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5K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習慣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習慣調查報告15篇

習慣調查報告 篇1

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共50份(有效問卷50份)

調查時間:

xx年11月19日~xx年11月25日

2、調查地點:xx大學新校區

3、調查物件:xx大學xx級學生

報告分析

一.為大學做的準備多數花費較少,部分花費較多

分析:

從調查資料和圖表中可以看出,所調查的大學生中,為上大學做的準備花費額較少,多數在1000元以下(含1000元)。從中可以看出,所調查的大學生總體攀比心理減少,大學準備花費更加理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花費數額較大,一方面是因為準備物品較多,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攀比心理的滋長。

改進措施:

⑴大學生在上大學前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好相關計劃,熟悉大學生活方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⑵家長應當對大學生上學準備做相關指導,培養他們的正確消費觀。

二.大學生在校花費較高,多數月花費超支,不會理財

分析:

從調查資料和圖表中可以看出,所調查的大學生中,多數大學生花費額較高,多數大學生表示在校月花費會超支。雖然多數人表示會通過銀行存款來理財,但缺少正確的理財方式。這其中,一方面大部分學生沒有用錢計劃,對花錢沒有節制;另一方面,缺少父母和老師的指導。

改進措施:

⑴大學生應當制定消費計劃,對花費有所節制,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⑵父母應當對孩子的花費進行指導,減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⑶學校和老師應當對大學生進行大學生活教育,教會大學生合理理財,指導大學生度過精彩的大學生活。

三.對父母依賴程度較大

分析:

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的在校花費是通過父母取得的,很少有通過兼職、勤工儉學獲得。這一方面是由於大一新生對新環境的不瞭解,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父母仍有較大依賴。

改進措施:

⑴大學生應當積極調整心態,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尋找社會鍛鍊的機會;

⑵學校應當拓寬資訊渠道,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場所。

四.質量、價格是大學生消費時的重要影響因素,商場、節假日是消費的首選時間和地點

分析:

消費者在消費時最看重的是質量,大學生也不例外。調查中,多數大學生更加親睞物美價廉的商品。許多大學生更加喜歡在商場在節假購買,也有學生在網路這種新方式購物。看來,大學生消費與大眾消費相吻合。

總結

大學生是消費物件中的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通過對大學生生活消費情況的調查及分析,我們瞭解到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依然有待提高,依然需要家長、學校及社會的指導,再窮不能窮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這句話在現在依然有一定道理。大學生只有認真規劃好大學生活,才能使大學生活更加精彩。

心得

在這次調查中,我收穫很多。通過調查和相關資料分析,對我的大學生活消費有了直接的指導,我也獲得了進行調查撰寫的經驗。雖然中間有坎坷,但更多的是收穫和感觸。

習慣調查報告 篇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目前父母普遍忽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分數上,經常為孩子考不好著急,很少為孩子沒有好習慣著急,或者雖然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慌張不細心卻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如何合作,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國小數學教育因為有著它獨特的優勢,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因此,我們圍繞國小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現狀展開了研究。

一、調查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具體目標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數學學習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做完題後進行檢查、驗算,找到錯誤要進行訂正,這也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我們對國小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目的在於增強國小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具體目標是:

1、通過對學生自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自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為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自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物件與範圍

時間:xx年10月。

物件與範圍:西安市實驗國小五年級一班至八班,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檢視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資料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是充分地瞭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為,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自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為與方式,以及教師對於學生自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學生自查習慣現狀分析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80份家長問卷,80份學生問卷,並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自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於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合理的時間安排以及充沛的精力是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保障。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令人堪憂:只有16.25%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80%的學生都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3.75%的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於“要我學”的被動狀態。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97.5%的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2.5%的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我們來算一筆賬,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學生在校時間按5小時計算(不包括學生校內外託管時間),一週為25小時。據調查高年級學生在校外學習時間通常在10小時以上,我們按10小時計算,則學生一週在校內外上課時間長達35小時,相當於一週7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學生的在校作業時間按每日一小時計算,課外作業時間通常也為5小時,再加上每日讀英語至少15分鐘,共計約12小時。這樣學生一週內學習並完成學習任務時間總計約為47小時,約佔一週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不得少於十小時,約佔一週時間的二分之一。那麼學生還剩的六分之一時間在幹什麼呢?吃飯、洗漱、準備、上學、放學……學生基本處在忙於應付所有學習任務的狀態,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為什麼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瞭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於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於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為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著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為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杆。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為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為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願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據調查經常監督檢查學生每日作業情況的家長佔調查總數的83.75% ,在測試後為孩子查詢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高達90%,而在家長眼中學生具有日常自查習慣的僅佔調查總數的13.7%。過於關注成績,輕視對學生的自查引導,學生們缺少自查的氛圍。

3、流於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為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於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才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後,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才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查意識。因此,在考場上,總有些學生答完題無所事事,摺紙、畫畫、玩尺子。多數同學的檢查可以用一個“看”來概括狀態,看來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任時間從身邊滑過。儘管有一些驗算的同學,與其說是在驗算不如說是二次計算,自查方法明顯欠缺。

據調查,學生具有數學預習習慣的佔調查總數的40%,學習後及時複習的佔11.25%,能自覺自查的佔27.5%,單元學習後,測試後自查的學生分別佔22.5%、46.5%。學生自查意識淡漠,自查方法單一,很難實現有效自查,就不能經歷自查過程,體驗自查優勢,難以形成自查形成的良性迴圈,提高數學素養。

三、解決學生自查現狀的對策。

由於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佈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國小中高年級,由於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隻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願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願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麼啟示。再就是,在數學檢測中因為不會進行自查,任時間匆匆流逝,而學生無所事事。針對學生自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引導自查,領略自查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自查,反思和小結有效的自查方法。當然教師在每節課都有一定的知識內容和練習的量,課堂的承載量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中的某一題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歸結自查的方法。例如,學生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觀察板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自查方法並加以歸結,看圖形特徵,想面積公式,驗計算結果,對單位是否一致。

2、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於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衝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於形式,家長檢查才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絡,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為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3、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於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為應及時肯定,對於學生收穫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習慣調查報告 篇3

一、電視的作用

電視早已走進千家萬戶,電視是認識世界的視窗,國小生看電視,可以及時瞭解國內外的大事,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再說,我們在學校學習很緊張,回家後,放鬆一下是非常必要的。而看電視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電視其實不但是一種娛樂,亦是一種良好的教學工具,看一些含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時,既有趣味性,又可增廣見聞和增加知識。電視給國小生給予豐富的刺激,促進腦細胞的生長髮育,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大腦功能。看電視廣告也是有好處的,它不僅充分調動和訓練了孩子的感覺器官,還能讓孩子認識外部世界。

在現代社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禁止孩子看電視。但是要引導他們選擇有益的節目,時間有節制的看,甚至可以同他們一起看適合的節目,看完後可以平等地和他們一起討論交流溝通,將娛樂變成可以啟迪孩子心靈,豐富孩子情感,增強分析能力,溝通父母和孩子心靈的渠道。

二、資料整理

調查人數:51人

喜歡看武打片的:9人

喜歡看電視連續劇的:3人

喜歡看少兒節目的:18人

喜歡看知識競賽類的:1人

喜歡看動畫片的:20人

三、措施與策略

1、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摸清他們的喜好,教學生看什麼。

開關電視人人都會,可是看什麼就大有學問了。知道學生的喜好籍此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加強與國小生的深度交流,正是獲取教育素材的良機。國小生喜愛的節目,例如武俠、槍戰片中有血腥、恐怖的情節,對國小生的身心健康不利,我要求學生少看或不看;國小生不愛看的節目,比如《走進科學》、知識競賽等對於開闊視野、積累知識十分有益,教師要多加誘導,並經常表揚那些愛看此類節目、知曉天文地理的學生,藉此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動畫片、卡通片是國小生的最愛《喜羊羊與灰太狼》,這其中的人物和情節最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共鳴,那麼我們藉助一片的主人公來培養學生真誠善良、堅強勇敢的品質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連學生在看什麼都不瞭解,空談教育恐怕連自己都說服不了。

2、教育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觀看習慣,教學生怎麼看。

雷雨天不要收看電視,溼手不要開關電源等日常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不要近距離長時間觀看,以免眼睛近視,觀看時距離電視機至少2.5米以上,每次看電視不要超過2個小時,觀看時不要趴臥在沙發或睡在床上,以免姿勢不正確引起頸、肩、腰椎發育不良等行為習慣教育也要經常進行;看電視前要首先完成家庭作業和家務勞動,看電視要兼顧其他人的感受,不要把音量開得過大,不要大聲喧笑以免影響他人的工作或休息,不要一人獨霸遙控器,要學會與他人共享快樂等引導又包含了思想品質教育。

3、看而致用,教學生反思和運用,延伸電視的教育功能。

很多國小生看電視只圖一時開心,看而不思、觀而不記。家長要引導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生活頻道教我們在洗衣時巧去汙漬,家長應要求學生在洗衣時試一試;新聞聯播節目的主持人普通話說得標準流利,要學生每天跟著說10-20分鐘;《焦點訪談》報道一位優秀的學生迷戀上網、沉溺於虛幻的網路空間,荒廢了學業,最後絕望自殺,家長應要求學生觀看後寫出自己的感受;新聞報道一女生離家出走,被人販子拐賣,學生可以一起分析這種輕率舉動給家庭帶來的巨大痛苦,給自己帶來的深深傷害……電視在這裡不再是讓家長頭疼教師擔心的東西,反而成為老師的助手,成為學生的的“第二堂課”。

四、結論和希望

希望每一位家長教會學生正確收看電視,希望每一位家長教會你的孩子正確收看電視,不讓電視成為家庭中去之有憾用之有患的包袱,而讓它成為促進和諧的媒介,帶來歡笑的使者,學習知識的課堂。

習慣調查報告 篇4

調查目的:真實的瞭解大學生生活現狀,調查在校作息習慣,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提供可行性建議,並以此引導大學生合理學習生化和課餘生活,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倡導大學生積極向上,全面發展,以成為新時代合格的社會勞動者,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引言: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之後,來到相對“安逸”的大學,有些同學對自己過於放縱,大學是人生最重要的塑造定型期,諺語有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人生。” 為了使在大學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用一生,我們小組做了問卷調查,並根據調查撰寫了調查報告。

調查形式: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共計發放問卷100份,在河南農業大學的各個學院,回收有效問卷94份。其中男生54份,女生40份。

調查結果,分析及建議:

隨著入學時間的延長,剛入學的那股新鮮勁已漸漸的淡掉,具體表現在上課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每天的起床時間越來越晚了,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的人越來越少了。以下是我們的調查結果:

(一)作息生活現狀與事實

從調查結果來看,87%的被調查者每天平均起床時間集中在八點(上課時間)以前。1.67%的學生起床時間在9:00以後。令我們寬慰的是,仍有37%的人起床時間普遍在7:00以前。而43.3%的學生表示每晚睡覺時間在11點以後。這個資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部分習慣賴床、熬夜的生活習慣。在這種情況下,56%的學生表示上大學以後作息時間不如以前規律。對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現狀持不滿意態度。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不規律的作息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通病,從而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以及學習生活。在這其中,網路、小說、不合理的戀愛給大學生生活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1. 你在最近的一週內起床時間是幾點?

從圖中可以清晰的顯示,橫向對比,多數的同學在八點上課前起床,這說明儘管一小部分同學早上賴床習慣,絕大部分同學的並沒有早上賴床缺課的情況。縱向的對比,男生普遍比女生起床晚,女生比男生勤奮。

(二).到課情況與上課質量的分析

大學生裡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大學生比較嚴重的遲到,逃課現象一直是學校比較頭疼的教育問題。學習理論知識是大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堂可就成了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充實的大學生活應該包括尊師重教,上課認真。於是,學生的上課態度以及上課質量也是判斷大學生生活充實度的重要標準。通過調查瞭解到,大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遲到、逃課狀況,學校採用點名制、教學稽查制等方法試圖改變不盡人意的現狀,但還是無法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缺乏守時觀念和負責任態度是問題的根源。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最近一週翹過課的同學佔56%,其中翹課在四節以上的佔被調查人說的4%,而在能到場上課的同學中,最近一週內保證上課時間不玩手機,不看閒書的同學僅有16.8%,上課時間做其他事(指與學習無關的事)占課堂時間三分之二以上的竟有13.5%。那麼,我們能上課又能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的同學又能有幾個呢,由此可見,學生的整體上課情況很不理想,亟待提高。這其中,可能會有

老師的原因,譬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但是,多數是同學的主觀原因。在調查中,最近一週沒有去過一次圖書館的同學有38.3%。那麼我們同學的時間究竟用到哪裡了呢?體育活動,上網,學校活動。

課堂紀律和質量差是大學課程教學存在並且將日益嚴重的一大問題,很多大學生上課說話聲蓋過老師,上課玩手機、接電話,吃東西讓上課的老師十分頭疼,特別是上一些公選課、公共課、思修馬哲之類的課程。還有就是學生上課睡覺走神也是比較嚴重。從主觀方面來看,學生較低的自律性導致了上述各種情況的發生;從客觀方面來說,過於理論化的課程以及授課老師不夠生動有趣的講解,導致了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和打瞌睡。

(三)課餘學習時間安排

至於課餘學習時間,在被問及最近三天主動上自習的時間時,調查人群中有28%認為自己很少上自習,不超過一小時。三天累計上自習時間超過五小時的為8%。從調查結果來看,超過60%的同學認為他們的課餘過得很一般。那麼,為何多數大學生認為課餘時間充裕,但課餘生活卻不盡如人意呢?很大原因就是大學生未能做好自己是時間規劃,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手忙腳亂。調查也顯示,只有10%的同學有課餘時間規劃並真正付諸實踐。這些有都從一定層面反映了大學生在課餘時間利用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也預示了合理的課餘時間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習慣調查報告 篇5

古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意思是說,習慣是一切活動的根基。一個好習慣,可以使你受益終生,一個壞習慣,也可能貽害一生。對於中學生而言,習慣的好壞更是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成長;而行為習慣如何,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所學校的德育水平。為了準確評估我校的實際德育成效,我特地進行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設計問題35個。其中1——8題是關於儀容儀表和個人形象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72%的學生對於學校常規儀容儀表檢查持反對意見,但80%的學生表示,他們是遵守學校相關規定的。近70%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重視自己的儀容儀表,而“非常重視”和“不重視”兩個極端表現的學生人數分別佔19%和12%。83.4%的學生認為外貌對於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認為“影響非常大”和“沒有影響”的學生分別佔11%和5.6%。這說明,學生對於儀容儀表的認識還是相對冷靜和理性的。64.3%的學生認為過於社會化的著裝對於中學生而言是不合適的,態度中立的學生佔21.4%,支持者只有14.3%。對於在體育活動中赤膊的男同學,則有過半數學生認為不妥。這兩組資料說明,多數中學生對這一問題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而關於穿著打扮、髮型和首飾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學校對於儀容儀表檢查的要求過於嚴格。

本次調查的9——19題是關於校服著裝的。校服是由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國小普遍穿著。眾所周知,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困難家庭的學生不會產生自卑感,同時也不使那些家裡生活條件好的學生在學校炫耀,於是,有的學校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校服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我國的校服主要是制服式;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建國以後,因為特定的歷史原因,校服基本絕跡,我們上學時,一有重大活動,基本上都是“白襯衣、藍褲子、白色運動鞋”;到八十年代,校服重回校園。但出於經濟原因和實用原則,絕大多數學校的校服採用了運動服樣式,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1993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的《關於加強城市中國小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認為,校服“是一項對中國小生具有多種教育功能的工作。”關於具體功能,檔案表述為“是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貫徹中國小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優化育人環境,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可見,我國校服實施的一個前提是為了發揮其德育效果。此外,學生是否願意著校服往往體現出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因而,本次調查,我將校服作為一個重要的專案列入其中。

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學生不願意穿著校服,而對現有校服感到不滿意的學生居然超過70%,願意在生活中穿著校服的學生只有3.2%。在校服數量上,學生選擇最多項的是“三套以上”,這應該與學生追求個性獨立的性格特徵有關。同時,在校服設計上,最多學生的選擇是“舒適、寬大、透氣”,最少的選擇是“經濟實惠”,可見,學生似乎斌更不擔心費用的壓力,相信,如果家長們來做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吧。在款式的選擇上,有45%的學生選擇了日式,38%的學生選擇了西式,只有15%的學生選擇了運動服。對於校服的問題,39%的學生選擇了“缺乏性別區分,男女都一樣”,15.1%的學生選擇了“質量太差,穿著不合身、不透氣”,13.5%的學生選擇了“款式陳舊,無法體現中學生的特點”,26.2%的學生選擇的是“討厭一套校服,需要理由嗎”。不要以為最後一個選項是惡搞,很顯然,這一部分學生是缺乏對學校的歸屬感。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校服的意見,主要還是款式。校服的款式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與校徽、校旗一樣,校服也是學校的標誌之一,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校服的款式顯然應該是有一定固定性的,不可能快速的換來換去。但在細節上作出一些調整,使其稍微貼近學生的審美要求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

關於校服的質量,我們也要面對成本控制這個尷尬的問題。雖然學生們似乎並不是很在意校服的價格,但奢侈化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家長的意見,這首先就與德育本身的要求不符。同時,學生的一套校服往往要面對三年的不斷成長,面對春夏秋冬四季的迴圈,面對各種活動的不同場合以及體育課等課堂的具體要求,所以,幾乎可以說,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穿著舒適的。從這點上看,“鬆垮、不合身、不舒適”幾乎就是我國校服的本質屬性。所以,我們應該理解這樣一套寬大而不透氣、往往“冬天冷、夏天涼”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感受。

除去以上兩個原因,學生著校服意願的低下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同時,相反地,在校服的設計上,能不能從款式、質量上的細微處替學生著想,是不是影響著學生對學校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呢?

英國校服款式經典、簡潔大方,中學生必須穿著正統西式校服,男生為正統西裝、正規皮鞋、需要佩戴領帶;女生也是統一西式正統服裝、正規女式皮鞋、必須佩戴領花。在配以花樣繁複的校徽和帽徽,這些細節很好地詮釋了言行自制、緘默含蓄的精神。而這種經典的服裝風格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英國學生的風度、氣質和審美。同時,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種溫和的氣候使男褲、女裙的著裝成為可能。

日本的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標誌,而且是時尚潮流的風向標。許多女學生畢業後仍然喜歡三五成群地穿著校服外出,可見她們對校服的喜愛程度。日本校服成功之處在於款式設計:男生校服陽剛帥氣,女生校服嫻雅可愛,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日本中學生樹立了健康的性別意識。同時,日本校服設計有著強烈的與時俱進意識,能夠隨著流行的變化,不斷汲取時尚元素對校服改進,這種設計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審美水平,也符合學生積極向上的現代意識。與英國相似,日本冬季氣溫平均在 5攝氏度左右,這種相對較為溫暖的氣候保證了日本女學生可四季皆著裙裝而不覺得寒冷或不適。

韓國人崇尚“勤勉、樸素、博愛”,腳踏實地、不浮躁、不逾矩、忠於職守。因此韓國人也非常注重制服類服裝。儘管韓國氣候四季分明,但中學校服並未因寒冷而捨棄男女生的性別差異,韓國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著及膝裙,以保暖的毛質緊身長襪代替長褲,這樣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又保證了款式的美觀和男女校服的差別。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機繡的方式繡於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學校的校服還有統一的配飾,如帽子、長襪等。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長灘學區在實施校服政策後的第二年發現了巨大的變化,其校園犯罪率、打架事件有明顯的下降。美國教育部當年的報告認為,校服政策的實施有助於改善學校安全狀況和學習環境。隨後,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在一次演講中建議美國公立中國小統一校服,以保證學校的安全。這次演講在全美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小生是否應該統一著裝的激烈辯論。支持者認為校服可以使學校更安全,並改善學校出勤率和提高學生的成績。反對者認為統一校服的做法與美國教育鼓勵個性化發展和注重創造性培養的理念背道而馳。強制校服侵害了孩子的憲法權益,因為孩子有權自由支配自己的外形離,而且校服限制了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會降低學生自尊感。針對這些疑問,研究者隨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的研究,但得出的結果並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爭論還在繼續。

從上述各國情況,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我國校服實施的一個前提是為了發揮其德育功能,但是事實上,校服能否發揮作用,發揮了多大的作用,需要具體研究。如果具體執行存在問題,那麼作用恐怕就會很小,甚至可能相反。要強化對校服滿意度的跟蹤,注意實際效果與實施初衷是否有偏差,出現問題應該及時糾正。

其次,校服作為一種制服,除了要滿足學生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還有著一定的符號意義。這種符號意義對穿著者心理上會產生作用,如校服的統一性可以對強化學生“我們”意識或夥伴意識,增強組織內部團結;校服的標識性可以使學生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屬的組織和與其他組織的差別,提高學生的`組織歸屬意識等等。而學生心理上的這些變化恰恰是校服的教育功能發揮的關鍵。因此,加強校服的符號意義教育,對校服功能的發揮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最後,學校強制推行校服著裝,硬性規定學生在校必須穿著校服,而且校服樣式單一、功能性差、舒適性不足、色彩單調、面料效能差、號型不規範、定價無法讓人信服等問題,使學生和家長多表現出對校服不滿意,進而傷害到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針對這些問題,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促進校服的推行和校服功能的發揮。

本次調查的21——35題是關於學生文明禮儀的。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古人荀子曾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由此可見,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講究禮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善、和睦相處。因而,學生日常的文明禮儀情況可能比我們做的前兩個方面更能凸顯德育教育的成效。

在調查中,只有21.4%的學生認為在家裡和朋友面前,禮儀是很重要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在打電話時,沒有讓對方先掛電話的意識;有一半的學生不知道宴會中主賓的席位應該在什麼地方;只有40%的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實用敬語;大約四分之三的學生不注意自己說話的音量。但知道不應該在深夜給別人打電話超過80%,知道不應該在午休的時候去打擾別人的學生超過60%,認為個人衛生和衣著容貌是禮儀的學生均達到了百分之百。最有趣的是第29題,題目為訪友時,事前約好後,應什麼時候到達。居然有35%的學生選了“提前到達”。估計是很多學生沒有理解“訪友”的意思吧,錯誤地以為是前去赴約了。最後,有過半數的學生對中學生的禮儀現狀表示不樂觀,只有7%的學生認為很好。上述的情況說明,學生們普遍是重視文明禮儀的,也很清楚他們的現狀,但他們的禮儀知識相當零散,缺乏學習禮儀常識的機會。這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德育工作的一個突破口。

很遺憾,因為時間關係,我的這次調查很倉促,問題設計不很周到,而且中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勞動沒有能夠被涵蓋在裡面。如果加上這一方面,問題總量肯定會超過50題,調查時間和統計時間都會大大拖延,不能不視為一個極大的遺憾。但以現在的結果來看,德育教育的目標和成效之間確實卻在較大的差距,需要改進。

習慣調查報告 篇6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生活習慣亦隨變化。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養成挑食的壞習慣,不注重飲食結構,致使營養失衡。好吃的零食,好吃甜食在學生中是存在的,這樣的飲食對學生的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

許多中學生不吃早餐,應付中餐,晚餐不在乎,使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中學生面黃肌瘦,身體免疫力差,頻繁生病。更另人擔心的是許多人買吃的不看保質期,時常買到過期食品。而街頭小吃的流行,更是加大了學生的飲食衛生問題。除了飲食衛生,就是中學生的校食堂的問題了,有的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餐具不乾淨,飯菜不衛生,不時會發生學生中毒事件,使學生、家長憂心重重。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有叫外賣的習慣,或是不在學校食堂吃飯,很有一些女同學也朝這方向去發展,為了形體的美,或者是說找一些藉口不在學校吃飯,說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排隊時間太長,飯菜裡有不乾淨的東西,不過根據我們的調查一些學校食堂的衛生飲食也確實有問題,例如飯菜裡有石頭、昆蟲,甚至菸頭等這方面的問題,食堂的這麼不注意,當然就加大了中學生在食堂飲食的逆反心理。問題很明顯就出來了。所以說如果說住讀學校要求一定要在學校食堂就餐,那麼食堂就更應該注意飯菜問題、清潔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管理。至於學生呢?要改變長期認為學校食堂漏洞的問題,出現問題要及時於食堂相關部門反映。這樣學生與學校雙方配合,才能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

經過校內大部分學生詢問得知,有許多學生有不吃正餐的習慣。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其次是為了減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於飯堂伙食差,沒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學生就選擇叫外賣、麵包和方便麵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為主食。

學習任務繁重使中學生深感時間的不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更使本來就緊張的時間更顯緊張。為求學業和活動間的平衡,大部分學生會從生活時間中擠壓,如吃飯、睡眠的時間。於是就有學生出現有不吃正餐的現象。飯堂的伙食是經學校管理,食物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營養結構比較科學合理,價格也比較公平。選擇飯堂的伙食,不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節約金錢。然而在飯堂打飯要浪費時間,這無疑使時間緊張的中學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為了追求形體美,忍飢挨餓,以至營養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這種盲目的行為無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儘管時間倉促,中學生還是應該食用正規的正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學生才應考慮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處身體發育中的中學生更不應盲目追求形體美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習慣調查報告 篇7

根據前測資料的統計,現將我校四年級同學學習習慣的情況總結如下:

在學習態度方面:

四(一)班同學比較自覺認真,同學已形成了預習意識。四(三)班的同學自覺性較差,同學沒有自學預習的意識,不善於質疑,不主動,讀書也是囫圇吞棗。

在聽課習慣方面:

四(一)班有一區域性同學能主動、認真地傾聽老師講課,而另一區域性同學則要老師提醒才會去聽,並且還有三、四個同學時刻要老師用眼神、手勢、語言提醒才會恬靜下來。四(三)班同學只是被動的“聽”,經過整頓紀律,上課紀律較好,可太過恬靜,不積極地考慮問題,都只會靜靜地坐著。

在作業習慣方面:

四(一)班有區域性同學字跡非常工整,做事非常認真,每次老師給他們的評價都是優秀。有十來個同學字跡比較工整,比較認真,評價多半是良;有四、五個同學字跡潦草,作業不認真,有時還不能和時完成,因而導致學習成果也較差。四(三)班大區域性同學字跡潦草,對稍難的題,答非所問,過三分之一的同學不能按時按量地完成家庭作業,且書寫速度慢。

在閱讀習慣方面:

四(一)班有極少數同學已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不但讀物,更重要的是還讀歷史方面、科學方面的書和各種少兒書刊,但也有區域性同學完全沒有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更沒有自主積累好詞佳句的苗頭。四(三)班沒有自覺讀書的習慣,不會自主讀書,積累素材。

在整理複習方面:

四(一)班同學做得也較差,總認為自身什麼都會了,可一到測試,不是這兒錯,就是那兒不會做,複習方法講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就是難掌握,非得要老師一五一十地教“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可。四(三)班同學沒有這種意識,需要在老師的監督下去完成,並且也沒有掌握複習時重點和相關的方法,不能主動地對每節課,每單元,每學期的知識點,查缺補漏,無整理的複習資料。

在時間利用方面:

四(一)班同學與四(三)班同學相比,能較合理的佈置時間,放學後一般都是先完成作業再去玩。而四(三)班同學則大區域性同學放學回家後都是先玩然後再去趕作業。

在總體習慣方面:

四(一)班同學的習慣比四(三)班同學的習慣要好。

習慣調查報告 篇8

隨著移動資訊科技時代的到來,大家對電腦、手機的掌握越來越熟練,很多國小生由此也榮獲“網路高手”稱號。但隨之而來的是近視的同學越來越多,有的班級已有近半的同學近視;近視同學的年齡也越來越低,一些一、二年級的同學鼻樑上也架起了沉甸甸的眼鏡。近視不僅不利於我們學習,還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為此,我做了關於青少年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希望能引起同學們對保護視力的重視。

1.查詢資料。

我在網上查閱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資料: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據20xx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結果表明,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高達85%,國中生為70%,國小生為20%,而20xx年,這一資料分別為60.28%、50.3%、27.63%。從國小生到中學生,近視人數逐漸上升,難道近視和年齡有關?我心中產生了疑問。

2.問卷調查

我設計了關於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年級、年齡、視力情況、用眼習慣等調查專案。經統計,我得到以下結論:近視人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逐漸增多,六年級學生近視人數佔總人數的40%。

3.個別談話調查。

我採用訪談的方式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用眼習慣進行調查。其中,A同學說,他經常上網;B同學說,她喜歡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C同學說,做眼保健操時間他常與同學嬉笑打鬧;D同學說他不愛吃西紅柿、橘子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通過調查,我發現大多數同學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才導致近視的,主要原因如下:

1.看書、寫字姿勢不正確;

2.看電視時距螢幕過近,時間過長;

3.在光線過強或過弱的環境下學習;

4.長時間玩電腦;

5.不合理飲食;

6.不做眼保健操;

7.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適當的室外活動。

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同學也認識到書寫姿勢不正確、光線過強或過弱、長時間用眼等不良的習慣易導致近視,但又不加以改正。醫學研究表明,雖然存在遺傳因素,但用眼習慣不正確、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干擾等,仍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探索萬物的T.具,更是我們身體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同學們一定要保護好眼睛,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為此,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

1.看書時坐姿要端正,讀寫要做到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2.課間堅持做眼保健操;

3.不偏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4.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聽從醫師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數加深,

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我們該行動起來,好好愛護我們的眼睛了!

習慣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問卷說明

為了瞭解我校中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加強中學生優良學習品質培養,為提高我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科研為教學服務,教科研中心設計了本次問卷調查表,分別從學習計劃、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堂筆記、課堂練習、課後複習、課後作業、作業練習錯誤校正、考後總結等方面設定了十個問題。每個問題有A、B、C、D四個選項,根據不同的選項分別賦予6分、4分、2分、0分,總分最高60分,分數越高說明學習習慣越好。8月30日教科研中心對高二的10個班的200位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發出436份,收回418份,9月11日統計分析結束。為調查的真實性,採用了無記名形式。

二、統計分析:

1.總體評價統計分析:

總體評價50—60分(優)佔13.99%;40—49分(良)佔32.33%;30—39分(一般)佔31.65%;30分以下(差)佔26.60%。

2.單項統計分析

(1)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合理且能認真執行者(6分)佔3.38%;有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者(4分)佔59.71%;有計劃沒有執行者(2分)佔21.97%;沒有學習計劃者(0分)佔14.77%。這些資料說明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但有計劃不等於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佔85.22%,但是其中96%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更不用說落實到行動中去了。

(2)課前預習

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6分)者佔8.58%;有預習習慣但不能堅持(4分)者佔46.54%;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2分或0分)者佔44.31%。在此項統計調查中,得分最高的班級(實驗班)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為17.78%;得分最低的班級(平行班)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為0%。這說明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較差。

(3)課前準備

堅持靜息,並做好上課準備佔36.36%;能堅持靜息佔56.81%;

(4)課堂學習

能全省灌注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佔12.5%;有三分之二時間投入佔57.86%;有一半時間投入的佔19.35%;有三分之二時間不投入佔10.46%。

(5)課堂筆記

能隨機有重點的做筆記佔52.27%;照抄板書佔28.5%;極少做筆記者佔14.85%;從不記筆記佔4.6%。從此項統計可以看出,我校抓課堂筆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待進一步提高。

(6)課堂練習

課堂上能認真做練習(作業),遇到問題經思考後仍不懂再問老師者佔46.07%(實驗班68.89%,平行班23.26%);做練習拖拉或不願做練習遇到問題也不願問教師者佔42.51%。此結果表明有42.51%的學生動手的積極性不高。

(7)課後複習

能夠不斷適時複習的佔10.15%;考試前才複習的佔75%;平時從不復習,到期中或期末才複習者佔14.77%。這說明學生平時不大重視複習,也說明學生對複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8)課後作業或練習

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佔44.96%(實驗班66.67%,平行班23.26%);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有時又抄作業行為的佔10.41%;有時不能完成作業的佔38.64%;經常不完成作業的佔5.68%。

(9)作業、練習錯誤校正

堅持訂正錯誤並能及時理解34.09%;堅持訂正錯誤但不能及時理解18.18%;有時訂正錯誤佔40.90%;從不訂正錯誤的佔6.8%。對作業、練習錯誤的訂正教師要加強要求,加強檢查落實。

(10)考後總結

仔細分析考試得失,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佔44.8%(實驗班73.33%,平行班16.28%);關心成績,訂正錯誤,但無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佔38.63%(實驗班17.78%,平行班60.47%);不關心成績也不訂正錯誤者只佔5.68%。這說明學生重視考試,大部分學生重視考後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部分學生考後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

三、調查結論

一、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以上的資料分析可以看出,有近50%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實驗班的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要遠遠高於平行班。這說明過去對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在課堂筆記、課後作業、練習以及錯誤校正,考後總結等方面。但整體上看形勢不容樂觀。

二、相當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統計資料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課前制訂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缺乏課前複習舊知的習慣;課堂練習時遇到問題不能獨立思考;做作業前少有或無複習習慣;個別學生有抄襲作業現象;雖有筆記本、錯題集卻不能經常使用;有大部分學生平時沒什麼複習習慣;直到考前才複習;近50%的學生考後只關心成績,或未想辦法改正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四、對策建議

1、充分認識學習品質養成的重要性,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增強教師指導學生習慣養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熱潮。

2、根據新課程要求和學科特點,年級組和科任教師要研究制訂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生學習常規一併貫徹於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並制訂各個環節具體的學習方法,如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如何指導學生複習、如何指導學生聽課、如何指導學生筆記、如何指導學生改錯,等等。特別是針對平行班學生的指導。

3、認真抓好自習課,給學生習慣養成提供時間上的保證。複習和預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在時間自主的條件下形成的,離開了時間自主,這些習慣的養成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4、要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5、學習習慣養成要從起始年級抓起,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外部環境。

習慣調查報告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搜尋“行為習慣”,百度百科中給出的定義是:“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有著如下特點:

1、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2、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養成的,與人後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係;

3、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和情感的內容;

4、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指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按照社會公德去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關係的行為,是必須遵守的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是作為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一個公民最低的行為準則,更是一個人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各個學校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把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活動作為德育的抓手之一,把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和途徑作為教育的課題之一。

我校以《“經典誦讀寫”與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為課題,旨在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實踐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誦讀和書寫活動,體驗中華經典詩文蘊含的美好的情感、立身行事的準則,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為了較準確的瞭解我校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為該課題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援,為學生養成教育尋求合適的途徑和方法,特進行我校學生行為習慣現狀的調查。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的時間、物件與範圍

時間:20xx年10月

物件及範圍:在四至五年級20個班級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共134名學生、134名家長。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學生問卷

訪談法:家長座談會

3、調查的內容

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學習習慣、勤儉節約習慣、誠實守信習慣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文明禮儀習慣和意識初步形成

公民的文明守禮是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要求和諧文明的精神生活環境。每個公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正是營造了這種和諧生活環境。

在本次的調查中,75%左右的學生在生活中能使用文明用語,並且主動和老師打招呼;90%以上的學生能夠遵守交通規則、反感口出髒話等。特別是在文明有禮意識方面,94%的學生認為:勤勞、善良、誠信、知禮、守紀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品德,99%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習慣(具體見附表一)等。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初具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文明禮儀習慣的思維和意識也正在建立。當然,還有30%的學生在課間追逐打鬧,35%的學生有時在桌椅上亂寫亂畫,21%的學生有時亂扔垃圾,等等,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和學生當前的身處的社會環境有關:許多獨生子女在家嬌慣、做事隨性。所以,文明禮儀習慣雖然被大多數家長和學生認同,但我們還要看到不少學生行為中的痼疾,以有效的活動改善部分不良行為,以營造更和諧的文明氛圍。

(二)學會感恩應落實在行動上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享用父母給予的一切是那樣的自然、合理,是否想到回報、是否體諒家長的辛苦和困難可能就需要提醒和感悟的過程。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不僅是國小生要養成的行為習慣,也應是每個公民該有的品行。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60%的學生表示孝敬父母,51%的學生經常向長輩們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56%的學生經常幫爸爸媽媽做事等,98%的家長也認為孩子從沒因某種原因嫌棄父母。這些資料顯示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傳承了中華民族孝敬父母和長輩的美德,對父母的教養之恩心有體悟。同時我們也要看到:18%的孩子對父母或長輩說的話不冷不熱,44%的孩子認為孝敬父母不夠,15%的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等,這些現象表明學生還有許多學生對父母的教養之恩缺少感激,更少有回贈的行動。如57%孩子只對父母偶爾說過“我愛你”“您辛苦了”之類的話,30%孩子在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只管自己,不顧別人,等等。所以,要學會感恩,哪怕是一句問候、一時聆聽、一個動作都是對父母的莫大安慰。

另外,本次調查顯示:58%家長認為孩子缺乏感恩意識,最原因是家庭教育,70%學生表示平時有了大家都喜歡吃的東西時,父母都是讓他們先吃,而不是讓長輩,可見家庭教育是學生學會感恩的關鍵。

(三)良好的成績不等於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在為學生創造儘可能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優裕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們的知識面廣闊,文化課成績總體提高。這種較高分數的文化課成績是否表示現在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調查顯示:36%的學生表示早晨到校後,不能自覺早讀,25%的學生只是有時能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書桌,22%學生有時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40%學生有時能在課堂上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等等。29%家長認為孩子每天晚上整理書包時,需要父母提醒。這些表明很多學生不僅在生活上依賴父母和長輩,學習上也不能獨立完成學業,更不用說勤學善思的良好學習習慣了。

(四)勤儉節約習慣應注入時代的內涵

物質生活提高可能使許多人忘了勤儉節約的傳統家訓,更不用說國小生了,他們面對琳琅滿目的物品總是難以自持。對現在的國小生來說,勤儉節約習慣的培養從愛惜物品、熱心公益、環保等方面入手可能更符合現實。

調查顯示:94%的家長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節約,90%以上的家長支援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支援孩子參加學校打掃衛生;而80%的學生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學習用品,95%的學生學習用品壞了才更換,56%學生能夠把平時購物使用的塑料袋留下備用,等等。這些資料顯示我校大多數學生已初具有環保節約的意識和習慣,絕大多數家長也十分注重孩子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而將這種良好習慣推廣乃至昇華,在社會公益方面多多嘗試和涉足可能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一個課題

(五)誠實守信教育應樹立成長典範

文明社會的交往越來越關注人們的誠信度,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也為一個人發展搭建進步的階梯。童言無欺,孩子最初都是誠信的模板,能否保持純真,後天的環境非常重要。

調查顯示:我校80%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有較高的誠信度,93%的學生撿到東西會交還失主或交公,91%的學生認為好朋友犯了錯誤,老師調查時會如實說出,等等。這些資料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做到誠實守信。但是調查中還發現:30%孩子認為父母答應你的事基本能做到,60%孩子認為父母答應的事大部分能做到,40%孩子會因做了錯事怕父母責備而有時撒謊,56%的家長有時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等等。這些資料說明父母相信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是孩子摒棄謊言、言行一致的先決條件,而父母和長輩樹立的誠信模範更是孩子誠信的航標。

四、總結反思

歸納以上分析及調查的實際環境,筆者認為,本次調查是我校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學習習慣、勤儉節約習慣、誠實守信習慣等方面較為真實的現狀。因學生問卷在班裡填寫,是否有些學生因其他因素沒有如實填寫也需考慮。作為課題《“經典誦讀寫”與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的一個支援,我們還要關注本次調查中一些這樣的資料,如:20%學生在家裡或學校很少或不讀課外書,37%的家長每學期為孩子買0—2本課外書,只有15%的家長為孩子買我國古代經典,等等。

習慣調查報告 篇11

一、前言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國小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於身心健康。國小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目前,我市國小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瞭解我市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一些學校與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物件與範圍

時間:20xx、2——5015、3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檢視練習

3.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國小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與學習成績提高密切有關的學習習慣欠缺。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國小生活。因此,一年級國小生在課堂和課後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一年級國小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隨堂觀察記錄看,90%的國小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國小生在做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80%的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完成作業時,往往教師讀了幾遍題目,但仍然有國小生聽不清楚題目的要求。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國小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國小生回答的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的內容和題目的要求完全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國小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的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國小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2.國小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家長不管好歹,要什麼給什麼,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辦。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從行為上就難以約束自己,自制能力差。更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做點事,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事事由父母包辦,不注重鍛鍊他們的獨立性。如渴了大人給倒水,鉛筆斷了家長幫著削,書包亂了父母整理。這些雖然看起來不算什麼大事,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其結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責任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馬虎,影響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和保護傘,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由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四、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年級國小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注重激發慾望,反覆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

在培養國小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永續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

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國小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國小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國小生身邊的夥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夥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家校聯絡。

學校的教育沒有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師的指導,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產生效果。因此,家校聯絡相當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向家長宣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動員廣大家長一起做好這項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家訪、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學校、一年級半日開放活動、家校聯誼活動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家庭的聯絡,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習慣調查報告 篇12

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作為基礎工具學科的語文,肩負著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的重要使命。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將對人的一生起著非常有益的影響。因此,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將極大地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形成自主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對學好民族語文,提高全民素質無疑具有極大的意義。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教育科研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科研興校,質量利校”的觀念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語文能力、素質普遍較差,表現為書寫潦草糊塗,普通話水平低下,不會使用語文工具書,沒有課前預習、做筆記、及時複習的習慣,閱讀量少,閱讀面狹窄,閱讀能力低,不會珍惜時間、獨立思考、勤學好問等等。而國中生正值基礎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如能及時有效地消除種種不良習慣,進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將大大提高我校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認為急需加強教師的指導,具體方法如下:

(1)良好書寫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每週開一節書寫課指導書法,每天規定半個小時的練字時間,由各班值日班長負責監督。每學期開展一次硬筆書法比賽,一次軟筆書法比賽。

(2)朗讀背誦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並有一定的速度。每週可靈活安排一節朗讀、背誦課,教師進行系統的朗讀、背誦、速記等的指導。除新大綱規定要求背誦的古詩詞曲外,每週至少背誦一首文質兼美的古詩詞或新詩。

(3)課外閱讀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每週用一節課指導閱讀課外書,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做好讀書筆記。養成默讀的好習慣,並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讀和略讀的方法。除新大綱規定閱讀的10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外(吳承恩《西遊記》、施耐庵《水滸傳》、魯迅《朝花夕拾》、老舍《駱駝祥子》、冰心《繁星春水》、英福笛《魯濱遜漂流記》、英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法羅曼羅蘭《名人傳》、俄高爾基《童年》、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每生每學期至少閱讀1-2部教師推薦的中、長篇小說(文學性強的時文名篇)。課外自讀每年不少於80萬字。每年至少訂閱一種文學刊物。發動學生捐書建設班級圖書角,由指定學生管理。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比賽(如寫讀後感比賽等)。

(4)查工具書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每位學生人手一冊《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古漢語字典》,並能在教師的有計劃指導下熟練使用,預習課文、課外閱讀時隨時備查。每學期開展一次查字典比賽,改錯別字比賽,成語競賽等。

(5)積累寫作資料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學生結合課內外閱讀在教師指導下製作讀書卡片,貼剪報,做摘抄等,收集積累寫作資料。開展有關展覽、交流經驗、競賽活動等等。

(6)寫日記(週記)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每週至少寫兩篇日記,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每週上交批改一次。與作文指導相結合(按新大綱規定進行訓練。

(7)講普通話習慣養成方法的指導。

教師首先樹立榜樣,推廣普通話,進行普通話正音正字,指導對話、演講等活動。師生共同制定紀律,互相監督,形成習慣。開展普通話比賽,繞口令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等競賽活動。

習慣調查報告 篇13

一、調研的目的

學生從國小進入國中後,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任務及學習壓力的陡然加大,相當一部分同學感覺很不適應,平時表現及學習成績不理想,引起了家長朋友的焦慮。

現在的社會,應該說學生成人比成材更顯重要。從素質教育角度來看,倡導“學生全面發展,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亮點”,是大勢所趨。為此,學生要從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至為關鍵。為了進一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情況,掌握其學習規律,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設計並進行這項調查。

二、調查的物件與方法

我們以七年級學生為物件,接受調查問卷的學生達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調查分析

1、學生課前準備及預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從上調查顯示,約佔94%的學生一聽到上課鈴響了以後,都能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但進教室後講話的學生所佔的比例約佔36%左右之多。上課用的學習用品能每天帶齊的還不到總人數的70%。究其原因,學生書包沉重,為減輕負擔,每天只攜帶課表上安排課程的學習用品,有時臨時調課,便顯得慌亂;有的則由於自理能力差,沒有自覺整理書包的習慣。書本、文具盒隨意亂放的現象或還在課桌裡的約佔14%左右。做好課前準備是學生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它有利於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保證上課的質量。這一方面學校已按行為規範的要求、標準進行了訓練,但檢查考核評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實,出現了抓一抓,緊一緊,放一放,鬆一鬆的現象,或還沒有引起各任課老師的足夠重視。在貌似平靜的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2、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

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從上表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不高,其比例還不到20%,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要求學生上課時眼睛注視老師,根據老師的要求注視黑板或看課本,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另外,學習環境干擾等因素,也會干擾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佔26%。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愛動腦筋學生數的百分比四、五年級較高,說明這個年級的學生求知慾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強。遇到疑難的問題時,大多數學生能主動請老師、同學,約佔61%,但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敢發問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甚至有4~6%的學生學習敷衍,有疑惑也得過且過,不求甚解。在這裡也反映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應是不斷地生疑(發現問題)、質疑(提出問題)和解疑(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善於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學生的聽課裝態的變化而變化的。說明對於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後 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於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

層興奮 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絡,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學生作業習慣

學生作業習慣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健康的學習習慣和高度自覺的學習責任感。但目前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健康,做作業前並不注意複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複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並不很高。三年級佔42%,四年級佔67%,五年級佔43%,六年級佔29%,學生作業的習慣與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有序訓練很有關係。做完作業後能自覺驗算的學生僅在27%,不少學生依賴於家長檢查或打聽結果的高達60%,這不僅說明學生的自信心存在問題,引起關注,而且它掩蓋了學生學習上的許多薄弱點,影響老師得到的反饋資訊的正確率,使老師不能及時很好的調控。但從表中顯示,學生已養成了及時訂正的習慣,佔80%。它也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質量。

5、學生複習考試習慣

學生不大重視複習,課前長期堅持複習舊知的僅佔37.7%;課後馬上覆習的佔35%;能當天對照筆記,熟記要點,以後不斷適時複習的佔17.6%;無作業時,能主動複習的佔36.39%;能堅持迴圈複習佔25.1%。只有在做作業時,才有44.7%的學生會選擇複習課堂筆記;考試前,59.8%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複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問題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引導學生複習。

四、結論與建議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日本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為此,我們認為:健康的學習習慣在國小階段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改進。因此,儘早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形成的健康的學習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不健康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鑑於這種認識,把從小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指導國小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和最為基本的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以下幾點:

1、及時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習慣

從七年級上學期開始,使學生達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習慣,要讓他們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決不能拖拉。把每個規定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依照學習內容及要求,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達到具體的階段學習目標,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提高學習效率,當學生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適當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有一種成功後的愉悅感。

2、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絡、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於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於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5、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鍊”,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6、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7、多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關於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對於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閱讀興趣,要結合課內外,向學生推薦好書。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閱讀條件,開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的閱讀習慣,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並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為了保證調查問卷情況的真實性,每個學生只寫上班級,不寫姓名,以顯示學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不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批評或指責。

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表

年級:__ 班級:__ 姓名:__ 性別:__ 年齡:__

下面是關於你本學期學習方法的調查題,請你仔細、認真、實事求是的填寫,此卷有助於我們和你自己瞭解你都運用了那些學習方法。謝謝!

本卷的填寫方式是在每道選擇題中,必須選擇一個選項,請不要漏選,也不要在一道內選兩項。請認真回答這些問題後,再看後面的評分方法。

1、如果老師佈置一項社會調查讓你在寒假中完成,並要求開學後提交一份報告,你會:()

A、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量

B、到網上去下載一份,應付了事

C、和幾個要好的同學一塊完成並趁機遊玩

D、形成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對這份報告貢獻自己的力

2、本學期開學之前,你一般情況下會:()

A、無所事事,等待開學

B、只要準備好開學所需要的物品就可以

C、檢查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否完成

D、考慮並制定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爭取有所進步

3、你認為應該在早讀、下午上課或晚自修前的多長時間內引導大家進入學習狀態並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A、5分鐘B、10分鐘

C、15分鐘 D、20分鐘

4、有的同學表示課前預習對自己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習慣預習;而有的同學表示預習對 學習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不預習。你呢?( )

A、不預習 B、很少預習 C、老師佈置預習才預習 D、經常預習

5、如果你預習,那你都經常預習那些科目?(注意:上面選不預習的同學不用填此項。)()

A、自己喜歡的科目 B、自己喜歡那位老師的科目

C、家長強調的重點科目 D、預習自己認為成績不理想的科目

6、預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常用哪一種?()

(注:選不預習的同學這一組題目可以不用填寫)

A、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

B、閱讀要學的內容,並歸納出重點和難點

C、閱讀要學的內容,歸納出重難點並劃出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

D、閱讀要學的內容,並查閱相關資料,解決疑難

7、課堂上,你最喜歡()

A、 答問 B、自由閱讀

C、老師講解 D、討論

8、有的同學表示會在課堂上課過程中常常走神,你呢?()

A、對感興趣的內容很認真,不感興趣的就幹別的事情

B、上課內容聽不懂時會走神

C、認為上課內容已經很懂了,不用聽

D、基本不會走神

9、不同的同學都有自己的聽課方式,你是怎樣的呢?()

A、聽課時不記筆記,但願意想,會配合老師的節奏(如:回答問題等)

B、老師讓記什麼就記什麼

C、聽課時會記自己認為重要的筆記,但常常聽不到老師講的下面的內容D、一面聽,一面把老師講的和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記在書上

10、你覺得自己的聽課效果怎樣()

A、不清楚 B、全聽不懂

C、部分聽懂 D、全能聽懂

11.等級科目課上,你通常( )

A、完全按老師的要求進行,沒有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

B、主要精力放在解題上,沒有對基礎知識進行認真複習

C、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又注意解題及解題後的反思、總結

D、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並經常與同學一起討論、交流

12 、開學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成績不太理想,你一般情況下會()

A、不學習了,反正學不會

B、聽天由命,反正我已經盡力了

C、確定自己的薄弱學科,狠下功夫

D、請教老師,看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對路

13、上自習課的時間裡,如果沒有老師在場()

A、無所事事,逮著什麼就看什麼

B、看哪個老師佈置的作業多就做哪個學科的作業

C、查缺補漏,抓緊時間學習自己的薄弱學科

D、思考今天的學習情況,做好總結

14、你與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情況是( )

A、不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方面問題

B、有同學經常對自已學習有幫助

C、經常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心得

D、經常幫助其他同學

15、關於複習你是怎樣做的呢?()

A、在平時、測驗和考試前都不復習 B、老師強調要複習才會複習

C、平時不復習,測驗和考試前會複習D、在平時、測驗和考試前都會認真複習

16、複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常用哪一種?(注:從不復習的同學不用填寫)( )

A、只會翻閱筆記

B、把學過的內容通看一遍

C、把學過的內容看一遍後,會嘗試做一些題目來鞏固

D、回憶學過的內容,自己整理出提綱,針對還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弄懂

17、你是怎樣處理複習與作業的關係呢?()

A、不復習只完成作業

B、邊做作業遇到有不懂的馬上看書或筆記

C、先做作業再針對遇到的問題看書、筆記,或問同學、老師

D、整理好課程內容,認真理解重點、難點之後再寫作業

18、你怎樣完成作業的呢?()

A、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經常不能完成,也不會問同學、老師

B、只講究速度做完就完事

C、做作業遇到困難需要與同學討論才能完成

D、能自己快速準確的完成

19、上課鈴聲向後,你會 ( )

A、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

B、進教室但會講話

C、準備好上課所需工具

D、坐在教室發呆

20、試卷或作業發下來後何時訂正呢?()

A、從不訂正 B、晚自修時

C、老師講評時 D、立即

[評分標準]

凡選A者記-1分;凡選B者記0分;凡選C者記1分;凡選D者記2分。 請計算出你的得分是( )分。

習慣調查報告 篇14

調查組員:王林、陳琪、沈龍、王燦平、樓佳峰、李昕翰、趙凌鋒、陳凌峰、……

調查時間:20xx.02.18

前言:

學校安排了這個社會實踐的調查,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成立了調查小組,於正月十六那天聚集在一起在蕭山市心廣場一代,實地調查了和我們同齡人的消費習慣。以下是我們所調查的結果,很是遺憾的是當日用來拍攝和錄音的數碼相機的記憶體卡,後來因為儲存不當,裡面記錄的影像資料都沒有了,只有簡單的書面表述,在此感到遺憾!

一、我們組員的消費習慣

我們的第一步,先在我們自己的組員之間做了簡單的調查,寒假過後,我們組員都有了自己的壓歲錢,或者一直節省下來的資金,對於這個時候的我們來說,是會用些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下是我們自己組員的消費習慣。

王林:我的消費習慣其實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在需要用錢的時候,用些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寒假過好,身上錢還真的多了不少,嘿嘿,我還算是比較理智的用錢的,和平常很多人一樣,買衣服,吃吃喝喝。

陳琪:我的消費習慣也不談遠的說說現在好了,這個寒假,我去柯橋萬事達玩了幾次,吃了牛排,買了雙羅斯的戰靴,看了場電影,也和兄弟朋友聚了聚餐!

李昕翰:嘿嘿,我的消費習慣不算怎麼樣的。記得去ktv和朋友們唱歌了……

陳凌鋒:寒假我的消費習慣是投資網路遊戲,滿足自己的需求,買衣服這些是不用說太多了……

趙凌鋒:我去了新華書店買了基本課外書看,另外就是買衣服買鞋子……

王燦平:我的消費習慣是滿足自己的吃,我不太喜歡去玩,就是喜歡買點吃的東西,然後在電腦上看看電影……

……

總結了下,我們自己組員的同學的消費習慣主要是:第一,買衣服,鞋子,滿足自己的衣。第二是滿足自己的吃,也就是食。第三是出去玩樂,就我們組員來說,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有去ktv唱歌的,有些還去旅遊了。在住的方面我們都還是學生,父母會幫我們安排好住,所以這次的社會調查我們主要是圍繞衣、食、行,這三個方面調查……

二,實地調查中學生的消費習慣

衣:市心廣場耐克店,阿迪達斯,jasowwod,特步,安踏,李寧,美特斯邦威……

在這些買衣服鞋子的地方我們做了調查,本來還有一個錄影資料,可惜了。這裡只好憑記憶,粗略的回憶下當時的情景,我們的李昕翰是負責諮詢的,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以下是一段我按照當時情形克隆的對話。

在耐克店裡,遇到一位也是蕭山二職的同學,由於是認識的,我們直接不客套的問他話,

沈澤鑫:(09電商3班)的一位同學,以下簡稱沈

李昕翰:(以下簡稱李)鑫鑫幫助我們完成一下社會實踐的調查,ok嗎?

沈:輕鬆!

李:那我們開始了……

看到你剛才買了雙科比6代,我們想問問你你平時的消費習慣是怎麼樣的,是像今天一樣買鞋子,還是怎麼的?

沈:這怎麼說呢,我這人平時對吃的方面不是很在意,我喜歡打籃球,鞋子那是相當的喜歡,所以基本上我的錢,除去平時買點吃的,另外都會去買有nba球星代言的籃球鞋,哦,這個寒假,由於自己成績進步,爸爸還幫我買了步索愛u8的手機,超級的爽啊!

李:好,我想我們已經知道了,謝謝了!

由於我們採訪的鑫鑫是個籃球痴愛者,對於這樣的消費,我們的組員裡還是比較理解的,因為王林,陳琪,也是相同的喜歡……當然不是說一定要買耐克,阿迪達斯的籃球鞋,在採訪過程當中我們在李寧,安踏店也順路看到了許多的籃球愛好者,這主要還是看經濟實力和個人的喜好,由於時間的關係,衣這方面我們就採訪到這裡!下面轉站……

第二站:kfc、必勝客樂購超市……

在先前的採訪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了,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中學生對於吃的方面還是比較講究的我們一群人先到了kfc好傢伙,這裡人還真的是很多的啊,kfc的生意是真的好,由於是飯點了,我們自己先解決了下,順便問了些人,他們的消費習慣也就是這樣的……哎,這真的是悲劇了啊!

必勝客我們就沒去了,想想了去了不吃東西,這麼一大幫人進去,難為情的。我們去了下一站樂購超市,由於在學校的時候,學校說給我們安排可以去樂購超市打工實習,當然前提是資源為主的,到了那裡,基本上已經不見我們同學的身影了,偶爾看見了幾個,還是不是認識的,我們也沒好意去問,只好去了總檯詢問了下那邊的工作人員,不然白跑一趟,這是陳琪出馬了:

習慣調查報告 篇15

調查時間:

寒假假期

調查地點:

長輩親戚家

調查渠道:

長輩親戚、網路查詢、書籍尋找

調查結果:

長輩親戚:春節要團圓,除夕夜晚上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正月七年級,要早早起來去當地的寺廟燒香拜佛。春節八天,要到處拜訪親戚。

網路調查: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貼春聯、掃塵、倒貼福等等的習俗。

書籍尋找: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七年級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濃濃的年味兒。書籍中於把一家幾口的人物放進去,從他們的視角看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中的一個城門甚至一個城牆垛都非常有講究。——《北京的春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