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核舟記》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W

《核舟記》是一篇文言說明文,作者通過對核舟的整體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註明方位、數目、大小等,使讀者弄清了區域性和整體的比例關係,細筆勾畫,形象具體可觸。讀完之後,不僅使人“奇巧人王叔遠”的高超的技藝感到欽佩,同時也對作者能夠通過簡潔的文章讓讀者感到寸核中的幾多情態、幾多奇趣,不禁令人稱奇道絕,歎為觀止。

課文《核舟記》教學反思

這課書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環節較清晰

這節課是本課書的第三節課,前兩節主要是讀熟課文、疏通文意;這節課主要任務是理解,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一) 讀書環節;

學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基本功。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無備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讀音應是“jī”;在後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讀音是“qí”。通假字的讀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讀作“yu”。要暢通朗讀課文,還應讀好停頓,特別是句中的停頓,它是用來顯示句子的`層次的,單從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須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讀好句中的停頓。

(二)學生自己閱讀,分析問題階段;

學生讀完課文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內容?都是怎樣突出‘奇巧’之意的?” 問題提出之後,我就把學生分組,一組看一段,前後桌的同學可以交流。學生們是先自己看書,然後再交流,這樣使學生既認真看書了、思考了,有不至於很盲目。這期間老師就可以及時與學生交流,聽聽學生們的看法,

(三)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環節。

由於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內容,寫的時候顯得有些羅嗦,且重點不突出,如:寫第一段的內容時,學生只寫出了對人物的介紹,但對於核舟的主題就給落掉了,就是學生對“蓋大蘇泛赤壁雲”一句沒有看到,或沒有理解。對於“奇巧”的突出,學生也只把原文寫上去,並沒有總結、提煉,顯得有些羅嗦。我在點撥的時候,首先問問學生這樣寫的理由,儘量讓學生自己能夠隨時改造。我就順著學生的新想法在黑板上把能保留的重點圈點出來,讓學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直接,方便。學生自己討論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問題、及時被解決問題。

一段說完之後,其它段落的問題解決就快多了,學生也明白多了。

二、不足之處:

由於課文字身的限制和教學環節的設定,多媒體的運用上稍顯欠缺。畢竟語文的教學隨機性還是很大的,並且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有的地方可以使用多媒體,有的環節就不必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