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紙上》評課稿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2W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1

聽了李老師的感受頗深。這是一堂紮實的課堂,記得崔老師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覺得李老師的這節課就做到了倡簡、務本、求實、有度。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10篇

1、課堂教學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畫得栩栩如生。在讀和悟中,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堅持不懈的品質,並受到感染。

2、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李老師的教學給人感覺非常大氣,她沒有嬌柔造作的語言,有的只是真情實感和樸實的言語。她能夠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有句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文中的重點詞“工筆細描、揮筆速寫”,李老師引導學生通過看圖片結合語言文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再從語言環境中理解該詞語。這就教會孩子讀書的方法。

3、李老師由疑入手問學生:青年為什麼把魚畫得像真的一樣?結束時抓住問題引起思考:為什麼說魚游到了紙上?為什麼說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接著用選擇題解決難點:“先游到我的心裡”和“魚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整堂課教學設計渾然一體。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教學因為紮實才有效,課堂因為有效才紮實。”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2

劉老師主講的《魚游到紙上來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7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魚游到紙上來了》這篇課文語言雖平實,但在人物描寫上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的外貌、神態、動作刻畫非常傳神。劉老師這節課,就以“魚游到紙上”為線索引導學生圍繞青年的看魚、畫魚動作神態的關鍵語句,進行反覆品讀揣摩,感悟人物形象,從而受到心靈啟示,領悟了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真可謂語文味兒十足,也只有像劉老師這樣的具有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的老師才能做到駕輕就熟,還語文課堂本色。

一、三學小組課堂模式運用駕輕就熟

預學時,在經典誦讀後,劉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請學生讀課題,在文中找出寫明課題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後,請學生反覆朗讀,感受蘊含的情感,這樣一開課很快就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殿堂,感受到了閱讀的美妙,同時也為整堂課奠定了情感基調。接著老師丟擲一個問題:這句話讚美的是誰?青年如何作畫,得到了這樣的讚美?這個問題看似平常卻將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出來,直奔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這時老師相機出示學習目標,這就進入了互學階段。互學時,學生討論、老師指導,小組展示時,老師放手學生交流,又能及時上線給予點撥將學習引向深入。在學生交流了“看魚”和“畫魚”之後,教師引導學生輕鬆理清了“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裡”的關係。在這水到渠成的時候,評學環節教師讓學生講和聾啞青年一樣的勤奮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得到情感的昇華,而且在講故事中鍛鍊了表達能力。從預學到評學,三個環節,在劉老師的這堂課上顯得清晰流暢,有節奏,毫無生澀之感,相反從練課到現在我都感覺是那麼的駕輕就熟。

二、讀悟結合,讀出了語文味兒

課文雖語言平實,但是情感濃郁,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因此品讀課文、發展思維、獲得情感體驗就是劉老師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在劉老師這節課上呈現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隨時感受到閱讀給課堂增添的韻味兒。

1、抓住關鍵詞句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常常是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朗讀,從而獲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在這堂課上學生就是這樣做的,朗讀句子,談談感受,在感悟有困難時,還是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在反覆的朗讀中學生不斷思考,積極參與體驗。如在交流“看魚”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等詞語談感受,在學生感受到了青年看魚專注,忘我的精神品質時,教師請學生讀出這種感受,又通過挑戰讀讓這種感受深入學生內心,從而達到影響學生心靈的作用。又如交流畫魚時抓住動作“工筆細描、揮筆速寫”體會畫技高超,繼而採用各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切實理解句子的意思,使讀悟結合,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2、創境朗讀,昇華情感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如在學生交流青年看魚的句子“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時,學生只是簡單體會到了青年的勤奮,老師就抓住“每個星期天”適時創境引讀:“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秋高氣爽的星期天,青年——寒風凜冽的星期天,青年——”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青年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當交流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這句時,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的讀,先是個別讀,然後是齊讀,接著想象訓練創境讀:想像有哪些人會怎樣讚歎,怎樣議論?當學生想象了一些人物後,教師出示了一個句子填空,老人怎樣稱讚,青年怎樣讚歎,一群孩子怎樣議論,學生在選詞填空中,不僅積累了詞彙,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感受,此時學生一定會明白聾啞青年受到老人、青年、小孩各種人的稱讚,一定是說明他的畫技高超。學生此時心中可能就會想:要想得到人們的誇獎,那就要像這位青年一樣,做事勤奮專注、堅持不懈。這時再就填好的句子進行朗讀,學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共鳴,得以昇華,為理解“魚游到心裡”做了鋪墊。

3、拓展閱讀,符合大語文觀

在解決“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裡”兩者關係時,由青年自己的話,引出“胸有成竹”這一課外詞,不僅豐富了語言詞彙的積累,而且很好地將課內課外知識進行了遷移、融匯。在評學環節學生將蒐集的反映這一主題的故事進行交流,這就使學生不僅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而且訓練了表達能力、昇華了情感。這樣的設計就是符合大語文觀的。

總之,劉老師這節課具有濃厚的語文味兒,還原了語文課的本色。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課堂中缺少寫的訓練。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劉老師一堂很好的課我卻評不出來,希望劉老師見諒,也誠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3

聆聽了許老師和陳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同一篇課文兩位老師給我們呈現了不同的教學設計,以及不同老師所展示的異彩紛呈的教學個性。就許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節課的節奏非常快,教學的塊面很是清晰。尤其在初讀之後的字詞檢查極具特色。

許老師在課堂上呈現了三組詞語:

一壺茶、一缸魚、一枚廠徽

一絲不苟、融為一體、咯噔一下

花港、泉白如玉、清澈見底、賞心悅目

在這裡許老師並不是簡單的出示三組詞語,在出示第一組量詞的時候,由於孩子對於廠徽有些許陌生,在這裡作了解釋。在第三組詞語的教學中,穿插了花港的圖片欣賞,巧妙地讓孩子理解了賞心悅目。在詞語教學的同時,許老師還注重生字的書寫,這樣的詞語分類教學著實有效。

在教學青年看魚的`句子時,(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讓孩子體會全神貫注地看,聚精會神地看,持之以恆地看,堅持不懈地看,許老師設定了一個情境朗讀,這樣的設計真是巧妙,讓孩子反覆地讀,熟讀成誦。如果在“呆呆地、靜靜地”這兩個表示神態的詞語上再精雕細琢,如:可以讓孩子讀讀,看魚看得呆呆的,靜靜地,生怕擾了金魚,有了這樣的神態描寫,我們的腦海裡彷彿出現了一個畫面,那對其後的填補空白中讓孩子們展開想象補白時,孩子們就有了一個寫作的方向,讓孩子試著寫出人物的神態,讓孩子習得寫作的方法。

在陳老師的課上我又讀到了另外的風景,那是紮實的課堂,記得崔老師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覺得陳老師的這節課就做到了倡簡、務本、求實、有度。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

在教學中,兩位老師都注重孩子們的語言積累,讓學生習得學習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4

《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周老師的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我認為這節課的精彩之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主線清晰,重難點突出

整節課頭緒簡化:

在初讀課文時,周老師讓學生讀通課文後找出帶“遊”的句子,再圍繞“魚為什麼會游到了紙上?魚是怎麼游到了他的心裡?”這兩個集中的、可以讓學生深究的問題展開教學,層層剝筍般地挖掘文章的內涵。老師沒有熱衷於教學形式的翻新,課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圍繞主線追求紮實的效果,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

二、老師用好文字,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因為文字是課堂最重要的教育資源,語文課,特別是閱讀課,情感的源頭在文字之中,對學生最具有誘惑力的應該是語言文字。無論語文教學任務的內涵如何豐富,外延如何擴大,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仍然是學習語言,也就是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如:在教學句子“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在紙上游動。”問:從哪看出青年畫魚認真?學生找到“一絲不苟”,老師讓學生理解並造句。

又如:在教學句子“他學畫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時,老師引導學生從這個句子中的“一整天、每個星期天、一年”這3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創設情景:

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來到茶室的後院,看到青年:

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們來到後院,又看到青年,生讀句子

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我們來到後院,還是看到青年,生讀句子

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我們又來到後院,仍然看到青年,生讀句子。

春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他都在,他放棄過嗎?他動搖過嗎?間斷過嗎?——沒有。這又叫怎樣地看?(廢寢忘食地看、持之以恆地看、堅持不懈地看)

就這樣讓學生感受到這就是持之以恆,這就是堅持不懈。平時我們教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這裡就做了最好的詮釋,學生這就在學習。

老師不僅重視讀,還重視運用,從積澱轉化為運用,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穫。老師安排的寫自己專心做事或感想的作業,實際上就是把課文中的一部分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上海師範大學吳立崗教授就強調過,在每篇課文學完後,一定要為學生精心設計運用語感的書面作業。

在向周老師學習的同時,對這節課也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課文插圖,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教材的編排內容非常豐富,我們除了要用好預習閱讀提示思考練習外,也不應該忽視課文插圖。這也是教學的內容。比如:周老師在教學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著,議論著……”時,我覺得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看到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他們讚歎什麼?議論什麼?。

2、朗讀的形式可以再豐富一些:

周老師的課堂書聲朗朗,有自由讀、齊讀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讀形式上多一些,我覺得會讓課堂增色不少。齊讀效果不是很好的時候,可以讓大家在位置上練好之後再單個同學來嘗試或者兩個同學來賽讀。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5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從而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意深刻,很有啟發性。

許碧蘭老師和陳薇老師的課各有千秋,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風采。

許碧蘭老師整體框架清晰,節奏推進非常明快,內容豐滿。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許老師是牽一句而動全文。三扣小女孩的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她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於“感悟青年愛魚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準了進入文字的發竅處。如在感悟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對人物神態、動作刻畫傳神,那麼在小練筆環節,就不用硬性要求學生寫出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學生已經心領神會了。

陳薇老師的教學給人感覺非常大氣,她沒有嬌柔造作的語言,有的只是真情實感和樸實的言語。她能夠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有句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文中的重點詞“工筆細描、揮筆速寫”,陳老師引導學生從字面上猜一猜詞語的意思,再從語言環境中理解該詞語。這就教會孩子讀書的方法。

總之,這次觀摩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教學因為紮實才有效,課堂因為有效才紮實。”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6

陳老師執教的《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下學期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從而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陳安琪老師做到了:在40分鐘的課堂裡學生都是愉快主動地學習,談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體會,悟出了文章的含義,學習了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引導學生從兩個動作“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切入,在圖文結合理解中展開,在讀中理解感悟文章的內容和情感,我認為只要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主線清晰,重難點突出,注重方法引導

整節課頭緒簡化。圍繞文中寫聾啞青年畫畫的語句,把教學的重點突出了。陳老師先讓學生找出青年人是怎麼畫魚的句子,然後圈出兩個畫魚的動作“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通過看圖理解這兩個詞,還讓學生從文中找語句理解,最後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可以是: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二、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有方法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程標準》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蔡玉雯老師注意了通過本課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內容偏長,較散,不好概括,教師就將難度降低,通過先看錄影說說誰幹了什麼?讓學生回答。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概括文章的方法可以是:誰幹了什麼事?

三、抓住了重點的詞句進行朗讀理解

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並沒有逐句逐段地講解,而是在學生自讀,標畫,感悟的基礎上,通過對文中重點語段的品析,關鍵詞語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學習句子“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的朗讀指導上,富有層次性,如果老師能抓住“驚奇地叫、感嘆號、喲語氣詞”進行指導,步步深入,效果好。

四、教態親切自然

教態親切自然,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總之,整節課教師都在和學生平等交流、對話,教態親切自然,語言優美、生動、親和力強,真正地教出了語文味。

感謝陳安琪老師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堂精彩的課,讓我受益匪淺!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7

《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我感覺李老師有三點十分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1.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整節課教學節奏緊湊,教學環節緊密相連。從課題出發《魚游到了紙上》,魚為什麼游到了紙上?生在初讀課文和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就可以知道和了解這點。從學生的回答“青年把魚畫的栩栩如生”,提出為什麼可以把魚畫的栩栩如生?青年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什麼?從而引出舉止特別,引出“舉止”、“特別”的具體含義,最後讓學生自學畫出寫出青年的舉止“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句子並體會。渾然天成的環節,步步引導學生,讓學生思維緊跟教師,稍微走神,就難以跟上節奏。

2.抓重點詞語,進行深刻體會。講授有順序,先正面描寫,再側面描寫。每個段落講授完後進行練習,腳踢實地,課堂有實效。

教師緊緊抓住“呆呆地”、“靜靜地”以及融為一體等詞,帶領學生進行體會。先讓學生找詞,學生回答不正確的時候,進行細心的層層問題深入引導,利用反問的方法以及想象的方法進行體會。當和學生一起探究完正面描寫的句子時,再進行側面描寫的句子講授與尋找,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的飛躍感,且講到側面描寫時,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學生進入那個畫面,當成其中的一種人想象,自己會說什麼話來讚美青年。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測試了學生是否真的感受到了青年的堅持不懈。

3.從課本到生活,感受課文深意的同時,感悟自己的人生。

教師將語文不僅教授於課堂,而且拓展於生活。你是感受到了青年的愛魚,感受到了青年的堅持不懈,那麼這就夠了麼?這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深意麼?不是,每篇文章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讓懵懂的孩子們學會正直,學會懂事,學會一切好的方面,李老師就考慮到了這點,讓學生思考自己的學習應該怎麼辦?進而進行德育滲透與啟迪。

建議:

1.在講解工筆畫和速寫畫時,是否讓生自己觀察兩種畫,再加以教師的講解,如果理解的透徹了,學生是否會有新一層的感受?

2.在說舉止的意思時,應該多叫幾個人來說,讓大家對這個詞引起重視,為之後學生的勾畫奠基。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8

昨天聽了各組的精品課,感受頗深,感謝你們讓自己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感謝我們教研組的蔣老師代表我們組展示了這堂課——《魚游到了紙上》。

蔣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魚游到了紙上》,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從而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一、在這堂課中,蔣老師的精彩之處:

1、重點詞句抓得巧

蔣老師請學生找出文中帶“遊”的句子,共找到了七句,請學生認真體會、朗讀。在教這一環節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體會聾啞青年畫技高超,二是為了領會“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因為“遊”在本文是一個核心詞。讓學生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感受魚在水中游,在青年的心中游,在紙上游。同時也是對學生預習的檢查。

2、問題設計抓得好

蔣老師在教學中,她抓住“呦,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啟迪學生用文中的話和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畫畫這位青年為什麼會把金魚畫活了。讓學生展開想象,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會怎樣誇,戴眼鏡的叔叔會怎樣誇,穿花裙子的姐姐會怎樣誇……讓學生展開想象,感受青年人畫的魚是那樣的逼真,那樣的栩栩如生,最後發出感嘆:“呦!金魚游到你的紙上來了!”通過與“呦!金魚畫到你的紙上來了!”的比較,突出用詞的準確。同時引出青年是怎樣畫魚的。

3、朗讀形式很重要,豐富多彩興趣高

蔣老師的課堂上,有引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的`畫魚這一個內容時,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覆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蔣老師通過檢查預習,落實字詞教學。但是對課文中容易寫錯的“港”“徽”沒有做指導,另外比如“福利工廠”,我在檢查學生預習的時候,發現學生不懂,需要讓學生了解。

2、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蔣老師引導學生總結“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裡”之間的關係。用上“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學生的思維就更加的清晰了。我認為還可以讓學生應用其他的關聯詞引導學生理解只有胸有成竹(魚),才能讓魚游到紙上。

當然語文課堂總會帶有那麼點遺憾。只有有缺憾的美,才會讓我們的語文老師最求不斷地完美!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9

先前已經聽過陳老師上過一節課,今日再聽陳老師上的《魚游到了紙上》,真的是感受頗多。在短短的40分鐘裡,陳老師以“遊”為切入點,用她那溫柔的嗓音帶領學生愉悅主動地學習,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激情匯入,匯入方式新穎

在上課伊始,陳老師播放了一段魔術師變鯉魚的小視訊,引導學生邊觀看邊思考“誰在幹什麼?”並將這種方法帶入課文的學習中,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更積極。

二、詞語理解的成功

這堂課上,陳老師出示了兩組詞語:①“廠徽、聾啞人”在這組詞語裡,陳老師意識到“徽”是個出錯率比較高的字,進行範寫,我想如果就此字與“微”字進行形近字比較,再書寫,教學效果是否會更突出。

三、品味語句的成功

在教學中,陳老師緊緊抓住青年人如何畫魚的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品析。反覆進行朗讀指導,重點詞語“工筆細描、揮筆速寫”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對文字閱讀的理解。“像姑娘繡花那樣”、“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這是青年人繪畫的.細緻描寫,陳老師有意點出這是虛幻的部分,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青年人畫的魚栩栩如生。可見陳老師對句子的結構和寫作特點做到了準確的解讀。

陳老師的這堂課,雖沒有青年的畫那麼完美,但是為她課前對文字的準確解讀,有效的教學設計,讓我在心裡為她驚叫。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10

《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記得崔巒老師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覺得陳老師的這節課就做到了倡簡、務本、求實、有度。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聾啞青年的專注、忘我。我認為這節課的精彩之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主線清晰,重難點突出

整節課頭緒簡化:圍繞青年“看魚”的特別之處,讓學生深究的問題展開教學,層層剝筍般地挖掘文章的內涵。老師沒有熱衷於教學形式的翻新,課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圍繞主線追求紮實的效果,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

例:魚為什麼會游到了紙上?因為先游到了他的心裡。這是兩者的關係。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又怎樣游到了他的心裡?因為看魚時的入神,痴迷,堅持不懈。心中有了魚清晰的輪廓,生動傳神的形象,才有躍然紙上的惟妙惟肖的魚,活靈活現的魚。

二、對語文的本體和文字都做到務實,力求超越

語文的本體什麼?口頭的聽說為語,書面的'讀寫為文。

首先陳老師能夠憑藉文字,朗讀感悟,引導學生潛心讀書得到了體現。《國小語文課標》也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獨立閱讀能力”。丁有寬老師也說過,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課程怎樣改革,放棄了讀,就放棄了一切。在這節課中,通過琅琅的讀書聲,感受到了語文獨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讀書聲讓我們受感動,讓我們的心靈得到震撼,學生們懂得我們做事也應該像聾啞青年一樣勤奮專注。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其次老師用好文字,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因為文字是課堂最重要的教育資源,語文課,特別是閱讀課,情感的源頭在文字之中,對學生最具有誘惑力的應該是語言文字。無論語文教學任務的內涵如何豐富,外延如何擴大,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仍然是學習語言,也就是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如:在教學句子“他學畫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時,老師引導學生從這個句子中的“一整天、每個星期天、一年”這3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這就是持之以恆,這就是堅持不懈。同時讓學生進行小練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青年的堅持不懈。平時我們教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這裡就做了最好的詮釋,學生這就在學習。

老師不僅重視讀,還重視運用,從積澱轉化為運用,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穫。老師安排的寫讀後感的作業,實際上就是把課文中的一部分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上海師範大學吳立崗教授就強調過,在每篇課文學完後,一定要為學生精心設計運用語感的書面作業。

三、教師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交際、交流

課堂不是教師的“講”堂,而是學生的“學”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之間的交流是平等的,他們在優勢互補中豐富了自己的理解,發展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實現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如:讓學生想象自己看魚遊動的樣子,你的一種形態,我的一種形態,相互交流就有了兩種、三種姿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