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4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8篇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

1、 認真聆聽《回聲》,知道音樂中表現回聲的方法,感受音樂與大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發現大自然的奧祕。

2、 認識力度記號f,p,知道它們的含義,並能在實踐中正確運用。

3、通過學唱《友誼的回聲》,鼓勵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追求友誼並建立美好的友誼。

教學重點:力度記號在音樂中的實踐運用。

教學難點 :音樂中表現回聲的方法,後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學過程 :

一、 引入課題

1、談話: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現象,老師和一位同學來合作一下,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現象?

2、你知道回聲嗎?(激發興趣,讓學生說一說)師小結:回聲是發生在山谷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回聲和我們發出的聲音(我們把它稱為原聲)相比,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

二、欣賞《回聲》

1、引入:音樂家發現了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有音樂家就想到用音樂來表現回聲。當然,這個作品中的回聲並不是對著山谷唱歌,而是兩個合唱隊模擬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知道這兩個合唱隊是怎樣配合著表現回聲的嗎?

2、認識力度記號:像我們剛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樂中有專門的音樂記號,叫力度記號,剛才我們在演唱中用了兩種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強弱)歌曲裡表現原聲的用了哪種記號?表現回聲的呢?

3、再次聆聽回聲(出示歌譜)感受樂曲中強弱的對比

三、發聲練習 男女聲分組唱,隨老師的琴聲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聲音表現一下回聲。處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強的力度來演唱,表現敘述的語氣。

四、學唱歌曲引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唱一首《友誼的回聲》,先聽一聽歌曲,想一想,為什麼叫友誼的回聲?指名學生回答,師小結:面對山谷,我們發出怎麼樣的喊聲,山谷就會傳給你怎麼樣的聲音,這其實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你對別人付出了怎麼樣的真心,別人就會對你有怎麼樣的友誼,這就是友誼的回聲。

1、欣賞歌曲,隨音樂輕輕唱一唱歌曲。

2、個別指導

A 、出示:我喊一聲,喊一聲,噢,噢,噢。問:這個記號是什麼?(PP----很弱)師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聲回聲…可愛的回聲。師獨自唱一唱,請學生為老師伴奏(拍手拍腿)述:這裡有一個休止符,表示後半拍起唱,請同學們在為老師伴奏的時候注意一下,這裡的休止符是怎麼把握的(師再唱,生伴奏)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師彈琴,生邊拍手邊唱,逐步脫離拍手拍腿)

3、隨老師彈琴,生輕輕演唱歌曲第一段 “向著大森林”尾音指導。

4、學唱第二段,師彈琴,生輕輕唱一唱,個別地方糾正。

5、隨琴輕輕唱一唱歌曲。

6、歌曲處理友誼的回聲是人間最美的回聲,我們要用怎麼樣的聲音來表現這樣美妙的聲音呢?

7 、 讓我們帶者對友誼的情感來演唱這首歌曲(拍打節奏,輕聲來演唱)

8 、糾正歌曲中錯誤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帶者什麼樣的情緒演唱。

9、用強弱來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感受了回聲,你現在知道音樂中是怎麼表現回聲的嗎?對,運用了兩個力度記號,那就是強、弱。除了這兩個力度記號,音樂中還有一些記號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現力度的變化過程的,我們在以後的時間裡再接著學習。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鳥是人類的朋友,本課以鳥為題材讓我們“唱鳥”、“愛鳥”、“護鳥”,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趣味,發展聯想。

2. 運用開放式的教學形式,到課外、校外去收集鳥鳴的錄音,以實際行動去做好愛鳥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拍手進教室,確立良好坐姿,明確課堂紀律,師生問好。

2. 發聲練習: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貓 愛吃 魚, 魚。

3. 複習歌曲《一隻鳥仔》。

二、聆聽《對鳥》

1. 看著歌詞初聽全曲,(可帶上身體律動)瞭解歌曲內容,簡單說說,並說說心情如何?

2. 復聽,問句與答句在曲調上是否完全一樣?

3. 探討一下書本作業:看圖說一說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從愛鳥的行為中培養學生的愛心。

三、匯入:講《小烏鴉愛媽媽》的故事

聽!這是一個有關烏鴉一家的故事。(邊聽音樂邊講故事)從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樹,樹上住著勤勞、善良的烏鴉媽媽,它每天都要飛到好遠好遠的地方去找蟲子給它那一群可愛的烏鴉寶寶吃,小烏鴉在媽媽關心下越長越大了,媽媽真高興。但這時候我們的烏鴉媽媽越來越老了,終於有一天小烏鴉都要飛翔了,它們一個個高興地張開了翅膀拍拍飛出了家。媽媽哭了,因為它已經老得飛不動了,自己孤單單地呆在家中。突然從遠處飛來了一個小黑點。一隻小烏鴉銜著它平生捕到的第一條小蟲回來了,它把小蟲餵給了媽媽。接著又來了一隻小烏鴉,兩隻,三隻。可把媽媽高興壞了。我們要不要學習小烏鴉?小烏鴉真孝順啊!我們為這感人的故事取一個名字吧!(出示課題)

四、學唱歌曲

1. 我們來聽聽、看看歌詞,跟著拍一拍節奏。

這是一首2/4拍的節奏,它的強弱規律是強、弱,下面大家邊聽邊拍節奏。

2. 模奏練習:2/4 ×× ×× │ × × │ × — │ × — ‖

3. 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 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5. 小聲哼唱歌曲,跟伴奏反覆唱幾遍,注意音準。

五、創編活動

1. 為歌曲伴奏:(師)烏鴉媽媽覺得我們的歌唱的很不錯,可就是太單調了一點,我們有什麼方法美化一下這首歌呢?對了,我們不是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來伴奏一下嗎?

2. 律動:(師)同學們再想想除了為歌曲伴奏,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把這首歌變得更美?我們可以用動作來美化這首歌。下面我們用四人小組形式把這首歌的動作想一想,自己編一編。可以按照節奏做動作也可以看歌詞想想動作。歌表演時要作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畫面。

六、課堂小結:

通過唱歌和講故事,我們知道了媽媽辛不辛苦啊?知道媽媽那麼辛苦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碼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來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襪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疊,自己的頭髮自己梳。聽《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走出教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國小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 三個班的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大約佔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還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認識認識打擊樂器碰鈴和響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長短,並且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

2、 通過學習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識。

能力目標:

1、 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

2、 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初步學習演奏方法。

3、 通過音樂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通過聲音創編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情意目標: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學期新擴充套件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之相關的文化內容,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教材分析

1、 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本冊教材內容有: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律動,創編等。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 樂器和演奏形式,瞭解中外傑出音樂家。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認識各種打擊樂器,並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漸漸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律動:要求學生配合音樂,跟老師示範,在技能訓練上,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2、 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學重點: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 改進教學的措施

1、 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 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 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分鐘要效率。

3、 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 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 根據本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 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本學期準備成立幾個興趣小組,如器樂、舞蹈、合唱等。

8、 提優補差的途徑:(1)、通過課堂教學。(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

9、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湘版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家”為主題。《可愛的家》是本單元的演唱歌曲,《可愛的家》選自英國作曲家、比肖普、歌劇《米蘭的少女庫拉莉》中的主題歌,也譯作《甜蜜的家》,創作於1823年,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英國歌曲。歌曲表現了作者對家的懷念,對安詳溫馨的家庭生活的嚮往。

【設計理念】

通過學唱歌曲《可愛的家》,讓學生懂得“家”對我們每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啟發學生珍惜幸福家庭,用自己的愛回報父母的愛,同時關心那些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最終達到珍愛家庭、關愛他人、熱愛父母的單元總目標。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布娃娃》

2、學唱歌曲《可愛的家》: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可愛的家》,並能用深情而飽滿的聲音演唱;

2、引導學生感受4/4拍歌曲優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導學生聲斷氣連地歌唱,並準確唱好弱起拍。

3、通過音樂學習,學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關愛父母和身邊的人。

【教學重點】

通過歌曲《可愛的家》感受和體會家庭的溫暖,通過欣賞歌曲《布娃娃》激發對弱者的同情。

【教學難點】

認識弱起小節,並準確演唱弱起節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排隊有序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音樂課堂常規練習:

1、發聲練習;

2、柯爾文手勢練習。

三、匯入新課、創設情景,

1、教師簡要導語: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兒歌《布娃娃》,大家聽一聽歌曲裡唱到了什麼,可以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兒歌《布娃娃》)

2、生:回答歌曲裡的故事。談對歌曲的感受。

3、教師做補充:同學們講的很好。這首歌表達了小主人公對遺棄的布娃娃的同情之心。

4、師:好、同學們!再請大家欣賞另一組圖片,同學們認真觀看,等會兒說說你看了這些圖片,心中想到了些什麼,感受到些什麼。

(課件播放一組表現和諧家庭生活的圖片,背景音樂為將要所學的歌曲《可愛的家》)

師:同學們,看完圖片你想說些什麼嗎?

生答:幸福,快樂,和諧,溫馨-------。

師:有誰來說說你幸福可愛的家

生:……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同學們的感受是對的,家給我們的感受是非常的幸福,快樂、和溫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歌曲名字就叫《可愛的家》,一起讀課題。在學唱歌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歌曲的相關知識吧。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兩首不同情感歌曲的欣賞,形成較大的反差,使學生體會沒有家和有家的感受。

四、新授歌曲:《可愛的家》

1、作者簡介:

這首歌本是英國音樂家比肖普的歌劇《克拉裡—米蘭姑娘》中的一首主題歌,歌劇表現了身在他鄉的遊子思念故鄉想念家園的思念之情。如今歌劇已經被人遺忘。而歌劇的主題歌《可愛的家》仍在人民中間傳唱。歌曲採用英國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調寫成的。當時在演出歌劇結束的時候,聽眾總是再三要求他們加唱《可愛的家》才肯散場,說明它具有相當的藝術魅力。而這首使人感到親切溫暖的主題歌卻被人們世代相傳,直到今天。

2、聆聽歌曲《可愛的家》

學生可輕聲跟著旋律哼唱、感受歌曲情緒及優美的旋律。

師:同學們都聽的很認真,老師發現已經有很多同學可以哼唱一些句子了。下面老師有問題問大家:1、歌曲是用了什麼樣的情緒演出的?2、歌曲旋律中有哪些特點?3、歌曲中的難點在哪裡?同學們自主學習3分鐘後把你的答案告訴大家。

3、學生自主學習3分鐘:

4、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5、根據學生回答問題情況教師作補充回答:

師:①歌曲的情緒:深情、安詳。

②歌曲旋律:優美、平緩。

③歌曲的難點有幾處:歌曲的開始弱拍起,旋律中的四分附點音符很多,歌曲是4/4拍要把握好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同學們還記得4/4拍的強弱規律嗎?

6、綜合練習:

① 四四拍的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

② 節奏練習:xx | x. x x x| x – 0 ||

7、按強弱規律跟琴學唱歌曲旋律,邊學唱邊用手指畫出旋律線。

8、按節奏有感情的讀歌詞。

9、學生跟著老師的琴聲唱歌詞。

10、歌曲感情處理:

師:同學們,唱得真棒,但老師總覺得缺少些什麼,同學們唱的時候覺得這首歌每一句都是同樣的感情嗎,那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呢?哪一句最能體現對家的喜愛?

生答:中間兩句、開頭和結尾都比較平緩,“可愛的家庭啊”最能體現歌者對家的喜愛。

師:歌曲的題目叫“可愛的家”,可愛的感覺該怎麼用歌聲表現一下呢?

① 播放《可愛的家》伴奏課件、學生帶著深情平緩的情緒練習演唱

② 前8小節找一名學生領唱、後面齊唱。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四四拍強弱規律、使學生更為輕鬆直觀地學習弱起小節。通過歌曲情感處理、使學生了解歌曲每個樂句的演唱力度及演唱情緒。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演唱的很好。今天!我們通過學唱《可愛的家》這首歌,使我們大家懂得了“家”對我們每個人多麼的重要,家是我們幸福快樂的港灣、爸爸媽媽的關愛與呵護、使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應有感恩之心。哪!我們應該給爸爸媽媽做點什麼?

生:……

師:好!同學們講的很好!我們不但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要愛爸爸媽媽、愛家人,同時還要關愛我們身邊的其他人,像2008年5月19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玉樹地震,同學們都做得很好,大家都積極踴躍的為地震災區捐錢捐物,獻出了同學們應有的那份愛。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因為你們都是心懷感恩,充滿愛心的孩子,真的很棒。好。讓我們帶這著顆感恩的心,想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再次演唱這首《可愛的家》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進行情感教育。

(播放歌曲伴奏課件學生演唱)

六、結束:

師生再見、學生聽音樂有序離開教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音樂第二冊歌曲《數鴨子》

教材分析:

《數鴨子》是一首具有說唱風格的創作歌曲,4/4拍,六聲宮調式。歌曲說唱結合,旋律的音調主要以級進為主,接近語言的韻律,極富童趣。歌詞描寫了小朋友看到鴨群遊過大橋,興奮地數鴨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農民的幸福生活。

教學目標:

1、完整地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用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

2、能邊唱邊表演,並能自編動作。

3、為歌曲自由配伴奏。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能富有表情的表演唱。

2、唱準休止符。

3、自由選擇樂器為歌曲配伴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看螢幕(定格)。

這些小朋友她們表演的是什麼?這些小鴨子好像在幹什麼?(注意說完整話)

2、完整的欣賞歌舞《數鴨子》。

3、(1)這群小鴨子多可愛呀!誰聽到了這群小鴨子在什麼地方游泳呢?

(2)快,小夥伴們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隻鴨子?

(3)為什麼不是按順序1、2、3……來數,而是2、4、6、7、8這麼數,說明了什麼?

二、授新

1、老師範唱歌曲《數鴨子》。

2、學生跟琴完整聽唱歌曲。

3、強調本課的休止符,唱準旋律。

(1)手指著書上的格子,一拍一次指讀。

(2)指讀,休止符在心裡讀“停”。

(3)請學生演唱“咕嘎”,糾正錯誤的,對的給予鼓勵。

(4)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看螢幕,注意模仿動作。

5、學生跟琴自由創編動作。

6、請同學到前面表演。

7、全體同學跟音樂邊唱邊自由表演動作。

三、我們學了三角鐵和雙響筒請學生在這兩種小樂器中任選一種為歌曲寫伴奏譜,可以模仿《一對好朋友》。

2、師在黑板上演示雙響筒的畫法“T”,三角鐵的畫“ ”。

3、教師巡迴指導,同學之間可以討論怎樣敲擊。

4、請同學到場地中間按自己畫的示意圖用樂器敲擊為同學們伴奏。

5、請學生邊敲邊唱,沒有樂器的同學邊唱邊跳。

教學反思:

1、《數鴨子》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很多孩子學前就會唱,在教學中加快學唱的時間,為後面的配器延長時間,使學生可以充分準備。

2、讓學生為歌曲寫伴奏譜是本課教學中教師的嘗試,孩子們的反饋超出老師的預料,他們大膽而又比較優秀的完成了老師的教學嘗試。為教師以後的教學嘗試奠定了信心。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土撥鼠》。

二、綜合訓練:三聲部和唱片段。

三、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教學目的:

一、啟發學生運用柔和、連貫的歌聲和悠長、平穩的氣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愛憐、親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觸三聲部合唱,要求保持音準和節奏整齊。

三、通過本課歌曲和欣賞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德國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準備:

一、貝多芬畫像。

二、《歡樂頌》器樂獨奏、交響樂中重唱、合唱、管絃樂合奏錄音帶。

三、錄音機。

課時計劃:三節。(歌曲、綜合訓練二節,欣賞一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十七頁中)第一、三聲部。

二、學唱歌曲《土撥鼠》。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歌曲《轉圓圈》。

1、用《轉圓圈》樂曲進行二部視唱練習。

2、無伴奏合唱,教師指揮。重點: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3、隨伴奏合唱。重點: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及表情的調動。

二、綜合訓練(十七頁)

1、內容簡述:這是一條三聲部發聲練習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呈示部主題。這個主題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為《念故鄉》,是反映流浪在外的遊子思念故鄉親人、期盼回到故鄉的一首歌曲。

2、教師範奏(範唱)第一聲部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集體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4、哼鳴第一聲部旋律。

5、教師範奏(範唱)第三聲部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

6、由學生們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三聲部的二部視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穩,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聲部的準確、清晰,還要注意傾聽另一聲部。

7、教唱第三聲部旋律。

8、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可對半分),進行兩部視唱。

9、在二部視唱基礎上的二部哼鳴練習,注意音區的變化而引起力度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土撥鼠》。

1、歌曲簡介:這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789——1792年與家鄉波恩創作的許多歌曲之一。當時人們有隨身帶土撥鼠到處流浪的風俗習慣,就好比現代人在家中養狗、貓,並帶他們外出遊玩一樣。這是一首表現流浪漢與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歌曲。

土撥鼠,旱獺。

2、初聽演唱錄音。

3、6/8拍弱起節奏的練習。

4、視唱曲譜。

注意,帶弱起的樂節(二小節為一樂節)、樂句(四小節為一樂句),在樂節、樂句處須用急呼吸換氣。

5、按樂曲節奏讀歌詞,體會樂句與詞的關係,找出並標出換氣位置。

6、練唱歌曲。

注意前兩句與後兩句力度上的對比。

7、齊唱《土撥鼠》。

四、作業:

1、視唱《土撥鼠》樂譜。

2、用豎笛吹奏這個旋律。

下課。

課後記:本課三聲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聲部是從屬性質,主要以構造和聲背景為目的,讓國小生輕聲哼鳴的同時,注意傾聽整體音響效果。另外,當唱“啊”時,力度自然加強,不需要有意突出這個力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第十七頁)三聲部合唱片斷。

二、歌曲《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歌曲《轉圓圈》。

1、分聲部視唱。

2、二部視唱練習。

3、二部合唱。

二:綜合訓練(第十七頁)。

1、按第一課時的聲部劃分,分聲部練第一、三聲部的視唱。

2、第一、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3、用哼鳴的方法哼唱第一、三聲部的二部合唱。

4、從第三聲部的學生中抽四——六人,視唱第二聲部。

5、第一、二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6、第二、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7、三個聲部的三部視唱練習。

8、三個聲部的三部合唱哼鳴練習,注意調整力度和速度。

9、條件較好的班級,用豎笛合奏這個三聲部合唱片斷。

10、欣賞:《故鄉的親人》(第五十七頁},注意體會想念故鄉、思念親人的那種憂傷心情。

三:《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1、問答:《自新大陸》中的主題《念故鄉》、美國歌曲《故鄉的親人》與《土撥鼠》在內容和情緒上有什麼共同之處?(都表現了遊子飄零他鄉的孤獨、淒涼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學生區分歌曲的兩個段落,並說出它們在旋律和情緒上的異同。(前一段旋律平穩,感情比較平靜,後一段旋律上行,情緒顯得較激動)。

3、朗誦歌詞,請學生指出語氣最為強烈的地方,(啊,土撥鼠),對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處),確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討論:應如何運用力度來表現這個高潮部分?(用較強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較強的力度?(應隨旋律的起伏而作強弱的變化)。高潮部分出現了兩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處理?(前一個高潮部分力度較強,抒發對土撥鼠十分鐘愛的強烈感情;而後面的高潮音則用較弱的力度來表現無可奈何的心情)。

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試一試,唱一唱,讓大家進行比較,再得出結論。

5、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6、用豎笛練習吹奏這首歌。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練習情況。

下課。

課後記:《土撥鼠》這首歌的兩大特點: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從小節的第六拍弱起。啟發學生意識到這兩點,再去感覺基本節奏,自學起來會很方便。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一、複習、鞏固前兩課時學習內容。

二、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較具準備:

一、貝多芬像。

二、錄音機。

三、用電子琴演奏的《歡樂頌》錄音;用童聲合唱的《歡樂頌》錄音;用重唱、合唱、管絃樂演奏(唱)的交響樂片段錄音。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第十七頁)三聲部發聲訓練,《念故鄉》片段。

(1)、三聲部的視唱練習。

(2)、豎笛合奏練習。

2、抽唱歌曲《土撥鼠》。

3、抽學生用豎笛吹奏《土撥鼠》。

小結、過渡:

這是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還創作了許多內容更深刻、規模巨集大的大型作品。

關於貝多芬的簡介,參看課本第二十一頁。

二:貝多芬經典名作片段欣賞。

1、交響曲:

(1)《命運》(貝五)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田園》(貝六)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奏鳴曲:

(1)《月光》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題主題。

(2)《熱情》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

(3)《春天》F 大調小提琴、鋼琴第五奏鳴曲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3、歌曲:

(1)《土撥鼠》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

(2)《歡樂頌》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C、交響樂(貝九)第四樂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賞童聲合唱《念故鄉》。

三:邊聽邊想

1、再聽《歡樂頌》片段,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如:興奮、熱烈、雄壯、巨集偉、激奮……)。

2、引導學生們將《歡樂頌》與《土撥鼠》從情緒、力度、速度、結束音、色彩等方面進行比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歡樂頌》 《土撥鼠》

情緒 熱情、歡(明)快 憂傷、低沉

力度 強 弱

速度 快 慢

結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較法將本節課所欣賞的八首作品歸納:

(1)《歡樂頌》類:《熱情》、《春天》、《田園》及《命運》。

(2)《土撥鼠》類:《月光》、《念故鄉》。

4、齊唱《歡樂頌》、或吹奏。

簡單小結課堂學習情況。

下課。後記:通過對比,讓學生懂得同是貝多芬的作品,整體上感覺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別是結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這也說明使用某些音或節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別的效果。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湖南湘教版第七冊第十一課音樂欣賞《春節序曲》P51

教材簡析: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是李煥之創作的一首家喻戶曉的具有濃郁民族音樂特色的西洋管絃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春節序曲》體驗與感受過春節熱鬧的場面。

2、通過聆聽《春節序曲》,體會樂曲的情緒,熟悉主題旋律。

3、通過學生的參與欣賞,初步分析作品的結構,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創造性地參與表現活動。。

教學重點:

能在樂曲中感受春節的喜慶氣氛,並在各種活動中表現。

教學難點:

感受不同節奏、速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絹花、打擊樂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匯入新課:

匯入播放歌曲《歡樂中國年》師生隨音樂節拍拍手,動一動。

師生問好

介紹樂曲作者和創作意圖

1、聆聽樂曲《歡樂中國年》,隨音樂放鬆(課件)

2、聆聽

通過多媒體,播放歡快的歌曲,既讓學生放鬆了心情,又引出了過新年進入課題。

瞭解作者和作品取材,創作意圖

二、初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1、聽全曲

提出問題:

仔細聽一聽這首樂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你們聽完之後有什麼感受,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樣的景象?

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部分?你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1、 聆聽

2、回答聽後的感受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展開想象,歸納出對樂曲的總體印象。

三、復聽音樂,劃分段

1、復聽全曲,提出問題

為什麼呢這樣劃分?你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2、仔細在感受一下為什麼劃分為三部分。

1、 生聽後回答,說說劃分的理由

2、再次感受

通過聽、分析、討論、等方法感受和理解音樂。感受樂曲濃郁的民族風格。

四、分段欣賞,感受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及所表現的情緒方面的不同以及瞭解樂器的演奏。

(1)聆聽第一樂段

提出問題:下面一起來聽一聽第1樂段,你覺得這個樂段的情緒、力度和節奏是怎樣的?(播放一段樂曲)

你覺得這麼熱鬧的場面如果用圖畫來表示你覺得用什麼顏色最好?生:

紅,粉。

師:

如果用線條表示呢?

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畫一畫

(2)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旋律

提出問題:第一樂段聽完了,接下來我們在來欣賞第二樂段,聽一聽這一樂段的旋律跟第一部分由什麼不同。(播放二樂段)

這一段的旋律十分抒情優美,節奏舒展,速度徐緩,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那麼聽到這一段的樂曲,你彷彿看到的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這段用線條表示的話,你覺得用什麼樣的線條好合適呢?

5、哼唱主題

(1)師範唱

(2)用da哼唱主題

6、我們剛才哼的主題出現了幾次,分別用什麼樂器演奏。讓我們再聽一遍。

雙簧管、大提琴、小提琴

7、學走秧歌步(跟主題走)

這麼美得旋律老師忍不住想跳一跳秧歌舞了,你們想不想學一學。

秧歌的基本步伐叫:

四方步。

(師示範:

1、正面一遍,背面一遍 2、分解動作兩遍 3、加快速度兩遍 4、播放音樂原地來一遍)

8、跟著音樂走秧歌步 (第一次女生走,第二次男生走,第三次大家一起來,在跳的過程中用da唱模唱旋律)

1、 聆聽,說一說

2、 感受

3、 畫一畫

4、 聆聽

5、 想象

6、 畫一畫

7、 唱一唱

8、 認識樂器

9、 律動

11、全體同學合作

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感受其情緒。

利用比較法加深對音樂要素的理解,瞭解作曲家的創作手法,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音樂。

通過了解作品,認識管絃樂隊中的樂器,並通過“秧歌”來參與、感受音樂。

(五)欣賞第三樂段

提出問題:請你聆聽這段音樂,邊聽邊想,這一段和我們剛才聽到的哪一段相似,又有什麼不同、情緒是怎樣的?你是怎麼聽出來的?你有何聯想?

2、小組合作表現作品

1、 聆聽

2、小組合作

幫助學生記憶各段音樂主題,理解樂曲情緒的變化發展。掌握復三部曲式結構的知識。

全體學生參與,從而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六)師小結(再次聽賞全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春節序曲》這首樂曲它不光適合春節,在各種喜慶的節日我們都可以用到它。比如奧運會,世博會等活動,讓我們在這喜慶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課吧,同學們再見!

再次聽賞全曲

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播放一首喜慶節奏歡快的歌曲,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也能很好引入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如說說過年的習俗等,使學生即欣賞了樂曲,又瞭解了過年的各種習俗,更加熱愛生活。

這堂音樂課以欣賞為主,“動”、“聽”結合。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理解音樂,我採用了以下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一、用不同的打擊樂、律動來表現音樂的分句。從仔細觀察教師的表現,到親身體驗音樂樂句的不同表現,學會分析音樂段落,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

二、課堂交流,及時鞏固了課堂教學,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檢查了學習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這節課上,通過“組織教學”、“情景匯入”、“主題音樂學習”、“知識拓展”、“體驗表演”、“課堂小結交流”六個教學環節,一步一步走進音樂。從感知到進一步的體驗,再到更深層次的理解,體現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但能表現音樂,還能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演唱歌曲《郊遊》、《雲》、《旅行之歌》時能較準確地表現出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等節拍的特點。能背唱歌曲《雲》,能較流利地用唱名分句模唱該曲的歌譜。

2、通過欣賞,體驗多種情緒,感受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匯入新課

四、新授歌曲

1、聽錄音範唱,和著歌曲的伴奏音樂拍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緒

2、聽錄音範唱,跟著老師和著音樂分別做幾種代表不同情緒的動作,並選擇最能體現歌曲情緒的動作

3、跟音樂律動

4、跟琴輕聲哼唱

5、解決難點(弱起及附點)

6、齊唱,邊唱邊拍手打節奏

7、邊唱邊做動作

8、欣賞與《旅行之歌》同類歌曲《豐收之歌》,邊聽邊動一動

五、欣賞《歡樂的鼓》等

1、完整聽三首歌曲,做連線題

2、欣賞《歡樂的鼓》

聽一聽,說一說歌曲情緒,設計能表現歌曲情緒的動作

3、欣賞《拉網小調》

①仔細聽,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聽後的感受

②模仿生活中的號子聲

4、欣賞《睡吧,小晨星》

一邊聆聽歌曲一邊律動,用心體會歌曲安寧、舒適的意境和母親真摯的愛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9

一、設計思想:

(1)指導思想:國小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於音樂中獲得美和豐富的情感,並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本課音樂教學設計,圍繞以情感為核心,以關愛為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鼓勵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創造。

(2)設計理念:本課音樂設計以音樂體驗、表現音樂情感為主線。採用互助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學習過程中學生間的互幫互學,培養學生間相互交流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教材分析:歌曲《我的好媽媽》是一首活潑、歡快的中國兒童歌曲,歌曲描寫了小朋友體恤媽媽勞動一天回家後的場景,意在表達孩子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溫馨情景、由於歌曲旋律線並不複雜,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孩子的歌曲與節奏的配合能力,脫離了以往枯燥的2/4拍每小節拍兩下手的節奏形式。雖然這組節奏並不難,但是與歌曲配合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演唱的同時還要拍打與歌曲時值並不相同的節奏,考驗小朋友的思維和口手配合的能力。

(4)學生情況分析:一年級學生學生還沒有一定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樂器演奏技能。理解力和判斷力也處於最基本的狀態。對於作品情感的把握全靠老師的逐步引導。與此同時,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好奇心特別強烈。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團結合作能力,互助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能完整的並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體會歌曲的情感,體驗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感受音樂色彩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旋律模唱、樂器合奏、歌曲表現等多種活動激發並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在小組學習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在實踐體驗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教育學生從小關心他人,關愛父母,體恤父母勞動的辛苦,併為主動為他們著想,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音樂情緒,並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音樂表現。全體同學都能夠邊打這組節奏邊演唱。

四、教學難點:

最後一句“我的好媽媽”配合節奏演唱

五、教學準備

資源收集、錄音機、電子琴、響鈴、歌曲磁帶、音像資料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學唱歌曲《小蜜蜂》,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來歌唱,以歡快的情緒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勞動,並啟發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歌曲的讀譜視唱與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優美的並具有感染力的歌聲來表現歌曲意境。

教學進度:第三教時。

教具準備:頭飾、磁帶、口琴、圖畫、打擊樂器等。

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流程:

情境激發情境體驗情境創造

情境匯入激發思維初步感知想象理解-->體驗歌曲吸收表現激發創編能力

準a、入場-->創設情境欣賞、哼唱、律動、熟悉歌曲a、自學歌曲創編情境性歌表演備:b:模仿練習b、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聽《拍手歌》進教室並做簡

單律動。

2、問好:一半學生吹奏口琴,一半學生唱。

3、模仿練習與重點樂句解決:

a、模仿練習:

聽、唱幾組模仿進行的音。

b、重點樂句:

(2)板書出示

提問:這條旋律除了模仿外還有什麼手法嗎?(重複)

(3)學生再唱一遍,然後教師用g大調的音高唱一遍。

提問:老師唱的和你們一樣嗎?

學生回答:略

引出教師唱的是g大調。

方式:抽一個學生到前面改,其餘同學小組進行。

(5)糾正答案,並讓學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佈置的匯入:

(1)學生吹奏剛才的旋律,教師配唱歌詞“我們決不傷害益蟲,快快飛到大樹林中”。

(2)設問:是誰要飛到大樹林中來?

5、情境佈置:

師生在《小蜜蜂》音樂的伴奏下共同佈置美麗的樹林。

流程說明

情境匯入可以景激情,使學生儘快進入一種美的氛圍之中,設定疑問可激發學生的'好奇與

學習慾望,情境佈置時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樂可使學生熟悉音樂,為歌曲的學唱作鋪墊。

二、情境體驗:

1、匯入:同學們佈置時,教師已躲到花叢後,佈置完後,突然從花叢後伸出手(手中拿著小蜜蜂的圖畫)說:“咦!是誰飛來了!”

學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樂)

a、教師邊用lu哼唱,邊將手中的蜜蜂隨樂飛舞。

b、師生共同用lu哼唱。

教師評價學生想象的畫面,並用優美的語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去。d、邊唱邊做簡單遊戲。

3、學唱歌曲

a、匯入: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就讓我們在口琴的幫助下自學。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敘說了家鄉的美景,讚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為2/4拍、羽調式、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第一、二、四個樂句各為4小節,其中第三樂句僅三小節,節奏緊湊,曲調歡快跳躍,並運用了頓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擬了銀鈴般的清脆笛聲,悠揚動聽。第二樂段共有五個樂句,第一、二樂句採用了切分音和頓音,使得音樂舒展和跳躍,每句句未呼應式的手法表達了孩子的歡樂喜悅的心情。第三樂句只有三個樂節,旋律以模進的手法逐漸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兩個樂句是前段的第三、四樂句再現,最後的悠揚的笛聲結束。

學情分析

學生弄融入到學習中,而且對本節課的內容學生能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能力目標: 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 學唱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

3、情感目標: 能在 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並表演。

教學難點:歌曲中笛子的模擬聲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隨《一隻短笛輕輕吹》伴奏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學唱歌曲

1、師:課外,你最喜歡玩哪些有趣的活動?

2、學生自由說。

3、出示課件圖片(傍晚,小男孩揹著書包吹著笛子在山坡上趕著羊兒的畫面)請學生說說小男孩喜歡在做什麼。

4、引出新歌

5、課件出示歌譜歌詞,學生邊聽賞邊打出節拍。

6、再次感受,根據歌詞自由創編動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聲好聽嗎?引出難句(帶襯詞的那兩句)

8、跟琴學唱這一句,並指導學生唱得短促、輕快。

9、老師與學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學生唱所有帶襯詞的樂句,其餘的老師唱。

10、即時糾正錯誤。

11、學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認識反覆跳躍記號,在演唱中講解實踐。

13、圖色快表示曲調順序鞏固

14、各種形式鞏固練唱

三、創編表演

1、分組討論,自選道具,設計表演唱。

(笛子、羊頭飾、書包、鞭子等)

2、各小組展示、評議。

四、結束部分

隨《一隻短笛輕輕吹》出教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2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演唱《冬夜靜悄悄》高聲部。

2.體會旋律、強弱、速度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3.學生能更加理解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激發學生尊敬熱愛老師。

教學重點:歌曲的學唱

教學難點:情感啟發――音樂與心靈共鳴

教學用具:錄音機鋼琴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

教師用竹笛吹奏《秋湖月夜》片斷,學生隨音樂想象。

設計意圖:因為聽課的老師很多.學生心情難免浮躁,引導學生的心回到課堂,讓學生沉醉於優美的音樂之中,有利於上課。

二、設問匯入

1.師生節奏問答:今天先不告訴同學們學習什麼內容,來了這麼多老師聽課,周老師想了解你們現在心情如何,但要求你回答的節奏與我問的節奏一樣,,教師用節奏語言問學生

2.設問:想知道老師的心情如何嗎?《冬夜靜悄悄》)。

3.學生從音樂中猜測教師的心情。

師:周老師的心情究竟如何,學了今天的新課同學們自然就知道了。

設計意圖:師生問答心情,抓住學生的心,同時最重要的是解決教學中的節奏難點。從音響出發,激發學生聽的慾望,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以幽默與風趣緩解學生緊張的心情,也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三、歌曲教學

1.教師範唱

設問:標題中哪一個字最能代表歌曲的意境,歌曲的情緒怎樣?表達怎樣的情感?可分為幾部分?(板書)

2.隨琴唱詞

教師用正誤兩種演唱讓學生選擇正確的、有意唱錯讓學生改錯兩種方式來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

“我送你過木橋”這一句的節奏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剛才我們用什麼速度演唱的?為什麼?師生互議

3.視唱歌譜

音樂可分為幾部分?每個部分的強弱變化怎樣的?為什麼?師生互議

教師指揮學生演唱歌譜,體驗力度的變化,

4.完整演唱歌曲:注意速度、情緒、力度變化、聲音、咬字等

特指出學生演唱歌曲情感不夠。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感受歌曲,學唱歌曲,加強學生的音準、節奏、聲音等雙基訓練,體驗速度、力度對音樂形象的作用。音樂是聽覺藝術,課堂中始終抓住“聽”進行教學,以聽歌曲的主旋律讓學生來思考歌曲的情緒;以聽旋律的變化體會速度、力度的作用;以聽歌詞的不同演唱方式來克服歌曲演唱中音準、節奏上的錯誤;以聽音樂來啟發學生的情感,為下一步情感的引導作準備。

四、情感深入

1.你最想念哪位老師?師生討論

2.給學生講述了一位老師獻身教育,積勞成疾的感人故事,在舒緩的音樂襯托下,還當場深情地念了一封25年前一位曾被家訪過的學生寫給這位老師感人肺腑的信。學生此刻已是倍受感動,當我含淚告訴學生故事中這位老教師就是我的父親時,無疑一聲驚雷,在場的師生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當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許多學生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座中泣下誰最多,全班學生淚沾襟”。

3.教師彈奏《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學生有感情地隨音樂哼唱。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藝術,教學應講究情感性,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靈魂,引起學生心靈深處情感的強烈共鳴,達到於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五、課堂總結

師:老師是書,讓學生一生來讀;老師是參天的樹,永遠牽學生的路……

學生深情演唱歌曲,獻給所有熱愛學生的老師。

設計意圖:揭示本課愛老師的主題,對學生進行德育。

課後反思:我把這一課定位為當前新課程改革下的一堂音樂教學反思課。

“新課標”帶來了音樂教育的重大改革,無論是從音樂教育的理念,還是教材的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方法、評價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革新,給音樂教學課堂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但同時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的思想理解不深刻,忽視“音樂本位”,過度追求課堂氣氛;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注重學生主體作用;忽視雙基學習,過分強調學科的綜合。教學的功利化浮躁之風大行其道,這給廣大音樂教師增添了困惑:21世紀的音樂課,到底應該給孩子們什麼?對此我進行了深深的思索:

一、音樂教師作為學生審美趣味的引領者,人格的塑造者,精神家園的建設者,求真、求實、求美是音樂教學永遠不會變的主題。因此,我在教學中追求返樸歸真。不偏離以音樂為本的原則,從音樂本質屬性出發來上課,情感為主線,傾聽為基礎,評價為手段,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教風上追求樸實自然,沒有提前給學生搞訓練,沒有華而不實的教學表演。教學手段追求低成本,高產出,達到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此次我上課僅使用一臺錄音機(實際只用了一次),一支粉筆,一臺鋼琴。

二、新課程中儘管我們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學手段有了質的飛躍,教材也進行了重新編定,但經典音樂作品中所體現出的藝術境界與藝術韻味很難與學生的心靈共舞,作品中所蘊含的彌足珍貴的人生觀、價值觀很難感動他們,成為他們的精神信仰。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曾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我們的教學怎樣才能讓音樂與學生的心靈共舞?在對教材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之後,我認為在知識技能方面,能把握好歌曲的音準、節奏,能完整地演唱好歌曲;體會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時的作用。但只有這兩點還是不夠的,音樂是情感藝術,不解決情感的問題,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便無從談起,教學最終要讓歌曲的思想情舉內涵深入學生的心靈。歌曲的情感啟發引導成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走近靈魂,以情育人成了教學的最高目標。

實踐證明,凡是上過這一課的四年級學生不僅對這一課難以忘懷,而且都普遍在語言上、行動上更加理解尊重老師了。一堂好課不僅是教師教學技術的體現,更是教學思想的體現,是思想和技術的完美結合。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從而產生學習民歌的興趣和繼續瞭解的願望。

2、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由此初步探索中國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同時在感受和體會歌曲情感的基礎上嘗試創作,體會創作帶來的喜悅。

3、感受和發現江蘇民歌的特點並嘗試用柔美的音色、悠長的氣息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二、教學策略:

1、通過聞“花”、看“花”、聽“花”、唱“花”、表演“花”循序漸進地瞭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表現茉莉花,由此培養了學生細緻的洞察力與大膽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通過旋律線入手學習歌曲,在學生樹立音高概念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感受與發現江蘇民歌的風格。

3、通過比較東北民歌《茉莉花》與江蘇民歌《茉莉花》,感受與發現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

4、在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激發其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嚮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與發現江蘇民歌的風格,激發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嚮往。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邊觀賞江蘇風情(多媒體)邊欣賞《茉莉花》旋律,談感受。師:請描繪出畫面中的景象。與我們這裡有何不同?(這就是江蘇的風光:小橋、流水、人家)

2、繼續欣賞《茉莉花》,介紹茉莉花,出示茉莉花的圖片。 ★師:這首樂曲是江蘇民歌名叫《茉莉花》,你見過茉莉花嗎?有什麼特點?

★★師介紹:茉莉花原產於印尼等國,在宋朝時期傳入我國。它潔白無瑕,美麗動人。老師把它的香氣帶來了,同學們閉著眼睛聞一聞感覺怎樣?茉莉花香氣芬芳,經常用來薰茶。

(二)新授:

1、師邊舞蹈邊範唱:想聽老師用當地方言唱一唱嗎?這首歌曲說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2、學用方言來讀歌詞。

3、學唱歌曲旋律:

(1)邊劃旋律線邊哼lu。★要求:看到小園點唱lu,氣息要連貫。★★觀察旋律特點:象小橋流水般委婉。

(2)唱詞:

★老師演唱加花與不加花的旋律,比較差別。(加了花會更優美)

★ ★發現江蘇民歌的特點:一字多音顯得曲調優美秀麗婉轉。

★ ★★用柔美的音色、流暢的氣息有感情地演唱。

(3)試跟老師做著動作來唱。

(4)分小組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演繹歌曲,交流和評價。

(三)、拓展:

1、匯入:

你們知道嗎?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於明朝的江蘇揚州,原來歌名叫《鮮花調》,後來經人們的傳唱,各地都有了《茉莉花》。

2、欣賞東北民歌《茉莉花》,要求邊聽邊手劃旋律線。

★這首《茉莉花》與我們唱的感覺一樣嗎?

★ ★找出特點:旋律起伏大,高亢明亮。(原因:那裡山較多,人們的性格很率直)

3、瞭解世界眼中的《茉莉花》。

(1)《茉莉花》在我國各地都有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正因為這樣,《茉莉花》代表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在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它的旋律響徹了整個世界,打開了世界瞭解中國文化的大門。(出示圖片)

(2)欣賞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

★《茉莉花》讓國際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民族音樂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聲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樣芬芳迷人,讓我們來欣賞這位第一個在悉尼開演唱會的歌唱家的演唱。 ★★談談你現在的感想。

(四)師小結:

老師願茉莉花的清香永遠留在每個同學的心裡,讓我們在茉莉花動聽的旋律中結束這節課。

(五)在音樂聲中,學生走出課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歌曲《在動物園裡》是一首波蘭民歌,結構為方整性平行四句體。描述了孩子們在動物園裡見到各種動物時愉快而驚奇的心情。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可以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並通過模仿活動,感知並理解音的長短。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還帶有幼兒的特點,他們往往好奇好動,更喜歡模仿。因此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很重要。孩子們很喜愛小動物,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讓他們感受並理解音的長短。愛動物也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這個時期也是讓兒童認識什麼是友善,認識動物、認識大自然的最好時期。

實施過程:

一、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在動物園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理解音的長短,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及表現歌曲的能力。

2.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氣息與活潑、歡快地情緒演唱《在動物園裡》,並能在歌聲中模仿動物的表情與動作。熟悉“X—”、“X”和“XXXX”,感受音的長短;啟發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用輕快的聲音表現小朋友在動物園裡看到許多動物時驚奇又高興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

3.情感目標: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創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萌發創造意識,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激發學生對動物的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以及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在不同的藝術活動中,瞭解各種動物的特徵,並能大膽地表現出來。

2.引導學生抓住各種動物的特徵進行歌詞創編。

四、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動物頭像、各種動物頭飾

五、教學過程:

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一、感受音的長短

1.導言:今天老師請你們和我一起到森林動物園去玩,你們聽,是誰在門口迎接我們呢?

2.播放課件:小貓、小狗的圖片。

3.提問:

(1)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聲嗎?(學生回答,模仿叫聲)將動物的叫聲寫到黑板上。

小貓:喵——小狗:汪汪(2)小貓和小狗的叫聲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學生邊拍節奏邊模仿動物的叫聲)

(3)老師出示節奏版,讓學生把合適的節奏貼到動物的叫聲上面。

小貓:喵——“X—”

小狗:汪汪“XX”

4.誰來扮演小貓?誰來扮演小狗?(學生扮演並按節奏模仿聲音)

5.邊分組讀小貓和小狗的叫聲,邊聽聽老師扮演的是誰(小雞)?它的聲音什麼樣?是長的還是短的?

小雞:“XXXX”

6.(出示小羊、小鴨和小老鼠的圖片)想一想,誰的叫聲和小貓一樣長?誰的叫聲和小狗的叫聲一樣長?(學生模仿,並把相同節奏的小動物圖片貼到黑板上)

7.分小組,扮演小貓和小狗,邊拍節奏邊讀,練習多聲部節奏。

二、學習歌曲《在動物園裡》

(1)匯入:動物園的大門打開了,讓我們一起參觀。老師看到了小動物們,心裡真高興,你們想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動物嗎?聽老師唱一首歌。範唱。

(2)提問:老師看到了什麼動物?(學生邊看課件邊聽範唱,說說歌曲中唱了哪幾種動物)

(3)我們一起來讀讀歌詞吧。播放課件。

(4)再聽一次範唱,說說你是從哪句歌詞中感受到老師的高興心情的。你能試試嗎?(學生從“真好玩”這句歌詞中體會快樂的心情。學生學唱歌曲中的幾句“真好玩”並有感情的演唱)

(5)和老師一起唱。與學生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隨琴練唱。體會歌曲情緒。

三、活動創編

(1)提問:動物園裡有這麼多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除了高興還有什麼感受嗎?請你用歌聲表達出來好嗎?(學生回答。做高興而驚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興又驚奇的感情)

(2)出示伴奏樂器:你們唱得真好聽,小貓聽見了,高興得用叫聲給你們伴奏呢。誰來扮演小貓為我們伴奏?小貓的叫聲是長的,你想用什麼樂器來打節奏?(學生選擇碰鈴:一部分學生唱歌,找幾個學生邊敲碰鈴邊伴奏)

(3)你們看,小狗也來伴奏了,誰來扮演小狗和小貓一起給我們伴奏?選什麼樂器來打節奏?(學生選擇響板:部分學生唱歌,部分學生用碰鈴,部分學生用響板伴奏)

(4)學生創編簡單的歌詞演唱:你們還看到什麼動物了?能唱給老師聽嗎?(學生:小豬、小鴨、老虎等)

(5)出示小動物頭飾,分角色表演唱。

四、拓展

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和睦、互助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遊覽了美麗的森林動物園,並學會了歌曲《在動物園裡》。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跟它們成為好朋友。當動物們聽說我們小朋友這樣愛護動物,可高興啦,它們說:小朋友,讓我們起跳起來,唱起來,做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吧!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雷、點的音樂形象

2、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學會演唱《踩雨》,體會雨中嬉戲的樂趣。

3、能積極參加音樂遊戲,培養自身的旋律流暢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教學設想

本節課以“雨”的音樂形象為線索,通過“聽雨——戲雨——看雨——踩雨”四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

“聽雨”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中雷、點的音樂形象,“戲雨”環節使學生在音樂遊戲中培養旋律流暢感,“看雨”環節讓學生感知歌曲描繪的形象,“踩雨”環節讓學生在玩中熟悉音樂的節奏、旋律,以便剛好的學唱歌曲《踩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聽雨——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1、 唱《春雨濛濛》

匯入: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綠色的呼喚,“沙-沙-沙”的飄了下來,小草們把雙手舉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禮。聽《春雨濛濛》

2、 聽《電閃雷鳴波爾卡》

(1)、匯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樣的呢?你能聽到什麼聲音?

(2)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3)生仔細聽辯“雷聲隆隆,電光霍霍……”

(4)介紹作品

(5)欣賞錄象帶

3、說雨中趣事

你願意告訴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嗎?

二、 戲雨——音樂遊戲

1、匯入

下雨了,一把小陽傘撐了起來,紅、黃、藍……哪一把和“小紅是好朋友呢,大家幫忙來找一找

2、音樂遊戲《找鄰居》

唱一唱,聽一聽傘上的旋律,你覺得“小紅傘“上的旋律與哪一句連起來唱最流暢

在遊戲中培養學生的旋律流暢感,同時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作品欣賞、演唱、配樂詩朗誦,體現文化藝術多元化的特點,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沉浸於濃郁的詩情畫意中。

(二)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把心兒種在春天裡》。

(三)認識還原記號;學習三拍子的指揮圖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輕快、優美的聲音演唱《把心兒種在春天裡》

難點: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韻律感。

教學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等

預習要求

看《把心兒種在春天裡》的歌詞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複習歌曲《校園的早晨》

1、學生聽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2、學生跟隨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在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反覆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二)匯入教學

比一比,賽一賽:

1、 說出帶有“春”的成語。

引導:同學們喜歡什麼季節?為什麼?

師:提到春天,人們總喜歡用溫暖、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等詞語,寫它帶給人的美好。

2、說出古詩詞中關於“春”的詩句。

3、 配樂詩朗誦《推開春的大門 》

聽到鳥叫了

在城效,有幾隻報春鳥

它們不敢進城

只在效外歡呼和跳躍

它們樸素得像鄉下的農民

讓我萌發一種親近

它們是我的朋友啊

又彷彿是我巧遇的親人

它們在尋找不知名的蟲子

向同伴發出親和的聲音

在效外,我愛上了鳥的聲音

在鳥的爭鳴中

我推開了春的大門 (音樂《春之歌》A段旋律)

(三)欣賞門德爾鬆的《春之歌》

1、跟琴輕唱A段主旋律。

認識還原記號:表示將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復到原音高。

2、初聽樂曲

問:A、在聽到主題旋律的時候作出表示

B、樂曲表現了怎樣的情緒?

3、、再次欣賞。

要求學生用色彩表示聽不同段落時的感受,並說明理由。

4、揭題、簡單介紹樂曲創作背景及作者。

(四)學習歌曲《把心兒種在春天裡》

1、讓學生描述自己所做過的美好的夢,談談自己的理想。

2、聽教師範唱歌曲。

3、學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歌詞,感受歌詞抒發的情感。

5、再次聽錄音範唱。

注意第一樂段各樂句的相似之處的區別,並唱一唱。

6、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

7、自學第二段歌詞。

8、學習三拍子的指揮圖式。

9、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劃拍。

(五)表現歌曲

1、討論用什麼樣的力度來表現兩個樂段不同的情緒。

2、採用多種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比如:領唱,合唱;輪唱;介面唱等

3、在歌曲後半部分用拍手為歌曲伴奏。節奏型“0 XX X”

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唱,一組伴奏。

(六)課堂小結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7

教學內容:

1、唱《學做解放軍》

2、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教學目標:

1、學會唱《學做解放軍》,感受進行曲的特點,體驗“解放軍”的自豪情緒,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這種情緒。

2、通過聽賞《我是人民小騎兵》,使學生感受進行曲的節奏特點,以及速度力度的變化在音樂中表現作用。

教學分析:

由於本單元的第一、二課時教授了歌曲《小海軍》,所以第三課時一開始我選用了欣賞教材,介紹四種樂器,先動後靜,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勢,用歌表演的形式學習歌曲《學做解放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自豪飽滿的聲音演唱《學做解放軍》。

教學難點:

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進行曲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邀請了幾位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能聽出它們是誰嗎?

(請三位同學在教室的角落分別敲擊鑼、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學聽辨並說出樂器的名稱。)

2、師:其中有四種樂器我們已經認識了,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師:我們別看它是由幾片竹片組成,比較簡單,可由它彈奏出來的樂曲別提有多好聽了。

(聽賞音樂《我是人民小騎兵》)

(多煤體出示騎兵圖)

4、師:啟發學生用簡短的語言表述樂曲表現了哪些內容。

5、復聽音樂《我是人民小騎兵》在聽賞重點之處作一點簡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緒的變化。

6、每組學生髮一隻木琴,讓學生邊敲邊感受速度、力度的變化,讓學生初步瞭解漸強、漸弱的概念,啟發學生感受強、弱、快、慢的變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緒、不同情景。

7、最後一遍一邊聽,一邊請學生敲擊木琴,表現小騎兵騎著馬過來,又漸漸遠去。

二、學唱歌曲

1、師:上節課我們學做了小海軍,今天我們來學習做一下解放軍好嗎?

2、請學生上臺表演解放軍。(播放歌曲《學做解放軍》)

3、出示歌曲譜例在相同的節奏下做標記。(解決附點節奏)

在模仿喇叭聲處,用小喇叭標記。

4、師:讓我們一邊吹喇叭,一邊學唱這首歌曲。

5、學會歌曲後,抬頭挺胸行進,並以吹小喇叭的姿勢來演唱這首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聽辨和嘗試敲打木琴,幫助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產生的不同音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和探究音樂的興趣。歌曲學習採用適用於低年級的圖畫標記,讓學生在模仿和體驗中學習。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能與同學協調配合,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歌曲《西風的話》,並感受音樂的和聲美。

2、在聽賞樂曲《步步高》後,能哼唱出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奮發向上進的積極情緒。

3、能學會演唱《快快活活過春節》,並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4、在聽賞《春節序曲》後,能哼唱出音樂主題,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並通過豎笛吹奏的形式參與音樂的表現活動。

教學準備:

鋼琴、CAI課件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西風的話》。

2、能與同學配合進行合奏、合唱,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合唱二聲部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難點:

二聲部的合唱

教學準備:

豎笛、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1、播放《春節序曲》,讓學生隨音樂律動

2、匯入

師:我們知道春節代表著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回顧過去的一年,你覺得自己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生:……

師:其實不僅你們發生了變化,連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和你們一樣發生了變化。你們聽,西風唱起來了,請同學們聽完以後說一說西風吹過的地方有些什麼變化。

二、聽賞《西風的話》

1、聽高聲部

2、讀歌詞

(1)導語:

當西風撫過湖面,當池塘裡的荷花長出一個又一個蓮蓬,當梧桐樹變成了紅色,我們就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讓我們伴著西風的歌來將《西風的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吧。

(2)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中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3、聽低聲部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是西風在獨自歌曲,下面我們來聽聽,除了西風在唱,好像還有誰的聲音輕輕地跟著西風合唱著?

(1)學生聆聽歌曲低聲部

三、合唱教學

(將全班兩組分為兩個聲部)

1、唱曲譜

(1)視唱低聲部曲譜

(2)視唱高聲療的曲譜

(3)合唱兩聲部曲譜

2、唱歌詞

(1)唱低聲部的歌詞

(CAI播放高聲部音樂,高聲部仔細聆聽,心裡跟音樂唱)

(2)唱高聲部的歌曲

(CAI播放低聲部的音樂,低聲部在心裡跟音樂唱)

3、兩個聲部合唱

(1)全曲合唱

注意:找出自己演唱中和諧與不和諧的地方,並解決這些問題。

師:為什麼不好?哪裡不好?怎麼解決?

(2)分樂句進行合唱

(3)交換聲部練習。

(4)完整地合唱幾遍。

四、小結

師: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等到明年秋天,西風再來看你們的時候,希望你們的手中捧滿了你們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