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引發對重大理論問題的再認識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記者:當前,人們都在關注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人們發現用過去的經濟金融理論來分析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產生很多困惑,請您談談在理論研究中應當對哪些問題做重新的思考?

金融危機引發對重大理論問題的再認識

吳曉求: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全面深刻的影響,既對全球金融市場、金融體系、金融秩序帶來新的思考,同時也對我們的理論研究產生某種影響。每一次大的危機,除了兼顧和完善我們現有的規則、制度和法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面 就是進一步地調整、完善我們的理論體系。1929~1933年的那次大危機誕生了凱恩斯的巨集觀干預理論,那麼這次大的金融危機會產生什麼理論呢?如果說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產生的確切根源找不到的話,我們就難以找到完善制度的正確方向,未來 勢必會出現更大的危機,正如我最近在上海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研究院舉辦的2008年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論壇上所概括的那樣,起碼我們需要對十個大的理論問題進行重新思考:

一是全球金融體系會產生深刻的變革。上海一定會成為新世紀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人民幣會成為和美元同等重要的儲備性貨幣。人民幣的其他資產,人民幣的金融產品,一定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必須儲備的資產。這個新的金融中心可能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一大結果。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前,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紐約逐漸崛起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此次金融危機之後,人民幣體系內亦有很大可能產生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因此說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前途光明。

二是我們要認真反思全球貨幣體系。以美元為主體的單極貨幣體系是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全球各地沒有任何約束的時候,它一定會氾濫成災,一定會把風險帶給全球,帶給所有的人,所以新的全球國際貨幣體系一定要形成有約束 力的、穩定價格的貨幣體系。我的理念是要構造一個人民幣、美元和歐元三足鼎立的有約束力的、相互制約的貨幣體系。這就要求必須加大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不解決這一問題,說把上海建成全球的金融中心是不現實的,金融危機為我們提供了 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三是我們要深刻思考金融創新和風險監管的關係。我們不能因為危機的發生就阻止繼續創新,過去的金融創新主要是金融產品的創新,但必須加強監管,加強對這種創新的風險節制。

四是要更加重視金融機構的市場化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的關係。不可否認,美國五大投資銀行推進了20世紀整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程序,但是公司治理上,五大投資銀行原來都是合夥制的,到了90年代紛紛上市,合夥制的基本功能沒有改變,卻轉變成了有限公司,導致在這樣的金融機構裡經營與風險出現了嚴重的不匹配,這種不匹配會誘使這些大投資銀行的從業者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冒進式創新。

五是對貨幣流動性的觀測要改進。貨幣早已超出了金屬幣或者紙幣的範圍,它是可交易的信用以及可流通的信用。那麼反之,金融市場上可流通的信用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貨幣。也就是說,貨幣的鏈條在拉長,可是我們對貨幣的監測還是原始 不動,這就可能造成貨幣觀察的大量盲區,對其所可能帶來的風險認識不到,從而容易釀成風險。

六是貨幣政策的功能要改善。對中國來說,貨幣政策的視野要拓寬,功能要調整,貨幣政策除了要關注通貨膨脹,還必須高度關注我們的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定增長。

七是金融的創造力和金融創新的關係。金融創新的本質上講是如何滿足日益 變化的消費者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因為人們對金融需求的結構是不同的,那麼就需要一個非常好的金融產品,需要綜合化的服務,這就很有可能需要冒某種風險,那些大的投資銀行曾經有著很強的創新能力,歸併到商業銀行會不會失去這種能力,還尚需觀察。

八是金融功能和金融機構的多樣性仍然存在。中國未來的金融發展模式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萬能的制度,應當看我們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要作出取捨。

九是金融創新除了產品以外,資產的證券化仍然是個基本趨勢。市場機制一旦建立,應當允許其自我發展與完善,優勝劣汰自有其規律。如果沒有資產證券化,那可能就是市場危機或者銀行危機。我們 應當更需要一個可能經常發燒但身體還是比較健壯的金融體系,而不是一個外表華麗但沒有抵禦風險能力的金融體系。

十是現在我們應當更加清楚、更加有力地推進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我們的商業銀行今天所取得的成果都來自於改革,金融危機絕不應當對這個方向有絲毫改變,但危機可促使我們更加審慎地進行風險管理,更好更快地推進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程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