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調查報告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1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群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群調查報告集合15篇

社群調查報告1

·放假了,經過半個月的充分準備7月20日—7月24日,我對三亞市城市社群建設和發展進行調查問卷,對三亞城市建設、社群設施、城市社群服務、城市社群工作等進行了全面而客觀的調查,更加深刻地瞭解和認識三亞城市社群的建設和發展.

(教育)

·一.實習目的:進一步瞭解三亞城市社群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專業基礎知識,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鍛鍊自己.

·二.調查地點:三亞市河東區月川社群

·三.月川社群簡介

·月川社群位於三亞市河東區,是一個典型的半城市化社群,本社群面積最大,共分成十二片,人口較多,共有一萬多戶,暑假社群實習調查報告。社群人口主要由外來人口,本地人口和老退休幹部組成。三亞市主要由河東區和河西區組成,由於河西區開發較早,經濟發展水平相對高於河東區。河東區的大部分地區還屬於農村,調查報告《暑假社群實習調查報告》。

·四.實習內容

·通過四天對市區居名的調查問卷,瞭解到一些現實情況如下:

·總體而言:三亞市是一個正處於發展中的城市,由於該市居於祖國最南端,與內陸交通不便,加之開發較晚,整個三亞市的發展與內陸的一些城市(如株州、綿陽)還有較大的差距,城市社群的'建設和發展比較落後,社群服務(如醫療保健服務)、社群硬體設施(如交通,物業管理)等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從調查中我發現社群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流動人口管理混亂(外來人口多)

(2)人文環境差

(3)交通不便

(4)教育觀念低

·居委會態度:在調查期間,我與月川社群林世耀書記進行了一次談話。他說:“目前阻撓社群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經費不足,政府領導不夠重視,加之社群工作經費開支較大,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社群的發展。

·受訪者態度:在調查期間,我不難發現本社群的人口流動性大,而且外來人口居多,造成了居委會管理混亂,當地居民很排斥外來人口,他們認為外來人口占有了自己的房屋,而且造成了社群治安混亂,管理混亂,環境衛生差。

·外地居民態度:一些外地居民認為三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居住環境不錯,由於市區房價較高,加之工作的需要,就來到了較為落後的居民社群。

·五.調查分析

·三亞市正處於發展中,我們有理由相信三亞市明天的發展會更好,但是對於一個城市尤其是社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逃避,必須正確面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社群調查報告2

八月初,我收到了學校《關於開展“追尋紅色足跡、肩負青春使命”大學生署期實踐的通知》。捧著這火熱的命題,我想去中國革命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因為毛澤東主席與朱老總在那裡會師,點燃了中國革命道路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火種,贏得了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希望;我還想去革命聖地延安,因為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擴大了敵後根據地,從此中國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尋著革命先輩走過的足跡探祕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繼承革命先驅的優良傳統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新的階段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帶著追尋革命聖地的衝動我把這個想法向爸媽做了彙報:他們首先肯定了我的想法,只是提示我大學生緬懷革命先烈的社會實踐形式有多種多樣,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志向的青年,“不但需要懂得中國革命的昨天,更需要了解中國社會的今天。”唱紅歌、寫紅色日記、講紅色故事、看紅色影視、追尋紅色足跡是瞭解中國革命昨天的好形式,而走向社會、走近民眾也是當代青年大學生必不可缺的社會實踐課堂。爸媽的話讓我眼睛一亮,於是我放棄了“紅色旅行”的念頭,再說時間也不允許。我決定把這次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在:中國社會行政區域服務管理的最小單元——社群。

臨行前我做了些準備:

(一)社群的概念;

(二)社群的功能;

(三)社群管理服務的態勢;

(四)社群管理服務的啟示;

(五)時間安排6天(8月6日至8月12日)。

一、社群是中國社會行政區域管理服務的最小單元

8月6日是星期六,我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了玄武區鎖金街道鎖四社群,我納悶的是今天是雙休日,書記、主任、義工聽說一個不少的在社群會議室開會,我很知趣的搬了個小橙子坐在一旁聽聽會議的內容,原來是南京市文明城市建立複查,還談到平安玄武的問題,我越聽越覺得有味道。一個小小的社群還與偶大的南京市工作有聯絡,還與國家平安工程有聯絡,這些正是我要了解的社群概念問題。會議很快結束了。書記、主任聽說我的來意,把他們管理服務的“一畝三分地”如實的向我作了介紹:鎖二社群地處位置、面積、人口、資源配置說得一清二楚,好像我是什麼“大官”似的。實習時間長了我才知道這個社群多次接待國家和省市領導來視察指導。原來社群雖小但他卻承載著黨和政府造福於民的大事;社群雖然不是政府機關但他卻是政府機關密切聯絡群眾的橋樑;社群的官雖然不算官但他卻體現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在基層群眾中需要的傳話人和領頭羊。

在我知道社群的內涵就是幫助居民做好事、做難事、做他們自身做不了的事的基礎上,我乾脆打破砂鍋問到底,那麼社群的外延是什麼呢?則是由相近的院落或相鄰的樓群通過明顯的街巷地標界定的區域並通過行政許可。書記、主任這麼一解釋,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都市的人才對社群的概念有了親切的感受。其實只要你生活在都市,不管你是官是民、是貧是富、是商是工、是教是衛、是老是小、是高樓還是平房,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在一定的社群內生活。

二、社群的功能彰顯和諧社會特色。

第三天,也是我在社群活動的第二個階段,也是我實習的重要階段。我想社群要錢沒財經權,要人沒人權,要物沒資源,他們靠什麼為市民提供服務呢?帶著這個問題社群仇書記安排社工小王姐姐領著我觀看了“老年活動中心”,這裡有“棋、牌室”、“健身室”、“閱報室”、“娛樂室”、“聊天室”,只見三五成群的老人有的在閱報,有的在健身,有的在聊天,還有的在唱紅歌,我一下子真的被老有所樂的生活氛圍所震撼。接著社工小王姐姐又把我帶到“社群管理服務網”:這裡有“下崗再就業培訓管理中心”、有“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有“養老保險結算中心”、還有“心理諮詢中心”、“老弱病殘救助中心”、“鄰里家庭糾紛調解中心”、“社群平安維穩中心”。哇,小小社群擁有“八大中心”,簡直是個“小社會。”比我大幾歲的社工小王姐姐不無幽默的說:“小呂,你說社會在哪裡?”我說是啊:“我們說社會說了多少年,社會究竟在哪裡?是個什麼狀態?不到鎖四社群,不接觸八大中心,我真的表述不清楚,現在走近社群、走近民眾、走近社群工作者,我懂得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群是家庭集聚的小社會,若干個社群的小社會構建了中國特色的大社會。”社工小王姐姐用敬佩的眼光連連點頭說:“沒想到你只來幾天就對社群和社會認識得這麼有深度和到位。”:“所有家庭和睦了社群也就和睦了,所有社群和睦了我們的社會也就和諧了。”社工小王姐姐說你說的對,這是我們構建和諧社群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二天小王把我領進了調解中心,讓我做調解員,一直到九點也沒有人來,我正在感到幸運得意的時候,來了一男一女倆個人,投訴一樓鄰居蓋違建,我開啟《案件調處記事本》,對投訴人、投訴時間、投訴理由、投訴地點、投訴人聯絡方式進行了詳細記錄,坐在我對面的工作人員對他們說,你們的事我們全部記下了,我們將立即與街道城管服務中心報告,不一會兒城管執法中隊會派人上門調查取證,你們放心好了,是違建一定會叫他家停下並恢復原狀。上午十一點,投訴人來電說執法隊員上門處理了,他家不建了,我們對你們的處理非常滿意。謝謝你們!在處理這個事件中間還來了一位老太,反映子女爭奪房產的事。我想社群是行政區域不起眼的最小單元,卻與民眾的切身利益靠的最近。“八大中心”有的是解決老百姓的就業問題;有的是解決低保問題;有的是解決環境衛生問題;有的是解決老弱病殘救助問題;有的是解決養老保險問題;還有解決老有所樂問題。一句話: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老百姓的“吃、住、行、醫、教、樂”,在社群工作中都有體現。

三、體驗社群管理服務的態勢

幾天在社群的“看、學、做”,讓我對社群的概念、社群的功能有了較為透徹地瞭解。接下來的第三階段我要深入樓道、住戶、居民體察他們對社群管理和服務的看法。社群仇書記考慮小王社工姐姐與我幾天的接觸己經融洽,要求社工小王“帶班”到底,從我內心來說我也希望長我幾歲的大姐姐一直領著我實習到最後,因為我在她面前己經無拘無束。八月十號一大早五點鐘小王社工姐姐就在社群鎖南路口等我,今天的任務是幫助保潔員清掃院落和清運生活垃圾,聽小王社工姐姐說一個保潔員一天需要清掃清運五百戶的院落和生活垃圾,他們工作時間從早晨四點起床要幹到晚上六點,夜間還有夜保潔。一個社群的保潔員也就在八至十人,我一邊吃力的.清掃著垃圾,一邊聽她的介紹,我想我們成天生活在家中和學校,什麼時候起過這麼大的早的呢,如果你不走近社群你是不會感受到身邊清潔優美的環境是怎麼得來的,是誰為你提供服務的。到早上七點路面己經清潔有序,院落也整齊優美。我與社工小王姐姐簡單的吃過早餐,我們又去從事今天第二件事為老弱病殘上門服務的工作,社工小王姐姐拿出了今天上門服務的“選單”:一是李大爺需要購買十斤米、五斤麵粉、一桶油;二是殘疾人張小李家要買二十斤大米、一瓶醬油、一袋鹽;三是軍屬牛大媽家下水管道不通。我與社工小王姐姐一合計,前兩件事合起來做,分頭送,後一件事得報城市管理中心有他們來處理。前兩件事我們在上午下班前完成了,後一件事在下午五點鐘前也處理好了。這一天我儘管忙的腰痠背痛,但是我看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在社群得到的關照;看到了下水道不通、電路有故障,這些市民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小事、急事、煩心事,在我們鎖四社群能夠找到服務。什麼是幸福,生活在這樣的小區環境內不就是幸福嗎。什麼是和諧社會,老百姓的合理想法在現實中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就是和諧社會。什麼叫肩負青春使命,鎖金四村小王姐姐大學畢業後選擇到社群做社工,苦活髒活累活幹得歡幹得樂幹得讓民眾滿意,就是我們青年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四、社群行實踐活動的收穫和啟示

近一週的社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就要結束了,我懂得了什麼叫社群,什麼叫社會,什麼叫責任,什麼叫服務,什麼叫使命,什麼叫有益於人民。主要有三點收穫兩點啟示:收穫之一,當代中國大學生不僅要了解中國社會的昨天,更應該瞭解當代中國社會的今天。瞭解中國社會的昨天是為了知黨情、報黨恩;瞭解中國社會的今天是為了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在我們年輕人手中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繁榮、更加和諧。收穫之二,當代中國大學生不僅在校是個好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應是一個有用的好的青年人才。社會是由人構成的,未來社會與社會的競爭是人才與人才的競爭,在學校我們要讀好書,走向社會要用學好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我們國家正在處在民族復興階段,各行各業都需要傑出人才,我們要善於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事業建設中去。收穫之三,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遠大理想,而且要有腳踏實地服務民眾的獻身精神。我們學的知識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是屬於整個社會的。我們要把所學的知識與火熱的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工人叔叔相結合,與農民兄弟相結合,與軍事鬥爭相結合,與社群民眾相結合,我們的知識就會在改造社會和建設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兩點啟示:一是黨和政府要重視社群宣傳和建設。社群是我國行政區域管理最小的單元,而他卻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建議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社群人力物力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專業人才,如醫生、律師、保潔員、水電工的配置。二是社群管理人員應列入政府公務人員編制。社群承擔著老百姓大量的、具體的、煩雜的工作,而所有工作人員都不屬於行政在編人員。從長遠看不利於社群人員的穩定,也與多勞多得的社會主義分配機制不。

社群調查報告3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群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著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群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著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說,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說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裡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說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群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迴圈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域性,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

社群調查報告4

前言: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很多人就選擇了在城市定居下來。為了更好的管理在同一區域內居住的居民,就需要建立社群這樣一個群眾基礎機構。

社群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性的群眾基礎機構,為我們廣大居民群眾做著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服務。它是我們信任的一個基礎機構,與居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基層組織。社群承擔著貫徹上級政策、落實政策、溝通政民的重要職責。有道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足見社群管理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一個成熟的社群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夠滿足社群成員的多種需求。社群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關係著一個區甚至一個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社會對城市管理要求的提高,社群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影響社群發展、社群自治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地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為了進一步摸清基層社群行政管理的現狀,充分了解基層建設情況。xxxx年9月9日,我對我市的麗珠社群進行了簡單的走訪調查。在該社群有關部門同志的幫助下,對在社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思考,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隨機選擇了2名在麗珠社群生活的居民以及3名在該社群部門工作的基層幹部,對他們進行了細緻的訪談。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調查發現社群基層行政管理主要有以下問題:

1、社群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

⑴、社群居委會自治功能尚未實現

通過調查發現,社群居委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群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於上級領導佈置什麼就幹什麼,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而自主性、自治性卻沒有得到體現。一是社群自治的任務與工作的要求有距離。二是社群居委會已經成為“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社群居委會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規定了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群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社群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街道辦事處要求社群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的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街道辦事處落實到社群居委會來執行。這使得社群居委會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協助政府部門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⑵、社群事務纏身,工作任務繁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農民、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生活,流動人口大量進入城市,使社群居委會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增加、難度加大。“小社群,大社會”的模式,增加了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⑶、政府部門職能不到位,社群自治職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群居委會陷於被動應付的境地,社群居委會每天應付著上級領導的檢查和收集報表、傳送各種資料,從而淡化了居民群眾對社群的認同感,削弱了社群居委會對居民群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群居

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職能。

2、社群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一是發揮自身職責,調動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活動經費較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社群居委會負責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物,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或派出機構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在當前形勢下,社群居委會還要做好社群治安、社群教育、組織社群文體活動、美化社群環境等工作,這些都需要必要的經費作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辦公經費緊張。在各項工作中,召開會議、報送資訊和資料,建立臺帳等檔案資料的辦公消耗,加之社群居委會自身水、電、暖以及電話費,一年就需要4000-5000元。政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牆、製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需要3000多元。在社群居委會經費方面,我市規定每個社群居委會每年的經費為1萬5千元。除各街道辦事處統籌部分外,社群居委會實際使用的只有4000-8000元,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3、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是社群協管員待遇較高,如勞動、城管、矯正、治安協管員等都是由勞動部門安排的失業人員,工資比社群專職工作者(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高,不僅發工作服,而且逢年過節還有其他福利。而社群專職工作者都是經過招考和居民選舉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群專職工作者的付出與回報差距較大。社群專職工作者承擔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險的個人負擔部分後,每個人只有1200-1600元的月收入,直接影響了社群專職工作者的積極性,影響了社群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建議(或對策)

一是理順區街關係。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綜合管理職能,具體講就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區政府的授權或者有關職能部門的委託,使街道具有綜合協調權、處置權等,從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職能。

社群調查報告5

20xx年7月22日,我來到湖州市吳興區月河街道二里橋社群進行社會實踐掛職。就低保工作的開展情況而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嚴謹的稽核調查態度使得社群的工作得到了住戶的認可,低保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多次走訪所在社群的貧困居民,對主管公共民生方面的社群工作人員進行採訪,以及翻閱了大量的政府對於貧困人員的幫扶檔案和社群幫扶工作記錄,對社群貧困居民的生活狀況及所獲得的幫扶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完成了這份調查報告。

一、二里橋社群基本情況

湖州市吳興區月河街道二里橋社群位於湖城東大門,轄區面積約0.27平方公里,分為明都錦繡苑、錦東苑、航運一村、東方明珠、風雅O洲等5個小區,現有住戶1886戶,常住人口4190人,有低保戶6戶。航運一村等較老的小區無業或低收入的居民比較多。

二、幫扶政策的政府部門或社群政策

1、吳興區慈善總會檔案(吳慈【20xx】8號 關於上報慈善助學物件的通知)

申請物件: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和低保邊緣戶家庭(即低保標準上浮20%)的子女,今年被錄取高中(含職高)全日制學校的學生可向吳興區慈善總會申請。

今年被錄取大專以上全日制院校的學生,一律向湖州市教育局(學校)申請,符合助學條件的市教育局將統一安排,本不會再接受申請。

可享受的幫扶政策:

城鄉低保困難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補助的標準為:高中(含職高)20xx元。

城鄉低保邊緣戶困難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補助標準為:高中(含職高)1000元。

2、吳興區慈善總會檔案(吳慈【20xx】4號 關於開展貧困家庭少兒先天性心臟病二期救治活動的通知)

申請物件:

一是戶籍在本區的城鄉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家庭16週歲以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少兒;二是在吳興區務工滿2年,並簽有勞動合同的外地民工家庭,隨父母來湖生活的16週歲以下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少兒。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之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激發自己的學習激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樣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工作做準備,參加假期的鄉村支教活動,把我們學習書本的知識投身於實踐中。

可享受政策:

城鄉低保戶家庭,按實際醫藥費總額,扣除新農合或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報銷後的部分,其中80%由金洲集團慈善資金補助,10%由市中心醫院減免,10%由患者家庭自負。 城鄉低保邊緣戶家庭,按實際醫藥費總額,扣除新農合或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報銷後的部分,其中70%由金洲集團慈善資金補助,10%由市中心醫院減免,20%由患者家庭自負。 經濟條件困難的外來民工家庭,按實際醫藥費金額,70%由金洲集團慈善資金補助,10%由中心醫院減免,20%由患者家庭自負。

3、二里橋社群20xx年1月制定的社群民政工作計劃

l 針對居民實際經濟收入加強對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家庭的迅查,稽核上報,工作認真、細緻、準確,及時將低保戶的最低保障金額發放到低保戶手中。

l 做好戶口走訪慰問工作,切實為困難戶排憂解難,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l 熱心聽取困難群體的來信來訪和舉報,對他們所反映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求及時解決,並給與滿意答覆。

l 落實各項優撫政策,積極為優撫物件排憂解難,組織社群志願者對困難優撫物件進行幫助。

4、“愛心公益行”互助幫扶工程

“愛心公益行”互助幫扶工程由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吳興區民政局、吳興區社管辦協助參與,《湖州日報》提供獨家新聞支援,以“幫困·助老·濟貧”為宗旨,通過為社會愛心志願人士(慈善義工)、困難群眾和孤寡、空巢等困難老人搭建互動平臺,吸引和整合社會愛心資源,倡導一種崇尚慈善、熱心公益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低保戶的態度

這些年,隨著國家和各地方的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自身或周圍人的切身感受,大多數人對城市低保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也從最初開展時的不信任漸漸體會到其中的益處,特別是低保戶們,在困難的時候感受到了國家對困難群眾的關愛。經過走訪調查,發現低保戶對社群低保工作普遍持滿意態度。管理低保工作的社群工作人員能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法規辦事,態度好,工作認真負責。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汙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自鐵西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鐵西區藥品醫療器械質量安全整治動員大會”後,我院積極參與配合,立即組織成立自查小組,對全院的藥品醫療器械質量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摸查,現將自查結果彙報如下:

四、社群幫扶困難群體

1、二里橋社群有一戶低保戶,全家共4口人。其中戶主視力殘疾1級,喪失勞動能力。其妻精神異常,無法工作。兩個女兒,均為在校學生。家庭住房面積為60平方米,其收入來源為出租所居住房屋其中的30平方米,所得收入不能維持家庭正常生活。其整個家庭四人一月可獲低保金為1268元。其兩個女兒中,大女兒目前就讀某大學三本,在社群工作人員的多次幫助申請下,獲得區殘聯助學金每學期4000元,四年共計32000元;二女兒今年考取某大學專科,在社群工作人員的再次幫助下,獲得區殘聯助學金每學期3000元,三年共計18000元。社群工作人員多次指導該困難戶填寫申請表格。為了減少該家庭成員的四處奔波,社群工作人員幫助這個家庭聯絡月河街道、殘聯等政府部門,並經常電話聯絡該戶戶主瞭解他們家庭的一段時間的狀況及所需要的幫助。

2、20xx年7月22日,我跟隨社群主任和副書記來到二里橋社群的航運一村小區為一位患有精神疾病但家庭條件困難的社群居民進行募捐。航運一村是一個時間比較久的小區,該小區的房子歸航運公司所有,小區居民沒有房產證,故不可以用房子向銀行抵押貸款。七月十幾號的時候,這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社群居民拿著菜刀追砍鄰居,並揚言要點煤氣罐。後被制止並被公安機關帶走。因為某種原因,精神疾病的鑑定需要該居民自己掏錢做。但該戶居民僅夫妻二人,無兒無女,因無固定工作,故家庭又沒存款,無法自己出錢進行鑑定,也無法住院治療。在這麼一種情況下,社群工作人員到社群所轄的各個小區為該居民進行募捐。但募捐所得的錢遠遠不夠鑑定所需,更別提後期治療了。社群的幾位主任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向有關政府部門籌集鑑定所需的資金。在社群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獲得了吳興區政法委的資金幫助。

3、逢年過節,社群的黨員幹部和工作人員都會走訪社群的低保戶和貧困居民,給他們送去過節的禮品、米和食用油等。在掛職期間,我也跟隨了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走訪了幾戶困難戶,並和貧困家庭的學生進行了交流,給予他們一些學習和生活的建議。據瞭解,二里橋社群有不少的共建單位,社群居委會會經常聯絡共建的商業單位給貧困居民提供贊助。二里橋社群居委會和共建單位會不定期進行一些活動,結對貧困居民,貧困居民會獲得一些贊助,一般為五六百現金或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過年時會有駐湖部隊、政府部門等單位的慰問,社群會安排組織貧困居民一起吃年夜飯等。各種慈善活動,社群居委會都會積極組織安排,使貧困人員感到溫暖。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還經常會將慰問物資親自送到行動不便的居民手中。

五、社群幫扶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及建議解決的方案

通過對社群工作人員的採訪,發現社群幫扶工作中碰到的困難不少。

1、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些社群居民不配合的問題。

不是所有的困難群眾都是低保戶,所以不是所有的困難群眾都會在每次活動時獲得一些贊助幫助。當一部分人沒有得到共建的商業單位所提供的錢物時,就會抱怨社群居委會不公平。有的困難群眾在尋求社群居委會幫助時態度比較差,認為居委會為他們服務是理所應當的,應該替他們做好一切的工作。

解決方案建議:

作為他的老師,首先我瞭解他的基本情況,他是一個挺聰明的人,但是有點懶惰,上課容易走神,特別是英語總是他的弱點,無論怎麼學總是不見起色,以至於到後來只要看到有關英語的東西就頭疼。由於懶惰,他的成績都不盡人意。父母對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考上重點高中,近而考入重點大學。而他現在的學習情況,讓他的父母感到擔憂。我可以感受到他父母心中那種望子成龍的殷切期望,也同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雖然我是本科的大學生,但我畢竟沒有任何實際經驗,教好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當碰到有一些居民抱怨不公平的時候,社群工作人員應該耐心向他們進行解釋,告訴居民每次發放的量都是一定的,每戶居民輪流獲得,以得到社群居民的理解。其次,每次慰問活動發放錢物時要做好詳細的登記,以防產生下次發放時重複發放的情況。

當碰到態度較差的居民時,社群工作人員要保持微笑和語言上良好的態度。耐心向該居民解釋,並指導他們填寫表格和辦理手續等。讓居民體會到社群居委會的.耐心和認真的態度。

2、低保準入把關難度大

由於目前城市居民就業的多樣性和隱蔽性,申報低保物件的收入情況很難掌握,如果他們通過隱報、瞞報等掩蓋自己的實際家庭收入,稽核部門無法鑑定。而很多專項救助,比如醫療救助、廉租房救助、法律援助、教育救助和有線電視費減免等,只有低保物件才有資格享受,因此會有人想方設法加入低保行列,從而增加了低保的壓力和難度。

解決方案建議:

該校放學時間為7點30分,由於較長,學生在這段時間顯得疲憊,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後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這應該加強低保的規範化建設,完善低保物件的評定標準。並嚴格按規定實行,爭取做到應保即保。還應充分發動群眾,落實舉報監督的制度。

桐柏之行,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從自我思想上把化學反應從實驗室搬到了化工生產的現場:把守嚴格的大門,刺耳的噪聲,偌大的倉庫,大規模的反應裝置,高度自動化的計算機生產控制體系,尤其是汙水處理站一行,最讓我們收益匪淺。這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化工生產與實驗室化學的內在聯絡與區別,此後,化工廠對於我們來說已不再神祕。

六、對於社群幫扶工作的個人建議

1、在和社群裡困難家庭孩子進行交流之後,發現不少的孩子會因為家庭貧困而感到自卑,在這方面,他們經常會因為無人可以交談而覺得無助。社群居委會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社群居委會可以邀請一些心理老師不定期得給這些自卑的、需要幫助的孩子心理疏導和幫助。

2、我瞭解到不少家庭困難的學生,特別是高中畢業的學生和大學生希望在寒暑假時期通過兼職來為家裡減輕經濟負擔。但是,當今社會比較複雜,而學生們還沒有真正步入社會,都過於單純,容易上當受騙,找一個安全併合適他們的工作並不容易。政府部門或者社群居委會在這方面可以為希望兼職的學生提供幫助。通過和共建單位的溝通聯絡,請一些信得過的企業商業單位為這些學生提供合適的勤工助學崗位。

3、社群幹部和黨員幹部可以和貧困居民進行結對,通過頻繁走訪,消除貧困居民的心理顧慮,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得多瞭解貧困戶、低保戶的心理,瞭解他們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及時為他們提供必要幫助。

4、加強社群與大學和中學的合作。發動更多的學生志願者來從各方面幫助社群低保戶等貧困人員。也可以請更多的學生志願者來幫助社群工作人員處理低保貧困人員的工作。目前來說,我認為學生志願者與社群的合作還不夠多。學生志願者的力量非常巨大,通過合作,可以減輕社群工作者的工作壓力。

總結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

社群調查報告6

摘要:對某省30個樣本社群的調查發現,由於脫離了地區實際,一些地方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加劇了基層政府的債務風險,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導致農民不滿情緒,甚至助推“三無”農民的產生,影響了農民的生存與發展。對此,應從土地利益源頭斬斷地方政府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不當激勵;及時調整不切實際的新型農村社群;確立農民自願、資金充裕、產業支撐等基本建設前提;鼓勵但不強制農地規模化流轉,並促進欠發達農村的新型農村社群化試點與小城鎮建設的有效銜接。

從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農民集中居住確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設資金不足、試點政策不完善、失地農民利益補償與社會保障機制等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並不具備全面展開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於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名義,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以地生財”,盲目推動拆村造城的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調查顯示,全國平均每六個村就有一個村在經歷“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其中72.3%始於XX年及以後。從全國範圍看,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已經從試點走向全面鋪開階段,建設熱點已經從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轉向河南、安徽、陝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設重點已經從城郊結合部、非農產業發達的農村,轉向城市規劃區以外的不發達農村區域;已經有相當部分的縣市基本實現了農村全域社群化。但一些地方拆並村莊後,農民擴大就業問題沒解決,生產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莊拆並不符合農民意願。有的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需要高度重視。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並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調查樣本的選取

事實上,具備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條件的一般是城市規劃區、農村勞動力絕大多數已轉移到城鎮和非農產業就業的發達地區,且XX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提出“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因此,在實踐中,地理上遠離城市規劃區、農民就業和收入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經濟欠發達農村大規模開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的問題尤為突出,應成為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調查研究的主要物件。因此,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某省進行實地調研。某省的代表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某省是典型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糧食主產區。

第二,某省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力度較大,尤其是欠發達農村開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數量較多,其所表現出的問題更全面和具體。具體到某省,我們將其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每個區域按以下標準選取6個樣本社群:

一是社群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

二是社群地理位置上不在縣城規劃區內,無明確規劃區的需遠離當前縣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

三是社群所在鄉鎮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

四是社群規劃搬遷範圍內的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按以上標準選取的30個樣本的概況見表1所示。

二、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政府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資金問題。資金已成為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關鍵制約因素。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資金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公共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投資,簡稱公共投資,政府是其主要投資主體。二是社群住宅投資。由於社群住宅屬於私人物品,因此,從法理上說,社群住宅投資主要應由農民負擔。理論上看,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只需考慮公共投資的承受能力。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包括社群住宅在內的一切社群設施,事實上大多都由基層政府委託企業“統規統建”,且普遍採取bt模式進行建設。企業擔當的是墊資者兼建設者的角色,在債務關係中,企業面向基層政府追索建設成本和合理利潤,結果導致基層政府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的債務風險問題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

1.基層政府直接面臨公共投資債務風險。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公共投資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投資規模大。據某省省級部門測算,一個5000人規模的農村社群,其公共投資規模在2500萬元左右。30個樣本社群中,有10%的社群的公共投資規模在1800萬元到XX萬元之間,有80%的社群在XX萬元到2500萬元之間,有10%的社群在2600萬元到3300萬元之間。30個社群的實際投資狀況與某省省級部門測算的數字基本吻合,反映了某省的普遍狀況。二是公益性強。如某省的“五通六有兩集中”建設標準中,只有幼兒園、連鎖超市能夠通過投資形成直接利潤回報,所以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有社會資本參與,一般也以企業或個人捐贈、贊助的方式出現。30個社群中,非政府資金在公共投資中所佔比例最高僅為27%,很多社群根本沒有社會資本參與。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公共投資的兩大特點決定了各級政府必然是投資的主體。但由於某省新型農村社群化化建設規模較大,導致各級政府層層下沉投資壓力,普遍形成“鄉鎮自建,省市縣財政獎補,各級支農資金整合支援”的投資格局。在30個社群裡,公共投資中鄉鎮投資超過50%的達到25個,說明鄉鎮政府是主要投資主體,但與主要投資主體地位不對應的是鄉鎮微薄的財政收入。30個社群所在的30個鄉鎮,XX年財政收入最低的僅為350萬元,最高的僅為1800萬元,有87%的鄉鎮XX年財政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30個鄉鎮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方面的投資與財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達到4:1,其餘28個社群兩者比率均超過了0.3:1。公共投資數額巨大而自身財政收入微薄是某省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突出問題,但30個鄉鎮的社群化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在持續進行。其原因在於公共投資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視潛在的債務風險。這種“借來的發展”只是帶來了表面的繁榮,但埋下了巨大的債務風險,導致並不具備償債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過不斷借債,來掩蓋債務責任和風險,並通過利息計入本金而不斷放大負債規模。 2.社群住宅墊資風險日益凸顯。基層政府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住宅投資方面的墊資風險,在對30個樣本社群的.實際調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截至XX年底,只有2個社群的住宅售出率達到100%,5個社群的住宅售出率超過30%,其餘23個社群均在30%以下。也就是說,樣本社群住宅普遍處於零星購買狀態,而因此形成的沉澱投資規模和債務隱患,較公共投資數額更為巨大。調研表明,截至XX年底,30個社群在住宅建設方面的投資最高達1.3億元,最低為0.8億元,平均為1.05億元。使基層政府難以回收社群住宅投資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給與農民住房需求相差較大。從表2可以看出,30個社群主導的住房形式是多層樓房,但大多數農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單門獨院樓房。農民喜好單門獨院樓房的原因在於,與農戶舊宅相比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居住地點發生轉移、公共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並沒有改變農民的住房觀念和習慣,且便於農業機械存放和家畜養殖。事實上,基層政府並非不瞭解農民的住宅偏好,但某省在XX年出臺的相關政策影響了基層政府的住宅供給決策。XX年,某省出臺的《新型農村社群規劃建設標準》提出,“新型農村社群多層和高層住宅佔總住宅的比例宜結合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給予適當考慮。”這雖然是為了實現節約用地的目標,但在實際執行中推動了“原則上不建三層以下低層住宅”局面的形成,結果嚴重影響了農民購房和入住社群的積極性,給基層政府帶來的投資浪費和債務隱患問題日益凸顯。

第二,相對於農民購買力水平來說社群住宅價格偏高。30個鄉鎮全部宣稱,以“成本價”面向農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實是,多數鄉鎮出於緩和自身財政壓力的需要,將公共投資成本和開發商的合理利潤都攤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實質上成為商品房開發,導致住宅價格相對於農民購買力偏高的局面。在30個社群中,住宅均價最低的社群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價最高的社群是1700元/平方米,30個社群的住宅整體均價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購買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價1250元/平方米測算,毛坯房的總價基本在15萬元左右。而某省XX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為7524,94元,農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群房價是農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說明的是,30個樣本社群均屬欠發達農村,其農民人均純收入在某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群房價與農戶的購買力差距更大。同時,30個社群中能夠貸款的社群僅為6個,且這6個社群的貸款額度每戶均未超過3萬元;其餘24個社群都規定在特定時問內分次繳清,時限一般為1年。這導致不僅大多數農民無力購買社群住宅,而且也無法藉助金融槓桿來提高購買力。在購買力和購買意願均不足的狀況下,社群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結果,而這將給基層政府帶來巨大的債務風險。

(二)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最大也是最終受益者應是農民,但不少地方卻呈現“政府熱、農民冷”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有媒體報道,個別地方甚至通過停水、停電、阻斷交通等手段,強制進行“株連式拆遷”和“突擊式拆遷”。這種不徵求農民意見、不尊重農民意願的強制行為,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社會穩定。XX年國土資源部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專項檢查工作,重點查處借增減掛鉤試點強迫農民“上樓”等行為。XX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提出,“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中央和相關部門的政策與行動一方面說明國家對於“農民被上樓”問題非常關注,另一方面也說明該問題已較為嚴重。對於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問題,結合對30個樣本社群的調研,可從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第一,舊宅補償偏低引發農民不滿。在30個樣本社群中,僅有1個社群允許農民購買社群住房不需上繳舊有宅基地,該政策具體規定是“政府免費拆遷復墾舊宅;舊宅復耕後歸原有農戶永久使用”;其餘29個社群均要求“買新繳舊”,即購買社群住房“需無條件上繳舊有宅基地並自行拆除舊房”,其中24個社群要求上繳給原有村集體,5個社群要求上繳給鄉鎮政府。在要求無償上繳舊宅基地的29個社群中,有23個社群規定可以在購買社群新房時享受補貼,補貼額度在1萬元到2.5萬元之間,這實質是對農民退出舊宅基地與拆除舊房的有條件補償,但其對農民舊宅補償明顯偏低且附加強制性條件,而另外6個社群甚至不予補償。這實質上造成了對農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導致農民對於人住社群普遍持消極甚至抵制態度。

第二,不徵求農民意見,進行強制性“整村推進”。調查涉及的30個鄉鎮中,有29個鄉鎮要求“整村推進”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這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推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在經濟條件、收入、住房狀況、思想觀念、家庭發展規劃等方面呈現多樣化特徵,對於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認知、接受程度及相應的經濟負擔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不以徵求全體農民意見為前提的整體推進顯然是不合理的。然而,多數地方政府不僅不正視農戶的意見和個體差異,反而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設定整村搬遷時間表,這自然會引發農民普遍的不滿情緒。對30個樣本社群的300戶農戶進行的隨機問卷表明,100%的農戶確認鄉村幹部在搬遷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其中72%的農戶坦誠自已是“被動搬遷”,只有28%的農戶是“自願搬遷”。

(三)農民生存與發展遭遇困境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一般都伴隨著農地的規模化流轉。在30個樣本社群中,有28個社群實現了農地的規模化流轉。當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轉之後,農民的生存與發展等民生問題便更加凸顯。調查表明,土地流轉未能有效促進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農民的生存與發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數土地集中流轉並沒有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土地規模化流轉的28個社群,其土地流轉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轉的時間最低為XX年,最高為20年,一般為XX年;農民獲取一般狀況下農作物(某省普遍以小麥作為參照物)種植的固定收益,即約定的畝產小麥斤數乘以當年國家小麥保護性收購價,標準最低的社群按每年每畝600斤計算,標準最高的社群按每年每畝1000斤計算。以XX年國家小麥保護性收購價格1.12元/斤計算,這28個社群的農民每畝土地年流轉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間。但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是涉及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商品,糧食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再刨除物價上漲因素,這意味著以此計算的土地流轉收益並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對固定的土地流轉收益與不斷攀升的物價水平相比,農民的實際淨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說明多數土地集中流轉未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第二,多數土地集中流轉並未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地方政府大多宣稱通過農地規模化流轉可以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使農民“既拿地租又拿工資”。但這其實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農業產業化與農地流轉的區別。農地規模化流轉只是作為催化劑,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一個契機和可能,但並不一定就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發展。事實上,這28個社群中有27個社群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給種糧大戶或者蔬菜、果樹種植大戶,而這些大戶進行的農業生產雖可算作家庭農場,但並沒有大量吸收農民就業,因為當前農業“從種到收”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勞動,依靠承包戶家庭成員或短期臨時僱工也可完成。種糧大戶或者蔬菜、果樹種植大戶的經營行為,只是生產規模的適當擴大,並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所以並不能帶來穩定的就業崗位。調研中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並吸收大量人員就業的只有1個社群,該社群將土地規模化流轉給大型麵粉加工企業,依靠該企業形成了小麥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從而帶動了大量社群居民就業。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最難解決的就是農民的就業問題即生存和發展問題。雖然農業產業化發展可以形成產業支撐,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區將帶動就業的主要著力點都放在吸引二、三產業投資方面。由於縣城普遍設立了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依靠優越的區位和優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業投資,所以新型農村社群依靠第二產業形成產業支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產業帶動就業方面,由於人口規模小、消費能力弱,新型農村社群也並沒有足夠的優勢。但30個樣本社群幾乎全部宣稱“形成了產業支撐”。對此,我們把這些所謂的“產業支撐”歸為二類:

一是緊鄰鄉鎮街區的社群宣稱以“商貿物流業”為支撐,理由是鄉鎮街區商業相對發達。

二是完全不靠鄉鎮街區的社群宣稱以“現代農業”或“農業產業化”為支撐,理由是農地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流轉。但深入調研發現,這兩個理由都不成立。農民搬入鎮區附近的社群居住,並不代表已在鎮區“商貿物流業”就業;農地規模化流轉也不代表農業產業化已經實現,更何談農民因此獲得了就業崗位。30個樣本社群中只有1個社群依靠現代麵粉加工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支撐,其他29個社群本質上都是基礎設施發生變化的農村居住區,農民並沒有實現市民化,就業機會並沒有增加,甚至很多農民喪失了從事傳統農業的生存手段,導致一個既有別於農民又不同於市民的邊緣群體的出現。如果政府不能及時解決穩定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這些農民甚至將遭遇生存危機。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在欠發達農村強制推進新農村社群化建設,是超越其經濟承受能力和生產力發展階段,以犧牲農民利益降低建設成本,以高息借債或透支未來財政等方式來換得當前發展。冒進的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不僅加劇了基層政府的債務風險,而且導致“三無”農民的產生,增加了農村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冒進的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尚處於個別地區的試點階段,尚未形成系統性風險。因此,應當對這些已出現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及時糾正,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擴散和激化。

由於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所以糾正的關鍵在於約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為,並通過政策法規未解決。具體包括:

第一,優化和嚴格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避免使之成為地方政府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謀求土地利益的工具,從利益源頭上斬斷地方政府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不當激勵。

第二,嚴格落實XX年中央1號檔案“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的規定。各地應及時調整不切實際的新型農村社群化規劃,嚴格限制乃至暫時停止欠發達農村的新型社群化建設。

第三,以農民自願、資金充裕和產業支撐作為新型農村社群化試點啟動的前提。

第四,鼓勵但不強制農地規模化流轉。

第五,應加強欠發達農村的新型農村社群化試點與小城鎮建設的有效銜接,新型農村社群選址最好緊鄰鎮區,使之與小城鎮形成一種相生相長的關係。

社群調查報告7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石家莊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高度重視,人們所生活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汙染現象越來越普遍,因此解決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刻不容緩。其實環境汙染包括好幾個方面:噪音汙染、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等等。有人把環境汙染的範圍看的很狹隘,以為不亂扔垃圾就能改善環境,的確這是一種良好的措施。但單單靠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種思想融入到行動中呢?為了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為了實現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我於20xx寒假年對我所住的街道社群的環境衛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1 調查目的

通過社群環境的調查,瞭解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自身做起,為了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2 調查範圍

石家莊各街道小區,垃圾處理點,人群聚集點。

3 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問卷調查

 4 調查情況

通過對各街道小區的調查,我發現以前的隨處所見的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邊角上依稀可見有少量包裝袋舒坦地晒著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甚者的是從商處房內扔出來的。道路兩旁的垃圾箱由於清潔工沒有及時清理,而導致垃圾溢位垃圾箱,還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體廢氣物汙染的主要來源,在炎熱夏天會發出一陣陣的惡臭味嚴重影響社群的環境空氣質量,也能招來許多蒼蠅、蚊子,從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蟲媒介傳染病的散發和流行。影響整個社群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經過而沒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從而會造成傷害。

通過調查還發現有些建築垃圾散落無人及時清理,以及某些建築單位引起的粉塵汙染嚴重,造成社群空氣中粉塵濃度增高,從而造成人們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影響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不但提高,汽車以是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氣對空氣的汙染不容忽視,還有汽車的喇叭聲在社群對還在休息的人們所產生的噪音汙染。特別是在中午休息期間會使一些人煩躁不安,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4.1 對隨機抽取的20人進行問卷調查

4.1.1 請問你平時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9人,佔45%,回答不會的有4人,佔2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7人,佔35%。

4.1.2 平時關注關於保護環境的新聞嗎?

大多數回答不會,佔55%,回答會的佔5%,覺得於己無關佔40%。

4.1.3 你將廢棄的電池怎麼處理?

選擇隨手扔掉的佔30%,選擇扔進專門的垃圾箱的佔17%,無所謂

4.1.4 你實行垃圾分類了嗎?

選擇實行的佔20%,不實行的佔80%

4.1.5 你贊成用塑料袋嗎?

贊成佔37%,不贊成佔20%,無所謂佔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汙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佔75%,不知道的佔25%

4.1.7 你有沒有隨地吐痰或扔菸頭的習慣?

有的佔20%,沒有的佔50%,有其中一項的佔30%

4.1.8 你有沒有隨時亂扔垃圾的習慣?

有40%人說不太在意,25%說偶爾,25%說不亂扔垃圾。

 5 結果分析

5.1 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

5.1.1 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數人對環境問題並不關注,認為與己無關,不自覺的亂扔垃圾、吐痰,對於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更是熟視無睹,對於保護環境的活動也未能身體力行地參加,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的事與老百姓無關。

5.1.2 許多小區規劃不力,管理不嚴格不科學,任意倒垃圾造成嚴重汙染,處理不及時致使臭氣熏天,有些部門對房地產建設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塵汙染嚴重,政府及相關部門採取措施未能達到各階層,環境保護部門整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範,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工作的整

5.1.3 人們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質有差距,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採取措施不同對孩子的環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環境工作的'難度。

5.1.4 社群的環境問題,對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1.5 垃圾焚燒對環境造成的嚴重二次汙染,焚燒時產生大量黑煙,有毒氣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汙染危害居民身體健康。

6解決措施及建議

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對於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建設和諧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6.1 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對廢棄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 強廢棄物的處理,避免垃圾焚燒。

6.2 環境部門應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及體系,加強對環境監督力度,各階層要深入貫徹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

6.3 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人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加強對學生教育,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6.4 實行環保獎罰制度,獎勵對環保有突出貢獻的人,對工廠任意排放行為進行治理管制。

6.5 發揮政府職能,加大建設城市汙水及城市汙染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機構,

6.6 個人要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為環保貢獻自覺的力量。

 7結論

通過調查活動,我瞭解到工農業生產的巨大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環境的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行為,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重任,我們應該提高環保意識,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改善環境,倡導低碳生活,堅持可持續發展,共同為建設美麗石家莊而努力!

社群調查報告8

在20xx年5月13日區司法局召開的《社群矯正監管措施專項整治活動動員大會》上,各家所在下週的任務之一是自查自糾目前所裡的社群矯正三大措施。以下為我所通過梳理、走訪、自查自糾總結出來目前我所在社群矯正請銷假、公益勞動和書面彙報三大措施的工作情況:

一、請銷假

目前我所共有在冊社群矯正物件35人,其中長期在外務工的有三人,分別是在鹽城的矯正物件王某、在新疆的矯正物件蔡某和在無錫的矯正物件詹某。這三名矯正物件都辦理了長期在外務工的手續,有其社群、家屬簽署的保證書,單位開具的工作證明,還有矯正物件本人寫的保證書。長期外出務工人員請銷假手續的履行率達到了100%。另外,我所目前24人有穩定的工作,其中因為工作關係需要經常出差的矯正物件有兩人,司法所專門在個別談話教育課上對這二人反覆重申社群矯正請銷假制度和相關規定,一旦發現有違規亂紀的行為,司法所會嚴格按照社群矯正日常考核辦法對違規社群矯正物件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近期,我所還將再次印製社群矯正請銷假制度手冊,確保發放到每一位矯正物件手中,強化矯正物件遵守請銷假制度的概念,同時讓矯正物件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二、公益勞動

我所目前的公益勞動基地已有兩個,分別是組織交通協勤活動的'邁皋橋地鐵站華電路口,和組織為老人獻愛心關愛老年人生活的邁皋橋真善美敬老院,目前即將新增的公益勞動基地還有區司法局與區市容局聯合建立的邁皋橋華電北路環境保潔公益勞動基地。可以說,邁皋橋所的公益勞動基地還是很豐富的,結合邁皋橋社群矯正物件人數多、犯罪型別複雜、年齡差距大等眾多特點,豐富的公益勞動基地為不同型別的矯正物件提供了合適的公益活動平臺。

我所目前參加公益勞動的矯正物件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其他因為年紀大、腦疾病或軀體性疾病的矯正物件雖然不能參加司法所統一組織的公益勞動,但大多都能在自己所在的社群或住家附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並拍下照片交到司法所來。

三、書面彙報

書面情況彙報是社群矯正物件每月要交到司法所的一份反映其近期矯正改造,生活、學習、工作、家庭、思想狀態等多方面情況的書面報告。目前我所的社群矯正物件中除一人因為精神性疾病沒有書寫能力以外,其他人都能夠按照規定完成書面彙報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矯正物件寫的書面情況彙報內容簡單,字跡潦草,完全是應付差事。就這個問題,我所已經多次對個別寫書面彙報有困難的矯正物件進行個別輔導和教育,或者向其發放法制宣傳書籍、報刊,但仍然收效甚微。矯正物件說,到司法所來寫的時候就能寫好,回家後事情很多,忙這忙那的,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寫書面彙報,所以寫不好。下一步,我所還將繼續就矯正物件書面彙報的有關問題做一步探索和研究,也會多多學習和借鑑其他司法所好的工作經驗和辦法,希望能夠完善和改進我所在社群矯正書面彙報工作上的薄弱部分。

社群調查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我市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建立第二輪全國文明城市,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上不斷地宣傳著文明禮儀,我所在的社群也不例外,大幅的標語和板報提倡人們養成文明衛生的好習慣。但是,仔細觀察我所住的小區,我發現小區裡亂扔的垃圾比以往多了,而蝴蝶卻並沒有減少,這是怎麼回事?社群內的環境衛生狀況有沒有得到改善?居民們的文明衛生習慣是否良好?帶著這個問題,我利用暑假的休息時間,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實地觀察,調查社群內居民的'文明衛生習慣。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近來小區內文明衛生情況。

3、詢問園丁,蒐集花草樹木種植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實地觀察

居民文明衛生習慣

小區後樓沒有垃圾桶,後樓部分居民嫌麻煩,不願意將垃圾扔到前樓垃圾桶,就順手丟在了後樓草坪上和大樹附近。在高溫潮溼環境下,導致細菌大面積滋生,時有臭氣和蚊蟲,社群被迫噴灑農藥。有些居民的汽車亂停放,佔了公用車道和堵塞了車庫,引起人們不滿。

走訪有關部門

小區空氣質量

經空氣質量檢測,我們小區的空氣質量等級為ⅱ級,空氣指數:56,質量描述:良好

詢問園丁

花草樹木種植情況

小區前庭花園內,最近調換了一批觀賞花草,有蘇鐵、紫薇、月季等,改善了小區的綠化環境,花朵引來了許多蜜蜂和蝴蝶。後樓的部分樹木出現蟲害、脫皮等現象,於是進行了養護,希望小區居民自覺愛護花草樹木。

四、結論

1、小區後樓衛生情況堪憂。大樹下、草坪上有垃圾腐爛遺留下的臭味,蚊蟲、蒼蠅較多。傍晚,經常有孩童在草地上嬉戲玩耍,踩踏草坪。有部分居民在花架及環形走廊散步後,隨手亂扔果皮和菸蒂。

2、小區的空氣並不太好,特別是後樓附近。有的居民不文明,為圖方便堵塞車道,這與居民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3、小區內種植了許多花草,有些是新近移植,有些剛開花,這些花草需要我們大家共同愛護。

五、意見和建議

1、小區部分居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建議舉辦一次講座,教育居民們保護環境,文明停車,齊心協力維護我們的家園。

2、鼓勵和號召居民們關心社群綠化,愛護花草樹木,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共同制止破壞綠化的行為。

六、體會

通過這次有益的調查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社群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初步掌握了開展調查、製作表格的方法,還學會了對某一事物作一些歸納與總結。另外,我還向物業部門反映情況,提供建議,受到了好評。特別是我原來做事馬虎,辦事拖泥帶水,這次活動教育了我,使我明白,調查工作要一絲不苟,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這增強了我做建設和諧城市小主人的使命感。我相信如果人人都能主動保持文明衛生的好習慣,保護花草樹木,那麼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成為一塊美麗的綠洲、一座花園般的現代化都市、一個和諧文明的人間天堂

社群調查報告10

一、社群志願服務實踐內容與目的

1、社群志願服務不論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從其創立之初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作用,其發展程度也越來越成為判斷一個社會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鄉的社群裡做了幾周的志願服務與調查,收穫頗多。

2、經過:在與社群內獨居老人面對面的交流中,老人對我們講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從談話中我瞭解到老人幾十年的生活裡,幾乎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過,她的兒女常年在外,幾乎從不回家。老人很孤單,和物質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通過調查與研究我們發現社群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僅僅只是傾聽他們的生活瑣事,他們就表現出莫大的高興與滿足。當我在傾聽老人述說的過程中,老人對她的孤單找到了一種寄託,有了生活下來的力量。志願者的精神一步步傳遞,或許我們做的不多,但卻給予了老人們精神上的慰藉,我們所傳遞的那份愛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3、目的:首先是讓更多人瞭解到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其次是通過調查來深入瞭解社群養老服務這一構成的優缺點;最後是以調查研究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社群養老進行剖析。

二、社群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1、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我國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的階段,且我國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我縣由於物質基礎比較薄弱,許多地方需要承擔扶貧與養老助老義務,轉變了傳統的養老方式。由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養老,相關的法律法規並無例可循且還未健全,家庭養老職能的退化,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種種問題擺在眼前,而我國的社群養老服務體系才剛剛起步,還處於初級階段各項職能還不完善。

2、觀念認識不到位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縣一些社群管理服務部門、職能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群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後,沒有意識到養老職能已經由以家庭為主轉變為以社會為主。沒有把社群養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3、社群養老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專業化水平低

我縣的社群養老服務還只是剛剛起步,工作機構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基礎設施較差,配備較單一。而社群專職服務人員主要是下崗、

失業和中老年人,針對老年人服務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三、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獨感已經嚴重影響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齡的日漸增加,使他們不得不依靠別人的幫助才能正常生活。據調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

就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的調查發現,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體日常生活中的燒菜做飯、外出活動、打掃衛生、洗衣疊被等都成為困難。

2、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加,其生理機能開始衰退,記憶力下降、視聽障礙、手腳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出現。這種生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兩種以上的症狀。

3、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裝置缺乏

各種老年健康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人需要藉助各種輔助裝置來維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動。經調查瞭解,老年人中視力和聽力有問題的高齡老人人數是最多的,而這類的輔助裝置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場上目前這類老年輔助生活裝置並不多,給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四、社群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務、生活照料和醫療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對較多的,而這三項中又以醫療健康為最,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對較低。

1、老年人對社群日常照料的服務需求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社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於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很為難。所以,正常情況下老年人對社群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就更加強烈,如果有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很大改善。經過調查發現總結老年人希望社群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日常登門巡視、上門做飯、代理購物、家庭修理、送貨上門、郵寄等。

2、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群居家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群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繪畫、讀書、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諮詢等。老年人因日常閒暇時間較多,對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們在物質生活滿足的情況下更加註重對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經調查發現,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成為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而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衛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也是絕大部分老年人願意接受的。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中

慢性病較為普遍,而大多數老年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經走訪得知,老年人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務及專業健康護理。在我看來,發展社群健康服務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五、 社群養老服務發展的建議

1、充分認識發展社群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群養老助老服務是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及滿足老年人需要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社群應樹立正確的觀念,加強對社群養老服務重要性的認識,理解其對和諧社會、和諧社群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們的迫切需求,加大宣傳力度,在社群養老服務事業的實踐發展中對社群加以監督。

2、規範行業發展秩序

設立相關的政策法規來規範養老行業的發展,對社群從事養老服務的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體檢、考核、服務質量的跟蹤等,並對其頒發由權威機構授予的正規結業證書。而對於服務人員低劣的行為應及時查處,必要時要處以懲治,管理者需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

3、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首先在人員的來源方面來說,應該要求相關高校設立專門的老年服務專業,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型人才,例如設立老年人心理學、護理學等專業。在管理方面,應由社群統一招收服務人員進行登記、管理、培訓,然後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並通過社群走訪和發放問卷等

社群調查報告11

社群概況:東營房社群概況:東營房社群以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甲4號院為主體東起永定河路至阜石路;南起阜石路至永定路交叉口(阜永路口);西起阜永路口至田村路天下城市場路口南側;北起田村路天下城市場路口南側至永定河路。涵蓋阜石路9號院(北京衛戍區家屬院),阜石路11號院(軍區家屬院)、永定路2號院(雅士合金公寓),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軍區警衛一師五團均駐紮在本社群。該社群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住宅面積32萬平方米,共計39棟樓、單元數109個,總戶數1800戶,現有人口3500人.社群設有居委會組織。該社群現有洗浴2家、住宿式酒店7家、餐飲場所12家、KTV娛樂場所2家、中小門店7家。

樂府家園社群概況: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乙1號院,該社群佔地面積300631.2萬平方米,住宅面積20.8玩平方米,共計13棟樓、單元數73個、20xx年開始入住,總戶數1610戶,現有人口4816人.該社群業委會聘用長城物業公司樂府家園分部提供物業服務,社群配有居委會組織日常居民活動。

群眾意見建議的辦理情況:

一、東營房社群自由度小區(永定河路26號)群眾反映物技防設施嚴重缺損,20xx年3月至5月社群民警多次到自由度小區與“和家安”物業公司協商,到目前已安裝停車場管理系統,加裝監控探頭6個,該物業公司承諾在相繼收取物業管理費用後會對物技防設施繼續投入資金改造。

二、東營房社群永定路甲4號院東院家屬區群眾反映1、7號樓改造原有居民已搬離,留下空樓存在閒散氓流人員暫居現象,社群民警會同居委會成員、警衛一師五團保衛股定期對2棟樓進行逐門逐層清檢排查隱患清除救助閒散氓流人員。

三、東營房居委會反應永定路甲4號院東院家屬區屬於老舊小區門禁系統老化,社群民警與居委會書記李安山、主任張久娥多方聯絡正在逐步升級改造門禁系統。

四、樂府家園社群群眾反映保安員年齡結構大、責任心差,社群民警經與小區業委會、物業、保安公司協商溝通已更換一批年輕責任心強的正規保安員。

五、樂府家園社群群眾反映小區內無證養犬問題嚴重,社群民警即與所內限養辦聯絡溝通摸排小區內養犬辦證情況,並聯合限養辦、居委會對無證養犬、違法飼養限養犬的業主進行勸導處罰、依法查處違法養犬業主,大力宣傳文明、依法養犬。

創安全社群具體工作措施:

一、大力開展“創安全社群”工作宣傳

(一)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一向居委會成員宣傳安全社群建立意義及形勢。明確創安全社群的目地,內容;二是針對社群內企事業單位、餐飲娛樂、中小門店開展專業培訓會。主要是消防、化學危險品、內保安全管理等,在社群內組織消防演練。

(二)大力宣傳,實現創安全社群宣傳無縫連線。設計製作安全社群建立相關知識宣傳資料。三是廣泛在轄區主要地段、人口密集區、公共場所設立安全警示標語標牌。利用社群內企事業單位、餐飲娛樂、中小門店現有LED電子顯示螢幕即時通報警情警示。

二、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治

(一)協同消防民警對社群內企事業單位、餐飲娛樂、中小門店、地下空間進行消防安全大檢查,及時發現消防安全隱患。督促相關單位落實責任進行整治。

(二)層層簽訂消防安全、治安防範、內部安全責任書,明確轄區各單位的安全工作責任。

三、突出特色,全面推進安全社群建立程序

(一)東營房社群以部隊家屬院為主,社群群眾整體素質較高,思想覺悟、政治敏感性高、開展“群防群治”工作基礎好。由此以居委會為主體組建群防群治工作組,定期由社群民警通報派出所轄區內近期發案警情特點及社會維穩形勢,與居委會成員一起研究定製本社群安全防範工作和維穩工作措施。由居委會牽頭組織社群內各樓門長、治保積極分子進行日常安全防範宣傳工作。由治保積極分子組成60人專職巡邏防範力量分時段在社群內開展防範工作。

(二)開展“軍、警、民”相結合的安全防範、治安防控工作,在所領導的陪同下與社群內部隊領導協商,宣傳“建立安全社群”工作的重要性,並得到部隊的支援,部隊在其內部保衛的前提下能積極與警民配合搞好部隊家屬院級周邊的治安巡邏工作。

(三)樂府家園社群整體物技防設施良好,社群規整,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社群專職保安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工作,定期召開保安員崗位培訓教育會,增強保安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防範意識。

四、建立“安全社群”取得的一點成績及不足

在所領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按時推進分局“創安全社群”工作的開展進度,近一段時間社群內治安防範工作及維穩工作都有了明顯效果,社群內各類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為零、維穩工作物件各類重點人思想及現實表現良好,不足之處首先是個別單位和個人就創“安全社群”認識不足在今後工作中要有針對性的加強宣傳力度。其次是監管力度不夠,對已發現各類安全隱患的'單位整改情況不能及時檢查督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跟進監督落實整改。最後是跨界合作和全員參與力度不夠高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更有效的宣傳發動群眾及各界人力資源以求最大限度的做到“群防群治”。

社群調查報告12

通過調查研究和參考已有資料我們發現,社群存在治理主體單一、治理手段落後、居民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我們認為只有對民間組織的培育、公民精神的培養以及制度層面的完善,治理理論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並達到良好的狀態。

一、社群治理的困境

第一,社群治理主體單一。治理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單一的行政性居委會,遠沒有形成多治理主體互動的局面。而居委會的主要任務仍是以完成上級政府的指令為主,而不是基於居民的訴求。儘管社群治理主體開始趨向多元化,但目前社群中居委會仍是主要的治理體。

第二,社群治理手段落後。表現為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主要採取我說你做的行政命令方式,而不是對話、協商、協調的方式。社群治理以強制性的行政方式為主,社群工作的公開性、透明度和法制化仍然十

分有限。居委會工作人員對於社群的事務主動性不強,每天忙於解決上面下派的事情,對於社群的事務只有當居民上門來才成為居委會工作的重點,至於豐富居民生活的活動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居委會幹部的產生不是依法通過居民選舉的方式,或者表面上通過選舉,實質上仍由上級部門任命。選舉過程不夠公開透明,缺乏治理物件認可的權威性和社會合法性,導致居委會動員能力薄弱。

可見,參與率低和參與機制的不完善是目前居民參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社群中普遍存在民間組織不發達的問題。社群的組織除了居委會、業委會、社群黨組織、物業公司外,還有一類重要的組織型別,即民間組織。社群民間組織數量較少,且多是些諸如老年協會、腰鼓隊、

晨練隊等娛樂性質的團體。居委會的宣傳手冊中瞭解到,該社群建立了愛心服務工作站,分為居家養家服務、殘疾康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就業援助服務和困難救助服務幾大塊,服務物件主要是社群的弱勢群體。但是調研中瞭解到具體的落實情況欠佳,形式化嚴重。

二、對策設想

解決社群治理困境的對策主要是還原居委會的自治功能、政府重視對民間組織的培育、利益導向,鼓勵居民社群參與和社群社會資本的培育。

(一)還原居委會的自治功能

居委會必須進行改革:通過直接選舉增加其社會的合法性;通過政務公開增強其財務及執行過程的透明性和居民參與監督的可能性;應減少專職社群工作者,增加兼職的社群工作者,在自願的基礎上,義務為居民服務。現實居委會承擔著自治、行政和服務三種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居委會從行政體制的束縛中獨立出來,還原其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本來面目,同時發揮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功能,如建立社群工作站和社群服務站,解決了政府行政事務沒有基層承接的問題。

(二)政府重視對民間組織的培育

應重視和發揮民間組織在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合作方面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居委會作為居民自治組織在維護居民利益及居民自治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在此之外的社群民間組織去彌補。事實上當居民盼望已久的居委會不能或無法維護居民利益或表達其訴求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民間性的維權組織就會應運而生。關於民間組織的培養,政府應該深刻認識到其可能發揮的巨大作用,要加強對其的培育。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民間組織有別於歐美國家制約政府權力意義上的民間組織。

(三)通過利益導向使社群居民積極參與社群公共生活,培育居民社群參與的能力

滿足居民利益需求是居民社群參與的最大動力。利益需求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激勵,更為重要的是精神上和心靈上的滿足。社群居委會應首先調查居民的知識、文化等需求,並通過主辦一些社群補習班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理論修養和藝術情操,以方便居民找到工作和豐富生活。只有滿足居民的利益需求,社群應該成為真正為居民服務的家園,只有通過各種方式感動居民、滿足居民,居民才會積極參與自己家園的建設。

(四)培育社會資本是提高社群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社會資本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徵,諸如信任、規範以及網路,他們能夠通過促進合作行為來提高社會的效率。社會資本在社群主要體現為居民之間、居民與社群組織之間、社群與社群外其它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信任程度。作為社會資本的情感、互信、公民參與網路,意味著一種更為和諧的人際關係,意味著社群的一種互助共濟、互惠互信、誠實公平、注重團結與參與的人文環境,同時也意味著社群發展的一種更為有利的條件,它能夠極大提高社群治理水平。在轉型期社會資本的下降和喪失,使社會成員表現出疏離感、無助感等。如何正確認識這些影響的危害性,事關社群甚至社會的安定團結。第一,重視對導致社群社會資本下降的因素加以分析、彌補,使社群重新找回共識性規範的社會網路。重建社會網路時仍應以家庭等血緣、地緣為載體,發揮其與社群結合的優勢。第二,開展社群教育,培養公民對社群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對共同體價值的認同和對公共規範、公共原則的維護。這是社群居民在日常生活逐漸獲得訓練,積久成習。這些訓練包括參與社群公共事務的討論、決策;以實際行動投身公共活動,以合作方式解決社群公共事務集體行動中的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訓練居民在政治上的行為,使他們知道怎樣選擇,怎樣辯論,怎樣參與社群事務的管理,怎樣完成一個社群居民的責任。

社群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物件:

我市麗珠社群的部分居民和社群基層幹部

二、調查時間:

20xx年9月9日—10月10日

三、調查目的:

通過對社群基層行政管理的調查,有助於瞭解社群基層行政管理的執行狀態和效果,為社群基層行政管理服務體系改進和制度的完善提供參考依據,從而為社群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並構建和諧的社群。

四、調查內容:

1、關於社群基層行政管理的調查

2、建議或對策

五、調查方法:

個人訪談法,查閱資料

前言: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很多人就選擇了在城市定居下來。為了更好的管理在同一區域內居住的居民,就需要建立社群這樣一個群眾基礎機構。

社群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性的群眾基礎機構,為我們廣大居民群眾做著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服務。它是我們信任的一個基礎機構,與居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基層組織。社群承擔著貫徹上級政策、落實政策、溝通政民的重要職責。有道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足見社群管理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一個成熟的社群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夠滿足社群成員的多種需求。社群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關係著一個區甚至一個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社會對城市管理要求的提高,社群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影響社群發展、社群自治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地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為了進一步摸清基層社群行政管理的現狀,充分了解基層建設情況。20xx年9月9 日,我對我市的麗珠社群進行了簡單的走訪調查。在該社群有關部門同志的幫助下,對在社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思考,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隨機選擇了2名在麗珠社群生活的居民以及3名在該社群部門工作的基層幹部,對他們進行了細緻的訪談。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調查發現社群基層行政管理主要有以下問題:1.社群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2.社群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3.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1.社群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

⑴.社群居委會自治功能尚未實現

通過調查發現,社群居委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群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於上級領導佈置什麼就幹什麼,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而自主性、自治性卻沒有得到體現。一是社群自治的任務與工作的要求有距離。二是社群居委會已經成為“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社群居委會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規定了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群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社群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街道辦事處要求社群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的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街道辦事處落實到社群居委會來執行。這使得社群居委會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協助政府部門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⑵.社群事務纏身,工作任務繁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農民、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生活,流動人口大量進入城市,使社群居委會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增加、難度加大。“小社群,大社會”的模式,增加了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社群調查報告14

【調查地點】:

商洛市桂圓小區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

【調查內容】:

小區生態綠化環境現狀及變化

【調查方式】:

①實地調查感受。②問訪周圍居民。③查閱相關資料。④尋求相關部門幫助。

【調查目的】:

進一步深入瞭解社群的綠化生態環境,鍛鍊自己的實踐調查能力,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心和公共關注度。通過對社群狀況的瞭解,探索社群發展的新方法。

【報告正文】:

社群是組成社會生活的一個個集合體,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社群的環境狀況將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本次調查通過對社群的人文環境,綠化環境,衛生環境等幾方面進行調查研究,綜合反映了社群環境的綜合水平。

(一) 綠化環境

隨著城市住宅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購房時除了關注居住區的建築地段、房價、區位、交通等因素外,更關注的是樓盤的綠化和景觀等自然環境的營造,因而對居住區綠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再限於一個簡單的栽花栽草的美化,而是需要置身於一個融匯著自然、文化、藝術的高品質生活環境,因而開發商也逐漸開始重視園區綠化的建設,滿足人們對綠化的生理和心理上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營造出一個美好的居住環境。

在現代居住區設計中,一般要求綠化率達30%。 經過對社群內部及周圍進行實地考察及問訪小區有關機構,得知小區綠化總面積約350平方千米,佔小區總面積的28%左右。其中草坪約佔60%,樹帶約佔30%,花卉展區佔5%。桂圓小區綠化情況與國家相關規定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沒有完全達標。

居住區綠化以常青型植物為主,如冬青,松樹,榆樹,低草,月季花等易存活生長期長的植物,從而在淨化空氣減少塵埃吸收噪音,以保護居住區環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改善小氣候、遮陽降溫、防止西晒、調節氣溫、降低風速,而在炎夏靜風時,由於溫差而促進空氣交換。

小區綠化佈置主要以塊片狀分佈於各獨立樓之間的中間地帶,小區主幹道兩側,小區花園,及小區休閒遊樂區。並配有澆灌設施等養護裝置。另外據瞭解,小區還有專職人員定期對小區綠化帶進行修剪,除草,除蟲以確保小區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為小區生活人群提供綠色生態的環境,建立美好社群。

小區綠化還點綴有少量的建築小品,水體等各色建築,並利用 物材料分割空間,增加層次,美化居住區的面貌,使居住區建築群更顯生動活潑。同時還可利用植物遮蔽醜陋不雅觀之物。更有利於良好的綠化環境下,組織、吸引居民的戶外活動,使老人、少年兒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綠地中游憩、活動觀賞及進行社會交往,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增進居民間的互相瞭解,和睦相處。人們賞心悅目,精神振奮,為形成好的`心理效應,創造良好的戶外環境條件。

(二) 衛生環境

健康生活是每個人的追求目標。而健康生活的首要就是健康衛生的環境。作為居民生活主要場所的小區衛生狀況,對人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調查研究小區環衛制度,衛生狀況,醫療設施等方面內容,從而對小區的整體衛生狀況有了大致的瞭解。

首先,桂圓小區實行24小時輪班值的環衛值班制度,確保小區內隨時有環衛人員對小區的衛生狀況進行整理。其次小區設有五處垃圾集中收容點,並每間隔兩小時清理一次。這些制度確保了小區的整潔衛生,也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此外,小區管理人員還在小區公告欄等地多出張貼衛生宣傳材料,普及衛生知識,號召大家自覺維護小區環境。但是,在小區人員密集的場所及大道附近,還是偶爾有一些居民亂扔的垃圾和狗狗遺留下的排洩物。這些問題雖不是很嚴重但仍需小區及居民共同努力,以建立更加文明健康的小區。

另外,小區還在主幹道旁邊設有一家小型社群衛生服務站,為居民提供簡單的醫療衛生設施和藥物。以便於為小區居民解決健康衛生狀 況,促進小區健康和諧。

水,是人們生活的必備之物。水的乾淨衛生關乎著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小區針對飲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衛生要求,特別引進了先進的水過濾技術,將引進小區的自來水進行過濾之後再送往每家每戶。確保了居民用水的乾淨衛生,保障了人們的健康生活。這一點,足可見小區管理對衛生狀況的重視度和關注度。

總體來說,小區基本實現了建立衛生健康小區的目標,為居民提供了乾淨美麗的小區環境,確保了小區居民的健康安全,為他們工作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三) 人文環境

居民生活除了住房,綠化衛生等硬條件之外,一個小區的人文文化環境等軟條件也是很重要的。

在小區內建立一種住戶與住戶之間以及住戶與物業管理者之間彼此能夠良好相處,相互關懷的良好氛圍,創立屬於自己小區的特色精神,建立和諧文明的小區是今後小區發展的主要方向。

業主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群體,年齡、性別、個人愛好各不相同,各不同社群之間業主的社會層次也不盡相同。桂圓小區管理處根據不同層次的愛好特點開展了各種不同的小區文化活動,如書法大賽,少兒遊樂玩,夕陽紅太極舞,安全知識競賽等各種不同文化活動,既培養了居民生活素質,又活躍了大眾文化生活,逐漸建立了小區整體文化氛圍,具有積極的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同時具有良好的宣傳價值,樹立了小區品牌。

小區在節假日,午後等一些時段,在小區廣場免費為大家播放一些經典影片,娛樂新聞等。豐富了群眾的生活,拓展了居民年的眼界,更為大家交流感情提供了平臺,促進社群和諧健康發展。小區以“熱烈,簡樸,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抓好重大節日和紀念日活動之外還在樓與樓之間開展“比為生,比尊老愛幼,比鄰里團結,比無火災,無盜竊,無違反‘三禁一反’活動”。與此同時還建立了室,乒乓球場,健身房等公共文化設施,為居民提供了文化娛樂場所,建立了優雅文明的生活條件和文化環境。

我通過對以上三個層面的調查研究,對桂圓小區的環境狀況有了大致的瞭解。總體上,該小區乾淨衛生,綠色和諧的環境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氛圍,滿足了居民要求,活躍了小區文化,建立了文明美好的新社群。是現代新型社群的綜合代表。但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小問題,仍需小區居民和管理部門合力解決,以更進一步促進小區健康發展,為居民安定工作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為構建和諧社會,文明社群作出貢獻。

社群調查報告15

、社群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群居委會工作負擔過重

這是當前社群建設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一是任務多。據調查統計,我市給社群居委會下達工作任務的部門達45家之多,工作達100餘項,還不包括一些臨時性、專項性的工作。不少部門在社群居委會設立機構、建立組織,並要求掛上機構和組織名稱的牌子和相關的工作制度。二是資料臺帳多。社群居委會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根據要求收集整理資料,建立工作檔案,以備檢查之用。最多的一項工作有14大項41小項,最少的也有4大項14小項。各種資料不僅要進電腦,還要裝訂成冊、製成卡片,十分耗時。如楊秣社群居委會建立無毒社群工作資料就有三盒,法律進社群工作資料就有四盒。三是工作方法落後。有的部門還把一些執法工作、技術性和專業性強的工作交到社群居委會。由於無相應的職權、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做起來困難重重。如為了確定新增的企業是否有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只有通過看企業規模、僱員的多少等予以估算;為了清查非法安裝的--接收器,只好爬樓觀察;為了做好計生工作,只有通過看居民家貼“喜”字、晒尿布等來了解新婚和生育情況。這些落後的工作方法加重了工作負擔。

(二)社群居委會職能錯位,自治作用難以發揮

社群居委會是群眾性的自治組織,組織社群居民,依法開展自治,是其基本職責。但實際上它已成為準行政性的組織,自治作用發揮得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其工作內容基本上被政府有關部門主導,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完成這些部門下達的任務上;街道和社群居委會之間法定的指導與被指導關係在現實中已變成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工作任務主要通過街道佈置到社群居委會。各部門下到社群的工作都有檢查考核。其中涉及一票否決的就有計生、安全、低保、綜治四項工作。為了迎接各部門和街道的雙重檢查考核,社群居委會還要花很多時間做好迎檢和接待工作。結果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調查中我們瞭解到,除換屆選舉外,社群居委會普遍沒有依法召開過居民或居民代表大會;每年一次的樓長會議,也只是工作彙報會;在每年的市人代會上,來自社群居委會的人大代表沒有提出過居民關注的問題的議案和建議。居民向其反映一些問題,如入室盜竊、養狗糾紛、下水道不通、部分衛生死角、機動車在居民區內亂停亂放佔用公共場地和道路、二級道路因佔道經營影響居民出入等,得不到解決,降低了居委會的信任度和凝聚力。

(三)社群基礎設施匱乏,居民活動受限

部分社群居委會辦公用房仍然緊缺,根據調查統計,86個社群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在100㎡以下的有10個,無辦公用房的有6個。有的新建社群,如康樂社群,居委會的辦公用房雖然在規劃上作了安排,但未能認真落實,只有租房辦公。有的辦公用房產權至今沒有解決。由於專管員的進入和社群警務室的設立,原有的辦公室也逐漸擁擠。

最突出的問題是配套設施建設不足,絕大多數社群缺少老年活動室、退休人員活動室、黨員活動室、文化娛樂活動室、健身場所和健身器材。“星光計劃工程”原本是給社群老年人建造的活動場所,但一開始就被當作居委會辦公室來設計、建造、使用。很多社群居委會唯一的會議室實際上成了多功能室,開展活動極不方便。有的社群退休人員多,如大北莊和中崗社群企業退休人員已分別達310人和303人,本已無場所開展正常活動,卻還要面臨退休人員繼續增加的壓力,如中崗社群即將還有20xx人進入。社群黨員活動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有的社群黨組織現在就為即將開展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缺乏場所而發愁。

(四)隊伍不穩,工作依賴性強

目前,我市的社群居委會主任每人每月500元,副主任每人每月400元,委員每人每月350元,扣除“三金”後,實際領到手的收入接近或低於我市最低工資標準390元。由於沒有建立自然增長機制,在居委會工作時間再長經濟待遇也不變。社群各類工作人員之間工資待遇不一致,造成心理不平衡,影響其工作積極性。由於經濟待遇存在上述問題,致使工作隊伍不穩定,一些招考進來的大中專畢業生辭職離開。

現有居幹比過去的隊伍素質雖有增強,但她們多年養成的“等、要、靠”思維定勢,習慣於被動地接受部門和街道的工作任務,不善於依據社群實際和居民需求來制定工作目標和工作思路的現狀仍然存在。

、對加強社群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開展社群建設是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加強城市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堅持以人為本、擴大基層民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綜合性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對社群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切實負起責任;要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工作作風,堅持依法行政,維護社群居委會的自治權;要把社群建設作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社群建設中的新情況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制訂社群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加強市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機構建設,增加人員,充實力量,切實發揮其作用,確保社群建設健康發展。

(二)理順關係,依法自治

針對社群居委會負擔過重的突出問題,要從制度建設著手,理順關係,為其減負。一是要正確區分社群和社群居委會的關係。“社群”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群居委會”是社群的居民自治組織;講工作進社群,就把工作交給社群居委會,是對“社群”和“社群居委會”的偏面理解。二是要理順部門、街道與社群居委會的關係。社群居委會的負擔過重,表現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建議由市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開展“四清”即清職能、清牌子、清檯帳、清檢查評比,然後作出統一規定,達到理順關係的目的。三是要建立准入制度,賦予市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准入權”,對依法不屬於社群居委會職責範圍的事務,該辦公室有權拒絕進入社群居委會,對需要社群居委會協助的開展工作,嚴格落實“費隨事轉、人隨職配、權隨責走”的規定。通過建立健全上述制度,緩解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壓力,確保其有時間、有精力開展居民自治工作,充分發揮自治組織的作用。

(三)積極探索,勇於創新

對政府下沉社群的工作,如何設定機構、建立工作執行機制,是當前社群建設中的一個重大課題。市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市政府要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儘快解決。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通過在街道設立社群政務、事務管理服務中心,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該中心將社群便民服務,社群政務和事務管理,社群勞動和社會保障分為三個區域,三個視窗對外。這一工作執行模式,在街道領導下,整合了各部門進入社群的人財物資源,方便了社群黨務、政務和事務的聯絡,以及與社群居民之間的聯絡,“過濾”了政府及其部門進入社群居委會的工作,有利於實現居民自治。網上介紹的青島市四方區的做法也基本相同,該區在街道設立社群事務受理中心,將所有下沉社群的黨政事務集中起來,實行“敞開式辦公、一門式服務”,既方便了群眾,又減輕了社群居委會的工作負擔。這些做法值得我市借鑑。

(四)以人為本,配套設施

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是社群建設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市社群公益和社會服務配套設施少,與實際需要嚴重不相適應,對此,市、區兩級政府應給予足夠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解決。解決的主要方式應立足挖潛和新建。首先要把社群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之中。新建小區在規劃時,要將配套設施列為小區建設配套專案,與小區建設做到“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建造,同時交付使用。老的小區通過因地制宜改造,增添一些配套設施,對尚未達標的“星光工程”,儘快設法擴建。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加大對社群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再次利用改造、置換、購買、租用等方式,整合資源,進行挖潛。第四,還可以利用進入社群的黨員和企業退休人員原單位的管理服務資源,可以加強與轄區單位的聯絡,實現資源共享。

(五)建設隊伍,保障自治

抓好社群隊伍的建設是實現居民自治,發揮社群功能的組織保證。首先,應建立社群工作人員工資自然增長機制,解決他們的生活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社群工作,穩定社群工作隊伍,吸引具有專業知識的大中專畢業生和素質較高的自願者到社群工作。其次要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明確工作重點和主要職責,以及如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工作,提高社群居委會成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群專職工作隊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