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7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5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

新課程教學改革已推行好多年了,廣大教師立足實際,銳意改革,不斷提高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水平。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和困惑,值得我們去思考。

一、探究的問題越多越好嗎?

在教學過程中哪些知識不需要探究,哪些知識需要探究,需要探究的問題到底設定幾個算是合理等問題,在教學中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幾乎探究了整整一節課的內容,對於一些學生看書就知道的問題也在探究,對於過難的內容還想探究。那麼哪些內容不是我們要探究的?哪些問題又值得我們去探究呢?有人說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知識就值得我們去探究,如果跳得老高都夠不到的就沒有探究的價值了。也許有人會說,一節課探究的問題少了那還算是新課改嗎?這種狀況在聽評課時時常也會聽到,這或許就是我們對探究過程的認識誤區。因此,我感覺探究什麼問題,探究多少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空間而決定,絕不能千篇一律。事實證明:探究的問題設定的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探究的次數設定的合理,符合學生的承受能力,就能會不斷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通過探究過程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續,並能在生產實踐中的得到加以運用的問題,都應是我們重點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性學習是重過程輕結果嗎?

傳統教學中,往往注重的是學習的結果和結論,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展示學生的獨特個性,發散思維及創新能力的過程。因此,生物課程標準把“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重要的課程理念之一。而有的教師認為,探究性學習應注重過程,淡化結果。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發現學生的探究活動看似開展的有聲有色,但是好多學生對探究活動的目的、原理不甚瞭解,對探究活動的結果缺乏正確的判斷和科學的認識。例如,臨沂市有一“會考”題(當時還沒出現學業水平考試一詞),要求學生繪畫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圖解,評分標準中有一條是這樣規定的:學生圖解畫錯了,但是如按照錯的.圖解解釋對了,也就是能“自圓其說”,同樣給予相應的分值。本人認為這種評價方式明顯的是注重了過程而輕視了結果,違背了客觀存在的事實和規律,容易給學生產生一種錯覺,不利於培養學生客觀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也許有人會說,提供給學生的探究活動,在科學上已有定論,學生開展的探究活動只要注重過程而不必在意結果,這種觀點看似注重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忽視了學習方法與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把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割裂開來,正如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沉澱一樣,科學探究也離不開理論假設的指導,對探究方案的設計要科學合理,目的就是驗證實驗的結果正確與否,讓學生明辨是非,最後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從而少走彎路。由此可見,探究活動既尊重過程又尊重結論,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才是對探究性學習的正確理解。近幾年臨沂市學業水平考試注重開放性題目的考查,目的是提大學聯考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此促進教師的創新教學。但應注意的是,設定什麼樣開放性的題目值得我們探究,我認為以上這則“會考”題目就不適合作為開放性的問題來考查。

三、課講得越少越好嗎?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活動,有些教師誤認為講課越少越好,(有的甚至說一節課不能超過五分鐘的講解)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讀理解。但是有些內容要求較高,而且是很難理解把握的,例如“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一節課,如果教師不去引導學生去分析透徹,單憑學生看書消化,恐怕學生對這樣的知識很難理解。因此,我認為講多講少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知識應該有所區別,對於那些閱讀性瞭解的內容,就交給學生自己好了,例如“生物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及衛生保健”等內容,就可以更多地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師只需要在學生閱讀完後檢查其效果,將部分內容講解,起到畫龍點睛即可。而對要求高難度大的知識,要通過問題的設定,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知識的目的。

各位老師,教學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更好的服務於學生,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多種技能,只要我們把行動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有責任心使命感,我們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水平就會不斷的邁向新的臺階。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的認識,不當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2

在《鳥的生殖與發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複習了前面學過的與鳥有關的知識,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分析了鳥與我們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通過實驗又進一步瞭解了卵的結構,繼而又學習了有關鳥類的生殖和發育,同學們注意在課餘時間對這些小精靈獻上一份愛心,用你的實際行動去關愛它們。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場所,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實驗技能的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觀察卵結構的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有興趣學習。

教師要及時要求學生用生物學知識科學地描述鳥卵結構並認識其功能,理解結構並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加強科學知識的教學與運用,是生物課的一個主要內容。我認為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量不是很多,但要從這些知識中去領悟去思考鳥與人的關係,並深化這種關係在學生中的影響,傳達人的愛心,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優秀的那一類人才。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3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絡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們應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而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樣學生不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4

一、課前準備情況:(備課、教法、教具等):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課件與學習卷;

2、“人的性狀區別”圖片資料;

3、討論法、講授法;

二、課堂教學實效反饋(教學內容多少、難易、教學方法;學生反應、學習氣氛;達標情況;主要情況記錄;學困生情況;教學心得、體會等):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講述的是細胞核中的微小世界,沒有直觀的現象給學生看,內容抽象,一直以來是生物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作為第二章的首節,有重大的意義,上好了這節課,也就是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一章開了個好頭,對學生來說,學習這章也就有了個好的開始,所以這節課對教師來說,具有較大的難度。

2、“性狀”一詞較難理解。通過兩個學生之間相互觀察,耳垂、捲舌、大拇指、眼皮。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一過渡掌握的不太好。感性方面,學生都積極參與,上升到理性認識時,即總結性狀的概念時,學生仍然一知半解。教師應著重介紹概念中“形態結特徵”、“生理特性”、“行為方式”的感性認識,特別是前兩個,會經常考到。

3、“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的`不同表現形式,解釋完後,讓學生舉例,同時做一些典型例題,能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是教師出判斷題,讓學生判斷是否為相對性狀。

4、“基因控制性狀”,匯入銜接不太好,沒起到預期作用。解釋資料分析時,應重點突出“大鼠生長激素基因”。

三、課後輔導及交流情況:

學生覺得基因、性狀、相對性狀三個新名詞,比較難理解,舉例時容易混淆。分析原因:與七年級時生物基礎不紮實有關,不知道七年級學習的細胞核、染色體、基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習卷兩節合在一起,有點亂,學卷題目較難。

四、主要優點:

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同桌的外在性狀,不同性狀的不同表現給學生帶來了樂趣,對性狀產生一個感性認識,而後上升到理性認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

五、主要不足:

1、“性狀”與“相對性狀”的區別,沒有更好的例子,只是純粹的講解,學生不願意聽,覺得太難了;

2、兩節的內容合在一起,題目有點亂,學生有點模糊。以後應該把兩節內容的分成兩份學卷,以免混淆;

3、將這節抽象內容形象化,對教師的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六、今後改進措施、方法:

1、加強學習,對這章學習內容要用充分的準備,查詢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如Flash、錄影,努力使抽象內容形象化;

2、進一步備好課,使活動時間、自學時間與各個教學環節銜接更加融洽和諧自然。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5

今天上了一節公開課,在課下,感覺自己已經準備的很充分了,教學設計的流程、過度、思路、引導、問題的設定上,在經驗老師的幫助下已經比較完整,一節課下來,自己也覺得上的還不錯,沒有大的問題。但是,在專家教師的點評中,才感覺到自己的淺薄和

最重要的還是課堂上學生生成的成分比較少,主要問題有:

1、思路很完整,但設計的痕跡太重,學生一直按照教師的思路來走,而沒有自己去思考,去提問。切忌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讓學生引領教師,教師把握方向。

2、教師在提問時,填空式提問,問題提的太直接,且一直在強調實驗的結果,沒有注重這個結果是怎麼生成的。比如:空氣中氧氣含量佔1/5,那這1/5從哪來?為什麼是1/5?

3、是做了實驗探究,但探究的過程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升有多大意義?

即在實驗時,提問的設定上,應引導學生去思考,比如:誤差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了這種誤差,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教師在這方面應做一些引導,實驗的關鍵是什麼?壓強差。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壓強差不夠?如果以後遇到了這種問題,學生可以按照這些方面去思考。

4、要跳出課本,從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及拓展上入手,不要為了太侷限於課本

這個紅磷的實驗時課本上的.實驗,最後可以設定問題:還可以用些方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讓學生髮散思維,給學生提高的空間。

5、小結讓學生自己來盤點歸納。

6、細節上的小失誤,口頭語、語言不夠規範、精煉,口誤等等。

這些都是青年教師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通過專家的點評,我收穫很大,通往成功的路還很遙遠,但是,在經驗教師的指導下,在我自己的不斷的修正,不斷努力下,我相信我終會努力的成長起來的。謝謝您們的指導!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6

兩棲動物是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一個過渡,因此兩棲動物的學習很重要。本節課從創設情境開始,以“稻花香裡說豐年”開始引出兩棲類動物青蛙,通過聲音、圖片的引導,創設出來優美的情境,從而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因為有一部分學生見到過青蛙甚至有摸到過青蛙,但是瞭解的不多,因此學生對青蛙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在真正學習兩棲類動物的特徵時,讓學生觀察兩棲動物的身體結構特點、生殖發育特點、以及內部結構特點,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幫助學生理解環境與結構相適應的,其中青蛙用面板輔助的呼吸以及青蛙的生殖發育的部分,有的同學比較難理解,因此提供更加直觀的圖片以及視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青蛙的這兩個方面的'特點,理解好了呼吸時都是用毛細血管在進行氣體交換的就能夠理解青蛙的呼吸,同時也能解釋為什麼青蛙不能離開水太久的原因。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慾很強烈,對水陸兩棲類的動物好奇心很重,課堂氣氛在很好的條件下進行,學生能夠積極發言,通過課堂練習,驗收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表現很好。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7

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講解,我又一次感受了理化生組的熱情和領導的重視。在評課過程中,各位同仁的'點評既熱情洋溢又恰到好處。在這裡一併表示感謝。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

優點:讓學生練得很充分而且有學生主動參與非常難得;

學生聽課、講解的狀態很自然,有疑義能馬上提出來。

不足:仿生可以由學生講解並舉例,聯絡實際;

應該讓學生多說說答題時語言組織的技巧,讓學生表述更準確。聽了這麼多的意見和建議,心裡感到特別溫暖。要不是她們一次次誠懇的幫助,我就不會有一丁點兒的進步,哪敢嘗試課改的講解?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課堂的藝術不高,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等還需加強。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8

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的規律,我在導課中利用小品中的圖片調動學生的熱情,效果還是不錯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通過學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揭開性別遺傳的.奧祕。在全班的交流匯中,把握學生能夠講清楚的,老師儘量不要包辦的原則,鼓勵學生完成的表述,質疑,評價,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還有課堂教學時,由於教學設計安排比較緊湊,再加上學生較活躍,因此教師要組織好課堂紀律,否則容易拖堂,影響教學效果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9

《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內容較難,大多數學生掌握不好。它理論性較強,難度大,以前的老師也覺察到了。所以我在本章的教學過程中重視講解法的作用,對於一些學生難於探究的問題,我多借助講解法的優勢,並結合畫圖的方式進行講述。

我優選了基礎訓練一部分題目,精講精練,然後在佈置一部分題目加深鞏固。特別是孟德爾定律的顯隱性性狀,以及後代中出現的機率,這部分題目最難。還有根據表格來判斷後代的顯隱性性狀和後代出現的機率,學生就是掌握的不好。在課堂上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來解決,然後展開討論,遇到不同的答案先不急於確定,讓學生多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後學生實在沒有了,我再公佈答案,這樣答對的學生更有自信,打錯的學生思維也得到了鍛鍊,加深了印象,這需要老師給予鼓勵,不論是正確還是錯誤。理越辯越明嘛。一部分同學上課回答不好老師提出的問題,我也給與鼓勵,讓他考慮一番再作答,對於故意不學習的`給予適當的批評,希望他改正學習態度。對於上課中遇到冷場時,要反思是不是給予的題目較難,並找到課本上相應的內容再來理解一番;對於討論的較熱烈的場面要加以保護吧,在爭論中知識掌握的更紮實,牢固。如果討論中完不成課我看也值,簡單的地方加快節奏,調整一下教材內容。

通過對這部分複習,學生首先在基礎知識方面有所加深,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讀圖能力,圖解能力,教學內容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設計還算合理。就是因為教材內容難,教師還是參與了講解,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的不好,希望以後繼續努力.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0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1

匯入技能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絡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絃,激發學生求知動力,使其自覺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匯入,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進而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匯入呢?本文就教學匯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手段匯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影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匯入新課。

3.通過設問匯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麼我們家裡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著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練習匯入

教師可以設定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注意練習中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可以發現自己所欠缺的知識點,上課時便會集中精力聽講,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出新課內容。

當然,新課的匯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師生問候、教師直接板書、講故事、講新聞、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鑑之處。

總之,任何一種的匯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做到願學、善學、樂學。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2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讓學生學習自主學習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通過反饋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通過總結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3

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有兩點:一是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二是學會閱讀藥物使用說明書。

1、對於“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這一知識點,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瞭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概念,教師針對概念進行講解,強調概念中的重點,並對比兩個概念的不同點。然後教師展示課前收集的藥物的包裝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處方藥,哪些是非處方藥。學生判斷後,老師接著提問:“你們分類出來的這些非處方藥都是治療什麼病的?這些藥物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樣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這些藥主要是治療感冒、咳嗽、胃部不適等等,都是治療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輕微疾病。

在教學中我改變了老師直接灌輸的方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並不是以學生複述、解釋概念為最終目標,而是要以學生能運用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標。因此,要注重學生對概念的`應用。在講概念的時候我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把兩個概念的重點部分進行對比,便於學生記憶。然後進行“活動”,讓學生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最後再通過分析歸納出非處方藥的特點,這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識點,難點就被突破了。

2、對於“學會閱讀藥物使用說明書”這一難點,主要使用分組討論法。課本針對這一知識點有一個“資料分析”,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課本上的使用說明,根據課本的討論題來分析。然後讓學生以四~五人為一組,拿出自己帶來的藥物使用說明書,按照課本的討論題來解讀,提出問題。最後每個小組派代表上來交流,提出的新問題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對於這一難點,如果直接讓學生根據課本的“資料分析”來討論,學生有點盲目,如果老師先示範一次,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就知道要從哪些點著手分析。學生討論時讓他們自己從家裡帶藥物說明書,有的比課本的詳細,學生能發現很多新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真正掌握了閱讀藥物說明書和合理安全用藥的知識。

不足之處:學生小組討論時老師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小組,可以課前先培養幾個小老師,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4

課前反思:基因的顯性與隱性課程標準未作要求,僅提倡學生收集和交流近親結婚危害的資料。

課中反思一:

本課的內容我認為對於高中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學中就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課堂中我採用圖解方式分析遺傳規律,讓學生明白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遺憾的是課堂中我對學生估計過高,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沒有達到課堂預期的效果。

課中反思二:

孟德爾的豌豆實驗是遺傳學的經典實驗,作為國中教師也應當認識這位遺傳學的奠基人,知道遺傳的二大規律:孟德爾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課中反思三:

課堂中我與學生一起討論“有耳垂”和“無耳垂”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時,我以有耳垂的父親和無耳垂的母親為例,研究該父母的子女耳朵性狀如何,教學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們也很容易得出子女中有無耳垂的概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課後反思:

回顧這節課有兩點應引起以後教學的注意:一是對學生的認識估計過高,理解與應用必竟是兩個不同層次;二是該課用圖解方式講解遺傳規律,並要求學生能用圖解分析生活中的遺傳現象,要求過高過嚴,學生難於達到應用層次。

課程理念只有轉化成教師的教學實踐才會有效,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當然從理念到實踐需要一個不斷學習、內化、反思、實踐並檢驗的過程,並需藉助於外界的反饋性評價和自我深層次的思考,才能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自覺改良教學行為,並通過不斷髮展與創新,將會獲得預期設想的結果,同時滿足教師自我尊重與發展,形成教師獨特的。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5

本節反思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閃光的地方有:

1、在新課的引入上:我採用了典故匯入法:講一段歷史,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逐步引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2、對課標的把握準確:備課前我深入研究了課標中有關本課的教學要求,在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研討中,我更加明確了本科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準確的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在備課中將課標要求逐項落到了實處,將“學為主體”作為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到位:本課有一個探究活動——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個活動在新課標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鳥適於飛行的特點較多,而且探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備課時,結合本組老師的意見,我將“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設計成“小組PK”的形式,在課堂讓各小組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開展探究前提出明確要求,指導學生展開探究。

在學生探究時,及時瞭解各小組學生的`探究進度及探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幫助探究有困難的小組完成探究活動。之後組織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後師生共同合作,互動交流,概括總結,得出結論。

4、情感教育落實到位:在教學中採用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及二次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意識,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探討,讓學生進一步強化了“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將情感教育落實到了課堂教學中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