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賀鑄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青玉案》賀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玉案》賀鑄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

培養鑑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在朗讀和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精神的陶冶;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領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藝術魅力。

【教材分析】

這首詞又名“青玉案”,為作者晚年退隱蘇州期間的作品。賀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據周紫芝《竹坡詩話》載:“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可見其影響之大。

【學情分析】

“一川菸草,滿城同絮,梅子黃時雨。”這句是千古佳句,在學習《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時,曾做過分析介紹。因此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首詞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比喻等修辭手法外,更要讓學生鑑賞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感悟賀鑄詞的婉約風格,鑑賞詞清麗的語言。技能目標:鑑賞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目標:體會詞人表現出的隱退後的孤寂處境和悵然若失的心情。 【教學重點】

感悟賀鑄詞的婉約風格,鑑賞詞清麗的語言。 【教學難點】

鑑賞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情感體驗法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歌曲《在水一方》中回憶詩經《蒹葭》:

(設計意圖:在鄧麗君《在水一方》背景音樂中,引導學生背誦《蒹葭》一詩,回顧詩中寫思慕美人而不得的內容,從而匯入新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二、知人論世: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更有利於理解詩歌的意蘊內涵。)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今河南汲縣)。孝惠皇后族孫,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能詩文,尤長於詞。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抒發懷才不遇之慨嘆及縱酒狂放之作品。風格多樣,情深語工。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代表作有《青玉案·橫塘路》、《鷓鴣天·半死桐》、《芳心苦》等。

《宋史·文苑傳》說他“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據說賀鑄的仕途失意跟他的外貌有關,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貌奇醜,色青黑而有英氣”,賀鑄狀貌奇醜,面色青黑,當時人稱為“賀鬼頭”。賀鑄長得醜,脾氣又大,“人以為近俠”,是說賀鑄其人性情豪朗率直,即使是對於權傾一時的貴族要員,只要稍有不合他的心意,他都要毫無保留地對其責罵而不計任何顧慮。因為為人秉性剛直,始為武官,後得蘇軾的引薦,改任文職,一直沉淪下僚,官終太平通判。

賀鑄平生深受屈原影響,在歷史人物中,賀鑄理想的人格就是以屈原自比:“文章儷墳誥,俛就猶詩騷。?近接屈平好,佩蘭雜申椒。”(《鸚鵡洲》)

三、朗讀全詞,把握情感基調:

(設計意圖:詩歌重在朗讀,在反覆的朗讀中整體解析全詞內容,把握“愁”的感情基調。)

1、全班齊讀,抽生朗讀。

2、老師指導朗讀,點出全文感情基調:閒情(愁)

3、詩人為何“愁”?

四、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搞清楚全詞的寫作目的。)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賀鑄晚年退隱至蘇州,並在城外十里處橫塘有住所,詞人常往來其間。這首詞寫於此時此地,寫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

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築在姑蘇盤門外十餘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於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

五、賞析全詞:

1、上片中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請說明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設計意圖:整體把握上片內容,明確哪些是描寫的真實場面,哪些是虛寫內容。)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是實寫。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是虛寫。

2、賞析“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

(設計意圖:瞭解《洛神賦》的典故,體會詞人留念、遺憾之情。)

A、凌波、芳塵:

典故: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這裡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

B、“但”字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僅僅、只有”之意,表達詩人留戀、遺憾之情。

3、賞析“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但現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著偃月橋的院子裡,硃紅色的小門映著美麗的瑣窗。只有春風才能知道你的歸處。)

(設計意圖:瞭解《錦瑟》典故,掌握詩歌設問、虛實結合等表現手法,體會詩歌意境。)

“錦瑟華年”指青春時代,語出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A、表現手法:用典、設問、虛實結合

B、意境:

“月橋花院”:環境之幽美;“瑣窗朱戶”:房室之富麗。

青春年華,無人與度,寫出主人公幽居獨處的失望、寂寞之狀。暗合作者自己不為世用的遭遇。(盛年不偶,必至“美人遲暮”)

小結:上片寫相戀和懷念,開頭兩句寫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黃昏,仍不見蹤影。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形象生動。

4、賞析“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天上飛雲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佳人一去而不復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

(設計意圖:理解幾個典故,體會詞人悲傷之情。)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曹植的《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

“彩筆”之典,出自《南史·江淹傳》,江淹少時很有才華,後來夢中將所用的五色筆歸還了原主郭璞,晚年才思減退,“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夢筆生花: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湧,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中年以後,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

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懷才不遇思想的流露,也可以看出他對自己才華和能力的信心。

5、賞析千古名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飄轉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設計意圖:詞人的愁緒在這句裡展現得淋漓盡致,本環節主要引用多位詩人寫愁的詩句與賀鑄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愁之多與連綿不斷。)

宋人羅大經曾作過一番比較,他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

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雲:“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閒愁一倍多。”以水喻愁者:

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李後主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雲:“落紅萬點愁如海。”

點撥:“菸草”連天,“愁”之遼闊無邊;“風絮”滿城飛舞,“愁”之紛煩雜亂;“梅雨”淅瀝,愁”之連綿不斷,永無盡期。

結句之妙:

A、以博喻表現“閒愁”之多、亂、連綿不斷,十分生動;

B、化虛為實,將無形抽象的情化為具體生動的物以增強感染力;

C、設問的句型,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三者包括了初、仲、晚春,風雨陰晴,城內野外,天上地下各種情況,使人覺得愁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辨不清,拂不去,躲不開。

“若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閒”字。“閒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閒”,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菸草,滿城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