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複式折線統計圖》課後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3W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同學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關於《複式折線統計圖》課後反思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籠統和昇華。讓同學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同學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同學情感呢?新課開始就出示中國地圖,並欣賞同一時間我國南北地區氣候的差別,體會我國地大物博,感受祖國的神奇,激發同學的愛國情感;緊接著說:“下面,我們一起用數學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國的神奇。你們願意嗎?” 並適時出示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在“分析應用”時出示某商場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況統計圖,並請同學根據第一季度銷售情況對今後銷售工作提出有效建議。由於接近同學生活,同學是暢所欲言,說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教學效果證明這樣處置真正激發了同學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同學學習的興趣。

 (二)設定學習懸念,引導同學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出息。”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同學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摺線統計圖的回憶(同學是踴躍發言);再提出懸念:“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同學一下子就恬靜了)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裡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資料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幹找到答案。在同學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對比著看較煩,有沒有好方法讓我們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同學們先深思了一下,緊接著都叫著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然後我改變教學計劃(原先準備直接出示畫好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請同學自身分四人小組討論該怎樣修改?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同學說的各種修改意見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體會到同學的想象力和發明力是無窮的。(我的內心當時真的很激動)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同學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只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而且還包括分析資料以和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同學的統計觀念、發展同學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同學進行考慮;另一方面還啟發同學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如“分析應用”時,先根據某商場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銷售統計圖(沒有圖例)進行正確分析(哪條折線表示哪種電器),再根據圖上資訊進行合理推想(如何正確進貨)。如“經歷製作過程”時,讓同學根據圖上資訊進行大膽預測:我國第29屆奧運會將獲得多少枚金牌?從而使同學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同學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定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同學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