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髮教學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9K

《奶奶的白髮》是蘇教版第二冊的一篇文章,淺顯的文字中蘊涵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教會孩子孝敬老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嬌生慣養。他們自我意識強烈,主體性強,但在成人的過分關懷下缺乏必要的責任感,拋棄現實不重視傳統的現象比比皆是。從小加強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是這篇課文承載的一個重要任務。如何把這個道”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學生的內心,撥動學生的心絃,河南省實驗國小的劉程媛老師,以學生對課題的質疑為起點,通過品析重點詞句為雙翼,在讀書思考中實實在在的體驗到孝敬老人的過程,受到一次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

奶奶的白髮教學實錄

下面是這一課的實錄:

一圍繞課題質疑,觸控文字

師:同學們看了課題,最想知道什麼?

生:奶奶的白髮是什麼樣的?

生:奶奶的白髮為什麼會變白?

師:這個問題提的真好,老師在題目的後面加上一個問號。

生:奶奶的白髮為什麼會是白的哪?

生:奶奶的白髮還會變黑嗎?

師:孩子們真會提問題,奶奶的滿頭的白髮還會變黑嗎?我們在題目後面再加上一個問號。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對於沒有讀過課文的學生,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願望,瞭解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的教學,已經超越了質疑問難本身的含義,尋求的是文字的視野與學生閱讀視野的最佳結合點。學生提的兩個問題,也是文字想要學生理解,文字的呼籲變成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聯絡生活,體驗情感

師:孩子們我們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奶奶的白髮是什麼樣的?能不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找,在書上畫出自己認為最能表現奶奶白髮的詞語)

師:孩子們讀書真認真,奶奶的白髮是什麼樣的?

生:奶奶的白髮是雪白雪白的。

師:孩子們雪白雪白是什麼樣的'?

生:雪白雪白是比雪還白。

生:雪白雪白是很白很白。

生:雪白雪白是比牆還白。

生:雪白雪白是很白很白。

師:啊,雪白雪白是很白。我們一起讀這個詞好嗎?

(學生朗讀)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是帶著什麼語氣問奶奶的?

生:好奇的語氣。

師:好奇的語氣是什麼語氣?好奇什麼意思?

生:好奇的語氣就是奇怪的語氣。

生:好奇的語氣就是奇怪的語氣。

師:我們一起用好奇的語氣讀。(齊讀)

師:同學們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了。

(教師先讓學生理解雪白雪白的字面意思,這是工具性的理解。但是課文中的語言,大多都是浸潤了作者的情感,是作者情感的投射,如果只是讓學生理解字面的意思,學生只能停留在語音語義層,無法進入語言背後的言意象,更談不上理解語言背後的思想意義了。如果按此進行分析,雪白雪白的理解是不是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哪。這個詞的理解,我覺得應該練習當時課文的插圖,與孩子說話時的心情去分析。即使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了好奇的意思,但這種理解缺乏文字的支援,失去了應有的根基)

師(指黑板上學生提的第一個問題:奶奶的頭髮為什麼會變白?)孩子們,奶奶的頭髮為什麼會變白?讀一讀第二節。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奶奶的白髮是怎麼來得?

生:我讓奶奶操心了。

生:奶奶每天早上催我起床。

師:奶奶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這也是操心。

生:奶奶每天給我做飯,讓她操心了

……

師:除了吃飯之外奶奶還操什麼心?光為我操心嗎?

生:奶奶刷鍋洗碗。

師:奶奶還操誰的心?

生:奶奶還操兒子的心。

師:我們一起讀第二節的第一句。

師:奶奶操爸爸什麼心?

生:爸爸調皮,愛抽菸。

生:爸爸上班時不吃飯。

生:爸爸不願意上班,天天讓奶奶操心,惹奶奶生氣

……

師:爸爸小時候讓奶奶操心,長大了還讓奶奶操心,現在又要操孫子的心。所以奶奶的白髮變成雪白雪白的了。

奶奶的白髮怎麼變白的懂了嗎?

師:我為什麼低下了頭不吭聲了?你有什麼感受?

生:不高興。

師:為什麼?

生:我讓奶奶操心了。

生:我心了難受,奶奶為我操了那麼多的心,我卻沒有一點感覺,覺得她是應該做的。

師:多麼懂事的孩子。我們一起讀這一句。(齊讀)

(這一部分的教學聯絡了學生身邊的生活,似生活場景的再現,學生在不斷的聯絡自我中突然發現了奶奶每天為自己做出很多的犧牲,自己卻沒有發現。這是課文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產生融合,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實現了文字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但是這一段學生讀的太少,此時美好的情感只能停留在學生的思想中,沒有融為學生的情感記憶,化入學生的精神與身體裡。)

三倡導爭議,深化理解

師:孩子們,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奶奶的白髮還會變黑嗎?

生:不能了。

師:為什麼?

生:奶奶永遠有操不完的心,不能變黑了。

生:奶奶的白髮能變黑?

師:有分歧了,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生:我同意變黑,不讓奶奶操心,奶奶的白髮就能一根一根的變黑。

生:奶奶的白髮不可能變黑,她的孫子還會有孫子,孫子的孫子還會有孫子,還會讓奶奶操心。(全場大笑)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奶奶的年級了嗎?

生:孫子的孫子還讓奶奶操心,那時奶奶早已不在了。

師:奶奶的年級大了,頭髮不會變黑了,只是自然規律,你們認為哪?

生:老師奶奶的頭髮永遠不會便黑,時間不能倒流,奶奶不可能像年輕時那樣了。

師:明白了,如果不讓奶奶操心,奶奶的頭髮也不會變黑,但是我們(欲言又止)

生:(大聲說)我們可以讓奶奶高興。

生:讓奶奶每天都快樂,奶奶就會變得年輕,顯得更加健康。

師:我們雖然不能讓奶奶的頭髮變黑,但我們可以使奶奶高興快樂,心情好,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

(作為成人我們肯定會認為奶奶的頭髮怎麼會變黑哪,但是在孩子眼中就不一樣了,他們從自己的認識出發有的孩子認為奶奶的頭髮會變黑。這個答案看似好笑,其實是孩子童貞的表現,對奶奶的愛化為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表現。這位老師可貴的是沒有馬上給孩子一個準確的答案,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解讀文字的過程中,教師並不是只是讓學生的思維發散,而是尊重了文字的內在結構和預先給學生的潛在思維,引導學生認識奶奶的白髮是自然現象。看似生成但是教師預先預先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要做了一個懂事的孩子,給奶奶帶來快樂的孩子。這可能就是預設中的一次生成,是教師對教材獨特理解的表現。)

師:孩子們,我來扮演奶奶,你們如何讓奶奶高興哪?

生:不讓奶奶操心,不讓奶奶做家務,不讓奶奶早上給我熱牛奶。

生:學習好,讓奶奶高興。

師: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後兩句話。(齊讀)

師:奶奶聽到我的話,有什麼表現?

生:撫摸了我的頭。

師:撫摸師怎麼樣的摸?

生:輕輕的摸我的頭。

師:是疼愛的摸我的頭。我們再讀這一句。

師:奶奶為什麼會笑了?

生:孫子這麼懂事,奶奶當然笑了。

生:孫子能作力所能及的事了。(學生輪換讀這一句)

師:第二個問題奶奶的白髮還會變黑嗎,懂了嗎?

(學生通過讀書思考聯絡自己的生活,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對奶奶的愛,奶奶對自己的關心。學生在讀書思考的過程中,歷練了自己的情感。教師採用的朗讀方式過於單一,有時不能體現學生對文字的獨特理解,無法通過個性化的聲音表現學生與奶奶之間和諧安詳的氛圍,濃濃的親情。)

四創設情境,昇華情感

師:老師這裡有一個挑戰性的作業,是想辦法逗長輩笑,我覺得非常難。(學生嚷著說,不難不難,躍躍欲試)

師:老師扮演長輩,我們來演一演,看能不能逗我笑。(表揚開始,教師扮演奶奶)

師:飯菜都做好了,腰痠背疼,腿抽筋。好孫女放學了,來,奶奶給你倒水。

生:不用了,奶奶我來幫你倒。

師:你一定餓壞了吧,奶奶幫你盛飯。

生(連忙搶過飯碗)我來幫你盛,您坐下。我還要幫您拿凳子,拿筷子。

師:真懂事,我刷碗去了。

生:我來幫你刷碗。

師:幹了一天活,累死了,腰都酸了。

生(趕忙跑過來)我來幫您捶背。

師:好孩子,今天為什麼這麼懂事?

生:因為今天學了《奶奶的白髮》這篇課文,奶奶的白髮為我操心都變白了。

師:奶奶的頭髮變黑是自然現象,這是自然規律。

生:(趕忙說)奶奶只要您天天心情好,天天高興,頭髮就會變黑了。

師(問臺下的學生)孩子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齊說)好孩子,懂事的孩子。

師:奶奶為由你這個孫子感到高興(說著說著,笑了起來)

(在另一班上這一課時,有一個孩子與教師一起表演時,奶奶為她做什麼事都是心安理的。臺下的同學紛紛指責他沒有完成作業,這個孩子都快哭了。這說明有的孩子並沒有理解文字的作者賦予讀者的思想,他的學習還只是停留在表層次的閱讀上,沒有認識和理解文字,文字的視野沒有同化這個孩子。這種理解上的差異,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本動力,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