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離騷》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1W

教學目標

高中教材《離騷》教學設計

1、瞭解屈原的生平,領悟其愛國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瞭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並掌握詩中的關鍵語句。

4、瞭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徵。

重點

1、瞭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鑑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

1、對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

1、正音

苗裔 孟陬 揆 扈 芷 汩 搴 騏驥 申椒 昌被 憚 踵 荃 謇 羌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和感情。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幾組有關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

提問:你們知道照片上這們歷經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

(老師深情的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憂患的屈原於公元前278年農曆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不移的偉人,於是在端午節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

二、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裡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2、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係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於楚國文壇之後,楚辭於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辭的特徵,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除此之個,<<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徵,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離騷”的含義

關於<<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範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課文註釋自己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任務:初步感知,疏通字詞

把握主旨

教學過程:

一、抽生翻譯課文

二、字詞小結

1、實詞

苗裔:後代子孫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通狀 搴:攀、折 騏驥:駿馬 申椒:申地產的椒 昌被:穿衣而不繫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 憚:害怕 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腳後跟 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忠貞的樣子 羌: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脩: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用於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近路

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於軍事的

3、通假字

闢:通“僻”,幽僻

道:通“導”,嚮導

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餘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餘曰靈均 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餘以嘉名 介詞結構後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三課時

任務:分析<<離騷>>內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皇句)

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

為實現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麼?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

用採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群賢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麼手法,請舉例說明。

對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鑑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麼感受?

明確:(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屈原精神品質的句子,並摘抄。

3、分析<<離騷>>的藝術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請大家寫一篇500字以上的論文,闡明自己的觀點。

六、板書設計

出身 楚懷王同宗

內美 興盛 楚王

排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