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

將資訊科技應用於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語文教育的本質,瞭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瞭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瞭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性,找準整合點,才能充分運用資訊資源上出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實現教學最優化。

資訊科技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中的運用,我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實施過程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應該如何減少教師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過度依賴;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迴歸“語文味”,而不是“技術味”;如何才能在網路環境教學當中真正發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讓他們成為形式上的“參與者”,實質上的“旁觀者”等等。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這需要我們首先從思想上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讓技術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被技術牽著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語文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從情境設定、突破重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節上尋找兩者的最佳整合點,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任何時候都應為了語文課的教學而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應該是為了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是否使用資訊科技應是有目的的,它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組織需要。

1、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是要將資訊科技看作是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資訊科技,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要達到“整合”的目標,老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瞭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瞭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瞭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性,結合技術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資訊科技之前,教師首先要清楚課程教學的目的、需求,以及資訊科技的自身特點,設法找出資訊科技在哪些地方能提高這堂課的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卻效果不佳的學習任務,然後才能決定用整合模式進行教學。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與資訊科技進行整合。如:20xx人教版試用修訂本第二冊的一篇課文——《敬畏生命》,寫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見到樹不斷飄送白色纖維——種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來之不易和為了延續生命所做出的無私的奉獻。課文的主題是歌頌生命的,而題目“敬畏生命”這個概念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用意,體會“敬畏生命”的含義,我就採用了生物學科,思想品德學科中有關生命知識的內容進行了多學科的整合教學,並用資訊科技製作成了一個以《敬畏生命》為主題的個人網站,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入網站學習,這樣就很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

2.資訊科技應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認知工具。在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中,強調資訊科技服務於課上的具體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資訊科技,把資訊科技作為在學習中獲取資訊、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並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資訊素養。如,在網路課《敬畏生命》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這個學習難點,設計需要學生上網檢視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這不僅能解決本文的學習難點,也從生物學角度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在本課教學設計的“拓展”部分,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應“敬畏生命”,需要讓學生上網檢視一些有關學生**的新聞材料,看後,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方便大家討論。這兩部分內容,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資訊素養,就無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內容。

3.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課程整合一樣: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我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首先是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況,思考並討論寫作思路,再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點撥,討論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在多學科整合方面。藉助網際網路上生物學科中有關生命形成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生命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絡網際網路上一些學生**的新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再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網上獲取知識資訊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學到了語文課知識,也有了上網查尋語文方面的知識資訊的意識。更有了網上也可獲取其它知識資訊的意識。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均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所以,我設計的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課,都是教師進行引導、點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這樣,教學過程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創造的過程。如:《秋魂》(國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十四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將秋天的肅殺、淒涼及文中所描寫、歌頌的“秋實”、“秋色”、“秋味”、“秋風”、“秋葉”、“秋土”、“秋景”均用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從視覺角度去體會作者筆下秋之美,再適當配以舒緩的音樂——鋼琴曲《秋日私語》,讓學生朗讀這篇散文詩,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只需在欣賞和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導學生學會詮釋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資訊科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後,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階認知場合(例如複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路環境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關於作者的情況,我先展示網上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快速閱讀,並抓住主要資訊點,再讓學生在留言板上輸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關鍵資訊,用大螢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後,學生討論誰輸入的資訊最重要;然後,教師點評。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又讓學生上網檢視一些學生**的新聞材料;一段時間後,教師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看後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教師進行聯網讓學生開展討論。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去思考,並得出該如何對待生命的結論。這種討論正是協作式的學習。這樣的協作學習不但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應掌握的關鍵內容。又能瞭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識。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2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瞭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係;瞭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瞭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3、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係。能用於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二)過程和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邏輯推理和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重、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過程:

[引言]古時有一個勇敢的小夥子想娶國王美麗的公主,國王出題刁難,其中一個問題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思考、討論、回答]

[追問]這些方法中,那種方法最科學?

[追問]誰能介紹幾種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討論回答]箱、打、令、包、條。

設計意圖:引發學習興趣,引出把微小物質擴大倍數形成一定數目的集體以便於方便生活、方便科學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複習C + O2 =CO2指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在實驗中,我們可以取12 g C和32 g O2反應,而無法只取1個C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那麼12 g C中含多少個C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第2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作用”。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為新課鋪墊。

1、小朋友們,喜歡去麥當勞、肯德基嗎?吃過薯條、漢堡包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哪裡看看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好不好?

3、多媒體出示即時練習,指名回答,並說明理由。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小朋友,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文具的用處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你有哪些文具?

2、原來你們有這麼多的文具呀!袋鼠媽媽聽了可真羨慕呀!於是她決定要在森林裡開一家文具店,讓小動物們和小朋友一樣,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文具。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3、出示課題:文具店。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出示教學目標,瞭解今天的學習任務。

2、瞭解圖意,獲取資訊。

(1)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們都買了什麼文具呢?

小兔買了一支筆,花了2元錢。

大灰狼買了一個文具盒。

小牛買了3支鉛筆。

(2)們說得真不錯,除了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麼?

大灰狼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1)你真是一個認真觀察的好孩子!現在大灰狼想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他們買文具花了多少錢嗎?請小朋友在組裡互相說一說,然後完成書上的“填一填”。

(2)學生分組交流,解決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你是怎麼想的,說說你的理由。

(4)小朋友說得真好!大灰狼和小牛為你們喝彩。誰和他們一樣棒,也來說一說。

(5)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香蕉和小雞想請你們來幫它們解決問題,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6)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畫一畫。

同學們通過了大灰狼和小牛的考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請小朋友完成課本48頁“畫一畫”。

(1)學生獨立思考。

(2)讓學生用學畫一畫。

(3)指名回答。

(4)你會用什麼是什麼的幾倍說一句話嗎?

5、經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1)5的2倍是多少?

(2)3的9倍是多少?

(3)6的5倍是多少?

(4)4的8倍是多少?

三、鞏固應用,拓展創新。

1、練一練1、2。

(1)袋鼠媽媽看見小朋友這麼聰明,也帶來了四個問題想考考大家,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

(2)學生獨立完成,師生交流。

2、練一練3。

(1)小朋友們,喜歡去旅遊嗎?

(2)你們去旅遊都離不開什麼交通工具?

(3)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3輛車,你能說出是什麼車嗎?

(4)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5)你知道大客車上有多少位乘客嗎?小轎車上呢?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或圓擺一擺。

四、評價體驗。

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不僅解決了小動物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且最難的思考題都沒有難住你們!現在,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文具店

老黃牛花的6元錢 2×3=6(元)

大灰狼花的8元錢 2×4=8(元)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抓住解題關鍵進行熟練準確的判斷,從而找準題中的.等量關係。

通過與算術方法解答相比較,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師:誰能夠說說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判斷下題中各量成什麼比例?並說明理由?

指導學習題例。

讓學生獨立解答例7。

在弄清題意後,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寫完整然後比較這兩種解答方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都是抓住商一定來建立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點:第一種解法是直接設所求問題為X。

第二種解法是間接設,即解出X後,還要用X減3才是所求問題。

師:除了這兩種方法解答外,還能用其它方法嗎?請用算術方法解答例7。

學習例6

師:請同學們在教材上完成例6後,再用算術方法解答。說說用比例解例6的關鍵。

對比小結

比較例5例6有什麼不同?分別是根據什麼關係來解答的?

(強呼叫比例知識解應用題,關鍵是判斷題中的數量成什麼比例,再根據題中比例關係找準等量關係,把其中未知數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術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較和聯絡。

觀察算式(例5)

練習鞏固

筆答題:教材117頁1~3題。

全課總結(略)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5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近段時間學了些什麼知識?那麼就請同學們運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課件出示判斷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1)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2)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3)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2、 說說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個量存在怎樣的比例關係?

(當速度一定)

二、探究新知:

1、 匯入新課: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說明前面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錯,這節課學習怎樣應用比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比例的應用

2、學習例1.(課件出示例題 )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 先讀題,想想:這種題型我們以前學過沒有,屬於哪類應用題?該怎樣解答?再讓學生在草稿上獨立解答,然後指名說說解答方法。

(2)引導學生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提問:這道題能不能用比例知識來解答呢?

(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

1、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路程、時間和速度)

2、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照這樣的速度就是說速度一定)

3、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比例關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係)(指名說說思考過程)

(課件出示思考的過程,並齊讀)

(3) 提問: 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可以列出怎樣的比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4) 解這個比例。 (教師板書解答過程)

(5) 怎樣檢驗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求出的未知數代入原方程 ,看等式是否相等)

(6)寫出答語。

(7) 練習:現在我們來看看,如果把例1的條件和問題改成下面的題,該怎樣解答?(課件出示練習題)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駛多少小時?

(8)學生解答後,指名說說和例1的解法有什麼相同?(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係沒有變,解答的方法也沒有變,只是所設的未知數為小時數)。

(9)教師說明:例1和練習題都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的比例式,也是方程。

3、學習例2:

(課件出示例題)

(1)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1 合作交流,小組討論:

題中有哪幾種量? 這幾種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根據比例的知識可以列出怎樣的方程?

2、彙報討論結果。

老師板書方程並提問: 這個方程是比例嗎?為什麼?

3、師生一起解答。(完成例2的板書)

4、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駛87.5千米,需要多少小時到達?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說解答方法與例2的異同:題中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係沒變,解答方法也沒變,只是所設未知數為小時數。)

4、 比較例1和例2的異同:(相同的是都是用比例解答的,不同的是例1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的.比例式,例2是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的等式。但它們都是方程。) 你能從例1、例2的解答中找出用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嗎?

5、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通過例1、例2的解答,讓同學們歸納出:(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先正確地找出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然後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三、知識應用:(出示課件做一做)

1、食堂買來三桶油用780元,照這樣計算,買8桶油要用多少錢?

2、某種型號的鋼滾球,3個重22.5克。現有一些這種型號的滾球,共重945克,一共有多少個?

四、作業:練習中的1~4題。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學會了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2、結束語:比例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要測量一顆大樹的高度,或是一根旗杆的高度,都可以用比例知識來解決。我們以後再去探討好不好?

教學內容:數學十二冊《比例的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2、使學生能用比例方法正確解答比例應用題。

3、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及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正確地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麼樣的比例關係,並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節核心內容是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水結冰的情景,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並由此及彼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併為後續的內容,比較複雜的百分數應用題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五年級學習百分數,學習百分數的的意義,並學會了簡單的運用百分數的意義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如今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會用線段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學生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絡在一起的,教學普遍存在於學生的生活中。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因素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認知障礙點: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關鍵知道誰比誰,把誰看作單位1,把什麼數這作為分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加深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計算實際問題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具體情景中,緊密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

難點:解決計算實際問題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

學前準備

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複習回顧百分數的意義。

知道求百分率用除法,百分率是一個比值。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百分數的應用。(板書:百分數)什麼是百分數?你能說一個生活中的百分數嗎?你怎麼理解這個百分數?

師:因為百分數的特質使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題就是百分數的應用(補充板書:百分數的應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百分數重溫百分數的意義。明確百分數是表示兩個數相比的關係,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為後面學習新知作好知識的遷移準備。)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一)創設問題情境,在提問中回顧與反思。

1、師:同學們,在炎熱的天氣里人們常常用冰塊來消暑降溫。你們製作過冰塊嗎?水結成冰之後體積發生了什麼變化?

2、課件出示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原有的百分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

師:有一位同學把他製作冰塊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大螢幕出示實驗記錄)請看: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後,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

3、師: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嗎?

4、師:哪些問題是我們學過的?你能不能很快就列出算式,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在思考中提升:都是相同的量相比,為什麼列出截然不同的兩個算式呢?

6、小結:相比的兩個兩個量沒變,但比的標準變了,列的算式就不同。

(設計意圖:利用情境所提供的數學資訊,複習舊知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雖然相比的量不變,但比的標準變了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讓學生明白在解決百分數應用題時,不僅要看清楚“誰和誰比”,還要弄清“以誰為標準”。)

(二)在解決“增加百分之幾”問題中理解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1、師:今天我們重點解決“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百分之幾?”這個問題,一起讀題,你覺得哪句話最難理解?

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

3、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

4、全班彙報,由口頭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線段草圖。

5、對比書中的線段圖和學生的線段草圖,引導學生思考“增加了??”這個省略號背後所隱含的意義,從而得出兩種不同的理解。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並根據學生思維和學習的特點,突顯畫線段草圖的必要性。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使學生抽象的思維直觀形象化,利於孩子分析數量,明確解題思路。)

6、列式計算,數形結合,說出兩個列式的含義

7、學生列式計算,並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8、課件演示,小結兩種解題思路。

9、反饋

(設計意圖:讓學生列出算式後結合線段圖說出算式所表達的意思,目的是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建立線段圖與算式之間的聯絡,再加上課件的演示動靜結合,從而使學生更明晰解題的思路。)

(三)在辨析中解決“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課件出示第四題)師:增加百分之幾是不是也可以說少了百分之幾?

2、丟擲問題,激化矛盾,

師:有分歧了,認為不用算的同學舉手,為什麼不用算?說說你的理由。師:認為不用算的同學也來說說你的理由。3、列式計算

師:學生動筆計算,比一比誰的動作最快。

小結。通過解決剛才的兩個問題,對於要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你有什麼要說的嗎?或者是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矛盾的激化,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明晰解決百分數的問題的關鍵是要弄清楚“以誰為標準”。)

9、小結提升:剛才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地方?

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百分數的應用相當廣泛,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看世界!練習1:消費寶典

電飯煲降價,原價220元,現價160元,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引導學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幾”再列式計算。)

練習2:建設新農村

選一選:

光明村今年每百戶擁有彩電121臺,比去年增加66臺,今年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1)、(121-66)÷121

(2)、66÷121

(3)、 66÷(121-66)

(讓學生說出選擇的依據。)

練習3:奧運·中國(可用計算器幫助計算。)

中國近三屆奧運金牌、獎牌榜

(1)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來考考你的同桌嗎?

(2)29屆奧運會金牌數比上一屆增加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3)28屆奧運會獎牌數比上一屆增加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提醒學生理解“上一屆”指的是哪一屆。)

(設計意圖:在不改變書上練習所要達成的目標的前提下,我們將書上的練習進行了重組和設計,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進一步鞏固“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思路,並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讓教材的使用更加“增值”。)

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我們的生活無時不刻都在發生變化,因為變化我們才有前進的動力和挑戰的勇氣,因此,適當去掌握和分析這些變化的情況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同學們能更多的使用在課堂上得到的知識來解答生活,下課!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7

《平面連桿機構》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基礎》中的重要內容,《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及應用》是該章中的重點和難點。鉸鏈四杆機構是平面連桿機構中最為典型的機構,它可以演化為“曲柄滑塊機構、導杆機構”,多年教學發現,學生的基礎不同,雖然在學習“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過程及應用”知識時表現出的困難程度有差別,但由於缺乏直觀經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針對現在所任教的單招學生教學物件,設計了一堂課堂教學並進行了實施,本文對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等方面進行教學反思,以在今後教學中有所借鑑,提高教學效果!

教情、學情分析:任教學生為“單招班”學生,他們的文化基礎與學習態度較不是太好。本節課是一堂複習課,在第一輪新課教學中主要採取傳統教學方法,因學生對“機構的應用”缺少感性認識,理解時表現出一定的難度。本節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加直觀)、採用“課堂自主—研究學習”的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更加透徹!

“教學目的”的制定:1.掌握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過程及演化機構的結構組成及運動原理(認知目標);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使他們能在實習或生產中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能力目標);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互動、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進行熱愛專業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地學習(情感目標)。

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選擇:本節課採取課堂自主——研究的教學方法,課前讓學生先進行自學,課堂上教師對總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在講解每個知識點時,採用“引導教學法”代替傳統的“填鴨式”,先示出引導問題,讓每個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層層遞進,逐個解決問題,然後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總結、訓練和拓展;為彌補學生想像能力的欠缺、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對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過程可採用flash軟體製作課件,對演化機構的應用(結構組成和運動原理)可從Internet上搜索多種教學素材(錄影、實物等),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如下:

一、思維引入:

1.鉸鏈四杆機構三種基本型別及判斷方式?

2.急回特性判定及其應用意義?

3.曲柄搖桿機構死點產生條件、位置、克服方法、應用?

4.列舉實際生產生活中三種典型鉸鏈四杆機構的應用例項?還存在哪些其他形式的四杆機構?

二、思維啟發演繹:

(一)曲柄滑塊機構

1.演化

通過演示,讓學生觀察,分析曲柄滑塊機構是曲柄搖桿機構的演化形式。

[多媒體]

觀察曲柄搖桿機構中,連桿BC與搖桿CD的鉸接點C的運動軌跡(標記)圓弧的半徑即為搖桿CD長。

觀察機構改變:(1)出現圓弧槽;(2)用滑塊替換搖桿CD,滑塊在圓弧槽內運動。

演示C點的運動軌跡,得出結論:C點運動軌跡不變。

啟發學生思考:若搖桿半徑變大,圓弧槽越趨平直時,C點運動軌跡。

[多媒體]

當曲導軌變為直導軌時,C點的運動軌跡是一直線,機構運動形式改變了,曲柄滑塊機構。

分析曲柄滑塊機構的組成和運動原理

得出結論:曲柄滑塊機構組成(曲柄、連桿、滑塊、機架四部分)

運動形式為:曲柄(轉動)→滑塊(移動)

(二)導杆機構

三、思維訓練與反饋:

從基礎知識、應用解答及技能訓練三方面進行思維訓練(具體問題略),以瞭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掌握情況。

四、思維拓展:

佈置課外作業及思考題,進一步思維拓展(題略)。

教學效果的估測:本節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成功與不足並存,下面對此逐一談談個人的體會。

成功之處:

1.機械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可稱為理實一體化),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難度。筆者從教十多年,跨出大學的門檻,隨即踏入中等職業學校的門檻,自身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很多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實踐經驗較少,受條件限制(硬體和軟體),課堂教學中不能夠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認知媒介,在教學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機構的組成和應用內容時,教師感覺到講得很吃力,學生聽起來也覺得晦澀難懂,很多時候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慾。筆者在課後對10名(共35名)學生進行談話,並對全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他們普遍認為此堂課上得非常好,較多學生上了此堂課後,不自覺地改變了一些觀點。他們說,他們以前一直認為機械基礎知識空洞、枯燥無味、難於接受,學了沒有什麼用。課件中用動畫模擬將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過程生動地展示出來,幫助他們更好理解知識,對知識的記憶保持較長的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件中通過錄像演示了各種演化機構在機器中的工作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鉸鏈四杆機構演化機構的組成和運動原理,特別是各種演化機構的應用,如內燃機中曲柄滑塊機構、牛頭刨床中擺動導杆機構、汽車翻鬥自卸裝置中曲柄搖塊機構等,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機械專業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我們的生活,並不斷地得到發展和更新,無論將來是進一步到高校深造,還是直接參加就業,他們都應該學好機械專業基礎知識。

3.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指導專業課的課堂教學,使教學方法和原則的選用更具有科學性。奧蘇伯爾提出,根據學生原有知識基礎進行教學,乃是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原理。無論從縱向還是從橫向對生源進行比較,同一專業的學生都有可能在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千篇一律,重複同樣的教學過程。奧蘇伯爾的學習理論將認知方面的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兩大類,當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沒有適當知識來同化學習材料時(儘管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學生出現機械學習是不可避免的,這時,教師應瞭解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4.採用自主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已養成一定的“學習惰性”,如若教師對此種現象不加干涉,認為學不學是“學生的事情”,那就糟了,對教、學雙方都是“雙輸”!“跳一跳,摘桃子”。教學中採用自主教學模式時,給學生設定的思維問題,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讓學生常常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更強的學習慾望!

不足之處(需改進):

1.專業課有著與文化課不同的特點,理實一體化是近年來一直倡導的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因條件有限,將專業理論、生產實踐與資訊科技進行整合還很不夠,這方面的工作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2.資源共享需加強,為了製作“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及應用”課件,筆者準備了很長的時間,其他教師也深有此種體會。要製作一個高質量的機械專業課件,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既需要紮實的機械專業知識,又需要一定的計算機能力,很多教師往往因此而退縮(有時也會有時間方面的問題),因此,教研組應起到一定的組織功能,充分發揮團隊能力,創造出的成果在教學中資源共享,對每個教師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改革傳統上專業課程教案的撰寫理念迫在眉睫。傳統教案往往以內容是否詳細、書寫是否工整論優劣,對中等職業教育來說,專業內容多,知識不斷地更新,用傳統教案的評價方法來評價教案,已遠遠不合適,迫切需要把教師從繁重的教案寫作中解脫出來,變傳統抄書為實際意義的備課。

4.因操作電腦出現一次失誤,導致課堂教學不夠連貫,表現出缺憾。運用多媒體或理實一體上課,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把一堂課4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提高教學效率!

5.此堂課還有一方面缺憾就是,教師的精神狀態不夠飽滿,語言缺少一定的激情和感染力,今後還有待加強。

再教設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鉸鏈四杆機構的演化和應用》這節內容教學中,不僅將資訊科技與機械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還可能將課堂搬到車間裡,上讓學生不僅能“看到”,更要能“摸到”,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多年來,“應試教育”一直被批判,提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尤其顯得重要,這些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作為機械專業老師,應充分挖掘專業課的教學資源,極力給學生營造直觀的認知環境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他們推到學習的前臺,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的主導者,組織者,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慶麟:《認知教學心理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年版。

2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3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四單元第55頁——第56頁的內容“比的應用”。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對於按比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設計理念: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本課從學生地生活經驗出發,把陌生枯燥地應用題與學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聯絡起來。通過“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這三個階段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建構地過程,體驗策略地多樣化,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從而提高解決問題地能力。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比的意義,通過計算解決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舊知的遷移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感受探索知識、合作學習的樂趣,體會比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收穫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難點: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若干。

教學時間安排:複習2分鐘,匯入3分鐘,新授20分鐘,鞏固5分鐘,小結3分鐘,練習7分鐘。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複習舊知

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什麼是“比”,那麼,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某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麼資訊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自由發言,預設推斷如下:

1、全班人數是9份,男生佔其中的5份,女生佔其中的4份。

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4、女生比男生少(或20%)。

5、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你的依據是什麼?(請3個學生說說,把握總人數比是5:4就可以了。答案不是唯一的。)二、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師:看來大家對比的認識還是相當清楚的。那接下來老師要同學們幫老師一個忙,我這兒有一筐橘子打算分給幼兒園的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麼分合理?(出示課件)

同學發言。

小結:平均分不太合理,按兩個班的人數比分才公平合理。師:這樣吧,我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組實際分一分,並記錄分的過程。

師:分好了嗎?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嗎?學生交流分的方法。

師:在這次分小棒的活動中,你們有什麼發現?

師:實際上以前我們學過的平均分就是按1:1進行分配的。 小結:不管我們怎麼分,我們都是按3:2的比來分的,也就是我們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數比都得是3:2。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如果我現在給你們140個橘子按3:2來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個橘子嗎?請把你的方法寫下來。然後小組討論。(出示課件)

1、師巡視輔導。

2、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交流彙報。方法一:根據分數的意義。板書:3﹢2=5大班:140×3/5=84(個)小班:140×2/5=56(個)

追問:為什麼要“× ”?你能不能告訴大家表示什麼?(引導明確:因為大班人數佔總人數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個數應該也要佔橘子總數的。)方法二:根據比的意義,板書:140÷(3+2)=28大班:28×3=84(個)小班:28×2=56(個)

追問:為什麼要“÷(3+2)”?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3、引導小結:好,還有其他做法嗎?

方法一是根據比與分數的關係,看看每種物體各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的知識來解答;方法二是根據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體數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數。請同學們看書第55頁的內容,書中還有哪些剛才我們沒有探討到的方法?(畫圖法、畫表格法)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跟我們探討的`這兩種方法比較,我們兩種方法更方便。其實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比的應用。(出示課件,板書課題)

四、實踐應用

1、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解決了這樣一道“按比分”的問題,覺得有困難嗎?有信心獨自完成一道這樣的題目嗎?好,請大家自己讀題分析完成,有幾種方法都可以把它寫下來。課件出示題目—— “幼兒園阿姨要調製2200克巧克力奶,說明書上介紹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幫阿姨算算調製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嗎?”

獨立完成,師巡視輔導。學生上臺展示彙報。

2、師:非常棒,但一直做同類型的題目沒意思。現在我把題型改一改,看看有誰大家被考倒。請看題,師讀題:“幼兒園圖書室有圖書若干本,按3:2分給大班和小班後,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幫小班小朋友算算他們能分到多少本嗎?”怎麼樣,誰發現了它和前面題目不一樣的地方?能解決嗎?好,你能想到幾種解題方法,都請你寫出來。

師巡視輔導:有句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已經寫好的同學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組裡和其他同學交流一下,通過思維碰撞,說不定你能得到更多靈感哦。先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把你們的解法寫出來。預設方法如下:

(1)60÷3×2=40(本)(2)60÷ × 2=40(本)(3)60× =40(本)(4)60÷ =40(本)

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只要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就可以找出多種解題方法。

五、拓展延伸(課件出示題目)

1、一座水庫按2:3放養鰱魚和鯉魚,一共可以放養魚苗25000尾。其中鰱魚和鯉魚的魚苗各應放養多少尾?

2、一種噴灑果樹的藥水,農藥和水的質量比是1:150。現有3千克農藥,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六、評價總結,促進發展

師:這節課我們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了許多問題,解決問題關鍵是講究實效,所以我們要選擇最佳方法也是自己最適合的方法解決問題。

那麼學習了“比的應用”,你有什麼想法嗎?(自由發言)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建築業、農業、醫藥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確應用比的知識,所以同學們今後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七、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6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3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9

國小《數學》第六冊P71的例4是本冊教材的難點,學生第一次碰到這種結構的連乘應用題。如何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如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我在“連乘應用題”這堂課的教學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進行推理能力的訓練。

數學教學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題意,等於題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題意也是進行推理的前提條件。三年級孩子的思維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為此在進行例4這種特殊結構的連乘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創設“從學具操作掌握運算規律”的教學過程。首先從實際問題出發,引起興趣:我拿出3盒圓珠筆,問學生知不知道老師這些圓珠筆一共用了多少錢,大家都說不知道;接著我請學生說出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麼條件;然後根據實物給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3元”這三個條件,請學生根據對應條件求出對應問題。學生反應熱烈。根據學生回答我板書如下:(“盒”、“支”、“元”分別用藍色、綠色、紅色寫出)

吳老師買來3盒圓筆,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由於教師幫助學生從學具操作理解題意,形象性強,學生容易從實物分析中掌握題意,並隨著教師的設問激疑,引起探索興趣,從而進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維訓練的環節。在教師的板書幫助下,自己找出對應條件,成功地得出解題方法。這時,學生們面露喜色,學習情緒高漲。

二、尋找突破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被乘數不易找對,被乘數與乘數的對應關係容易搞錯,因此我利用每份數、份數與總數之間的對應關係作突破口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1、在“基本訓練”中加強對應關係訓練。

我在“基本訓練”中出了兩道練習題:

⑴出示“每組種6棵”,“每班種6棵”,“每12個裝1箱”,請學生說出“6、6、12”分別表示什麼數,為什麼,並說出對應的份數(組數、班數、箱數),然後教師給出對應的份數,請學生說出對應的總數,並列式。

這一題為新課找準對應關係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訓練。

⑵假定“一共可賣多少元”、“一共運進多少個”是要求的總數,請學生在“每個賣9元”、“每箱有30個”中選取與總數對應的每份數。

這一題的練習為解決新課中出現兩個每份數,而應把哪個每份數作被乘數作了突破重點問題的解題能力訓練。

2、在新授時突出尋找對應關係。

在出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2元”後,我讓學生邊找對應條件邊推理。學生回答說“每盒10支”中“10”對應的份數應該是“盒數”,故與“3盒”對應;“每支2元”中“2”對應的'份數應該是“支數”,故與“每盒10支”對應。我說:“不對呀,怎麼把2與10這兩個每份數對到一塊去了呢?”學生這下很得意地告訴我說“每盒10支”可理解為“一盒子裡裝10支”,對於“2”來說,“10”是個份數。從而學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這個條件的兩面性:與“3盒”對應時,“10”是每份數;與“每支2元”對應時,“10”是份數。但為什麼沒有人把“3盒”與“每支2元”看作對應條件呢?我把這個問題交與大家討論得出正確結論,避免出現被乘數與乘數不對應的錯誤。接著我乘勝追擊,引導學生解決兩個每份數中哪個作被乘數的問題。我在進行推理訓練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由於學生理解題意,嘗試準確率達95%。我裝作疑惑不解地問:題目初看有兩個每份數,你們為什麼都選“2”作被乘數而不選“10”呢?學生搶著告訴老師因為“2”才是與總數直接對應的每份數,故作被乘數。

教師運用嘗試教學法,逐步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紮實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積極地掌握了本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列式特點。

三、重視課堂練習,培養思維能力。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此我進行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

1、鞏固練習

先讓學生找出對應條件及與總數直接對應的每份數,再列式計算(半扶著走,進一步突出重點、難點、準確率100%)→只列式不計算(獨立走、準確率100%)→選擇題、判斷題(準確率98%)。

2、對比練習

為了消除思維定勢,防止新舊知識的相互干擾,我出了以下兩道練習題:(只列式)

⑴水泥廠用汽車運送水泥,每一輛汽車一次能運5噸,12輛汽車7次能運多少噸?

⑵水泥廠用汽車運送水泥,先來了4輛汽車,後又來了3輛汽車,每輛汽車運5噸,一共能運多少噸?

通過以上兩道練習,學生知道並非所有連乘題都是今天學的題型,也不要一看見每份數就盲目用連乘法,從而從比較中進一步掌握了例4的本質特徵。

3、發展練習

在這一部分練習中,讓學生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結構,昇華認識,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⑴出示“我們三(3)班有56人,為扶助失學兒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將“56人”改成間接條件,改完口頭列式,並注意比較不同結構。(學生改成“三(3)班有8個小組,每組7人”和“三(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這一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還滲透了思想教育。⑵出示實物3包練習本(每包50本)和2包衛生紙(每包10卷),請學生編出例4結構的連乘應用題。

⑶在最後一分鐘請學生回憶生活中有意義的連乘應用題,進一步把數學學習和解答生活實踐的問題結合起來。這時,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熱烈討論搶著編題。我又鼓勵大家課後進行調查研究,編出更有意義的題。一節課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0

設計說明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及掌握了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也是今後學習比例、比例尺等知識的基礎。本課時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1、巧妙鋪墊。

在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時,一般是先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幾個數分別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這幾個數。所以在複習匯入階段,巧妙設題,引導學生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各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使新知的匯入水到渠成。

2、合作交流。

在新知的探究階段,先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再引導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解法,最後給出按比分配的意義,並引導學生總結出按比分配問題的不同解法,使學過的各知識間的聯絡得到加強。

3、應用體驗。

在鞏固練習階段,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在應用體驗中進一步理解比和分數的關係。掌握先把比化成分數,再用分數乘法來解答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列式並解答。

(1)200kg的是多少千克?200×=50(kg)

(2)某班有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18∶14=9∶7)

(3)學校體育組買來了三種球,其中籃球5個,足球4個,排球8個。

①買來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的比是多少?(5∶4∶8)

②籃球的個數佔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③足球的個數佔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④排球的個數佔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⑤如果不知道買來的球的總數,只知道買來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的個數比,你能求出這三種球的個數各佔球總數的幾分之幾嗎?(引導學生根據份數思考問題)

2、引入新課。

比的應用十分廣泛,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在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跳出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把連比轉化成總數的幾分之幾。分散解決問題的難點,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54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54頁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製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如果按1∶4的比配製了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2)閱讀與理解。

①題目中要配製什麼?(配製500mL的稀釋液)

②是按什麼進行配製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的比進行配製)

③“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4”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在500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的體積佔1份,水的體積佔4份,一共是5份,濃縮液的體積佔稀釋液體積的五分之一,水的體積佔稀釋液體積的五分之四)

(3)分析與解答。

①討論:你能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各是多少毫升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②交流彙報。(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解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數,再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100(mL)

水的體積:500×=400(mL)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和化簡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分橘子活動的實際操作為學生探索解決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探索使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解題策略,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比與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通過創設分橘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尋找解題策略,從而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侷限性,明確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實際意義和解題策略。

二、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

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過程,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數學思考方法。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應用比的意義來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法:

本節課採用引導探究,轉化歸納,聯絡實際的教學方法,創設了用小棒代替分橘子的教學情境,聯絡生活實際組織引導學生探究解題策略,緊抓教學難點,緊扣分數與比和除法的關係,放手讓學生解答,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明白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

七、學法:

主要採用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練習反饋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瞭解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加強了對比的意義的深刻理解,親身經歷探索解題策略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解題能力。

八、存在問題:

由於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學在短暫的課堂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個別學生不能順利準確的解決問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足。

九、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學生全面發展,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關注學困生,培養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10

教材簡析:

工程問題應用是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特例。它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應用題基本相同。本節教學,主要是用整數工程應用題引入,讓學生根據具體數量解答,然後把工作總量抽象成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實際意義,掌握它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點。

2、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解題思路和方法。

3、能正確解答分數工程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幾張。

過程設計:

一、複習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3、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每天修25米,幾天修完?

4、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8,幾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過這組題,複習工程問題的三個基本數量關係,以及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不定具體的數量應樣表示,為學習用分數解答奠定基礎。)

二、新課:

1、引出課題:工程問題應用題、

2、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審題後,根據條件問題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講算理:

工作總量

甲獨修完成時間

乙獨修完成時間

兩隊合修完成時間

30天

10天

15天

3、改變例10中的工作總量,讓學生猜一猜,算一算,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總量欄中寫出:60千米、90千米。

(1)讓學生猜完後,計算:

(2)訂正後問:為什麼總千米數不同,而兩隊 合修的天數都一樣?

(通過工作總量的.改變,讓學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數,激發學生學習工程問題的興趣,引起思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4、如果去掉“長30千米”這個條件, 改為“修一段公路”,還能不能解答?

(1)組織學生討論:

(2)列式解答、講算理、

(3)比較與歸納:

再討論:

1)這題與上面的練習題材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兩題的解題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解題特點是什麼?

4)指出例10這樣的題目可用兩種方法解答。

(通過學習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徵,掌握了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

1、第98頁做一做。(通過基本練習,讓學生及時掌握、鞏固工程問題的解法。)

2、第99頁

3、判斷題。

(通過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工程問題,工程總量和工作效率必須要相對應。加深學生對工程民問題應用題的特徵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題方法。)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乘法應用題的結構,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數和的乘法應用題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確解答這種型別的應用題.

2.通過乘法應用題的分析解答,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動腦分析、比較區別等能力.並使學生們學會簡單地分析乘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

3.在授課過程中,教育學生們養成認真審題、正確解題、仔細檢查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和的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使學生真正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計算.

(1)3個4相加是多少?

(2)5個2相加是多少?

3.師:大家已經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學會了計算相應的式子題和文字敘述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看誰能夠應用前面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

4.教師板書課題:應用題

新授

1.出示例8(教師板書)

同學們澆樹,每個人澆4棵,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讀題,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要求的問題各是什麼?用小圓片擺一擺,表示出題目中的意思.

學生可以答出:每個人澆4棵,有了3個人,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板貼小圓片.)

(2)師:看圖思考,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樹應該怎麼想?(學生回答:每個人澆4棵,也就是1個4棵,有3個人澆樹,就是澆了3個4棵.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個4是多少.)

(3)問:要求3個4棵是多少,應該用什麼方法解答?該怎樣列式?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列式?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4×3=12(棵)

口答:一共澆了12棵.

3.進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義.

師問: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每個數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個人澆了4棵樹,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個人再澆樹,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個人一共澆了12棵樹,也就是3個4是12.)

4.講解例9

(1)出示例9(教師板書例9)

小明買了3個釦子,每個5角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2)師:讀題,已知條件是什麼?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貼:

(3)師:看圖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應該怎樣想?用什麼方法解答?怎樣列式?說說為什麼? (分小組討論)

(4)彙報解答方法.(小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務:一人負責口頭列式,一人負責板書列式,一人負責說為什麼這樣列式.)

(5)再次說明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算式裡的5表示每個釦子5角,3表示買3個釦子,一共是3個5角,要求3個5角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

鞏固練習

教師要求:

(1)在規定的時間裡,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能完成幾道題就完成幾道題.

(2)如果在規定時間裡,完成了所有的題目後,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這幾道題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用乘法解答的;這幾道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這幾道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題都能用兩種方法解答,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麼?

歸納質疑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訣來迅速的計算.

2、求幾個幾用乘法計算.

3、求幾個幾還可以用加法來計算,但是用乘法計算起來比用加法計算更簡便.

4、我們已經學習了“求幾個幾” 的文字敘述題和應用題.其實把文字敘述題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應用題.

佈置作業(略)

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找準單位“1”,找出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分析數量關係並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複習輔墊

1.找出單位“1”,寫出數量關係式

(1)楊樹的棵數是柳樹的1/3.

(2)紅花朵數的1/2相當於黃花的朵數。

(3)白兔只數的5/6是黑兔的只數。

(4)一批化肥運走3/8。

2.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什麼嗎?(水)對,水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它對我們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我們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那麼你們瞭解體內水分佔體重的幾分之幾嗎?

師: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師:你能算出自己體內的水分嗎?(學生回答)師:一兒童的體重是35千克,你們能幫他算出他體內水分的質量嗎?生回答後出示:兒童的體重×4/5=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

35×4/5=28(千克)

師:誰還能根據另一個資訊寫出等量關係式?成人的體重×2/3=成人體內的水分的重量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以前的知識學得可真好,如果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們體內有28千克水分,你們能算出他的體重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題。

2.合作探究

師: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數量關係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表示出來並解答出來。

3.學生彙報

生1:根據數量關係式:兒童的體重×4/5=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再根據關係式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師隨著學生的發言隨機出示課件)生2: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的,知道體重的4/5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來做。

28÷4/5=35(千克)

4.比較算術做法與方程做法的優缺點。

5.對比小結

和前面複習題進行比較一下,看看這道題和複習題有什麼異同?

(1)看作單位“1”的數量相同,數量關係式相同。

(2)複習題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例1單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因為它們的數量關係式相同,所以這兩種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根據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再確定是用乘法解還是方程解。

6.試一試:一條褲子的價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問: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誰和誰在比?哪個量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

根據學生回答畫線段圖。根據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學生列出等量關係式。學生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找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這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嗎?

(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因數的只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為用除法計算。)

三、聯絡實際,鞏固提高1.練一練:

(1).小明體重24千克,是爸爸體重的3/8,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2/5,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2.對比練習

(1)一條路50千米,修了2/5,修了多少千米?

(2)一條路修了50千米,修了2/5,這條路全長是多少千米?

(3)一條路50千米,修了2/5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穫

(教師強調: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比較複雜,因此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注意藉助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解答後要注意檢驗。)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課本應用題例3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在簡單歸一應用題的基礎上,掌握較複雜的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理解較複雜的歸一應用題的分析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較複雜的歸一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較複雜的歸一應用題與簡單歸一應用題的區別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同學們參加建校勞動,王剛4次搬磚20塊。照這樣計算,7次搬磚多少塊?

教師出示基本的數量關係式:

每次搬磚的塊數x搬的次數=搬的塊數

2、一個造紙廠4小時粉碎稻草180噸。照這樣計算,7小時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噸?

要求學生解答後說說這類應用題的'一般的分析方法。

二、較複雜的歸一應用題

1、出示例3既改編後的(1)

同學們參加建校勞動,王剛4次搬磚20塊。照這樣計算,他再搬3次,一共搬磚多少塊?

⑴學生讀題,講條件和問題

⑵比較例3與(1)的相同和不同點

出示數量關係:每次搬磚的塊數x一共搬的次數=一共搬的塊數

前4次搬的塊數+後3次搬的塊數=一共搬的塊數

⑶學生列式解答。

20/4x(4+3)20+(20/4x3)

⑷反饋講評

要求學生說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比較在解法上異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樣

⑵一共搬的次數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必須先求。

2、如果把問題改為:搬7次可以比原來多搬磚多少塊?

學生獨立練習

反饋提問:⑴你是怎樣想的?

⑵與例題比一比,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多搬的塊數其實就是3次搬的塊數)

三、模仿性練習

1、做一做比一比

⑴珊珊看一本故事書,5天看了45頁。照這樣計算,8天可以看多少頁?

⑵珊珊看一本故事書,5天看了45頁。照這樣計算,又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頁?

重點在於比較,弄清內在聯絡。

2、獨立練習

一個造紙廠4小時粉碎稻草180噸。照這樣計算,再用7小時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噸?

你能把“再用7小時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噸?”用另一句話來說嗎?

四、加深練習

1、4臺抽水機每小時能抽水60噸,照這樣計算,增2臺同樣的抽水機,每小時一共能抽水多少噸?

2、A、B兩城相距45千米,一輛汽車從A城去B城,前20分鐘行了30千米,照這樣計算,汽車還要幾分到達B城?

五、總結全課

六、課堂作業

練習六第一題的1、2小題第2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