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材《圓認識》評課稿【推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材《圓認識》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材《圓認識》評課稿【推薦】

國小數學教材《圓認識》評課稿1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及初步感知圓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特殊的平面圖形圓(曲線圖形)。是學生系統認識曲線圖形特徵的開始,是為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麵積及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使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當中;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瞭解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王榮老師的一節課讓我獲益匪淺,她新穎的教學方法,讓我耳目一新。

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也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學生雖已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和用圓規畫圓”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明確圓心與圓的位置之間的關係、半徑與直徑、半徑與圓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難點。

首先,可以看出做課教師準備的非常充分,認真鑽研了教材,準確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合理,環環相扣,做到了數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

其次教師一開始通過生活中實際例子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思想上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

在探究知識這一環節中教師主要通過讓學生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分組交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開探究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新知,這也正是我校所定的專題;“數學課堂的有效探究”的進一步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體驗、感悟中發現新知,掌握新知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將以引導、探究、動手操作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在講同一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徵以及關係時,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去畫圓,通過畫圓來認識這些瑣碎的知識點。通過同桌交流探究發現知識。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也體現了數學課堂的有效探究。

還有教師在教學生畫圓時,先和學生一起認識做圖工具圓規,再讓學生嘗試自主畫圓,再通過示範畫圓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從而掌握畫圓中圓心與半徑的作用,這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最後讓學生畫一個半徑為2釐米的圓,這使知識的生成過程變的順理成章。這也是專題:“數學課堂高效探究”的體現。

最後教師通過拓展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親眼看見圓的知識的應用,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國小數學教材《圓認識》評課稿2

教學的基本流程:

一、提問:車論為什麼做成圓形?

二、畫圓。並思考畫圓是該注意什麼?

三、教學半徑、直徑、圓心,探究他們之間的關係。

四、練習。

1、判斷直徑與半徑,

2、填表。知道半徑求直徑,直徑求半徑。

3、看到了什麼條件,聯想到什麼?(1、正方形的邊長知道,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2、一個長方形的長是20釐米,裡面畫兩個最大的圓。)

五、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麼要把車輪做成圓形。

我的拙見: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探究、發現、操作交流等教學活動,理解圓的基本特徵,掌握畫圓的方法,能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結實生活中的現象。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的構建,數學能力的發展,情感的滿足,在實際的教學中毛老師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有效嘗試:

1、教學材料的有效選擇

教學材料的選擇是否合理,是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索、研究新知的前提,也是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

在認識圓的特徵教學中,毛老師沒有機械的按照教材上圓心、半徑、直徑的單一順序,而是以"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這一問題作為主線,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和研究的熱情。

2、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節課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圓的畫法、圓心、半徑、直徑、以及半徑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毛老師做了大膽的調整。使整節課比較緊湊而又不失靈活。

2、知識點落實的比較紮實,概念的教學比較清晰透徹。能讓學生抓住半徑直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瞭解圓上、圓外、圓內的區別。在經歷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效的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在課堂的反饋中,圓心的`發現,直徑半徑的理解等等無不展現出學生思維的火花。

3、用數學的觀點和思想方法解釋生活中的問題這一理念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從課始問題的提出到課末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知識。

值得商榷的思考:

1、圓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能否更放手讓學生去探討、去研究,本節課教師引導得太多,不敢放手,更多的知識點是教師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解決,知識背後沒有方法與思維的支援從而讓知識顯得有點蒼白。

2、關於直徑半徑兩這間的關係的教學,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僅僅通過尺子量去驗證他們之間的關係,這顯得比較單薄,是否可以讓學生去討論去用自己想到的方法驗證,而不是在教師的暗示下用尺子量。

3、本節課的教學是否真正關注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

4、細節決定一節課的成敗,

1)教具的準備方面,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來折,去驗證圓形的知識點,這本身就不夠科學。

2)數學語言的表達,生活中的一半在數學中就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而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用一半來說明半徑直徑之間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