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案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峽》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峽》教案設計15篇

《三峽》教案設計1

【學習目的】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3、揣測課文,品味語言,感受作品創設的意境。

4、在誦讀中深入體味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讚賞之情。

【學習重點】

課文誦讀,文意疏通,語言品味,感受體驗。

【學習時間】

二課時

【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查詢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查詢作者酈道元的有關資料。

【優秀教案】

一、三峽風光,感受引讀

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長江三峽的風景圖吧!

同學們,我們看了長江三峽的美景,你有什麼感受呢?

是啊,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筆法揭開了三峽神祕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吧。(板書課題和作者)

作者簡介:酈道元,字善長,北魏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教師範讀古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⑵ 學生學讀古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通順,注意文中停頓:

⑶ 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⑴ 略無闕處(毫無)

⑵ 重巖疊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 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見曦月(陽光)

⑸ 或王命急宣(有時)

⑹ 雖乘奔御風(這裡指飛奔的馬)

⑺ 不以疾也(認為,覺得)

⑻ 絕周讞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⑽ 飛漱其間(沖刷)

⑾ 良多趣味(很)

⑿ 屬引悽異(連續;延長)

⒀ 沿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 林寒澗肅(寂靜)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著背誦課文。

4、說一說: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學們,三峽很美,哪你覺得三峽美在哪裡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說一說嗎?

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奇險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淒涼

2、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餘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不能不令人稱奇。下面請同學們來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等方面著手)

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描寫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寫出了兩岸連山,群峰對峙的雄姿。同時又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四、體驗,比較拓展

1、聯想體驗:

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展開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峽美景,並用我們自身的話來描述一下。

2、比較拓展:

⑴ 同學們,國小裡我們一定學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吧。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那你能找出詩句中與課文相對應的、寫相同景緻的句子嗎。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示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時的猿鳴;文章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⑵ 同學們,三峽工程正在實施中,有人認為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身的看法。

五、總結儲存,課外延伸

1、總結儲存: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示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

2、課外延伸:

⑴ 背誦翻譯課文。

⑵ 做好《語文作業本相關練習》

⑶ 嘗試寫一篇遊記散文。

《三峽》教案設計2

一、匯入

同學們去過長江三峽嗎?想去看看嗎?

首先讓我們欣賞一段風光片。(出示CAI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一個迷人的地方,那裡的山,那裡的水,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有位遊客寫下了自己在三峽的所見所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船過三峽》。

(板題、齊讀)

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遊覽三峽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遊覽長江三峽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彙報:(板書)

三、朗讀領悟,合作學習

1、三峽的風景迷人,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描寫了山奇、水急、船險的特點?(2、3、4自然段)

2、那第一、五自然段又分別寫了什麼?1至5自然段是怎樣的結構關係?

(1)我遊覽了三峽(總起)

(2)寫山好奇

(3)寫水好急(分述)

(4)寫船好險

(5)一幅百里山水畫(總結)

3、自主合作學習2、3、4自然段

A、選擇你喜歡的段落, 分組自學討論:

1)、讀一讀,把你喜歡的語句讀給小夥伴聽,想想這一段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畫一畫可以說明景物特點的詞語。

3)、談一談你的感受,再試著讀一讀。

B、彙報交流填表

4、引讀5、6自然段

讀了神女峰的故事以後,你對三峽的山水有什麼新的感受?

5、小結

四、積累與運用(任選一題)

1、噹噹小導遊,藉助重點詞語把你喜歡三峽美景介紹給你熟悉的人。

2、學習本文寫作方法選擇喜歡的詞句介紹一處景物。

3、以《祖國山河美》為主題,蒐集資料、圖片與同學合作辦一期手抄報。

《三峽》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反覆誦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位語言的精妙。

3.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指導誦讀的方法,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難點: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法、練習法、討論法

運用的

資訊科技工具硬體:多媒體網路教室,計算機。

軟體: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齊讀、品讀句段等,在朗讀、練習、討論中完成教學目標,加深文字印象。

教學過程

匯入(約3分鐘)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國友人問餘秋雨先生:中國哪一處景點最值得遊覽?餘秋雨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三峽。同學們,三峽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讓我們走進酈道元的《三峽》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約2分鐘)同學們,酈道元因一部《水經注》而出名,《水經注》因為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地理價值而被後世稱頌。這節課我們不僅要了解長江三峽的魅力,還要欣賞《三峽》語言的特色。

學生齊讀書下註解1讓學生了解作者、作品

熟讀課文,理解文意。(約15分鐘)

1、教師範讀一遍,學生把自己把握不準的停頓在聽老師讀時做上批註。學生再自由讀2遍,然後請一名同學展示一下,老師點評。

2、通過小檢測,檢視對課文的翻譯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準確譯,我能行!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沿溯阻絕。

4.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1、朗讀並要求:正字音、準確停頓。2、譯文:藉助課下注釋和相關資料把課文通順地譯成現代文。重要的詞作出批註,有疑問做出標記,2、準確完成翻譯。

讓學生掌握朗讀和課文翻譯

1、分段朗讀,知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2、品位語言的精妙。3、背誦(約20分鐘)

1、評價學生朗讀2、出示問題讓學生作答。

怎樣的山—————

夏水有什麼特徵———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給你什麼感覺——

3、提示學生從從修辭、色彩、觀察角度、準確精煉的語言等角度品味課文,學生完成後展示再作評講。

1、男生讀寫山和夏水的層次,女生讀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問題

3、讓學生在書上批註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

4、背誦。

1‘比比看誰更能讀出三峽的特徵來2、讓學生更深刻掌握文字。

板書設計

怎樣的山———————綿長、高峻

夏水有什麼特徵———————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清靜、幽美、趣味無窮

秋景給你什麼感覺———————淒涼、肅殺

《三峽》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順暢背誦並翻譯全文,積累文言詞語。(重點)

2.學習遣詞造句簡練精確的特點;學習抓住事物特徵描寫景物的能力。(難點)

3.體味三峽的壯麗風光,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三峽》選自《水經注》,作者是酈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學家。其所撰的《水經注》,文筆雋永,描寫生動,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典故、神話傳說等,既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略無闕處(quē) 重巖疊嶂(zhàng) 不見曦月(xī) 沿溯阻絕(sù) 絕(yǎn)

素湍綠潭(tuān) 飛漱其間(shù) 屬引悽異(zhǔ) 襄陵(xiāng)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略無闕處(略無:毫無 )(闕:通“缺”) 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見曦月(日光,這裡指太陽 ) 至於夏水襄陵( 上 ) 沿溯阻絕( 逆流而上 )

或王命急宣( 有時 ) 乘奔御風(飛奔的馬) 不以疾也(快)則素湍綠潭( 白色的急流 )

迴清倒影( 迴旋的清波 )飛漱其間( 急流衝蕩 ) 屬引悽異( 接連不斷 )

3.整體感知:

(1)找出自己喜歡的三峽景緻,按照下列句式談談其特點。

我愛三峽 (景緻),因為 “ ”(原句)

寫出了其 的特點。

示例:我愛三峽春冬季的水,因為“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寫出了其澄澈的特點。

(2)三峽,一條七百里的水廊如此牽動一個民族的思緒,除了它的美景之外,還有揮之不去的關於三峽的民族記憶。請你寫出與三峽有關的人物、故事或詩句。

人物:屈原、杜甫、李白、劉備、王昭君。 故事:白帝城託孤。

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預習檢測】展示課前預習效果:檢測預習導學的內容(小測本聽寫)。小組評分( )

【課堂探究】

1.文章第一段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三峽“山”的特點。請找出文中句子並分析。

正面描寫:“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出三峽的山連綿不斷。“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三峽的山高峻、遮天蔽日的特點。

側面描寫:“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從側面極力渲染了三峽山高,江水狹窄。

2.作者寫水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寫水先寫夏水,後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凶險、迅疾,最具特點,最能體現長江三峽的特徵,故作者將“夏水”置於首位。相較而言,“春冬”二季的長江皆有“清榮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為一體描繪。最後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

3.文章結尾引用漁歌,有什麼作用?由此可以聯想到李白的哪兩句詩?

總結上句內容,強調了猿啼的淒厲哀轉,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表現力。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渲染了一種秋天蕭瑟淒涼的氣氛。

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隨堂檢測】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2)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拓展延伸】

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於世,並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遊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要求:結合課文內容,字數100字左右。)

【佈置作業】

1. 完成第26課校本作業。

2. 預習第27課。

《三峽》教案設計5

[教學設想]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於是一篇文言文,剛上七年級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識記、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本文抓住特徵寫景狀物的方法。

3、背誦全文。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抓住特徵寫景狀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

[思教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識記、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抓住特徵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策略]

主要採用我校四步導學模式,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讀準字音,查閱三峽的有關資料 ,瞭解作者酈道元的有關情況。

師:收集有關三峽風光的圖片資料,製成課件。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先欣賞“三峽風光”(以《情繫三峽》為背景音樂),然後讓學生暢談對三峽景觀的所見所聞及感受,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評價總結(簡單介紹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長江三峽工程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都無法比擬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峽的優美風光。

二、出示學習目標,齊讀明確。

三、預習檢測。(見課件)

給加點字注音。

作者及作品介紹。(學生先說,再讓生補充,師生明確。)

三峽有關知識補充。(重點了解三峽景點風光)

整體感知課文。

過渡語:欣賞了三峽壯麗的風光,下面聽《三峽》課文的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字音、停頓、節奏、感情等。

學生自由出聲讀,讀通順、流利。

指名讀、集體讀,聲情並茂。

交流探究

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本文四層分四大組完成,每大組一層;每組四人一小組分工明確,合作交流討論,理解重點字詞,疏通層意,疑難問題提出來,班上共同解決。教師巡視指導,參與活動。

師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字詞、句子翻譯。

全文可分四層,每層採用指名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通過提問讓學生掌握每層的重點字詞、句子翻譯。不會的組內其他成員補充,師生簡單分析每層寫景特點,教師可適時提出問題或補充學生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暢談收穫

課文內容小結及主旨理解。(見課件板書)

生各抒己見,班級交流,師生明確。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了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師生朗讀,試背課文。

老師要教學生背書技巧,按課文內容、寫景特點理解記憶。老師範背(師按作者寫作思路、寫景順序及景色特點邊講邊背),學生試背。5分鐘後讓學生背,集體背。(80%學生應背過)

鞏固拓展

拓展延伸。

1、蒐集相關圖片資料,瞭解三峽風光及現狀。

過渡語:同學們學了三峽,初步感覺這裡景色怎麼樣?生答好。有機會想不想去三峽旅遊?那麼,我們現在就來先了解一下三峽的風光圖片及三峽的現狀。 2、積累有關長江三峽的詩句。讓學生先說,老師歸納。師生交流整理有關三峽的詩句。

【多媒體展示】 有關三峽的詩句

①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飛舟已地萬重山。

②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⑤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⑥大江東去浪 淘盡,千古風浪人物。

⑦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⑧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欣賞歌曲《三峽情》,結束全文。

結束語:同學們,三峽風光壯麗,大家長大後都想去看看,那麼現在就要好好學習知識,將來才有機會去觀光旅遊,到那時三峽的景色會更美。

推薦作業:

必做題:默寫全文。

選做題:假如你是導遊,請用簡潔的語言向遊客介紹一下三峽的風光。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三峽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援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三峽》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1、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教法學法

1、教法:誦讀法、討論點撥法、拓展法。

2、學法:誦讀、討論、探究。

輔助教具

小黑板、錄音機、卡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導語

在波瀾壯闊、一瀉千里的長江上,有一處無比壯美的景觀,它彷彿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們的母親河上,它就是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人們都說,三峽美,三峽奇。那它美在哪裡,有奇在何處呢?這節課我們就跟隨北魏的酈道元,一起去領略三峽的魅力!

2、請同學介紹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生B: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撰有《水經注》。

二、出示目標

1、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感情。

2、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3、品析課文,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伴樂(高山流水)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韻律及情調),學生初步領略三峽之美。

2、學生自讀(伴樂),自由欣賞三峽之美

教師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 。

第二段讀快,讀出氣勢;第三段讀慢,讀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讀出悽美。

3、伴樂朗讀競賽(小組推薦或自薦4人,每人一段,評價、鼓勵)

4、學生齊讀(美讀)

5、自讀課文,理解句意(分小組疏通,教師巡視)

6、集體解決疑難

四、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進入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去領略三峽的美。

1、小組自學,討論問題,教師巡視、點撥。

問題:

(1):作者從那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作者抓住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歸納其特點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描述。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學完這篇課文後,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學習(可從結構、語言、描寫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組代表競答,師生評議、鼓勵、)

(1)三峽之美,美在那裡?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峽的山水各有什麼特點?歸納其特點並描。

師:如,三峽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三峽春冬之水是清幽、激盪、秀麗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練,潭水碧綠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榮,懸泉瀑布飛流直下。(從 素湍綠譚,迴清倒影 可以看出來。)

生B:三峽的山是連綿的、高峻的。你看:它們高聳入雲,連綿不絕,隱天蔽日(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還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以看出來。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絕了上行下行的船隻,從白帝城到江陵,1200餘里,一天就到達了。(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可以看出來。)

生D:秋天的水是悽清的。你看:樹林山澗悽清寂靜,高處有哀囀的猿鳴,江上有悽婉的吟唱,讓人動情。(從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等可以看出來。)

(3)寫景是為了抒情,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

生E: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學習的?(答出一點即鼓勵)

生F:(1)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2)語言精煉、貼切。(3)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紹

同學們,三峽的景色這樣秀美,你想去嗎?(想)現在能看到這樣的景色嗎?(不能)20xx年5月20日14時,巨集偉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夢想已經實現。到20xx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將全面竣工,那時三峽將充分發揮其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作用。中國人讓三峽造福人類的夢想正在實現。

如今,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令世人矚目的光輝!遠去了,一個古老

而神祕的巨人;走近了,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是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恆的讚美。

六、小結

酈道元抓住特徵,僅用155字,就寫出了三峽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悽婉美,為我們展現出三峽無窮無盡的美景,讀來令人神往。

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同學們,你們現在也要發奮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和管理中去,把祖國打扮得更加美麗!

七、學生根據板書提綱試背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後練習一、二、三。

3、查閱有關資料,自辦一期以三峽為主題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山-- 綿長 高峻 (高峻美)

三峽(美) 夏 湍急 (奔放美) 熱愛祖國

酈道元 水-- 春冬 清幽 (清幽美) 大好河山

秋 悽清 (悽婉美)

《三峽》教案設計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方紀寫的一篇描寫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的散文。瞭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激發學生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本課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美詞佳句。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激發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關鍵處處理:

組織學生召開歌頌母親河的詩文朗誦會,激發學生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VCD、風光片《長江》、錄音機、磁帶、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等。

學生:查閱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

教學過程:

一、錄相導課,激發興趣。

1.播放電視風光片《長江》中有關三峽的片斷,教師適時給以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2.出示有關三峽圖片,師生共同介紹長江三峽,對長江三峽有一個全面的完整的認識。

3.作家方紀也到過三峽,並且寫下了優美的散文《三峽之秋》,今天,讓我們跟隨作家,一起領略三峽的秋天的美麗景色。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瞭解寫作順序。

1.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詞。

2.全班交流,學習生字詞語。

3.指讀課文,思考回答: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三峽之秋的景色的?劃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三、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

1.自讀課文,思考討論:作者抓住了三峽不同時間的什麼景色來描寫的?有什麼特點?

2.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說清楚描寫的是什麼景色,抓住了什麼特點來寫的。

3.在交流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四、課時小結。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時間

景色

早晨

明麗

露水

橘柚樹

中午

熱烈

陽光

長江

下午

平靜

倒影

朦朧

月亮

月光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積累優美詞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背誦課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

1.這篇課文,語言非常優美,特別是運用了許多比喻句,給文章增添了色彩。請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體喻體。

2.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講清主體喻體,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些語句。

二、再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鼕鼕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

2.配樂指名背誦,同位互相檢查,看看誰背過了一些段落。

四、質疑問難。

五、課時小結。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語句優美

比喻句

作業設計:

1.《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

2.預習下一篇課文。

課後反思:

在本課重點的突破方面,我採用瞭如下幾個步驟:一是學生自讀;二是配樂指名讀;三是說說你對這一段所描寫的內容的整體感受;四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五是再讀,深入體會。採用了這五步後,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三峽》教案設計8

一、教學設想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於是一篇文言文,剛上七年級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本文要達到的課標要求: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啟發,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旅遊吧?你都到哪兒旅遊過?能不能給大家談一談?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進行引導)大家小小年紀,遊覽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歷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次免費的旅遊,去欣賞一下長江三峽的美麗風光,好嗎?

(二)播放《三峽風光》光碟

師:自古以來,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有關的詩文呢?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參與補充,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三)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既擺出困難,又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師:大家剛才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煉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通過剛才的朗讀,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文中的內容,為遊客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他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當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各小組展示所編的導遊詞,教師視情況進行評點,學生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提問:大家剛才在寫導遊詞的過程當中,是否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寫景有什麼特點?哪些句子是你認為寫得最美的?能不能給大家分析一下?

(此環節的設計在於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後寫水;按照季節由夏——春冬一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五)再次播放《三峽風光》光碟

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螢幕上所見到的景色,或談談觀看風光片與讀酈道元的《三峽》的不同感受。

(六)佈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美景或你所遊歷過的山川名勝。

2.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根據課文畫一幅三峽風光圖。

《三峽》教案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是怎樣抓住特徵描寫自然景物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文章是怎樣抓住特徵描寫自然景物的。

教學方法:講讀法

教學過程:

初備 統復備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三峽嗎?三峽的壯麗風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詠它,古有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商隱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今有劉白羽的《長江三日》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文,更增添了三峽的美。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地理學家酈道元的筆下,三峽又是何等的壯麗。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在《水經注·江水》中對三峽的風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短文《三峽》。

二、解題

⒈引導學生看“閱讀提示”和註釋①。

⒉簡介作者及作品。

酈道元(466—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將軍、御史中尉等職,執法嚴格,後為關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有《水經注》傳世。

《水經》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記載全國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於它記敘簡略,酈道元在“訪瀆搜渠”,親自考察後為其補訂作注,寫成《水經注》40卷。語言簡潔精練,文字秀麗優美,對後代遊記文學有很大影響。《水經注》不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寶貴的文學珍品。它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李善的《文選注》齊名,史稱“四大名注”。

《三峽》是《水經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三、簡介三峽的情況

四、學習課文

⒈整體感知

⑴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在書上勾畫生字。

⑵播放字詞教學幻燈片。

2利用工具書,給下字注音。

闕 疊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澗 嘯

⑶學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訂正。

⑷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放聲讀書。

3、師生共同疏通課文第一、二層大意,解釋加點的字並翻譯。

五、自學提高

1、根據第一課時所學的內容及方法兩人一組,參考註釋討論自學以下內容,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2、集體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提出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同學幫助解答。學生解答不了時,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

六、對照圖片賞讀課文

七、課文總結:

先寫山 兩岸連山,群峰對峙

(夏)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再寫水(春冬) 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八、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思考題一: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

學生思考、討論

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騰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變化。(或山、水、樹、猿鳴)文章先寫三峽地貌,重點寫山,然後又分別描繪了四季的景象,先寫夏季三峽的江水;再寫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後寫三峽秋天的景色。

思考題二:三峽地貌總體特點是什麼?四季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

地貌總特點:山勢連綿,遮天蔽日。

夏季:水勢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

秋:幽靜、淒涼。

思考題三:《三峽》最後一句,對文章的表達有什麼作用?

思考題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於景的?

⑼學生思考並展開討論。

⑽明確思考題:

①明確思考題三:

《三峽》最後一句可謂錦上添花之筆,將三峽的悽清、空曠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山間空曠,境界清幽寂寥。以漁者歌謠作結,淒涼哀婉,使讀者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②明確思考題四:

描寫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純客觀地寫景,作者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融注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寫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寫舂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後特別點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飾不住內心的愛悅之情,使讀者受到感染。

九、品讀課文:

四人小組反覆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朗讀出來,體會文章的語言。

1、 語言的精煉;

2、 音韻的和諧;

3、 傳神地描寫景物特徵

4、 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結

這堂課,我們朗讀翻譯,並欣賞了這篇描繪三峽優美風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當代散文家學者餘秋雨曾讚揚道: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的確,酈道元的這篇散文對後代山水遊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課下反覆誦讀,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佈置作業

⒈翻譯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⑶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⑷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⒊水是三峽的靈魂,請仿照文章寫景方法描寫你見到過的最美麗的水。

《三峽》教案設計10

課型:研究性學習課

課題:《三峽》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閱讀,賞析“散文中三峽的神韻”。

2、藉助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篩選資訊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同學們,人們常用“亙古未變”來形容山川河流,現在,山川河流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遠的消失了。三峽是靈異的、浪漫的、富有詩意的,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用心去認讀三峽、研究三峽。

二、播放三峽風光片

1、學生談從“風光片”

中獲得的資訊。(風光片中的三峽過於文靜、單薄)

2、學生補充自己收集的資料。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們的心中存在兩種三峽:一個是自然的三峽,一個是文學作品中的三峽。那麼,到底哪個更具魅力?

三、明確研究專題

如此美麗的自然三峽就要消失了,這是令人遺憾的,幸運的是文學作品儲存了三峽的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研讀“文學作品中的三峽”。

文學作品的樣式很多,可研究的領域依然很廣闊,一節課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們只可能就一種樣式展開研究,我們這一節課的研究專題是:“散文中的三峽神韻”。

四、比較閱讀

要求:

自讀酈道元《三峽》和劉白羽《長江三峽》,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提示:可以從景物特點、寫作角度、語言風格、情感態度等方面比較)讓學生跳讀兩分鐘,然後讓同一愛好的學生自由組合,學習研討,進而雙方擂臺賽。

(談到情感態度的差異時插入的資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寫出不同的意韻;其實,就同一作者,對同一景物也會寫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歲時流放到夜郎,經過三峽時,他的感覺是“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而到白帝城時,忽然接到大赦的訊息,這時的李白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切景語皆情語”,文學作品中的景物無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師引導大家梳理歸納討論結果

大家剛才找出了許多的不同點,現在我們把它歸納整理一下,著重是哪幾方面?

異同點主要體現在:①景物特點②情感態度③語言風格④寫作角度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圍繞研究專題重點探討的四個方面,即四個切入點。

六、引導學生探究研究課題

我們從散文中去看三峽,還是一孔之見,三峽是我們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東西還很多。如今,隨著“高峽出平湖”的奇觀出現,中國人70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其經濟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遺憾的是三峽的靈異、浪漫也將不復存在,它將意味著三峽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面臨著如何繼承和發展的問題。

下面就請大家憑著對三峽的熱愛、瞭解,思考一下,你將確立哪方面的研究專題。(小小組討論,後大班交流;所研究的專題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幾個人合作。)

(如果時間允許,就其中的某一課題探討研究方向)

七、老師總結

你們關注、研究的領域很廣闊,三峽的文化積澱的確很豐厚的。同學們,隨著你們走近三峽、研究三峽,美麗的三峽將在你們心中永恆!

八、提供網址:

九、成果展示:元旦之前,將開展以“走近三峽”為主題的論文交流活動。

《三峽》教案設計11

總體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認讀生字,熟練朗讀課文。

2、 正確解釋關鍵詞語,句子。

3、 描述三峽壯美的景色。

4、 抒發對祖國河山的讚美與熱愛。

二、 教學重點:

學習簡練、生動的語言。

三、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四、 教學手段:

圖片投影。

五、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匯入:

我們中國河山壯麗,每一處自然景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貌,你都對哪些景觀有了解呢?

(由全國各地的自然風貌引入對三峽的瞭解、嚮往)

出示三峽投影片。

二、 整體感知。

1、 請學生默讀課文,注意作者,讀誰字音。

2、 請學生介紹作者、作品。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人。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還是一部山水遊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3、 出示生字投影片,讓學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闕 嶂 曦 襄 溯 屬引

4、 學生練習自讀,並進行指導,達至熟練。

三、 文意理解。

1、 小組共同解釋文意,教師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釋重點。

<1>詞語:

① 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③ 至於夏襄陵,沿溯阻絕。

④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⑤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⑦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 佈置作業。

1、 背誦課文。

2、 熟練解釋詞,句。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匯入。

指名四位學生各背一段課文,然後齊背。

二、 分析課文。

1、 討論:文中描繪了三峽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

歸納並板書:

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峽 夏:急

水 春冬:清榮峻茂

秋:哀婉悽異。

2、 體會本文語言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1)動靜結合。

(2)有張有弛。

3、 再次齊讀課文,讀出韻味。

三、 作業:蒐集描述三峽的其它文學作品,小組交流。

《三峽》教案設計12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咱們安陽是漢字的故鄉,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有著豐富的內涵。比如"峽"字,從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峽中有什麼?(生答"山"。)往深層裡想,你聯想到峽中還有什麼?(生答"水"。)對,詞典上解釋:兩山夾水的地方稱之為"峽"。水因山而活潑,山因水而靈秀。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欣賞中國的峽中極品--長江三峽。

(板書題目及作者:三峽 酈道元。)

二、出示目標

心中有目標,學習效率會更高。讓我們一起來明確今天的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齊讀)

1.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峽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讀好三峽文

我們已經接觸到的幾篇文言文,那麼讀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幾步:讀準、讀懂、讀美。下面我們進入第一環節。我來挑戰

讀準 齊讀:屏顯 讀準字音我能行。

認讀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屬引? 淚沾裳(釋“裳”齊讀)

讀懂 齊讀:屏顯 準確解釋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自 闕? 奔 霜? 絕? 三(釋“通假字”“一詞多義”現象)

2.重點點撥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三生分)

讀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誰願意把課文美美的讀一遍?一生朗讀(配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把聽到的內容轉化為美的畫面。這位同學讀得真美。大家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不是像螢幕上顯示的一樣美呢?(畫面一組)

過渡,如此美不勝收的風景,怎能不讓我們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讀賞三峽景

1、(尋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種景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2)你能各用一個詞概括出每種景物所體現出的美的意境嗎?

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讀 明確? 提示

山:怎樣的山? 連綿高峻 高峻美(雄壯美)

夏水:有什麼特徵 凶險迅疾(師範讀指導)? 奔放美? 《早發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靜幽美 清幽美

秋景:給你什麼感覺? 淒涼寂靜 悽婉美

2、(欣賞美)在酈道元的筆下三峽景色千姿百態,風格迥異,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點寫景之外,還採用動靜結合的筆法,使文章顯得張弛有度,舒緩自然。你能具體說說嗎?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發現了三峽的----是靜態美或動態美,你看-------------------------------------。他(她)多像一個--------啊。”

有一定的難度,啟發、歸納、思考寫出來,展示欣賞

? 例 :我發現了三峽的山是 靜態美,你看,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高聳入雲,遮蔽天空,擋住陽光。他多像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悽婉美

男子漢? 英雄漢?? 美少女 怨婦

頂天立地?? 風風火火? ?? 清秀文靜 憂傷孤獨

高大壯實?? 闖九州 色彩豔麗 望穿秋水

平靜舒緩 激烈緊張? 靜中微動 靜寂憂傷

? 過渡:動靜結合,美妙無比

(三)讀透三峽妙

好文章總是百讀不厭的,再看課文,你認為作者的寫作筆法之妙還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給大家分享一下。(小組交流展示)

例:文章結尾去掉引用的漁歌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明確:融情於景;突出三峽漁夫的悲慘生活;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也渲染了三峽秋景淒涼肅殺的特點。)

(四)讀懂三峽情

動靜結合,寫作筆法靈活多樣,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這在酈道元的筆下被髮揮得淋漓盡致,我提議大家把這篇美文美美的再讀一遍,再領略三峽的無窮魅力,男生讀前兩節,要讀出陽剛之美;女生讀後兩節,要讀出陰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讀的氣勢磅礴;女生讀的宛轉悠長,把老師都陶醉了,(掌聲鼓勵自己)我只想說: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間只應三峽尋,本文寓情於景,字裡行間洋溢著對三峽的熱愛之情,作者酈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確: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對三峽的真誠讚美,熱愛之情,才成就了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峽可以說是高峽平湖,景象更加壯美,想看看嗎?大家來欣賞一組圖片,看後為三峽寫一則廣告語。

是呀,我們的祖國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張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灕江,還有五嶽、黃山……數不勝數,老師想起了省實驗中學顧少強老師那封最具情懷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說:中國那麼美,我想去看看。我們大家呢?歡迎到內黃遊玩,感受棗鄉風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峽》教案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並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及方法。

2、背誦、默寫。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長江三峽,素有“歷史畫廊”之稱,也有人把它稱作長江的珠冠,是世界有名的大峽谷之一,集山水於一處,山勢雄奇險峻,江流奔騰湍急,峽區礁灘接踵,夾岸峰插雲天,加上沿岸歷史名勝古蹟,碑刻題詞,生動的神話傳說,使三峽成為名聞遐邇的遊覽勝地,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道讚頌,而在眾多的篇章中,不得不提的是最早介紹三峽的酈道元,他的《三峽》也曾多次被引入到介紹三峽的文章中。

二、作者簡介:

酈道元:(?-527)字善長,北魏人,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散文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學專著,而且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三、正音正字:

1、通假字:闕――缺

2、古今異義:

古今

自如果自己

或有時或者

雖即使雖然

屬連續屬於

3、詞類活用:

奔:動-名,飛奔的馬。

湍:形-名,急流。

清:形-名,清波。

空谷:名-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裡。

4、一詞多用:

自三峽七百里中在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高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哀轉久絕消失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快

君有病在腠理病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五、佈置作業:字詞解詞,抄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匯入:請同學介紹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組成,分別穿重慶市的奉節、巫山,湖北省的巴東、秭歸、宜昌等地。自古以來遐邇聞名。現在的三峽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魁首。當代著名學者餘秋雨在他的文章裡寫到“如果只允許說出一個最值得一去得地方,我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去三峽。”可見三峽的魅力。不管是三峽的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不是去一次三峽就可能覽盡的,更不是一篇文章能夠道盡的。那麼,如此豐富的三峽我們要如何去表現呢?

下面,我們就隨著酈道元的筆去感受一下1500年前的三峽,看看他是如何表現包羅永珍的三峽風貌的。

二、講授新課:

1、朗讀課文:思考各段的內容及全文的結構。

2、內容分析:

1)提問:請同學簡單概括各段內容,說說文章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總三峽形勢

分四季景色

2)抓住景物特點:

提問:在描寫景物時,關鍵是要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表現,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是何景色,有何特點?

明確:

A.三峽形勢――山嶺連綿峻峭,江流狹窄。

描述物件――三峽範圍――七百里

山勢連綿――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峻峭――重巖疊嶂,隠天蔽日。

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既寫出山勢險峻的程度,又表現江流狹窄的狀態。)

B.夏――水勢凶猛迅疾(奔放美)

水凶猛――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在水大流急的夏天,船隻不便航行,交通被阻斷絕,但在某種特殊情況下,還是有人冒險航行――“王命”一般人人要遵從的,不敢也不能違抗,更何況“急宣”,可見情況的特殊,所以即使遇到急流水漲,也要去闖。

提問:“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作者寫此為了表現什麼?你能想到與此內容相似的一首詩嗎?

明確:兩者相距“千二百里”,路程遙遠,卻能於一日之間到達,可見航行之迅速,夏水的湍急。作者用“乘奔御風”來與船速相比,誇張手法寫出三峽水流的迅猛速度。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也描寫了三峽的水流之急。但是與詩人一路飽覽著湖光山色的輕鬆心情不同,在三峽夏水驟漲的急流中冒險航行的船工,若不掌握熟練的行船技術,不熟悉三峽急流的活動規律,不瞭解三峽的航道,是不可能順利完成“王命急宣”的任務的。

C.春冬――清榮峻茂(清悠美)

清――狀水,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素湍――淺水――回清――動態

綠潭――深水――倒影――靜態

“素湍”寫峽水最急處往往是有灘的地方,灘水較淺而又多石,水流石上,被石阻擋,激起浪花和泡沫。“綠潭”寫無灘之處,因流速緩慢和水深所致,江水平靜深澈,倒映各種景物的影子。再加上“懸泉瀑布”一道道懸泉飛瀑上接山巔下接水面,凌空而下,噴灑沖刷飄蕩於群山岩壑之間,聲震於怪柏林樹之中,各種景物都連綴在一起,充滿了生機,這是一幅多麼瑰麗壯觀的圖畫啊;

描寫有淺水深水之分,緩流急流之別,寫景動靜相照,色彩互異,相映成趣。

榮――狀樹木,多生怪柏。

“多”說明柏樹的數量。

“怪”不僅描繪柏樹的千姿百態,新奇怪異而且也暗指柏樹能在“絕巘”上倔強生長,令人感到奇怪。

峻――狀山,絕巘。

“絕”寫山的異石嶙峋,陡峭險峻,與前“重巒疊嶂”相照應。

這裡的描寫既補充了第一段所寫山景的形象,而且構成了山水樹木交相輝映的優美秀麗畫面,使“迴清倒影”的內容更具體。

提問:為什麼同是寫水,“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卻沒有放在一起;

明確:“素湍綠潭”――俯瞰江水所見,側重寫水,但並未離開崇山。

“絕巘多生怪柏”――仰望山巒所見,著重寫山,但又處處緊扣著水。

山山水水融為一體,有動有靜,繪聲繪色。所以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可見作者對如此美景的熱愛。

D.秋――悽清悲涼(悽婉美)

提問:本段沒有像前兩段直接點出季節,從那個詞可以看出季節?

明確:“霜”――暗點秋天的時令。

“悽清”――林寒澗肅。

三峽葉落水枯,林樹間顯出一片蕭瑟寒意,山澗裡保留肅殺寂靜氣氛。

“悲涼”――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猿猴居處在“重巖疊嶂”“絕巘”的樹林裡,故稱“高猿”。

“嘯”聲長,才感到是“屬引”,才在“空谷”中傳響,也才能“久絕”。

“悽異”,“哀轉”的猿鳴,烘托了秋天蕭瑟的景色。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再次表現了三峽山勢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而且除突出狹長之外,還烘托出山勢回曲,峽谷幽深。(側面描寫)

小結:通過分析,我們看到作者對三峽作了周到精細的觀察,抓住了三峽景色變化的特色,全文僅用一百五十五個字,就把三峽一帶雄奇秀麗的景色和四時景物的不同特點,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如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在讀者面前逐一展現開來,給人以美的藝術感受。

3)有層次地描寫景物:

提問:在對三峽不同季節進行描寫時,作者為什麼沒有按習慣上的春夏秋冬,而是採用這樣的順序?

明確:這是根據三峽的特點來安排的。文章開篇總寫三峽形勢,突出三峽兩岸山嶺綿延高峻,極言河谷之窄。山高谷窄則流急,因此第二段緊接山高之後寫水勢―寫夏天的江水大,水流急。與奔騰迅猛的夏天水勢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兩季水勢狀況比較接近,故一併寫;此時,已非洪水滔滔之時,故有“清榮峻茂”之妙景。與冬春之時的“清榮峻茂”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林寒澗肅”的秋天,而此時“高猿長嘯”才更顯悲涼。從側面襯托了冷清蕭瑟的秋色。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頗見作者結構佈局嚴謹有序的匠心。

不僅如此,就是在具體描繪景色時,作者也是按一定順序,如第3段,先俯瞰寫水,在仰視寫山。

小結:可見,正是由於作者有層次的描寫景物,才可達到舉一隅以概括全部的目的,在極短篇幅內寫出了包羅永珍的三峽風貌。

三、 小結:本文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幅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鍊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彷彿置身於那險拔清幽的三峽勝地。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今天,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明天,在中華大地的山水之間會有同學們規劃建設的身影。

四、佈置作業:背誦;練習冊。

板書設計:三峽

三峽形勢山嶺連綿峻峭

江流狹窄

夏水勢凶猛迅疾

春冬清榮峻茂

秋悽清悲涼

作者抓住特徵表現景物。

有層次的描寫景物

《三峽》教案設計14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三峽的具體方位,理清文章脈絡,掌握遊蹤順序。

2.抓住景物特徵,比較作者對三峽三個景點描寫方法的不同之處。

3.品味文章的語言,訓練口頭表達。

4.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事業,通過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重點難點

1.瞭解旅遊景點方位並掌握遊蹤順序,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2.讓學生比較不同景物的不同寫法以及作者滲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鮮明的語言風格。

學法指導

從課文出發,瞭解遊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課文出發,學會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一般瀏覽和重點觀察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表現手法向人們介紹景點。指導學生採用邊看、邊想、邊說、邊寫的方法來學習。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三峽的影片資料,製作課件。

教時安排

2節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介紹三峽瞭解作者激發興趣

1.古詩引入:

○1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黃昏。畫圖省市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潛在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2.三峽簡介:

思考:

(1)這首詩所寫的地點在哪裡?

(2)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麼?

(3)白帝城是處於長江中的哪個地段嗎?

(4)展示課件:有關三峽工程的圖片、資料,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明確:巴東三峽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險異常,被遊人譽為“山水畫廊”。

今天,我們來學習劉大傑一篇介紹“巴東三峽”的現代遊記,讓作者劉大傑帶著大家逆流而上,遊覽三峽。

3.作者簡介:

劉大傑(1904—1977),現代學者、作家、翻譯家。湖南嶽陽人。研究專著有《托爾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評論著作有《東西文學評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譯作有《德國文學簡史《德國文學概論》等。

二.積累運用

1.詞語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細小。例:與那些偉人相比,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側重指形體上的細小、輕微。例:植物細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

唱和應和

二者都是動詞,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應”之意,主要區別在於: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大多按照原韻)。例句:在劉三姐的故鄉,歌手唱完後,別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應和:常指聲音、語言、行動等方面相呼應。例句:小王在單位最會應和領導,領導說東他絕不向西。

2.詞語釋義

奇偉:奇特雄偉。

瀟灑:(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

嫋嫋不斷:(niǎo)形容煙氣繚繞上升而不中斷。

險峻:(山勢)高而險。

峰巔:(diān)頂峰。

浣妝:(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滌。

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詩文或繪畫)。

三.整體感知示範導遊

小組討論:

1.找出作者到過的地方,本文按什麼順序寫?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幾層?每層各寫什麼?

明確:

本文以作者遊蹤為順序,按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的遊覽順序描寫三峽。而描寫西陵峽時又分成條理清楚的四段場景:第一段黃貓峽;第二段燈影峽;第三段崆嶺峽;第四段米倉峽。文章開頭引用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三峽一帶險惡、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同時滲透了作者對三峽的熱愛謳歌之情。整篇文章環環相扣,引人人勝,蕩人魂魄。

第一部分○1:凶險三峽,緊張異常(高、曲折、急、變化)

第一層○2總寫三峽

第二部分○2○9黃貓峽

描寫三峽燈影峽總分結構

奇險秀麗第二層○3○6西陵峽崆嶺峽

米倉峽

第三層○7○8巫峽巫峽山水

巫峽之雲

第四層○9瞿塘峽(最短)

第三部分○10通過三峽,身心輕鬆

第二節

現在請你做導遊,帶領我們細細遊覽三峽。

四.文段精析(小導遊解說分析)

小組討論:

1.第一段引民諺開篇起什麼作用?

明確:寫三峽一帶險惡異常。

2。“險惡”一詞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險惡”一詞直接為全文張本,為奇山異水反襯一筆。

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達作用?

明確:“凝望”表明作者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動靜結合,令人讚歎不已。

4。“沒有不感到”是什麼句式?有何作用?

明確:“沒有不感到”用雙重否定的句式強調人們對三峽奇偉的感覺。這是議論性語句。

5。作者為什麼要用兩個“過於”?

明確:兩個“過於”連續地強調作者謳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語言也顯得和諧並富有節奏感。

6。第一自然段寫什麼?開頭有何特點?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引民諺開篇,寫三峽一帶險惡異常,並交代作者的情緒及心理變化,為全文定下基調。

7.如何理解第二段“就”“高”“最”幾個詞?幾個“最”能否去掉?

明確:“就”有“立刻”之意,“高”隱含著“險峻”之意。連用四個“最”的排比短句,既生動活潑,又明快有力。

8.這段概述千里長江三峽最險,用了哪些詞來形容?

明確:這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層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用“高、曲折、急、變化”來渲染其險惡形勢。

9.西陵峽共分幾段?各段各有什麼特點?

明確:初出西陵峽的第一段是並不凶險的黃貓峽。

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燈影峽:江北險峻無味江南景色秀麗(黃陵廟)

崆嶺峽:凶險可怕

米倉峽:群山萬壑

10.“雖……然不”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雖……然不”用兩組對比短句為下文三峽的很險、很狹作伏筆,以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

11.作和如何寫燈影峽?他有什麼特點?找出段中想象的句子。

明確:“枕江”以擬人手法將古廟存在的位置寫活了。“瀟灑的竹子”“倒懸”的花,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三峽中少見的生機。“紅色紫色”與“悠悠的鐘聲”運用視覺、聽覺等描寫使人身臨其境。

“好像自己”一句以想像的方式寫自己情緒的暫時放鬆,但此刻的神定氣閒是否預示著一種波瀾呢?這種以靜寫動的手法使本段有聲有色,畫面搭配和諧,極富立體感。讓讀者如同在兩段急促的音樂間隔中暫時放鬆了繃緊的神經。

燈影峽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略帶江南韻味的黃陵廟,它的美麗景色使人暫時放鬆了緊張的心態。

12.第5段描寫什麼?用了什麼寫法?有何作用?

明確:描寫了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的凶險可怕,一方面與上段做對比,另一方面也為下文巫峽的描寫作了鋪墊。

13.折斷如何具體描寫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的凶險可怕?

明確:“突然”寫出形勢急轉直下,緊承上文“不到兩三分鐘”而來。“極曲折極窄的門”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將船在江中的難行呈現在讀者面前。其中兩個“極”字也強調了危險的程度。“倒注”讓人聯想到船從高處下落的危險情況,以點帶面地把水從石灘上傾瀉而下的可怕形勢描繪得淋漓盡致。

14.第6段如何寫米倉峽?

明確:借杜甫的詩及昭君的典故來寫米倉峽群山萬壑的雄奇壯麗。

15.文中的“便”與“赴”有何作用?“一層一層”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明確:“山便低平”中的“便”字讓讀者彷彿沉浸到歷史故事之中,而感覺不出“山崖卻更加高峻”。“赴”字不止寫出了活力,更寫出了三峽群山的雄奇生動。“一層一層”將群山前疊後連的動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小結:

第二部分第二層○3○6:寫作者遊覽西陵峽的經過。側重寫山勢之高低,水勢之緩急。

16.第7、8段是第二部分第三層○7○8:寫作者遊覽巫峽的經過。側重寫山水的奇險美麗、雲霧變幻多姿。請找出○7段總述巫峽特點的語句。並說說作者如何寫出其奇險美麗的特點?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分別找出一個排比、擬人和比喻句。

明確:“最奇險最美麗”中兩個“最”總述了巫峽的特點。作者連用四個“險”字來寫水,句式短小活潑,而且與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個“最”構成了內在的呼應。“圍”“咬”等動詞勾勒出群山簇擁環抱的情態,表明了巫峽山峰的險峻,無路可走,連鳥飛過這裡都感到茫然。

不單調的山與奇險美麗的水構成了天下獨絕的巫峽。本段濃墨重彩地詳寫了山峰,正是承接上文的群山萬壑,才給人“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

①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這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突出了江水的險。

②擬人句:“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這個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點——高。

③比喻句:巫山的雲“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雲霧的奇幻多變。

17.作者沒有看到巫山的雲卻還要寫他有何好處?

明確:沒看到巫山的雲但卻使讀者浮想聯翩,給人天高雲淡之感。

廬山風景秀美,而巫山更讓人魂牽夢繞。“秋高氣爽”給人的感覺是空靈純潔,配以“極高的峰巔”真是天碧雲淡,再加以紅花倒懸於褐巖之上,色彩的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

 小結:

第二部分第四層○9:最短的瞿塘峽雖山水險急,但作者卻將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這些景觀融到兩岸的山川景物中。

第二部分○2○9:寫作者遊覽三峽的經過,突出表現了三峽的奇險、秀麗。

18.第9段“突起”給人什麼感覺?找出文中冷色調的詞語,給人什麼感覺?那句話與與文章開篇的民諺“猿鳴三聲淚沾裳”形成了前後照應。“大概”一次能否去掉?為什麼?

明確:“突起”有突兀之感,不僅是地理位置的突然,行文上也讓人忽然轉到人文景觀上來。“瓦白色”“斜陽”“蒼冷”“遺蹟”“淒涼”這些冷色調的詞語叫人感到“英雄落淚遊子思鄉”,這與文章開篇的民諺“猿鳴三聲淚沾裳”也極好地形成了前後照應。“大概”在不確定之中又隱含著肯定之意。

19.讀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峽後,遊客們的心情怎樣?抓出文中關鍵詞語。“三峽算是走完了”這一句給人什麼感覺?“好像一個人……”此句是不是比喻句?為什麼?這段作者的情緒與前端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愉快、輕鬆。“三峽算是走完了”這一句給人如釋重負之感。“好像一個人……”此句並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種比照。“放下心來”“舒舒服服”等詞不僅把緊張情緒化為輕鬆心態,且再一次反襯剛剛走過的三峽的險惡。水平岸闊人輕鬆,走完三峽後滿船的人都很輕鬆。

小結:

第三部分○10:寫走完三峽,滿船的人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側重寫心情的放鬆,反襯出三峽的險惡。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討論:本文寫作有何特點?(寫作技巧)

(1)抓住特徵,詳略得當。

介紹西陵峽的四段時簡單地抓住了各段的特點。而寫有名的巫峽則詳細地描寫了其山水的奇險、美麗。記敘瞿塘峽時,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

(2)移步換景,秩序井然。

寫遊記首先要交代清楚觀察點,否則會亂成一片,看不清個數。其次要隨著觀察上的變化,將所描寫景物最突出的地方表現出來。如遊巫峽時,將其奇險的山水描繪出來;遊瞿塘峽時,細緻描寫兩岸的人文景觀。再次是不僅要把看到的寫出來,還要把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如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燈影峽的黃陵廟時,就想到了江南的秀美景色,並與之相對照。只有這樣,才會層次分明,形成立體效果。

(3)以情為線,首尾照應。

思考:

好的文章結構常常是嚴謹的。作者是如何通過心理情緒變化來描寫三峽的?

明確:作者一起筆就將自己驚異的情感展現在讀者面前。如“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讚歎,只有恐怖”。

隨著山川形勢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之而變,有時驚懼緊張,有時則輕鬆舒暢。

如遊西陵峽的第二段時,由於此處山水風光秀美,“先前緊張的情緒,現在突然變得很;鬆很悠閒了”。再如結尾寫走完三峽後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顯出了“一陣輕鬆”,“放下心來”,“舒舒服服”,這些心情的描寫,也反襯出了三峽的險惡。

這種嚴謹首先就表現在首尾的呼應上。《巴東三峽》即是如此,全文以緊張的心情為開篇,結尾又以心情得到放鬆來對應,而描寫:峽之險峻又暗含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讚歎。

五.積累知識,拓展遷移

1.聯絡全文,說說在遊覽三峽的過程中,遊客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

2.本文還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並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請找出來並展開討論,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3.由學生自由發言,談談今天的三峽。

(可參看《地理》書48面,“長江三峽工程”介紹。)

4.佈置作文——《暢想三峽》,寫好後先在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三峽》教案設計15

教學目的:

1、認識祖國河山的壯麗,激發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

2、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有層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朗讀並背誦本文。

4、通過對比認識多角度描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順序的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與討論分析相結合。

教學時數:

一課時

電教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匯入: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曾說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的確,我們祖國的江山秀美壯麗,使無數中華兒女為之心動不已。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位於十大風景之首的三峽的優美風光吧。引出課題。

一、範讀課文,整體感知。(注意字音、斷句)

二、分析課文。

1、根據課文提示讀全文。思考:每段所寫內容及景物特點。

討論明確:1)內容:三峽形勢,(總寫)四季景色(分寫)

2)景物特點:三峽形勢——連綿陡峭夏——水大流急春冬——清榮峻茂秋——悽清悲涼(見螢幕)

2、根據圖象介紹三峽景物,深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見螢幕)

3、討論:作者安排文章順序的思路。明確:作者是根據三峽景物的特點來安排順序的。三峽形勢是兩岸山嶺綿延高峻,山高谷窄則流急,因此,第二段緊接著山高之後寫水勢——寫夏季江大流急。與迅猛的夏天水勢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勢狀況接近,故一併寫。此時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美景。與冬春“清榮峻茂”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林寒澗肅”“悽清悲涼”的秋天。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頗見作者結構佈局嚴謹有序的匠心。

4、討論:對比分析《三峽》與《霧中三峽》的異同。(見螢幕)

5、看今日三峽工程建設錄象,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小結:

1、內容;2、景物特點;3、對比體會,多角度描寫的好處。

四、作業:

寫短文:《美麗的懷柔》要求:1、抓住景物特點。2、可從不同角度進行描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