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國產”精髓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1W

最近,一部名為《大魚海棠》的國產動畫電影火了,上映兩週票房即破5億元。這部作品公映伊始,便引發了熱議。有人稱讚它有情懷、有擔當,是今年國漫電影的扛旗之作;也有人吐槽其敘事單薄無力,畫面乏善可陳,沒有掙脫中國傳統動畫的問題窠臼。熱議的背後,反映的是人們對國產二字的期待與思考。

淺談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國產”精髓

拋開電影敘事技巧、製作技術等層面,《大魚海棠》的故事創意的確值得點贊。影片故事脫胎於《莊子逍遙遊》,角色名稱、想象構思,都取材於這部古典名作,甚至引入了《山海經》裡的神物,是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一次融合展現。在西方影視作品大量湧入、文藝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這種創意思路無疑為國產作品的突圍提供了有益借鑑。

也曾聽一些文藝創作者感嘆:碰到了內容題材單一匱乏的瓶頸,苦於沒有優秀生動的故事素材,缺少新意巧妙的創作立意,有的乾脆從形式上、內容上師法西洋,用中國化的酒瓶裝西方故事的舊酒,看似新穎,實則平淡。這就需要我們對中國文藝創作進行深入審視。

實際上,在悠久歷史的沉澱中,我們的愛恨情仇、倫理思考、生命追問、時空想象,在豐厚的'古典文化中不能說前人之述備矣,但也儘可俯拾皆是。《山海經》《聊齋志異》的神靈想象與傳奇故事,暗含著祖先對人生、世界的廣闊思考和深刻洞察;元雜劇、明話本中的哀婉悱惻、動人離奇是世間百態的精華濃縮,足以打通時間和地域的邊界,讓人掬一捧淚、動一次心。從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營養,從浩若煙海的典籍中找尋中國好故事,與現代技術和消費需求進行深入對接,進行藝術再造和深加工,我們的創作視野便可全面開啟,文藝作品就更能彰顯出獨有的中國氣質和東方神韻。這,正是國產的精髓。

越是能夠充分汲取中國古典精髓的作品,其影響力和感染力往往越大。《大聖歸來》作為去年現象級國產動畫,票房口碑雙贏的背後是對《西遊記》的有效改編,雖然內容橋段有著全新創作,但其對修身濟世觀念的倡導卻是傳統價值觀的核心體現。近年流行樂壇的中國風廣受歡迎,有的用字古韻典雅,有的結合戲曲唱腔,古風為歌壇帶來了新意。用我們的點金手,釋放中華文化特有的美感與價值,是當今文藝創作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當然,致敬傳統不等於因循守舊。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傳播理念的有力支援。我們要清楚看到自己的技術短板、創作缺陷,看到表現傳統故事題材方面的研創能力還有不足。看過《功夫熊貓》系列電影的不少國內動漫人,對其流暢的故事設計和精美的畫面質感頗多感慨,尤其在中國故事和中國特色的展示上,我們理應看到自己進步的空間。

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當下中國文藝創作的目標與要求。運用好古典文化的寶貴礦藏,足以為當代中國注入更強的文化自信,讓這個國產招牌熠熠生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