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聯考平行志願及決策策略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9W

一、平行志願概念

關於大學聯考平行志願及決策策略

平行志願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普通類考生可以在本科各批次中分別填報A、B、C、D4個或多個院校志願,在專科各批次中分別填報A、B、C、D、E5個或多個院校志願。各院校志願均為該生的第一志願。另外,每個院校志願下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及專業服從志願。

徵求平行志願:在每批次平行志願錄取結束後,省招辦將向社會公佈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專業及人數,由市、縣(市、區)招辦在規定的時間、地點,組織未被錄取的考生填報徵求平行志願,在徵求平行志願中,考生還可填報3個或多個院校志願和1個是否服從其他院校志願。省招辦將按平行志願投檔原則再次投檔。徵求平行志願的填報時間是在錄取過程中每批次平行志願錄取結束後。

二、平行志願與順序志願的區別

傳統的順序志願:先看志願,再看分數,每批次設定4個院校志願和1個服從志願。投檔時,第一步:省招辦根據考生志願按學校分類排序,比如在本科第一批院校錄取時,同時將所有第一志願填報浙江大學的考生排序,將所有填報浙江工業大學的考生排序。第二步:再從已分類的學生中從高分往低分順序向該校投檔。第一志願錄取結束後,再將未錄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願院校分別排序,然後從高分往低分投檔以此類推。由於每批次考生只能選擇一個第一志願,如果第一志願報考的學校沒有被錄取,所填第二、第三或其他志願院校已錄滿,那麼該考生就只能降低到下一個批次中錄取,個別考生甚至因此落榜。

平行志願:先看分數,後看志願。實行平行志願後,每批考生可同時選擇A、B、C、D4個或A、B、C、D、E5個學校,錄取投檔時,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第一步:將所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順序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00分,則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類推。第二步:每個考生投檔時,電腦按志願中先A學校,再B學校,再C學校的順序檢索,如考分夠A學校,就投檔到A學校,如不夠,則看B學校,以此類推這樣就相當於考生一次選擇了3個或5個第一志願,擴大了考生選擇範圍。對未被平行院校志願錄取的考生,還可以再參加徵求平行志願的填報,使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錄取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

三、平行志願投檔過程解析

現在,我們參照下表具體解析投檔過程。假設共有15名考生(代號1-15)被劃到第一批次,第一批次共有三所學校(X、Y、Z)參加錄取,志願表上學生只能填報此三校。並且X、Y、Z三所學校的招生計劃都是3人,按調檔比例算出要投入4人,那麼根據平行志願的規則,投檔開始後,首先看排在第一名的1考生A志願報的哪所學校,根據左表,1考生A志願報的是X學校,這時,1考生的檔案就被投送到X學校;然後再投第二名2考生,2考生A志願報的是Z學校,那麼2考生的檔案被投到Z學校;同樣再看第三名的3考生,第四名的4考生,依此類推。但當投送到第11人時,新情況出現了,前10名考生都是投送到A志願學校,而第十一名的11考生投檔時,發現他所報的A志願學校Z檔案已經投滿,這時就要看他的B志願,他的B志願學校為Y,這時,從表中發現Y學校尚有一個名額,於是就投送到Y學校;然後再看第十二名的12考生,他的A志願Y學校、B志願Z學校的檔案都已經投滿,這時就要看他的C志願X學校,招辦發現X學校尚有一名名額,於是,就將第十二名的12考生的檔案投送到X學校。至此,第一輪投檔結束。13-15號考生因為成績低,只有等徵集志願後的第二輪投檔。

各學校在獲得檔案後,對各考生情況全面考察,進而決定錄取與否,如果有學校因為對部分學生退檔而再現缺額,那麼也只有等第二輪徵集志願再一次投檔,第一輪投檔結束後,招辦將沒有招滿的學校與沒有錄取的學生都統計出來,然後向未錄取的考生公佈還有哪幾所學校未招滿員,可以補填這些學校志願,未錄取的`學生就會在公佈的學校中再次選擇,補填志願結束後,又開始新一輪的投檔。即將前面的過程再重複一遍。直止各學校完成招生計劃。

四、平行志願仍有梯度

對於高校來說,實行平行志願填報方式後,生源素質更加均衡,也解決了以往投檔中一部分高校生源爆滿而另一部分嚴重斷檔的問題。據模擬預測,平行志願一次錄取率可達90%以上。對考生來說,降低了填報志願的風險,但並不能完全化解現行錄取體制下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所有風險。填報中,風險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院校調檔數大於其招生計劃數(一般為1:1.05到1:1.1之間)。比如某校招50名學生,調檔數為55名,電腦從高分到低分檢索時,你是投該校的第55名學生,按調檔數你會被投到該校,如果專業沒填好,你就有可能被退檔。退檔後,你只能再填徵求平行志願、降分徵求平行志願或在下一批志願中投檔。平行志願的平行是針對電腦檢索投檔流程而言(詳見5.3.2中的流程分析);對學生填報而言,切忌把平行理解成三個志願都填一樣高,否則一旦落入1.05~1.1範圍內,有可能其他幾個學校都錄取不了你。因此仍要注意梯度,參考往年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進行填報。

2、也不可因為平行就把錄取分數低的學校填在A志願,高的填C志願,那就無法進入更好的院校了。

五、平行志願下總分相同時該如何投檔?

我們知道,每省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近百萬人,這就必然會出現大量學生分數相同的情況,這時,根據平行志願的原則,按照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投檔,那麼如果分數相同,該先投哪個的呢?根據以往實施平行志願省份的經驗,一般來講,理科和文科著重點不同,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理科考生的分數排序依次根據數學、理綜、語文、英語成績,文科考生則以語文、文綜、數學、英語成績為依據。具體來講,是指:如果是總分相同的兩個理科生,先看誰的數學成績高,數學成績高的先投,如果數學成績還一樣,再看理綜成績,如果還一樣,再看到語文成績,依此類推。假如兩個讀理科的考生考分均為550分,這時,誰的數學成績好,誰就排在前面先行投檔。

六、平行志願規則下的志願決策策略

6.1平行志願下如何用分數定位學校

在實行平行志願的情況下,那種想依據志願技巧以低分進入好學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學生只有用分數為武器進行競爭,從以往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來看,由於高分落榜及低分高就的情況大大減少,因此,錄取到同一所學校的學生成績範圍大大縮小。從各高校反饋的資訊來看,生源分佈發生顯著變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縮小,可能只差十多分或二三十分,一些熱門專業的高分考生密集且分差甚微。南航2008年在江蘇招1265人,但一分之差就有幾十人或上百人,那麼這些學生的成績分佈最密集的地方,其實就是該校的錄取平均分。所以,平行志願規則下,我們在定位學校時,一定要運用該校的往年的平均分差來衡量判斷。再不能用最低錄取分數的分差來判斷。這些資料一般在各省級招辦出版的公開資料中獲得。四川省的資料一般在《大學聯考指南》中釋出。至於平均分差、錄取分差等相關知識,可以參看《瞄準就業填志願》。

實行平行志願,必然會對各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產生重大影響,由於平行志願讓高分低就甚至落榜的概率大為降低,同時低分高就的概率也必然相應降低。這就使得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出現了高低分化,由於熱門學校、名牌學校等考生心目中的好學校高分學生都願意報,而低分學生進入這些學校的可能性降低,因此,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必然大幅度提高;而各批次中原來用以保底的學校則因為學生的棄選而導致錄取線下降。其他一些中游學校則變化不大。從近年先行試點的省份來看,各學校的生源發生了的明顯的變化,學生心目中的好學校,錄取到很多優秀的學生,而學生不看好的學校則很難錄取到優秀的學生。這一現實就在提醒我們,在預測學校錄取分數線時,要深入分析該校在人們心目中的水平,如果很好,那麼錄取線要比原來提高,錄取分差一般要達到平均分差的水平,而人們心目中的中游水平學校,其錄取分變化不大,可以參考往年的錄取分差。而人們心目中的保底學校,錄取線一般還是處於該批次最低水平,即省批線。

6.2平行志願下的志願決策策略

平行志願一般是指第一志願實行四個或以上學校志願的填報方式。它的規則是學生以它的成績先在平行志願的第一個學校進行排名,如果他的排名進了學校招生計劃的投檔比例之內,則可以投檔到此學校安排專業錄取。如果成績的排名沒有達到第一個學校投檔比例以內的名次,則再以相同的規則看能否向第二個學校投檔,以此類推,再看後面的學校能否投檔。如果被排在前面的學校錄取,後面自動作廢。所以,在設計志願時,排在前面的學校一定要是學生最願意去的學校,否則被前面高校錄取,則再無進入後面高校的機會。一般來講,同學們心目中好學校的錄取分數都比較高。所以,在設計平行志願的順序時,一般實行按往年錄取分差高低大小排名,錄取分差大的排在前面,錄取分差小的排在後面。這也叫平行志願的梯度。前面的分差大一些,後面的分差小一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