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量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度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角度量教學設計

角度量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頁

二、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通過聯絡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3、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認識內刻度線、外刻度線、0刻度線和中心點。知道角的計數單位“度”及相關知識。

2、掌握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方法,能正確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四、教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

五、過程:

(一)匯入

教師:昨天我們根據角的邊張開的大小認識了幾種角,你們還記得嗎?

學生說後,請他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大家會比較角的大小嗎?

教師出示兩個大小相近的角,問同學:∠a和∠b誰大誰小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a和∠b究竟誰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點?這一點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相信學過這節課後,你就能解答這個問題了。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問題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量角器

教師:為了使測量更準確,描述更清楚,就產生了標準的測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書:量角器)

出示一個量角器。教師邊說邊演示: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板書:度1°

提問: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360度)

一個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紹: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

2、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指導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裡要儘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裡是量角器的中心,哪裡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

小結: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和外刻度線。

3、量一量。

教師:我們瞭解了量角器上有什麼,究竟怎麼使用它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1)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頁“試一試”,寫出∠a和∠b的度數再讀一讀。

教師:通過觀察以上兩組角,我們會讀角的.度數了,那該怎樣量角呢?請你與同學交流量角的方法。

學生交流完之後,請兩位學生到前面演示說明。

通過學生的演示度量,老師組織學生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教師:我們可以把這三句話概括為四個字“兩合一看”。“兩合”是指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設計意圖:通過角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體驗充滿探索與創造的數學活動。

(2)突破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的難點。

提問:量角器上為什麼有內外兩圈刻度呢?

教師引導學生帶著疑問研究。

出示130°和50°的兩個角

教師:左邊這個角的度數是多少?

是130°還是50°?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刻度線上的數?

學生明確:這個角的度數是130°,要讀外刻度線上的數。

教師:右邊這個角應該看內刻度,還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學生:這個角是50°,應該看內刻度。

質疑:為什麼左右兩個角看的刻度線不一樣呢?什麼時候看內刻度?什麼時候看外刻度呢?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以下幾種情況

學生甲:我們小組認為,在讀度數之前應該先判斷這個角是鈍角還是銳角,如果是鈍角肯定大於90°,是銳角要小於90°,然後再找刻度就不會錯了。

學生乙:我們小組認為,要先找0刻度線,如果一條邊壓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線,那麼肯定讀外圈刻度。反過來壓住的是內圈刻度的0刻度線,就要讀內圈刻度。

……

教師:這幾個組的方法聽起來都挺有道理,我們不妨試一試,哪種方法更好。

設計意圖: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新學的知識,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

(3)學生練習量角,鞏固新知。

小結量角的方法——兩合一看

提問:看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線還是看內刻度線。

問:什麼時候看外刻度線,什麼時候看內刻度線呢?

小結:找0刻度線,如果一條邊壓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線,那麼肯定讀外圈刻度。反過來壓住的是內圈刻度的0刻度線,就要讀內圈刻度。

設計意圖:學生先獨立練習,再交流訂正,使學生能在練習中進一步將知識內化,並相互幫助提高。通過遊戲活動,讓學生自主測量角,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28頁第1題。

學生在找出正確答案後,應該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教材第28頁第2題。∠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量角的方法,然後再進行度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麼?怎樣讀角的度數?

角度量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課本25~29頁,角的度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發展空間觀念。3、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具準備:課件、量角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1、情境導人,直觀比較角的大小和方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繼續到工地去參觀,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施工場面。)

師:仔細觀察,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生:剷鬥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師:剷鬥臂形成的角到底有多大呢?請同學們拿出畫著這個角的紙。(課件抽象出剷鬥臂組成的角,課前發給每人一張畫著這個角的紙。)師:請大家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動手測量一下吧!學生動手實踐後,小組交流。2、全班交流。

用三角板上的一號角去量有3個那麼大。用三角板上的二號角去量有2個多一些。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5個那麼大。用自己折的角去量有4個那麼大。??

師:為什麼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生:因為每個人的測量標準不一樣。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師:怎樣在能得到統一的結果呢?生:用相同的角去測量。

生:像度量長度那樣,設計一把專門的尺子生:??

師:對,測量角的大小可以用專門的工具去測量,你知道是什麼工具嗎?生:量角器。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評析: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學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或自己折的角去量同一個角,從而出現不同的測量結果,由此產生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願望,引出量角器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活動二:藉助直觀,認識量角器。

1、看一看。

(1)出示量角器。

師: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生:量角器。

師:你認識量角器,它是什麼形狀的?生:半圓形的。

(2)觀察量角器,並提出有關量角器的數學問題。

師:看著這個半圓形的量角器,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生A:為什麼左邊有0,右邊也有0?生B:為什麼90度只有一個?

生C:為什麼量角器有這麼多的線?生D:量角器是怎麼量角的?

(3)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外圈刻度,初步感知1度、10度角的大小。師:請大家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上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呢,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觀察量角器。

師:你發現量角器上有什麼?找到的可以與同桌互相交流。生:有許多線。

師:這些密密麻麻的線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還有什麼?生:有數字。

師:仔細觀察這些數字有什麼規律?生A:都是0到180。生B:有兩排數字。

生C:我發現外面的數字是從左邊0到180,而裡面的數字是從右邊0到180。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量角器有兩圈數字,分為內圈和外圈,從外圈的0開始10、20??一直到180順時針的這一圈數字,就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相反的,從內圈的0開始10、20一直到180逆時針的這一圈數字,就是量角器的內圈刻度。還發現了什麼?生:中間有一個直角。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這個地方是量角器很重要的位置,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從中心點向左對準外圈0的這條線就是量角器的外圈0刻度,誰知道內圈0刻度線在哪兒?生:從中心點出發向右邊的線。

師:是的,從中心點向右對準內圈0的這條線就是量角器的內圈0刻度線。

師:剛才,有位同學發現量角器上還有許多線,其實這些線把這個半圓形的量角器分成了180等份。(板書:180等份。)

師:其中一等份所對角的大小就是1度。(板書:1度。)

師:度就是角的計數單位,也可以用符號“°”表示,所以1度也可以記作1°。

師:來,大家伸出小手來跟老師書空1°“°”這個小圓圈要寫在數字的右上角。瞧,這兒也有一個1°的角(課件指向量角器左邊的1°角),量角器上的1°有多大?生:小小的。

師:是的,1°是一個很小的角,再看,這個角是多少度?生:10°。

師:10°的角和1°的角比起來怎麼樣?生:大多了。

(課間閃爍1°角,接著又閃爍10°的角。)2、想一想。師: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的角有多大,10°的角有多大,20°、60°、100°、150°的角有多大。

學生想象1°、10°、20°、60°、100°、150°角的大小。師:150°的角與1°的角比起來怎麼樣?生:大太多了。3、比一比。

(1)進一步認識量角器上40°的角。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看,量角器上有一個角,是多少度?生:是40°。

師:你是怎樣看的?

生:從內圈的0開始算10、20、30、40。

師:你的意思是從內圈0刻度線上的0開始看,所以這個角是40°。我們再寫角的度數時要記得先標上角的符號,再寫上40,“。”可別忘了寫上去。剛才大家會想角的大小了,那麼你們會用手勢來比劃出角的大小嗎?生:會。

(2)對口令遊戲。

課件分別指向內圈40°、90°和外圈150°的角,師生進行對口令。

師:如果我把這隻手(右手)當作與內圈0刻度線重合,另隻手(左手)來比劃角的大小,和老師做對口令的遊戲,會嗎?生:會。

師:小手伸哪邊,從0比到幾?生:小手伸右邊,從0比到40。師:這個角度就是40°。

師:真聰明,一學就會,那就繼續吧。小手伸哪邊,從0比到幾?生:小手伸右邊,從0比到90。師:這個角就是90°。

師:那就仔細觀察,小手伸哪邊,從0比到幾?生:小手伸左邊,從0比到150。師:這個角就是150°。

課件出示:量角器的一部分露出50°或130°,讓學生比劃。

生比劃:有的同學伸左邊,有的伸右邊,有的左邊伸一下又換右邊。師:咦,遇到什麼問題啦?怎麼有的同學伸左邊,有的同學伸右邊呢?同桌討論,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我們請小手伸左邊的代表說說理由。生:我覺得看外圈就是50°的角。

師:有道理,也請小手伸右邊的代表來說說你的理由吧?生:我是看內圈,所以認為是130°的角。師:還有第三種情況嗎?師:左右兩邊都行。

師:剛才有的同學認為小手伸左邊,也有的同學認為小手伸右邊,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小手伸左右兩邊都行,到底誰說對了呢?怎麼辦?生:拉下來看一下。

師:好,就聽你的。準備好了嗎?揭祕的時刻就要到了。生:哇,怎麼會這樣?師:誰來說說?

生:左邊、右邊都行。師:還有誰再說具體一點?

生:如果看外圈0刻度線,就是50 °的角,如果看內圈0刻度線就是,就是130°的.角。師:其實剛才同學們的小手不管是伸左邊,還是伸右邊都是對的,掌聲表揚自己。也就是說當小手伸左邊時,這個角就是50°;當小手伸右邊時,這個角就是130°。現在,大家明白量角器為什麼要設計內外兩圈刻度了吧。

生:可以量朝左邊的角,也可以量朝右邊的角。師:對了,也就是便於我們解決量不同方向的角。師:(小結)通過看、想、比認識了量角器,看,量角器上的知識多豐富呀,有中心點、內圈0刻度線??現在你們想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嗎?

【評析: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學生認識量角器,閉眼想角度,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再用手勢比劃出角的大小,特別是出示了一道量角器被遮掉一半的角的開放題,讓學生猜一猜到底是多少度的角,這是本節課亮點,不僅僅讓學生懂得從內外圈看角的度數,而且拓寬了學生思維,形成角的大小的正確表象,給學生探究量角的方法做了鋪墊,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三:合作探究,探索量角的方法。1、嘗試量角。

課件出示遊樂場的滑滑梯。

師:剛才小猴喜歡玩的滑滑梯的角,請你猜一猜,這個角是多少度?師:到底是多少度?怎麼知道它的準確度數?生:用量角器量。

師:好的。量角時可要邊量邊想:你是怎麼量角的?請大家拿出練習中第一組的滑滑梯2,動手試量一下。

生嘗試量滑滑梯2中角的大小。

師:你這麼快就量好了,請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量角的。

生:量角器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然後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對齊,再看另一條邊指著幾就是幾度。

師:用這種方法就可以量出這個角就是40°,你真了比起,而且角符號、讀書都寫得這麼好,還有量對的同學嗎?你們真厲害,掌聲在哪兒?2、再次量角,完善量角的方法。

師:那我們就用這種方法量一下另外兩個滑滑梯的角吧,比一比誰量得又對又快。量好的同學與同桌說說,你是怎麼量角的?生動手量滑滑梯的另外兩個角。

師:你們的動作真快。∠1是多少度?生:∠1是60°。師:∠3是多少度。生:∠3是10°。師:現在我們可以知道,要設計比較合理好玩的滑滑梯,它與地面形成的角度大約是多少度?生:40°。

師:量對的小朋友對著老師笑一笑。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量角的方法是怎樣的?生:中心點對定點;零刻度線對一條邊;最後看另一邊。

師:說得不錯,我們在量角時必須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內圈0刻度線對準角的另一邊,再看另一條邊所對準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所以這個角就是40°。其實量角的方法就是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刻度線對角的另一邊,再看另一邊所指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師邊說邊板書: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生齊讀量角的方法。師:(小結)現在大家都懂得量角的方法了,我們就去遊樂場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

【評析:讓學生通過量角,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次放手讓學生量角,總結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最後讓學生明白了滑滑梯與地面成多少度的角比較適合小猴遊玩,解決了學生的質疑,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四:聯絡實際,鞏固應用。1、基礎題。

課件出示盪鞦韆的情境,抽象出不同方向的兩個角。

師:這鞦韆中也有角,我們把它請出來,大家看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生:方向不同。

生:大小不同。一個是鈍角,一個是銳角。師:在量角時要怎樣量方向不同的角?現在請大家拿出第2張練習鞦韆中的角,動手量一量。邊量邊想,量不現方向的角時應注意什麼?生量角。

師:咱們來看看這位同學量的結果,第一個角是110°,第二個角是70°。師:剛才,老師發現個別同學把第一個角量成70°,對嗎?

生:這個角的一條邊對準外圈0刻度線,所以要看外圈這個角應是110°。師:還有什麼辦法一眼就能看出這個角不是70°呢?

生:因為這個角是鈍角,要比直角大,70°小於90°,所以70°是錯的。師:你太聰明瞭,第一個角就是110°,第二個角是70°。

師:量對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我們在量方向不同的角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生A:要注意看量角器的內外圈刻度。生B:要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

師:是的,我們在量角時,無論角的方向朝哪兒,還是要注意:如果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外圈0刻度線重合,就要看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條邊與內圈0刻度線重合,就要看內圈刻度。

師:量對的同學和老師招招手。

【評析:學生量兩個方向不同的角,不僅鞏固了量角的方法,而且明確了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使用量角器進行量角。學生通過比較測量的方法的異同,從而理解量角器上設計兩排刻度的用處。】 2、提高題。

課件出示摩天輪的情境,抽象出5個角:師:摩天輪中的角可多了,現在,我們請出其中的一些角。在量角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請求:請大家量這兩組角,量完後認真觀察比較他們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生動手量角。

師:誰來說說這幾個角的度數?

生:∠1是30°,∠2是30°,∠3是60°,∠4是90°,∠5是120 °。引導探究: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個角,你發現了什麼?生:我發現∠1和∠2的度數一樣都是30°。師:還發現什麼?生:兩個角的邊不一樣長。師:這說明什麼?

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發現了角的這個小祕密。你們還發現了什麼?生:下面3個角的度數都比前一個角大30°。(師用手勢表示角逐漸變大。)

師:也就是說角越來越大,它的邊怎麼了?

生:∠

3、∠

4、∠5這三個角的度數越來越大,兩條邊張開得越來越大。師:這說明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師:我們也可以把張開說成叉開。

師:我們剛才通過量角發現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你們實在了不起!師:剛才,有個小馬虎也來量這幾個角,你們看他量對了嗎?學生判斷。

師:今後我們在量角時一定要靈活正確地使用量角器進行量角。

【評析:學生通過動手量兩組角,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兩邊叉開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設計三道量角的練習讓學生辨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量角的方法,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3、拓展題。

課件出示海盜船的情景。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嗎?遊樂場裡還有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專案——海盜船。你們知道海盜船是怎麼玩的?生:擺來擺去。

師:海盜船左右擺動時,速度越快就越怎樣?生:刺激。師:老師課前向一個廠家瞭解過:海盜船根據左右擺動所形成的角度可分為普通型和刺激型,看。

課件演示海盜船擺動的情況。

師:普通型的海盜船,我們以中間這根杆為標準,向左擺,再向右擺(課件閃動左右擺動時形成的角)這樣形成一個角,那麼刺激型左右擺動的角度要比普通型的怎樣?生:更大。

師:是的,再看這刺激型的海盜船:也以中間這根杆為準,左右擺動形成一個角。(出示課件閃動海盜船左右擺動時形成的角)現在請大家做個小小設計師,想一想,普通型和刺激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比一比誰設計的角度比較合理。學生設計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角。師:小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師:這麼快就設計好了,咱們先看看普通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度呢?生A:40°。生B:60°。生C:80°。師:那我們來看看這普通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師多少度?(課件出示:80°)其實剛才有的同學說40°、60°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海盜船左右擺動時根據速度的不同都有可能形成這樣的角度。但老師向廠家瞭解到普通型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80°,祝賀你設計對了。

師:刺激型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度呢?生A:100°生B:130°生C:120°

師:到底是多少度呢?課件出示:120°生:耶?師:(小結)我們班的孩子真能幹,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個個都是優秀的小小設計師。【評析: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不同型別的海盜船左右擺動所形成的最大的角度,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活動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下課鐘聲就要響起,這節課,我們解決了什麼問題?生:解決了量角的問題。生:學會了正確使用量角器。師:怎麼量角的?

師:在量一個角的時候要先??再?生: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師:量角時還要注意什麼?

生:要注意看是內圈刻度,還是看外圈刻度。

師:其實有關角的知識還有許多許多。希望大家能像今天一樣努力探索。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角度量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

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過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滿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三、教學流程:

匯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滑梯嗎?老師這有兩個滑梯(課件1),說說你們喜歡玩哪一個?為什麼?(陡、高)是由什麼決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課件2,這兩個角你能看出那個大嗎?那這兩個角(課件3)你能看出誰大嗎?那我們有什麼方法才能知道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今天我們就用這個測量工具來學習(板書:角的度量)

我們學過長度、面積、重量等。誰說說測量長度用什麼單位,重量單位有哪些、面積呢,哪有沒有同學知道度量角的單位又是什麼呢?

人們把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為度量角的單位。正是運用了這個原理,人們製作出了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夥伴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出示課件)

2、小組討論角的度量方法。板書

3、判斷

4、書 28 頁1題找同學說說,並說明理由。2題大家在書上量,找三名同學板演

5、量 4題,說明角度和邊長的關係。角的度量

6、判 斷多少度角量角器

頂點重合中心點

一條邊重合 0刻度線重另一條邊重合刻度線

角度量教學設計4

《角的度量》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學生學習這個知識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得較累。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資料,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誌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度量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37--3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自己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過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3、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具準備:

教師用的活動角和量角器各1個,為學生每人印製120°

和50°的兩個角,學生每人準備量角器1個,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動角,提問:要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可以怎樣做?變小呢?

學生討論,明確: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兩條邊*開一些,角就大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我們以前學習量線段,是用釐米、分米、米來度量表示,那麼,角的大小怎樣度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認識量角器:走迷宮,找城堡

1、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麼?

2、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看到些什麼。結合學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個大迷宮不容易看明白,在這個迷宮裡有4座大城堡:中心點、0°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3、出示教師用的量角器,請同學們一起走走迷宮,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給同學看。並指出內刻度線的0°刻度線、外刻度線的0°刻度線,結合學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計量單位“度”,並觀察1°角的大小。

三、學習量角、編兒歌

1、我們認識了量角器,瞭解了4大城堡,你們會量角了嗎?請同學們開啟書第19頁,照書上的樣子試著量角。

2、組織學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問:有沒有興趣把量角的過程編成兒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練習紙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驟和方法編成兒歌,發揮集體智慧。

提問:拿著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幹什麼?

用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師生共同操作,這一操作過程簡單點怎麼說?

學生議:(點對點)板書。

第二步幹什麼?怎麼編兒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條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學生初議(線對線或線對邊)

師生依次分步操作,找關鍵字編兒歌:

“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

追問:這另一邊的度線上有兩個刻度,應該讀哪一個度數?為什麼?

兒歌怎麼補充?全班討論,把兒歌板書完整。

“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0在外數外,0在內數內”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學生試著量出練習紙上的另一個角(120°的),先估計,再邊讀兒歌邊度量。讓學生說說怎樣量角,怎樣讀出度數的。

2、遊戲:猜一猜,課件出示。

①將角的一邊和零度刻度線覆蓋住,只露出另一邊所對的刻度,內圈70°,外圈110°,學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邊的零刻度為始邊,讀內圈刻度,也可能以左邊的零刻度線為始邊,讀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現,這個角是70°。

②繼續猜,方法同上,內圈130°,外圈50°,角的一邊落在左邊的零刻度線上。這個角應該讀外圈刻度50°。

③繼續猜,方法同上,內圈120°,外圈60°,有的讀內圈刻度,有的讀外圈刻度,結果都錯了。原來,角的一邊已不在零刻度線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再在小組內交流。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本領,獲得了哪些認識?

角度量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的內容和練習四的相關練習題 教學目標:

1. 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

每個同學一個信封,信封裡有兩根相同的小棒,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小組操作——深化角的本質

教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個信封,裡面放有兩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長短相差很多。

師:取出自己信封裡的兩根小棒擺角。同桌比一比,看誰擺的角達? 師: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長短不一樣,這樣比較角的大小公平嗎?

二、層次鋪墊——突破難點

(一)量角器的認識

1. 認識量角器

⑴讓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麼?這些刻度怎麼分的?這些數有什麼規律?

⑵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

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教師板書:中心、0刻度線、內刻度、外刻度。

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展示: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

2. 遊戲

師:我們做個遊戲,看怎麼把我們的身體變成一個達量角器。

教師帶著學生量手臂伸開,右(左)手是0刻度線,,手是180刻度線胸前是中心點,也可以看成角的頂點。下面我們用身體表示出量角器上各個度數的角是什麼樣的。從0度開始,即從兩臂重合開始,右(左)臂不動,左(右)臂慢慢展開,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變化過程,到90度時停下來感受一下,然後繼續91度,100度??180度。

師:我們表示量角器上各個度數的角時,哪裡在動,哪裡不動?

回答後小結:0刻度線不動,每個度數的角都是從0刻度線處張開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內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並用手比劃同樣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這些角並記一記。

2. 學習量角的方法

⑴教師出示一個角,先讓學生估計大小,在嘗試用量角器量角。 ⑵學生小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師演示詳細介紹量角的步驟並板書。

⑷出示60°、120°的角,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在作業紙上)。根據手中的量角器,師生討論:為什麼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呢?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麼。

(三)知識整理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一起來回顧一下。

量角器的結構有那些?應該作業量角?現在,我們一起來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

三、拓展延伸——熟練應用

1. 做一做:教材38頁中的“做一做”。

2. 量一量:教材39頁第3題各時間所成的角的度數。

3.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本課突破對策具體步驟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義引出可以用單位小角來度量角的大小。

2.做遊戲(伸展運動)想象角的動態變化,為抽象的量角器測量奠定了直觀的基礎。

3.學習量角器的測量和內外刻度原理,都是採取層層滲透、處處鋪墊的方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角度量教學設計7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兩組角(如圖)。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指名說說你是怎麼比的並說出比較的方法。

2,想一想:測量線段的長短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的大小要用面積單位,那麼測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一認

(1)拿出量角器,指導學生觀察。通過觀察你發現量角器上都有些什麼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向大家介紹。

(2)小結:量角器是半圓形的,半圓的圓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半圓邊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每10小格標上一個數,右為起點的是內刻度,左為起點的是外刻度。

(3)介紹周角,平角及1°。

2,試一試

(1)量一量p27∠a∠b各是幾度,說一說是怎麼量的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分清是內圈的零刻度線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

第三步:從(內或外)零刻度線開始,看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2)質疑:量角器上內外刻度一樣嗎什麼情況下看內刻度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

(3)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呢與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練一練: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

2,p28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判斷誰說得正確為什麼有什麼好方法來判斷對還是錯呢(教會學生先估計是銳角還是鈍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個角的度數。

(四)小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怎麼來量出一個角的度數

(五)作業:

練一練2,3

(1)第2題

在量角時,先讓學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麼角大約是多少度這是培養學生估計能力的一個載體,也是學生直覺思維的基礎。

(2)數學遊戲:先讓學生讀懂遊戲規則,然後同桌兩人比賽。

角度量教學設計8

一、設計思想

明確小說寫作的技巧,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為更好地閱讀小說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

1、要求掌握小說技巧:敘述角度(敘述人稱)

2、《外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話題內容是敘述,小說敘述角度是敘述技巧中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本課時為《話題敘述》第一課時,另以敘述腔調為中心一課時。

3、以往教學中,此類問題有所接觸,但並未形成理論上知識,也未進行專題式的講述,故有必要進行專節學習。

三、學情分析

1、在學習了課文《橋邊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寫人稱”的練習後,學生對敘述人稱已有一定的瞭解。

2、學生並不能真正理解人稱和敘述角度的關係,對敘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練習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3、先對小說敘述角度的技巧有個全面的瞭解,再通過練習加強理解並鞏固。

四、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的一般性知識,學會選擇若干角度鑑賞小說的敘述藝術。

2、掌握小說的敘述角度和常用人稱。

3、考察小說敘述角度和敘述人稱與內容、題旨呈現的關係

五、重點

1、掌握小說的敘述角度和常用人稱。

2、學會選擇若干角度鑑賞小說的敘述藝術。

難點:

1、全知視角與有限視角在小說中的交替出現。

六、課前準備

1、學生學習準備。學生完成了《橋邊的老人》的“人稱改寫”練習,並已預習《話題敘述》的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學生作業“人稱改寫”練習已批改,並已總結問題所在。精心查詢閱讀了相關的理論書籍,並有相當詳細的備課資料,以及可實際操作的多媒體課件。

3、教學用具的準備。操作性強的教學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分析《橋邊的老人》的課後練習,引出敘述角度的話題

1、“思考與實踐”題一:《橋邊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脅近在咫尺,老人卻還在掛念著自己的照看的小動物,表現出人性的光輝。試用第三人稱或第一人稱,描寫老人的內心世界。

2、學生練習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少學生簡單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稱“我”,把原來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稱士兵,然後在原文相應的人物名稱處全部替換,其餘內容基本沒動,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人稱是改變了,但敘述角度卻沒有跟著相應的改變。以老人為第一人稱敘述,卻沒有以老人的口吻來講述這件事。

以第三人稱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沒有把老人作為敘述的中心,沒有展開人物的心理描寫,沒有對老人的心理進行直接的描述,沒有全知角度應該有的“全知”。

為了更容易理解小說敘述角度的問題,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練習。

二、以不同敘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烏鴉的故事》,整體認知敘述角度。

大家也許還記得寓言《狐狸和烏鴉的故事》,故事內容大體是這樣的:

一天,一隻烏鴉偷來一塊肉,它停在樹上,正要飽餐一頓,這時,樹下走來一隻狐狸。這隻狐狸也正好肚子裡餓得難受。當它看見樹上烏鴉嘴上的那塊肉時,已經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樣才能將肉騙過來呢?它想了想,靈機一動,抬頭對烏鴉說:“尊敬的烏鴉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過據說你的歌聲更美,不知是不是這樣?”烏鴉一聽,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閉口不理。狐狸看見此計不成,拔腳就走,邊走邊說:“沒想到我今天碰到一隻啞巴,原來你根本不會唱歌。”烏鴉一聽急了,趕緊張開嘴唱歌,這樣一來,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煙跑了。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改編成另外兩種版本。

學生練習後,出示示例。版本一《我受騙了》:

一天,我偷來一塊肉,停在一棵樹上正要美餐一頓,這時,樹下走過來一隻狐狸。我馬上警惕起來。因為我知道狐狸向來很狡猾,他老是騙人。看樣子他今天又沒安好心。我不理他,開始吃肉了。狐狸看見我在吃肉,饞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樹底下直打轉。看我把你饞死!我故意把吃肉的聲音弄得很響。忽然,狐狸在樹下說話了:“尊敬的烏鴉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過據說你的歌聲更美,不知是不是這樣?”我一聽就知道狐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他是要引誘我張嘴,騙走我嘴邊的肉。於是我沉默不語,仍然吃得津津有味。過了一會兒,狐狸看見我沒理他,拔腿就走,邊走邊嘆氣說:“沒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個啞巴,原來你根本不會唱歌。”我一聽這話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讓一隻狐狸給小看了。於是,我不顧一切地張開嘴巴,這樣一來,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煙跑了。我氣得哇哇大叫,真後悔自己太愛慕虛榮,一頓到嘴的美味就這樣沒了。

版本二《今天的運氣真不錯》:

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一頓飽飯了,這年頭,弄點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飢腸轆轆地在一棵樹下走來走去,餓得頭髮暈。這時,我聽到頭頂上有響聲,我抬頭一看,原來飛來了一隻烏鴉,嘴裡還銜著一大塊肉呢!她停在樹上。一大塊肉,足足有三兩重。好,美味來了!我心裡一喜。可是我心裡又一急,怎麼樣才能把肉從樹上騙下來呢?我腦子飛快地轉動,好,想起來了,不是聽說烏鴉愛慕虛榮嗎?我就從這裡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頭對烏鴉說:“尊敬的烏鴉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過據說你的歌聲更美,不知是不是這樣?”說完這話,半天沒有聽到樹上的回答,我想,這隻烏鴉,可能識破了我的計謀。聽得樹上吃肉的聲音,我心急如火,心想還不快想辦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計,假裝要走的樣子,邊走邊說:“沒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個啞巴,原來你根本就不會唱歌。”我偷眼瞧瞧烏鴉,看見她終於急了,只聽“哇”的一聲,那塊肉掉了下來。我趕緊跑過去,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

同樣的一個故事,用了三種講法。這三種講法有什麼不同呢?三個故事用了三種人稱進行敘述,第一個故事都是第三人稱,第二個故事烏鴉變成了“我”,以烏鴉的口吻來講這個故事,第三個故事中狐狸變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來講這個故事。內容一樣,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這涉及小說敘述視角問題。

小說,主要是敘述,講故事,既然要講,就有一個選擇和確定講述角度問題。所以,所謂敘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誰講的,故事裡發生的事是誰親眼看到的,或者是誰想的。

三、引例詳解敘述角度

1、第一人稱敘述角度。

這一人稱敘述角度,從“我”出發,一以貫之。凡是“我”沒有出場的地方,“我”沒有看到的東西,都無法寫。即使“我”在場,除“我”之外的人物內心活動,也不能直接寫,只能通過人物的行動、言語、表情等間接表現。“我”的內心世界,則可能充分展現,如“烏鴉”“狐狸”變“我”之後,就可能直接描寫內心世界活動,展現所思所想。這就更具有真實感。好像不僅作者就是“我”,連讀者也變成了小說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稱的好處是小說情境顯得更為真切,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縮小了。

舉例。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就是用的第一人稱敘述,通篇都寫“我”遇難荒島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而讀者有時簡直覺得變成了魯濱孫本人,在荒島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魯濱孫在荒島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擊者。尤其是魯濱孫作為第一人稱敘述,可以十分詳細地描寫他的心理活動。這就加強了小說的真實效果,讀來興味盎然。不過,第一人稱敘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點,即主觀渲洩的過分和客觀視域的侷限。主觀渲洩的過分是指可能流於脫離小說情節的議論、抒情,客觀視域的侷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見所聞,這就限制了小說這種文體表現生活的自由度。

欣賞第一人稱時要注意,第一人稱敘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為是作者本人,這是錯誤的,“我”與小說中人其他任何一個角色一樣,只是小說中的一個角色,沒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為小說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魯迅的《孔乙己》,“我”是一個國小徒,在小說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則是孔乙己。小說通過國小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從而展現世態的炎涼,孔乙己命運的可悲。安排一個“我”做目擊者,這就比用第三人稱更為真實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際命運。

請同學們例舉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文章。

2、第三人稱敘述視角。

這種敘述視角,小說的敘述者不但瞭解小說裡全部細節的發展,而且瞭解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動態,就連兩個人之間的悄悄話,敘述者也知道;連第二個人都無法知道的人物內心最隱祕的想法,敘述者也瞭如指掌。這是一種全知視角。它的最大優點是比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在敘事方面都更方便,無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處,是導致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隔,作者總把讀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稱那樣,好像作者在與讀者交談似的。

舉例。《紅樓夢》的敘述者是石頭,是一個全知全能的敘述者,作者選擇全知的敘事視角是與它所敘述的物件相適應的。《紅樓夢》描寫的是一個封建家族的興衰的歷史,這個家族的內外有非常複雜的社會聯絡,從皇公貴族到男僕丫環,上下不下數百人,可以說是當時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時間的誇度來說,都不可能是現實中某一個實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經歷的。因此,就全書來說,難以採用限知視角。描寫大場面,描寫眾多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運用全知視角常常能顯得得心應手,藝術上有許多方便之處。全知的視角運用,不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動,而且由於敘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活動,人物內心最隱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都能被揭示出來。《紅樓夢》賈寶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試探的篇幅比較多,但它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對方真實的想法,也就沒有了真真假假瑣瑣碎碎的賭氣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賈寶玉彼此都不知道,敘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須設定虛擬敘述者石頭是一個全知的敘述人,也就是說只有運用全知的視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心理,從敘述藝術的角度看,作者對人物的無知和敘述人的全知之間的巧妙處理,常常是《紅樓夢》心理描寫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國古典小說,尤其如宋元時的話本小說,由說書人講述故事,這個說書人就是一個全知者。

學生舉例。

3、第二人稱敘述視角。

運用第二人稱寫作,一般不能稱為真正的第二人稱小說。嚴格地說來,第二人稱敘述,算不上一種敘述角度。它不是講述者,而是被講述者,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它和第三人稱的情況差不多,敘述者也在局外,但與第三人稱略有不同:

它與人物有著密切對話的關係。

4、引申闡釋敘述角度的實際運用及其意義

用第三人稱敘述的小說,聰明的小說家並不全採用全知視角,而是在全知視角中插入小說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視角,就是小說中從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這樣,我們看到,小說的敘述視角,並不等同於人稱,有時,人稱不變,但人物視角卻變化了。

例如,《水滸傳》第8回末尾第9回開“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有一段描寫:

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沖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的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起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灑家在林子裡聽你多時。”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皁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

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敘述視角並沒有改變,還是第三人稱,但小說中的人物敘述視角卻發生變化,魯志深大鬧野豬林,完全是兩個公人眼中看出:先寫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寫一條禪杖飛到。再寫出現個胖大和尚,最後寫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裝束,這樣寫法,避免了小說寫作上的單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為真切。小說中人物敘述視角的變化,往往被忽視,故要稍加留心,細細品味。學生例舉此類事例。

四、作業

試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敘事角度

五、板書設計

第一人稱敘述(有限視角)《孔乙己》中的我《橋邊的老人》

第三人稱敘述(全知視角、全知視角中的有限視角)《紅樓夢》 《水滸傳》

第二人稱敘述(同第三人稱敘述,而非真正的敘述視角)

角度量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帶給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總結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學資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瞭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

2、經歷量角器的構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量角的好處。

3、透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領,明白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及特點

學情與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明白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必須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潛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張練習紙,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工具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發度量的需求

1、教師出示活動角,引導學生演示將角變大、變小。

師:你們還記得這位老朋友嗎?

生:活動角。

師:誰能將這個角變大或變小。(生按老師的要求變大或變小。)

師:看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師在黑板上畫兩個角,要求學生透過觀察決定它們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

生:∠1大。

師:眼力不錯,老師不光想明白哪個角大,還想明白具體大出的部分。有辦法解決嗎?

生:用活動角量一量。

3、用活動角量角。

師:那就用你的活動角比一比。(學生各自操作)誰到黑板上來比一比。

師:注意觀察,他是怎樣比的。用活動角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時要注意什麼?(突出頂點重合、邊重合)

生:活動角的頂點要和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邊要和量的角的一邊重合,然後固定好,照這樣再量另一個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時候要注意頂點對齊,一邊重合。

[設計意圖:本環節激活了舊知――複習角的大小的含義,喚醒學生對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關注,為用單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鋪墊;複習用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這實際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雛形,因此需要重點關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瞭解量角工具產生的歷程。

1、用同樣大的小角(10°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激發學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兩個角的大小

師:老師還想明白∠1比∠2大了多少個這樣的小角,你能利用這些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組合作,度量兩角的大小。(教師深入小組指導,一個小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饋:度量的方法。

師:我們一齊交流一下好嗎。那個角大,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個這樣的小角。

師:你們是怎樣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頂點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頂點重合,擺放第一個小角時,一條邊要與被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著往上擺。

小結:度量的時候將每個小角的頂點和要量的角的頂點對齊,擺的第一個小角的一邊要和要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個往上擺,這樣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內含幾個這樣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與∠2大小的優點。

師: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的優點是什麼?

生:能明白∠1比∠2大了1個小角。

小結: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不僅僅能夠量出兩個角的大小,而且還能夠明白∠1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解決的數學問題更加多了。

師: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度量一個更大的角,你有什麼感覺?

生: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改善一下,量的時候擺一次就能量出一個較大的角里內含幾個這樣的小角嗎?

生:把這些小角用膠帶紙粘起來。

師:這個辦法能夠嗎?是個會創造的孩子。

2、把單位小角拼成半圓,構造最簡單的量角工具。

師:按照你們的創意,我們就把這10個同樣大小的小角粘在一齊就會構成這樣的量角工具。(課件演示粘成的半圓量角工具)

師:這樣的量角工具,這些小角的頂點到哪裡去了?

生:到了半圓的中間。

師:數一數,半圓中一共有多少個這樣的小角?

生:10個。

[設計意圖: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角的集合,讓學生悟出用小角測量的可行性與操作要點,為學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比較用小角量角的優點與不足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改善工具。根據學生“把小角拼起來”的創意,及時演示拼成的半圓工具,其實這就是一個簡易的量角器。凸顯了量角器的本質――單位角的集合。學生經歷了這一過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條了。量角就成了“用單位小角測量角的大小”,學生的思考就有了源頭,學習就成了有好處的學習,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複。這種簡易量角器的構成是學生探索量角工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以後只需要把這種工具加以改良優化就變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圓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會用它來量角嗎?那我們就用它量幾個角好嗎?(課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裡有(4)個小角,∠2裡有(12)個小角。

師: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生:半圓工具中間的點要和度量的角的頂點對齊,半圓的直邊要和角的一邊重合,然後數度量的角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師:所有小角的頂點集中到中間的一點,找準它是量角的關鍵。我們再來量一下這個角吧。

(課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裡有兩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明白多出來的角究竟有多少個同樣大小的小小角,看來我們創造的工具還需要改善,你有辦法改善嗎?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幾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學生用“簡易量角器”測量了三個角的大小。“簡易量角器”與“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線條稀便於數、無刻度只能數、無預設能夠數的三個特點,正因為有此三個特點,所以用“簡易量角器"學習量角就有了十分大的優勢,一是方法容易學會,二是能夠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質,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難點。同時生成問題,產生進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進一步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瞭解量角器的構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善量角工具

(1)細分半圓工具。

師:為了更加精確地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課件演示平均分的過程)這樣,就把這個半圓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個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個。

(2)認識1度的角

師:每個這樣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單位“度”。(課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幫忙學生建立1度角的空間觀念)。讀作:1度

(3)認識幾度的角。

師:觀察這個量角工具(課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誰能找準這些角分別是多少度,並能說出具體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數,再1度1度地數。

2、認識內、外刻度線

(1)出示22度的角。

師:量一量這個角是多少度,你是怎樣明白的?

生:22度,量好後先10度10度地數,再1度1度地數,這個角里有2個10度和2個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你會測量嗎?

生:130度。

師:你是怎樣明白的?

生:測量好後,10度10度地數出來的。

師:每測量一次角,我們就從始邊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數一遍,你有什麼感受。

生:有點麻煩。

師:能不能改善一下,讓我們一看終邊就能很快明白測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從始邊起10、20、30......標上數,這樣就能很快看出是幾度。

師:這個辦法好(課件出示內圈刻度線),我們再量一個角體驗一下(練習紙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師:究竟是多少度,我們一齊來解決一下,這個角的開口方向在那邊,從哪兒數起,這個角就應是多少度?

生:50度。

師:看來,量角工具上標一圈數,我們測量開口方向不同的角時很容易混淆。這個缺陷能不能改善改善。

生:從這邊起再標一圈數。

師:那我們就來實踐實踐(課件出示外圈刻度線)量∠6體驗體驗,好不好使。

4、認識量角器。

(1)課件上認識量角器

師:透過努力我們創造出來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們一齊來認識認識。(結合課件邊演示邊介紹)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稱的。內圈的數叫做內圈刻度;外圈的數叫外圈刻度;這些長長短短的小線是刻度線,它們聚在的這一點叫中心點;0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度刻度線。

(2)認識手中的量角器。

師: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認一認。

(3)認識量角器教具。

師:誰來把這個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介紹給大家。

[設計意圖:用真實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感悟出務必加兩圈刻度,體會兩圈刻度線設計的科學性,至此一個完整的量角器已經構成。引導學生完整認識量角器,為使用量角器準確量角奠定了基礎。]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領

1.讀角的度數專項練習(130°和45°)。

(1)重點練習讀角的度數時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2)體會在量角過程中就應怎樣正確擺放量角器。

2、學生嘗試量角,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和步驟。

(1)學生獨立量角。

(2)小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和步驟。師完成板書(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經歷了量角器構成的探究過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個1度的單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質特徵。從開始探究到創造出量角器,學生經歷了多次量角,學生獨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將量角和總結量角的方法放給學生完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總結數學活動經驗的意識和潛力。]

3、學生獨立量角

(1)量兩條邊較短的(85°)角。

師:量這個角,有的學生又遇到了問題,誰能幫幫他?

生:先延長兩條邊後,再量。因為角的大小不會改變。

(2)出現誤差後的應對策略:

師:同樣大小的角,怎樣會量出84°、85°、86°三個不同的結果呢。想一想,問題出在哪裡?

生:出現了“誤差)”。

師:看來儘管我們會量角了,但在量的過程中還會有小小的誤差。但有些時候務必把誤差降到最低最低,我們來看畫面。(課件演示“神七”發射成功的情境畫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讀)“角度在火箭在發射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點點誤差.......。”)

師:看到那裡,你受到哪些啟示?

生:量角的時候,要認真,儘量減少“誤差"。

[設計意圖:學生測量時產生”誤差“是很正常的,教師要正確的應對學生的誤差。藉助神舟七號發射成功的圖片及文字表述,讓學生體會到盡力降低誤差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精神。]

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這一資料是國小數學測量教學的一個難點。傳統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認識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進行量角練習的順序組織數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簡單介紹一下量角的單位“度”,組織認識量角器的各個部分名稱,然後量角。引導學生總結“點對點、邊對邊、讀刻度”的量角方法和步驟、最後組織學生進行超多的技能訓練。雖然花時多,但很難到達理想的教學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對量角器的本質認識不到位。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小角的集合,但由於量角的基本單位一度的角太小,在量角器上難以完整反映,量角器上一度的分割線去掉了大部分,只在圓周上留下一些刻度。因此學生很難理解“量角器就是單位小角的集合”。

本節課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思路,透過創設問題情景,設定矛盾衝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實現了對量角工具的再創造。教師由角的大小的比較引出能夠用單位角來度量角的大小:由單位小角的使用不便引出要把單位小角合併為半圓工具:由這種半圓工具度量不準確引出要把單位小角分得更細一些;由細分後的半圓工具讀數不便引出要加刻度,進而引出兩圈刻度。至此,學生在探索和創造中完成了對量角工具的探索,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本質特徵。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生成問題,又不斷地解決問題,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潛力。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僅認識了量角器,學會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經歷量角工具探索過程的數學活動中,多方面的數學品質得到培養,並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角度量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課本P83-8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角的計量單位“度”。

2、認識量角器,初步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實踐操作,歸納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統一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感受數學的簡潔嚴謹。教學重點: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教學難點: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複習角的組成,並畫角,同桌比一比誰的角大。

2、比較角的'大小要先知道什麼?怎樣量出角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類問題的解決辦法。(出示課題: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角的計量單位

1、師:角的計量單位是什麼?

2、課件演示:介紹角的計量單位

3、師:你知道這個角有多大了嗎?有這樣的幾個1°,就是幾度。

4、(出示70°角)這個角幾度?

(二)認識量角器

1、用1°角拼成半圓,一共有幾度?你怎麼知道的?它們共同的頂點在哪裡?

2、把量角器進行美化,讀角的度數(52°、131°)

3、(出示30°開口朝左的角)師:那這個角幾度?你是怎麼看的?為了方便我們量各種方向角,我們可以從左邊順時針再標資料,這樣就形成了度量角工具:量角器。

4、看書P83,對應著自己的量角器去找一找量角器上有什麼,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讀角的度數,用手勢表示。(開口朝右80°、155°、開口朝左55°)看哪圈刻度?怎麼判斷?

6、小結: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我們怎麼判斷到底讀哪圈的刻度?

(三)用量角器量角

1、學生嘗試量角。討論總結量角的方法:

2、中心點與頂點重合

3、零刻度線與邊重合

4、讀刻度

三、鞏固與提高

1、量∠4=40°,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兩種方法有何不同?

2、量∠5=120°同桌合作,互相檢查。

3、量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

4、量自己畫的角,並與同桌的角比一比。

五、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2、書上有一種特殊的量角器,看看它和你們的量角器有什麼不同?這把量角器有什麼特殊的作用呢?課後探究一下。

角度量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課本。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度量角的具體步驟,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並把量得的結果用

符號"。"表示。

2.使學生認識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計量角的常用單位"度"組織引導:

教學重點: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角的度量。

教學過程:

(一)直觀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師課前在黑板上畫一個30。的角。

2.請學生上來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3.請學生上來用可旋轉的教具表示一個比黑板上的角還大一些的角。

為什麼這個同學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為兩條邊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斷出來嗎?

看來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樹立印象:

1.認識度量工具。

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麼?測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觀察教師的木製量角器,觀察上面的數字,你發現了什麼?

3.量角器應怎樣放在角上,才能正確測量呢?請討論……

A.頂點對中心

B.一邊對0刻度

(一邊不對0刻度可以嗎?稍後的`實際測量中可以點一點,以示它的方便與快捷)

4.現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師黑板上演示),現在角的兩邊看不見了,該怎麼辦?

A.拿小一點的量角器。(這兒合適嗎?)

B.延長角的兩邊。(可以嗎?為什麼?)

5.讀出這隻角的度數。(兩個數中應讀哪一個數呢?為什麼?)

角1是30度記作30。

即角1=30。

教師說明"。"的表示方法。

1.看書本P53看這個角是幾度,填在書本上。

測量以後請想一想:說明什麼問題?

(三)實踐操作,形成經驗:

1.測量P54的試一試題中的兩個角是幾度。

2.測量P54第1題展開閱讀全文

A.看一看,哪幾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與角4。

填空:P54第2題

3.第54頁第3、4題

(四)小結:

角的測量方法。

角度量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角,能指出角、邊和頂點;能用常用的符號來表示角。

2、比較角的大小。

3、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

過程與方法:經歷認識角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角。

難點: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

教學過程

情境匯入

預設:不一樣大。

和學生交流怎樣才能比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過交流可以發現: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比較麻煩,可以通過角的度量來比較角的大小。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環節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從畫角的操作過程中,體會角的意義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並且由學生畫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問題。

探索新知

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要測量出角的大小,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同學之間交流,並推出代表彙報

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彙報,運用課件向學生一一介紹:中心、外刻度、內刻度、外刻度0°刻度線、內刻度0°刻度線和角的計量單位以及度的符號。

分別在量角器上找一找任意的刻度線(如:45°、85°、165°的內、外刻度線)

設計意圖:有利於學生正確判斷所擺的角的度數是讀內圈,還是外圈,從而解決量角時讀數的難點。

教學例1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測量角的度數?

根據學生彙報,歸納步驟:

第一步:點重合

第二步:線重合

第三步:讀準數

學生動手量一量第40頁中兩個角的度數,並標註出來。

延伸討論,學生自己有沒有更好地看刻度的方法。

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邊向右,就認內圈的刻度線;相反,就認外圈的刻度線。

設計意圖: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認識量角器的過程是讓學生去發現規律,找到特殊點,掌握新知,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探究新知,體驗成功。

點題精講

通過講解典型題目,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注意度量角中容易出現的誤區。

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並靈活運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自己談談這節課的收穫,老師對同學的彙報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收穫,系統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這節課概念比較多,測量角的大小几乎沒有舊知識進行鋪墊,操作程式複雜,尤其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對手和腦的挑戰。因為量角的過程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即使量的方法正確了,面對內外刻度線又會不知所措。對此,我的具體應對措施如下:

一是課題的引入。這裡我讓學生嘗試自己畫出自己喜歡的角,並通過自己的方法在同桌之間進行比較(有的用三角尺,有的直接重疊相比較)通過這些問題的探討從何使學生產生學習角的度量的慾望。

二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首先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量角器上找不同的角時,讓學生特別注意看清楚內圈和外圈的刻度,並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三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課堂上大部分同學都能說出這個角時從0°開始向哪邊展開的,這就分清了究竟是哪個刻度上的數。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對量角錯誤的同學沒有及時給機會讓他再次量角;2.教學評價方式略顯單一,缺少同學之間的評價。

角度量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用小角去測量大角究竟有多大這一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確定角的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在介紹1°作為角的度量單位的過程中引入量角器,並用量角器去測量角的大小。本節課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讓學生追問為什麼這樣規定的需要出發,設計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的環節。

【教學目標】

1.在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產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產生的必要性。在用單位角度量的過程中產生對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初步學會用量角器測量角。

2.在逐步精確的測量過程中,體會思考數學問題的嚴密性與邏輯性。

3.在活動中感受到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感悟到學習數學快樂。

【教學準備】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內裝60°、50°、20°角的紙片及由60個1度角組成的大角)

2.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比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單位產生與形成過程

1. 明確比較方法,產生度量需要

(1)比較角的大小

教師黑板上出示4個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請學生比較大小。

(2)交流比較方法

直觀比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學生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

a、重疊法比大小

b、臨摹法比大小

c、藉助活動角比大小

交流時,引導學生注意體會“頂點對齊、邊邊重合”的比較策略。

[設計意圖]“頂點對齊,邊邊重合”是進行角的大小比較,也是一個量角的過程,這也是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進行滲透!

(3)準確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麼辦?

引導學生想辦法來量。

2、量角的大小,產生對1°角的需要

(1)討論如何量角的大小

電腦演示測量長度和麵積時所用的單位。請學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麼做標準呢?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就是“建立聯絡”,由於測長度用的是特定的長度作標準來測、測面積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積作標準來測、測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標準來測,這樣在此複習測長度和麵積的方法,期待順利過渡到測角用小一點的角作標準。

小組討論後達成共識:用小一點的角去量這個大角。

(2)小組合作量角的大小、並彙報辦法

老師為學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紙做20°的小角和∠2、∠1,供學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個小角 。

師:用小角去測∠2正好,那用它去測∠1呢?動手試一試。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個多的小角。

師:用小角去測∠1時是有2個小角還多,但3個又不夠?這樣又不精確了,該怎麼辦?

引導學生思考把測量的小角變得更小。

師:怎樣把這個小角變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對摺後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個新的小角那麼大!

師:用對摺後的這個小角去測∠1正好,那去測∠2呢?(正好6個)是不是說用這個小角去測∠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該怎麼辦呢?

引導學生思考把這個小角變得再小!

師:那要小到什麼程度呢?

[設計意圖]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測角的大小,用作標準的角應該儘量的小。

3、介紹角的度量單位

師:過去人們認為我們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們發現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而太陽與地球中心連成一條線,再與地面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角,太陽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這樣人們把太陽升起再落下這個過程與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個小角,每個小角就是1度。

[設計意圖]介紹了古時候人們是如何規定1度的,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體現,我們在設計時爭取還知識以本來面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感受數學的神奇、有趣與博大,同時也能瞭解一些數學文化。

(電腦演示把圓平均分成360份的過程)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給學生提供一個近似的1°角,拿在手裡仔細看一看;開啟書看看書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閉上了,眼角大約就是1°;讓學生感受1°角的小!

[設計意圖]相比1釐米、1平方釐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難建立,這樣的設計也不能讓學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讓學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麼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動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產生與形成過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產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導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並試著用1°角去量∠2。

學生在試著量的過程中感受到測量的麻煩和不準確,並思考對策。

[設計意圖]學生真的去測過後,會發現這樣的測量在理論上能實現,可現實中真的太難辦到了,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改進測量方法的需要,在這種需要的推動下,學生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2、製作量角器

小組討論交流後全班達成共識,把60個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個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並試著去量∠1、∠2,談談量後的感受?方便嗎?

請學生思考怎樣改進這個“量角器”?

老師這時可以提供給學生直尺作為例子!讓學生思考為什麼直尺在測量長度時那麼方便呢?引導學生在這個簡易的“量角器”上標上刻度。

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來量黑板上的∠4,感受這個簡易量角器的小。

師:既然還是麻煩,測量時需要移動,還不準確?該怎麼辦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沒有標刻度的60度的簡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滿足測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還有沒標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數錯。從而為感受量角器的偉大發明。

3、認識量角器並用量角器測量

請學生拿出書桌堂內準備好的量角器,對照螢幕和老師一起來認識量角器。

認識後,請同學們接受挑戰,根據剛才的學習和以前自己對量角器的認識,同桌兩人分別來試著量一量∠1、∠2的度數,也驗證一下大家用簡易的“量角器”測量的結果對不對?

請同學到多媒體展臺下示範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

彙報後引導學生交流內圈和外圈度數的`讀法,明確測量方法。

引導學生與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設計意圖]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感悟學習數學的快樂。

活動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觀表象,提高估計意識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時兩腳之間的角度。

(2)30°——室內樓梯的最適宜坡度。

2、先估計再測角的大小

出示人們電腦打字最佳姿勢圖片。先估計再測量:眼睛與電腦螢幕上下邊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設計意圖]在練習階段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來培養估測意識,雖然這一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但只有這樣不斷地滲透才能使“學生有估測意識”變成一種可能。

【點評】

對於一名優秀教師,面對著一群優秀的學生,據此制定的教學目標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標和拓展目標。這裡所說的基本目標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學生都要掌握的內容,一般都在教師用書中有明確的規定。拓展目標,多是教師基於學生調研,在完成基本目標的情況下,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或高層次思維能力而設計的目標。

從王老師的教學目標中,我們能夠看出王老師很希望在這節課中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基於單元教學設計的思想,把熟練測量的技能準備隨時調整到下一節課。王老師的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賞的,但是對此也存有一點憂慮——太多的期望都寄託在四十分鐘裡,學生會不會消化不良?比如對於“角的度量單位以及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我個人覺得頂多是簡單體驗一下,而“經歷”其“產生”的過程真的不是40分鐘的課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想象在1節課中都能關注到。(編者)

角度量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應度數的角,進一步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加深對角的意義的理解。

2.在獨立探索和與同伴交流的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畫角的方法,能正確地量角和畫角,體會度量的本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畫角和量角的過程中,培養認真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內外圈刻度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量角器、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遷移,引出問題

1.回顧測量線段長度的方法。

結論:準備好測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線和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這條線段的長度。

2.引出問題。

如何測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問題:如何測量角的大小呢?

1.認識量角器

(1)請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後彙報。

①量角器上有兩排刻度,分別叫做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箇中心點,中心點兩邊各有一條零刻度線,分別是內圈零刻度線和外圈零刻度線。

③量角器是一個半圓形,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個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度是角的計量單位,記作“°”。

2.找角

(1)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嗎?

(2)組織學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區分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課件出示教材26頁∠1和∠2,這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呢?

(1)估一估,說說你是怎樣估的?

(2)量一量,說說你是怎樣度量的?

(3)組織交流。

(4)師生小結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時要做到兩個重合,角的頂點與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讀度數時,如果用的是內圈的零刻度線,就讀內圈刻度的度數;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的度數。

4.畫角

(1)學生嘗試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度的角。

(2)學生交流畫角的方法,提出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3)師生小結。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圖中角的度數,然後量一量,你估得準嗎?

2.畫一個115°的角。

四、總結全課,分享收穫。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角度量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二課時。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以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標,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練習,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趣味性,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並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活動時間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出示簡筆畫、激趣引入2分鐘出示簡筆畫:

問:同學們,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麼?

∠1和∠2誰大,大多少?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學生仔細觀察後彙報:

①我發現圖中兩個人分別在跑和站立;

②我發現有我們上節課剛學過的線段和角,還有圓形;

③我發現它的手和腳是由銳角、直角或鈍角組成的。根據國小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10分鐘那麼量角用什麼工具呢?(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裡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

看著量角器,你想對發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麼問題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讓學生看書,自學1°的.概念,並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度)(課件演示1°角)

3、認識幾度角。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30°處,問: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麼知道的?

問: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課件閃爍)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麼?

從一邊的0°刻度線起移至150°處,問:這又是多少度的角?(課件出示)

小結:

現在我們已經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徵,這些特徵在量角的大小時有些什麼作用呢?下面我們來試著用量角器量這兩個角。

同學們趕快動手吧。

學生仔細觀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量角器中間有個空心點,邊上有許多刻度線,還有許多數字……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適時啟發)

學生看書學習:量角器把1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角。

學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學生開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應得出:這個角是銳 請點選下載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學設計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學設計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