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之國評課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1W

牧場之國評課稿怎麼寫?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牧場之國評課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牧場之國評課
  牧場之國評課1

心靈課巧話牧場 紮實有效學表達

——聽老師執教《牧場之國》有感

聽課之前,早已耳聞孫老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新教師。經過幾次電話的交流,看出她對這節課之重視,試教之努力,備課之認真,這些都讓我十分感動。今日得見孫老師的課堂,果然看到的是一位高素養的新教師!——文字解讀很深,課堂調控能力很強,語言過渡很自然······教師本身的優點有許多,接下來我重點談談她這一堂課的想法。

《牧場之國》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中有一句反覆出現的話——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其實,孫老師的課堂實踐,也在追求一個目標,想要告訴大家——這就是真正的語文課堂。有一個成語叫“心靈手巧”,我想說這堂課是“心靈課巧”。既然“巧”,那“巧”在哪裡呢?

一、巧借課前提示,設計教學板塊

我們曉得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在這短短的一課時中,教師需要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和精讀形成一個系統,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從哪裡抓?每篇略讀課文前的導語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牧場之國》課前提示裡有這樣的話: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一下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無獨有偶的是,孫老師的板塊設計恰恰是借鑑了課前提示而設計的。第一板塊:揭題匯入,解字解題。第二板塊:初讀課文,緊扣畫面。第三板塊:品讀課文,學習表達。第四板塊:寫法總結,詞句積累。除了第一板塊,我們看到後面三個板塊都是圍繞課前提示展開的設計。可見,孫老師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已掌握了其抓重點的規律:緊抓課前提示。

二、巧用朗讀訓練,指導表達有序

《溫州市國小語文學科教學常規(試行)》在“閱讀教學”這一方面指出:教學過程要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突出學生學的活動。孫老師這堂課的最大亮點,在於對文中四個段落(或四幅畫面)的解讀與教學。層層遞進,循序漸進,

由易到難。

教第一幅畫面時,孫老師的著力點在引導學生對修辭方法的理解,歸納。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教學片斷——

這樣的荷蘭有——絲絨般的碧綠草原

1. 出示:絲絨般的碧綠草原(指讀)

1)這就就是指碧綠草原好像(絲絨一般)好像絲絨一樣的(美麗

2)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指讀)這麼美麗,這麼柔軟,這麼舒服,帶著這樣的感覺一起讀。(齊讀)

3)這樣的感覺,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表達出來的?(比喻,板書,齊讀)作者把(碧綠草原)比作(絲絨),寫出了草原的柔軟、美麗。

2.在這片柔軟美麗的草地上,生活著——

出示: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指讀)

3.牛群吃草的時候——(指讀)

出示: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著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

1)牛群吃草的神態是怎樣的?(專注,像貴夫人,好似牛群的家長)

2)是呀,它們是這樣的專注,就像人一樣,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接讀)它們在思考著什麼呢?(生自由說)

引導:看著這肥美的嫩草,讓牛群覺得——(牧場真美、生活好舒服)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專注吃草的牛群。

牛群真的在思考?作者看到了(牛群站立的姿態),想到(牛群在思考),我們把這種作者看到什麼,或聽到什麼,從而想到什麼的修辭方法叫做聯想。(板書齊讀)

在此基礎上,孫老師再通過引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對這樣的修辭表達加深印象。

第二幅畫面時,我們已經看到老師有放手,讓學生通過朗讀,直接找出修辭方法,進而去指導朗讀訓練。第三副畫面的學習,孫老師直接放手讓孩子們默讀、圈點、批註,自己去思考。這一點做得很好,只是時間稍微少了一些,有些遺憾。

三、巧化課堂生成,體現以生為本

新課標指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切都要從學生出發,來進行教學,這樣才會有益處。

課堂中指導第二幅畫面時,“遼闊無垠的草原”中“遼闊”一詞,很多孩子一下子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所以孫老師出示了課前準備好的查字典的結果,供學生學習,這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的前提下進行認真備課才有的結果。又比如,學生在讀到“膘肥體壯”時,將“膘”音讀錯,教師立即請大家幫忙一起糾正,不然錯誤遺漏。這不正是體現“以生為本”去展開課堂學習嗎?

四、巧晒語言積累,沉澱文字精髓

據孫老師說,原本在試教中是想讓孩子們進行讀寫結合,在最後一個環節設計的是課堂練筆——寫寫午後的鄉村。可是,在試教後發現,在時間和學生反饋上看出,這不合適。於是,將這一環節的設計改成最簡單的一種語言的積累。新課標對中段的閱讀要求中有提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非常巧妙的——既引導學生鞏固課堂中學到的優美詞句,又能讓學生積累到優美的詞句,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我喜歡雞蛋裡挑骨頭,這堂課很精彩,我們還是有值得討論的地方:

初讀環節,孫老師讓學生去讀每一幅畫面中的生詞。這樣的做法很有新意,但這樣的提法時候恰當,或者說,學生是否明白?畢竟沒有進入課文的學習,如何通過簡單的詞語就可以知道他描繪的畫面?(當然,公開課前都有百分百充分的預習除外,這也和孫老師提前發的預習單有莫大的關係。預習單的設計,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預習效果好,學生的課堂效果自然會更好。)還有,就是希望我們還可以再放手一點,更多地留學生一些思考與發表見解的時間——畢竟,這只是一篇略讀課文。

  牧場之國評課2

《22?牧場之國》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22?牧場之國》。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應重視和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提高,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牧場之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描寫了荷蘭美麗的田園風光,全文緊緊圍繞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來寫,展現了荷蘭藍天、白雲、牛羊成群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因此我根據文字特點,在教學中實施美的教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其想象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

1.自主朗讀,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個性化閱讀,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性,積累語言。體會作者擬人、比喻手法的巧妙運用。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感受荷蘭牧場的風光美,瞭解荷蘭牧場的特點, 體會動物與人、環境和諧統一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荷蘭的無比喜愛之情,激發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進一步感受鄉村生活的可愛,體會作者擬人手法的巧妙運用,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課文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四)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荷蘭的資料。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設計

1.採用“學——導——練”的教學模式。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

2.朗讀法。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目的。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情朗讀的技巧。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播放荷蘭牧場的田園風光讓學生在領略課文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領略到荷蘭牧場的美麗,既是美的享受,又輕鬆了課堂。

(二)學法設計

因為教為學服務,根據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放手讓學生運用讀、劃、議等學習方法,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

培養學生讀、思、議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通過小組討論,自學完成質疑問題,從而完成教學重點。最後用大膽想象,自由談話,相互啟發的方法,學習理解有關聯想的部分。突破了教學難點,全面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說教學過程

(一)由圖引入,把握主旨

1.欣賞圖片,初步感受荷蘭特色。

2.交流資料,談話感受荷蘭風光。

3.觀察插圖,引入學習課文內容。

設計目的:寫景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閱讀中想象景物的畫面也比較困難,所以體會作者的情感也就成了難點。因此,由荷蘭風光圖片引入,以課文總起句做引子,引領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明確課文的學習將從“牧場之國”的角度展開。這樣,既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空間,又為品味語言文字做了鋪墊。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出示PPT字詞學習。

2.指名讀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 “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3.快速輕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想想課文圍繞“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為我們描繪了哪四幅美麗的畫面?

4.學生參與板書。

設計目的: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中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該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來自於學生的`發言,並讓學生參與板書,

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還可以通過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要善於運用準確的詞語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請把課文中你認為特別美的或者讓你印象特別深的句子勾畫出來,運用已經掌握的讀書方法,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象畫面,細細去感受真正的荷蘭的獨特魅力。

1.學生自由默讀,品味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適當地進行個別的學習指導。

設計目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潛心讀書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方法,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自主讀書,潛心讀書,理解課文,感悟課文。但是,由於學生的學習水平不盡相同,老師要積極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後面的交流活動中才能夠順學而導,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得以進步,得到發展。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相機指導朗讀精彩語段。

誰願意把自己的讀書感受與我們分享?暫時沒發言的同學請認真傾聽,想一想:別人的感受和你完全一樣嗎?你有沒有更精彩的觀點和更加獨特的感受。

設計目的:學在自讀自悟,交流討論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兩點:一是運用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來讀書;二是引導學生關注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借鑑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指導朗讀時,主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和準確合理想象畫面。

3.出示教師板書。

22?牧場之國

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草原碧綠,花牛成群。

原野無垠,駿馬肥壯。

草原天堂,動物安閒。

寂靜牧場,生活舒適。

4.小結。

設計目的:突破難點,讓學生明白課文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文中作者四次提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既是作者向人們介紹荷蘭的特點,更是對荷蘭的美景發出的讚歎!

(四)拓展遷移,真情表達

1.出示四幅圖:草原、風車、運河、鬱金香)請同學們先選擇一幅圖,給它配上語言,可以用上課堂中積累的語句。

2.贊荷蘭。 師:是啊!高大的風車,迷人的鬱金香,遼闊的牧場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動優美的課文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讓我們滿懷著贊之情告訴所有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引讀,學生齊讀“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所以作者一開始就說: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

3.總結: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用他優美的文筆,讓我們領略到了荷蘭牧場的美麗景色。同學們用豐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讓大家再次領略了荷蘭獨特的魅力。

設計目的:本環節著力讓學生把讀中的體會和體驗到的內容外化為語言文字,做到由理解向表達遷移,使閱讀與寫作結合,最終學以致用。設計的寫話內容,既有模仿又有拓展。前半部分緊扣文字內容,可引導學生積極發掘文字資源,重組文字語言,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後半部分滲透課外資料,意在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