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有多少棵》教學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9W

  一、引入新課

《小樹有多少棵》教學實錄

師(出示書中的情景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生:我發現有3捆小樹,每捆10棵。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三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樹有多少棵?(師板書)誰能列出算式?

生:3×20。(師板書:20×3)

 二、合作探究

師:20×3你會做嗎?(生紛紛舉手)你會算了,還有第二種、第三種演算法嗎?先想一想再到小組中和夥伴們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小組合作)

師:(合作後)誰願意說一說你是怎樣算20×3的?

生1:我是用豎式計算的。先寫一個20,再在20的“0”下面寫一個3……(生說,師板書豎式)

師:你列出了豎式,但沒有算出結果。(師將豎式擦掉)誰還說?

生2:我先用2×3=6再把後面的“0”落下來。

師:為什麼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後面呢?請把你的想法說給小夥伴們聽一聽。(學生第二次小組合作)

生:(合作後彙報)2×3=6後面少了一個“0”要加上。

師:也就是說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個20是60,所以用2×3=6的'後面要填上“0”。還有沒有其它 的方法去做?

生:3個20相加,20+20+20=60

師:她是用加法來做的,可以!

生:20+20=40 40+20=60

師:實際上他們倆個的方法是一樣的。誰還有?

生:20×2+20=60

師:他這種方法實際上也是20×3。

練一練:(一)4捆小樹有多少棵?

5捆小樹有多少棵?

8捆小樹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樹有多少棵?時一生用的是加法來計算的,而在求8捆小樹有多少棵?時這名學生改用了乘法,師抓住時機問其為什麼改用乘法?)

  三、引導觀察,發現規律。

出示 3×2=6 5×6=30

30×2=6050×6=300

300×2=600 500×6=3000

學生先口算再觀察兩組算式有什麼規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再找兩名同學說,然後到小組中合作。)

學生彙報,師總結規律:先把“0” 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教學末尾寫上幾個“0”。

四、做遊戲。

規則:在數1、2、3、後,一生拿出一張一位數卡片,另一人拿出一張整十數的卡片,看誰先說出它們的積。(先一生與老師板前示範,再同桌遊戲)

五、練習提高。

課件出示:一籃棗30個

師:2籃棗多少個?(生自由提出問題並解答)

六、總結。

(1)自我評價,你覺得你自己這節課表現怎樣?給自己打打分。

(2)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聽後感受:

學習之處:

1、課堂上少了花哨的形式,有的只是樸實的教學。

2、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如:“請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想。”“看誰在認真傾聽” 、“請大家先想一想再說給小夥伴們聽一聽“……注意在教學的細小環節之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3、注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練習中求 4捆小樹有多少棵?

5捆小樹有多少棵?

8捆小樹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樹有多少棵?“時一生用的是加法來計算的,而在求8捆小樹有多少棵?時這名學生改用了乘法,師抓住時機問其為什麼改用乘法?這裡老師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優化問題。老師沒有直接說出哪種方法好,哪種方法複雜,而是抓住時機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真正的體現了優化的主體是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