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教案機械效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教案機械效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教案機械效率

八年級物理教案機械效率1

教學課題:第十一章第八節機械效率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理解機械效率,能夠計算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總功的概念機械效率的概念

教學用具:重物,支架,細線,滑輪,斜面等

教學方法:國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於動腦,好奇心強,集中精力聽課的永續性差,比較好動,根據這個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配以談話、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分析:機械效率在國中物理教學法中既是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學生對全章知識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和全面的知識結構,真正掌握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難就維在:1前面在講簡單機械和功的原理時,都沒有考慮摩擦和某些機械自身的重。因此對本節課討論的內容很難捉摸理解,在具體例項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額外功?2對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不能真正理解,只會死記公式,遇到具體問題就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我在教學中將“用動滑輪提升重物”這個綜合性的問題分解成三個單一的問題提出來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輪c用滑輪將重物提升。其教學過程如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什麼叫功?怎樣計算?

2什麼叫功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3功的原理內容是怎樣的?

二、引入新課

通過對功的原理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那麼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時,我們以學習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個?(學生回答:功率)今天我們將討論使用簡單機械中的另一個問題“機械效率”,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引導學生學習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三個物理概念

1板書課題讓學生朗讀課文

(1)請一們學生朗讀課文1 — 3自然段要求其餘同學留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若有讓學生提出並糾正。

(2)提問學生:在這幾段課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前面沒有學過的名詞術語?(學生回答: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教師指出:同學們看了這幾段課文後,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會感到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通過講座下面的問題來突破這些難題。

2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討論如下四個問題:

(1)出示重物,提問學生,如果我將這個重為G牛的物體向上勻速舉起,請回答如下問題:

a需克服什麼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細繩懸在支架上作動滑輪用的'單滑輪,並說明:假設這個滑輪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它本身的重為G牛,如果我們通過拉繩子把這個下面沒有掛別的物體的“空”滑輪勻速提升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需用多大的力拉繩子?

b拉繩子的力需移動多大的距離?

c拉繩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掛在動滑輪的下面,將重物用動滑輪勻速提起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我們用來拉繩子的力包括哪些內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使滑輪也隨著升高用的力)

b動力做的總功凶手哪些內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克服額外阻力做的功)

通過以上問題的解答,自然地將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三個概念引出並能使學生知道三者的關係是W總=W有用+W額外

(4)為了對W總=W有用+W額外有一個再認識過程,出示斜面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如果我們藉助一個長L米高h米的斜面,勻速地把物體升高h米,假如斜面絕對光滑,那麼沿斜面推物體用的力等於多少?動力做功等於多少?可是毫無摩擦的物體實際是沒有的,任何斜面都有摩擦,那麼利用這樣的斜面把重為G牛的物體提升h米,沿斜面推物體所做的功W總=W有用+W額外,克服有用阻力何等的功就是合乎我們上的的有用功,而由於克服摩擦做的功就是額外做0的功即:W總=W有用+W額外

(二)講解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和它的公式

1讓學生讀課文,結合前面的結論W總=W有用+W額外從面明確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

(1)機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2)機械效率單位是什麼?

(3)為什麼機械效率總小於1?能不能等於1?

(4)提高機械效率的關鍵和方法是什麼?

(5)按機械效率的定義式,具體計算機械效率的思路如何?

2指導學生解決課文中的例題

解答國中物理習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所以要求學生要按照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分步解題。

四、引導學生通讀課文自己作出本課小結 。老師適當指導討論如下問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於提高效率?

2機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機械效率?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別功、功率、機械效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五、課堂練習:

強化所學概念和公式,用以對知識的鞏固及反饋其內容略

六、佈置作業:

1認真複習課文

2預習下節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3練習七1,2

八年級物理教案機械效率2

基本資訊

課題名稱

機械效率

授課型別

新授

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

人教版國中物理第十二章第3 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結合例項分析什麼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能說出機械效率的含義,知道機械效率是小於1的。能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通過實驗瞭解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與物體重力的大小有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認識。

(2)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

重難點

重點

理解機械效率

難點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討論法 閱讀法 自學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

投影,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提問。

教師:這篇傳說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教師:他為什麼聰明呢?

(二)導學達標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投影,提出問題:有什麼辦法將教室門口的沙子運上教學樓3樓?那種辦法較好?(直接拿著桶從樓梯走上去、用動滑輪、定滑輪拉上去、用袋子裝著直接從上面吊上去等)

教師:這裡提供一些器材和相關的資料,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用哪種方法好?

教師:在把沙子從一樓運上三樓的過程中,每種方法中各對哪些物體做了功?

教師:無論他採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是什麼?

教師: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我們叫有用功。

教師:在幾種不同的方法中他不願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別是什麼?

教師:人們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們叫額外功。

教師: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我們叫總功。

2.機械效率

①機械效率的引出

【分組討論】

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額外功2520J;總功3120J。

方案二(用動滑輪和桶):有用功600J;額外功180J;總功780J。

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有用功600J;額外功90J;總功690J。

教師:在這三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大?

教師: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做的額外功最少。

教師: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越大,我們就說機械效率高。

公式:η=W有用/W總

②機械效率的特點

教師:機械效率在數值上有什麼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機械效率可不可能等於或大於1。

(有用功總小於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於1)

教師:不同機械的效率可能不同,同樣的機械在不同的狀況下效率也不盡相同。

機械的效率越高,越能發揮機械裝置的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提高機械的效率?

(學生討論交流總結

教師:機械效率的高低對我們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我們經常要了解機械的效率。請看下面這臺機械。

③機械效率的計算投影例題

起重機把重力為4×103N的重物勻速提升了6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4.8×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教師:根據剛才所學試一試

3.【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今天我們主要探究相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的重力有什麼關係?

教師:我們利用實驗來探究相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的重力到底有什麼關係?

教師:實驗中需要什麼測量工具,要測量那些物理量?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距離S、高度h

教師:怎麼計算有用功、總功?請寫出表示式。

教師:實驗原理是η=W有用/W總=Gh/FS

教師:測量過程中應注意:①要勻速拉動物體。②拉力方向應豎直。

教師:如何讀數?

投影

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學情,調節教學。

展示學生的實驗資料(2-3組代表)

小組內分析資料,歸納總結

全班交流實驗結論:

次數

鉤碼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繩端移動的距離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

η

1?

2?

3?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四)課堂練習

思考回答

學生:這位宰相很聰明。

學生甲:他借皇帝的手懲治夥計。

學生乙:他讓夥計浪費了好多力氣。

學生丙:夥計們做了很多無用功。

思考回答

學生:對沙、桶、袋、人、動滑輪做了功。

學生:對沙做功。

學生:對桶做功。

學生:對動滑輪做功。

學生:對人和口袋做功。

學生: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

學生:機械效率沒有單位,總小於1。

學生: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

學生:改進結構,使之更合理、更輕巧。

學生:經常保養,定時潤滑。

(學生小組相互討論交流,得出答案)

學生:用彈簧測力計測分別測出:鉤碼重力G、拉力F

學生:W有用=Gh;W總=FS

學生:眼睛要緊隨測力計且示數穩定時讀數,視線與指標指示位置垂直。及時記錄資料。

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交流協作能力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歸納概括能力。

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實驗探究、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從實驗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設計,操作,評估等過程,都是學生逐步逐步層層推進而實現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於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礎上,猜想小車下落的過程運動,設計出利用比較平均速度,證明小車下落時運動特點,並通過實驗,得到明確的證明,以及通過小組同學合作討論,得出實驗中需要完善的環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