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應以養肝保暖防病抗病為原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春節氣是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轉折點。立春過後氣溫會逐漸上升,陽氣步步升發,此時要注意順應天時,要樂觀開朗,以養肝為主。那麼,立春後該如何養生?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立春養生應以養肝保暖防病抗病為原則

養心調神,自制香囊防春困

立春養生,首先要做到“養心調神”,是指精神專一,摒除雜念及神用太過。同時,少思少慮,不過分勞耗心神,即《類經》中所指出的:“少思慮以養其神”;此外,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專一而不雜,可安神定氣,即《黃帝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進入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面板毛孔舒展,血液供應增多,供應大腦的氧氣相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會使人出現無精打采即春困的現象。此時,不妨自制一隻香囊,佩掛胸前,縷縷幽雅的芳香相伴,可使你神清氣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香囊起源於中醫的“衣冠療法”,即將特殊的中藥裝入帽子或衣服內,用於防病治病。下邊的幾個方子可供選擇,自己不妨動手,根據需要製作各種香囊。①冰片、樟腦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②川芎、白芷各10克,蒼朮20克,冰片3克。③雄黃10克,樟腦3克,丁香50克。以上三方任選一方,將處方的藥物粉碎成細面。然後,每取藥面3~5克,用布縫製成小袋,佩掛頸上或縫於所穿的衣服上,15天換一次即可。

春天養生重點養肝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養生方面主要是護肝,調節心情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故春天的養生要注意對肝臟的保養,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素有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也應在春季到來之時,按醫囑服用養肝、降壓類藥物。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如果精神抑鬱,就會出現胸肋脹滿、腹脹腹痛、大便洩瀉等,因此需要靜心養氣健脾。

中醫認為,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如果肝氣升發太過,就會出現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四肢抽動等症;如果肝氣鬱而不能升發,就會出現肋痛、呃逆、腹痛、便洩、積聚等症。這對心臟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硬化等症的`患者極為不利。調養肝臟,首先應調神。因為肝氣升發太過與肝氣鬱結都與人的情緒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人因精神煥發,過勞不加節制,就必然使肝氣升發過甚;人因陰雨連綿,心情不快,就使肝氣鬱而不升發,由此而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病情加重,或引發此類舊病。因此,調養肝臟之法就是靜心養性,求得性平氣和,使肝氣之升發符合規律,有益而無害。

飲食宜“少酸多甘”

春季飲食應以養陽為主,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就是說,春季應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禦外邪對人體侵襲。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谷豆類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製品;禽魚類的鴿子、鵪鶉、鯽魚、泥鰍;蔬菜類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蘿蔔、春筍;果品類的栗子、紅棗、枸杞、菠蘿、甘蔗、橄欖等。將這些食品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就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營養,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種維生素可充分滿足肝臟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此外,肝陽過盛體弱者,在春季容易引發“肝火”,患上熱感冒、熱咳嗽、熱哮喘,要防患於未然,就得儘量避開突熱暴暖熱風侵襲。若已感染成疾,熱感冒初起,應戒菸禁酒薄厚味,以杜絕生痰之源。

最後,中醫認為,閒散和緩地步行,是順應春季氣候變化特點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緩不宜急,緩步而行,全身放鬆,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呼吸和諧,心怡神悅。散步不拘形式,宜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時間之長短,隨其自然,不宜強為。應以勞而不倦,見微汗為度。

立春食療方推薦

兩款適合春天喝的粥

(1)桑葚粥:桑葚30克(鮮品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將桑葚洗乾淨,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後加入冰糖。桑葚粥可以滋補肝陰,養血明目。適合於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痠、鬚髮早白等症。

(2)梅花粥: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2~3分鐘,每餐吃一碗,可連續吃3~5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食慾。食慾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立春養生

起居養生:

民間諺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這種養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黃帝內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也就是說,立春以後的睡眠,應遵循“晚睡早起,與日俱興” 的原則。但晚睡也要有度,一般不能超過 23 點,起床時間可比冬季稍早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著脫去厚厚的冬衣,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在立春後的一段時間裡,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防風保暖仍是此時養生的重點。諺語說:“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捂”要恰到好處。一般平均氣溫未達到 10℃時就需要“捂”,捂的重點部位應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預防感冒的發生;“捂” 腹部可以保護脾胃,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捂”腳可預防“寒從腳下起”,保護人體陽氣。防止腳冷除了要加強腳部的保暖以外,還可多采用腿足藥浴毛孔養生的方法。足為腎之根,泡腳可溫腎陽。

在這裡向您推薦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發、推廣的毛孔腿足養生,通過調整膝下腿足氣血迴圈而調整全身氣血執行。一般足浴30~40分鐘,相當於慢跑30分鐘左右。因個人身體情況而異,當全身發熱、額頭微汗出最佳。但對於心臟不適者及老年人,要注意水溫及時間。

另外,立春養生還應注意保健防病。因為天氣剛剛轉暖,各種致病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加快,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應儘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勤開窗、常通風。今年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區經歷了一個“暖冬”,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的擴散、傳播。

飲食養生:

多食辛甘發散食物,立春飲食調養要注意陽氣生髮的特性。《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肝苦 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因此立春應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發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蔥、芥菜、蘿蔔、豆豉、茼蒿、茴香、菠菜、黃花菜、 蕨菜、大棗、百合、荸薺、桂圓、銀耳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蘿蔔。《燕京歲時記》中雲:“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中醫認為,蘿蔔生食辛甘而性涼,熟食味甘性平,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寬胸膈、化痰熱、散瘀血之功效。常食蘿蔔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氣、祛痰、通氣、止咳、解酒等。

立春還宜常吃芽菜。芽菜在古代被稱為“種生”,最常見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於人體陽氣的升發。“春三月,此為發陳。”發,是發散的意思;陳,即陳舊。《黃帝內經》把萬物發芽的姿態不叫發新而叫發陳,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藉助這些嫩芽的力量來幫助發散。近年研究發現,芽菜中含有一種干擾素誘生劑,能誘生干擾素,增強機體抗病毒、抗癌腫的能力。芽菜的吃法以涼拌、煮湯為佳,這些吃法最能體現它幼嫩、爽口的特點。綠豆芽和黃豆芽性寒涼,在做芽菜的時候,可適量放一些辛辣、芳香、發散的調料,如配薑絲以中和其寒性。而綠豆芽寒性更重,易傷胃氣,脾胃虛寒和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不要多吃。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 5分鐘 再涼拌。香椿不宜多食,否則易誘使痼疾復發,慢性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對於脾胃不好的人士也可以選擇外治療法進行春季保養,適當進行藥艾溫灸或藥拓溫熨調理,不僅溫補臟腑,也有很好的補充陽氣,助身體陽氣生髮的效果。

運動養生:

立春時天氣雖已轉暖,但仍很寒冷。此時運動應選擇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極等強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為度,避免運動後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否則易損耗陽氣,對養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時較為適宜的運動。因為此時多去戶外遊玩,能與大自然生髮的春氣相呼應,不僅鍛鍊了身體,而且放鬆了心情, 有利於調養肝臟。

立春時還應經常按摩肝臟和脾胃,具體方法是:

① 雙手平舉,單腳站立,輕輕踮起腳跟,保持 3~5 秒後放下腳跟,一隻腳做 5 次,再換另一隻腳,如此迴圈 3~ 5分鐘,感覺頭腦清醒即可。

② 雙腿跨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向前方,維持身體的重心,讓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

③ 掌心向內,舉起右臂,儘量貼近耳後,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帶動身體向左側下壓拉伸,細心感受右側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彈壓 15秒 後,換另一側重複此動作。下壓時不要勉強,有輕微緊繃感即可。

情志養生:

立春養生應以養肝為主,養肝切忌 “怒”。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鬱滯不暢而成疾。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 等疾病。因此,立春時應注意調養精神,保持樂觀情緒,力戒暴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 3分鐘,儘量保持心態平和,以使肝氣順達,肝氣正常生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