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有40天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2W

6月22日,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專家提示說,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比去年多10天。

今年三伏天有40天

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伏天的長度。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史志成進一步介紹說,“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計40天。

“伏天和整個夏季究竟有多熱,是由多種氣象因素造成的,因此,40天的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30天的伏天的夏季要熱。”史志成提示說,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是三伏天的顯著特點。“隨著三伏天的日益臨近,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相比30天的“普通版”伏天,今年40天的“加長版”伏天是否會更熱?

氣象專家對此表示,伏天的整體熱度與伏天長短並無必然聯絡,今年伏天有多熱,還要看未來1個多月的大氣環流等因素。今天入伏首日或遇今年第三個高溫日,但後天大家就有望在雨中享受伏天裡的清涼。

“加長版”三伏天其實很普通

按照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初伏,第四個庚日入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入末伏,合稱“三伏”。一般說來,頭伏、末伏固定為10天,而中伏有時10天(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有時20天(夏至到立秋間有5個庚日時),三伏天因此有了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長版”兩種。

氣象科普專家肖遠說,庚日每隔10天出現一個,今年夏至日是6月22日,從那天數起,第3個庚日是今天7月13日,這也是今年入伏之日;接下來的7月23日是第4個庚日,入中伏;立秋後首個庚日8月12日入末伏,8月22日出伏,伏天共40天。

中國天氣網科普專家介紹, 1990年-2014年的25年裡,30天的“普通版”伏天只有8次, 40天的.“加長版”伏天則出現了17次,比“普通版”多了一倍多;而今年起到2020年這六年的伏天,全都是“加長版”。由此看來,“加長版”伏天其實很普通,30天的“普通版”伏天才是“限量版”。

入伏首日武漢高溫35℃

今年入夏後,“夏天君”對武漢的“熱情”似乎並不高。武漢常年平均一年約有20個高溫日(日最高氣溫需不低於35℃),而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只出現了2個(6月27日和29日)。氣象資料顯示:今年6月1日-7月10日,武漢平均氣溫相比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

不過上週雙休開始,武漢開啟了升溫通道,氣溫步步走高。今天,我市最高氣溫可能會衝上35℃,中心城區一些地方的最高氣溫甚至可能衝上36℃,大家可能會遇到今年第三個高溫日。

“加長版”伏天未必特別熱

一入伏就這麼熱,今年的“加長版”伏天,武漢會不會特別熱?氣象科普專家肖遠表示,伏天熱度有多高與伏天長短並無必然聯絡。2000年的伏天只有30天,但那年武漢伏天均溫達到30.3℃,是1966年伏天均溫31.3℃後最熱的一個伏天;1980年伏天有40天,但當年武漢伏天均溫僅26.6℃,是個典型的“涼伏”。

不過,由於“加長版”伏天的數量較多,在基數佔優的情況下,期間出現極端高溫的機率往往比“普通版”伏天大,這可能會讓人覺得“加長版”伏天更熱。

氣象部門分析,今明兩天,武漢以晴熱天氣為主,但後天就會有小到中雨來降溫,屆時武漢最高氣溫可能會降到28℃左右,大家有望享受伏天裡的清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