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私塾教育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來源:果殼範文吧 7K

現代私塾,想必大家都對這個詞不陌生。它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孩子在家學習,家長請老師過來單獨教授知識。當然,還有一種現代私塾,形式、內容上基本等同於古代私塾,也就是真真正正的復古的私塾教育。

傳統私塾教育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南方週末手機版9月5日釋出了一條新聞,標題叫做《讀私塾的孩子》,一下就吸引了我。一開始我以為是什麼抨擊現在補課機構的新聞,點開來,卻發現報導的是真正的私塾教育。新聞講述了一個小山村裡面的私塾,有著幾十位學生,終日學習中國古代經典文化,新聞還附帶了幾張孩子們讀書、食宿的照片。

學習古典文化!這幾個字瞬間俘獲了我的心,很多人同我一下,很容易就拜倒在千年前古人的智慧或絕妙的詞句之下,對著文言文這種文體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崇拜。而且,這樣的授課有益於培養我們的道德修養、個人素質,更是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新聞太簡短了,於是我又上網搜了搜更多的內容。

我瞭解到,這些私塾都是幾個十幾個家長聯合起來創辦的,自己請老師來教孩子。孩子們都是三到十二歲的年齡,放棄了去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這種教育形式在全國各地都有,每個學堂的學生幾個到幾十個不等,跟著老師誦讀國學經典。我又開始在腦海裡yy,想想我們全班所有人都穿著嶄新的漢服,捧著《中庸》《大學》,伴隨著清晨的鳥鳴搖頭晃腦的大聲朗讀,實在是棒極了。

然而,興奮只是一時的,從大段的文字中有一句平平淡淡、一筆帶過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句話是,“孩子們幾乎不學習其他知識”。這句話就好像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我的激動。

於是,我想了很多。今天在這裡,發表一些個人的意見,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來辯。

一方面,這樣的私塾教育,真的適合孩子的個人發展嗎?我們不難揣摩那些家長們的心態——無非就是不滿現代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想要真正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完美品質。可是,不滿意現代教育,私塾教育,就真的可以代替現代教育嗎?從形式上看,私塾教育是典型的全日制小班教育,孩子在裡面鮮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長大後,他們的交際能力、生活能力和各方面技能,真的能適應這個社會嗎?從內容上看,那些教師,是不是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也,還是隻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現如今真正掌握古代文化精髓的老師,能有幾個?就算師資力量合格,年僅十歲的孩子,能夠理解這些文化的內涵嗎?我們虛長几歲,讀起古文尚且還有些吃力,那些孩子背下的三字經,他們能夠理解裡面傳遞的精神力量嗎?如果在學堂裡上學,只是念念文章,背背詩詞,做到“貌合神離”的私塾教育,對孩子的發展,幾乎是沒有幫助的。再加上幾乎不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要想真正做到讓孩子全面發展,似乎已經是天方夜譚。他們走出學堂,滿肚文言其他空空,又該怎麼融入到這個步伐快速、發展不停歇的社會中呢?

另一方面,據瞭解,這樣形式的私塾教育有著擴大的趨勢,那麼,私塾教育,應該取代現代教育,發展為富有特色的中國教育形式嗎?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設老師都是合格的傳道者,孩子都能夠全盤領略經典的精髓之處,私塾教育已經取代了現代教育,全國上下,孔府、孟母堂處處可見,那又會有怎麼樣的情況呢?經典文化,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是一個過去了的時代濃縮的精華。一個過去了的時代,自然有它過去了的理由。更何況是一個過去了千年的文化。它們有利亦有弊,長期全面地接受這樣的文化,恐怕並非益事一樁。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縱使你內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都是一些錯誤的認識,但日日夜夜讀著古人的文章、詩詞歌賦,你也就不知不覺地習慣了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不平等思想的存在。如果這樣的觀念慢慢植入到中國年輕的一代、慢慢滲透到整個中國社會,如果這個社會真的復古了,真的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思想模式,中國就再次固步自封,再次和當今的國際脫節了。我們又該怎樣做到“治國、平天下”?

說了這麼多,總歸來說,就是我不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推廣開來,但也不反對這樣的學堂的存在,也許這些存在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真正地傳承下去是有幫助的,那些從裡面走出來的孩子,將來指不定會是一個個國學大師。

再者,不贊同私塾教育,並不等於不贊同經典文化的教育。經典文化是我們炎黃子孫的無盡寶藏、泱泱大國的基石,沒有它,中國好像一個架空了的建築,隨時有坍塌的可能。一個有歷史、有內涵的民族,才有凝聚力,國學,正好給了我們歷史、給了我們內涵。

有人提出對私塾的解決方案,就是加大其他科目知識的攝入。我覺得,那樣的方式,等同於在現代教育中加大對古代文化的學習。我贊同加大國學的比例,但教育方案的具體的操作改革,就不是我所能夠掌握的了。

腳踏國土,頭頂青天,我們要有源源不斷的新鮮的知識作為能量,大步向前踏去,但我們的肩膀,承載的是千年前古人留給我們的無盡的瑰寶。傳承、發揚,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責任。

熱門標籤