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調查報告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8W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調查報告集合15篇

農村調查報告1

一、基本情景

xx鎮地處xxx三縣交界處,幅員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xx餘畝,森林面積xx畝。共有xx個行政xx個村民小組,xx戶,xx人。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到達x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個省級扶貧村。

二、發展現狀

“十五”期間,全鎮農村經濟出現四大變化: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二三產業、養殖業、林果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農作物品種結構逐步優化。優質糧油、蔬菜、三元雜交豬、肉羊新品種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業高接換優等新技術全面推廣;三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較快。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從李橋鎮的鎮情出發“夯基礎,增後勁”圍繞“修路、治水、改網、建集鎮、興旅遊”的思路,完成了xx餘萬元的公路硬化和xx萬元的渠系配套設施和投資近xx萬元的光纖電視工程,農網改造xx個村,新增變壓器xx臺,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風景區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研的情景看,xx鎮新農村建設,總的形勢較好,部分農民比較富裕,房子比較漂亮,農村也比較穩定。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1、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近年來,由於鎮村兩級加大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及文教衛生等專案的投入和建設,使鎮村兩級債務沉重,全鎮負債總額xx萬元,僅村級債務就多達xx萬元,大部分村少則數萬元,多則上十萬、幾十萬。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發展經濟包袱沉重,使經濟發展難以構成牽引力、向心力。

2、傳統農業難以拓展,支撐力不強。xx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林業大鎮,農業資源、林業資源、畜牧產品是其三大經濟支柱。可是,此刻由於受氣候、品種、市場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除了進一步調優、調精、提高單產外,發展的潛力似乎不大。同時,傳統農業還受自然災害、市場供求等因素影響,處在一種靠天吃飯的極不穩定的狀態,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十分有限。

3、加工產業規模偏小,帶動力不足。近年來,各村都相繼建設了一批為民服務的小型加工房。但由於資金有限、投資規模小、市場風險大、經濟效益差,這些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還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4、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在深入基層調研中,我深深地感到:農民增收門路狹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鉅。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期望寄託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群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四、對策和提議

1、要堅持富民為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儘管“十五”期間,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到達xx元,個別村初步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條件,但農民收入渠道不寬,增收基礎並不穩固,靠天吃飯、靠農業增收的現狀並未根本改觀,偶遇自然災害,稍遇市場波動,增幅就會大起大落,陷於徘徊。所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振興全鎮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採取“內外抓、綜合抓、重點抓”,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採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並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2、要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著力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一是優化品種結構,加大示範帶動。結合本鎮實際,在穩定種植業的基礎上,鞏固發展好筍材兩用竹、黑山羊、生豬生產。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以巖區為重點,認真做好中藥材xx畝、薑黃xx畝、香樟xx畝的栽植。以壩區村為重點的蔬菜基地xx畝、青蒿種植xx畝,撐綠竹種植xx畝,著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油、飼、林、果、蔬多元結構轉變。

3、要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積極發揮xx種豬場,xx養場的帶動優勢,經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採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使他們不僅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並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二是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的主體。要引導農村大戶、運銷能人、龍頭企業、基層幹部和村級團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本事。

4、要以點示範,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要緊緊藉助中央、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以xx村、xx村兩個示範村建設為主體,全力提升示範村以點帶面示範引導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規劃。二是要高起點建設,進而推動全鎮新農村建設程序的加快。

5、要轉移農民,拓寬增收領域。近幾年,xx鎮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的速度呈加快趨勢,務工經商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從調查情景看,xx年全鎮縣內外轉移輸出已達一萬人,農民在縣內務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縣外務工異常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層次較高又有必須技能的農民,年收入超過萬元。

所以,圍繞新農村建設,今後幾年要繼續重視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一是加強外出務工的組織引導。我鎮農村勞動力外出主要依靠親幫親、鄰幫鄰的方式,就業的盲目性較大。要注重加強同縣勞務市場和勞務中介組織的聯絡,為農民工供給及時的勞務資訊和維權保障服務,讓農民出得去、能就業。二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為農民務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民增收開闢新途徑。三是大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經過“陽光培訓”和扶貧培訓工程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競爭本事。經過發展特色農業消化一部分,發展非農產業吸納一部分,發展外出打工輸轉一部分,大力提高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率,為新農村建設供給人力和物力支援。

農村調查報告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範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國小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國小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國小校長。其中中學生、國小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國小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佈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佈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國小校長三地均分佈在5個以上的鄉鎮,調查報告《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xx)21號檔案中所指的農村中國小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範圍是20xx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國小,有13所是鄉鎮中心國小,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國小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國小收費標準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xx)21號檔案,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準:從20xx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國小(含鄉鎮國中和鄉鎮中心國小)的雜費標準為:國小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國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準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資訊科技課程的中國小,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國小(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國小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準為:國小20—45元,國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國小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國小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準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國小為300元,國中為600元。

(二)農村國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彙總,農村國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佔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資訊科技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物件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準。

農村調查報告3

幾年來,**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1574公頃,涉及55700個農戶,分別佔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和總農戶的11.2%。其中流向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為1907公頃,佔流轉總量的2.3%;流向農民專合作組織的1980公頃,佔流轉總量的2.4%;流向農戶的77687公頃,佔流轉總量的95.3%。在土地流轉總量中轉包的61574公頃,出租的8143公頃,互換的389公頃,轉讓的7252公頃,入股的1980公頃,其他形式的2236公頃,分別佔流轉總量的75.5%、10%、0.5%、8.9%、2.4%、2.7%。流轉的土地中自發流轉的75873公頃,佔流轉土地的'93%;鄉村組織提供資訊流轉的1461公頃,佔流轉土地的1.8%;委託鄉村組織流轉的4240公頃,佔流轉土地的5.2%。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佔流轉總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佔流轉總量的10%左右。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轉面積佔88.4%,5~XX年佔4.3%,XX年以上佔7.3%。由於**市採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使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能力經營的農民集中,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轉移勞動力和農民增收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後使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服務於二、三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通過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範土地流轉操作程式,加快土地流轉程序,採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向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

主要問題

近年來,**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願離開自己那塊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範。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執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字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流轉形式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為顯著標志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

對策與建議

一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採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二是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戶對**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規範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並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範的流轉關係。使用省裡統一制定的合同文字。較大規模或涉及主體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鑑證。

五是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於XX年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戶依法採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係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自願申請,並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製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戶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模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農村調查報告4

當問及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村受訪者“對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的總體滿意度情況”時,表示“基本滿意”及以上的比例佔到90.3%(詳見圖1)。對於今年國家繼續推行的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有80.3%的受訪者表示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表示沒有幫助的僅佔3.7%,另外有16.0%的受訪者表示“說不清楚”。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12日訊(記者 安顯韜)圍繞xx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主題―― “消費與服務”,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組織開展了四川“3.15”消費與服務專題調查,在農村消費市場方面,重點調查了“家電下鄉”政策的落實情況和當前農資產品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家電下鄉”產品的群眾滿意率達90.3%;受訪者希望進一步完善“家電下鄉”政策,主要是加強“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管、增加補貼產品種型別號和提高補貼金額等方面;農村消費市場的消費信心、消費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xx年“家電下鄉”產品的群眾滿意率達到90.3%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受訪者對“家電下鄉”政策的知曉率為85.4%,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受訪者佔農村受訪者總量的42.8%。

當問及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村受訪者“對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的總體滿意度情況”時,表示“基本滿意”及以上的比例佔到90.3%(詳見圖1)。表示不滿意的受訪者主要認為產品存在“質量差,故障多”和“雖然有補貼,但還沒有其它不享受補貼的同類產品經濟實惠”兩方面的問題。

受訪者最希望今年進一步加強“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管

當問及受訪者“‘家電下鄉’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面”時,希望進一步“加強補貼產品的質量監管”的受訪者所佔比例最高,佔43.3%;其次是“增加補貼產品種類和型號”,佔34.1%;第三是“提高補貼金額”,佔30.9%(詳見圖2,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這反映出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在家電產品檔次、質量、種類等方面都在提升,相應地希望國家優惠政策更能適應農村居民生活的'變化。

受訪者認為當前種子、農藥和化肥等三類農資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較多

調查中有18.8%的受訪者認為種子、農藥等農資產品“都沒有質量問題”;認為“當前農資產品中質量問題較多”的是“種子”、“農藥”和“化肥”,分別有42.2%、39.0%和36.8%的受訪者選擇(詳見圖3,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

六成農村受訪者認為家庭消費能力增強,八成受訪者認為國家政策提振了消費信心

調查顯示,60.3%的農村受訪者認為自己或家庭的消費能力更強了,認為消費能力“差不多”的佔34.7%,只有5.0%的認為“更差”。對於今年國家繼續推行的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有80.3%的受訪者表示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表示沒有幫助的僅佔3.7%,另外有16.0%的受訪者表示“說不清楚”。

農村調查報告5

走出校門,我不由看到,道路旁如落葉一樣的塑料袋與包裝紙。走到哪垃圾跟就到哪的情景,實在令我不安。近年來,村裡的垃圾與日聚增,為了確切瞭解農村垃圾處理情況,我利用假日進行了調查。

(1)垃圾的

走在鄉村小路,給人的感覺已不是愜意的村遊,而是讓人感覺走到了垃圾的`天堂。垃圾隨處可見,而更多的是塑料袋。在路上,我觀察了幾天,以果皮、食品包裝袋、落葉、塑料袋為主。而村裡的孩子每天的零食帶來的食品包裝袋是以數百計算的。還有家家戶戶每天到市場買菜帶回三四個塑料袋,也就是說人均每天至少一個。而全村幾千人,一年下來的數量就相當多了。

(2)垃圾的回收:

由於農村自身固有的特點,特別是子女教育問題,村民不得不想盡一切可增收的辦法,久而久之,造成了這個習慣。但凡可以回收的垃圾一般都會“打包”起來,賣給廢品收購人員。特別是小孩,由於平時少錢花,就靠自己掙錢,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收集可賣的垃圾。對於可的賣垃圾幾乎是片甲不留,但事實可回收的垃圾並不多,仍有大量垃圾拋於河湧和鄉村某個角落,發黴、腐爛、變臭,滋生蚊蟲。

(3)垃圾的處理:

現在農村對垃圾的處理方法,主要以堆棄、焚燒、填埋和堆漚等方式。而堆棄是最多見的,就是通過自然清除法,它包括自然的分解與流水“搬運”,時間長了,容易做成第二次汙染等。

在此,我建議政府職能部門應重視和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的經濟投入,讓我們農村有一個潔淨、優美的生活環境。

農村調查報告6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轄8鎮3鄉,1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萬人,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煙、萬壽菊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生產為主,養魚水面3.83萬畝。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來,縣委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用心採取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實現快速、穩步增長。據統計,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51元,同比增長14%;20xx年為4218元,同比增長16%;20xx年到達4881元,同比增長15.7%,個性是20xx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總產量實現4.2億公斤,增長5.8%,創新高,農業總產值實現24.22億元,增長9.6%,畜牧業產值實現8億元,增長7%,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358元,增長9.8%。

二、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形勢下,我縣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農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結構調整問題。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應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萬壽菊、烤煙等具有市場競爭潛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構成規模。農戶農業生產屬於以一家一戶的.分散模式為主。由於生產分散,不能構成必須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戶收入。

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於資訊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資訊,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農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獲取資訊潛力弱,不能及時得到準確資訊。在產業發展之初,嫌種子或生產資料價格太貴投資大,怕技術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確定市場銷路好壞。他們往往是在看到左鄰右舍或親戚因發展某種產業致富,而跟隨進行產業調整,一擁而上,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狀況。

(三)投入問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生產成本較高,抵消了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據20xx年備春耕期測算,農資在去年的高價位基礎上部分品種如國產二銨雖然價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化肥價格普遍上漲20xx%以上,個性是鉀肥價格噸價5600元,比20xx年上漲1700元,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畝增加成本2530元,全縣農業增加投入3100萬元,佔農業總投入的7%。而且糧食價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平測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價格在3.2元/公斤,水稻價格在1.5元/公斤時,農民種地效益幾乎為零。

(四)鄉村債務問題。由於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大部分停產倒閉或改制,有的給鎮村兩級經濟留下沉重的負擔,負債相當嚴重。目前,我縣123個村負債8223.9萬元,村均負債66.9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夠還銀行利息,嚴重影響鄉鎮和村組織正常工作的開展。許多村組織在發展和壯大群眾經濟上缺乏思路,步伐緩慢,不敢擔風險,導致群眾經濟無專案,空殼村現象還在必須範圍在。另外,有許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實際上群眾公用資金往往是負數。在這種狀況下,領導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群眾的凝聚力愈加弱化,無錢辦事問題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問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執行狀況較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必須的作用。目前,全縣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已發展到1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加工型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已到達54820萬元,實際加工潛力到達18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200萬元,創利潤3980萬元,上繳稅金1776萬元。全縣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到達3.7萬戶。像萬壽菊產業在省級龍頭企業山東諸城蓮春色素提純有限公司雞東分公司的帶動下,經過9年的發展,基地面積也由試種時的1500畝穩步增長到3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累計種植萬壽菊16.5萬畝,產鮮花16.5萬噸,有3000多農戶種植萬壽菊,總收入1.15億元,戶均收入3.8萬元,企業繳納稅金470萬元,萬壽菊這個產業已成為雞東縣的富民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支柱產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有所發展,但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加工不足,產品檔次低,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僅有2戶,基地總面積4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同其他地區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帶動潛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必須的差距。大多數龍頭企業對農產品仍停留在粗淺加工的層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效益不明顯。

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中介組織建設滯後,產業化經營體系還未完全構成,難以適應產業化發展形勢的需要,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很微弱,還沒有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利益聯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場波動時難以構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交易中農戶牌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而作為農民一方,也必須履行訂單合約,會出現產品注射高價處的違約行為。

三是扶持發展措施不力,專項資金少。國家、省專案扶持資金有所增加,但長期以來公共財政和民營資本對農業投入欠帳太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業規模現狀整體落後,資金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農業公共服務條件仍然較差,產業化科技裝備水平落後,許多好的發展設想難以實施,缺乏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跟蹤服務,表此刻產前對市場的預測潛力弱,產中的技術服務不配套,產後的銷售服務跟不上。

農村調查報告7

按照縣“惜崗位、轉作風、盡職責、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蹲點調研活動的通知》要求,圍繞如何建立平安鄉鎮(村),促進新農村建設,到想鄉某蹲點調研。從3月1日起至3月30日至,通過走訪鄉村幹部群眾、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召開會議等方法,瞭解了一些農村治保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就如何充分發揮農村治保會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我縣農村治保會的現狀

農村治保會是群眾性治安保衛自治組織,是鄉鎮黨委、政府動員組織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橋樑和紐帶,是公安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重要形式。當前,農村治保會不同程度的存在弱化現象,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經濟迅猛發展的要求。

一是組織基礎薄弱。全縣320個村都設有治保會,但多數村治保會組織不健全,治保主任多是村幹部兼職,且只有1人;有的村為應付檢查只在治保會人員名單上掛個名字;

有的村不設治保主任,治保人員空缺。這樣,造成治保會有名無實,日常工作難以開展,更談不上發揮作用。

二是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絕大多數治保員沒有津貼補助,工作基本上屬義務性質。多數村治保會既無工作經費,也沒有辦公地點,甚至連電筒、紙、筆等最基本的工作條件都不具備,致使治保會工作開展不力,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開展過工作。

三是治保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在農村,文化層次較高的青壯年大批外出打工或經商,村裡多是些留守兒童和老人,造成治保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精力跟不上,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治保工作。各村70%左右的治保人員只有國中文化水平,全縣50歲以上的治保人員佔總人數的55%以上。另外,相當多的治保人員缺乏法律和治保業務的基礎知識,工作方法簡單,工作效果不佳,往往一遇到糾紛,不認真履行調解職責,而是急於找派出所處理。發生治安案件時,也只能為辦案人員帶帶路,捎個信通知一下,根本談不上落實夜間巡邏,守村護院和對違法人員進行幫教等群防群治措施。四是治保工作制度還不完善。當前治保會的工作職責和制度還停留在“掛在牆上,說在嘴上”。治保會

工作執行機制缺乏創新,獎懲激勵機制落不到實處,工作難以規範。

二、加強農村治保會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加強農村治保組織建設在當前“刑事犯罪多發、人民內部矛盾凸現”的形勢下有利於夯實執政為民的政治基礎,有利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和諧發展。

一是強化鄉鎮(村)基層幹部維護農村穩定的政治意識,首先要解決村級幹部,特別是村級書記主任對維護農村穩定政治意識不強,對治保工作不重視的問題。要通過培訓和法律教育活動,提高群防群治的綜治意識,使廣大幹部群眾從思想上、行動上支援農村治保工作。

二是進一步明確治保會的任務和職責。各鄉鎮派出所要協助村治保會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治保人員工作任務和職責,建立獎懲分明、規範有效的治保工作新機制。治保人員要對轄區治安底數清,情況明;履行職責情況要及時、詳細、準確記錄,建立治保人員工作檔案,規範簿冊登記。

三是抓好治保主任的`選任,配齊配強治保會班子。治保會作用的發揮關鍵在於治保隊伍的素質提高。派出所要加強同鄉鎮和有關單位的協調,建立完善治保主任和治保委員

選任制度,實行治保人員培訓上崗制,共同把好治保人員選任素質關。同時,通過多關心,多支援來調動和發揮治保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是抓好治保會的分類指導。治保會在村委員會的領導和公安機關的業務指導下開展工作,鄉鎮派出所要擬定工作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每年要對治保會主任進行一次業務培訓,每個月通報當前治安形勢和轄區治安狀況,講解法律知識,傳授工作方法,明確下步工作重點,提高治保會幹部的業務素質。

五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治保組織的積極性。建議治保工作經費納入縣、鄉鎮財政預算,建立獎勵基金,專款專用。同時,建立和完善治保會考核機制,由縣綜治辦和鄉鎮派出所負責對治保會工作進行考核,根據工作考核結果兌現獎懲,從而充分調動治保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工作責任感,真正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

農村調查報告8

總結過去,比較現在,基層婦聯工作也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存在著社會化、多樣化、複雜化的特點,這也對於基層婦聯工作一貫的工作模式和執行機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在新的形勢下和任務下,依據基層婦聯工作的基本規律,不斷地突破和創新,尋求一種與現代婦女需求相適應,與婦女發展相貼近的更有效的工作機制與方法。更好的為婦女兒童服務。

一、新形勢下我鎮婦聯工作存在的不足。

總體來說,由於各村婦女幹部隊伍的積極工作,在婦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能夠較好的組織開展婦聯活動,得到婦女群眾的擁護和支援。但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角度來看,各村婦女主任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依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為:

(一)是各村婦聯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各村婦聯組織的發展狀況與各村重視程度、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關。經濟基礎好,村委較重視,村婦女幹部隊伍的人員配置、活動場所、組織開展情況都落實得較好,婦聯工作較有成效。反之,婦聯工作就不能開展,甚至沒有開展。

(二)是婦女幹部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各村婦女幹部隊伍是與婦女聯絡最直接、最密切的婦聯組織,是鎮婦聯全部工作的基礎和源泉,其工作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婦女工作的成效,更關係到婦女兒童的切身利益。雖然近幾年,婦女幹部的學歷層次有了明顯的提高,年齡結構也逐步年輕化,但是思想觀念仍然落後,工作的創新意識不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三)是各村婦代會主任工作環境和條件有待改善。婦代會主任的報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工作積極性,其上升空間有限,直接影響了婦聯幹部的活力。

(四)是婦聯工作經費普遍不足。工作經費是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村婦聯要在提高婦女兒童維權、開展活動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障。目前,經費不足、沒有獎勵獎金機制是導致各村婦聯無法順利開展家庭文明建設、信訪維權、培訓指導等活動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婦女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組織不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

(五)是各村婦女幹部工作職能有待改變。從整體上看,我鎮的婦女幹部普遍存在兼職現象。由於工作時間、精力有限,婦聯工作顯得力不從心,導致開展工作力度不夠,工作質量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村婦代會主任工作成為“副業”,出現“專職不專用”的現象,導致了婦聯工作職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勢下基層婦聯工作的思路探索

在市婦聯的幫助與指導下,在具有豐富經驗的老一輩婦聯主席的啟發下,既要繼承婦聯工作優良傳統,又要結合新的實際,在摸索與實踐中不斷積累新的工作經驗,有新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貼近婦女,選準定位。基層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紛繁複雜,在面對各色婦女,碰到各種狀況時,我們都要堅持實事求是,從婦女切身利益出發,換位思考。開展工作要順應形勢,明確方向。這個形勢和方向就是時代的發展、上級的要求和婦女群眾的.切實需求。如果定位不準,脫離婦女的實際需求,我們的工作再有創意,也會失去意義。

(二)、抓住主要問題,選準切入點。面對千頭萬緒的婦聯工作,遇到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我們抓住主要問題,選準突破口,確定目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把工作的切入點放在最主要和最重點的問題上,即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們要學會研究和分析問題,為積累經驗做好工作打下基礎。

(三)、堅持基本原則,選準創新思路。雖然我們思維活躍,工作熱情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缺少經驗,組織協調能力尚且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工作時要堅持科學的態度,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尊重基本經驗,尋找突破性進展,客觀的做出科學決策。

(四)、做好戰略部署,選準工作方法。婦聯工作也如其他工作一樣,需要我們做好戰略部署,做好嚴謹的策劃方案,選準工作方式、方法。在實際工作中,計劃、方案至關重要,能夠很好的避免工作的隨意性。在戰略部署中,要注意抓住三個環節:1、要認真的按計劃落實,做到有條不紊;2、要積極實踐,使創新成果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3、要及時總結經驗,使新的工作不斷完善。

農村調查報告9

一、調研背景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等問題,這可以稱之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

家鄉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村幹部為了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竟強制村民都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將以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貧困證等證明。這當中存在一些問題,於是對家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做一次實踐調研。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概況

1、參加者的權利與義務

(一)參合物件

1、凡本市鄉村戶口的農村居民(含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和城鎮失地農民)均可以戶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長期居住在我市但尚未辦理戶籍轉移手續的農民及無穩定勞動關係的外來務工農村戶籍人員,可在居住地(務工地)參加新農合。

3、鼓勵家長為預期在參合年度出生的新生兒提前繳費參合,嬰兒在參合年度享受與一般參合人員的同等補償政策。

4、資助農村如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優撫和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參合,確保將農村困難群眾納入新農合制度範圍。

(二)繳費標準

20xx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補助和農民個人自願繳納三部分構成:中央及地方財政補助24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32元,省財政補助73.8元,縣級財政補助34.2元),農民個人參合繳費標準仍按籌資標準20%的比例繳納,即60元/年/人。

(三)繳費時間

20xx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為集中繳費時間,為方便當年復員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農民及時參合,將零星繳費參合截止時間延長至20xx年2月29日止。

(四)權利及義務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享有按規定要求的服務和醫療費補償以及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按期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遵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

2、主要補償政策

(一)門診補償

1、普通門診補償

實行“按比例,每日限額,年度封頂”的方式進行補償。即參合農民在本村或本鄉指定的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可補償門診醫藥費(憑電子處方)按40%比例給予補償,每日發生的門診醫藥費補償限額為10元,每人每年補償封頂線為200元(含一般診療費補償)。

2、一般診療費補償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衛生院門診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個人自費3元,新農合基金補償7元(從20xx年8月15日開始執行);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內村衛生室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5元。其中,個人自費1元,新農合基金補償4元(從20xx年10月31日起開始執行)。

3、門診重症慢性病補償

對符合門診重症慢性病(20xx年納入22個病種,與上年比較增加14個病種)管理的物件,按動態管理要求每年集中審定二次(6月和11月),實行“定點、定比例、定額”即時補償的統籌管理制度,在年度費用控制標準限額內,按70%(與上年比較調整10%)的比例予以補償。

(二)住院補償

1、普通住院補償

對政策範圍內的費用,按不同醫院級別和不同住院例均費用水平分別設定起付線及補償比,實行“分段、分比例”方法進行補償,年度封頂線100000元(各級醫療機構具體補償比例政策按全省統一指導意見執行)。

對AA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對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

2、住院單病種補償

對住院部分病種(20xx年納入34種,與上年比較新增15個病種)納入單病種實行定額付費方式補償。即參合患者在開展單病種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只需先交納單病種規定的自付費用部分,出院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合管科按市統一補助標準辦理補償手續。超出限價標準的部分,一律由醫療機構負擔,合作醫療基金及住院患者均不予支付。

3、重大疾病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為進一步降低重大疾病參合患者的個人支付比例,對15種疾病實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4、大病補充補償

對一個年度內,參合患者住院自費金額超過我市上年度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可補償範圍自費部分,年終再按不低於50%的比例進行補充補償,補充補償設定封頂線,封頂線設定標準為10萬元。

(三)住院分娩定補

對政策內生育的住院分娩參合孕產婦,除財政專項補助費用外,新農合另按每產婦200元標準實行定額補助。在市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分娩的,出院時由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即時補償。在本市外其他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憑相關資料證明到市合管辦申請補償。

3、其它相關規定

(一)、意外傷害住院患者補償規定

凡屬外轉至市外定點醫療機構的意外傷害住院患者,不納入醫院即時結報補償範圍,一律回宜都市合管辦按政策規定確定是否予以補償。對可納入新農合補償的意外傷害所發生的屬新農合補償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其補償比例相應降低20個百分點,封頂線為1萬元。同時必須具有《外傷性質鑑定申請表》等相關調查資料原件,並實行先公示(公示期為一個月)後補償的辦法進行補償。

(二)、住院補償結算規定

凡在宜都市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在域外建有新農合專網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患者可直接在醫院結算時獲得即時補償。

在其他醫療機構住院的補償,應在出院後將①市外住院轉診審批表,②戶口本,③合作醫療卡,④患者身份證(無身份證的需到當地派出所開具戶籍證明),⑤費用匯總清單(醫院蓋章),⑥出院記錄,⑦診斷證明(醫院蓋章),⑧收費收據原件等八項手續及時交到市合管辦辦理補償。

(三)、不予補償支付的專案規定(見附錄)

(四)、部分補償支付的專案規定

1、單項大型檢查、治療專案400元以下的`全部計入補償範圍,超過400元部分減半計入補償範圍;單項大型材料費用5000元以內全部納入補償範圍,超過5000元低於30000元部分按30%比例計入補償範圍,超過30000元的不予補償。

2、床位費省級醫療機構按每日4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市(州)級醫療機構按每日3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縣(市)級醫療機構按每日12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鄉鎮級(含其他一級醫院)醫療機構按每日8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

三、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緊迫性

1、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有關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的醫療衛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條件差、裝置少、水平低,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農民患病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治療,要到外地、到大醫院就診,不僅造成了看病困難,也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2、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目前為止,農村還沒建立規範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試點並進行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還不高,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8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甚至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佔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3、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嚴重不足與藥品流通秩序混亂

農村醫療機構的執行機制主要是靠向群眾就診收費維持執行和發展的。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收入,違背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出現了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而有些藥品經銷企業靠回扣銷售藥品,加之以藥養醫的機制導致某些醫療大開處方,賣貴重藥,加重農民醫療負擔。

四、探討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及建議

1、宣傳方法不夠合理並且宣傳力度不夠

首先是在向農民宣傳什麼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時,我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宣傳的方式不應該書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貼近農民。其次通過與村民訪談,我還覺得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這種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夠。村民還不是很清楚這種制度的內容以及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因此,在向村民做宣傳工作時工作人員務必注意以上兩方面,多多向農民宣傳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並且時時刻刻以農民利益為重,讓他們清楚實施新制度的每一個過程,讓農民在參加合作醫療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它確實能夠帶來好處。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的手段欠妥當

在進行調研之前我就打聽到村幹部在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過程中採取強制手段,導致一部分村民產生牴觸心理。農民有權根據情況選擇拒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儘管它已經經過全國試點實驗,但對其他地區農民來說還是不熟悉的。而對剛過溫飽奔小康的村民來說,手頭畢竟還是較拮据,每人每年15元還是挺大的一筆開支。我覺得解決這一難題應該從源頭做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是由市級牽頭,以區級、縣級以及縣級市為單位,根據各自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施行。

3、資金監督管理不夠透明,參與農民應該有知情權

資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在加強內部審計和資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資金監督管理。但是事實上不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農民代表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從而失去應有的監督權。所以應該讓全體參與農民都擁有知情權,瞭解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使得農民相信並擁護這種新制度。一種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監督下定期公佈其資金的使用情況,使得資金使用渠道徹底透明化。

五、結束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20xx年經過全國部分地區試點、20xx年開始初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是符合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利於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開始階段並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範,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致謝

在本次實踐調查過程中得到了開封市東郊鄉政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東郊鄉吳娘莊村村委、東郊鄉張莊村村委、東郊鄉前臺村村委等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熱情接待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附錄:

不予補償支付的專案規定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診療服務、醫用器材和基本藥物三大目錄以外的費用。

(2)進口藥品及器械、各類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源或組織源費用;各種血漿製品費用(重症及搶救除外);自購藥品、與疾病無關的檢查、治療和藥品費用(排除性的診斷檢查費用除外);各種自用的保健、按摩、檢查和治療器械;眼鏡、義齒、義眼、義肢、助聽器等康復性器具。

(3)氣功療法、音樂療法、營養療法、磁療等輔助性治療專案。

(4)因工傷、他傷、交通事故、職業病等屬他方責任的治療費用或因酗酒、自殘、自殺等屬己方個人責任的治療費用。

(5)整容美容、健美專案、假肢義齒、義眼、減肥、增高專案、助聽器、視力(近視、遠視、斜視等)手術矯形等非治療性醫療費用。

(6)計劃生育手術、不育(孕)症、性病、性功能障礙診療的醫療費用。

(7)血吸蟲病、肺結核病、艾滋病等國家財政專項補助費用以內的醫療費用。

(8)醫療事故或經鑑定屬已經產生醫療事故爭議尚未經過鑑定的醫療費用。

(9)院外會診費、病歷工本費、列印費等;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自請特別護理等特殊醫療服務費;轉診交通費、急救車費;膳食費、空調費、電視費、電話費、食品保溫加熱費、損壞公物賠償費;家庭病床住院費、陪護費、護工費、洗理費、門診煎藥費等生活服務專案和服務設施類費用。

(10)各種科研性、臨床驗證性的診療專案費用。

農村調查報告10

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業發展 問題

一、主題簡介

家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考察

二、活動日程

7月25日

參觀孫家村農田

7月26日

至調查郭猛生態農業的發展

7月27日

至xx市鹽都區順雨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7月28日

至大岡鎮財政所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家鄉近年來發展變化較大,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果

2、調查目的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當前是個很熱門的話題,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們,要開始學會走進社會,走進我們的農村,掌握最直觀的資訊,體驗新思維新氣象,豐富我們自己的視野。親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親近我們偉大的祖國。假期來了,我們何不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校園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因此我利用暑假時間和一些家鄉的同學組隊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我們的暑期實踐因地制宜,深入農村去了解新農村建設。

3、調查物件

(1)7月25日參觀孫家村農田

鹽都區位於蘇北黃海之濱,境內氣候環境獨特,為海洋性溼潤氣候,江蘇“冷窩”,江淮氣旋入海口,夏季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九、十月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水土資源豐富,成陸較晚,為黃淮海相沉積平原,鹽漬型水稻土,速效鉀含量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尤宜水稻種植。

很高興來到大岡鎮孫家村,充分感受到這裡安定和諧的氛圍。正值七月,田裡水稻綠油油一片,長勢尤為喜人。夏日裡難得的舒爽天氣,鄉間清新的氣息,給我們帶來舒暢的心情。在這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莊裡,處處展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規整清潔的水泥道路貫穿村莊,路邊紫薇花爛漫地開著,遠方的樹林間的微風帶來絲絲清涼。

與該村書記及村主任的一番親切樸實的'談話,讓我們為該村近年來在行政體制和農業生產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敬佩和高興。

此行讓我們真切地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可以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交通狀況的改善,教育醫療住房條件的提高,農民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這一切的一切,給我們展現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的新形象,真的感覺不虛此行。

(2)7月26日至調查郭猛生態農業的發展

今年以來,xx市鹽都區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優先資金投入,1至4月份,全區累計吸納和投資6500萬元,建設生態農業園專案5個,區、鎮兩級累計投入1600萬元,用於生態農業專案園區內路橋、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引生態農業專案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江蘇禾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生態農業專案在郭猛農業示範園區成功簽約。

該專案投資4000萬元,租地400畝,徵地7畝,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建成集名貴苗木、綠色果蔬、畜禽水產及餐飲娛樂、健身休閒、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種養基地和旅遊度假勝地。專案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千萬元以上、利稅超百萬元,可為地方農民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3)7月27日至xx市鹽都區順雨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一般雞與雞蛋都是採用米糠等一些飼料飼養這家公司引進外來技術以其獨特的配方飼餵的地方草雞,加上人工餵養的昆蟲,其雞肉肉質細嫩爽脆有彈性,湯質濃郁,雞蛋蛋清粘稠,蛋黃飽滿有彈性,口感清香,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已取得自己的品牌優勢。工作人員帶領我們來到了他們的養蠅房,還沒進去就被一陣撲鼻的臭味所嚇住了,捂住鼻子進去之後,就看到成千上萬的蒼蠅被養在一個個的紗盒子裡面,康總對我們說:“這些蒼蠅就是雞的飼料來源之一,也是他們的飼養場有別於其他飼養場的特色。”可是大家就又有疑惑了,要說蒼蠅是昆蟲給雞吃固然能加蛋白含量,但是蒼蠅是有翅膀的是會飛的,那雞怎麼吃的呢?康總又再一次解決了我們的疑惑,他說:“雞吃的實是這些蒼蠅的幼蟲”。

(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蠅蛆)。

(4)7月28日至大岡鎮財政所“家電下鄉”讓大岡農民生活更精彩

在大岡鎮文昌家電商城裡,家電以舊換新的海報前,擠滿了來自該鎮各村居的農民,鄰近興化市安豐鎮也有部分農民前來選購家電,他們細緻地挑選著自己需要的電器,不時地合計著價格。據統計,“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大岡鎮累積銷售指定商品XX餘件,已發放補償資金達20餘萬元。

從大岡鎮財政所負責人瞭解到,該鎮經過深入的調研後,制定了“家電下鄉”實施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將涉及優惠政策、補貼標準、申報程式的宣傳資料發放到農民手中,使家電下鄉“家喻戶曉”。財政部門會同工商等相關部門,積極做好銷售網點備案工作,認真執行中標價格,保障產品質量,強化售後服務。全力做好補貼資金的稽核與兌付工作,提高補貼辦理效率,補貼資金以“一折通”方式直髮給購買農戶,確保及時、全額發放到農民購買者手中。隨著“家電下鄉”的不斷深入,指定商品種類的不斷增多,產品限購臺數的增加,最高限價的調整,富裕起來的農民可選購的商品也越來越多,大岡農民的生活將越來越精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當前是個很熱門的話題,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們,要開始學會走進社會,走進我們的農村,掌握最直觀的資訊,體驗新思維新氣象,豐富我們自己的視野。親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親近我們偉大的祖國。

4、調查方法或工具

實地觀察、採訪有關人員、上網查詢資料

5、現狀與問題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農村的日新月異讓我有了很大的觸動。雖然我也生在農村,但是近一年的時間,家鄉的變化確實很大。

相關政策不適合本村發展

比如我們在孫家村調查時,他們的黨支部書記坦言有時國家的政策和規定並不是很適合自己村組織的現狀,需要自己回來研究進行一些補充。

在實施“家電下鄉”政策中,如何做好宣傳工作,如何與百姓溝通。

農業生產技術落後:我們看到的生態養殖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而有些地方生產技術相對落後。

6、解決方法: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

(2)加強基礎,用科學的理論為生產鋪平道路,科學生產發展生態經濟

(3)加強頭籌操作:協調各部門工作上下齊心

四、結語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瞭解到,新農村建設時是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在某個小的方面修修補補、小打小鬧。

家鄉今年的成績來源於管理優化 、實事求是落實國家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 改進農業技術。

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對xx地區的新農村建設現狀進行一些考察,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從而更加全面深入的瞭解這一舉國上下都在積極實行的國策。通過這次新農村建設情況調查,我們可以對新農村建設有更深層次更全面的認識,因為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可以補充僅僅在理論方面的瞭解,同時,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理論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實在。另外,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我們可以對目前江蘇xx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現實狀況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這可以使得我們對家鄉的瞭解,對新農村建設的落實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最後,我們也可以在調查中去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畢竟新農村建設起步也沒太久,有很多它不成熟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調查情況去探索出一些問題並且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農村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為更好的領會政策,使之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二、背景資料

建設新農村的目標並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有關文獻資料表明,上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國民經濟發展“二五”和“三五”計劃時,就曾提出過“建設農村”的問題。開放以來,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個1號檔案、1987年5號檔案和1991年21號檔案中都出現過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須看到,這次十六屆五中提出建設新農村,其背景和內涵與以前相比有很不同,可以說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非同尋常的重意義。

三、現階段狀況

現階段推進新農村建設,絕不僅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當然包括這方面的內容),而是既要求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求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又要求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既要求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建設新農村涵蓋了當前“三農”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現代化的核心內容,能夠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有機地聯絡起來,成為農村全面工作的“龍頭”和“主線”。抓住了這個“龍頭”,就抓住了農村發展的關鍵;把握了這個“主線”,就把握了農村發展的全域性。因此,我們應把“建設新農村”作為新階段統領“三農”工作的總思路和總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的政策瞭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和黨員率先垂範,並向農民宣傳好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新農村的熱情。

三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著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汙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專案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土路泥濘難行,為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為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阻礙。

五是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加強。中心村聚居村民較多,因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較多,加之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處堆放、亂倒現象沒有有效改變。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需要設定垃圾箱,安排專人清潔街道。

環境問題尤為重要:

當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又嚴重影響到了經濟健康,順利地發展。當前農村經濟也在飛速發展,在發展的同時,給環境帶來了很的壓力。主要是農業生產汙染和人們的生活汙染等。

農業產生的汙染主要來自於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和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過量施用化肥、農藥會形成從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氣的“立體汙染”,會造成河流、湖泊的汙染及對生態系統的`損害。農田化肥、農藥通過排水溝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過量繁殖,水中氧氣減少,魚類數量減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專家估算,目前我國水體氮磷汙染物中來自工業、生活汙水和農業面源汙染的約各佔1/3,但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不管具體數字是多少,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農業面源汙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最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也是導致環境汙染的一個主要原因。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生活中製造的垃圾在量增加,垃圾的型別繁多,這也成為生活垃圾難以回收處理迴圈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著散發著陣陣惡臭氣味的垃圾,秀麗的鄉村美景也被白色汙染籠罩上一層陰影。這是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環保意識不強引起的。

這是一種失調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視自然規律,掠奪性地開發資源,同時,經濟活動帶來的量汙染物進入環境中,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環境狀況惡化,自然資源匱乏。一方面,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引起經濟停滯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經濟停滯和衰退使人們沒有資金和能力去改善環境狀況和改進先進生產技術,只能進一步向自然環境索取資源,導致環境危機加重。經濟衰退與環境惡化相互促動,從而形成迴圈。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駱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資源和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淡水、耕地、礦產等主要資源從整體上看,數量短缺、質量下降、開發成本增,將對國民經濟產生較的制約作用。

事實上,農村經濟發展與控制汙染,二者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性。生態環境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村和農業在經濟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時業缺乏相應的機構向農民宣傳汙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並鼓勵農民採取有效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六、發展建議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

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做好“田裡、庭院、市場”文章。同時力開展“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村民的技能培訓工作,為輸出務工村民提供就業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三)圍繞“鄉風文明”目標,紮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五)圍繞“管理“目標,建設法制示範村

七、小節

我國現在處於初級階段,不能模仿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村亦是如此,我們應注意以“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來發展農村。堅持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力提倡生態道德,進一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建設新農村是一項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開展新農村建設,必須緊緊依靠廣農民的參與。深入發動群眾,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村調查報告12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農村教育影響廣泛,關係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域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同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展密不可分。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廣大地區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村普及就能義務教育,關係到廣大農村中國小健康成長的基礎,關係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係到整個農業,農村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就我省淮南市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專題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7月18日,我們調查組一行順利到達下鄉調查的村,淮南市架河二中校長帶領我們參觀了該中學。一棟破爛不堪的教學樓和幾間瓦房互相對峙。這就是架河二中給我們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據瞭解,在架河地區比這更破舊更貧困的學校還有很多。

我們假期實踐的第一站——淮南市架河二中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通過我們的走訪調查以及在學校旁聽當地小孩上課,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眼睛裡滿懷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期盼。聽到的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當地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很多,這些問題存在的同時,也決定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學生的資訊熱情很高,但普遍不滿意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

通過對調查表的資料彙總,我們發現有90%的學生對在校學習感興趣。並有94%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很有必要,其中52%的人認為應該加大英語的學習力度。

農村學生普遍表現出了對學習的熱情,但與之相對的,更多的人不滿意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認為目前農村教學質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體裝置不齊全,課程資源難以開發。

這樣的教學條件導致老師上課僅僅只能照本宣科,拓寬不了教育視野、擴充套件不了教學內容、豐富不了課堂教學。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待遇差,教育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一方面由於農村老師的工資普遍比較低,因此一般大學畢業生都不願意到農村去教書,所以農村中國小的教師整體素質比較低,但是同時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嚴重製約著師資力量的調整。據瞭解,農村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幹教師大量流失,儘量往城裡調,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在農村很多學校,沒有體音美教師,老師往往是全才全職,什麼課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學質量。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國小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86%的學生對學校的師資條件不滿意,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體罰學生等。

(三)農民負擔的教育費用仍較重

出臺的“一費制”受到了農民的愛戴,但是根據調查反映,農民仍然覺得教育費用是一個比較重的負擔。“一費制”雖然使他們少繳了很多學費,但是現在的費用對年收入只有幾千塊的農民來說,仍然是難以支付的。除了開始教學費外,在學校期間還要交校服費、建校費等非議哦那個,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指出仍比較重。。這對於貧苦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因而,我得調查重有60%的家長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者比較重,有7.4%的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費。淮南泥河二中的政教主任向我們介紹到,每學期收取消費都很困難,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把學費收齊。有些學生家庭實在是過於困難的,她自己掏腰包也會墊付該生的學費。可這畢竟是杯水車薪。

(四)學校經費緊缺,學校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都跟不上

學校經費緊缺,學校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都跟不上由於經費短缺,鄉村學校的教育設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學校環境得不到改造。在調查中,有90%的學生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裝置很一般或不太好。在我們調查的學校中,沒有一所是擁有標準操場的,更不用說足球場了。雖然這就幾年建起了很多棟樓解決了教師的居住問題,但是仍有不少的教師還得住在陰暗得瓦房。

(五)學生壓力大

有76%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54%的學生認為課本難度大,只有2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課餘時間參加課外活動。農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的來自環境的各種緊張的刺激,如考試的壓力,作業的壓力,家長期望壓力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比城市學生更大。

(六)輟學現象在減少,但仍不容忽視

農村輟學率如此嚴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一部分學生因厭學而輟學。有厭學心理的主要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讀書學習非常吃力,無心念書,寧願在家裡做工。農村學生因為家裡寧願在家幹農活。據瞭解,在輟學學生中,具有厭學心理的佔20%左右。教育系統自身也存在問題,農村教育方向出現偏差,並嚴重脫離實際。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考試製度下,基本上沒有跳出向高一級高校輸送新生為目標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書生型”畢業生。如果準備不上大學的話,很多學生就覺得沒有必要上高中,如果不想上高中,那麼也就不打算上九年級,這樣一來八年級便成了一個輟學高峰,國中教學的內容只與升學有關係,脫離實際生活的內容,不會因為多上一年學而給自己的生計帶來好處。

解決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加大省、市一級對欠發達縣(市、區)義務教育的責任

目前社會各界對收入分配差異過大、貧富分化懸殊的.危險性已經有了比較共同的認識,但對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上的"貧富分化懸殊"問題認識不足。而教育的不平等,最終將危害社會的安定、危害民族素質的提高、危害國家的發展。加大國家投入,保證國辦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一是增加的財政投入,二是擴大對社會稅費徵收,反哺教育。而目前中國小校辦學經費短缺基本在一半左右。制定統一的教師收入標準,為改變薄弱校提供基本條件。目前改變差校的辦法大都從硬體上入手,但是,薄弱校的根本困難在於學校的創收能力弱,校長和教師的待遇與好校存在相當差距,只有制定和執行教師統一收入標準,才能保持薄弱校教師隊伍的穩定,保證優秀校長和教師向薄弱校的流動,從而實現迅速改變薄弱校的既定目標。

(2)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國小師資隊伍建設,儘量縮小與城市教師的差距。廣大農村中國小教師也應自覺地進行專業發展,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學校要鼓勵廣大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的求學慾望。

(3)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應從壓力情境、壓力體驗、壓力反應入手。而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師生關係緊張、以考為本的僵化的學校管理體制,枯燥乏味的學校生活,已經成為學生過重學習壓力的更為深層的原因了。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是減輕作業負擔,課業負擔,考試負擔,而必須是在探明學生學習壓力的來源、型別、現狀、差異程度的基礎上,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上,以學為本,改變陳舊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重建令人嚮往的學校生活。

(4)為農村學生的後續教育創造條件

要有步驟地增加一批農業高中和其它職業學校,農村各類職業學校要以教學為主,對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都要認真教好,還要講授農村經濟政策和科學管理知識。要把教學、生產勞動與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活動密切結合起來。要重視對沒有升學的高中、國中和國小的畢業生的職業技術教育,通過舉辦農民技術學校、短期培訓、專題講座等,使他們獲得一技之長。

希望我們的能一如繼往地重視教育,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支援力度。為教育說話,更要為教育辦事。象抓經濟建設一樣抓好教育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為教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進一步加強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和教研部門隊伍建設,為教育的可持續穩步地發展奠定良好的領導基礎;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穩定教師隊伍,為義務教育的發展奠定堅實的隊伍基礎。

參考資料:

1.《中國教育綠皮書》教育出版社

2.《當代教育變革淺析》武漢大學出版社

3.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範例

農村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品德課程是學校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和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實施對於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國小生而言,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特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們喜歡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習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狀況,又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說,德育活動形式多樣化能發揮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但是,就目前現狀而言,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國小德育活動課程的實施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瞭解國小德育活動的形式狀況,對做好德育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至關重要。為了瞭解我鄉國小德育活動課程的基本現狀,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和業務部門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依據,本學期我們對全鄉國小德育活動形式多樣化的開展狀況展開實證性調查。

二、調查方法、物件

此項工作以調查表的形式進行,對全鄉13所國小89位國小教師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教師問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為100%:學生問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為100%。並據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以推動國小德育工作的開展。

老師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是本鄉國小品德活動形式現狀、教師對於品德活動多樣化的認識、學校教職工對於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及德育教育的成效等26個問題。學生問卷針對國小品德活動形式現狀和學生滿意程度而設了20個問題.

三、調查時間

20xx年3月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為了較為全面地把握我鄉德育活動形式的狀況,本次調查訪談了13所不同層次國小(其中1所城鎮中心小校、有8所村級完小、4所村級初小)的20位教師,採用不記名的方式,打消教師的顧慮,調查結果較為真實有效。其基本情況統計如下:

(一)德育課程開設情況較好

這次調查的幾所學校均能按課標要求開設德育課程,所有學校都開設了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其中30%的學校開設了地方性課程;在周課時安排上所有學校符合課標要求(低段3節、高段2節)。

(二)德育課程教師隊伍組成現狀

13所學校德育課程教師隊伍組成情況如下:1、專職教師:無;2、班主任:80%;3、學校校長或主任:10%;4、科任教師:10%

(三)德育活動的形式單一

在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儘管絕大多數學校按要求開設了相應的`德育課程,但課程實施卻存有明顯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上品德課是為考好試。在調查中發現,有近50%的教師上《品德與社會》課時照本宣科,25%的老師讓學生自學,只有25%的老師進行簡單的講解。但都要求學生熟讀教材,背會課本上的重點來應付考試。學生雖然背得爛熟,但他們覺得這樣的品德課非常枯燥,而且背過了考過了也就忘記了,並沒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各種形式活動的開展情況:

13所學校,其中大約60%的學校每週開展一次升國旗和國旗下的演講活動,大約23%的學校每學期邀請外來演講團開展一次感恩教育,大約23%的學校每學期邀請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制講座,開展一次法制教育。大約90%的學校有德育學習專欄,但是學生由於課業繁忙,很少光顧。

由於師資缺乏等種種原因,使品德教育主要限於簡單的說教,品德教育的成效不容樂觀。

五、農村國小德育活動形式的建議與措施

(一)認清形勢,統一認識,確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國的教育目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德育的首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們一定要樹立德育首位的戰略觀念。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從應試教育的漩渦中衝出來,要意識到“學習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險品。”的嚴重後果。教育的根本在於育人,培養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質優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要根據《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程》、《中國小德育綱要》等德育規章,解放思想,從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實施計劃,從輿論宣傳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證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同時,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規律,採取切實措施,堅決扭轉重智育輕德育,“一手硬、一手軟”的不良傾向。使之不僅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關心、學會審美。我們要明確“德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首位放在戰略的高度去思考,通過學校這個主陣地,向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二)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對好動且適合形象記憶的國小生來說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根據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寓德育於教育活動之中,只有結合國小生的自身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開展系列班隊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形式活潑、豐富多彩的各類競賽活動,開展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培養自信心和榮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辦心理專欄,充分發揮國旗下演講和校園廣播站的宣傳作用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得以認知、體驗和鍛鍊,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從而使學生從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形成良好的心態,沿著健康的人生道路發展,將來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三)建立健全農村國小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以校長為核心的德育工作體制,組建校領導、黨員、少隊輔導員、德育辦公室主任、骨幹教師、班主任代表等參與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全面負責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安排實施德育工作計劃的時間和安排和人員、經費的落實。副校長、黨員、少先隊輔導員、德育辦公室、骨幹教師、班主任代表等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和管理。其次學校德育辦公室要發揮品德教育核心和監督作用,配合校長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認真抓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還要加對強少先隊工作的指導,充分發揮他們在加強德育和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組織作用。另外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室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對部分學生進行耐心地心理輸導,使其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快樂地成長。班級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是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直接執行者,要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

農村調查報告14

社會實踐時間:20xx.1.20-20xx.2.20

社會實踐地點:靈山縣伯勞鎮那春村

一、社會實踐的背景和地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與此同時環境汙染問題也日益突出,現如今城市環境汙染問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採取了積極的治理措施,可是農村環境汙染的問題至今仍未有過多的關注,農村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作為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為了深入瞭解農村環境汙染的現狀,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環境汙染,我利用寒假的機會對我的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伯勞鎮那春村的環境汙染情況進行了調查。

靈山縣伯勞鎮那春村位於伯勞鎮東五公里,全村共85戶居民,主要靠種植甘蔗、香蕉和水稻,養殖豬鴨等獲得收入。目前村民都已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中,吃得飽穿得暖,均已步入了小康生活的行列。

本次調查的物件以伯勞鎮那春村村民家庭居住環境為主體,以其居住的周圍環境為輔。調查通過實地走訪和對當地居民的採訪來進行。對當地老一代的居民就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入瞭解,他們都表示近幾十年來村裡的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了。

二、調查結果及現狀

1、村民居住環境現狀

村民居住環境是與其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的,但是村民居住環境可謂惡劣。村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汙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汙染。

就像我家,我家的西面、南面、北面都是養豬場,經常飄來陣陣豬屎味,讓人噁心。我的臥室的窗外就是一條臭水溝,每當颳風之際,只得關上窗才能免遭其害。每當夏天的時候,臭水溝引來的蒼蠅就在我房間裡飛來晃去,讓人煩心。而很多的村民家中都如我家一樣,忍受著這種煎熬,更有甚者已經習以為常,熟不知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很有害的。

2、村裡水汙染現狀

據瞭解流經村落的小河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清澈見底,河裡有很多的魚游來游去,因為河水清澈村裡的人都是拿衣服到河裡洗,小孩子也經常到河裡洗澡。現在因為水體富營養化、倒入垃圾和生活汙水、紙廠汙水的排入而變得烏煙瘴氣,

惡臭無比。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復返,人們只能打更深的井,才能夠水洗衣服。居民的糞便和畜禽養殖汙染物排放到河裡更加深了村裡的水汙染。在小河裡隨處可以見到漂浮的糞便、腐爛的雞鴨屍體和各種生活垃圾。

3、 村裡土地環境狀況

首先是土地沙化嚴重,人民砍伐樹林,種植甘蔗,使用過多的肥料所致。雖然政府已經實施了“退耕還林”等政策,但對大地母親的傷害,是絕不可能那麼快就能夠復原的。特別是冬季砍完甘蔗過後,放眼望去,只有一個個光禿禿的山頭和一塊塊光禿禿田地,到處呈現出一片荒涼的景象。 再者,土地的鹽鹼化也很嚴重 。應該另外,一些小工廠排放的汙水、廢渣等汙染物也會造成此影響。土地的質量已經嚴重下降。

村裡的三大爺跟我說以前他們小時候,經常看到成群的小鳥在天上飛來飛去,現在樹木沒有了,鳥兒也不懂到那裡去了。見到的只有垃圾袋在天空飄了,說時,眼裡是無限的感傷。

4、 村裡大氣汙染情況

近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根據人們的需要,在農村也開了一些製造薯粉之類的小工廠。這些工廠排放的廢氣混入了大氣中影響了環境質量。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車輛的劇增而導致排放的氮氧化物增多,汙染了環境空氣。還有修路建房、土地沙化的加劇以及颳風天氣的頻繁使得空氣中懸浮顆粒增多,影響空氣質量。此外,農民焚燒甘蔗葉,水稻稈也使得原本就受到汙染的空氣中,更是增多了二氧化碳。使得農村空氣進一步惡化。每年夏秋兩季就會出現焚燒秸稈的現象。秸稈焚燒時所產生的煙塵,降低了大氣環境質量。

4、 村裡噪聲汙染情況

為了農村居民的交通方便,政府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道路有了,買車的也多了,經常鳴笛,安靜的農村不再安靜,更有甚者------一些年輕人在車上裝上擴音喇叭疾馳而過,對當地居民造成了嚴重的噪聲汙染。

村民中打鐵戶家的打鐵聲音總是在村裡迴盪,也對村裡造成了噪聲的汙染。

5、村裡農藥、化肥汙染現狀

村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質的大量殘留。20xx年,我村化肥使用量80多噸,農藥使用量為1噸多。專家指出,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汙染驚人。化學肥料施於土壤中,被農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滲透到地下,汙染地下水,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症。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的有害物質殘留非常嚴重,對環境生物和人類產生不良影響。調查表明,癌症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與農藥化肥使用量呈平行關係,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其發病原因是農藥殘留的`化學物質。

三 分析原因

1、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和重要性認識不足,重經濟發展輕環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長效治理。同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經濟效益的相對較低和獎勵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資金投入的不足,制約了治理工作的發展。

2、農村環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員,資金的欠缺,治理的工作走上邊汙染,邊治理的惡性迴圈。目前治理以自主投入為主,政府補貼為輔的模式,在基層組織經濟更力不強的情況下農村環境治理中人員,資金不到位的情況比較普遍。據我的調查,那春村環境治理投入沒有向村民收取一分衛生資,全部由村敗政全額投入。與此同時,由於資金的投入上的嚴重不足,保潔隊伍和長效管理幾乎難以落實到位,部分居民生活區髒亂差的情況屢見不鮮。

3、大部分農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境汙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極大的衝擊了農民轉流的生活方式,部分農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結和傳統陋習的長期存在,嚴重製約了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農村環境汙染呈多元化特點,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轉變。

4、政府監管不力。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既無規劃,又缺乏環保監督檢查力量,環保指標沒有納入有關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未建立起以問責製為核心有效的監管機制,由此造成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管理上的缺位。

5、農村環境立法缺位,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境保護職責許可權分割並與汙染的性質不匹配、基本沒有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汙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例如,目前對汙染物排放實行的總量控制制度只對點源汙染的控制有效,對解決面源汙染問題的意義不大;對諸多小型企業的汙染監控,也由於成本過高而難以實現。而未建立農業和農村自然資源核算制度。資源家底不清,對自然這樣的利用動態缺乏真實的瞭解,不能不是我國農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的一個基本原因。

四、建議與措施

1、政府應該加大宣傳保護環境的力度,將農村汙染防治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長效保汙隊伍確保村通、河道清理保潔的正規化。

2、合理佈局畜禽養殖場,科學合理的處理畜禽糞便,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

3、合理佈局村民的樓房,讓人畜分開居住。

4、建設好農村水利,疏通地下水道,完善農村排汙系統。。

5、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汙染。發揮基層工作站,植保站的指導作用,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

6、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機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基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充套件農業環保資金的開源渠道,改變環保投機分配機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執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7、依靠科技力量,大力發展新型農業

要把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相結合,採取秸稈還田、作物倒茬輪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地力。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資源的培育與高效利用融為一體。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積極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倡和推廣使用有機肥料。逐步取消關閉小型飼養場,支援創辦規模化的畜禽飼養場,採用科學化的排汙治理手段。把種植業和林業、牧業、漁業以及相關加工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迴圈、能耗低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走迴圈經濟之路,這樣及解決面源汙染問題,又帶來經濟效益,使農業經濟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持續發展目標,達到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統一。

總結:

我們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故萎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當工業文明進入20世紀後它對環境的破壞日益趨嚴重,對資源的使用滅了濫用,這引起了人們越來越高度的警惕。各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尤其是農村的自然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取得了長期的進展,並且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今天提起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反對,但是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的說就是樹立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於子孫後代得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富有重要的責任,而且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擔負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農村調查報告15

義堂鎮教育辦公室

古鎮義堂,位於滔滔溳水之畔,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教育底蘊豐厚。勤勞、樸實、智慧的義堂人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和豐實的人文條件,書寫了義堂歷史上的燦爛輝煌。義堂教育是義堂古鎮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自恢復大學聯考制度以來,從義堂走出了數千名大、中專畢業生。近年來,義堂會考連創輝煌,這些都是義堂的驕傲,是義堂教育的驕傲。然而,它們無不得益於義堂的國小基礎教育,義堂的國小基礎教育為人才的培養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功不可沒。

義堂國小基礎教育成績矚目,可喜可賀。然而,解讀義堂國小基礎教育的現狀,又令人喜憂摻半,給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況

1、人口、面積情況。

義堂鎮轄28個行政村和一個社群,總人口4.9萬人,國土面積64平方公里,是雲夢縣所轄鄉鎮中的一個大鎮。

2、學生情況。

現設國小16所,其中鎮轄2所即張廟國小和義堂鎮鎮國小,學區中心國小6所,村級完小6所,教學點2個,分佈於各行政村。在校學生 人,開設教學班 個,班平生額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

3、教師情況。

全鎮有國小教師 人,其中女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具有中專、高中學歷的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教師配額為 ;45歲以上的教師 人,佔教師總

數的 %,年輕教師所佔比率極低,年齡結構趨於老化。

4、經費情況。

學校經費緊張,不得不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把開支壓縮到最小的限度,勒緊褲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開支、辦公費用等主要靠雜費和部分勤工儉學資金維持。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的發展。

農村國小基礎教育問題多多,困難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頭萬緒。我們認為,制約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是教育投入問題,改變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段時期,隨著“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響起,揹負債務的鄉鎮財政,只好向農民收取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義務教育實際是農民自掏腰包辦教育。隨著我國加入WTO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義務教育將變成了完全由政府承辦的教育。費改稅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這雖然客觀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但費改稅後,地方政府實際可用財力減少,財力保障缺乏,難以保障必需的義務教育資金的正常撥付,使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國小教育難以順利進行。 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1、危房問題是老大難問題。

近幾年來,在鎮政府的領導下,鎮教育辦,做了大量的工作,創造條件,改造了黃孝國小,搬遷了鎮國小,但是由於資金的嚴重缺乏,我鎮學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維修,仍有多所國小存在著安全隱患。經調查統計,目前有張廟國小、六合國小、平石國小、胡蔡國小、好石村國小等學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維修。

2、教育裝備相對落後。

教育裝備是辦學條件的一個硬性指標。資訊時代的到來和我國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面臨嚴峻的挑戰。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啟用,在改變教學手段方面,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變教學手段“單一”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運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鎮16所國小中,普遍存在“普九”負債問題,由於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無一所學校配置電腦、微機、印表機等現代教育教學裝置,只有張廟國小、鎮國小等部分學校配有少量而陳舊的投影儀、收錄機等傳統電教裝置。目前,佔我鎮國小教育教學主流的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教學模式。教育裝備的落後,使我鎮國小教育難以全方位地實施素質教育,無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平臺。

3、師訓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這教育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我鎮國小教師中,有許多人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他們急需培訓,以提升學歷層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學知識、智慧結構和職業技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於資金缺乏這個老大難問題,致使我鎮師訓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只能是紙上談兵,一廂情願了。

4、教育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第一,由於資金緊缺,不能及時添置裝置、教具、學具等,導致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教學中。例如,我鎮16所國小中,還沒有一個達標的籃球場供體育教學之用。

第二,資金的短缺,是校際之間,鎮際之間的學習交流、研討活動少了,許多學校、教師面對外出學習研討的機會,只能忍痛割愛、望洋興嘆,教師們只能各自為教,“老死不相往來”。

(二)教師年齡結構老化、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1、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問題日趨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飛走了。一段時期,由於內地與沿海地區的種種差距,少數有學歷有水平的年輕教師受金錢觀的影響,“孔雀東南飛”,辭職到經濟發達地區求職

原因之二:“鳳凰”沒進來。由於財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響,教育系統幾乎沒有招收大中專畢業生,致使一些願意獻身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特別是近幾年教育系統沒有分配一個青年教師,致使教師隊伍沒有注入新鮮血液,補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師隊伍青黃不接。據調查統計,我鎮國小教師中,50歲以上的教師佔70%。這是一個驚人的資料,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資料,這意味著:我鎮國小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中青年教師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極為突出。

2、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真正轉變。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更新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研究性教學。然而,由於目前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健全,教育評價標準不夠科學,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考試分數仍是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升學率、優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標。學校、教師只好進行題海戰役,通過大量的機械重複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也生怕孩子耽擱一分一秒,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抓緊些,多佈置作業,延長教學時間。這樣,沒有實現教育觀念的真正轉軌。

(三)專職教師緊缺,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既有高超的科學技能,又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上的轉軌,農村國小教育必須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這種人才能熟練地運用以資訊為主的現代科學技術,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我鎮國小教師中,屬於體、音、美專業出身且具有較為嫻熟操縱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專職教師完全沒有,這無疑使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和真正落實難以實現。調查發現,有較多學校由於沒有專職教師,體、音、美等課程的教學只好由其他

教師擔任,而其他教師又不能勝任,致使這些課程的教學組織不好,教學目標不到位,不能實現師生的互動,不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四)學校佈局不合理,極大浪費了教育資源。

我鎮農村國小一般始建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雖然能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家長樂於接受,但是這樣的佈局存在著極大的弊端:學校分散,布點多、學生少、規模小、效益低,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教育資源。針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鎮教育辦作了大量的工作,原來30所國小經過幾年的努力,相繼撤消了民汪、紅堰、吉口、新光、平石、蔡河、上崗、東方、土橋、雙龍、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經過重組合並現設16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辦學規模,優化了教育資源。雖然如此,我鎮現有16所國小中,仍存在著佈局不合理的問題。舉債運轉的地方政府無力從根本上解決國小重新布點的問題,有限的教育投入對於嗷嗷待哺的農村國小教育來說等於杯水車薪。此外,村級組織、群眾及社會對聯村辦學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淺,造成困難重重,阻力多多,使學校重新佈局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五)教育組的撤消,增加了對國小教育管理的難度。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縣於20xx年8月撤消原鄉鎮教育組,成立了鄉鎮教育辦。我鎮原教育組10名工作人員精簡到現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鋪導員。鎮教育辦的4位同志,既要應酬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各種頻繁的檢查,又要指導全鎮的教育教學工作,千頭萬系,雖兢兢業業,負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顯得捉襟見肘,成天忙於應付,疏於管理,沒有精力和時間對全鎮農村國小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幾點建議

為解決我鎮農村國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紮紮實實搞好我鎮農村國小教育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我們認為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著力解決教師斷層和專職教師緊缺的問題。針對我鎮農村國小特別是邊遠鄉村國小教師青黃不接和專職教師緊缺的情況,必須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採取“留得住,招得來”的辦法,優化人才環境,使一些年輕有為的教師能留得下來。並安心從教,為家鄉教育獻智盡力;另外,下大氣力,吸收一些師範專業或其它專業畢業的一專多能的優秀大學生加入我鎮國小教師隊伍,使我鎮國小教育工作具備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讓我鎮教育事業長盛不衰。

第二,加大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採取“請進來”(傳授)和“走出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分期分批對國小教師進行有效的輪訓,提高我鎮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資訊時代對國小教師的新要求。

2、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

第一,教育辦增設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改變因人手不足導致的國小“放羊式”管理的現狀,使我鎮國小教育教學管理走向規範化軌道。

第二,發揮傳幫帶作用。以學區、中心學校為龍頭,帶動村小(特別是邊遠村小),以點帶面,形成合力;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作用,全面啟動名師工程,以強幫弱,整體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制度,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不能僅以小考成績定論學校工作的好壞,不能僅以學生考試積分的高低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對學校、教師工作的評價,應看全體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必須制訂出相應而實用的評估考核制度,在評價目標上,淡化考試的功用,實施學生素質等級制度;在評價方式上,實行考試和考核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實行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考核,綜合評定,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切實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二,加強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不能停留在領導的口頭上,不能睡躺在白紙黑字的檔案中,應該落實在行動上。要加大對教師的備、教、改、輔、考等工作的監管力度,切實規範全體教師的教學行為。

3、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我鎮國小危房問題突出,師生安全令人憂心忡忡,教育裝備陳舊落後,離素

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為此,建議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張廟國小、六合國小、好石村小、平石國小、胡蔡國小等學校校舍危房問題,為師生建立一個安全、明亮、舒適的教學環境。另外,加大投資力度,購置教育裝備,完善電教手段,逐步實現教育裝備現代化,教學資訊化,使我鎮國小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們對我鎮國小教育情況的調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許不夠全面,有失偏頗,但它畢竟表達了我們對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的憂患。我們堅信:有政府的領導,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有社會各方面的支援,我鎮國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會陸續得到解決,我們迎來的是義堂國小教育絢麗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