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慣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習慣調查報告

習慣調查報告1

課題名稱:關於中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調查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中國人的形象,所以,我們決定針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進行一系列的調查,號召大家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調查的50人中,有36人習慣優秀,在他們之中,我們對其中的8人進行了採訪,他們認為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就標誌著一個人的內在素質,他們追求的不僅是優秀的學習成績,而且道德修養的高尚。

文明禮儀習慣一般的有85人,所佔比例較高,我們與其中的13人進行了交談,通過與他們的談話。我們發現他們普遍有一個誤解。他們認為這些行為都是虛假的,不必太注重,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並不注重文明禮儀習慣,因此說話做事很隨便。

文明禮儀習慣差的中學生僅有29人,所佔比例最少。我們從中抽出了人採訪。這些學生根本就沒有意識培養的習慣。由於知識方面的欠缺,他們跟本就不懂怎們做才對。對於文明禮儀習慣這個問題,則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更有甚者對自己的做法不以為恥,而反此為榮,覺得自己很酷。

三、建議

(一)給學校的建議

1、增加對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教育的次數。

2、召開講文明懂禮儀主題班會。

3、向團支部建議,在廣播時多宣傳一些關於文明禮儀的知識。

4、班主任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5、舉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評出模範班級。

(二)給家長的建議

1、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習慣。

2、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不良的行為及時制止,給孩子做個榜樣。

3、千萬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任由其發展。

(三)給學生的建議

1、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培養來年更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2、使用文明用語,對任何人恭敬有禮。

3、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提醒。

4、一定要端正對文明禮儀習慣的態度。

四、總結與收穫

經過此次社會調查,我們得知中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表現一般的學生最多,優秀的人數居中,表現差的人數較少。所以,我們給大家提出了意見。此外,我們還提高了寫作水平、社會實踐能力。雖然我們在調查中遇到了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克服了。所以我們變的堅強了,也懂得了團結合作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條件。

習慣調查報告2

一、調查問卷說明

為了瞭解我校中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加強中學生優良學習品質培養,為提高我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科研為教學服務,教科研中心設計了本次問卷調查表,分別從學習計劃、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堂筆記、課堂練習、課後複習、課後作業、作業練習錯誤校正、考後總結等方面設定了十個問題。每個問題有A、B、C、D四個選項,根據不同的選項分別賦予6分、4分、2分、0分,總分最高60分,分數越高說明學習習慣越好。8月30日教科研中心對高二的10個班的200位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發出436份,收回418份,9月11日統計分析結束。為調查的真實性,採用了無記名形式。

二、統計分析:

1.總體評價統計分析:

總體評價50—60分(優)佔13.99%;40—49分(良)佔32.33%;30—39分(一般)佔31.65%;30分以下(差)佔26.60%。

2.單項統計分析

(1)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合理且能認真執行者(6分)佔3.38%;有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者(4分)佔59.71%;有計劃沒有執行者(2分)佔21.97%;沒有學習計劃者(0分)佔14.77%。這些資料說明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但有計劃不等於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佔85.22%,但是其中96%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更不用說落實到行動中去了。

(2)課前預習

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6分)者佔8.58%;有預習習慣但不能堅持(4分)者佔46.54%;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2分或0分)者佔44.31%。在此項統計調查中,得分最高的班級(實驗班)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為17.78%;得分最低的班級(平行班)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為0%。這說明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較差。

(3)課前準備

堅持靜息,並做好上課準備佔36.36%;能堅持靜息佔56.81%;

(4)課堂學習

能全省灌注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佔12.5%;有三分之二時間投入佔57.86%;有一半時間投入的佔19.35%;有三分之二時間不投入佔10.46%。

(5)課堂筆記

能隨機有重點的做筆記佔52.27%;照抄板書佔28.5%;極少做筆記者佔14.85%;從不記筆記佔4.6%。從此項統計可以看出,我校抓課堂筆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待進一步提高。

(6)課堂練習

課堂上能認真做練習(作業),遇到問題經思考後仍不懂再問老師者佔46.07%(實驗班68.89%,平行班23.26%);做練習拖拉或不願做練習遇到問題也不願問教師者佔42.51%。此結果表明有42.51%的學生動手的積極性不高。

(7)課後複習

能夠不斷適時複習的佔10.15%;考試前才複習的佔75%;平時從不復習,到期中或期末才複習者佔14.77%。這說明學生平時不大重視複習,也說明學生對複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8)課後作業或練習

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佔44.96%(實驗班66.67%,平行班23.26%);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有時又抄作業行為的佔10.41%;有時不能完成作業的佔38.64%;經常不完成作業的佔5.68%。

(9)作業、練習錯誤校正

堅持訂正錯誤並能及時理解34.09%;堅持訂正錯誤但不能及時理解18.18%;有時訂正錯誤佔40.90%;從不訂正錯誤的佔6.8%。對作業、練習錯誤的訂正教師要加強要求,加強檢查落實。

(10)考後總結

仔細分析考試得失,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佔44.8%(實驗班73.33%,平行班16.28%);關心成績,訂正錯誤,但無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佔38.63%(實驗班17.78%,平行班60.47%);不關心成績也不訂正錯誤者只佔5.68%。這說明學生重視考試,大部分學生重視考後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部分學生考後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

三、調查結論

一、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以上的資料分析可以看出,有近50%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實驗班的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要遠遠高於平行班。這說明過去對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在課堂筆記、課後作業、練習以及錯誤校正,考後總結等方面。但整體上看形勢不容樂觀。

二、相當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統計資料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課前制訂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缺乏課前複習舊知的習慣;課堂練習時遇到問題不能獨立思考;做作業前少有或無複習習慣;個別學生有抄襲作業現象;雖有筆記本、錯題集卻不能經常使用;有大部分學生平時沒什麼複習習慣;直到考前才複習;近50%的學生考後只關心成績,或未想辦法改正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四、對策建議

1、充分認識學習品質養成的重要性,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增強教師指導學生習慣養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熱潮。

2、根據新課程要求和學科特點,年級組和科任教師要研究制訂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生學習常規一併貫徹於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並制訂各個環節具體的學習方法,如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如何指導學生複習、如何指導學生聽課、如何指導學生筆記、如何指導學生改錯,等等。特別是針對平行班學生的指導。

3、認真抓好自習課,給學生習慣養成提供時間上的保證。複習和預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在時間自主的條件下形成的,離開了時間自主,這些習慣的養成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4、要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5、學習習慣養成要從起始年級抓起,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外部環境。

習慣調查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新課程提倡在教育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在《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際工具學科. 要掌握英語,除了需要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還得練就紮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換言之,英語學習必須要有大量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訓練。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教學的過程,尤其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語習慣的培養過程。有關教學研究表明,“要學好英語,就必須掌握英語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少英語優秀者用自己的學習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成功。”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推動學習的進步,提高學習效率,取得預想之外的學習效果,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會對學生的學習起極大的促進作用,使之終身受益。因此,從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學習第一個字母的第一天起,就要樹立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英語學習良好習慣的意識,並把它當作我們國小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對六年級學生的預習、聽課、作業和複習等環節的學習現狀作了問卷調查和談話交流。

二.調查方法

(1)隨機抽取航天210國小六年級50名學生

(2)問卷調查法和行為觀察法

三.調查工具: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的設計:針對國小生英語學習習慣設計了14個單項選擇題(既方便回答,又便於統計分析。問卷題目見附件)。

四.調查結果及簡要分析

一)對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 A.非常喜歡 B.喜歡 C.不太喜歡

選A項的40% 選 B為25% 選 C為5%

興趣是學習英語的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從這次的資料可以表明絕大部分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是有興趣的,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這個切入點,加強對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他們的內因和外因同時起作用,才能真正的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預習情況: A、每天預習 B、有時預習 C、不預習

選A的學生48% B為51% C為1%

課前預習是聽好課的基礎,也是培育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問卷調查表示,基本上的學生都有預習的習慣,但有51%的學生是有時預習,還未能養成良好的自覺預習的習慣。可見,學生的自覺性還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對於預習這一環節並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同學還需要在老師的督促下才完成,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自主學習的能力差,沒有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課堂預習,只有重視了課堂預習,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三)聽課情況

上課時是否摘筆記 A、是 B、有時 C、從不

選A項的學生為82% 選 B為17% 選 C為1%

在聽課時是否認真 A、是 B、基本認真 C、不太認真

選A項的學生為74% 選 B為24% 選 C為2%

是否大膽開口講英語 A、愛講英語 B、敢講英語 C、不太主動

選A項的學生為33% 選 B為30% 選 C為37%

從以上3小題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的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並摘好筆記,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明顯,側重於機械地、被動地學,認真聽課僅僅停留在“聽”的被動學習階段,通常是教師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收取,不能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得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減弱。

四)作業完成情況

作業完成情況 A、每次完成 B、有時不完成 C、基本不完成

選A項的學生為91% 選 B為8% 選 C為1%

作業完成方式 A、獨立完成 B、有時抄襲 C、大部分抄襲

選A項的學生有92% 選 B為7% 選 C為1%

通過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發現,基本上的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課後作業是鞏固運用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手段。它應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對作業的認識不同,完成作業時的態度和方法也不同。但學生對於作業的態度在他們的作業書寫和反饋中就能體現出來。他們做作業並不是為了鞏固知識,而僅僅是為了應付完成任務。無論做多少次的作業,仍然會有類似的錯誤。

良好的作業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績。有許多差生知識缺漏就是在作業中悄悄地積累起來的,如果能做到當天的作業當天過關,我想差生應該可以減至最少。我認為良好的作業習慣主要包括及時完成與及時訂正的習慣。包括問問題,現在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問問題,其實問問題是一種掌握知識的捷徑,他們還不知道,只有發現問題才能進步,老師就像一本詞典——工具書,老師在講提示會舉一反三,把學生要問的問題講透讓他真正弄明白。很多同學認為一旦問老師問題了,老師就會覺得自己很笨,因此比較害羞很害怕問問題。覺得問問題是很丟人的事從此可以看出,學生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這就在 於老師的教育藝術手段了。

五)複習情況

複習是加深對所有知識系統理解和鞏固的過程,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節。經調查,其中32.6%的學生每天覆習英語。通過交流發現,學生複習行為方面,多數同學是背背單詞,看看英語書,聽聽英語磁帶。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學生複習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如默寫單詞、考試。僅有5%的同學在課後主動複習英語。

六)課外英語學習情況

六年級的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除了在學校英語課上接觸英語,課外涉及英語的主動性明顯不強。每天在家聽配套磁帶的只有28%,有43%的學生是偶爾聽聽;課文背誦基本上都是老師要求的,背誦率比較高,達84%,還有16%學生是有時背誦;模仿語音、語調方面,有61%的學生是有時候模仿一下;課外與同學進行英語對話更少,僅有12%的學生回答經常講英語,73%的學生是偶爾進行英語對話;只有25%的學生經常進行課外英語閱讀及觀看英語節目;單詞記憶方法方面有22%的學生是死記硬背的,23%的學生邊寫邊記,還有55%的學生是根據單詞發音記憶的;另外,有25%的學生參加過課外英語興趣班,但絕大多數是應試教育的知識輔導。

從調查中可見,六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主要的行為是背單詞、讀課文,看英語節目和課外閱讀的涉及面極少;在交際方面,也不會主動運用英語交流,以及主動去問有關英語方面的問題。

習慣調查報告4

一、調查研究物件、內容和方法:

調查物件:Xx縣Xx中心國小學生(22名五年級學生,16名六年級學生)

調查內容和方法:

調查研究內容主要是農村英語教學現狀和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方法:發放調查表,與學生對話。

二.調查結果

該地區位西安市Xx縣Xx,地理位置離縣城較遠,按規定學校必須從國小三年級開始英語教學,但學校的專業英語教師只有一人,學校沒有語音等教學裝置。在參與調查的28人當中,對於如何解決英語學習上的困難,75%的同學認為請教老師;對於利用網路解決英語學習困難的問題和英語互動教學,沒有同學知道這回事;大約90%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師資和英語學習氛圍很差。調查中發現90%的同學沒聽說過什麼是“英語角”這樣的活動。

三、調查情況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農村國小英語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中有以下幾個較為突出問題:

問題之一:縱觀我鎮六所國小, 這些國小中均開設了英語課程。英語課在國小三年級開始學習國小英語課程。就我校來說整個學校只有三名固定英語教師,每週只有兩節英語課。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校根本不學英語,國小英語課課時及教師配備是學生學習英語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進入國中後,由於對英語學習的要求有所提高,學習英語對他們來說是一大難題,因為沒有興趣或著第二興趣培養還沒完成,在單詞,背誦,句型理解和語法等問題前無法招架,開始放棄對英語的學習。

問題之二:對於日常用語,模仿對話錄音部分,學生掌握較牢固。但由於學生自己沒有磁帶,課後不能進行聽力複習,不熟悉原音發音,因此有些學校出現教師教讀、領讀、朗讀的現象,完全替代了原聲磁帶的作用。這樣下去,不利於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更不利於學生以後的英語學習活動。

四、解決方案

1、 組織辦英語手抄報

以小組為單位辦月報,以班級為單位辦週報,在各班選拔優秀小編輯辦校報。

2、 組織辦英語板報

要求板報資訊量大,更精煉,易於讀者接受與喜愛,並且制定固定的更新週期和輪流出版制度。

3、 學習英文歌曲

利用晨會課、校園廣播站定期、定時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逐漸得到美的旋律及西方國家文化知識及社會風情的薰陶。

4、英語興趣活動

(1)英語競賽

英語競賽的專案有很多,如知識搶答、聽力測試、筆試等等,通過豐富多彩、緊張激烈的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

(2)英語遊戲

英語遊戲活動形式多,也便於開展及學生的廣泛參與,深受學生的喜愛。應加大在這一方面的組織力度、深度與強度。

(3)英語興趣小組

組織各班英語愛好者組成英語興趣小組,利用業餘時間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面,提供英語實踐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與機會。

(4)英語角

在校園中營造一個英語天地,師生之間自由自在暢所欲言,就英語學習的各方面進行交流與分享。同時,吸引更多同學參與進來,進行語言交流。

習慣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講,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國小階段正處於各種習慣的形成期,學生的可塑性很大,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易於改變。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如果錯過該階段再矯正或補救,往往事倍功半,難以奏效。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以便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我班最近對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物件、調查方式與調查結果

針對學生存在的行為習慣特點,我們設計了12項行為習慣。

序號習慣ABC

1遵守班級制定的規章制度25%25%50%

2自覺遵守課堂秩序25%25%50%

3課間活動安全有序25%50%25%

4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25%50%25%

5敢於和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做鬥爭25%75%

6知道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50%50%

7喜歡讀書,讀好書,適時向同學介紹、推薦好書。經常到學校圖書室看書。自覺維護讀書環境,做文明的讀書人。100%

8學會反思,多做自我批評,做錯事情勇於承認並及時改正12.5%50%37.5%

9公共場合儀態端莊,談吐輕聲細語,做文明觀眾12.5%25%62.5%

10知道縣城、學校文明建立活動內容,做文明的公民、好學生25%50%25%

11正確利用現代資訊工具獲取資訊,學習知識100%

12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25%75%

又從學習習慣、文明言行習慣、生活習慣、健體習慣四大方面設計了25道行為習慣調查問卷試題,從被調查的8份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各個方面都存在問題。

(一)學習習慣方面

早晨到校後能自覺早讀學生為25%,75%的學生是在老師或班幹部的督促下才讀書的;上課前,能作好準備的學生為37.5%,在老師或班幹部的督促下才作準備的學生為62.5%;課堂上,只有25%的學生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25%的學生有時會,50%的學生不會表達;75%的學生每天能按時交作業,25%的學生有時能按時交作業;62.5%的學生寫字姿勢正確,37.5%的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在家裡或學校12.5%的學生經常讀課外書,12.5%的學生很少讀,75%的學生不讀。

(二)文明言行方面

在日常文明用語方面,12.5%的學生與他人交往時會用“請”、“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25%的學生有時用,62.5%的學生根本不會用;在家裡,經常幫爸爸媽媽做事的學生為50%,37.5%學生有時幫做,12.5%的學生不幫做;課間,在走廊有時打鬧37.5%,62.5%學生沒有打鬧;有時上網或到遊戲機室玩的學生為50%,沒有上網或到遊戲機室玩的學生為50%;上課或集會時能遵守紀律的學生為62.5%,有時會違反紀律的學生為25%,不能遵守的學生為12.5%;能遵守交通規則的學生為37.5%,不能遵守交通規則的學生為25%,有時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學生為37.5%。

(三)生活習慣方面

如果不能來上學,會向老師請假的學生為37.5%,不向老師請假的學生為62.5%;挑食的學生為75%,不挑食的學生為25%;有浪費糧食行為的學生為15%,有時有浪費糧食行為的學生為75%,沒有浪費糧食行為的學生為15%;每週的玲花錢在10元以下的學生為62.5%,在20-30元的學生為25%,30元以上的學生為12.5%;用完水電後,會自覺關水電的學生為62.5%,不會關的學生為12.5%,有時關的學生為25%;有過在桌椅上亂寫亂畫的學生為25%,沒有的亂寫亂畫學生為75%;經常亂扔垃圾的學生為0,沒有經常亂扔垃圾的學生為87.5%,有時垃圾的學生為12.5%;在家裡,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的學生為12.5%,有時自己做的為62.5%,經常自己做的為12.5%;如果有心事,會告訴親友的學生為25%,悶在心裡的學生為75%;有參加危險活動的學生為25%,沒有的參加的學生為37.5%,曾經有過參加的學生為37.5%。

(四)健體習慣方面

能天天堅持鍛鍊身體的學生為50%,不能堅持鍛鍊身體的學生為25%,有時能堅持鍛鍊身體的學生為25%;經常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學生為12.5%,有時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學生為75%,很少參加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學生為12.5%;有一項自己喜愛的體育專案的學生為37.5%,沒有一項自己喜愛的體育專案的學生為62.5%。

三、原因分析

學生存在上述的不良行為習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響是主要原因。

(一)家長認識上的誤區。

許多家長認為,我把子女送到你們學校,就是你們學校的事,就是你們老師的事,思想上完全依賴於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甚至錯誤地認為,孩子是殘疾的,而且還小,不懂事沒有什麼好擔心,長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好習慣。

(二)家長教育上的誤區。

過多溺愛,過分放任。由於我班部分學生父母因生活需要在外打工,孩子就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祖輩們對孩子的過分寵愛,使得孩子就是有了壞習慣,也沒有及時改正的機會。也有部分學生的家長因工作的奔勞,生活的艱辛,沒有精力耐心教育孩子,放任其自由,要錢給錢,用錢哄其上學。

(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不良言傳身教。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模仿能力特別強,而很多習慣都源於模仿,孩子多次簡單重複就自然地形成了習慣。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對孩子行為習慣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響是很大的,一般孩子出現的不良習慣大多源於父母和身邊的人的影響。一些不文明的語言、行為,打牌、玩遊戲、睡懶覺、隨地吐啖等不良習慣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習慣調查報告6

為了深入瞭解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狀況,為課題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於20xx年11月,對本校學生進行了“文明行為習慣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全校有學生137人,其中一年級30人,二年級34人,三年級38人,四年級35人。

二、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現狀

(一)通過問卷法調查得知以下情況:

1、 品德行為狀況:撿到東西 A主動交給老師(65%) B交給家長的

(7.3%)C自己留著的(27.7%)。

2、同學間發生矛盾:A能主動謙讓的(67.3%) B要爭個高低的(23.1%) C出手打人的(9.6%)。

3、做錯事後:A主動承認的(70.1%) B經教育才肯承認的(24.7%) C不承認的(5.2%)。

4、遇到他人有困難:A主動幫助的(53.2%)B有時幫助的(16.2%) C乾脆不幫助的(30.6%)。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學拾到東西能主動交給老師,這說明大不分同學比較誠實。但有29.9%的同學做錯了事不承認或經教育方可承認;有46.8%的同學遇到有困難的不能主動幫助;有32.7%的同學與他人發生衝突不能主動退讓。高年級的同學被動性強。

(二)文明行為狀況;

1、見到老師問候:A能主動問好的(65.0%) B被動問好的(18.7%) C不打招呼的(16.3%)。

2、使用禮貌用語:A常使用禮貌用語的(39.4%) B偶爾使用的(53.1%) C從不使用的(7.5%)。

可以看出,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的有65.0%;與他人交流常使用禮貌用語的有39.4%。由此可見大部分同學還是懂禮貌的,也有的同學不能堅持地做下去,常出現反覆。

(三)衛生行為狀況;

1、飯前洗手:A洗手(33.6%) B有時洗 (44.1%)C不洗

(22.3%)。

2、發現紙屑:A拾起來(40.2%) B有時拾起(32.3%) C裝做沒看見(27.5%)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5%) B有時刷的(37.4%) C不刷的(15.1%)

可以看出,飯前洗手的有33.6%;發現地面有髒物能趕快拾起的有40.2%;每天能堅持刷牙的有47.5%。學生的衛生行為習慣還有待於我們去努力。

三、問題的成因:

學校地處偏遠農村,經濟條件落後。留守兒童多,因而有的學生性格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尤其在行為習慣方面。主要有:時間觀念淡漠,隨意性大;紀律觀念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弱;不愛學習;缺少禮貌,衛生習慣差。以致學生學習成績差,學校教學質量不好;學生有違規現象,學校教學秩序受影響。

有的家長則是過分溺愛,忽視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養成了依賴、自卑、任性、唯我獨尊等不良心理,隨之而來的不文明行為習慣顯呈現在他人面前。給學校教育帶來負面影響,更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應對策略

1、學校要把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議事日程。從小事抓起,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2、開展好“五好”活動,培養學生讀書、寫字、勞動的好習慣。

3、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放學站路隊……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的。

4、用《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約束學生的行為。對學生學習、生活、禮儀等方面明確行為規則,對學生進行實施規範的約束。

5、樹立師生形象,感染和影響學生。

習慣調查報告7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生活習慣亦隨變化。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養成挑食的壞習慣,不注重飲食結構,致使營養失衡。好吃的零食,好吃甜食在學生中是存在的,這樣的飲食對學生的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

許多中學生不吃早餐,應付中餐,晚餐不在乎,使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中學生面黃肌瘦,身體免疫力差,頻繁生病。更另人擔心的是許多人買吃的不看保質期,時常買到過期食品。而街頭小吃的流行,更是加大了學生的飲食衛生問題。除了飲食衛生,就是中學生的校食堂的問題了,有的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餐具不乾淨,飯菜不衛生,不時會發生學生中毒事件,使學生、家長憂心重重。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有叫外賣的習慣,或是不在學校食堂吃飯,很有一些女同學也朝這方向去發展,為了形體的美,或者是說找一些藉口不在學校吃飯,說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排隊時間太長,飯菜裡有不乾淨的東西,不過根據我們的調查一些學校食堂的衛生飲食也確實有問題,例如飯菜裡有石頭、昆蟲,甚至菸頭等這方面的問題,食堂的這麼不注意,當然就加大了中學生在食堂飲食的逆反心理。問題很明顯就出來了。所以說如果說住讀學校要求一定要在學校食堂就餐,那麼食堂就更應該注意飯菜問題、清潔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管理。至於學生呢?要改變長期認為學校食堂漏洞的問題,出現問題要及時於食堂相關部門反映。這樣學生與學校雙方配合,才能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

經過校內大部分學生詢問得知,有許多學生有不吃正餐的習慣。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其次是為了減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於飯堂伙食差,沒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學生就選擇叫外賣、麵包和方便麵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為主食。

學習任務繁重使中學生深感時間的不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更使本來就緊張的時間更顯緊張。為求學業和活動間的平衡,大部分學生會從生活時間中擠壓,如吃飯、睡眠的時間。於是就有學生出現有不吃正餐的現象。飯堂的伙食是經學校管理,食物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營養結構比較科學合理,價格也比較公平。選擇飯堂的伙食,不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節約金錢。然而在飯堂打飯要浪費時間,這無疑使時間緊張的中學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為了追求形體美,忍飢挨餓,以至營養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這種盲目的行為無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儘管時間倉促,中學生還是應該食用正規的正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學生才應考慮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處身體發育中的中學生更不應盲目追求形體美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習慣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動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方法、姿勢、態度、意志、行為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課程教學,更加註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好習慣能使意志專注於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受益終身。反之,壞習慣徒費時間,學習效率低,貽害一生。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不良習慣,需要重新認識,並予糾正。為了解我校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探索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各年級段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

三、調查物件

為調查反映全面,課題組確定低年級二年級和高年級五年級學生為調查物件,共xxx人。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課題組研究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國小生一般學習習慣調查表》,除此還責成課題組骨幹成員分學科制定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學習習慣調查表,抽取四、六年級進行抽樣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本報告主要著重分析一般學習習慣。

五、調查內容

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上聽講、思考提問、合作交流、完成作業、自習早讀、使用學具、書寫、上網等方面。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調查表反饋的資料進行統計。

調查表共分15個專案,四個等級:A、B、c、d,A級為表現最好,其他三個依次降低。

(二)對統計資料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的結果基本上反映了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和特點,通過課題組成員對以上資料進行分析研討,達成如下共識。

1.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及三維目標的認識逐漸深入,能在日常教學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制定具體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領導重視,校長曾多次在學校例會、教師座談、學生會上強調培養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影響人生,性格改變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注重強調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聽說讀寫習慣,規範用尺習慣,良好書寫習慣等多次進行宣講和強調。學校也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教育,如:開學典禮、國旗下講話、牆報、紅領巾廣播、班隊會等。組織各種競賽與評比,如: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評選,作業展覽、書法比賽等。倡導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並經常組織教師交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做法。並利用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活動等學習與交流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常識。

(2)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師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重視,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習慣要求,並能貫徹於日常教育教學中。對習慣比較差的學生能及時與家長聯絡,共同商討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及時溝通,經常提醒。課堂上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樂趣。樹立榜樣,通過名人故事、身邊的人和事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

(3)國小生正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或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準備、規範用尺、控制上網、合作學習、作業書寫等方面AB級比率達到90%以上,反映出學校、家長及學生自身都比較重視對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調查情況看,學生對一些顯性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養成。

2.國小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精神不集中,課堂聽講效率偏低。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僅聽講一項,c級比率達到30%,c級標準為:開始聽講認真,過一會就不專心了。這可以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走思。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讀,並經常督促,這些都反映出國小生記憶力永續性差,幹事專注的習慣需重點培養。

(2) 書寫不規範,作業質量應提高。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書寫一項符合c級標準的高達35%,反映出部分學生不按要求用筆(學校規定三年級以上書寫要求用鋼筆),用筆隨意,同一本作業本用了三種筆且書寫欠工整。作業完成一項選c的為28% ,還有3%選的為d級,可以看出學生作業時較馬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有抄襲作業的極其不好的習慣。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覆提醒。在調查中,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

(3)缺乏自主學習,缺少學習內驅力。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學生自覺預習、複習的比率很低,A選項平均為19.5%,上自習的效率低下,還有5%的`學生不會上自習。這些資料都反映出現在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不會自主學習,許多國小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4)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沒有養成。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不會獨立思考,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學生為20%。善思善問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良好習慣,它是培養學生 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被動機械疲勞無趣的學習,根本不會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就等待著老師講解、輔導或問同學或看教輔資料,分析文章回答問題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見解,做數學題目方法單一,生搬硬套,稍有變化便迷惑不解,遇到很小的困難,便會止步,缺少探索精神,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善思善問的良好習慣。

3.國小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遷就,導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放縱等消極的性格特點,以至慢慢發展為不良的習慣,如學習不努力、不肯吃苦、懶惰、作業不完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等。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家庭結構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如父母離異、有盜竊或賭博等行為,會使孩子受到腐蝕,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不用教具,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似圓非圓,不習慣用尺,等號直線畫的不齊;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符號書寫不規範美觀,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21世紀是資訊社會,各種有用的、沒用的、健康的、消極的大量資訊充斥各個空間,影響著學生的感官和思想。由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觀原因也會造成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確的道德認識不能戰勝不合理的個人需要。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確理解相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如把違反紀律看作“英雄行為”,把頂撞老師視作“勇敢”等。有的學生因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驕傲、懦弱、自閉等消極的性格特徵,導致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殘缺的個性特徵。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個性是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一生髮展奠定基礎。針對上述我校學生學習習慣調查現狀及分析,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題研究與實施,爭取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習慣調查報告9

調查人 xxx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5日~7月30日

調查方式 網上調查、摘集資料

調查結果

1.大部分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未上過網的)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⑴中學生上網,查閱自己愛好的資訊或玩遊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在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閱資料、做網頁、查閱有關知識的資訊、瀏覽新聞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網是為了玩遊戲;一多半女生上網是為了聊天;

3.比較熱門的網站: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在節假日,還有一部分是在放學後和同學一起上網;

5.中學生上網的途徑

大部分中學生在家裡上網,其次是去網咖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是否支援中學生上網: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資訊影響”;

7.網路對中學生的好處

⑴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⑵因特網資訊量大,資訊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閱相關資訊,並能及時瞭解世界新聞資訊、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於網路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於說的話說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⑷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閱資訊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8.網路對中學生的壞處

⑴容易上癮。

許多中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聊天室,不知不覺的出現了精神和身體上的病症,影響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⑵容易受網上不良資訊的影響。

許多網站(包括許多著名的大網站)的頁面甚至主頁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受它們的影響。有一些中學生受網上暴力內容的影響,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廢學業。

許多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上網經常著了迷,晚上經常拖得很晚,不但影響了這一天的寫作業和複習,還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

⑷網咖問題。

現在網咖的數量日漸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網咖。許多中學生在放學後、節假日和同學一起去網咖上網聯機打遊戲、聊天等等,,且上網時間很長。這不僅浪費錢財,而且在網咖裡更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許多接受調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網咖裡電腦上的主頁就是不良的網頁。

⑸網上交友問題。

許多中學生在網上都有網友。而網路畢竟是一個虛擬世界,網上許多人說的都是謊話,很容易是中學生說謊、受騙,甚至在這些人的“引導”下誤入歧途。

9.網路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⑴許多網路遊戲都含有暴力的內容。很多中學生上網就是為了玩遊戲,經常接觸這些遊戲,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學生摻入恐怖、暴力、以強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給中學生的心理造成了較大危害。

⑵在調查中發現,聊天室中,許多人幾乎句句不離髒話,而且經常談論一些不良的內容。許多中學生長期沉迷於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⑶在網上,一切事物都是虛擬的。一些中學生長期沉迷於網路的虛幻世界裡,有的人就會逐漸形成孤僻、沉默、不善於於別人溝通等性格。

分析

由調查可以看出

1. 中學生上網主要還是處於好奇心和愛玩。

2. 中學生由於上網而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影響了學習;二是受到網上不良資訊的影響。

但是調查表明,受到網路影響的中學生並不太多。一般中學生上網是出於好奇和網路資訊量大且速度快。絕大部分中學生上網還是非常正經的。

少數由於網路而出現問題的中學生,他們的問題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網路吸引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其他他們所看到的事物。中學生好奇心強、愛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強,這使這些過於沉迷於網路的中學生在生活、學習,乃至思想上出了問題。而且,促成他們出現了問題的不只是在於他們本身,其根源問題是在於,現在針對中學生乃至青少年的網站實在太少。一般上網,如果不是有明確目的地搜尋資訊,充斥於中學生眼中的網路世界的,更多的還是過於成人化的東西。真正能讓中學生感興趣,並能牢牢吸引住他們的有益的專門網站寥寥無幾。正因為如此,許多感到寂寞、無聊而上網的中學生,才會被吸引到網路遊戲、聊天室中來,或是在無意的瀏覽中,被不良資訊所影響。而且,玩遊戲、聊天時都很容易上癮,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這樣就使一些中學生的身體受到影響,還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 一些中學生迷戀網咖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⑵缺少可以供中學生們娛樂、活動、放鬆的有益的免費活動場所。

許多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因此在節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鬆一下。但現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讓他們放鬆而且能在玩中學到知識的場所。而像科技館等場所,雖然比較好,可是門票往往很貴,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學生不可能經常去。所以,正是這種“真空”使網咖得到了機會。而且網咖為了增加顧客,上網的價格不貴,還增加了許多能滿足學生們“愛玩”性格的遊戲,這更使中學生經常“光顧”網咖。

⑶對非法網咖的打擊力度不夠。許多非法網咖已轉到了“地下”,這更使執法人員無法清除它們。

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

1. 中學生自己要加強自控能力,上網避免瀏覽不良資訊,並要少玩遊戲,安排好上網的時間,不要太長。

2. 老師和家長應該引導學生上網,不能盲目的“堵網”,而應該通過各種培訓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瞭解並使用網路,並通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重點培養他們的判別是非的能力,增強道德判斷能力,使中學生能自動遠離網上的不良資訊,並能熟練的使用網路來為自己服務。

3. 應多多建立一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

這些網站不應該是說教式的,而應該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學生,並能使中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應該調查中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網站,更喜歡什麼內容的網站,並將這些有益的內容加到這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中,使它們能真正貼近中學生,把他們從網路遊戲、聊天室中吸引過來。

可以在這些網站中加入一些論壇,是中學生能在其中暢所欲言,發表對網站,對老師、家長、學校的看法和建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苦惱,這樣就能用許多中學生都喜歡的方式,不但是中學生遠離不良網站,還能更實際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進老師、家長的教育方法,改進網站的內容、效果。這樣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應該努力監督網路中網站的內容,淨化網上環境,如果發現對中學生思想、行為有誤導作用的網站,應該把它們清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 針對網咖的問題,應該加強對非法網咖的監管力度,一發現非法的網咖,就要堅決清除。可以發動中學生“舉報”非法網咖,給監察網咖提供便利。

習慣調查報告10

摘要:《新課標提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對這些孩子來說,寫字不僅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字,讓字寫得端正,行款整齊,有一定的書寫速度,有助於更好的完成各科作業,也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一手好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學識等。寫字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也非常重要,長期認真地寫字,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審美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現在國小生的寫字狀況如何呢?為了瞭解當前國小生的寫字興趣,分析國小生書寫習慣的養成情況,研究如何指導國小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達到課標中提出的目標要求。我對學生作業的書寫情況、學生是否按照“三個一”的寫字姿勢要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對學生書寫狀況的重視程度、家長對孩子書寫情況的認識等問題採用了作業抽查、個別訪問、問卷調查等方法經行了調查。

關鍵詞:坐姿 執筆姿勢 書寫規範

一、調查目的

國小生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中高年級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這是《語文課標的要求》。由此可見,寫字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將受益終身。

我發現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好的書寫習慣,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不斷地使他們的素養得到提升。我在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積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尋找新的管理思路,決定以“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研究”為小課題進行立項,探索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二、調查物件魚方法

1、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了教師10人,二、五、六年級120人及部分家長。

2、調查方法

主要採用了查閱學生作業、觀察分析、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了調查。

三、調查情況

我採用了問卷調查法,對10名教師和這三個年級的20名學生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力求瞭解寫字習慣養成的現狀,我對所發放的問卷進行統計後發現:

1、學生對寫字隨著年級的增高也越來越不感興趣,覺得枯燥無味。

通過與老師和學生的交談發現,低年級學生由於剛接觸漢字,興趣還比較濃厚。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正確、規範、整潔地書寫作業,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業負擔的增加,這些孩子就只顧書寫的速度,而書寫的質量急劇下降,有的孩子甚至沒學爬就學跑,直接寫成了“草”書,很多字一筆寫成,使人無法認出所書寫的漢字。

2、部分學生的坐姿和執筆姿勢不正確,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通過公開課觀察到每位老師雖然經常強調學生寫字的姿勢及“三個一”的要求,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的姿勢有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書寫質量和身體發育。

3、老師和家長的認識不到位。

在調查中發現,由於語文、數學、英語是家長和老師心目中最主要的科目,特別是家長,他們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孩子的作業是否書寫的整潔,有部分家長從不過問。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還沒有到寫字的年齡,他們就讓孩子寫字,他們只讓孩子寫,而從來不指導孩子如何執筆,更不要說強調“三個一”了,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習慣很難糾正。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長讓孩子的過早寫字所帶來的惡習,使教師很難糾正。再就是我們這兒的孩子大多來自農村,孩子回家做作業有時趴在椅子上就開始寫,有的連凳子都沒有一個,有些孩子雖然在飯桌上寫字,但是凳子也不配套。這就嚴重的影響了寫字的姿勢。還有少部分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孩子有時自己寫到哪兒了,都不知道,這些陋習都很難糾正。

(二)教師因素

大多數教師都能夠把寫字落到實處,但有個別教師為了追求語數外的成績擠佔了部分寫字課,他們把寫字練習的冊子交給學生,讓他們寫,指導不夠,監督不力,使寫字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三)學校因素

由於現在學校的工作不單單是教學工作,還有其它很多其它的工作要做,所以對學生的書寫還沒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由於經費緊張,有些孩子的桌椅也不配套,這對孩子的書寫也有影響。

(四)其它因素

比如家長和學校沒有很好的配合,教師要求孩子寫的作業,家長沒有認真督促,學生馬馬虎虎的做完,家長也不檢查;還有就是孩子的書寫工具五花八門,有用自動芯鉛筆的,由於鉛很細,學生稍一用力,筆芯就斷了。學生很難把握。還有的同學經常使用圓珠筆,由於圓珠筆比鋼筆滑得多,學生對字也很難掌控。

五、建議和應對措施。

要想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練就一手好字,要從低年級抓起,應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觀念。

學校領導和教師都應真正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不能只重點抓語數英科目,這種只為了考個好成績而進行知識的傳授,忽視教育其它功能發揮的教育模式,已嚴重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進步。而素質教育促進了教育社會功能的實現和人的自身價值的發展。轉變了觀念,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把養成國小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確定為校本研修主題。國小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學生興趣習慣的培養,應作為主題來深入研究,從教師抓起,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2、把對學生習慣的培養納入到對教師的考評方案中,使評價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引起教師的重視。

3、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書寫環境,既不要光線太強,也不能光線太暗,以免傷害學生的眼睛。同時要注意隨著學生年齡的不同,配置不同的桌椅。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

國小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危害不小,輕者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書寫習慣;重者影響生長髮育、不利於身心健康。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我們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不僅有利於規範書寫,也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1、編寫字口訣。如“頭正、腳平、身子直”讓學生經常說這個口訣。同學之間相互監督。互相促進。

2、在班級樹立榜樣。經常表揚坐姿好的同學,同時也要經常鼓勵其他孩子。

(三)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

寫字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練成的,關鍵在於持之以恆。要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喜歡寫字,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凡是他們喜愛的,學習持續時間相對較長,效果也較好。

1、定期辦作業展覽。

定期舉辦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和報刊雜誌上的優秀書法作品放進校園裡的櫥窗內。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寫字的興趣。整個學校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寫字氛圍。

2、組建書法興趣小組,由專人負責指導,特別是對那些有興趣的同學,激起他們的寫字興趣,會把字寫得更好,也能起到帶動作用。

3、設定各種形式的獎勵制度。如小組內寫得好的同學,可以獎給他一個本子。在班上寫得好的同學可以獎重一些,學期末了還可以評選一名書法之星等。

(四)教師應給學生樹立典範

教師平時的課堂板書,批改作業,都應該注意書寫的姿勢、握筆姿勢。安排好字的結構,注意字的筆順,展示給學生的應該是一個個端端正正的漢字。讓學生看著老師寫一字,使學生也想把字寫得和老師一樣好。

(五)結合中央教育臺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模式,校內也可以開展這項活動,分低中高三個階段。讓孩子聽寫一些常見的、易錯的漢字,激起他們對漢字以及詞語的理解。

如果不注意孩子的書寫習慣的培養,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害處。如:眼睛近視,脊柱彎曲,意志力不堅強的許多不良的影響。所以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辛的工作,只要持之以恆,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盛魯傑《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北京理工大學出版 20xx年5月

(2)陝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

習慣調查報告11

大學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時代,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學習更多的知識,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飲食習慣對於身體的健康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擁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個重大保障。

一、摘要:

大學期間是長身體和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個人飲食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們在這個時候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可受益終生。但從目前的調查中看來,一些大學生的飲食現狀並不讓人樂觀,針對這種現象,通過網上問卷調查對在校大學生飲食習慣及營養狀況的調查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並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二、目的:

瞭解大學生飲食健康情況,指導其健康飲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塑造大學生健康體魄。

三、調查情況及分析:

我們為了解大學生關於自己飲食方面做了個小調查來了解他們的情況。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關於“飲食健康”的問題做了抽樣調查,我們利用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總共統計了91位同學的飲食報告,結果如下:

1、早餐情況

表1:早餐情況統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有按時吃飯的人雖然佔了大部分,但是在吃飯不規律的比例也是佔了一大部分。且據調查得知: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起床晚來不及,而這種無規律的生活習慣勢必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後,及時補充營養是一天中腦力、體力恢復的重要保證,尤其對於學生,不吃早餐將直接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滯後。另外不吃早餐還會導致以下危害:

(1)對大腦的危害。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

年的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

(2)對消化系統的危害。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3)造成動脈硬化且更易導致肥胖。有不少青少年學生是怕長胖而不吃早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早餐,勢必加大中、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後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早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

(4)腸胃可能要“造反”: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於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潰瘍。

2、中餐情況

表2:中餐情況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儘管大部分人都按時吃了中餐,但還存在著大概有25%左右的人吃中餐不規律的人。根據調查:午餐要提供一個人全天消耗能量的40%,因為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你一兩餐吃不好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久了早晚會出一些問題,例如:

(1)午飯是一個人白天活動的一箇中間點,這時候需要補充下午能量,如果不吃午飯,沒有能量補充,體內無法供應足夠血糖以供消耗,那麼下午都會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振、反應遲鈍。

(2)不吃午餐首先會精神不振。其次午餐不足,下午或者是晚餐一般容易吃多,消化吸收難以跟上,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還會因為打亂了消化系統的生理活動規律而誘發腸炎等腸胃疾病。

(3)營養不良導致機體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種不同疾病。

(4)午餐不吃或者少吃,晚餐自然吃得多,身體吸收消化來不及,極易形成皮下脂肪,容易發胖。

3、晚餐情況

表3:晚餐情況統計表

從表3可以看出:大多數人吃晚餐的時間都沒有規律,這對於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根據調查:有許許多多的疾病就是來自於沒有規律的飲食習慣。晚餐飲食習慣不規律很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1)導致肥胖。長時間飢餓讓人對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後飢不擇食,往往是抓到什麼就吃什麼,更愛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憊地湊合吃完晚飯,很多人常是簡單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飯後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運動,熱量過剩,從而轉化為脂肪,易導致發胖。

(2)增加中風機率。20xx年,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機率越高。相反,早點吃飯,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的人,發生中風的機率可降低66%。

(3)胃癌風險高。日本東京大學針對胃癌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38.4%的人吃飯太晚或時間不規律。研究人員分析認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很短,約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過程一般在夜間胃腸休息時進行,如晚飯吃得太晚,胃腸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時修復,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風險。如果常吃油炸、燒烤等食品,風險更高。

(4)影響睡眠。胃腸被迫“加班”直接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或多夢、淺眠甚至失眠等問題,時間久了讓人無精打采,甚至導致記憶力衰退、神經衰弱等。

4、夜宵情況

表4:夜宵情況統計表

從表4可以看出:男生方面大概有20%的人經常吃宵夜,這方面女生就做得比較好了,大約只有7%的人經常吃宵夜。經過調查,經常吃宵夜對人體有著四大害處:

(1)容易形成結石。人體的排鈣高峰期在進餐後的4~5小時,若吃宵夜,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會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使尿液中的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晶體,久而久之就會逐漸擴大形成結石。

(2)營養難消耗。人們往往選擇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作為宵夜,這些食物雖然營養豐富,但如何消化卻是個難題。這些食物會使尿液中的鈣增加,除了會降低體內的鈣貯存量,誘發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還會提高患尿道結石的可能性;若再加上飲酒,更容易誘發酒精性脂肪肝。

(3)增加膽固醇。若宵夜吃的多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很容易使人體內的血脂突然升高。人體的血液在夜間經常維持高脂肪含量,若此時又進食太多,或是頻繁、屢次進食,將導致肝臟合成的血膽固醇明顯增多,刺激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此外,一旦運載過多的膽固醇到動脈壁堆積,會成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的誘因。

(4)誘發失眠。晚上宵夜吃得過飽,會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及胰等器官在餐後的緊張工作會傳送資訊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

5、結果分析及總結:

經過對所有問卷的分析以及可能情況的考慮,歸納出以下幾打造成大學生飲食不健康不合理的原因:a.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b.生活作息不規律;c.偏食;d.氣候條件的改變e.情緒的波動。大學生以為自己年輕健康,始終持一種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即使有一些不健康行為,對他們也不會產生及時明顯的負面影響。加之激烈的學習競爭和嚴酷的升學壓力,也使他們採取一些不健康行為進行疏導、放鬆。

個人的體制有差異,口味不同,膳食調配也不可能,只要每日膳食提供的營養能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達到膳食平衡,僅是什麼是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而選擇的,但要按“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則合理分配三餐食量。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建設未來的一切。大學生活的自由不能以犧牲個人的健康為代價。合理的飲食關係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分析能給廣大的同學提個醒,關注你的飲食,

善待你的健康。同時也希望學校及食堂等相關部門給予更多的重視,解決好學生的飲食問題,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飲食氛圍。

6、飲食健康建議

(1)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好,零食、夜宵要吃少。

“一天之計在於晨”,早餐的熱量要佔全天總熱量的30%,要以澱粉類食物為主,配以定量的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以6.5∶0.7∶1較為合適。

零食大多含有高脂肪、高糖類,蛋白質較少。零食吃的過多會影響正餐的進食,長期以往就會破壞人體的營養均衡。控制零食的方式除了自我約束,還需要按時按量進食正餐。

關於夜宵,如果晚上確實需要補充營養,最佳選擇是碳水化合物,即澱粉和糖類。因為這類食品會間接地改善腦的化學反應,令身體分泌胰島素,從而發揮鎮靜安神作用,對失眠者尤為有益。

(2)合理飲食,提倡自然美。

小組組長:胡 磊學號:140430080

小組組員:李 斌學號:140430072

劉 政學號:140430079

陳爍至學號:140430083

揚 程學號:140430064

向真舉學號:140430065

陳博語學號:140430075

李梓鑫學號:140440084

卞 愚學號:140430096

習慣調查報告12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有力保證。近日,教管中心以學科為單位組織進行了隨堂聽課和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旨在瞭解我校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對比統計之後,對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差異及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行了理論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已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如課堂聽課專心度只有40%左右,中高年級發言次數只有30%左右等等。這次調研讓我們瞭解到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一些規律,並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不良學習習慣的應對教育策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因此,由年管處組織備課組進行集中學習,並針對所發現問題開展專項督查,落實到日常教學管理中去,教管中心將在後期進行跟蹤調研。

語 文

問卷調查情況 (一)結果概述

本次共發出237份問卷,回收237份,回收率100%。本次的調查物件是一至六年級中任選一班。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預習、上課、閱讀、查閱工具書、寫作等各方面的習慣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問題。

(二)資料分析

1、課前預習: 上表可以表明,22%的學生能夠堅持預習時讀三遍課文,有68.7%的學生會看一看,但不會大聲朗讀,9.3%的學生到上課時才讀書,上課前在家裡不讀。

2、你聽課是否專心:

3、 你上課是否舉手發言:

4、你上課是否提問:

5、你喜歡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嗎:

2、3、4、5統計表都是關於學生聽課的問題。從以上四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23.3%的學生喜歡和同學合作學習,有28%的孩子不喜歡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說明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喜歡提問的孩子只有12.7%,這說明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上課聽講很專心的孩子只有12%,發言非常積極的只佔13.3%,可見,國小生上課聽講不能做到十分專心,發言不夠積極。這說明學生沒有養成傾聽、思考問題的習慣。

6、你喜歡閱讀課外書嗎:

7、你經常使用工具書嗎:

8、你讀了課外書會做讀書筆記嗎:

從以上三張表格可以看出,62.7%的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只有31.6%的學生常做讀書筆記,40%的學生經常使用工具書。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濃厚,但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大部分學生沒有圈點批註的習慣,很少有學生做讀書筆記,查詢工具書的習慣也沒有養成。

9、你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三個一”嗎:

從上表可以看出,只有22%的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寫字姿勢,很多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還需一段時間。

10、你每天回家完成筆頭作業後:

從上表可以看出,有46.7%的學生能自己複習,有53.2%的學生沒有養成主動複習的習慣。

11、你寫完作業整理學習用品嗎: 以上統 計表顯示,有64%的學生會自己整理書包,還有36%的學生沒有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 12、你寫完日記或作文後會主動修改嗎: 以 上表格反映的是寫作方面的問題。統計表顯示,寫完日記或作文主動修改的只有31.3%,有12%的學生從來不修改,有時修改作文的佔56.7%。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沒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完作文後不會主動修改。 14、你寫作業磨蹭邊寫邊玩嗎:

從上可經看出,有62.7%的學生能專心寫作業,還有37.3%的學生喜歡邊做邊玩。可見,學生專心寫作業的習慣還要培養。

隨堂聽課情況彙總

我們對一——六年級任選了一個班,進行了隨堂聽課,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88.32%的學生能安靜候課,其中二、五、六年級抽查班級達到了100%;73.36%的學生上課能認真傾聽,六年級抽查班級達到了100%;87.23%的學生教科書整潔,有12.76%的學生的教科書有不同程度的損壞;70.8%的學生寫字姿勢端正,一、二、六年級抽查班

級相對較好;43.43%的學生上課能舉手發言,說明大多數學生上課不發言;學生平均讀書的次數達到7.8次,一、六年級抽查班級相對較好;學生的小小組合作要加強訓練,學生不會合作或不會合作,合作流於形式;50%抽查班級中學生髮言完整;83.33%的班級的教師課堂上能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大多數教師已有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的習慣。

成因分析

1、教師: 教師沒有意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該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才知道如何去做;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時矯正學生出現的不良學習習慣,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不聽講,有的教師會提醒學生聽講,但光這樣做是不行的,還應該尋找學生不聽講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相應的對策;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根據平時的觀察,有的教師講課枯燥、不生動,教學形式單調,缺乏新意,都會導致學生上課不聽講;教師提問的藝術性不夠,如問題過於簡單或難度太大,教師的評價缺乏激情,不中肯等,都會讓孩子失去主動發言的興趣。

2、家長: 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沒有恰當的方法;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離婚率的增長、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等,也嚴重製約著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缺乏正確的引導,孩子是很難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幾點對策

1、關注學生課堂表現,課堂上要嚴要求、重激勵、常點評、多糾正,才能養成習慣。改進評價方法,對已經有良好習慣或正在積極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多加鼓勵與表揚,並給這些學生頒發合格證。

2、為學生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宣傳表彰,評選各種先進分子並大力宣傳,如在學生中評出朗讀之星、小小書法家、作文之星、預習能手、背書大王等,用這些同學的好習慣去促進其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預習、複習的方法。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預習前,老師要根據教材難易和學生水平,提出明確具體的預習要求.預習時,可以通過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瞭解文章的內容,摸清文章的思路,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寫作的意圖。可以從審清題意入手,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複習是學習之母,搞好複習對於提高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複習則以讀當天教的內容為主,教給學生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聽寫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等。

(2)培養認真書寫的習慣。利用好語文教學第一課的描紅和每天中午的寫字課,抓反覆,反覆抓,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做到不管是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

(3)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習慣。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把提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為學生創設提問題的氛圍和學會提問題的方法。我們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意識,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問。

(4)培養學生合作的習慣。

課堂上小小組不是走過場,隨便聊天,小小組內的成員要明確分工,如小組長、記錄員、報告員、資料員等。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能進行有序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後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5)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善聽者往往也是善於思考的好學生”,要養成善聽的好習慣。首先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裡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看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入。並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如在聽同學發言前,可以猜測發言的同學會說些什麼;聽完同學的觀點後入行歸納;最後再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使學生明白,學會傾聽,不單是用雙耳傾聽,更要用心去傾聽,用心思考老師的問題,用心思考同學的答案,相互促入,共同提高。

(6)培養學生回答問題完整的習慣 回答問題時要以“我覺得”,“我有不同的意見”“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利用課堂教學持之以恆地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所以在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必須耐心而又持久地對學生進行訓練,直到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為止。

4、課堂是培養習慣的主陣地。各位教師要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做到當堂訓練,另外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作業、坐姿端正等習慣。

5、學校要開展學生學習習慣的專項訓練,如傾聽、教科書的使用、課前準備、讀寫姿勢等,並進行檢查評比。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7、加強與家長的聯絡,爭取家長的配合。制定習慣養成家庭評價制度,設定家庭評價表格,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評價並及時反饋給學校,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年級根據學生特點,訓練要有側重點,如低年級側重於正確的讀寫姿勢、專心寫作業、課外閱讀的習慣的培養,中高年級要側重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當堂筆記、修改作文等習慣的培養。

習慣調查報告13

幼兒園時期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期,這關係到兒童體格和神經發育。但4月8日中國下一代健康教育基金會與象印中國公司聯合釋出的《上海市3-6歲幼兒飲食及運動習慣現況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僅有兩成幼兒每天離開幼兒園後會進行體育運動,大部分幼兒每天的喝水量僅為1杯左右。

此次調查歷時半個月,覆蓋了上海市11個區縣共2571名3至6歲幼兒園學生,共獲有效問卷2124份,其中男孩1109人,女孩1015人。

飲水量遠低於預期

上海市兒童醫院兒保所副主任醫師陳津津介紹,0至6歲是兒童體格及神經發育的關鍵時期,“合理膳食與堅持運動,是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習慣的首選。“他建議,在飲食方面,通過家長語言鼓勵能有效降低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發生率。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調研報告顯示,超過八成以上的幼兒能夠每天保證在家吃早餐。大部分幼兒的就餐時間在15至30分鐘之間,但仍有22.2%的男孩和28.7%的女孩就餐時間多於30分鐘。在幼兒日常飲食上,約有8成家長選擇葷素各半的均衡營養方式,但仍有兩成左右的家長飲食搭配偏葷或偏素,易引起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問題。

不能忽視的是,絕大多數幼兒每天飲水量僅為200至500毫升,距離1000至1500毫升的科學飲水量相去甚遠。“一個杯子約為300至350毫升,這就意味著很多孩子每天喝水僅一杯左右。“陳津津說。

回家後15分鐘與孩子游戲

每天進家門的第一個15分鐘,在陳津津看來是不容忽視的“黃金時間“——要充分與孩子溝通,做一些以孩子為主導的親子游戲,對於增進親子關係大有益處。

調研顯示,在運動專案方面,自行車或滑板車是孩子們的最愛,其次為跑步,運動的地點也以公園和小區為主。

陳津津建議,幼兒運動要求與成人並沒太大差異,最好每週有3至5天固定運動,有氧運動每次堅持30分鐘以上。如果沒有時間出門,可以讓幼兒多一些類似走路、爬樓、幫家長做簡單家務的身體活動,也可以在家長或老師指導下,做一些肢體動作、廣播操等伸展運動。

習慣調查報告14

前言

大學時代是是我們學習知識學會獨立自主的時代,我們要會好好地照顧自己其中我們的飲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對於當代大學生,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要我們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具備熱血青年的朝氣蓬勃,才能成為國家棟梁,那麼,關注自我,關注健康就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而飲食習慣對現代人又是特別要注意的,在大學生中飲食不規律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直追求的目標。

摘要

在我國的生活現狀下,我們更多人開始有意識去突破傳統的飲食結構,去嘗試更科學更合理的飲食方式。隨著國民素質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一輪的健康革命將會再次掀起。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健康的重要措施。正文

我們為了解大學生關於自己飲食方面做了個小調查來了解他們的情況。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關於“飲食健康”的問題做了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率為96%,調查我院大二男生的飲食報告,結果如下:

(一)營養的攝取

據統計,在校生對一些營養食物的攝取狀況如下:

種類每天偶爾無規律幾乎不吃或喝

牛奶25.4%53.2%22.4%

雞蛋48.3%47.4%4.3%

水果37.2%58.2%4.6%

從表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營養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搭配意識。“一杯牛奶可以強壯一個民族”不無道理,對於它的營養價值,95.4%的同學表示瞭解其含有優質蛋白和豐富的鈣等元素,但每日規律性飲用牛奶的人卻不到一半,原因何在?據統計顯示,主要原因是消費水平的制約,近一半的同學認為每天喝牛奶的支出在生活費用中回佔去很大比例,故只作為一種營養品偶爾補充一下而已。對於水果、雞蛋,調查中看出這兩種營養豐富而價格低廉的食品較受重視,但是2/5左右的人沒有形成一個生活規律,只是想起來才吃。

另外,水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的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但調查表明大家對每天所需的飲水量並不清楚,只有27.9%的被調查者認為日飲水量應在1000ml以上。其實,人要保證每天新陳代謝的正常需要,維持體內水分出入量平衡日飲水量應在1000ml-1300ml之間才為合理。水能夠促進物質代謝,調節體溫,並有潤滑作用,是生命之源,不可忽視。

(二)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們對在校生的早餐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每日按時吃從不吃吃,但無規律

75.6%1.5%22.9%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有按時吃飯的人雖然佔了大部分,但是在吃飯不規律的比例也是佔了一大部分。且據調查得知: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起床晚來不及,而這種無規律的生活習慣勢必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後,及時補充營養是一天中腦力、體力恢復的重要保證,尤其對於學生,不吃早餐將直接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滯後,所以早餐要吃好是不無道理的。

(三)健康知識的學習

在校生獲得健康知識的途徑,調查顯示如下:

對飲食健康知識講座的態度很必要83.1%

無所謂5.4%

完全沒有必要11.5%

對報刊、書籍關於健康知識的態度很重視24.1%

稍瀏覽68.2%

不關心7.7%

從這一項調查中可以看出:健康知識的完善有利於我們更好的把握健康,但只有83.1%的人意識到健康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只有24.1%`的人願意去認真學習這方面知識,大多數人只是被動地去涉獵而已。但隨著生活水平和知識層次的提高,人們將對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

另外,調查統計,有85%以上的人意識到生活環境、生活方式、飲食及運動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其中生活環境也體現了現代人對健康新的認識。

針對此次調查,我們對在校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有了一定了解,在我國的生活現狀下,我們更多人開始有意識去突破傳統的飲食結構,去嘗試更科學更合理的飲食方式。隨著國民素質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一輪的健康革命將會再次掀起。關注自我,關注健康,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目前大學生對飲食的習慣,衛生,結構不夠重視,有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又有相當一部分對自己的飲食結構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主要是他們對飲食知識缺乏認識,不重視飲食的健康,這使大學生自己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身體亞健康甚至疾病。

根據醫學證明,科學的飲食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攝人營養素。年輕人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各種營養素的攝人量以能滿足需要又不過量的原則。人體所需要的全面營養素只能從食物中取得,吃的食物種類越多,獲得的營養素越豐富。

2.定時定量進食。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適應人體腸胃環境的生理功能已成定型的生理節律。定時進餐可以維持血液中營養物質的穩定,保證人體的正常活動,一般來講,每餐之間間隔4~5小時是根據食物在人體胃中停留的時間決定的。

3.良好的進餐習慣,習慣衛生與否,與食物攝人後的消化、吸收有著密切的關係

總結大學生必須學會科學用膳。科學用膳實質上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第一是飲食的質,即如何選擇食物;第二是飲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第三是進餐時間的安排和習慣,何時、如何進食。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注意我們飲食中的各個方面,以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習慣調查報告15

一、問題的提出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段名言意思是說:習慣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有了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件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因此,培養幼兒特別是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就更重要了。由於他們的認識水平較低,自控能力較弱等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我發現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小班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呢?我開展了實驗研究,努力探索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有效途徑。

二。研究步驟與方法

第一階段:前測階段。利用調查問卷法,調查幼兒原來的衛生習慣。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利用行動研究法和觀察法。

第三階段:效果對比。調查問卷法。

第四階段:彙報研究成果,進行反思。

(一)為了全面的瞭解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的基本情況,我在全班範圍內進行了問卷調查,為了確保問卷的真實性,採取了不記名形式。我此次問卷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說明此次問卷的目的;第二步,指導家長進行填寫問卷,要求必須真實;第三階段,進行彙總。我共對全班44名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彙總,統計這些問卷,我掌握了比較實際的真實的情況。

(二)據此情況,我實施中的操作方法如下:

1.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養成幼兒生活衛生習慣

《幼兒園快樂與發展》教師指導用書中指出:小班幼兒主要的活動方式是遊戲化的一日生活,幼兒園應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各種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讓一日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寓教育於一日活動中中。可見,培養小班幼兒的行為習慣在一日生活中進行滲透是首先想到的途徑。我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制定規則,吃飯時做到飯菜搭配,不掉飯粒,不玩耍、不說話;吃晚飯要擦嘴漱口,午睡要保持安靜。有正確的睡姿;玩具掉了及時撿起來等。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導幼兒做到。這樣堅持下來,幼兒的行為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了。

2.樹立榜樣的作用

根據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幼兒樹立榜樣。見到地上的紙屑主動撿起,飯前便後洗洗手,吃完飯立刻漱口擦嘴,見到玩具丟在地上彎腰撿起,口渴了喝點白開水等。如果有的孩子做得比較好,我就把他作為幼兒學習的榜樣。比如唐笑小朋友收拾玩具動作比較快,玩具放得也很整齊,我及時表揚到:“笑笑小朋友收拾玩具很快,放的也很整齊,你們要向他那樣。”浩浩洗手的動作很規範,我在班上樹立榜樣:“孩子們,你們洗手的時候,看看浩浩小朋友。他洗手的姿勢很正確。”讓孩子們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也為幼兒樹立了明辨是非的思想。

3.在教育活動中,用兒歌、故事遊戲等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養成幼兒的行為習慣。

在常規活動中,洗手、入睡、穿脫衣褲是常見的三項活動。在培養和訓練中孩子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在情中之急我想:為何不把它們編成兒歌,這樣既可以熟練地掌握要領又能掌握動作的先後順序。如在指導幼兒洗手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兒歌:“搓搓小手心,搓搓小手背,兩手搓一搓,搓搓大拇指,手指勾一勾。謝謝水,滴滴答。”在指導幼兒漱口時我們學習了這樣的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上眼,咕嚕咕嚕吐出水。”小班幼兒常把假想當成現實的特點決定了它們愛聽故事。我利用這個特點,指導幼兒吃飯不掉飯粒時講了《漏嘴巴與大公雞》的故事,孩子們通過看、聽、表演的形式,在玩中學會了正確的進餐方法。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是幼兒園的特殊原則,我們通過娃娃家的遊戲,小寶寶睡覺的時候哭了,引導幼兒知道趴著睡覺的姿勢是不正確的,從而知道睡覺的正確姿勢。

4.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現代家長中,家長對幼兒過分溺愛,怕讓孩子吃苦,認為孩子小,需要成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等將來長大了,習慣就自然養成了。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習慣要從小培養。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只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開學初,利用家長會,我向家長介紹了本學期幼兒生活衛生方面的培養目標。讓家長心裡有數。告訴家長,要率先垂範,為幼兒做出榜樣,並時刻監督自己孩子的行為。我還利用“家園聯絡欄”向家長宣傳幼兒在園的表現。及時與家長溝通。每學期末,表揚幾位優秀家長。

(三)效果與反思

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效果很顯著,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減少了不良的生活衛生問題,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對幼兒實施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進行了反思。

1、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

2、要家園一致,保教結合,形成合力。

3、持之以恆,不能時緊時鬆。

4、重生活體驗,不空泛說教。

總之,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要在教育中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願望和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利用幼兒一日生活、榜樣、遊戲和家園共育等形式逐漸養成,在各方面不斷重複練習。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學會方法,並在教師指導下形成穩定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