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6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的教學反思15篇

歷史的教學反思1

我們作為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我們應該相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改變。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鍊,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實習學校豐潤二中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通過三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豐潤二中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即:

(1)檢測複習(5分鐘),檢測上一節學習內容,相互訂正,上交。

(2)情境匯入(2分鐘),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匯入新課,明確目標。

(3)自主學習(12分鐘),以一體化教學案為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學,完成相關題目。

(4)合作探究(8分鐘),學習小組內部交流,互幫互學解決問題。

(5)交流展示(8分鐘),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對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提出問題。

(6)教師評議(10分鐘),教師點評小組成果,提升知識精華(方法、規律、疑難)。

(7)鞏固練習(5分鐘),針對本節目標進行達標練習,反饋矯正。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確保了新課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落實,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課上經過這“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在大多時候充當的都是提示、總結這樣的角色,不在時傳統課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課的時候只能聽見教師一個人在說話的聲音,學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動的學習。現在上課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在上課的時候女教師說的話很少,大多的時間是留給學生自己討論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不是等這教師直接給答案。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來的答案學生記得更牢固。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開放性的試題,學生也會答得順風順水。

在上課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會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在課堂上更大的發揮學生的作用。

歷史的教學反思2

一、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認識

任何一項工作,如果離開了“評價”,就會失去控制、失去導向、失去動力、失去信心。小組合作學習同樣也離不開“評價”,如果沒有“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就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不會有實效。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出發點在於構建競爭機制,促進組內積極合作,以外在的影響啟用學生合作的內驅力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面的具體做法

1.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的合作,課外的合作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才能真正把小組凝聚為一個整體,從而把小組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1)課內評價主要是以教師評價為主

每節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程度、團結合作、完成任務、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小組合作成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只有每個成員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合作學習的目標任務。每節課教師要評選出3—4個優勝小組給予小紅星獎勵,每個組累積到10顆星後就可以換一面小紅旗,學期結束時根據小紅星和小紅旗的數量進行量化考核(2)課外評價主要以學生評價為主

評價的內容包括每天晚上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每天十分鐘練字的情況、每天十分鐘古詩誦讀的情況、教室外學生作品欄張貼情況、小組內重大違紀或好人好事情況等等。對於每天檢查的結果由學習委員彙總,每項檢查都要選出2—3個優秀小組,由學習委員負責加星獎勵。

評價時以小組交換檢查為主,學生會檢查為輔,力求把學生在課外的表現納入評價體系中來,規範學生的課外行為,督促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常規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

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如果僅僅侷限於算出各小組的分數、排出各小組的名次,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使小組合作學習持續健康地發展,激勵性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是強化小組學習積極性的長效措施。我校在做好常規性評價的同時,在小組的激勵性評價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具體做法是:對於每學期評選出來的優勝小組,學校都召開大規模的表彰大會,對優秀小組長除佩戴綬帶照相在學校宣傳欄進行表彰外,學校還購買了書籍進行獎勵;對各優秀小組學校進行張榜公佈,同時也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另外,學校對評選出的優秀小組進行“有獎遊學”活動,至今已組織遊學活動5次,讓學生在遊學過程中增長了見識,學到了許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極大地調動了小組的積極性。

三、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不斷反思,不斷完善。

重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持之以恆,避免虎頭蛇尾。

不要今天搞了,明天就放下了;這學期搞了,下學期就不提了。要堅持經常,要成為課堂管理常態化的必要組成部分。

2.要客觀公正,避免獎罰不明。

獲取觀察資訊一定要準確,獎罰標準也要全班一致,評價的結果要讓所有學生認可。

3.要及時反饋,避免時過境遷。

學生的努力得到了及時的、積極的評價,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繼續努力的積極性。當學生的熱情已經消失再去表揚、鼓勵,就顯得很蒼白,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評價的資訊反饋必須及時。

歷史的教學反思3

打造高效這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預習課本,對課堂上的一些重難點問題有所思考,使學生對歷史的線索更加清晰,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課後的小測有利於在學生拓展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教學方法是好的,課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將從兩個方面予以說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講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時,作為起始課,在匯入新課時利用歷史朝代歌,通過提問方式和學生一起回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絡。

2、這幾節課都利用視訊輔助教學,通過大運河、和武則天的視訊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3、通過預習題綱導讀,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不足之處一:

1、在第一課設計了三個合作探究題有點多,時間不夠用,而且有些影響重點的突出。

2、在預習導學時讓學生按所有的提綱的順序通覽全書有些浪費時間。

3、上了兩節課了都感到課堂練習時間不夠充分,鞏固不到位。

4、學生在發言方面,7.7班較好,其他班級學生不願舉手,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5、通過課前默寫檢測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對對第一課知識大運河的相關知識掌握的不好。

三、採取的措施:

1、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再精煉,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討論問題要突出重點內容,使學生能有感而發。

2、增加課堂練習時間,保證學生能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3、督促學生利用好小組互幫互學,發揮小組的作用。

4、對學生髮言好的及時加分鼓勵,激勵其他同學參與進來。

歷史的教學反思4

優點:本課能夠貫徹新課程改革,運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了比較法,將俄國和日本的改革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識記。

不足之處在於本課的內容拓展和延伸不夠,除了上述的橫向比較外,應該還可以加上縱向比較,如日本的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比較,從而加深學生對改革的認知度。

今後發展計劃:繼續貫徹我市啟動的新課程改革,認真探究多種導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的教學反思5

隨著大學聯考鐘聲的敲響,我高三的工作也結束了。回想這一年以來的教學工作,既有緊張也有激動,既有收穫也有不足,為了吸取經驗教訓,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績,特總結如下:

高三複習我們按計劃分三輪進行:第一輪按章節複習,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歸納專題,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搞強化,目的是提高應用能力。從實踐上看,這是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

在高三歷史第一輪複習中,歷史的基礎知識始終是歷史教學和考試中的重點。學生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基本的歷史理論,應該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掌握。所以第一輪複習相當重要,不僅內容多而且任務重。就好比修房子,地基不打穩,房子隨時有可能會坍塌。同時要幫助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歷史概念。從史實現象中抽出共同點,抽出本質的、必然的東西,從具體到抽象,從而形成基本概念學會正確區分歷史概念,掌握其本質。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態度,因為是複習課,很多學生認為就是在炒剩飯,不喜歡聽老師分析,喜歡自己看書,這樣效果並不好。

光掌握基礎知識還不行,這些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是混亂且不清晰的,如果不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學生要想在考試中大顯身手,這無疑是有難度的。因此,第二輪專題複習就顯得特別重要,目的就是要深化現有的知識結構。學生在單元複習過程中形成的知識常常是孤立的、零碎的,形不成一個緊密聯絡的整體。所以很多學生都反映書上的知識點都掌握了,但一拿到試題就無從下手,感覺像一盤散沙。我們在複習過程中就要特別注意4個方面: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絡。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絡。3.注意知識的廣度。4.注意知識的深度。只有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才能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第二輪專題複習是完全打破教科書原有知識體系而進行的歸類複習,而善於分類,找準角度,把握好專題的跨度與深度,則是第二輪複習的關鍵。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我們高三幾位老師還特意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板塊入手,下面又細化為各小專題,整理出來後影印給學生人手一份。

第三輪強化訓練主要是做題,讓學生接觸各種型別的試題,以提高他們的答題能力。每週星期三上午和星期五晚上都要做一套文綜試卷。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反饋,在改卷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問題,在評講的過程中就可以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答題方法。部分學生答題思路不清,條理性不強,語言不夠準確,導致技術性失分較多。我給學生歸納了三個步驟:第一步,認真審題,首先找準問題中的關鍵詞和答題方法,其次注意題目中限制項,全面領會題目考察意向。第二步,詳列提綱。把思維的“火花”用比較短的語句寫下來,也即記下自己的思維過程,提綱要條理清楚,簡潔有序。第三步,規範答案。把提綱具體化,連貫起來,寫成語言簡潔明晰的答案。

到了5月底的時候,天氣也漸漸熱了,學生們的情緒也起伏較大,每一次的模擬考試成績對他們都有或大或小的影響。這一時期我們老師更應該注意多關注學生的心理方面,積極地幫助他們梳理一些心理障礙。多鼓勵他們,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

一年中,起起伏伏,有得有失。教書這條道路,育人這種職業,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動,我們任重而道遠!

歷史的教學反思6

關注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對學習的可持續要求上,讓學生永不間斷地保持對學習的“渴望”。課堂教學中永恆的資源就是學生自己,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知識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蘊藏著巨大的可開發與發展的潛能。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優勢,作為教師,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開發學生的不同潛能,為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是教師的職責。我們的教育是讓更多的學生有所選擇,讓更多的學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沒有發展不了的學生,只有尚待發展的學生。

歷史的教學反思7

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九年級歷史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同學雖然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兩級分化較嚴重。因此,在上課時經常會顧此失彼。今後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記得一位優秀的老師曾說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聽課也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聽課的主要物件是我們組的優秀老師的課,同時也聽其他老師的課。本學期,我聽完課之後,把教師們上課時講到的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後對我自己的備課教案進行修改,將他們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因為歷史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優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

歷史的教學反思8

上完七年級的歷史新課,進入複習課。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在剛剛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回答,或者不能流利的進行回答,在提問了3、4個同學的過程中,第五個第六個同學就能順利的回答出該問題的答案。如是我想到,如果在每節歷史課中,對於提問的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體現每節課的綜合性問題,重點問題。

進行重複性的提問,雖然前面的同學不會背不過,但後面的同學會在前面提問的過程中進行高效率的記憶,背誦,這樣,學生在短暫的課前提問中就會有高效的學習效率,進而會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長此以往,堅持這種重複性、綜合性的的提問,必然會提高歷史教學的學習效率。在以後的教學中,在對於課前提問進行精心的設計與研究,必然會對於高效課堂的構建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以上是我在本週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反思,希望在各位同仁的歷史教學中有一點幫助。不足之處,請各位同仁予以指正。

歷史的教學反思9

今天在高一(12)班上課時,氣氛比較沉悶,提到分封制、宗法制這些歷史概念時,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及內涵很陌生。比如分封制下週天子和諸侯聯絡的紐帶是什麼,分封制和宗法制到底存在怎樣的關係,學生反應遲鈍,表情木然。及至後來用PPT展示秦統一的過程時,學生也只是機械地對照著螢幕作一些記錄。

課後,我仔細分析了原因,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了課堂的沉悶以及師生互動的減少呢?這堂課安排在上午第一節,也是我新課的第一節課;課堂設計中也許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設計的問題理解要求高,給學生的鋪墊性知識太少,造成學生思維難以跟上課堂節奏;這幾天,翻了幾本教學理論書籍,書中提到課堂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不是發展了是判斷教學成敗的關鍵,看來,我更多的是關注了我如何去上課,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包括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成為裝飾門面的做法,課件中堆砌了過多的知識點體系和大量的史料及圖片,上課時更多地是在展示課件,學生是不是有興趣,是不是接受和消化了,則關注得太少。其實我還是充分地準備這節課的,但課堂瞬息萬變,看來預先設計好教案,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課堂是生成性的,根據學生和環境變化靈活調整課堂設計應是我下面著重要做的一件事。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上課也是這樣的,講的知識點,引用的材料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生聽得懂,並且因為你上課有生成性知識出現,有啟發,這課就是成功的,你的教學就是有效性教學。

今天在高一(7)班上課時,這種體會頗深。課的題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和強化》,首先分析題目,讓學生對本課結構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

師:課文各子目與課題存在怎樣內在的聯絡?

生:法令出一敘述了君主專制政體的建立及逐步完備。

(我補充了古代官僚體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即維護皇權,皇權至高無上。自我感覺這樣設計還是有必要的。)

師:君權與相權這一目與課文主題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結果是皇權越來越大,君主專制政體欲來欲強化。

可是對於選官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和主題的關係,叫起來的幾個學生都不能闡述,呆站在那裡。

思考後,才明白高一學生畢竟是從國中才上來的,並且國中歷史邊緣化已是普遍化現象,因此,提問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這裡,可以試著把明顯的聯絡讓學生回答,而理解難度較大的則通過教師通俗講解讓學生明白。

歷史的教學反思10

課程改革給國中歷史教師帶來生機和動力,大部分國中歷史教師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改革之中,潛心研究課標、教材、教學理念,使國中歷史教學發生很大變化。但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國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問題一:照本宣科

學科知識薄弱,相關知識貧乏,在教學中以本為本,僵硬無味。

問題二:無章無法

課堂教學各環節的組織、方法的運用,讓聽者感覺雜亂無章,收穫甚微。

問題三:無綱無椐

不看新課標,無依據地講授新教材。

問題四:依依不捨

對傳統的“填鴨式”不離不棄,教師承包了課堂90%以上的時間。對舊教材情有獨衷。

問題五:懵懵懂懂

對新理念的認識有偏差。對任何課型都千篇一律地使用同種方式,或一堂課,把教師新掌握的新教法、學法全搬上課堂,走馬觀花,學生的知、能、情三維目標的達標率卻很低。 究其上述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受考試製度影響

從學校的角度看,中學教師的配備,都為會考服務。歷史學科多年不參加會考。歷史教師中精英多被充實到語、數、英、理、化隊伍中,相反把教師隊伍薄弱群體移到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隊伍參差不齊。

從教師的角度看,不參加會考的科目無壓力,另外多年教歷史的教師,書本那點知識已爛熟於心,新教材“只是換湯不換藥”,教學方式我行我素,有人聽課臨時作秀,這部分群體從思想底層,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而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老生常談”。

二、受對新課程不重視程度的影響

從教育部開始實施新課程之時,我們在教研中就宣傳、滲透新的`教學理念。20xx年秋,我市開始使用新教材,我們開展了新教材培訓、研討課、片活動、定期深入到校調研指導等活動,目的是提高教師對新的理念,新教材的認識和理解,解決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困惑。經過一段時期調研我發現,新的教學理念並沒引起有的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表現是:一、教師手中沒課標,教師僅憑對教材理解備課,沒有依據。二、大多教師手中只有一本教材、一本教參,沒有任何可學習、借鑑的學習資料。

三、受教師自我因素的影響

1、拒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

許多教師長年的教學習慣已成定勢,要把新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學思想中,拋棄以往的教學方式,採用新的教學方式,是一個很難接受的過程,所以,許多教師毅然採用老方式授課。

2、對新理念理解有偏差

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所以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只要學生動起來了就是一堂好課,在課堂教學表現的是:不論什麼課都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沒有思考,新課程教師的地位作用是什麼?課堂教學中過程和結果的關係是什麼?一堂課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一體化了嗎?

3、缺乏主動學習、合作的精神

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新教學觀的理解程度,除了受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外,主要因素是教師自身。大部分教師喜歡單打獨鬥,對身邊大量可借鑑、可利用的學習資源視而不見。如:我在調研中發現,同一所學校,同一學科,有的教師綜合能力很好,對新教材,新理念的運用駕輕就熟,而有的教師相差甚矣,問其常向別人學習、請教、討論嗎?其只是一笑了之。

4、缺乏研究、反思的精神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僅憑感覺,自己教學依據什麼理論?自己教學是否適合學生需要與發展?自己教學與別人的差距有多少?等等問題,可能想都沒想過,更不用提研究、反思。 對於國中歷史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採取的對策是:

一、穩定隊伍

各學校要穩定教師隊伍,要克服師資參差不齊的困難,讓歷史教師有一個持續、穩定的學科定位,並能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從七年級帶到九年級,才能使教師義無反顧投入到本學科的學習當中,才能使每位教師學科知識體系化。學校努力給歷史教師創造自我學習的條件,適當訂閱一些雜誌、報刊,學校給教師創造集體備課,學科評優等活動。

二、提高認識

學校、教師要加強對歷史學科的認識,避其參不參與會考不談,歷史學科連線過去、現實與未來,它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軌跡在人們意識形態和知識系統中的反映,故它是一門具有“價值理性”的綜合性知識學科。可見,在學生人格養成方面歷史學科處於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歷史教育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真正學好歷史,對學生道德提升,人格發展起積極的作用,同時可促進其它學科的完善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加強學習

每位歷史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與社會,我們所處的時代知識與理念不斷更新,科技突飛猛進,我們不進則退,甚至被淘汰,更何況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終身學習,不斷進取,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如今,課程改革緊鑼密鼓地在我們工作中進行,它要求我們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是學生人生的領路人。 歷史的重任,逼迫我們要學會以下幾點:

1、學會學習

學習人類一切先進的科學知識;學習他人的經驗;學習國內外教育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儘快從古老的教學理念的窠臼裡拔出來。

2、學會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3、學會合作與交流

英國作家蕭伯納對思想交流有一個獨到的比喻:“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另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種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以上的思想,因而,教師在日長工作中要和同事們多合作交流,知識共享,讓別人靈感引發自己的靈感;和學生多合作交流,教學相長;和領導、家長交流、合作,你的工作將得到更多支援。

4、學會反思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我們要學會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的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使教學質量高效地進行;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同時,教學反思會促成我們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5、學會創新

創新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教師要敢於從自己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從別人的經驗中走出來,大膽嘗試,從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為宗旨,走出一條自我發展的新路,成為一名有特色的學生喜愛的歷史教師。

以上是我對國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幾點淺顯看法,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共鳴。

歷史的教學反思11

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料、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蹟遺址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資料取材於歷史長河中的某些事實,雖然各界對之褒貶不一,但是,這卻為歷史教學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課程資源,將中的某些歷史資訊巧妙引入課堂教學中,有利於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歷史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我在執教中國歷史8年級上《戊戌變法》一課時,就選取了電視劇《走向共和》中的歷史資訊,創造性的提出了“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合作、探究”模式開展探究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巧用主題曲匯入新課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為了給學生一個既熟悉有可以調動興趣的情景,筆者首先想到了歷史味很濃的《走向共和》主題曲。在製作教學軟體的時候,筆者根據《走向共和》主題曲和本課的內容製作了一個“導語powerpoint”:以《走向共和》主題曲為背景音樂,配上從《走向共和》中“抓取”的圖片。課堂上,學生在“導語powerpoint”的歌聲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專注,甚至有同學開始小聲議論。在音樂聲結束的時候,我開始引用歌詞中的一句“風吹過,雨打過,鐵蹄踐踏過”,過渡到本課的教學——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再一次被“鐵蹄踐踏”!學生開始溶入本課悲壯的歷史氣氛中。

2、大膽運用電視劇視訊剪輯創新歷史教學

如何利用影視資料視訊剪輯為課堂教學服務?我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創造性的開展了“歷史場景——問題——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我設計了5個歷史場景。根據這些歷史場景,確定了相應的5個探究主題。

3、利用影視留下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最後,我引用了報紙上對《走向共和》中歷史情節的一些質疑,提出了本課的最後一個問題:在《走向共和》是否存在歷史事實的錯誤呢?你想不想和小組的同學運用學習過的歷史知識來找找這些錯誤呢?學生的興趣很高,

都表示要認真去看一看,爭取能找到一些錯誤。至此,我感到了學生的對歷史真正的興趣和熱情——這卻是一部電視劇中剪輯的妙用!如果又是傳統的教法,談何引起學生興趣和培養創造性?

4、點評

如何利用現有的影視資源開展歷史教學。筆者創造性的提出了利用“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剪輯),開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拉進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也課本解決了課本歷史不能重現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的歷史場景。利用歷史場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有益的嘗試。

歷史的教學反思1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1、“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彙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歷史的教學反思13

時光飛逝,搜尋點點滴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遺憾。當然,高三歷史教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鍛鍊,一次提高。

首先,對於歷史科的大學聯考備考,我想應做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夯實基礎知識,讀通讀活教材

2、補充重要史實史料和基礎理論,拓寬知識幫助理解教材

3、重視學科之間的綜合和時政熱點

4、搞好歷史專題複習

5、強化對學生大學聯考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

6、歷史教師必須加強對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

最後,對20xx屆高三歷史複習的一些想法

1、夯實一輪基礎,狠抓二輪提高。

一輪複習要根據學生情況,貼近學生實際進行全面而紮實教學活動。以課本為主,按教材的章節一個一個地落實知識點。在二輪複習中,要強化專題和培養學生能力為主。

2、提高複習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

研究09年命題原則及命題特點,準確把握20xx屆高三複習方向。認真研究新課程所產生的新理念,新問題。研究45分鐘的課堂教學。堅持能力立意,教師應在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基礎知識上下功夫,在理論聯絡實際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指導學生學會審題,掌握解題規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養成規範答題習慣上下功夫,減少學生不應有的失分現象。

3、強化月考

用好精品題庫,保證訓練質量。最好一週一練習,要引導學生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杜絕無針對性的逐題講解試卷的講評課,一定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不留死角。

4、關注熱點,收集資訊加強交流。

關注高中新課程方案資訊,大學聯考資訊,一年的時政熱點資訊和考綱變化的資訊等。<

歷史的教學反思14

在學到中日友好關係的史實時,我讓學生根據日本重視唐朝文化、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中日友好交往中人物三個方面來講述。由於是學生講給學生聽,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的聽,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師充當‘導遊’角色,在教室裡巡視、指導每小組需要質疑的地方,教得也輕鬆。我覺得這樣太能真正體現課改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學生才真正把課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如果在課堂上這樣的‘小老師’多起來,教師會輕鬆、愉快很多。

寓教於樂,讓學生走上講臺,改變一下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我想我們的歷史教學會走進一片天地,成績也會提高。

歷史的教學反思15

今年會考歷史考試依然以基礎題為主,但與去年相比,其考試的難度有所增加,題型有所變化,考題有所創新。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不斷改進。

一、 研究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效率。

認真鑽研教材,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解讀,轉變觀念,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備,講,批,輔,改的常規教學,準確把握重難點做到周密設計,科學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努力提升教學水平。

加強備課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廣泛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書籍,認真學習,積極參加課程培訓和繼續教育及聽評課活動,從知識、能力全方位充實、提高自己。

三、加強會考資訊的收集和處理,關注會考命題趨勢。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會考意識,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每年會考方面的資訊,便於更好的把握會考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會考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並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

四、切實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在本學年教學中,雖然在班主任的配合下開展這項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今後在教學中應多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營造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學習,並且提高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