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教研員角色的再認識計劃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9W

顧名思義,教研員即教學研究人員,是理論與實踐的紐帶,是一名站在高處的教育者,是一個非同小可的角色。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教研員的角色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由原先的同伴互助、協作反思、行政指導的角色不斷向共同研究、專業引領轉變。作為一名基層教研員,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轉變自己的角色,如何有效帶領學科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我們必須思索的重大課題。我認為,一名合格的教研員必須是學習的引領者、教學的指導者、理論的探究者和課改的實踐者。

我對教研員角色的再認識計劃總結

一、學習的引領者。

教研員要指導學科教學工作,自身必須要有較淵博的知識、較高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本學科的最新理論、最新資訊、最新成果。這些只有通過努力學習,認真讀書,特別是通過有目的地精讀一些參考價值較高的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才能實現。

教研員的學習不求形式,重在效果。有效果的學習,一般是指那種結合本職工作、帶著具體問題、以研究的態度去進行的學習。比如,在上示範課前、課題研討前、學術講座前、論文寫作前的準備性學習;在教改實驗中的研究性學習;在經驗總結時的反思性學習等,常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

教研員要讀的書很多。除了必學“兩學一法”(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和本學科報紙雜誌(至少訂閱3~5種)外,還有國內外一些著名的教育專家、學者撰寫的專著及教育教學理論。比如國外的有: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理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布魯納的“發現教學”理論等等;又如國內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理論,黎世法的'“單元結構教學”理論,魏書生的“民主管理、科學管理”理論,還有教育統計學、評價學、考試學、學習學等;還比如,通過各種教研工作會議或網路,去觀察瞭解同行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的改革動態,多關注各個學科及至整個教育的發展變化等等都在學習之列。一個教研員只有學會學習,才能率先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新課程條件下的指導教學的任務。

二、教學的指導者。

眾所周知,教研員要深入教學第一線,堅持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課堂,多到那些教學、教研工作一直搞得比較好的學校去,多到那些教學、教研工作上得較快的學校去,多到那些師生意見比較大、問題比較多的學校去。通過聽課,瞭解教師的教學風格,總結教師的教學得失,把握課改的正確方向。

教研員不僅要多聽課,而且要會聽課。一般聽課有五種型別:研究性聽課、指導性聽課、檢查性聽課、總結性聽課、觀摩性聽課。聽不同型別的課,有不同的側重點。如研究性聽課,就要注重去發現不同教學水平的教師,他們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態度有何不同;不同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認知投入、行為投入、思維投入和情感投入有何不同。

教研員在聽課時,不能居高臨下以一種領導者或檢查者的身份出現,不能有一種專找教師差錯的心態,如果教師知道教研員聽課是為了找他們的“碴兒”,他們就有可能投其所好給教研員上“假課”。

作為教研員,我們還得組織命題、抽測、競賽、閱卷,無論是哪項工作我們都得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都得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都得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法律、法規。

三、理論的探究者。

從一定意義上講,教研員與一般教師的區別,就是其工作更具思考性、研究性。這就要求教研員對教育理論要勤於探究、善於思考,將各種教育教學的新理念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行為。

教研員要思考的問題很多。比如,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怎樣引導教師確立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和評價觀,以幫助他們解決好“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得怎樣”的問題。又比如,如何指導教師進行實效性教學和實用性教研?如何引導教研活動服務“新課改”和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變成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育現實?如何發揮教研員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教研員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時,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切入,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多動筆去寫點屬於自己的東西。巴金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寫吧,只有寫,你才會寫。”教研員應多注重自己的學識積累和生活積累,多拿起筆來寫自己的成功之處和失敗之處;多在自己有感而發和有感而寫之時,以教育故事、教學後記、反思日記、教研隨筆等方式去動筆,這樣天長日久,就能成長為一名教研理念新、教研能力強、教研成果豐的優秀教研員。

四、課改的實踐者。

通過課題研究來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是實現教研員角色轉變、提高教研工作效率的一條有效途徑。教研員要帶頭參與教科研活動,積極申報科研課題,申報的課題必須是本學科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是能引發廣大教師共鳴的課題。因為這些課題具有全域性帶動性,並能通過一系列子課題來支撐研究,所以課題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態勢。

教研員瞭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課題研究方法和策略,是有效開展課題研究的基礎。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反思法、經驗總結法等;課題研究的策略包括選題論證、規劃方案、學習研討、總結匯報、材料積累、成果推廣等。這些方法和策略若不經常在教科研實踐中應用,也會逐漸變得生疏。

組織教師聽評實踐課、開展論文評選、積極向教育報刊推薦教師優秀論文(案例)是課題化教研活動的中心環節。通過這些方式把部分教師的教科研成果逐步內化為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將會激發教師從事教科研活動的熱情和信心。

要做好教科研工作,單槍匹馬是不行的,還必須緊緊地團結和依靠本學科的骨幹教師力量,要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個骨幹教師群體,瞭解骨幹教師的教學特點和風格,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骨幹教師座談會、教育理論培訓會、學術研討會,要給骨幹教師壓擔子、交任務,對個別拔尖的學科骨幹教師,要鼓勵他們往更高的高峰攀登,使其成為學者型的教師。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研員,我們應當努力轉變工作角色,與廣大教師一道全身心投入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專業知識推動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