導是一項長期而又細緻的工作,有些步驟或做法在具體的操作中並無課前課後之分,只不過是各有側重而已,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學習,使之對知識的掌握更具廣度,對知識的理解更具深度,對知識的應用更具創造性。筆者堅信,學法指導貴在堅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來重視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通過這次“走進生本高效課堂”的學習,如何建立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我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研究重點。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要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二要加強理論業務學習,注重積累,切實提升個人素質;三要認真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支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教給真理,不如培養學生髮現真理的能力;教給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展角度來審視研究學科教學,構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於以上認識,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澱更深厚的歷史知識,為他們以後的終身發展奠基。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自己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課堂,學生只是在進行著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亦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專家的意見,我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準備開始著手進行改變,我主要採取了下列的教學對策:

 第一,抓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訓練。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並能說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願意去做。

  第三,抓好平時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課

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我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時常走到不愛發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麼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著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自主學習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 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作為政、史、地、生這幾門“小科”,一直倡導課上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包括學生的預習、展示,不留課下作業。我一直感到困惑:課下不預習,課上怎麼展示?課上先預習再展示,那麼時間夠嗎?課堂上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帶著困惑終於有幸在薛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蒼山縣長城中學。

我第一節聽得是語文課,整堂課老師就是充當了一個配角,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從學說明文的方法到課文的分析都是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路子上稍加引導,由學生展示,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展示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當然,在學生互學、助學的過程中,也有個別同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同組的同學馬上“警告”,讓他很快找回感覺。所以不會使學生掉隊,而是全員參與了。

第二節的地理課上,學生先是對照學案對基礎知識進行整合,然後由多名學生上臺展示,小組在整合的時候,自主的思考、發現,大膽的去質疑,組長起了很好的引導,先讓差的在本組展示,不會的及時指導,以便在全班展示。這樣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又加強了團體合作精神。當然,由於某些環境節學生展示的時間過長,所以學案上的題目學生沒展示完。我想並不能否定這節課。就象徐科長所說的“任務是否完成看前面的內容是否學的紮實,前面學紮實了,知識的鞏固也不是非有不可。”

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新的感悟:首先,對於預習只要學生用心去學,當作自己的事情,不是為完成作業而做,那麼效率提高了,當然問題也就完成了。其次,對於“金口”難開的同學,先讓其在本組內大膽開口,給予自信,然後再面對全體,展現自我。

雖然我們在課改的道路上還會存在很多問題,只要我們不斷實踐,勇於探索,一定會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特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教師在上每節時,都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不同的情趣中,往往蘊含著不同的經驗教訓。前幾天,再一次歷史課中感覺非常愉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讓這倆學生幫我拿來電腦,並對他們進行了表揚,他們臉上洋溢著自豪感,課堂上的表現也與以往大相徑庭了:聚精會神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悅中獲得新知。

所以,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鼓勵,這一寶貴的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收效一定很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我們課堂改革以來,開始看到一定成效,但是存在諸多的問題,通過去杜朗口學習,我對於我們課堂上完不成任務有了新的感悟:關鍵是預習的問題,我們只是讓學生課下預習,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預習中沒有方向,所以學生的預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課堂上的展示當然就完不成了。而杜朗口中學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信心、有能力進行充分展示,杜郎口中學將預習環節搬到了課堂上,開設了“預習課”。

1、出示預習目標,明確預習方法。教師板書或口述提出,如果學習任務適合分配到學習小組,可進行任務分配,規定預習時間。

2、做好預習指導。學生預習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中去,解答學生的疑惑,進行必要的指導。

3、收集預習疑難,掌握需要展示的內容。

然後才通過“展示課”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使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我們的課改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我們在課改的路上不斷的探索著,對於小組的展示我們也在不斷的實踐著,可是聽了杜郎口中學的課後,讓我大開眼界,想不到他們的展示面如此之大,我們的展示真的如同“井中之蛙”。

在他們的課堂上,當小組討論時,分組的同學簇簇圍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進行交流、表述、討論或爭論;當展示、反饋時,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課堂發言不用舉手,但此起彼伏,秩序井然,學生不斷亮出自己的觀點、,有贊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

杜郎口中學課堂的獨創性,更體現在對“展示”的價值的充分挖掘。我學,故我示!.“展示”使學生的主體性邁向更高層次。

通過去杜郎口學習給我的思維打開了一扇窗,我會努力在此基礎上創出適合我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寬鬆、愉悅、自主、有序的環境中自由快樂的成長。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作為老師,我們天天上課,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期待的眼神,老師或許會激情高昂,但是,我們也一定會遇到學生沉悶的課堂氣氛,這樣我們一定會激情低落。前幾天我就又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上課過程中我針對問題問同學們“這個問題明白了嗎?”結果教師裡無人應答,我又問了一遍,三兩個學生有氣無力的答:“明白了”。當時我觀察著每一位學生的表情,說實話當時真的已經怒火中燒,本想借機好好訓他們一頓,但還是忍了下來。突然學生可能意識到了什麼,馬上鴉雀無聲地看著我,他們以為我會發火,並狠狠地訓他們一頓,從他們的表現看得出,他們正等待著接受我的批評。

經過短時間的沉默,我轉念一想: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嗎?於是我壓住了心中的不悅對學生說:看來同學們累了,我給大家講個笑話吧。學生們有些茫然,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太自然的微笑,然後教室裡響起一陣笑聲,後來學生很快融入課堂的討論中。接下來師生都變得很輕鬆。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我這節課的效果,比平時要好上幾倍,學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反思:

試想一下,如果課上看到學生的這種現象,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教育,學生會接受嗎?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的這節課的效果還會那麼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有時試著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簡單一個笑話改變了課堂上的尷尬的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嘗試換一種思維去解決問題,結果會更精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們現在倡導的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真實展現。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思想不一樣,個性不一樣,在課堂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突發事件。如果課堂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談不上是高效教學。

當課堂出現突發事件時,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或學生情緒過於激動時與學生談話。人在情緒激動時,特別是在氣頭上極易口不擇言,有時可能就會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往往給他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學生出於保護自我的意識,他還會當場對老師進行反擊,惡言相向。這樣不但使師生關係惡化,也在班級中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產生衝突後,老師應該冷靜一下,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下去。

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這些都在挑戰著教師的智慧。因此,教師需要保持應有的耐心、寬容心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去聽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學才富有成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