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學模式下的創新策略分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2W

很多人覺得論文很難寫,其實不會,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選題,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論文大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模式下的創新策略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喜歡,請繼續關注範文大全。

淺談教學模式下的創新策略分析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學活動是千變萬化、紛繁複雜的,它不是每次都能按照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是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稍不留神,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果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時刻關注細節,多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就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教學活動前關注細節,在細節中,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備課,是教學準備的重要部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在課上,他們不可能完全跟隨老師一步步向前走,隨時可能出現特殊情況。因此,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考慮到課上可能出現的每一種特殊情況,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幾天,我們聽了顧老師的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一課。顧老師這節課上得很好,一環一環安排緊湊、連貫,重點突出。對學生在觀察物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幾種不同的情況,都考慮得很周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層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這些都講得很到位,但最後一個實踐活動模擬:去電影院找座位的環節顯得有些混亂。有的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有的兩個人搶一個座位。這是怎麼回事呢?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有的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有的同學手上的“電影票”與其他同學的不同。這就要引起我們的深思:分單雙號的劇院模式已經在投影上出現了,劇院到底是怎樣編排的老師已經帶領學生觀察過,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老師又怎麼會發給學生兩種不同的電影票呢?課後詳細瞭解,仔細分析:原來老師準備了兩種座位號,每個學生的手裡都拿有兩種不同的座位號,一種是白色的,是座位的標號,其實這種座位號應該貼在桌子上的;一種是藍色的,是同學該找的座位,也就是相當於電影票。而同學們沒有明白其中的意思,有的同學是按照白色的幾排幾號來找座位,有的是按藍色的電影票來找座位,這就難免出現打架的現象了。再加上有些同學對分單雙數的幾排幾號還沒有搞清楚,找座位動作慢了一些,看到別人都找到座位,而自己沒有,就隨便亂坐,導致混亂現象的發生。如果我們在上課前能考慮到這個細節,上課時能關注到這個細節,在進行去劇院找座位這一教學環節之前,能夠細心地做安排,說明清楚兩張票的具體含義,或者事先把座位號就貼在桌子上,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尷尬了。的確,關注一下細節,活動前說清楚兩張票的含義,學生就不會動白色的座位號。事先把白色的座位號貼在桌子上,學生就會只根據自己手中的藍色的票,找自己的座位。如果老師注意到這些細節,再加上活動前帶領學生找一、兩個代表性的座位,什麼是單雙數,哪邊是單數,哪邊是雙數;什麼是第幾排,一定要先找到第幾排,再去找第幾座,給學生一個明確的順序,這樣學生一定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就不會出現像上面的情況了。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一定要考慮清楚課上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清楚解決每一個問題的最佳方法,關注到上課時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細節,並做正確處理,這樣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二、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關注細節,在細節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在國小數學教材中,每一章、每一節都蘊含深刻的數學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關注這些數學思想,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一年級的數學練習中,經常會有在數軸上填數的練習,學生經常按照順序填,一個不落。但更多的時候,練習題並不要求學生都寫下來,只要間隔寫幾個數字。老師關注細節的人,在首次講解練習時,就注意“一一對應”數學思想的滲透,數軸上的每一個點就代表著一個數字,這個點就是這個數,這個數就是這個點,不管這個數有沒有要我們寫下來,它總是在那裡,不會變成其他數。使“一一對應”的思想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印跡,學生就能明白數軸上的點和我們所學的數是一一對應的深刻道理,理解其所蘊含的內涵。他在做練習時,就會明白雖然沒有空格讓填這個數,但數軸上這個點確實存在,所以不能隨便把它寫下來。數軸上的點對應的'是哪個數,就只要寫下那個數就行了。可見,老師不經意地細節滲透,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地做關注細節的人,把教材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毫無保留地展示給學生。

例如在五年級數學教材《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學生通過演示能很清楚地知道把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通過圖示知道長方形的長其實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圓的半徑。面積公式推導結束,如果就此結束,很多學生就會有疑問:圓的面積怎麼就變成長方形的面積啦?拼接的圖形像長方形,但根本不是長方形呀?拼成的長方形的長是周長的一半,但彎彎曲曲的,和長方形的長不一樣呀?由於存在疑問,學生並不能真正理解圓面積公式。如果老師多問一句:對於圓的面積公式,你還有什麼問題?學生就會把自己內心的疑問說出來,然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透徹地解決問題。是呀,怎樣做才能使拼成的圖形更接近長方形呢?有同學會說,把圓平均分成16份比平均分成8份更接近長方形。通過實踐,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圓面積分得越細,就越接近長方形的面積的“極限思想”,並且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對圓的面積公式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做到真正熟練掌握。在課堂上,多一些讓學生說話的機會,關注學生思維細節,會使學生的理解更透徹,也會使我們的教學更精彩。

三、在教學活動完成後關注細節,在細節中,真正理解題目的內涵。

在學生平時的練習活動中,有時學生對一些問題理解了,但對其中真正的內涵可能還是一知半解,由於思維的惰性,他們感覺自己好像明白了,也就不會再去思考。的確,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活動中的細節,考慮得更細一些,多問一些畫龍點睛的問題,不僅能獲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成就學生的精彩,同時也成就課堂的精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時刻關注每一個細節,讓學生學得更好,理解得更透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