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2W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1

《認識小數》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雖然孩子們是第一次學習小數,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卻已經不止一次的接觸過小數,所以說,學生對小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義,因此,這節課的教學周老師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6篇

一、從發現生活中的小數引入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數的存在,周老師從學生日記《買菜記》匯入新知,讓學生體會到小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在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併為課上的知識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組織教學活動,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

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形式,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來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儘管這是一種規定,但教學時,並不能把這一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通過舉例的方式,讓學生觀察、說理、比較中漸漸發現規律。而後用自己發現的規律來解決問題並作出相應的解釋。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理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如:在教學中,先告知學生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要取其中的一份用整數表示(1分米),用分數表示(1/10米),這裡把重點放在1/10米的含義上,讓學生複習了分數的含義,再直接告訴1/10米可以用小數0.1米來表示,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數。然後直接找一個點,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來,有用分數的,也有想到了小數的,讓學生理解分數和小數在這裡都表示一個意思,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幾份。然後總結出十分之幾的數用一位小數來表示,百分之幾的數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整節課,教學的難點環節在湯老師有效地引導下讓學生完成,真正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僅把學習的時間、思考的空間、展示的機會留給學生,而且教學內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饋強化,拓展了知識的寬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2

在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充分調動孩子已有認知。

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說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動學習。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頗有困惑,其實這部分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幫助講解算了呢?我反覆思考這一問題。終於決定先自學、再講解,一方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孩子,讓優生自主地去學習,再讓他們來幫助一些學困生,此外,因為有了教材這一老師的教學之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輕鬆許多,很多問題可以讓孩子們來回答,而不是教師自問自答。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節課教學,如果老師不找一些表示長度的小數出來,孩子們就會認為小數只表示價格;如果老師不教孩子們正確地讀小數的方法,孩子們就會用以前的讀法來讀小數;如果孩子們自學後不作必要的講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把3釐米寫3/300米。因此,無論什麼課,老師的引導作用總不可少,關鍵在於如何“導”得不漏痕跡、如何“導”得恰到好處、如何“導”在關鍵之處。本節課中,在學生正確地讀小數後,我問“小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數讀起來有什麼不一樣”使孩子們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讀小數的認知體系;在孩子們說完分米與釐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時,我問“請小朋友們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促使孩子們去觀察、去思考,之後完善對這些小數的認識……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地淋漓盡致。

不足之處:在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教學時,還應讓學生大面積的說,去理解,去感悟。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3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有購物經驗,他們對錶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因此黃老師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在內容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務和生活為場景,通過人民幣、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小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黃老師的這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緊密結合生活情境,使同學們在具體實踐中瞭解小數的含義。

在初步認識小數的教學過程中,我先出現老師的自我介紹,學生都很善於觀察,說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數,聯絡了生活,學生都很快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學生會讀小數後,再次讓學生迴歸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小數,讀小數我也選擇了讓學生讀生活中的小數,重視在具體情境下的表達。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人只,啟用學生的相關經驗和相關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二、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試讀小數和歸納小數的讀法時,黃老師先讓學生試讀,通過讀多個小數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小數的讀法,先在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在教學一米三分米為什麼是1.3米時,也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絡,讓學生經歷猜測、舉例、驗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學完例1後,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在通過同伴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感受理解小數表示的具體含義,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這節課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這節課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生的生活很豐富,他們很善於觀察生活,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當寶貴資源,充分利用,通過已有認知引導新知。課堂上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師生、生生間的共同探討交流、討論、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4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建立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人民幣及常用長度單位的基礎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釐米等常用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它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擴充套件。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小數的讀法、寫法和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本節課,曾老師在鑽教材、定教法的同時,善於用“心”去讀“懂”學生。縱觀整節課,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優點:

  一、選取的素材貼近生活並富有科學性。

本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曾老師在課前蒐集了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用品、學習用品的價格,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積累感性認識,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整節課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貼近學生的實際開展學習活動。從新課引入到新課的展開,再到練習鞏固,無不結合生活實際,從學生自己“看到過”、“用到過”、“聽到過”、“查到過”的經歷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比如:礦泉水的價格、文具盒的價格、《中華上下五千年》書的價格、考試分數、體溫、同學的身高等,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初步感悟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層次清楚,重點難點突出。

這節課曾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試讀——指導讀小數,再讓學生試寫——指導寫小數,最後教學小數的意義,一環緊扣一環,清楚明瞭。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小數的意義,它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曾老師主要藉助了貨幣單位和長度單位這兩個具體的情景,讓學生說一說1角=1/10元寫成小數0.1元、3角=3/10元寫成小數0.3元、1分=1/100元寫成小數0.01元、3分=3/100元寫成小數0.03元、17分=17/100元寫成小數0.17元、35分=35/100元=0.35元等,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理解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表示的意義,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給予學生課堂的主動權。

本課在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曾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把1元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絡,讓學生經歷猜測、舉例、驗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對於難點知識,曾老師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僅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而且教學內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饋強化,拓展了知識的寬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商榷之處:

本節課在教學小數的讀寫法、找生活中的小數、小數在價格表示中的含義,這幾個環節,學生學得還比較紮實。但在教學完1角=1/10元寫成小數0.1元、3角=3/10元寫成小數0.3元、1分=1/100元寫成小數0.01元、3分=3/100元寫成小數0.03元、17分=17/100元寫成小數0.17元、35分=35/100元=0.35元時,曾老師未能引導學生加以比較、小結。如果這時曾老師能引導學生對這幾個例子加以比較,從中發現“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從而類推“分母是1000的分數……”。然後,在此基礎上學習3/10米=0.3、8/100米=0.08、92/100米=0.92米等時,就能夠遷移知識,節省時間,甚至任意出示一個分母為10、100、1000……的分數,都能夠快速說出用什麼樣的小數來表示。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5

聽取潘老師的這節《小數的初步認識》課,使我享受了精湛的教學記憶,教學設計合理,層次清楚。

潘老師課堂上在教學小數的讀法、找生活中的小數(課外資料)、小數在價格表示中的含義,這幾個環節,學生學得還比較紮實。但在教學長度單位中的小數含義時,設計比較合理,學生對分數與小數的關係理解到位,並且把元角分和長度融合在一起,在價格中就安排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教學,然後針對發現的規律,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在長度單位中可以這樣或者為什麼應該這樣?引起學生的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其利用以前學過的分數知識幫助解釋,到達認識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的目的。

我覺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針對分數與小數的關係安排了相對應的練習,讓學生說出分數再說出小數,說出小數再說出分數,這個練習做過後,對本節課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整分米、整釐米的數先寫成分數,在寫成小數。然後讓孩子觀察,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怎樣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怎樣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通過表格的對比,孩子們馬上回答出來。

聽完這節課,也有個建議:要是讓孩子知道十分之幾的分數可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會更好。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6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學生首次接觸小數,小數不同於整數,也不同於分數,對學生來說是很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李老師的《小數的初步認識》練習一課就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小數之後進行的一課。相信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枯燥,更是領略了練習課的乏味,至於公開課嗎,練習課也是少有人問津的。但是,聽了這節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欣賞李老師嚴密的課堂組織,更感嘆於李老師勇於探索、敢於嘗試的精神。可以說,就憑這一點,這節課就是一節成功的研討課,是一節值得我們學習的課。綜合組內老師的所見,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一、課堂的組織形式多樣,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

由於練習課本身的特點,教師在組織課堂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抓住了學生好勝的心理,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為三關,以過關的形式開展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一種成就感、滿足感。使學生產生一種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激情與衝動。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學生時方法靈活多變,有分小組的、有分男女生的。總之,通過教師有效的組織,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本節課的內容非常豐富。首先本節課的內容汲及到的知識點非常多,有分數和小數的聯絡,小數的讀、寫法,數位和位數,計數單位等。其次本節課的題型非常豐富,訓練到了填空、選擇、找生活中的小數等,題目也有一定的層次性。

二、注重了數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部分學生之所以不喜歡數學,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覺得數學離自己太遠,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把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學生便會興趣盎然。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知識生活化”等新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中,李老師安排了一個“我是小小收藏家”的環節,讓學生收集小數在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其實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特別是商場裡商品的價格。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把數學知識帶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數學帶回了課堂,學生通過收集,會發現很多,因此也會進一步覺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中很大,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從而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一點個人的看法

李老師的這節課注重了對知識的梳理,注重了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建立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同時也注重了課堂中對基本技能的落實,通過安排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讀數、寫數能力。我個人覺得,可不可以從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的作業中找一些典型的錯誤加以分析,通過對典型錯誤的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當然這僅是一家之言,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