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與設計》教材教學解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9W

一、教材分析

《欣賞與設計》教材教學解讀

《欣賞與設計》為北師大二年級下冊第73頁的內容,本課的知識目標在於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幾何圖形,瞭解圖案的排列規律,感受圖形的美,發展空間想象力和審美意識。本課的重點在於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圖形的美,並用已學過的幾何圖形設計出有規律排列的圖案。難點在使學生髮現圖案的排列規律。

二、教材編排意圖

教材中展示了幾幅精美的圖案,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再組織討論,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最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設計出漂亮的圖案。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七個活動:一.創設情景,二.欣賞學生展示的圖案,三.欣賞教師展示的圖案,四.觀察圖案,發現排列規律,五.教師指導作圖方法,六.設計圖案,七.拓展延伸。

經過認真反思,我覺得本節課自己在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1.設懸念,創設情境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蘇霍姆林斯基說:你要儘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控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我首先引導學生複習已學的幾何圖形,然後創設了一個問題情景:同樣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案,(有規律排列的)第二幅圖案為什麼看起來比(無規律排列的)第一幅更漂亮?它漂亮的祕密在哪呢?這樣創設探究情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和動力。

2.互動互助,合作探究

教學中,我先組織學生欣賞生活用品中的圖案,使學生有親切感,再出示教師收集的圖案,組織討論,任選一副自己喜歡的圖案觀察:這幅圖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它是怎樣排列的?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學生在小組內,就這些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思維過程,通過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學會互相幫助、互相欣賞,實現學習上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我在小組探討、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迴應問題情景:圖案漂亮的祕密在哪呢?學生很快找到答案:有規律的排列。

3.教會方法,指導到位

本課的.難點在使學生髮現圖案的排列規律,發現規律後,怎樣引導學生在方格紙上作圖呢?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作圖指導,很多學生就會無從下手!為了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作圖的技巧,教師在方格紙上一筆一畫地引導學生畫出兩個有規律排列的菱形,並引導學生有規律的上色。進一步總結圖形的形狀排列是有規律的,顏色排列也是有規律的。學生設計圖案前,要求他們先想要設計怎樣的圖案再畫,做到有序有效。從學生最後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已經會有規律地排列圖案和顏色,設計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

4.揮課件優勢,情趣共濟

本課要展示許多精美的圖案,沒有課件,學生很難觀察,這些複雜的圖案靠手工作圖, 又耗費大量的時間。使用課件進行展示,提高效率,又突出難點。如:學生從5副圖中任選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來觀察,學生彙報時教師就放大他觀察的那幅圖,這樣學生就觀察得更清楚了!學生總結出規律後,伴隨音樂閃爍:有規律地排列這幾個字,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學生找出圖案的排列規律後,引導學生想象:接著畫下去該怎麼畫?電腦展示:接著畫下去的圖案,動態地展示了圖案的生成過程,形成視覺衝擊,帶來聽覺美感。

5.學會評價,學會欣賞

我通過組織圖案展覽會和給自己喜歡的作品貼星星的活動,引導學生學生對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促使學生自我反思,從別人的作品中吸取經驗,獲得靈感。同時,本節課創設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合作,實現教學共振。

6.人文關懷,拓展延伸

本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迴歸生活讓他們把設計好的作品用來裝飾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家。注意關照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導他們設計出不同的作品,使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俗話說學無止境。課末,我給學生提供網址和老師的郵箱,無疑打破了教室的圍牆,使教學空間開放,把學生的知識和師生的交流、對話從課內引向課外。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自覺自願地繼續探討知識,進行學習。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1.個別學生沒有用尺子作圖

2.在分組給作品貼星星的時候,耗時過長

這節課存在哪些問題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我相信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