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新觀念下的志願策略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2W

以往的志願決策,基於上好學校就有好前程的觀念,總是力求不降低批次被錄取,也就是說決不浪費分數。於是人們的總體思路就是能上一本,決不上二本,能上本科,決不上專科。在這種觀念的主導下,大多數志願指導者都強調在同一批次中,第一、二志願與第三平行志願的學校分佈要體現一定的分數級差,同時還要根據以往的錄取資訊分析第二、第三平行志願學校有無錄取的可能。在這樣的志願決策下,當第一志願未被錄取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能被第二、第三平行志願中的某個學校錄取。從而達到不降低錄取批次(也就是不浪費分數)的目標。

有關新觀念下的志願策略

但根據學業規劃的觀念,我們在志願決策時不應當將分數而應當將專業作為選擇學校的第一因素,也就是說先根據專業來選擇學校(看哪些學校在所定專業上有優勢),然後再用分數繼續縮國小校範圍。這種升學決策,如果前批次未被錄取,那麼後批次必然能被錄取。在許多持老觀念的人看來,這種決策並不高明,因為它本來可以錄取到前一批次的其他學校,但因為專業及學校範圍的縮小,導致從前一批次落榜。然而在我們看來,這種方法好像是浪費了分數,但因為專業選擇正確,路線選擇合理,從而讓你贏在了起跑線上,為將來順利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老觀念指導下的升學決策,雖然沒有讓你浪費分數,但你選擇的專業和學校都不適合於自身的發展,在學校裡面學無所成,出來以後難以找到工作!兩相對比,哪一個更高明一些呢?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在確定批次內的學校排列時,就不一定像以往許多志願指導者指出的,要有分數的級差,要有地域的優劣等等。我們有了更多的策略選擇。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就是用批次來保底,而不是用學校來保底。並且學生可能錄取的最高批次(大學聯考成績所能達到的最高批次)越高,他決策的自由度越大。從理論上講,他可以將保底策略放在最後一個批次(專二批次)上。前面的都可以採取一定的穩妥加冒險的策略。

具體是指,我們在志願決策的前面批次中,也就是學生分數所能達到的最高批次到倒數第二批次(專一批次)之間的所有批次,都可以採用穩妥加冒險的策略,即第一志願學校一定要穩妥,選擇的專業是自己有興趣的、擅長的,將來比較容易就業的,選擇的學校是錄取可能性最大的、在本專業上有優勢的、批次也最靠前的學校。第二及第三平行志願的學校則應當是專業有優勢的、有可能被錄取的、批次也靠前的學校。如果第一志願學校失誤,而第二、第三平行志願學校中剛好有被錄取的機會,則有可能被第二、第三平行志願中的學校錄取,並且這些學校並不是以往錄取分數低,地域差的學校。應當是相當有優勢的學校。這樣以來,就可以說我們的冒險決策取得了成功。

如果學生可能錄取的最高批次中的學校未被錄取,這時就看我們後一批次學校的決策了。當然,後面的任一批次都可以作為保底策略,即如果前一批次未被錄取,就可要求以後某批次一定要錄取,因為批次所靠後,其學校的錄取線一般就越低,學生被錄取的把握就越大。當然最後一個批次,也就是專二批次一定要保證能被優勢專業的學校錄取。這就是我們的行動策略。

在此筆者還可以舉出現實中的案例加以說明,2007年的大學聯考志願決策諮詢過程中,有一名理科學生,其成績達到了本一批次錄取線,根據分數判斷,我為該生選擇的目標誌願為西南交大的鐵道類(西南交大的優勢專業),應該說他被西南交大錄取的機率在90%以上,這時在第二、第三志願學校的選擇時,我向他提出了冒險策略,即西南石油大學的石油類專業,我的想法是如果西南交大未被錄取,而西南石油大學又剛好出現了小年的情況下,他就有可能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這在一般的志願指導者看來,這屬於發瘋式的決策,因為該校地域又好,專業又好,一般在第一志願就被錄滿。在第二志願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的概率幾乎為0,如果要讓他們決策,一般會選擇四川農業大學等比較偏遠一些學校。因為這些學校在第二志願錄取的概率要大得多。但這名學生最終同意了我的建議。因為他覺得,與其被四川農業大學錄取,還不如上好一點的二本學校。在此情況下,我在二本院校裡又給他將第一志願定在西南交大的與鐵道相關的專業。因為按照該生的分數,他如果在本一批次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