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調查報告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1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群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社群調查報告集錦15篇

社群調查報告1

農村社群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不僅體現出凝聚性與組合性,同時更加具有包容性。構建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可以不斷提升社群居民的待遇,使各項公共服務惠及生活在社群內所有的居民,同時還能夠增強社群居民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有利於新時期農村治理體制的建立。由於在推進農村社群建設中存在困難與阻力,我們就必須在實踐中突破一些陳規舊俗的束縛,進行制度創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維,從而將農村社群建設成為符合農民利益的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創新農村基層組織體制。

現在,農村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村級組織管理體制已經不再適應新型鄉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別是在巨集觀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時,農村的微觀管理和組織體制本身還很不適應。因此,農村社群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種型別社群組織發展的基礎上,重構執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群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使社群真正成為承接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平臺,承擔起促進農村政治、民主、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打破現有的治理體制,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建農村社群管理委員會,作為農村社群建設的主體。社群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組成,在社群管理委員會內設立一些具體的服務組織,如互助救助組、環境衛生服務組、民間糾紛調解組、文體活動組、公益事業服務組、志願者服務隊等等。可以推選出一批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充分發揮他們德高望重、閱歷豐富、辦法建議多、村民易接受的優勢,讓他們來擔任社群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從而由他們來帶動和服務群眾,開展農村社群建設。或者也可以採用與城市社群一樣的做法進行試點,把一些經過專門培訓、有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並且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選聘到農村社群,專門從事農村的社群建設工作。當然,我們還可以學習借鑑韓國的經驗,對那些選聘到農村的社群工作者進行專門的培訓,並將他們掛職到一些試驗區實踐一段時間,再聘用到需要的農村社群去工作。他們的福利報酬也要像城市社群工作者一樣,由政XX政購買服務,且不得低於當地的人均收入水平。這樣就解決了工作載體和人才難題。選擇在一定的區域內對鄉鎮職能轉變進行改革試點。撤銷鄉鎮,改建為中心社群,統一管理農村的公共服務事務,從而真正實現鄉鎮在功能上、職責上的轉變,使其從行政管理為主轉變為公共服務為主。

二、重視服務區域的規劃配置。

在沿海一帶的農村,村莊很小,單一行政村的戶籍人口相對都比較少。村落太小,就會與社群公共服務的配置產生矛盾。因為對於公共服務而言,有些內容需要具有規模效應,才能很好地運作,如一個社群衛生站設立起來,沒有人來看病,久而久之也就執行不下去;再如社群工作者的配備,需要政府購買服務,村多社群多,工作人員勢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財政就難以承受。諸如這方面的矛盾還有很多,如何來解決呢?筆者認為,對農村社群的配置要進行重新規劃,以現有的村落為基礎,根據情況進行規劃配置,特別是在一些已經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先進行試點。如我市的東陽在20xx年就已經對許多行政村進行了合併,從原先的500多個村合併為現在的300多個村,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經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卻難以融合,特別是經濟方面要實現融合還存在著高難度。但實際上這些合併後的村,就可以規劃配置為農村社群,而合併前的村仍以村委會建制。這樣在規劃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縣深澤的4個村一樣,原來的建制村負責組織經濟方面的事務,而其他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責則由合併後的社群來行使。當然,在一些暫不合並又不符合條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現狀,待條件成熟後再設立戶籍人口在20xx戶左右的社群。

三、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除了市場化服務專案和居民自願、自助服務外,農村社群公共服務的構成主要有五大體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務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開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發展慈善事業,做好扶貧幫困、助殘扶孤工作,開展農村避災、減災、救災,深化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為老年人、婦女、青少年、弱勢群體、優撫物件等提供政策服務,讓公共福利事業專案真正惠及每一個社群居民。二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設立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站、計生服務站,為農村社群居民提供價廉、優質、綜合的基本衛生服務,如提供免費體檢服務,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及慢性病的治療、護理和傷殘康復,生殖健康服務,加強疾病預防、婦幼保健、衛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立村民學校、圖書(電子)閱覽室、活動場所、文娛活動組織等,經常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群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改善鄉風民風,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進農村資訊化工程,發揮現代遠端教育作用,開展科技培訓、科普教育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動,開展現代公民素質教育,組織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培育高素質、技能型農村創業帶頭人和致富領頭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建立社群警務室,健全社群治安防範體系,發揮群防群治機制作用,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小事不出社群,矛盾化解在當地,確保農村社群公共秩序的和諧穩定。

四、健全農村基層民主自治機制。

從社群重建與發展的角度看,鄉村社群發展的目標主要在人,在於人的精神層面的滿意度、歸屬感、凝聚力。由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調整,現代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個體”成為社會生產生活最基本的執行單位,農村社群價值共同體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緣宗族關係為基礎的傳統倫理價值觀上,而應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觀上,這是現化文明的價值基礎。村民自治是村莊內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緣關係的干擾影響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群自治是以體現共同利益的業緣、地緣為基礎的,是社會利益集團在利益博弈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群自治取代村民自治,這不僅是因為社群自治是更加開放和擴大了的區域化的自治,也是因為社群自治能更好地彰顯現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體來說,就是要重視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鄉村社群民主自治機制。一是要在農村社群建設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過開辦“新村學校”等形式,從鄉村社會的思想觀念體系、價值意義系統、倫理道德系統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積極創造健康的鄉村人文環境,通過農村社群文化和教育的建設,培育農民的民主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增進交往,提高素質,以此為農村社群發展、提高人文精神環境,注入持續性的精神文化動力;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即農村社群自治組織設計,以社群社會的管理和服務為職能取向,並參照城市社群組織建設、發展的經驗和模式進行相應變革,在新農村建設中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和保障村民大會對於本村建設專案的選定與組織實施享有決策權,引導農民自治習慣的養成,從而推進農村社群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證農村社群服務走專業化、福利化的道路,實現社群自治的價值迴歸。

社群調查報告2

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財、物大流動,資訊流通的快速化,經濟社會大變革等等,直接影響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同時,新環境、新形勢對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和矛盾糾紛排查主要集中在一些自然村,所以村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農村平安發展的工作著力點。加強村級社管綜治工作的推進,是適應農村社會變化了的需要。對此,筆者通過對XX鄉(鎮)XX村X個村民小組X人進行隨機調研,召開座談會X場次,諮詢群眾X餘場次。結合村級綜治工作的實踐與經驗,淺談一下村級綜治維穩工作現狀與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特點及表現形式

1、戶籍管理矛盾突出,不同程度影響當地穩定。從調研的情況看,上戶口難是群眾反映普遍強烈的問題。形成原因:一是戶籍管理制度要求嚴格。按照要求,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繁多,程式複雜,要求證明材料多,群眾經常往返於鄉(鎮)與村組之間,對落戶工作極大不滿意,較為突出的是大量非婚生育人口上戶難,由於父母婚變、死亡及躲避計劃生育等因素,已過上戶的年齡,造成大量的非婚生育人口存在,加之親子鑑定費用高,一定程度造成了上戶更難。二是存在許多未銷戶口問題。一些已經搬出和死亡的長期未銷戶,這些一定程度影響新農保、新農合、計生等工作開展。上級下達目標任務是根據所在戶籍人口數下達,不符合鄉鎮實有人口數量,對新農保、新農合等工作開展造成影響。(如:馬楠鄉實施異地扶貧搬遷,有搬出未銷戶、雙重戶籍人口等X餘戶X餘人,每年都面臨新農合、新農保的參保率,開展十分困難,都以工作經費代為繳納完成參合率)。近幾年,各鄉鎮都相繼施行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大部分惠農政策工作開展都要求與計生工作掛鉤,包括落戶所需村組出具的證明材料,必須通過計生宣傳員蓋章後才能出具,導致各鄉鎮村民計生工作與登記落戶工作相沖突,把主要矛盾聚集在鄉鎮派出所,降低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滿意度。

2、村級綜治專幹老齡化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對農村綜治工作的高度認識。目前,在村級組織均已成立了村(社群)社管綜治工作站,受社管綜治專幹(治安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限制,但其作用發揮仍然不盡人意,有的形同虛設,有的純粹是應付上級綜治部門檢查而了事。究其原因何在?是村級綜治專幹缺乏對村級綜治工作的全面瞭解,深層認識,而導致片面的存在“講起來重要、幹起來厭煩、忙起來忘了”的弊病。在農村工作實踐中,很多事情則往往被農村計生工作、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特色產業打造等工作所擠佔,沒有花更多的精力用在抓好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上,忽視了農村的大局穩定。加之大部分綜治專幹基本上由村治安員兼任,其待遇偏低,無保險等福利,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人員流動大,基層工作難開展。而年青的、文化程度高一點的,大部分情願出去務工,也不願意當治安員。

3、對村級綜治人員的實踐指導、培訓力度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村級綜治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基本上是一年一次。也沒有規範系統的培訓資料,培訓內容單一,基本上都是以會代訓。村級綜治專幹的文化程度、業務素質呈現參差不齊,很難達到抓好農村綜治工作預期的目的和應有的工作效果。

4、村級綜治工作缺乏應有的保障措施。上級綜治委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程式和規範制度,但村級綜治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員落實、合理報酬及時兌現。由於待遇低,很難調動他們創新村級綜治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之目前村級綜治幹部的責任心、事業心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高,致使村級綜治工作當下基本浮於表層。

5、目前村級不穩定因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群眾期望值過高。群眾要求過高,訴求過高,信訪不信法群眾普遍增多,越級上訪,纏訪、鬧訪現象嚴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維護社會穩定難。二是移民矛盾糾紛突出,個案問題亟待解決。移民矛盾主要集中在歷史問題、個案問題等方面,未切實得到有效化解。對食物量少,資金少,修房建設難的移民群體,維穩形勢依然嚴峻,要加大後扶力度。由於個別部門在移民回訪工作中只走過程,移民和移民村幹部反感。朝陽黃葛社群存在移民吸毒人員(X人),維穩形勢嚴峻。

二、基本對策

1、強化戶籍管理。簡化落戶手續,核實人口資料,加大辦證流程宣傳力度,由鄉鎮派出所牽頭,制定統一的宣傳手冊,發放到村到組,確保人人熟悉辦證流程,戶戶知曉辦證程式。對非婚生育戶口,積極協調上級部門,靈活變通的搞好服務,加大解決落戶難問題。對親子鑑定費用無法承擔的家庭,協調有關部門幫助承擔部分或減少親子鑑定費用。加大落戶登記的法律法規宣傳,特別是對未到結婚年齡已生育子女的落戶程式的宣傳,要嚴格按照相關流程辦理業務。

2、要切實解決好村級綜治專幹的思想認識問題。在當今農村的資訊化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人與人的生活方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互間的差異也就越來越大,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方式、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統一農民群眾思想認識,提升平安穩定的理念是很難到位。抓好農村社管綜治工作,首先要統一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樹立強基固本理念,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社管綜治工作和農村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其次積極創新工作方式不斷增強村級綜治專幹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作為推進農村發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來抓,使農村社管綜治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讓廣大農民群眾從細節小事起感到滿意。

3、要解決好“有人辦事”的根本問題。搞好農村社管綜治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把村級社管綜治工作落到實處,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也就抓到了點子和關鍵,開展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也就順暢多了。針對當前農村實際情況,村黨支部應在主動抓好農村發展前提下,因村制宜配齊配強X―X名綜治專幹,選拔文化程度高、政策的觀念強、肯吃苦、樂奉獻的村綜治專幹充實到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中來,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成長,進一步充實好村級社管綜治力量,解決好有人幹事的根本問題。

4、維護移民安置區穩定。加大移民安置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對吸毒涉賭人員,以高壓態勢加以依法打擊。積極探索移民創業就業新路子,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示範效應、引領效應作用,把移民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導在發展上來,確保移民安置區穩定。

5、深化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完善考核獎懲和責任追查制度,對重大矛盾糾紛,實行定領導責任、定單位責任、定調處時限、包調處制度;完善矛盾糾紛預警機制,大力推廣“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從“重調解”向“重預防”轉變;完善矛盾糾紛集中排查機制,即鄉、村每月至少集中召開一次矛盾糾紛排查例會;完善矛盾糾紛督辦機制;完善矛盾糾紛交接機制;完善突發應急機制。

6、化解矛盾上注重決策機制與調節機制並舉。注重“源頭決策”的科學性,自覺將注重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政府源頭決策的治本之策,制定措施,嚴格政府行為的實施程式、嚴格政府行為的實施標準、嚴格政府行為的公開監督;注重“苗頭糾紛”的時效性,把鄉鎮、村(社群)加強人民調解作為工作重點;完善基層矛盾糾紛的排查網格,加大對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化解。

7、制度規範上注重高效機制與長效機制並舉。注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決社管綜治辦非主導性任務工作繁雜的問題,解決綜治維穩中心程式化運作的額問題,解決基層工作運轉通道的問題;注重理清相關工作制度,修改出臺社管綜治全面長遠規劃,建立資源整合長效機制,全面整合人力財力物力資源。

8、著力推進基層調解機制多元化。適應新形勢需要,積極探索多遠化調解機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堅強的任務。越是移民鄉鎮,越要穩定和諧發展、越是穩定和諧發展越要協調多方利益,越是協調多方利益、越要化解各種矛盾,越是化解各種矛盾、越要建立多元解決機制。主要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好基層調解工作的基礎性作用,健全人民調解糾紛機制。二是充分發揮人民法院是定分止爭的主導作用,健全司法訴訟糾紛機制。三是充分發揮好剛柔監管有機結合的靈活性作用,健全行政處理糾紛機制。四是充分發揮好仲裁功能的自治性作用,健全協商及仲裁糾紛機制。五是充分發揮好社會大調解格局的整體性作用。六是充分發揮好法律教育宣傳的引導性作用,健全排查防範解決機制。

9、著力推進綜治維穩隊伍社會化。在基層綜治維穩中,目前仍然是沿用傳統的社會控制防護,主要使用行政手段推動工作,導致政府在綜治維穩上高投入、低效率,造成社會和群眾對政府的高度依賴,低度自控。推進綜治維穩隊伍社會化,是實現基層綜治維穩機制創新轉型的途徑之一。一是統籌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培育社會自我管理機制。主要加強村(居)委會、基層自治會、調解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建設,同時,培育並依法規範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鼓勵各種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社群組織、公共組織參與,逐步形成社會自我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社會緩衝機制。二是成規模地組建群防群治隊伍、治安資訊員隊伍、治安志願隊伍、見義勇為志願隊伍、看樓護院隊伍等方面,動大手筆,做大文章,建大規模,成大氣候。三是大力發展由政府民間組織建立的社會工作隊伍,這批隊伍的組織主要為科研、教育、文化、文藝戰線的人員(包括大中專學生),讓他們參與治安防範工作,提供維穩智力服務,協助預防宣傳,促進社會平安建立。

10、著力推進綜治維穩工作市場化。一是政府提供基本的治安服務。政府應當保障一定的投入,給予適當的補償,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制定政策吸引社團、企業甚至個人來承包。如:某個區域治安狀況差,政府不以出面扭轉,出資購買保安公司的服務;農村養殖大戶飼養的牲畜,種植大戶的蔬菜瓜果,以及農用電力設施等防盜專案,可以由政府出面由治安巡邏隊或有條件的個人競爭,由受益者出面購買其治安服務。二是積極採取市場運作方式。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政府運用個項具體政策等手段予以調節。如:對原有的綜合性場所和設施,實行“誰擁有誰投資”;對個體私營網點,實行“誰使用誰投資”;對要封閉且無技防設施的老區域,實行“誰管理誰投資”;對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行“誰經營誰投資”;對統一組織的重點防範設施建設,實行“誰受益誰投資”等。對社群治安服務專案,劃治安崗亭服務,治安資訊員、看樓護院人員競聘,還有社群的綜治維穩宣傳等專案,也可採取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三是大膽探索多元集資辦法。由於財政緊張,建設可採取向社會收費的辦法,可由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自治組織出資,發展自己的群防群治隊伍,同時,在社群治安治理過程中,社群居民作為利益主體,大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獲得警察和社群管理者為社群和自己提供令人滿意的社群安全與秩序服務,以實現自己的安全利益最大化目標。在區域,動員基層企事業單位,廣大人民群眾自願出資購買安全,自願出資提升防範工作的隊伍建設和技能建設,自願出資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在農村探索三個一元籌資模式,即鄉鎮政府、村委會、村民每月各出X元錢用於本村專職治安員的報酬;同時,積極探索契約式保險聯防,即農民自願交費、村級參保、保險公司賠付的方式。建立民間公募性綜合維穩志願者協會(需經民政部門審批登記)。也可具備向社會適當開展經營性募捐資金的資格。

11、著力推進基層綜合維穩資訊化。運用計算技術、網路技術和資料庫技術,控制和整合綜治維穩的所有資訊,實現內外部資訊的共享和有效使用,提高對社會治安的決策水平和快捷反應能力。第一構建人口資訊平臺;第二構建刑事犯罪資訊平臺;第三治安防控資訊平臺;第四緊急事件資訊平臺;第五綜治維穩隊伍資訊平臺。

社群調查報告3

【關鍵詞】社群環境;報告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高度重視,人們所生活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汙染現象越來越普遍,因此解決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刻不容緩。其實環境汙染包括好幾個方面:噪音汙染、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等等。有人把環境汙染的範圍看的很狹隘,以為不亂扔垃圾就能改善環境,的確這是一種良好的措施。但單單靠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種思想融入到行動中呢?為了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為了實現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我於20xx年對我所住的街道社群的環境衛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1 調查目的

通過社群環境的調查,瞭解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自身做起,為了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2 調查範圍

城市各街道小區,垃圾處理點,人群聚集點。

3 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問卷調查

4 調查情況

通過對各街道小區的調查,我發現以前的隨處所見的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邊角上依稀可見有少量包裝袋舒坦地晒著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甚者的是從商處房內扔出來的。道路兩旁的垃圾箱由於清潔工沒有及時清理,而導致垃圾溢位垃圾箱,還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體廢氣物汙染的主要來源,在炎熱夏天會發出一陣陣的惡臭味嚴重影響社群的環境空氣質量,也能招來許多蒼蠅、蚊子,從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蟲媒介傳染病的散發和流行。影響整個社群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經過而沒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從而會造成傷害。通過調查還發現有些建築垃圾散落無人及時清理,以及某些建築單位引起的粉塵汙染嚴重,造成社群空氣中粉塵濃度增高,從而造成人們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影響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不但提高,汽車以是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氣對空氣的汙染不容忽視,還有汽車的喇叭聲在社群對還在休息的人們所產生的噪音汙染。特別是在中午休息期間會使一些人煩躁不安,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4.1 在對隨機抽取的20人進行的問卷調查中

4.1.1 請問你平時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9人,佔45%,回答不會的有4人,佔2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7人,佔35%。

4.1.2 平時關注關於保護環境的新聞嗎?

大多數回答不會,佔55%,回答會的佔5%,覺得於己無關佔40%。

4.1.3 你將廢棄的電池怎麼處理?

選擇隨手扔掉的佔30%,選擇扔進專門的垃圾箱的佔17%,無所謂的佔5%

4.1.4 你實行垃圾分類了嗎?

選擇實行的佔20%,不實行的佔80%

4.1.5 你贊成用塑料袋嗎?

贊成佔37%,不贊成佔20%,無所謂佔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汙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佔75%,不知道的佔25%

4.1.7 你有沒有隨地吐痰或扔菸頭的習慣?

有的佔20%,沒有的佔50%,有其中一項的佔30%

4.1.8 你有沒有隨時亂扔垃圾的習慣?

有40%人說不太在意,25%說偶爾,25%說不亂扔垃圾。

4.1.9 你認為環境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這個問題多數人沒有明確的概念,不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有些人認為環境就是簡單的不亂扔垃圾,少數人認為應該從自身做起提高環保意識。

5 結果分析

5.1 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

5.1.1 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數人對環境問題並不關注,認為與己無關,不自覺的亂扔垃圾、吐痰,對於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更是熟視無睹,對於保護環境的活動也未能身體力行地參加,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的事與老百姓無關。

5.1.2 小區規劃不力,管理不嚴格不科學,任意倒垃圾造成嚴重汙染,處理不及時致使臭氣熏天,有些部門對房地產建設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塵汙染嚴重,政府及相關部門採取措施未能達到各階層,環境保護部門整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範,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工作的整體進度。

5..1.3 人們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質有差距,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採取措施不同對孩子的環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環境工作的難度。

5.2 社群的環境問題,對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環境汙染嚴重影響居民身體健康,隨地亂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細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蒼蠅,蚊蟲等,傳播疾病,汙染空氣,工廠排放廢氣混合著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氣體,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惡化,影響農作物生長,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難以降解的物質,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抑制農作物的生長髮育,造成農作物減產。

5.2.3 垃圾填滿,降低了垃圾填埋廠處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細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汙染地下水,危害周圍環境。影響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燒對環境造成的嚴重二次汙染,焚燒時產生大量黑煙,有毒氣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汙染危害居民身體健康。

6解決措施及建議

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對於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建設和諧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6.1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居民素質及環境保護意識,使居民自覺保護環境,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多種活動,減少破壞環境的行為。

6.2 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對廢棄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 強廢棄物的處理,避免垃圾焚燒。

6.3 環境部門應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及體系,加強對環境監督力度,各階層要深入貫徹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

6.4 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人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加強對學生教育,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6.5 實行環保獎罰制度,獎勵對環保有突出貢獻的人,對工廠任意排放行為進行治理管制。

6.6 發揮政府職能,加大建設城市汙水及城市汙染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機構,

6.7 個人要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為環保貢獻自覺的力量。

7結論

通過調查活動,我瞭解到工農業生產的巨大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環境的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行為,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重任,我們應該提高環保意識,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改善環境,倡導低碳生活,堅持可持續發展,共同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

社群調查報告4

一、調查背景

城關社群位於本縣交通路口,社群居委會委員全部由選舉產生。作為漳縣城區重要的綜合居住區域,城關社群在區委,出臺的一系列活動推動下,進一步提高和豐富了社群管理的發展。隨著對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社群管理工作還存許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的解決,關係著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此,今年9月我對城關社群管理工作進行了實地走訪參觀,對在社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思考,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二、調查結果

(一)社群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

1、社群居委會自治功能未到位

通過調查發現,社群居委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群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於上級領導佈置什麼就幹什麼,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自主性、自治性沒有得到體現。一是社群自治的任務與工作要求有差距。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工作應有三方面內容,即:首先要做好社群服務,其次要做好社群事務的民主決策與管理;第三是豐富社群教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二是社群居委會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社群居委會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規定了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群治安、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社群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街道辦事處要求社群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街道辦事處落實到社群居委會來執行。這使得社群居委會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協助政府部門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在此,我對5人進行了調查,當問到居委會是什麼性質的組織時,有3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機構,只有2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在社群專職工作者隊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祿,為人分憂”;“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幹活”的思想。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中絕大多數都認為社群居委會是街道辦事處的下屬單位,理所應當地完成街道辦事處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務。

2、社群事務纏身,工作任務繁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生活、本地農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動人口的大量進入城市,使社群居委會面對複雜眾多人口而發生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數量增加,形成李“小社群,大社會”的模式,增加了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3、政府部門職能不到位,社群自治職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群居委會陷於被動應付的境地,許多部門提“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社群”的目標和任務,以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基礎工作,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導、服務不到位,形成了會議多、檢查多、報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門工作(含街道)進入社群沒有發揮自身指導、服務職能,為社群居民辦實事,而是習慣於把社群當作自己的下屬單位去佈置工作,從而淡化了居民群眾對社群的認同感,削弱了社群居委會對居民群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也弱化了社群居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職能。

(二)社群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一是發揮自身職責,調動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活動經費較少。在當前形勢下,社群居委會還要做好社群治安、社群教育、組織社群文體活動、美化社群環境等工作,這些都需有必要的經費作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辦公經費緊張。在各項工作中,召開會議、報送資訊和資料,建立臺帳等檔案資料的辦公消耗,加之社群居委會自身水、電、暖以及電話費,一年也要花費很多。政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牆,製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3000多元。

(三)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是社群協管員待遇較高,社群專職工作者都是經過招考和居民選舉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群專職工作者的付出與回報差距較大。

三、討論與建議

(一)應積極為社群居委會減負

一是理順區街關係。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塊塊上的綜合管理職能,具體講就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區政府的授權或者有關職能部門的委託,使街道具有綜合協調權、處置權等,從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職能,對地區社會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達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理順街(部門)居關係。進一步明確社群居委會的任務。三是明確社群功能定位,發揮社群居委會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群服務。主要是抓好四項服務:即抓好社群安全服務,保持社群的長治久安;抓好社群的文化服務,滿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群的健康服務,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抓好社群生活服務,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二要保證社群居委會的自治權得到有效行使。這個權力能不能落實,關係到社群建設的成敗。社群自治權應主要體現在社群民主決策權、社群管理權、社群財務自主權、社群依法協管權以及社群對政府部門的監督權上,只有把這五項權力真正落到實處,社群居委會才能真正從大量的政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也才能真正把社群服務搞起來。

(二)多解決社群居委會業務經費

目前的社群居委會經費由街道辦事處統籌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群居委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約,難以解決居民的、難點問題,制約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同和歸屬,因此必須採取多渠道保證居委會業務經費。一是社群居委會建立單獨帳戶並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運轉,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二是要動員發動轄區單位資源共享、各社群要協調轄區把社群各種各樣有形的、無形的資源開發出來。三是社群居委會採取多種形式拓寬社群服務領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群服務組織。

(三)以人為本,在提高服務功能上下真力。

一要拓展社群服務領域。在現有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基礎上,大力發展社群醫療衛生、商業、家政、物業管理等便民利民服務,

大力發展面向社群單位的社會化服務,促進社群與駐進單位的互助互動。二要創新社群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開展熱線電話、呼叫系統、網上服務等服務方式,使社群資訊服務網路系統成為為民服務的視窗、社群服務的平臺、居民生活的好幫手;採取無償、低償、有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讓社群服務組織實現良性迴圈和自我發展。三要整合社群服務資源。利用區、街、社群三級服務中心(站)等公共資源,充分發揮其組織帶動作用,引導社群內企事業單位開放服務設施,面向社會聯合經營,發動和鼓勵社群成員之間開展互助性服務,積極開展社群慈善活動,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四要完善社群服務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群服務投入機制,鼓勵個體、私營、民營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合夥經營等形式,開辦服務專案,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實行社群服務市場化運作、實體化經營、產業化發展。

(四)保障人才,在提高隊伍素質上用真功。

充分利用現有國家政策。如“一村(社群)一名大學生工程”等,為社群提供人才支援、組織保證以及財政支援,社群可以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進行改善和發展。一要採取提高社群幹部待遇、建立工資自然增長機制和按工作業績獎懲等,吸引一批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組織協調能力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和熱心於社群建設的高素質人才,充實到社群工作隊伍中來。特別要吸納和鼓勵大學生進社群工作。探索制定在優秀社群幹部中招錄事業人員和國家公務員的優惠考試考核辦法,讓優秀人才進得來、有出路。二要健全社群幹部培訓機制。區、鄉兩級要加大社群幹部的培訓力度,把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成員列入黨校、行政學校培訓計劃,做到崗前培訓與崗中培訓結合,短期培訓和中長期培訓結合,堅持社群幹部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社群幹部的整體素質。三要建立社群幹部考評機制。要制定社群幹部德、能、勤、績、廉、學考評體系,明確定性和定量的考評標準,採取組織考、群眾評等方式,對社群幹部進行年度和屆期評價,並將考評結果作為社群幹部升、降、去、留的重。

社群調查報告5

時間:

20xx年7月20日至7月23日

地點:

江蘇省江陰市利港鎮

調查目的:

瞭解社群服務情況,鍛鍊自己,認識社會,增加知識

調查物件:

利港鎮興港社群

暑假如期而至,此間我利用幾天的時間我深入社群做了一系列的調查。我要看看我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腦來面對社會,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這次社會實踐,我主要是通過在社群居委會服務來調查社群相關情況。調查情況如下:

一、社群居委會的基本功能: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2)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

(4)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另外,經調查我興港社群也針對本社群內部具體情況對居名作出瞭如下承諾:

1)為社群居民最底保障服務,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2)為新居民提供多方面優質服務;

3)為育齡婦女優生優育指導,為行動不便老人上門服務;

4)為特困家庭提供關心服務,為待、下崗人員擇業提供中介服務;

5)為七十歲以上老人辦理優待證;

6)為青少年提供法律維權服務;

7)搞好社群建設,做好社群衛生服務

通過調查的這幾天,我的確看到了居委會成員都履行了他們的職責,誠心誠意的為居民服務。興港居委會下設有工作室、黨員之家、文娛活動工作室等。這些活動室的設立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為社群工作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現代社群建設打下了很好的物質基礎。

二、政府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要求參與社群衛生服務工作,衛生部門成立技術指導組開展對社群衛生機構的監督管理,組織從業人員開展培訓,並聯合市發改、編辦、財政、人事、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制定了發展社群衛生規劃、編制、人才隊伍、經費補助、醫保引導等相關配套檔案。以下是我重點調查的社群衛生服務情況:

(一)政府對社群衛生服務工作重視程度有較大提高。政府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要求參與社群衛生服務工作,衛生部門成立技術指導組開展對社群衛生機構的監督管理,組織從業人員開展培訓,並聯合市發改、編辦政府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要求參與社群衛生服務工作,並聯合市發改、編辦、財政、人事、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制定了發展社群衛生規劃、編制、人才隊伍、經費補助、醫保引導等相關配套檔案。

(二)政府增加了經費頭入。去年,興港社群只有幾家診所店,今年,私人獨自辦的診所就有好幾家了,新建了興港社群衛生醫療服

務中心,還新開了3家社群衛生合作社,為社群居名衛生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居民在社群醫療合作社就醫還可以享受一定的醫療補助。社群衛生服務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一批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重心開始逐步從單一的醫療服務向預防保健綜合服務轉變,不同程度的開展了家庭病床、戶籍健康檔案、康復指導、健康教育、預防接種等服務。

(三)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物質條件,環境問題直接關係到未來人類命運的興衰福祉。社群衛生環境是否良好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社群有專業的清潔工,專門打掃社群衛生,有的是打掃路面的拉圾,有的是處理社群居民牆面的廣告圖畫等,還有專業的農林工人,專業負責處理社群綠化帶,維護社群綠化。

(四)社群衛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和學習宣傳仍不到位。一些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對發展社群衛生服務是各級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的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沒有將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納入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以及社群精神文明建設規劃。

2、對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的意義、作用和相關政策學習宣傳不到位。社會關注度和幹部、群眾知曉率低,甚至連部分街道負責人都不太瞭解,導致社群衛生機構工作上得不到支援配合,社群群眾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服務職能不清楚,全社會關心、扶持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的良好氛圍沒有形成。

3、各項經費投入不到位。堅持公益性是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的首要原則。市政府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政府對社群衛生服務的補助內容包括:按規定為社群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房屋修繕、基本裝置配置、人員培訓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按國家規定離退休人員的費用等方面的支出”。然而公共衛生補助經費至今未按規定預撥到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由於總體投入不足,社群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未得到體現。

三、為一步推進社群衛生服務的建議:

(一)希望要強化政府責任,切實加強領導。

(二)要強化能力建設,完善服務功能。要加快社群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培養步伐,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改善社群衛生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社群衛生機構工作。

(三)要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社群群眾等多方面的民主監督作用,建立社群衛生資訊公示和群眾滿意度評價制度。

在實踐的這幾天裡,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體會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這時才發現自己是最幸福的。因為我還在學習的階段,還沒能真正地接觸事業,沒能真正地瞭解到工作的難處和辛苦。不過還是覺得自己現在還是不錯的了,能在這麼好的環境下讀書,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是這一次社會實踐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給了我一次瞭解社會深入社會的經歷。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一些基礎的知識就夠用了,可到了實習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以後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不能只安於現狀,一定要奮勇直前。

社群調查報告6

柳州社群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報告 ----以長林社群、元寶社群為例

柳州社群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報告 ----以長林社群、元寶社群為例 社群體育工作的開展適應了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起到了活躍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建立安定團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社群體育活動,使廣大居民的體育意識得到增強,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得到改善,基層開展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提高,群眾參與健身的熱情日益高漲。

柳州市作為西南的工業重鎮,經濟發展水平也不算很低,在體育社會化的程序中,其又將如何開展社群體育工作?在一天的走訪過程中,對於柳州市部分地區和部分發展較好的社群的社群體育有了一定的瞭解。

一、元寶、長林社群簡介

元寶社群原是柳鋼管理的企業型社群,在08年由柳北區政府管理,實行社會化管理。社群內共有81棟居民樓,8169人,以柳鋼職工家屬為主。擁有健身房、文化廣場、閱覽室、騎牌室、乒乓球室及衛生醫療服務站。從03年開始,社群成立了黨總支,成功走出了一條“黨建帶社建,社建促黨建”的路子。而長林社群則是由四十多個單位組成的一個較大的社群。體育場所分散在各個小區,成立有體育協會等。

二、社群體育的現狀

2.1社群的體育場地設施不足

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曾提到了長林社群的體育場地較分散,同時多是單位的場地,社群本身擁有的場地根本滿足不了社群這麼多人日益增長的從事運動、健身的文化需要。而元寶社群相對較好,因為本身其社群人員多是柳鋼的家屬成員,能夠享受柳鋼企業的運動場地,所以社群人員相對而言就能夠比其他社群享受較好的體育休閒場所,但也少不了有些運動還是會用到其他的場地。總的來說,社

區的體育活動點主要在八類活動場所中進行,在就近的公園、街道居委會場地和街頭巷尾活動的活動點居前3位。匱乏的資源,難以滿足需要,就不得不利用公園、空地作為補充,活動場所非正規化、屬地化。而且在社群中走訪的過程中很少看到或者說是幾乎沒有看到社群中有自己的體育場館。目前的體育場館多集中在學校和單位,社會上的場館多數追求豪華型,超過普通群眾的消費能力,場館的型別多為籃、足、排球,無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要。

2.2活動內容文體一體化

在社群人員介紹社群活動的時候,可以清晰的知道由於受體育場地設施條件的限制,社群體育的活動內容以走(跑)步、氣功、健身操、交誼舞、武術、氣排球等內容為主,非競技化、韻律化、傳統化、文體一體化特點十分明顯。

2.3參與主體以老年人為主

雖然社群的體育活動是面向全體社群成員的,但由於中青年人迫於工作壓力和家庭負擔,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受到限制,因此參與主體以老年人為主。這以長林社群的情況較為明顯,而元寶社群由於多是柳鋼的家屬,企業的組織性較強,所以情況相對較好。

2.4專業性的人才還是較少

長林社群在社群體育指導員這塊做的還是相對較好的,他們有部分專業的社群體育指導員。而元寶社群在這一塊則做得不夠,負責人在介紹的過程中也說到社群現在缺少新的、年輕的血液,十分需要專業的社群體育指導員。

2.5經費不足,來源多於單一

長林社群與元寶社群雖然是柳州開展社群體育活動相對較好的社群,但他們同樣面臨著經費的問題,更多的是轄區單位的贊助和社群自籌。但是單位贊助一兩次可以,每年社群不可能只舉行一兩次活動,像我們所獲得的元寶社群的資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社群每個月的活動都不止一兩次。如何解決經費的問題也是社群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社群體育的機遇與挑戰

3.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體育發展提供新機遇

3.1.1現在運動休閒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席勒說:“只有當人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時他才是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呼籲人性的迴歸,人的多樣性需求得到綜合的考慮。現代人不僅需要強健的身體,更需要輕鬆愉悅的心情,而休閒娛樂已經成為了現代人自覺的追求。人們從過去更多的注意如何去賺錢發財,現在發生了轉變,人們紛紛背起行囊,走出戶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放飛快樂的心情,享受運動的快感,運動休閒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

3.1.2 個人參與體育的條件改善

進入小康社會後,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人們不再為求生計忙忙碌碌,有了一些自己的休閒的時間,再加上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種條件支援下,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增強,將有更大的能力進行健康投資。

3.1.3 體育休閒更加受到重視

20xx年國家將體育產業與文化和娛樂業一起組成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說明體育休閒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體育的層次也得到了提升。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鑑於此,黨的十六大首次將“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小康社會建設目標,使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把體育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社群的休閒體育可以有效地形成一個全民健身的體系,在休閒娛樂中群眾可以受到各種各樣的教育和薰陶,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3.2 新時期社群體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3.2.1 供需不足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人們體育意識也逐漸的增強,體育人口將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多,需要更多的更好的體育服務,但目前已存在的體育資源遠遠不足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並且在一些地方仍存在著擠佔、挪用體育場地設施的情況。雖然國家要求開放現有體育場館設施給社群居民使用,但對越來越多的需求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近幾年也得到很大的發展,但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很低。

3.2.2 體育活動更加不容易組織

現代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更加多元,對體育活動專案的選擇更加多樣,出現了許多以前不存在的新的運動專案,同時,現代社是一個生活方式多樣的社會,人們工作、閒暇的時間安排也不盡相同,顯示出個性化的趨勢,並且這種現象也會隨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程序的發展而更加明顯。像長林社群,現在轄區內有四十多個單位,這樣在時間安排上能把絕大多數人調動起來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社群體育的組織形式和方法都漸漸失去作用,由於體育興趣各異、時間安排不同,社群體育活動更難組織。

3.2.3 管理的難度更大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口不斷流動的社會,人口的頻繁流動使社群體育管理面臨一個新的難題。如同長林社群轄區內有四十多個單位,元寶社群轄區內有6個駐區單位,共81棟居民樓,如果還像過去我國傳統的社群體育一樣依靠一兩個比較有影響、比較有權威的大爺或大娘就可以管理的有條不紊,隨著社會組織化程度的加深,需要社群體育的管理更加規範,而現在社群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四、發展社群體育的對策

4.1 大力提倡“三位一體”的學區體育

長林社群與元寶社群轄區內都有學校,而社群內的家庭也有部分讓自己的孩子在轄區內的學校學習。如果我們把社群、學校和家庭有機聯絡起來,利用孩子帶動家長、學生教會居民,使體育融入生活,這樣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結合,有效利用了有限的體育場地設施,居民有了科學健身方法指導,家庭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彌補社群體育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從學生中選拔和培養社會體育指導者,還能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可謂是一舉多得。

4.2 建設健全社群內體育場地

長林社群內有很多的體育場地,但過於分散,同時也多是單位的場地,元寶社群也是差不多的情況。社群體育要發展要建設部分較正規化、具有屬地化的體育場地,像這兩個社群的情況,很少用到體育館吧!可以建一些簡易的館型場地,最簡單的就是直接搭個高頂棚就行了。長林社群還利用空地畫出一些簡易的氣排球場地,這些都可以為豐富社群體育運動提供便捷。

4.3發展社群體育俱樂部

社群調查報告7

一、活動目的:

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為促進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並提高學生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校德育處、團委每學年、美學期開展學生社群服務活動,拓展學校素質教育領域。 通過社群服務活動,整合了社會各方力量,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進一步得到延伸,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常規管理監督網路機制。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培養了同學們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

二、活動主題:

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盡情展示“東林學子”、“女中學子”的風采。

三、活動主體:全體高中學生。

四、活動形式和要求:

1、各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分成若干活動

小組,選出組長,走進社群,開展社群服務活動。活動時間量為1小時/周/人,或1工作日/月/人。各活動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密切合作,自主開展社群服務活動。主動聯絡活動單位,簡要制定了活動計劃,在活動中同學們有意識地鍛鍊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學生社團(義工團等)為單位,由學生幹部自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五、活動時間:

雙休日、“五一”長假、“十一”長假、寒暑假。

六、活動內容:

1、參與社群管理,參加義工等活動。協助村、居委會出牆報,開展協助社群管理的各項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社群勞動,開展植綠護綠、清潔樓道、拾撿垃圾等活動。

2、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群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汙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3、發揚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開展敬老愛幼活動,深入社群開展“送溫暖,重晚情”活動。

4、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主要是同學間的相互幫助和指導社群內的中國小生開展讀書學習。

5、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6、普法宣傳。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勞動法》,宣傳與工人農民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等。

7、積極參加“感動無錫”、“活力無錫”尋訪實踐活動,並有學生活動小組獲獎。

8、參加“文明使者在行動”交通協勤活動。

9、參加學校學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10、參加愛心義賣活動。

七、活動效果:

(一)、服務社群 通過服務社群的活動,使學生熟悉社群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愛惜、保護它們;使學生經常留意社群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並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群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二)、走進社會 通過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等途徑,使學生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人類生活的基本活動,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理解社會規範的意義,並能自覺遵守、維護社會規範與公德;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並增進法制觀念、民主意識;在實踐中發展社會參與能力,形成參與意識和較強的公民意識。通過觀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形成正確的科學觀。通過接觸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三)、珍惜環境 通過和自然的接觸,領悟自然的神奇與博大,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對自然充滿熱愛之情。通過觀察、考察身邊的環境,領悟到自己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加深珍惜環境的情感。通過保護環境的活動,懂得人們的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各種影響,熟悉環境保護的常識,掌握基本的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環保中的一些問題,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群、國家乃至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並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四)、關愛他人 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職業情況,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通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係,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在個人生存與發展方面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通過與人交往、合作,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經常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覺而樂意地為他們服務,掌握志願服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對他人富有愛心,使學生在與那些由於他們的幫助而從中獲益的人的接觸中,獲得深刻體驗、感受和滿足。

(五)、善待自己 通過各種活動感悟生命的奧祕、意義與價值。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弱點,知道如何發揮優勢、彌補短處。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會用適當的方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進一步適應各種社會角色,正

社群調查報告8

區作為XX市的中心城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起步比較早,成效顯著,不僅榮獲全國唯一的居家養老示範區稱號,也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勝獎。為了進一步追蹤瞭解XX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需求情況,區社會經濟調查中心於20xx年8月開展了XX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的分佈和調查方法

根據XX區社群總數及分佈情況,本次問卷調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個社群,被抽中社群內的50歲及以上居民作為調查物件。本次調查採用上門訪問、當場填報的方式,實際有效調查300位老年居民。

1、調查樣本均衡分佈於9個典型社群

從轄區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社群規模及老年人分佈狀況,本次問卷調查遵循科學的抽樣原則,主要選取了天一家園社群、馬園社群、新高社群、平橋社群、芝紅社群、秀水社群、徐家漕社群、汪弄社群、北郊社群等9個社群。為了確保調查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群、天一家園社群和徐家漕社群分別調查40位老年人,其餘6個社群分別調查30位老年人。

2、調查物件的年齡分佈集中在50-70歲

在300位老年人中,調查物件的年齡多數介於50-70歲,是未來社群居家養老的潛在需求者。具體來看,年齡在50-59歲的老年人佔30.3%,60-69歲的老年人佔33.3%,70-79歲的老年人佔21.0%,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對較少,僅佔15.4%。從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被調查者所佔比重為33.7%,女性被調查者佔66.3%,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調查物件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

在300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擁有一個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個子女的佔42.3%,兩個及以上子女的佔55.7%,無子女的情況較少,僅為2.0%。但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由於多種原因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如64.0%的調查物件表示未與子女同住,僅有36.0%的調查物件與子女同住。從調查物件的身體情況來看,健康狀況良好,82.3%的調查物件生活能夠自理,僅有2.7%的調查物件生活不能自理。

4、調查物件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較高

調查顯示,城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人均月收入高於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達到31.0%,在1000-20xx元之間的比重最高,達到58.7%,低於1000元的僅佔10.3%,而且80.3%的人以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高,分別有21.7%、53.0%的調查物件認為可以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和1000-20xx元的養老費用,僅有8.6%的調查物件只能承受每月不超過500元的養老費用。

二、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情況

為了進一步掌握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覆蓋程度,我們特別設定了關於知曉度及滿意度的相關問題。調查顯示,XX區社群居家養老的發展潛力巨大,但知曉度和滿意度均有待進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調查物件偏好於家庭養老

調查顯示,在目前的各類養老模式中,大多數調查物件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其中,46.0%的調查物件選擇由子女負責的家庭養老,18.7%的調查物件選擇社群居家養老,兩類家庭養老的比重合計達到64.7%,超過六成。其次,機構養老模式比較受歡迎,分別有13.7%和10.0%的調查物件傾向於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眾多調查物件不願意選擇聘請保姆或投親靠友的養老模式,選擇這兩類模式的調查物件分別僅為2.3%和0.7%。

2、社群居家養老模式的知曉度不高

雖然XX區社群居家養老模式較好,但這次調查顯示知曉度仍然不高,僅有半數以上的調查物件瞭解社群居家養老這一養老模式,知曉度較低。具體來看,2.7%的調查物件表示“很清楚”社群居家養老模式,19.0%的調查物件表示“知道”,28.7%的調查物件表示“瞭解一點”,三者合計比重達到50.4%,超過五成;仍然有49.6%的調查物件表示“不瞭解”社群居家養老模式。

3、享受過社群居家養老的調查物件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享受過社群居家養老的調查物件對這一養老模式比較滿意,僅有8.7%的調查物件選擇“不滿意”。具體分類來看,有10.9%的調查物件持“很滿意”的態度,31.5%的調查物件表示“比較滿意”,兩者合計比重達到42.4%,超過四成。但是由於多重原因的影響,仍然有48.9%享受過社群居家養老的調查物件對這一養老印象不深、滿意度不高,選擇了“一般”的選項。

4、社群提供的養老服務形式缺乏多樣性

調查顯示,社群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綜合性的服務。具體來看,選擇所在社群僅提供一項服務的比重為58.4%,提供兩項服務的為29.2%,三項及以上服務的僅為11.9%。從服務形式來看,主要集中在層次較低的服務上,分別有35.8%、28.4%、28.0%、27.2%的調查物件表示社群提供了“健身保健”、“鐘點工”、“休閒娛樂”和“日漸照料”服務,僅有11.5%的調查物件認為社群提供了“知識講座”服務。

5、老年活動中心成為社群精神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

目前,社群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務成為社群老年服務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79.3%的調查物件表示所在社群以各種形式提供過這一服務。其中,61.3%的調查物件表示“老年活動中心”是所在社群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的主要平臺,另外分別有27.3%、13.0%的調查物件選擇了“文藝活動”、“興趣班、培訓班”等形式。

三、居民選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意願情況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區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這也意味著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多。為了準確瞭解實際需求,我們對300位老年人進行了社群居家養老模式的意願調查分析。

1、近四成調查物件願意選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

調查顯示,調查物件選擇社群居家養老的意願程度一般。其中,39.3%的調查物件表示十分願意選擇社群居家養老,而26.7%的調查物件不願意選擇社群居家養老。此外,34.0%的調查物件表示未考慮是否採用社群居家養老模式,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調查物件的年齡普遍不高。

2、地理優勢成為選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在願意選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調查物件中,地理因素成為影響他們選擇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分別有59.3%、44.1%的調查物件認為選擇社群居家養老就“可以不離開熟悉環境”以及“作為家人照顧不到的地方的補充”。另外,分別有31.4%和28.8%的調查物件認為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服務多元化”和“費用較低”是他們選擇這一養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務內容不全成為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短板

調查顯示,不願意選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重要原因是這一模式的服務內容不全,服務水平不高,形式不夠多樣性,無法滿足不同調查物件的各類需求。在不願意選擇社群居家養老的調查物件中,選擇“無法滿足需求”佔83.8%,超過八成;選擇“所在社群無此服務”的比重佔43.8%,選擇“服務質量不好”的佔32.5%,選擇“經濟負擔不了”的佔22.5%。

四、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

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深入瞭解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有助於我們彌補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1、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成為需求最大的專案

調查顯示,調查物件對於社群居家養老的預期較高,希望能夠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專案。具體分類來看,選擇醫療保健及家政服務的調查物件最多,均超過了四成,分別達到52.3%和45.7%;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營養的餐飲服務,所佔比重為31.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娛樂等精神文化服務內容的調查物件越來越多,所佔比重分別達到26.3%、25.3%和24.7%。

2、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需要具備“多面手”特質

調查顯示,調查物件對於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技能要求較為“苛刻”。其中,分別有56.0%和47.3%的調查物件認為服務人員應具備“醫療保健指導”及“家政服務”等各項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層面,有40.3%的調查物件希望服務人員具備聊天解悶、心理輔導等“心理護理”的技能。此外,18.7%的調查物件希望服務人員能夠幫助老年人進行“日常生活理財”。

3、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期待高質量的發展

調查顯示,調查物件認為目前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偏低,希望今後不斷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朝著良好的方向不斷前進。具體來看,53.0%的調查物件希望社群能夠“完善服務專案”來滿足調查物件的各類需求;其次41.0%、38.3%的調查物件希望能夠“健全服務設施”、“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分別從硬體、軟體兩方面對社群居家養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調查物件認為社群可以通過“增加服務活動的頻率”來提高社群居家養老的服務水平。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近年來XX區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勢頭良好,養老服務的體系不斷完善、內容不斷增多、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歡迎。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蓋面、知曉度、滿意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今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強化培育專業隊伍、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養老保障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

社群調查報告9

愛國小區位於周村區西南部,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8000多人。它是周村區的一個大型綜合住宅區。在區委和區政府釋出的一系列政策檔案的推動下,愛國社群逐步完善和豐富了社群管理的發展,成為周村區較有影響力的社群。然而,隨著城市管理要求的提高,愛國主義社群的管理仍然存在問題,影響了社群發展和社群自治。這些問題的解決關係到社群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和諧社群的構建。為此,我於4月份對愛國主義社群的管理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查,分析和思考了社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社群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社群居委會行政工作傾向嚴重,任務繁重

1.社群居委會的自治職能尚未落實

通過調查發現,社群居委會的職能並沒有突破以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社群事務為輔的現狀,習慣於做上級安排的事情,對工作的依賴性很強,自主性和自主性沒有得到體現。首先,社群自治的任務和工作要求之間存在差距。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工作應該有三個方面:一是要做好社群服務,但實際上社群服務很少做或空白;其次,要做好社群事務的民主決策和管理,但實際效果不明顯;三是豐富社群教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實際上文化體育活動多,教育活動少。第二,社群居委會已經成為事實“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社群居委會有責任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並明確規定必須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群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青少年教育等工作。通過調查,這些責任應該由社群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來履行,但大多數情況下,街道辦事處要求社群居委會為政府部門填表、建檔、出具證明材料;同時,政府部門的臨時性統計調查任務也是通過街道辦事處到社群居委會進行的。這使得社群居委會大部分時間都在協助政府部門,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所覆蓋。

我結合工作調查了50個人。當被問及居委會是什麼樣的組織時,35人回答代表政府,只有10人回答代表居民,5人不清楚。社群裡還有很大一部分全職工作者“吃別人的工資,分享別人的煩惱”;“拿著政府的工資,為政府工作”一想到。絕大多數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認為,社群居委會是街道辦事處的下屬單位,應當妥善完成街道辦事處交辦的各項任務。

2.社群事務錯綜複雜,工作任務繁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公司人員”轉換為“社會人”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生活,當地農民失去土地流向城市,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增加了社群居委會面對複雜龐大人口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的數量和難度。“小社群,大社會”該模式增加了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3.政府部門職能不到位,社群自治職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群居委會處於被動地位,許多部門提出“橫向於側面,垂直於末端。“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社群”目標任務,為了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的基礎工作,這是好事,但是指導和服務不到位,形成了會議多、檢查多、彙報多的局面。有些部門(包括街道)進入社群,沒有充分發揮其引導和服務功能,為社群居民辦實事,卻習慣於把社群當作自己的下屬單位來安排工作;熱衷於創作和評價,注重內容和形式。所有工作都需要“建立一個團隊,註冊一個板,建立一個顯示板,建立一個帳戶,並要求資料”。每天社群居委會應對上級領導的檢查,收集報告,傳遞各種資料,削弱了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削弱了他們與居民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削弱了他們作為群眾自治組織的職能。

(二)社群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第一,活動發揮自身作用、動員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資金較少。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社群居委會負責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或派出機構開展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當前形勢下,社群居委會應做好社群安全、社群教育、組織社群文化體育活動、美化社群環境等工作。,這都需要有必要的資金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第二,日常辦公費用緊張。在各種工作中,召開會議、提交資料資料、建帳等檔案的辦公消耗,加上社群居委會的水、電、暖氣、電話費,一年大概要6000元左右。日常上網費和消費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門部署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把系統貼在牆上,製作展板,每年的支出至少4000元。

在社群居委會經費方面,我區規定每個社群居委會每年支出1.5萬元。社群居委會實際使用只有4000-8000元,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三)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通過調查發現,社群專職人員工資低的問題更為突出:一是社群助理員工資較高,如勞動、城管、矯正、公安助理員等,都是勞動部門安排的失業人員,工資比社群專職人員(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高,不僅給他們發放工作服,元旦還有福利。社群專職工作者都是通過招聘和居民選舉形成的,心理反差很大;第二,社群專職人員的貢獻和回報差距很大。專職社群工作者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但扣除三大風險的個人負擔後,每人每月只有800-1000元的收入,直接影響社群管理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二、改進對策和建議

(一)應積極減輕社群居委會的負擔

一是理順區街關係。根據“文章和區塊系統”原則,對於專業性強的,區委辦會在街道設站(站),做到各有特長。街道主要代表政府履行綜合管理職能。具體而言,街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區政府授權或相關職能部門委託,擁有綜合協調權和處置權,有效行使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職能,實現區域社會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高效管理。

二是理順街(系)居關係。理順關係,要改變領導與領導、指揮與服從的關係,成為指導與幫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進一步明確社群居委會的任務。社群居委會是城市管理四級網路中的一個網格,不是“等級”這一思想是理順街居關係的基礎,必須牢固樹立。按照政事分開的思路,梳理社群居委會工作,做到“兩清”:也就是說什麼屬於街道(部門)工作,什麼屬於社群工作;明確什麼是政府工作,什麼是企業工作。在此基礎上,街道(部門)無權向社會攤派;社群有責任完成屬於社群的工作;對於需要社群協助的工作,需要建立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執行正式的授權程式。

三是明確社群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功能。第一,做好社群服務。主要做好四項服務:即做好社群安全服務,維護社群長期穩定;做好社群文化服務,滿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搞好社群衛生服務,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社群生活服務,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立社群長效服務機制,實現政事分離,建立社群公共服務機構,按照市場規則運作;樹立實事求是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服務社群為唯一目的推進社群服務,不管居民是否需要,不管居民是否滿意,不管居民是否支援。第二,要保證社群居委會自主權的有效行使。這個權力能否落實,關係到社群建設的成敗。社群自治應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的民主決策權、管理權、財務自主權、法律共同管理權和監督權。只有真正落實這五項權力,才能真正把社群居委會從大量的政務工作中解放出來,才能真正發展社群服務。

(二)多渠道解決社群居委會的業務費用

目前社群居委會的資金由街道辦事處安排,有利於基層社群管理工作的協調統一,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群居委會的進一步發展,使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制約和制約,難以解決居民熱點難點問題,制約了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可和歸屬。因此,需要採取多種渠道來保證居委會的業務經費。

第一,社群居委會要單獨建賬,統籌安排,讓自己的工作正常開展,辦實事,為居民做好事。

第二,要動員轄區內單位共享資源,共建共居,各社群要協調轄區內單位的有錢有勢,開發社群內各種有形無形資源。

第三,社群居委會採取多種形式拓寬社群服務領域,成立自己的社群服務組織,為居民提供有償或無償服務,同時增強自身實力。

第四,政府要加大對社群商業的投入,從現有的每社群1.5萬元增加到每年3萬元。

第五,建立社群工作準入制度。政府部門和街道審批的時候需要社群協助,權利要跟著責任走,費用要跟著事情走。

(三)努力提高社群專職工作者的待遇

根據市人事局、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精神,結合本地區實際,對社群專職人員待遇進行調整。在增加月薪的基礎上,區政府或辦公室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年終獎勵。同時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有效解決委員會工作人員的實際困難,保證委員會工作的順利開展。

社群調查報告10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近3年的重點慢性病防控工作作為研究物件。

1.2方法

通過現場實地調研,對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近3年的重點慢性病防控工作進行調查,包括工作情況、經費投入以及人員配置等情況展開調查分析,探討當前社群防控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總結解決問題的對策。

2.結果

2.1工作情況

2.1.1基本情況

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轄區總人口數2.5萬,居民健康檔案18479人,建檔率73.9%。慢性病主要為高血壓和糖尿病,近3年來慢性病患者管理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到20xx年糖尿病患者773例,成人患病率3.7%,低於全國水平(9.7%);高血壓患者1883例,成人患病率9.1%,遠遠低於全國水平(25.5%),慢性病發現率低。隨著年齡增大,患病人數明顯增加,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工作難度增大,

2.1.2防控措施

(1)慢病管理

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管理,每年體檢一次,面對面隨訪4次,並進行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2)健康教育

利用各種渠道(如講座、板報、專欄、錄影、張貼和發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宣傳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對慢性病知識及其危險因素的認識,提高健康意識。強調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心理干預

幫助社群患者找出相關疾病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制訂對策,採取隨訪督促的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改變被動心理狀態,由配合干預到主動參與,學會正確宣洩不良情緒,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4)社群運動鍛鍊指導

指導患者各自選擇喜愛並適宜的運動方式,早晚各1次,運動強度維持在本人承受的中等強度以下,以稍累為宜。

(5)飲食指導

改善膳食結構與烹調方法,深入家庭具體指導烹調時食鹽的投放量,應控制在6 g/人/d以下;以清淡、低鹽、低脂、低熱量、高維生素、粗纖維飲食為主;指導患者戒菸禁酒。

2.2人員配置

近3年來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從業人員嚴重缺乏,社群慢病防控工作主要由社群衛生中心的預防保健科醫務人員執行,臨床科室和檢驗人員協助參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人員共計7名,各個專案無專職人員,均是一人身兼數職,人均年齡45歲,其中初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4名,副高階一名。學歷來看本科2名,專科5名。

2.3經費投入

慢病疾病防控經費均來源於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投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11.1萬元、16.2萬元、22.9萬元,經費投入逐年增加,人均分別為51元、64元、86元,人均水平還是很低,隨著慢性病防控人數不斷增加,國家對慢病管理要求逐步嚴格,工作量增大,遠遠達不到防控形勢發展需求。

3.討論

3.1目前防控形勢嚴峻

調研資料顯示20xx年-20xx年社群重大疾病患者管理人數不斷上升,但重大疾病的發現率、管理率還很低,很大一部分患者沒有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這部分人群有待挖掘。

3.2存在的問題

社群慢病防控工作主要由社群衛生中心的預防保健科醫生執行,少量臨床科室和檢驗人員參與,各個專案無專職人員負責,存在的問題包括重視度不夠、發現率低、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3.2.1重視度不夠

社群衛生重大疾病防控的工作重視度還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資金投入不足、工作人員缺乏和缺少主動性。當前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缺少足夠資金支援,雖然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各級地方政府應為社群疾病防控提供了一定資金保障。但在實際中,因各種原因,使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專項資金無法投入於疾病防控中,因此沒有充足的經費作為保障,相應的工作也難以有效開展。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不足且不穩定,目前中心負責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等多項公共服務工作。各個專案均無專職人員,人員不足,平均學歷偏低,工作人員流動性大,工作量大,造成各項工作難以全面深入開展。

3.2.2發現率低

社群慢病患者管理人數遠遠小於實際患病人數,發現率很低,很大一部分患者沒有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這部分人群有待挖掘。

3.2.3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慢病防控的管理體系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模式,網路模式有待開發。由於資訊化發展的不均衡,各綜合醫院之間醫院與社群之間資訊的不對稱以及利益的衝突,病人在社群與綜合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影響到病人的治療管理和社群衛生服務的順利開展。

3.3解決對策

本次研究結合調查與專家分析,提出構建完善監管體制、提高認識、強化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大投入等有效對策,具體如下。

3.3.1提高認識

衛生行政部門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一定要對強化對於重大疾病防控的重視,將惠民便民措施深入強化於基層群眾當中去,強化認識,是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先決條件。

增加經費投入,將社群專項資金落實到位,提高社群工作人員福利待遇,引入新裝置與新技術。這將是保證優秀人才穩定的前提,更是提高慢病防控工作質量水平的基礎。

3.3.2提高發現率

在社群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入戶篩查等方式,及時發現社群中重大疾病患者,及早納入重大疾病健康管理,提高防控水平。

3.3.3完善管理模式

首先協調內部關係,並強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當地疾病控制機構以及醫療系統的協作關係,明確各系統的職能。同時實現部門間的工作協調,包括民政部門、街道、教育部門等。並主動向群眾宣傳疾病防控的重要與必要性,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疾病防控的積極性,可定期組織疾病普查活動,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

社群調查報告11

xx社群老齡人口較多。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動家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麼樣安享晚年?面臨困難問題怎樣解決?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群青年匯同xx大學共同開展針對“老年人社群生活狀況”調查活動,活動工作人員5人,活動志願者3人,被訪老年50餘人。

本次調查資料中最為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為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成為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為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儘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願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質上的東西我們並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我們孤獨!”

三、老年人的出行問題: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築,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因為出行的不便也導致了許多生活必備物品不能及時填補。

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和麵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作為社會工作者、敬老志願服務團隊的工作者我們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和宣傳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幫助老人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型別轉變的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衛生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為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圍。

社群調查報告12

一、調查背景與意義

社群是我們生活內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基礎的群眾基礎機構。他為我們居住在一個固定區域的居民群體範圍內的居民,起著一種媒介橋樑作用。在為我們廣大居民群眾做著一些日常生活內所需與社會團體旋節溝通連貫的作用。是我們信任的一個基礎機構,與居民群眾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關聯基層組織。在這樣的環境里人們都在互相影響。最近國家提出的“兩型”社群也為了做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對於這個我們早有所聞,作為社群的一員我們應該為此出一份力。然後對於現在的社群環境也要有一定的瞭解,給政府提供一些資料,讓其著手解決社群記憶體在的一些問題,雖然20xx年上半年長沙在全國文明城市評比內名列前茅,但是長沙社群環境內仍存在著很多不良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註意衛生環境問題,但是在無意內卻更多地使環境汙染、破壞、資源浪費,這樣的環境形勢是相當嚴重的。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社群。社群居民節能節水、樹立綠色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為了更好的做到“兩型”社群,為了廣大社群居民能自覺參與到環保行列內,暑假期間我特別對長沙市雨花區的社群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探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間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環境的居民之間的環保行為,環保意識以及獲取環保知識等方面的狀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為建設“兩型”社群提供良好依據。

二、調查設計

(一)物件與方法

1、物件:本次調查主要以長沙市雨花區三個社群(德馨園社群、湖橡社群、向陽社群)的居民為主,物件涉及學生、工人、知識分子、企業管理人員、個體戶等多個職位,其內各個社群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發問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問卷97份,無效問卷3份。

2、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訊、節約和低碳、回收利用、對環保的態度,共23題。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三個社群每個社群16份問卷。針對不同文化程度、年齡等群體採取的調查模式也不一樣:(1)不識字的社群居民(主要是老人):調查員直接訪談,由調查員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代填問卷。(2)識字社群居民:採用一對一調查,個人現場填寫問卷,現場收回。

(二)調查內容

內容內包括個人基本資訊、節約和低碳、回收利用、對環保的態度。個人基本資訊內沒有提及到姓名,證件號碼等敏感性問題,只有簡單的性別和學歷兩點,所以個人資訊是不會對個人造成任何影響的。節約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問,是否有節能節水、不浪費資源等相關問題。對環保的態度主要是問一些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還有一些保護環境的個人看法及一些環保知識等問題。此問卷的內容不會影響個人,進過前期的訪談,社群內出現的不足都整合成簡單易懂的問題。而且在社群層面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從問卷內看出來。在題量上來說也是恰到好處,不會太多,被調查者不會因為題量多少而不予填寫。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在此次調查內我們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環保態度,以下是社群居民環保態度情況,

我們可以看出在環保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集體的環保內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出力保護環境,比如有人破壞環境時在86人內有31人覺得無所謂,舉報的人只有10個,觀望的有13個,積極制止的有32個。無所謂的加上觀望的有44個,在其內佔到52%的比例,這個資料是不可小視的。

分析:從內我們可以得出,人們對環保還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覺得環保跟自己沒有關係,同時有一些被調查者覺得環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瞭解更多的關於環保的各種知識。這表明政府或相關部門在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上做的還不夠,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管理。導致社群居民的環保態度還不強,或者說還有其他原因影響了環保意識。同時在環保過程內我們不能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強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們只能是加強個人的環保意識,讓其自覺環保,所以對於環保態度是應該加強並告知其環保重要性,那樣才有效做到環保。

當然這僅僅是環保態度一塊的內容,在這次的調查結果裡可以看出還有一些環保過程內的不良環保行為,節約低碳,回收利用等等的內容都有類似情況。

(二)在調查節約低碳、回收利用的過程內我們也瞭解到,由於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有一些人在無意內就對環境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在無意內也浪費了資源,以下是節約低碳以及回收利用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節約層面人們做的還不夠好。如,同家人外出吃飯,剩下的飯菜打包情況內來看,有21人直接丟棄,有40人覺得份量多就打包回家,有25人不管份量就直接打包回家,直接丟棄佔24%,看份量多少打包回家的佔47%,這個資料還是不錯的。同時我們可以從表二內看到回收利用內居民似乎做的很不好,如,處理廢物時,是否有分類的習慣時,有的只有25人,沒有的有40人,視情況分類的有21人,其內沒有分類的佔46%。

分析:根據以上說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認為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沒有必要進行垃圾分類,即使將廢棄電池、垃圾分類處理好,也不知道哪裡可以回收,覺得這樣也是多此一舉啊,還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些人認為現在科技也越來越發達何必苦了自己呢。

(三)在調查內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對環保行為也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比較書面,不是日常的一些環保行為,比如對燃放煙花鞭炮的態度,

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對煙花鞭炮的瞭解越高,知道煙花鞭炮內含有很多的破壞壞境的有害物質,而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就不會想到這些問題,因為不瞭解煙花鞭炮。從表三內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對環保行為的影響還是很深的。

四、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長沙市雨花區社群居民的環保行為總體水平還是不高,一方面說明居民關注環保的主動性不夠,積極性不高,還有一方面說明在宣傳環保知識工作上還不夠到位。

首先,瞭解到社群居民獲得環保知識的途徑很有限,主要通過電視,報刊,雜誌等,說明社群居民之間很少交流關於環保的話題,然而在一個小區內主要是人們互相影響的,這是占主導地位的。尤其是在家的婦女們。

其次,在回收利用內,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狀況也越來越好,有些不用的東西就沒有必要留著,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當然在老一輩的'人來說,還是會回收,但是沒有做到利用,主要是新的東西都有一大推,就沒有必要用舊的了。就算;垃圾分類處理好了,之後也不知道放哪裡去的問題出現。

最後,我也都知道文化程度對環保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我們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大力宣傳環保,對於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居民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二)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為提高社群居民環保意識,現提出以下對策:

首先在宣傳工作上應該加大力度,針對不同的人群,採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手段,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讓居民自己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投身於環保內。建議相關部門藉助各種工具進行宣傳,特別是發動大眾傳媒,人們互相影響。

其次,普及垃圾分類處理,可以回收的就回收,不能的就分類處理好,同時保證分類處理好了有地方回收,垃圾桶也要分好類,設施要跟上。大力宣傳“節約是美德”這一作風。

總之宣傳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居民的環保責任感和參與意識,轉變其環保觀念,使其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制定強有力的環保法規和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約束居民的不良行為。最後達到環保目的。

社群調查報告13

曾在共和國曆史上鑄就輝煌的重工業基地瀋陽,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轉型,改革的“陣痛”也一併降臨,曾經轟鳴的機器停止了轉動,瀋陽這個龐大機器上的“一顆顆螺絲釘”也就被迫推向了失業或下崗的邊緣,這一特定歷史背景,決定了瀋陽的就業問題具有突出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刺激社群服務消費,發展社群服務業,促進社群就業是給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以及富餘人員尋找就業出路的一個新途徑。

一、調查的組織

(一)調查方式

我們對xx的社群就業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為了全面準確地瞭解xx社群就業的現狀,獲取儘可能多的相關資訊,我們採用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其中,根據調查物件的不同,訪談提綱設計了針對社群就業工作負責人和針對下崗工人的兩種訪談提綱,首先通過與社群就業相關負責人的直接面談,瞭解xx社群就業機制的現狀、職能、運作、成效以及面臨問題等資訊,並進一步瞭解其負責人對本職工作的看法,藉以觀察社群就業的地位及影響。這種方式獲取資訊量大,涵蓋面廣,可以瞭解到社群就業的方面面的資訊,但由於是社群就業負責人的一面之辭,可能有片面性或與普通下崗員工的看法不相符,為此,我們又設計了一套有關社群就業的調查問卷,問卷涉及的問題包含了關於社群就業的各個環節,同時注重調查下崗工人對社群就業的看法和滿意程度,藉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

(二)樣本母體的選取

我們採取了隨機調查的方式,在和平區這個社群就業發展較為充分的地區選取了新興街道辦事處的長興社群和寧旺社群作為調查物件,對調查xx的社群就業有著很強的代表性。問卷的填寫在調查員的指導下進行,以獲得較為準確的資料,這種即時收取的答卷方式也保證了本次調查問卷的回收率。本次調查發出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在資料整理過程中,我們對社群負責人以及普通下崗工人的問卷進行了分類整理,從而得到了總體資料以及相應的分組資料,以便分析不同型別的人員對社群就業的不同要求及感受,達到全面透徹的分析效果。

二、xx社群就業的現狀

(一)社群就業日益受到重視

調查結果表明,27%的人非常瞭解社群就業,個別社群的人員對此問題的反映更為強烈,,該社群企業認為社群就業非常重要的人員佔,遠遠高於平均數,這反映出社群就業的確是城市就業的一個焦點所在,由於就業所涉及的都是廣大下崗人員最為關心的,影響其切身利益的問題,受關注程度較高,理所當然。

非常願意在社群就業的人員佔到了14%,而不願意在社群就業只佔23%,看來,社群就業已基本上被廣大下崗失業人員所認同和接受。

(二)社群就業機制運轉逐步規範化,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我們所訪談的有關負責人都對本社群的情況很瞭解,一般來講,下崗失業人員的比重都在5%左右,而且有關負責人能很熟練的說出本社群下崗失業人員的名單和領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的名單,看來,他們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從統計數量上看,社群所提供的就業崗位的數量遠遠高於下崗失業人員的數量,而且所提供崗位的職業分佈也很廣泛。我們所對應的調查問卷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問題75,您目前得到的社群服務有:()

A、家政服務B、便民早點C、商品銷售D、物業管理E、社群保安F、家庭裝飾G、綠化美化H、維修維護I、托兒養老J、衛生保潔K、商品遞送L、生活照料M、健身娛樂N、老年人看護O、再生資源回收P、社群車輛看管Q、其他問卷的統計中幾乎涉及到所有的選項,也就是說,這麼多的社群工作都是有人做的,看見,社群就業有點多面廣、職業眾多的特點。從此也可以看出社群就業相關負責人的工作是越來越規範化和專業化了。

問題5,社群就業流程是如何運做的?工作崗位都來自哪裡,如何與外界聯絡?

社群調查報告14

市社群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社群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群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群文化是指城市社群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群文化是社群的精神內涵所在,社群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群、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群作為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群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體設施,更希望社群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為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於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群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週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群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社群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社群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群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專案、市民參加社群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群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群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群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為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群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群文化設施滯後,社群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群文化建設步伐,為社群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自貢社群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1.多數市民對社群文化內涵瞭解不多不深

對於社群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群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瞭解;有41%的人聽說過,但不是很瞭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群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路93%、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群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群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群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群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為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為,社群文化活動無明顯的物件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為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為4%。

3.市民對社群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群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為5%。

4.社群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群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群文化活動由社群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佔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佔16%,其他組織形式佔6%。

(2)市民參加社群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蔘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蔘加棋活動,9%的人蔘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群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群文化活動專案: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佔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佔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佔17%,最喜歡遊戲類活動的人佔15%。其餘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群文化活動。

5.社群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群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群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群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群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群文化氛圍。社群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群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群文化公約,認同率為32%。通過社群教育、社群輿論、群眾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認同率為45%。通過社群文化的薰陶,社群經常湧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為6%。另外,覺得社群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群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為17%。

5.大多數市民認為,社群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對構建和諧社群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為,社群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絡,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群文化活動中來。

二、自貢社群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群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製約了社群文化的發展

社群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群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群配備的幹部一般是5名,每個幹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群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4000-5000元左右,可見,社群用於公益性社群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瞭解,現在社群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採取“化緣”的方式,憑著社群幹部的人緣關係,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戶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群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群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群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群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群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社群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是社群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於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群文化建設中來。

二是社群文化骨幹隊伍缺乏。搞好社群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於社群文化的骨幹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群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為缺乏,支撐社群文化工作的多數為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於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群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群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社群調查報告15

調查內容:

社會不規範用字情況

調查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街頭宣傳文字、廣告標語上卻有不少不規範字和錯別字,這些明顯的錯字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不規範字展開調查,正確引導並建議他們改正,在文字使用中體現社會進步和文明。

調查人員:

三山中學教師堯徵根學生楊俊謝元紅等九人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25日下午

調查區域:

三山街—伏石崗村

11月25日,我們八年級的九位同學,按照老師的要求和佈置,來到三山街—伏石崗村路段參與不規範社會用字調查的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天氣十分炎熱,但是同學們的十分認真,興致也很高,烈日下沿著三山—伏石崗村的水泥路搜尋著用字不規範的招牌、廣告、宣傳字等。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禮儀之邦,特別是中國文字。中國文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但是,現代的人們對中國文字傳統的寫法有所改造,那些現代的字使現今這個社會出現了許多的錯別字。

在現代的這個社會裡,有很多人都是為了一時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簡寫;或是不會寫的就把另一個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這樣就可能使原來的句子意思改變了。我們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大量的漢字書寫不規範的情況。

一、大量使用繁體字

在此次搜尋不規範用字中,繁體字是發現最多的一類。在一公里長的路上有12處因使用繁體字而出現不規範的情況。如新街中路105號店牌上的風味小吃,把“風”寫為繁體字,伏石崗村村頭的土地宣傳文字中的“認”、“強”寫為繁體字,在伏石崗村新農村建設點上,二棟樓房大門旁鑲嵌在牆壁上的永久性瓷板對聯中,“萬”、“興”、“風”、“創”、“業”、“廣”、“氣”等寫為繁體,出現多處不規範書寫漢字的現象。

二、部分手寫招牌、標語使用錯字、簡化字甚至別字

由於現在大多廣告處牌都是通過電腦製作而成,而電腦根本就打不出錯字、簡化字,所以在沿街一百多個廣告牌中,未發現錯字、別字情況,只找到了五處使用繁體字的情況,但一些手寫的廣告和標語中,錯字、簡化字還是不少。如將“樂隊”、“花圈”中的“隊”、“花”寫成錯字,將“停車住宿”的“停”,“餐廳”的“餐”寫成簡化字。這麼一改變,讓人看了很不舒服,特別扭。如果這些錯字、簡字繼續下去,那麼以後的文字會變成什麼樣呢?

三、隨意變形文字

除了以上所舉的不規範文字,一些店鋪業主為了達到吸引顧客眼球的目的,對文字進行隨意變形,或中英文並用。如將“歡迎光臨”變為自己創造的異體字,千奇百怪。

四、語法錯誤

雖然不屬於不規範文字,但讓人感覺更加彆扭。如“星期八服飾”,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公共場所不規範用字的現象還較嚴重,而這又恰恰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會給人們帶來不便。因此,我們覺得政府應該重視,以行政命令來規範公共場所的用字。

通過一個下午的調查活動,同學們收穫頗多:

1、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感受到了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2、經過調查研究,學生規範用字的思想意識加強了,認識到了使用不規範字的危害和不便,決心從我做起,正確使用規範字,並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為規範社會用字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不規範用字社會調查報告2

我家門前原來什麼都沒有,可現在新開張了理髮店、小賣部、超市。等門店,我心裡可真高興!可仔細一看,發現許多門店的招牌使用了錯別字、諧音字和繁體字,商店的老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剛好學校開展了一個推廣普通話的活動,宣傳“人人要說普通話,人人要寫規範字”,於是,老師就組織我們去調查門店招牌的錯別字、諧音字和繁體字。

調查

我們首先進入了紅湘路,剛過了條馬路,就看見有家門店上面掛了四個大字“麥鞋”和“麥衣”。我們班的李子剛自高奮勇去問店主,店主回答:“我的店裡既賣鞋又賣衣服,首先,‘麥’字寓意了生意興隆的意思,其次,‘麥’和‘賣’同音,為了吸引顧客,我就用了這個‘麥’字。”

當我們走到紅湘路和常勝路交界的位置時,發現新華書店的“華”字和“書”字都是繁體字。這回,大家都有了膽量,爭先恐後地問工作人員原因,可是他們也不知道用繁體字的原因,唉,只能是失敗而歸了。

另外,我們還看到“布三布四”這樣的招牌和“飾全飾美”這樣的名字,雖然很有創意,但畢竟破壞了中國的文化。

分析

通常這些門店賣什麼就寫什麼,如“E家寶貝”,一看就知道是賣寶寶的生活用品,“布三布四”那就不用我說了,招牌上用一些諧音字是用來吸引顧客的。

新華書店招牌上用的繁體字,我覺得是取材於一幅書法作品,作品裡用的是繁體字,所以招牌上也不好改為簡體字。

結論

經過分析,綜合店主給出的解釋,我得出以下結論:

一、招牌上的諧音字是為了吸引顧客,讓客人感覺到新奇,只要顧客進了門店,那生意上的事情也就成功一半了。

二、招牌裡部分字用繁體字,主要是因為招牌取材於名人的書法作品,用名人的作品作招牌,也可以提高門店的知名度,並且用上繁體字,整體美感會好些。

三、人們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招牌上用錯別字的情況目前較少。

建議

門店上用不規範字作招牌,目的就是吸引客人。但這不僅誤導了小朋友,還對不認識繁體字的人豎起了一道屏障。為此,我建議:

一、從政府層面立法,禁止使用不規範漢字作為招牌。同時,加強工商登記、稅務註冊、環保評估等行政審批環節對不規範文字的監管。

二、加強個體工商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培訓,提高他們使用規範字的自覺性。

社會用字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下面是關於社會用字的調查報告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調查背景

社會的不斷髮展,廣告、影視等各種媒體應運而生,各種出版物接踵而來,廣告招牌、商品包裝變著花樣地吸引顧客……這是時代的產物,代表著社會的進步,但隨之也出現了許多不規範用字,給識字尚少的國小生造成錯覺,為他們以後的"識字設定了障礙,也為人們辦事帶來許多的不方便。為了使大家進一步瞭解社會用字的狀況,加強規範字的思想意識,讓學生正確使用規範字,認識規範用字的重要性,本小組組織了這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調查社會上的不規範用字。

二、調查人員

xxx、xxx、xxx

三、調查物件

公共場所的設施、招牌、廣告及公共服務行業中的錯字、別字、簡化字、繁體字等不規範用字。

簡化字:(3處)西門頭菜場小攤:“雞蛋”寫成“雞旦”;“豆腐”寫成“豆付”;“豬肉”寫著“朱肉”。

錯字、別字:書名《魯濱遜漂流記》錯寫成《魯濱遜“飄”流記》;錦園小區的草坪上“踐踏草坪罰十元”錯寫成“踐踏草坪發十元”;廣告招牌“浪漫一生”錯寫成“浪漫一身”(服裝店);“三國演義”錯寫成“衫國演義”(服裝店);“依依不捨”錯寫成“依依布舍”(布藝店);“隨心所欲”錯寫成“隨心所浴”(浴室);“默默無聞”錯寫成“默默無蚊”(蚊香廣告來自農工商超市),“十全十美”錯寫成“飾全飾美”(飾品店);“十全十美”錯寫成“食全食美”(食品店);“機不可失”錯寫成“雞不可失”(草雞店);“勤儉節約”錯寫成“勤剪節約”(理髮店)。

四、調查結論

經本組全體組員分析、總結,大家一致認為: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成語是珍貴的文化,而不就應為了個體的利益而隨便亂改成語,故意寫錯漢字,到達廣告宣傳的效果,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風氣問題,我們大家要齊抓共管,杜絕亂用漢字的現象出現。

五、調查推薦

在本次綜合性學習、調查社會用字的狀況活動中,本小組提出的推薦如下幾條:

1、對於亂改成語、漢字,請有關部門做出相應的措施。

2、中國小生應與亂用成語和漢字不良現象做鬥爭。

3、廣大市民應互相監督,不要亂改亂用成語和漢字。

4、用錯漢字和亂用成語的商家及時改正,修正自己的錯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