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教學設計1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4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微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微課教學設計18篇

微課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時主要學習數字6-10的英語表達法。

2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學生已有的對數字的認知水平為one—five;本節課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數字six—ten.要求學生能聽說認讀數字1-10;能聽懂Let's do裡的指示語,並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2)能力目標:拓展學生對數字的應用,感受數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廣泛性與重要性;通過一系列任務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和精神。

(4)策略目標: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和策略,自主獲取資訊,主動交際,分享交流;延伸數字教學,透過數字找規律,3.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數字6,7,8,9,10的認讀;

(2)教學難點:如何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大量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拓展學生對數字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字在生活中廣泛存在,併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否讓學生學以致用是本課教學成敗的關鍵。

4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任務探究法;討論法;

5.教具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圖片、單詞卡片、實物

二、教學過程

Step 1:猜一猜。Boys and girls,let’s guess what youcan many bags? many cats? many gifts? many cakes? many monkeys? 2:興運大轉盤。教師播放PPT,反覆點選滑鼠,指標停下,師生讀數字單詞。練習所學新單詞。

Step 3:計算下列算式,用英語說出數字單詞。

(1)三根香蕉+四個香蕉=

(2)二個草莓+六個草莓=

(3)one+nine=

(4)two+six=

Step4:讀出下列長數字。(播放課件,請學生快速認讀電話號碼)***

Step5教師出示自己的電話號和QQ號,師生齊讀(This is my phone number:***This is my QQ number:。小組活動,四人一組,說出自己家長的電話號,和QQ號,教師檢查2-3名學生。

Step6讀算式,說答案。 + four =__________ ÷ three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nine + three =_____________ 5.________-one = six × four =_______________ + one= _______ ÷ two =__________

微課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原理。

(二)授課: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律,幫助學生得出規律,識別山谷、山脊;聯絡瀑布的形成,強調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教師自評:

《地形圖判讀》這一節文字不多,但內涵豐富,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我以自制模型為載體,以海拔的認識——等高線圖的判讀——山地部位名稱作為教學主線,較好地演示了等高線的基本原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等知識,使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較好地強調了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獲取知識。 但是在幫助學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時,我比較著急,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較少,這對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有些困惑;還有如果語言的表達能更簡短精確、風趣幽默,我相信效果會更好,還要繼續努力。

二、學生反饋:

教師語言通俗易懂,教態親切自然;教學用的模型直觀、形象、生動,讓我們似乎身臨其境,並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也是依照模型繪製的,讓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點評:

1、備課充分,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清晰、科學性強,教學重、難點突出。

2、運用自制模型並結合小黑板,形象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

3、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微課教學設計3

一、微課題目: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麼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麼什麼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緻、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說明了什麼?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裡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揹負著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後,都凝結著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複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朴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著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佈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徵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後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教學設計4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前幾節解方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瞭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過程中也初步掌握了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基本會通過分析簡單問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係列出方程解應用題,但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常常會遇到一下困難,就是從題設條件中找不到所依據的等量關係,或雖能找到等量關係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以“等積變形”為例引入課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交流,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分析問題,體會用圖形語言分析複雜問題的優點,從而抓住等量關係“鍛壓前的體積=鍛壓後的體積”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圖形變換的應用等活動,展現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因此,本節教材的處理策略是:展現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數量關係和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方程——檢驗解的合理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立體及平面圖形學會分析複雜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等量關係,體會直接與間接設未知數的解題思路,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必須檢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題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敢於提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變胖了”中的數學問題的探討,使學生在動手、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四、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內容:同學們自己預習的基礎上,用已經備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長”與“矮胖”的圓柱,觀察分析箇中現象。

考慮幾個問題:

1、手裡的橡皮泥在手壓前和手壓後有何變化?

2、在你操作的過程中,圓柱由“瘦”變“胖”,圓柱的底面直徑變了沒有?圓柱的高呢?

3、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不變的量?是什麼沒變?

目的:讓學生在玩中體會等體積變化的現象中蘊涵的不變數。同時分析出不變數與變數間的等量關係。

學生能夠認識到:手裡的橡皮泥在手壓前和手壓後形狀發生了變化,變胖了,變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徑發生了改變。手壓前後體積不變,重量不變。

環節二:運用情景,解決問題

內容:例1、將一個底面直徑是10釐米、高為36釐米的“瘦長”形圓柱鍛壓成底面直徑為20釐米的“矮胖”形圓柱,高變成了多少?

目的:將上述環節中體會到的形之間的變與不變的關係、量之間的等量關係抽象成數學問題,利用前幾節的解方程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實際效果:學生解答過程佈列方程很順利,有的學生還使用了下面的表格來幫助分析。

鍛壓前鍛壓後

底面半徑5cm 10cm

高36cm xcm

體積π×25×36 π×100x

由實驗操作環節知“鍛壓前的`體積=鍛壓後的體積”,從而得出方程。

解:設鍛壓後的圓柱的高為xcm,由題意得

π×25×36=π×100x。

解之得x=9。

此時有學生將π的值取3.14,代入方程,教師應在此時給予指導,不要早說,現在恰到好處!

(1)此類題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質就已約去,無須帶具體值;

(2)若是題目中的π值約不掉,也要看題目中對近似數有什麼要求,再確定π值取到什麼精確程度。

過程感悟:本節內容通過一幅幾何圖形展示題目中的一些數量關係,而實際操作的過程有同學將圓柱體變成了長方體,需要教師把握教育機會,引導學生作出相關的解釋。

分析:鍛壓前鍛壓後

底面半徑5cm長acm,寬bcm

高36cm xcm

體積π×25×36 abx

環節三:操作實踐,發現規律

內容:學生用預先準備好的40釐米長的鐵絲,以小組作出不同形狀的長方形,通過測量邊長,近似求出長方形的面積,比較小組內六個同學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目的:我們知道,感知到的東西往往沒有自己親手經歷操作後的感受來得實在。所以設定此環節,讓學生手、眼、腦幾個感官並用,在操作中體會,在計算中驗證,在變化中發現。這樣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數學學習中不備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也同時讓學生感悟最複雜的問題中的道理,就在我們玩的過程,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微課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1、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學情分析

1、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一定認識和了解,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好籃球運動;

2、學生對籃球運動缺少系統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瞭解。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通過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讓學生初步瞭解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並進一步提高籃球基本技能和戰術水平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開始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佈本次課內容:籃球

二、準備工作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內容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2、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3、教學比賽

4、素質練習

四、設計意圖

1、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戰術水平

2、 通過素質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五、課堂結束

1、放鬆練習

2、教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佈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教學反思

1、本課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課堂準備工作,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係,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3、在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後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

微課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3-54頁。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及計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學的,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也喜歡探索發現新知識。學生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應用題,為了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特點,我製作了微課件,幫助學生有序地思維,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

教學目標:

1、微課能引導學生有序地思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尋找題目中隱含的中間問題來解決問題。

3、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能寫出綜合算式。難點:能通過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其中隱含的中間問題。

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

例:

1、學生討論自學。(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什麼資訊?這些資訊有什麼聯絡?(2)找到所給資訊中所隱含的資訊。要求的問題和隱含的資訊有什麼聯絡?(3)把計算過程寫在練習本上,說一說每步為什麼這麼做。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學,把討論的結果整理在練習本上,對個別情況進行指導。

2、小組彙報,點撥思考方法。

師:你們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資訊?

生:麵包師傅一共要烤90個麵包,已經烤好了36個,每次能烤9個,問題是剩下的麵包還要烤幾次?

師:你能從中間找到隱含的資訊嗎?也就是解決問題必須先求什麼?生:隱含的資訊是還剩下多少個麵包沒有烤?

師:通過已知資訊,我們知道還有多少個麵包沒有烤,知道這個有什麼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麵包烤幾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個麵包沒有烤。師:現在我們用圖示把它們的關係都表示出來。(課件)

一共90個麵包,已經烤了36個,還剩下()個,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師:誰能幫麵包師傅解決這個問題?

生1:90-36=54(個)表示:還剩下54個麵包

生2:54÷9=6(次)表示:54個麵包每次烤9個,需要6次烤完。

3、學習列綜合算式

同學們做的很好,為了書寫方便,把這兩道算式綜合成一道算式嗎?找三位同學來黑板書寫。

引導學生明白:在寫綜合算式時,為了先計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號,再除以9。正確的算式是:(90-36)÷9板書:(90-36)÷9 =54 ÷9 =6(次)

學生把正確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練習本上,並口答。

  二、總結

1、收穫:學生掌握了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列綜合算式時應注意什麼。

2、學生在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注意什麼。

五、板書設計

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一共有90個麵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90-36=54(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54÷9=6(次)

綜合:(90-36)÷9=6(次)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設計思路與意圖: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學習方法上採用了:(1)運用遷移的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式教學。(2)藉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學生能積極活躍地投入到問題中,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總結出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的話,那就要想好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自己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微課使用建議:本節微課所講的知識點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在微課件中我把重要的資訊以及所隱含的資訊做了一些提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提示,根據學生彙總的資訊利用圖示把題目中的所有的數量關係列出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能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微課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及背景: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中第四課時《旋轉與角》中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本課從旋轉活動角(紙條)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課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

設計思路:

《認識平角和周角》是《旋轉與角》中的重點內容,我緊緊抓住旋轉這個主要活動,通過視訊展示角的旋轉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視訊教學中我將直觀的課件和精煉的講解恰當地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在觀看視訊的過程中,能夠在主講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輕鬆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3.通過轉一轉、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並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徵。

教學方法:

通過視訊引導學生跟隨主講老師動手操作,開動腦筋,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銳角、直角、和鈍角,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兩種特殊的角。

二、複習過渡

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活動角的旋轉過程(將角的一邊固定,另一邊進行旋轉),帶領學生旋轉自制的活動角,進一步熟識銳角、直角和鈍角。

三、探索新知

1.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的特徵

將角的一邊固定,另一邊繼續旋轉,當旋轉到兩條邊在同一直線上時形成平角。

平角的特徵: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並且兩邊在同一直線上。

(2)畫平角

方法:首先畫一個頂點,然後向左右兩邊各引出一條射線(兩條射線必須是在同一條直線上),然後用弧線標出一條邊旋轉的方向。

(3)測量平角的度數

質疑:你們能測量出平角的度數嗎?

方法一:用量角器測量。(結論:平角=180°)方法二: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拼。結論:(平角=180°=2直角)

2.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概念。

(1)認識周角的特徵。

將角的一邊固定,另一邊繼續旋轉,當旋轉到兩條邊完全重合時形成周角。

周角的特徵: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兩條邊完全重合在一起。

(2)畫周角

方法:首先畫一個頂點,然後向一邊引出一條射線,為了表示出兩邊是完全重合的,

我們用弧線標出一邊旋轉的方向。

(3)測量周角的度數

質疑:我們用什麼方法去測量周角的度數呢?方法一:用4個三角板的直角拼。(結論:周角=360°=4直角)

方法二:用兩個量角器拼。(結論:周角=360°=2平角)四、聯絡實際,感受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鐘面上6時整的時候分針和時針在同一條直線上,形成的角是平角。

鐘面上12時整的時候分針和時針完全重合,形成的角是周角。

五、知識小結

1.通過旋轉活動使學生認識了平角和周角,並測量出平角=180°=2直角,周角=360°=4直角。

2.歸納學過的角一共有五種,從小到大依次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六、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的設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緊緊抓住旋轉這個主要活動,通過視訊展示角的旋轉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配合精煉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這樣就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在觀看視訊的過程中能夠和主講老師一起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輕鬆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我認為自己這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1.圍繞本課重難點開展了多樣的課堂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2.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一思想。

微課教學設計8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順序來寫的,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並列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最後談到植物學家是如何修建花鐘的。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作為中年級的起始階段,在語文知識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我們班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閱讀能力比較薄弱。由於平時積累的知識少,寫作基礎較差。在學習課文時,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

3、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篇課文《花鐘》第1自然段。

4、教學物件:國小三年級上期的學生。

5、教學環境:配有多媒體的教室。

6、教學要求:遵循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採用“導、學、教、練”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學習運用多樣式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花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注重在讀中感悟,體會語言美。

3、讓學生仿寫句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語言。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認識哪些鍾?

2、出示“花鐘”課件。

師: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種特殊的鐘。這個鍾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鐘有什麼不一樣呢?

生:這個鍾是由花組成的。

師:這個鐘的名字叫花鐘。花鐘上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花鐘》這篇課文,去領略花的.美麗與神奇。

(二)學生自主學習

1、出示自學指導。

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它們分別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在文中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

(三)教

1、提問:誰來說說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呢?

(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師:一天之內只有這些花開放嗎?

生:不是。

師: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生:這段後面的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品讀重點語句,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體會語言美。

(1)個人展示讀。

師:這麼多的花竟先開放,你最喜歡哪一種花呢?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生:我最喜歡牽牛花。

師:好,你來讀一讀描寫牽牛花的句子。

生: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師: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裡呢?

生:這句話把牽牛花當成了人來寫,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寫得很形象,很生動。

師: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很形象地寫出了花的形狀和顏色。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得美呢?誰願意再來讀一讀?

生: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師:薔薇開花的樣子,就像我們小朋友張開了笑臉,很美很美。這麼美的花,這麼優美的句子,讓我們分組來讀一讀吧,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3)分組讀描寫花開的句子。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聽到你們的朗讀聲,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朵朵美麗的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花的世界去欣賞欣賞吧。(多媒體課件播放。)

3、賞花。

師:這麼美的花,我們似乎還沒欣賞夠,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4、齊讀第1自然段。

5、小結。

(1)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出示花鐘課件演示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

(3)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情。看來寫花的開放不止一種說法。讓我們也來寫一寫吧。

(四)練

仿寫句子。

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我們也來填一填,再體會體會。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薔薇

萬壽菊睡蓮

月光花菸草花

《13花鐘》第1自然段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優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了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並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現象。我採用了“導、學、教、練”的順序展開教學。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由課件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匯入方式,美麗而簡潔,能有效地節省時間。

2、出示自學指導,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在這一階段,讓學生自主閱讀,一邊讀一邊找出描寫花開的句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3、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會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寫花開的句子採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學中,我注重對朗讀的指導,抓住重點語句,比如: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採用個人展示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語言美,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4、拓展練習。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讓學生也試著用不同的句式來描寫花的開放,然後讓學生完成課後的練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這簡短的十分鐘內,通過讀議重點句子,藉助多媒體課件,儘量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靈活運用不同句式表達意思的方法,並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了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了他們的語感,加強了情感和美的薰陶。

微課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複習“探討文章內容安排特色”

教學目標:

1、複習本單元知識,結合文字明確作者寫作過程中內容材料的選取和安排意圖;

2、理解作者寫作中內容材料安排順序的目的:

3、能將學到的知識逐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內容安排的目的。

教學難點:能讓學生學有所用。

教學過程:

一、單元複習:出示:知識樹從文章出處、作者、體裁方面複習。

二、回顧文字,體悟寫法

(一)第一課《藤野先生》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本文回憶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課文開頭五個自然段卻一句都沒提到,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麼呢?

答案提示:課文開頭部分在內容上表達了作者對東京的失望情緒,對“清國留學生”醉生夢死的生活的不滿和厭惡。在全文結構上是為離開東京去往仙台求學作鋪墊。寫一路上的所見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艱苦生活則表現了作者的愛國感情。

溫馨提示:文章開頭部分運用了襯托手法,用“清國留學生”來反面襯托魯迅先生,突出了魯迅先生可敬可貴的愛國精神。而正是這愛國的精神,才贏得了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尊重,同時,這又為魯迅先生到仙台見藤野先生作了鋪墊。

(二)第二課《我的母親》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文的標題為“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其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為什麼?

答案: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既寫出了童年生活得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僅為寫母親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三)第四課《列夫托爾斯泰》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文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醜陋外表的描寫,會影響後邊對大文豪形象的刻畫嗎?

參考答案: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如果進一步探究,可以認為,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一的,列寧就說過,他既是偉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練筆: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鋪墊”“襯托”等寫寫我們可愛的媽媽。

微課教學設計10

教學背景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要關注學生修作文的情況,關注他們修改文章的態度、過程與方法。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本節微課是給學生在堂上修改作文前進行集體學習的,通過講名家修改文章和詩詞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微課的介紹讓學生明晰修改作文的方法,並且當堂進行運用練習。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體會修改的樂趣;

2、瞭解修改作文的簡單方法,並學會修改作文。

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

1、掌握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

2、正確運用修改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

激趣善導

1、藍精靈講《王安石》的故事

2、引出主題:文章不厭百回改

3、明確目標:

修改作文:發現問題

對症下藥

方法指導1、小結修改文章方法。

師:修改文章,不外乎有兩步:

第一步:診斷——讀文章,找“病症”。

第二步:對症下藥

師:對症下藥包括如下幾步:

大手術——另起爐灶法

打針輸液——增補內容

吃藥調理——修改符號

2、複習修改符號。

師:本微課著重學習如何運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作文,下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常用的修改符號:

刪除:取消某字、詞、句

改換:將某字、詞換成某字、詞

增補:加進某字、詞、句

換位:詞句調換位置

恢復:修改錯了,恢復原樣(PPT)

牛刀小試

師:既然大家已經熟悉了常用的修改符號,那下面我們牛刀小試一下:

1出示範文:(PPT)

暑假的一天,天氣晴朗。我和同學們到外攤一起去玩。望著廣闊的黃浦江,心裡高興開心極了。江面上大輪船許許多多地停著。幾隻海鷗展翅飛飛翔,一會兒衝向藍天;一會兒飛近江面。也有一些輪船在緩緩行駛。遠處,藍天白雲和滔滔的江水連成一遍。突然,江面上括起一陣大風,飛濺起朵朵浪花,拍打著江面。黃浦江水多美啊!

1、課後拓展:學生在練習紙上修改。

同學們,我們改同學的作文,一定要端正態度,抱著向別人學習的態度認真修改。如果你同桌的.作文水平略勝一籌,那你有幸一睹同桌的文采了;如果同桌的作文稍遜一籌,那你要當好他的老師了,從你的批改中讓他學會如何寫出更好的作文來。我們改作文的目的是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互相欣賞,以達共同提高寫作能力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認真批改,從中發現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

教學總結:

本節微課以名家注重修改自己的創作作品作匯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具體的範例讓學生運用方法進行修改,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修改的方法,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微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並記住字形。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3.聯絡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1.語言描述,激情匯入

愛是人間永恆的主題!在不同的人眼裡,愛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象徵。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課文,體會其中與眾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愛。

2.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茉莉有什麼特點?愛怎麼能像茉莉呢?請同學們讀課文。

二、認讀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學課文。

要求:

(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聯絡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2.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

茉莉掏出謊話叮囑光澤靜謐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躡手躡腳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叮囑:爸爸叮囑我什麼?一遍兩遍是不是叮囑?爸爸會怎樣叮囑?生活中的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叮囑?(聯絡生活與展開想象相結合理解詞語)

“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麼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做動作)

[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入地鑽研,靈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意思。)

三、鞏固生字,描紅臨寫

1.練讀詞語

2.趣味記字

(1)溫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靜,有話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紅臨寫

要點提示:茉莉(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掏、謊、叮、澤、縷、揉、哦(左小右大)

四、佈置作業

1.寫好生字,記住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茉莉

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茉莉?每一次寫茉莉分別帶給人什麼感受?

2.學生讀書、交流,出示詞語:

平淡無奇潔白純淨詩意瀰漫縷縷幽香嫋嫋3.在作者眼裡,茉莉開始是平淡無奇的,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茉莉變得潔白純淨、富有詩意、散發出縷縷幽香,還嫋嫋地鑽進了心中。為什麼呢?

二、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爸爸____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要求: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交流內容:從哪些細節,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後表述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

2.班級交流(預設)。

(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引導1:在媽媽心裡,生病與爸爸吃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

引導2:“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讀出了什麼?練習讀。

小結: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卻繫著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情,愛,如茉莉。

(2)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

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隻手緊握著____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麼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裡。

引導1: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引導2: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麼?(這些問題在指導朗讀中相機引導)

引導3: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媽媽恬靜的微笑、爸爸緊握住____的手,不正像盛開的茉莉嗎?作者似乎聞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她一動我就驚醒了。”和“爸爸去洗漱……愛如茉莉”。引導1: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感悟內心。

引導2:聯絡當時情景、抓住提示語指導朗讀。

引導3:分角色朗讀。

引導4:為什麼寫幽香“鑽”到心中?對“鑽”有什麼別樣體會?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鑽進心裡,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淨。愛如茉莉!

四、歸納提煉,誦讀積累

1.朗讀全文,整體迴歸。

2.出示小詩,練習誦讀。

愛是媽媽勞作的身影,愛是媽媽羞紅的臉,愛是對親人的片片思念,愛是費盡心思編織的美麗謊言。

愛是輕輕的叮囑,愛是心情的坦然,愛是親密的牽手,愛是陽光的恬淡。

愛是真誠理解,愛是溝通無限,愛是會心一笑,愛是溫情款款。

愛如茉莉,潔白純淨;

愛如茉莉,清幽香遠。

(1)讀一讀,背一背。

(2)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想一想,議一議,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愛記錄下來。

微課教學設計12

“圓的面積”說課設計教學重難點及教法說明 說課內容是全日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二冊"圓的面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圓的面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是: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後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本課教學,採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複習匯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螢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週的長度叫什麼?這個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又叫什麼?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絡。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鑑於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公式的推導

1.準備題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匯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讓學生看螢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麼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麼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麼發生了變化,什麼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螢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於長方形,為什麼?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螢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才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麼?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儘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讓學生再注意觀察螢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麼,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回顧學習過程: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並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並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影象,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後拼成的近似於長方形的影象,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影象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並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有助於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二)學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於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麵積。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然後,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 (書中題)本節課可採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於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微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徵。

2、初步嘗試為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徵。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例項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探究慾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路,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一、匯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鬆靈璧石。

提問: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為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經為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現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徵

(靈璧石的成因很複雜,這裡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徵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並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說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為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樸,美在含蓄。

三、課後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著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後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說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為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

(通過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並提供相關網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經為(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 B、呂梁石 C、龍鱗石 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徵主要體現在形 、(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 D、紋。

進階練習:

1、蒐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蒐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瞭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微課教學設計14

近期有幸參加了“國培20xx”,豐富的視訊學習資源讓我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這些視訊資源都是我們平時急需的知識,比如多媒體課程資源的開發,PPT教學設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就《微課的設計與應用》這一視訊與我平時自己的一些看法做個簡單梳理。

通過對於微課的學習和體驗,我認為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方式,我覺得應該具有如下幾個要素。

一是短小精悍、清晰明瞭。小,即微課容量小,目標明確。教學微視訊時間不宜過長,最佳時長一般在5-10分鐘之間,加上片頭片尾最長不宜超過15分鐘。可以使學生在這段時間裡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來,不易分神。

二是主題突出、主線分明。微課是一種濃縮型課程,時間簡短,知識點明確。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準,為此在選擇論據時要做充分的考慮,力求論據的充分、準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以免節外生枝。此外整個微視訊教學過程一般只有一條教學主線,在這一條主線上應突出重點內容,儘量避免無關的“側枝旁葉”的出現。

三是知識點簡練、明確,針對性強。我們在製作微課PPT的時候,教學微視訊內容應相對簡練、明確,以解決某個問題為佳。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一般一個微視訊只選擇一個知識點,應避免多而雜。此外由於微視訊時間短,不允許在匯入和小

結環節花費過多時間,但不等於就此省略,這些環節處理好了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匯入應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小結應做到乾脆利落,但不管是匯入還是小結都要簡潔明瞭,不能拖泥帶水,耗費大量時間。

四是聯網分享,隨時學習。我個人覺得,可以將製作的微課視訊放在網際網路網盤中進行分享。學生在家用電腦或者手機都能觀看複習。也方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復習,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教學設計15

一、指導思想

互動式電子白板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更為強大的交流平臺,為師生提供和展示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和發展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式 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教學更加精彩。根據我校電子白板配備實際情況,特制定此培訓方案。通過此次培訓,教師將瞭解和掌握了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有意識地將白板所特有的互動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中,豐富教師的備課方式和備課內容,改變了傳統多媒體教室環境的種種弊端,技術真正融合於課堂之中得以實現。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培訓目標

1.對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中,使大多數學科的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效應用,把互動式電子白板作為支援教學的工具、助手和夥伴,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實現互動式電子白板和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而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是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師基於互動技術的教學技能

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電子白板及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的操作技能,引領教師探索基於互動白板的'教學和研究:如基於互動白板的教學中互動策略、基於互動白板的小組協作活動的開展、基於互動白板的學科教學資源的建設、改進教學觀念、探索資訊科技支援條件下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3.促進資訊科技條件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培訓的引導和支援,幫助教師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課程整合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一線教師的研究技能、教學技能、基於電子白板的資訊科技操作、互動式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備授課系統應用等專業技能。

三、培訓物件

全體教師

四、培訓時間、培訓地點:

培訓地點: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室

五、培訓內容

1.為了確保培訓過程順利實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個方面的培訓內容:

(1) 互動式電子白板基礎功能培訓

意在通過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讓教師對電子白板應用有一個細緻的認識,產生興趣。在演示型培訓的過程中,講師會逐步滲透電子白板初級使用的基本功能,如產品硬體的使用、操作、保養的培訓。

(2) 互動式電子白板基礎知識和教學應用技巧培訓硬體基礎知識

軟體安裝及裝置除錯,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軟體開啟方法。版面快捷鍵的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四種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學資源應用——PPT、WORD、FLASH等,螢幕批註功能。

3.介紹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資源庫使用。

4.如何利軟體的離線使用進行備課。白板與學科巧結合案例,學科組進行。

六、培訓方式

1、教務處全面負責,各分管領導協同落實。

2、主要形式

(1)指導教師開展講座,講述使用技巧。

(2)教師聽取講座,並做筆記。

(3)教師間充分討論解決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師做一份課件,作為本次培訓考試的作業,作業要求列印上交。

3、關於電子白板培訓的視訊與相關的資源的下載地址:紅原縣龍日鄉國小校園qq群

七、培訓要求:

1、提高電子白板運用的意識,真正使電子白板技術與學科整合。

我們就是要通過電子白板的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電子白板運用能力,將電子白板運用與學科的教學有機的融到一起。

2、加強技能學習,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礎上,熟練運用電子白板也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關鍵。在此次的培訓中,我們結合學校教學和教師實際,主要培養教師電子白板的基本運用及課件製作。

3、參培教師要遵守請假制度,有事履行請假手續。

4、按時出席,不遲到,不早退。

5、集中培訓時,關閉手機,在老師授課過程中,教師之間不準互相說話,要求教師認真做好筆記。

6、進行計算機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按要求進行練習,不要做與培訓無關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實行三級管理:即行政、教務處、教研組共同管理與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包括考勤、考核、獎懲等。各培訓專案要管理到位,保證校本培訓的學習研究有序而高效地開展,提高培訓的整體質量。

2、為使校本培訓逐漸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規定每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時間不得少於規定學時,將學時數分解到每個培訓專案上,根據出勤率、考核成績等實際情況評定最終成績。

3、教師請按活動安排及時上交培訓材料。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曆程,作為評優及期末考核依據。

九、培訓獎勵機制

1、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曆程,作為評優及期末考核依據。

2、相關資料未按時上交者、未完成聽課任務者扣相應考評分,具體辦法見《紅原縣龍日鄉國小教師考評細則》。

十、培訓組織

領導小組

1、組 長: 副組長:

2、組 員:

微課教學設計16

微課名稱

菱形的定義

知識點來源

北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課題菱形的定義

設計思路

學生自主探究,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具體設計

內容

教學目的

理解菱形的定義及其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絡.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加深師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菱形的定義、性質及判定方法、

教學難點:菱形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問題1、做一做: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平行四邊形:

畫平行四邊形ABCD,使角A等於60°,AB=AD=2cm。

預設學生行為

通過觀察生活中菱形的圖片(靜)――結合小區伸縮門的運動(動)――平行四邊形的移動(理論),認識菱形並得出概念,畫圖並觀察並指出它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氛圍,激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

教師活動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菱形並板書課題

學生再舉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推拉門、衣帽架.

菱形的定義

通過學生觀察、活動、交流,剛才的作圖請同學嘗試給出菱形的定義教師歸納總結

預設學生行為

生甲: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生乙: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評價,然後給初菱形的確切定義並板書。同時指出菱形是具備:“①平行四邊形;②一組鄰邊相等”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滲透集幾何學習的基本思想,為後面學習其他特殊平行四邊形打基礎

微課教學設計17

設計意圖:

通用國小語文課本中出現的比喻句有幾百個。這些比喻句的運用,使文中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教師通過比喻句的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到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過比喻句的教學,促進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學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不少教師認為:國小生知識底子薄,思維能力低,不易進行比喻句教學或者只能進行極其初淺的比喻句教學。這種觀點是消極落後的,是不切合實際的。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孩子們的視野在不斷擴充套件。大部分兒童在入學前就認識了不少事物。進校後,由於同學間的互相影響,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另外,國小語文課本中比喻句的出現,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有這些都符合國小生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都為我們進行比喻句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

教學目標:

1、瞭解比喻句的作用,認識比喻句的特點。

2、學會寫比喻句。

3、培養學生寫比喻句的興趣,從而樂於表達,樂於寫話。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比喻句的表達特點。

2、初步學寫比喻句。

教學過程:

一、品讀句子,領會“比喻句”的.作用。

1、示圖:蘋果。怎麼把這個蘋果寫得形象呢?

2、通過比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像一個個小小的紅燈籠。

3、小結: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事物,把道理說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賞句子,收穫“比喻句”的特點。

1、欣賞優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彷彿明亮的寶石。

綠綠的西瓜好像一個皮球。

紅紅的太陽猶如一個大火球。

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

2、觀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點。

特點1:具有比喻詞。

特點2:具備兩種相似的事物。

3、小結。

三、練習鞏固,小結“比喻句”的寫法。

1、基礎練習。

把相似的兩種事物連一連。

飛機-蜻蜓,銀杏樹葉-扇子,蘑菇-雨傘,燕尾-剪刀

根據所連的事物寫成一句通順的比喻句。

1)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飛機。

3)森林裡的蘑菇像一把雨傘。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鞏固練習。

把比喻句補充完整。

樹上的葉子飄落下來,像(一隻只蝴蝶)。

楊桃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

四、鼓勵總結,激發寫“比喻句”的興趣。

多練多寫比喻句,文章生動顯活力。

微課教學設計18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3-54頁。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及計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學的,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也喜歡探索發現新知識。學生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應用題,為了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特點,我製作了微課件,幫助學生有序地思維,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

教學目標:

1、微課能引導學生有序地思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尋找題目中隱含的中間問題來解決問題。

3、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會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能寫出綜合算式。

難點:能通過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其中隱含的中間問題。

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

例4、1、學生討論自學。(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什麼資訊?這些資訊有什麼聯絡?

(2)找到所給資訊中所隱含的資訊。要求的問題和隱含的資訊有什麼聯絡?

(3)把計算過程寫在練習本上,說一說每步為什麼這麼做。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學,把討論的結果整理在練習本上,對個別情況進行指導。

1、小組彙報,點撥思考方法。

師:你們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資訊?

生:麵包師傅一共要烤90個麵包,已經烤好了36個,每次能烤9個,問題是剩下的麵包還要烤幾次?

師:你能從中間找到隱含的資訊嗎?也就是解決問題必須先求什麼?

生:隱含的資訊是還剩下多少個麵包沒有烤?

師:通過已知資訊,我們知道還有多少個麵包沒有烤,知道這個有什麼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麵包烤幾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個麵包沒有烤。

師:現在我們用圖示把它們的關係都表示出來。(課件)

一共90個麵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師:誰能幫麵包師傅解決這個問題?

生1:90-36=54(個)表示:還剩下54個麵包

生2:54÷9=6(次)表示:54個麵包每次烤9個,需要6次烤完。

2、學習列綜合算式

同學們做的很好,為了書寫方便,把這兩道算式綜合成一道算式嗎?找三位同學來黑板書寫。

引導學生明白:在寫綜合算式時,為了先計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號,再除以9。正確的算式是:(90-36)÷9板書:(90-36)÷9 =54 ÷9 =6(次)

學生把正確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練習本上,並口答。

二、總結

1、收穫:學生掌握了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列綜合算式時應注意什麼。

2、學生在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注意什麼。

三、板書設計

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一共有90個麵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90-36=54(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54÷9=6(次)

綜合:(90-36)÷9=6(次)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設計思路與意圖:

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學習方法上採用了:

(1)運用遷移的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式教學。

(2)藉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學生能積極活躍地投入到問題中,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總結出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的話,那就要想好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自己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微課使用建議:

本節微課所講的知識點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在微課件中我把重要的資訊以及所隱含的資訊做了一些提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提示,根據學生彙總的資訊利用圖示把題目中的所有的數量關係列出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能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