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的17個常見錯誤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5W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那是97年),中國的IT剛剛興起,那時,作為一個IT人士是一件很光榮的事,而那時的我正在做電氣和電子相關的工作。99年第一次跳槽,進入了IT行業做軟體開發。至今,中國的IT已經走過了十多年。但昔日的“光榮一員”卻成為了現在的“IT農民工”,這究竟是怎麼了?是中國的IT發展已經很好了所造成的嗎?不是!在我看來中國的IT還比較的原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認為造成這一切的都是我們自己,是人!是我們的意識和方法問題。還記得剛從事軟體行業時,當時有一句話很流行,這句話現在應當還能聽到,那就是:做IT是吃青春飯。說實現在的,一直以來我對於這句話一點都不認同,但最近慢慢的覺得有道理。這種意識的轉變不是因為自己在職業生崖上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觀察身邊的人發現這句話還真有道理。由於不注意方法和不轉變意識,我們當中的不少人過著“有工作沒有生活”的日子,被工作壓得失去了激情。接下來,讓我說說我能想到或是看到的一些問題。

IT人才的17個常見錯誤

1)我們從學校畢業以後,覺得學習到此結束,應當是享受人生的時候了。其實,學習和享受生活是“正交”的,我們完全可以即學好又生活好。毫無疑問我們是生活在競爭的環境中的,那競爭的依據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能力。大家參加工作後應當知道,我們學校所學的東西在現實工作中不足以成為我們的核心竟爭力。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竟爭力,必須學習,而且是在自己的業餘時間學習。當然,工作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只是這種學習方式不容易創造很大的能力區分度。此外,學習是保持激情的有效方法。我工作近12年了,在軟體行業幹了大約10年,但是至今我還保持著非常好的工作激情,這是我很多同事對於我的評價,這一點我想與我保持學習很是相關。學習是我從學校畢業開始一直沒有放棄去做的事!學得多了,自然會想去改變些什麼,進而使得我們有激情。我在面試別人的時候,我一定會問題的一個問題是:你平時看書嗎?看些什麼書?一個不看書的人,其能力不可能很高,看問題的深度也不會深到哪兒去。通過看書,能讓我們更快的積累知識和經驗。有些彎路我們不是需要自己去走、有些錯誤我們不是非得犯了才知道、有些好方法和想法也不是一定要我們自己去想,看書能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當然,學習過了的東西應當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參見第14、15點)。

2)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工作的年份是成正比的一條直線。在有些行業可能是,但在IT行業,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如果你瞭解三極體,我想我們的能力與工作年份的關係更像是一條伏安特性曲線。在開始的一段時間是線性的(因為我們剛畢業什麼都不會),但之後從某一點開始永遠是一個飽和區,到了飽和區後,能力的變化就非常的小了。這裡要指出來的是,這條曲線的出現是因為我們從參加工作以來,都是採用同一種原始的方法去對待我們的工作的。如果我們善於改變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方法,那麼就不會得到一條伏安特性曲線,而有可能是一條接近直線的線。一個工作了七、八年左右的人,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思想(比如,設計思想),那麼我認為很是有問題,自己得多去想想為什麼。我們真正學習的黃金時間就是前面的七、八年左右。

3)不明白練“內功”的重要性。這裡的內功是指系統性的分析和看待問題,或是其它的一些能力(比如軟體設計的能力)。有些人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總喜歡學“新”技術,但忘記了將所學的東西串起來從而系統性的去掌握這些技術背後的東西。其實,一旦學精了一樣,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如此一來,我們很容易快速的'去掌握新的東西。再說說軟體開發,其實學習程式語言是簡單的,是基本功而且不是軟體開發的全部,軟體開發要學習的是如何設計好一個軟體,這一點要掌握一定原則和方法,比如我在《一個好的設計應當具備哪些要素》中提到到的“四性”就可以作為我們設計時的一些原則。軟體設計能力是本質,而編語言只是一種表達設計的工具。當我們“內功”好了以後,學什麼都快、做得也好、看得也深,這與練功夫是一樣的道理。

4)害怕變化。擁抱變化往往能帶給我們提高的機會。我們都有自己的舒適圈,我們害怕變化打破我們的舒適圈,但舒適圈的打破不是使得我們沒有了舒適圈,相反意味著我們的舒適圈越來越大。我敢說,現在還有人在用Visual C++ 6.0做開發,而現在最新的是Visual Studio 2008(2010馬上也要上市了),這不是因為Visual C++ 6.0比Visual Studio 2008好用,而是我們不想改變,還找個藉口說“Visual C++太經典了”。而事實是,Visual Studio 2008能幫助我們更快的找出問題,不信試試看!我認為,一個勇於擁抱變化的人,他(她)的能力往往更容易提高。

5)過於埋頭苦幹。有的人一接到任務那可就埋頭苦幹起來了,有時應當停下來想一想:我這樣做的方法是不是很有效率?能不能通過學一點別的工具或是方法來使我的工作更高效?我能從中學到新的東西呢?還是隻是一種重複性的體力勞動?還存在一種人,這種人的確很能幹,因此領導什麼事都讓他(她)出馬,這樣一來再苦再累都扛下來。這個人,從上司的角度來看,很好,但從個人的發展來看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你想,這個團隊沒有你就不行了?我想可能性很小。那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什麼事都要你幹呢?有的工作其實幹過了一遍就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上司因為放心你才將事情交給你,在這種情況下,花再多的時間去幹對於自己來講可能是在浪費時間。如果不幹,省出來的時間我們可以去學其它的東西。可能有人會想,我如果不答應上司(參見第12點),那會不會對我的績效不大好呢?其實,這種想法大可不必了,加上有時績效並不是真正的公平(其實世上不存在完全的公平)。今年績效好是一個短期利益,如果多學一點提高自己則是一種長期的利益。再說,我們不幹的話還可以給別人創造一些鍛鍊的機會。真的是雙贏!

6)不善於思考。對於工作有時就是一個應聲蟲,別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有時更為可怕的是:為什麼那麼做?合不合理?這種做法與我想到的做法有什麼不同?這些問題全都不去想。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人,不可能在工作中比別人出色,能力自然也不會太高。

7)不明白高效的完成工作對於我們自己意味著什麼。高效意味著我們可以花節約下來的時間去學習、生活,畢竟工作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我們時刻應當警覺自己是不是在做無效率的工作,如果是,想盡辦法找出自己無效率的原因並改善它。有時我們會找藉口,說現在太忙了,沒有時間去改善,但真相不是這樣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找到一種好的解決方法,將自己解放出來。的確,在忙的時候,如果為了解決無效率問題而花時間去學習其它的東西,那會讓我們更加的忙。但這種更加的忙(短期的)是有回報的,而且往往回報很不錯(長期的),不要總是想“等我有時間時再來改善”,“亂中求冶”永遠是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